为什么有些人说《易经》是中华文化的的本源?易经的精神是什么?
外号多多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合称三易,连山是夏代易学,由艮卦开,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是殷代易学,由坤卦开始,即“万物莫不归藏中”.周易是周代易学,由乾坤开始,象征“天地之间,天人之际.”
个人猜测:
三易侧重点由连山易的艮卦(山)变迁到归藏易的坤卦(地为社稷)再到周易的乾卦,象征着前人因生活经验的总结而对社会的思考。
连山易以艮卦开篇,艮卦代表山,山上生活的民众或为归隐山林的仙,又或者是未开化、未启蒙、但将来能归化并壮大族群的山民。这是体现有容乃大的精神,也是现在常说的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人类命运工同体等。
归藏易以坤卦开讲,坤卦代表地及社稷,社是土神、稷为谷神,社稷代表由民众为共同目的组成的国家。归藏易主讲国家构成纲领。到春秋战国时期,归藏易就由先人们推陈出新变成了《荀子》、《国语》等。
周易是在连山易对人的认知及归藏易对国家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将群体信仰升华成天,具体就是:民为贵(人民就是天,二人为天,人从二是仁),社稷次之,君最轻。
民为贵就是现在常说的人民万岁、我为人人、为人民服务等归仁理念。
社稷次之是说国家、政治组织要为人民谋福利,如果不能就由新的政治组织推翻旧的政治组织组建新的国家(改朝换代)为绝大多数人谋福利。
君最轻是提醒有社会地位及影响力的君时刻反省自己要接地气。这里的君不单单是代表国家领袖的君主,也是指有社会地位及影响力的中产阶级君子(即得利益群体)。孔学精粹君君臣臣其实是讲即得利益群体之间如何相处之道。
民(天)、社稷(地)、山人或仙(君)群体三要素再加上个体要素的亲人,学习榜样的师,就构成了"天、地、君、亲、师"这一价值体系。
国家(社稷即地)是要为人民(天)谋福利的,君是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要做到上述就要从齐家的亲人开始,要以榜样为代表的师学习如何为人民服务。这就是修齐治平。
中国历史之所以分解放前后,就在于对民这个群体的认知上。这里的民是指在国家中有权利并被国家认可的最普通群体。在新中国前,民不是指劳动人民。而是地主、读书人、仕等。比如说明末左良玉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就说过类似于"你们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坐地乖乖等死"等话;又比如说明朝秀才名下又依附着很多农民,而这些农民并不计算在人口中。
新中国建国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就是指将民(天)重新定义,将解放前由君子为主的天换成劳动人民为主的天。
jingshengk
这个世界,或者不是世界的世界,有形被无形掌握和控制。易经就是在无形的力量中行走的地图。
亲亲monkey
易经,确实,很伟大;但是如果,没有高人,重视,虽藏,万丈光明,终究,不能闪耀!
qiaojing
易经是宇宙密码哦
依依
易经是哲学巨著,其核心是天人合一
blackstone
易者,变也。就是变通,也可以引申为发展。除了一点,还有包容性。
小妖0725
中华文化的本源是道与德!是天道人道(人德)的有机结合,亦曰天人合一。《易经》是关于道与德的运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相生相克,顺逆变化发展规律的总结,演化。易者,变也!事物都是在变化发展的!掌握了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法则就可趋吉避凶,顺天应人,遂道而行,当为则为,不当为则不为,亦是无为无不为之依据也!古语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行不义必自毙!顺道者昌,逆道者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易经》只是演译阴阳转化,五行相生相克变化发展规律的一种工具,可以提示警醒人们可能发生生的危险或无碍的情况,给人们提供参考。从而起到趋吉避凶的作用!但是,由于研究者的水平不同,认知各异,真正参透天道人道运行变化发展规律法则的专家学者甚为稀有,再加上《易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天道人道天人合一最高境界成就的圣经!所以不能定义为中华文化的本源!亦不能认为是万能的“神书”!当然,《易经》所以能称为经,自有她本身蕴含的中华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应有地位和价值!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切从现实实际出发,以求为我所用,与时俱进。而不能不懂装懂,过于神话和迷信!照实说,相较于《道德经》,《易经》就当不起万经之首了!《道德经》把天道人道(人德)诠释的淋漓尽致,从古至今而言也可以说是无以复加!堪称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以天下人之心为心,上善若水,上德不德,以其无私所以能成其私等至理名言,真的可以说是达到了天人合一,无为无不为之至高境界了!万经之王,名符其实!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其中的一些字词句由于历史朝代的避讳等原因也有另人费解的,但是,通篇大义是影响甚微的!影响大的不过是一些人由于走火入魔于迷信神化的曲解而自入迷途而已!随口直陈,随手草书,不当错误之处难免,估当是一家之言,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足矣!
