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谋权篡位的人很多,为什么晋朝司马氏被很多人鄙视?
小丑鱼
因为相比真小人,大家更讨厌伪君子,而晋朝实际开创者司马懿就是中国2000多年王朝历史中最伪君子的一个。
认真说,司马懿篡权的方式之下作,给后来史学家、后来的英雄豪杰的观感恶劣程度,绝不亚于现代的马蓉和翟欣欣。
我看大家都拿司马懿比王莽,司马懿怎么配和王莽比?
王莽不但真的杀了自己犯法的儿子,而且王莽篡位时真的得到了广大士大夫阶层和满朝文武的支持;但是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的表现直接气死了好几位和他共事多年的老同事。退一万步说,老王家和老刘家还是姻亲呢,王莽篡汉从这个角度讲就是自家亲戚之间的事儿。
至于拿曹操、刘裕、赵匡胤来比就更远了,曹操、刘裕那真的是“力挽狂澜”,如果没有曹操和刘裕,那么,东汉和东晋可能提前十好几年就灭亡了;而赵匡胤所在的年达,本来就是伦理颠倒,社会规范崩溃的时代,后周郭威自己都是篡夺自己老上级刘知远的天下。
司马懿是怎么发迹的呢?
司马懿的发迹真的是曹氏父子两代提携的结果,尤其是曹丕,完全可以说对司马懿有“知遇之恩”。
可以说,没有曹家的提携,司马懿是绝对不可能在曹魏政治舞台上发光发热的,这一点有点像诸葛亮之于刘备。
而且司马懿和诸葛亮更相似的一点是他们都是顾命大臣,曹丕死的时候遗命的三个辅政大臣,就是曹真、陈群和司马懿。
而且在高平陵之变前,曹魏上下也确实是把司马懿看做是曹魏的“诸葛亮”。
即使曹爽不满司马懿这些曹魏老臣把持朝政,那也是载沣对待张之洞的模式,仅仅是盼着司马懿赶紧病死,连赐鹤顶红都不敢,还封司马懿为大司马,太尉。给其萧何待遇,入殿不趋,参拜不名,剑履上殿。
也正因为曹爽在架空司马懿过程中守住了政治底线,所以他才会在高平陵事件中那么“天真”,因为人都是“以己度人”的。
然而司马懿是怎么做的呢?
他先是装病,接着乘曹爽带着皇帝外出扫墓的机会,发动了政变(高平陵之变),因为曹爽还带着皇帝,所以司马懿不断派曹魏老臣出城去劝曹爽带着皇帝回城。
我给大家数数,司马懿都派了哪些重臣去:
陈泰(陈群的儿子)、蒋济(太尉,他的前任就是司马懿),还有一个是尹大目,他不是重臣,但是是天子近臣,和曹爽关系很好。
这三个人去见曹爽,说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说只要你下野,肯定不会怎么处理你balabala
司马懿,那是曹魏的诸葛亮,深受曹家大恩,又有前顾命大臣陈群,颍川门阀代表陈泰以及司马懿老同事蒋济作保,再加上曹爽自己对司马懿真的还挺不错,“初,爽以宣王年德并高,恒父事之,不敢专行。”所以就相信了,带着皇帝回城了。
毕竟曹魏诸葛亮嘛,谁也不会认为这样的人能出尔反尔,能篡位,别说曹爽,司马懿的老同事老朋友们都没想到七十岁的司马懿其实是奥斯卡影帝。
结果司马懿转头就不要脸了,什么发誓赌咒都不认了,诛了曹爽三族,老弱病死统统不放过(“诛曹爽之际,支党皆夷及三族,男女无少长,姑姊妹女子之适人者皆杀之”)。
老同事蒋济,老朋友陈泰都被气死了。
要知道三国纷乱,皇权衰微,世家大族对信义看得比平时更重,结果司马懿就来个反其道而行之,把信义当狗p,出尔反尔,坑自己亲戚朋友和喝水一样。
司马懿这件事做的有多恶劣?
西晋一朝只敢拼命提倡“孝”,不敢宣扬“忠”。
东晋明帝听了王导给他讲自己曾祖父司马懿这些“露脸”的事情后掩面哭泣,并且总结到:“如果真如您说的,晋朝的江山安能长久?”
从秦一直到明,只有晋朝的皇帝因为自己祖宗“丰功伟绩”羞愧的掩面哭泣。
因此,为什么那么多人鄙视晋朝,鄙视司马家?实在是因为晋朝老祖宗司马懿做事做的太绝、太功利了,不但突破了政治底线,也突破了做人的底线。
大玮
历史上篡位的人很多,为什么晋朝司马氏被人很多人鄙视?
首先要明确,这个“很多人”主要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后世的封建统治者,一类是广大普通百姓,也即广大吃瓜群众。
为何这两类人都如此鄙视司马氏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得位不正,窃国大盗作为后世帝王,推崇和宣扬的当然是忠心事主的诸葛亮、忠肝义胆的关二爷,因为他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更有利于维护帝国的统治,而司马家族就是典型的乱臣贼子了。
历史上篡位的人很多,前有曹丕篡汉,后又刘裕篡晋,赵匡胤篡周,但是人家都是秉持枪杠子里出政权,声望和地位是靠军功攒下来的。
而司马家族的的地位和声望全仰仗三国超长待机王司马懿,司马懿作为四朝元老,两次顾命大臣,深的曹氏(尤其是曹丕、曹睿)信任,但却阴狠毒辣,一朝得势就反手欺负人家孤儿寡母。
比如,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后,本来答应人家停薪留职保留待遇,可以安享退休生活的,结果回过头来就在历史开了个灭人三族的先河。
政敌过招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本也无可厚非,这都不算事。但是对待自己的前任领导就忒狠了点。
做人不厚道,不能善待老领导曹丕篡汉后,给了前领导汉献帝刘协退居二线的待遇,奉刘协为山阳公,临走前还客套了一番“天下的好东西,我可以和你一起享用”,你看看,别管人家是不是真心,起码客气话说到了。
汉献帝刘协死后,魏明帝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曹魏祖孙三代人给了汉献帝刘协应有的尊严。赵匡胤更是在有宋一朝都善待柴荣后人,铁券丹书发着,小酒喝着。
敲黑板,同志们注意了,对待退休老领导一定要拿出足够的尊重,因为你是做给别人看的。
反观司马昭,面对史上最有骨气的傀儡皇帝曹髦,竟然当街将曹髦击杀,这就激起了广大吃瓜群众的无限同情了,曹髦用他的一条命将司马氏永远钉在了弑君的耻辱柱上。
司马氏虽然对曹魏的最后一位皇帝曹奂照顾优加,但是坏印象已经种下。所以一定要相信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这都是你们封建阶级内部矛盾,把头打到狗肚子里都没多大关系。
但是你司马昭非说曹魏这个司机不好,非要抢着自己开车,开也就开吧,关键是把一车人都带到沟里去了,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经营不善,底裤都给玩丢了晋朝结束了三国分裂,使国家重新统一,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往前迈了一大步,本是大功劳一件,谁成想,紧接着又往后倒退了三步。结束了一个乱世,又亲手开启了一个更大的乱世。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一朝开国,往往能够强盛安稳一个时期,唯独晋朝不是,从晋武帝灭东吴到洛阳沦陷,不过三十多年时间,为什么?