donglin9
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易经》是什么。
《易经》的文本其实内容非常简略,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爻符号、卦辞、爻题和爻辞,每卦一组,一共六十四组。卦爻符号由阴爻和阳爻两种爻组成,卦辞一般就一两句话,爻题只有两个字,爻辞也不过一两句话,所以整体的字数只有五千字左右。看懂不容易,但翻一翻看看是什么很容易。
而第一部解读《易经》的书是易传,传说是孔子所作。一般人引用的所谓《易经》多半是易传的内容。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易传中的话。但易传同样非常重要,正是易传架构起《周易》的思想体系。
那么,为什么说《周易》是大道之源呢?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易的体系足够古老,根据易传所说,八卦的发明早于文字的发明,说文解字叙也认为,文字的发明参考了八卦的灵感。而六十四卦的数字卦已经出现在甲骨文当中,说明比六十四卦更古老的八卦一定在商朝之前已经形成。
另一个原因是《周易》的基本原理被后代继承下来。比如阴阳思想,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这就是现在所说的矛盾对立统一。比如万物之间皆有联系,比如宇宙是以一种旋转方式运行等等,许多数不胜数的思想和智慧为后代继承,甚至一直影响到今天。
不过关于《周易》有两种不良的倾向,对于我们对传统的合理继承形成了障碍。
第一种倾向,是江湖上有一大群骗子打着《周易》旗号骗人,居然还真有一大批人深信不疑,把《周易》搞成了一种迷信。
第二种倾向,就是辱骂经典,在没有认真阅读原典之前,就根据自己的想当然给经典扣上一顶糟粕的帽子。甚至不惜用恶口辱骂自己祖先。
如果想避免这两种倾向,这就需要我们亲自去翻看《周易》文本。 如果看不懂怎么办?
第一,如果你真的会兴趣,那就需要下点功夫学习,许多人也的确是这样做的;第二,如果你有畏难情绪,你可以选择放弃,但你放弃之后,就请闭上尊口,不要在不了解之前就开骂。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祖先。
十三
俗云:“读了增广会说话,学了易经会算挂。”
lycarrie
易经就是日月,阴阳,就是辩证法。万物之理,万事之里。
cherryant
个人觉得易经就一句话核心,天行健,地势坤。另有一句十翼里面的话是积善之家与积不善之家也是核心。中华文明应该是以这两句话来展开的。
gupeiqin
阴阳两仪,太极无极;本末始终,万化归一。
人文时空,自然是从;顺昌逆亡,吉凶趋避。
寻常日用,人道天理;不离不弃,因果相系。
大道之源,群经之典;顺应自然,天地传奇。
易经之所以能够居于中华文化本源之位,实则从其形式与内容都充分印证了。八卦而至六十四卦错综复杂的演化,已然将自然造化的内在机理加以明示,并将事物和人文关联以基因图谱的方式一体呈现,内涵的对立统一、新陈代谢、循环往复、因果关联等规则尽在其中。而所有卦辞和爻辞,进一步将天时地利人和的内容加以精辟阐述,可谓切近实际且微言大义。让我们得以准确把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和应对之举。所揭示的,正是中华文明(或许不仅仅是中华文明)开源发端的本根本源之道,是不同社会形态演化的文化图谱和基因脉络;也是融通现象和本质的大成之作,是极其详实的安邦定国、治国理政完备体系,所涉及的是天地时空内人类的安身立命之道和全方位因应时空事物变化的人文指导大全。所涉及的都是关乎本质本根本源及其发展变化的根本趋向。而之后的中华文化无论儒道释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包括民间的意识形态,加以溯源,都附丽着易经开枝散叶的根脉。如此,不是本源是什么?!因此,定为中华文化的经首道源恰如其分。当然,《周易》本也是其他易经的传承与融合也属必然。
至于易经的精神,正是告诫人类应当秉持天地品格,尊重顺应自然而不可须臾违逆。或许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已然将其深刻揭示并涵盖——人类的行为当效法天地自然之道,符合自然造化之功!
非常陸加壹
周易这东西,墨家和道家都不提。因为那只在术层面。遇到某种情形,会如何发展,该如何处理等等。后世水平已经远高于周易所载了。没价值了。这就像现代人懒得去读古代炼金术,因为有了化学。孔儒者,儒术。他们比较重视周易。当年孔子到处求官不成,贵人们对他的评语是没实干能力,招摇撞骗。孔子从齐国回鲁,50岁拿出周易开始研究和篡改。还真让他学成了。所以可以看到,孔子晚年的那些学生,子贡子夏这些人都有实干能力,也都是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