统治集团内部骄奢淫逸,豪门斗富成风。开国皇帝晋武帝更是因为后宫佳丽太多,犯了选择困难症,只能每晚坐着羊车去打炮。
统治集团智商集体不在线,晋惠帝一句“为何不食肉糜”更是拉低了西晋皇帝的平均智商。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中原地区进入了一个漫长的黑暗时代。有这样开历史的倒车的司机,车怎么会不掉沟里。
知否知否,吃瓜群众不满意,后果很严重。这应该才是司马家族被广为诟病的根本原因吧。
有人又会问了,既然如此,东晋为何有苟延残喘了这么多年呢?晋朝虽然无功德于百姓,但是北方中原地区被异族所侵占,广大吃瓜群众念在他好歹是本族老大,所以东西两晋朝才能延绵156年,所以倒是五胡乱华给了晋朝苟延残喘的机会。
八条
作为大一统王朝,本来是有着天选之命。然而晋朝却屡屡被后人诟病,是因为他们终结了一个时代,却没有能力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他们在制度方面的探索和试验是失败的,造成的后果也是十分惨重的,五胡十六国三百年乱世,北方连年战火,汉文明饱受摧残,如不是衣冠南渡保存了文明火种,华夏衣冠可能在晋就为之一烬了。
以儒家伦理的“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等核心价值观,司马氏篡夺魏国政权,是为正史难容,留下了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是唐朝代隋立国,赵匡胤篡位北周,本质上与司马氏建立晋朝相同,他们在历史上风评就要比晋朝好的多。可见,儒家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为尊者讳”。晋朝显然在短短的几十年历史中,没有成为“尊者”。
(晋朝时的文明世界)
晋朝司马氏临国,到司马炎篡魏时,已历三代四世。司马家族是河内郡的士家大族,宗族人口众多,仅仅是司马懿这一辈就有“司马八达”的说法。司马氏能够取代魏国,与他们宗族势力密不可分。除了司马氏之外,当时的中国有很多世家大族,他们占据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在地方形成了庞大势力,与中央的利益截然相悖,很多时候已尾大不掉了。曹操征召司马懿,其本意即是想借此来笼络河内士族之心。
这种世家大族是如何形成的呢?
应该说,这与科举制度兴起之前中国的官僚政治有关。古代社会飞黄腾达,少有路径可走,当官是一条终南捷径。可是官位是国家公器,不能随意授予,因此就有了“察举”制,由社会上的贤达推荐品学兼优的人来做官。与此同时,地方上还兴起了豪强势力,在西汉朝屡屡被中央打压,然而到了东汉已是势大,皇权不得不与之共存。这些地方豪强掌控着地方的人才上升通道,又拥有大量的田产私宅等财富,在各地形成了“四世三公”这样的名门望族。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是琅琊(今山东临沂)的诸葛家族,在魏蜀吴三国政府中都有人出任政要。
这种势力的存在,使得官僚集团成为地方利益在朝廷里的代言人,与皇权不是一条心。皇权想要集权,就意味着要从地方上征收更多赋税,必然会遭到抵制。情节轻微的软抵抗,偷工减料;情节严重的,甚至公然武装割据,反叛朝廷。这也是三国两晋时期反叛丛生的原因之一,并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儒家大义。
曹操时期打压的世家大族势力的努力,在曹丕篡汉时被否定了。如果曹家不向这些地方豪强让步,魏国的建立就不会这么顺利。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实际上是中中央向地方妥协的表现。继而曹魏借鉴了汉朝“七国之乱”的故事,打压曹魏宗室,世家大族构成的的官僚集团形成了曹魏的政府班底。
前文说过,随着地方势力的坐大,官僚集团此时已经成为地方势力的代言人。曹魏皇权逐渐被司马氏架空后,由于魏国宗室都被打压,外地藩王没有办法前来勤王,使得司马氏篡魏成功。
司马氏不过是地方豪强之一,他们上位后也会面临与曹魏政权同样的地方势力尾大不掉的问题,他们本身也是一个地方势力逆袭中央成功的。因此,晋朝立国之后,就面临着统治基础和政治制度设计的问题。
魏国与世家大族妥协,出让了官僚任命权,结果被世家大族抛弃了,拥立了司马氏,所以,司马炎为家国长久计,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宗族兄弟。于是,在司马炎在世时,三次大行分封,一共封出去26个大大小小的封国。
(八王之乱)
分封作为一种政治制度,设计时首先要考量的是平衡。晋朝的都城在洛阳,与汉朝刘邦占据关中地区据关守河不同,洛阳腹地太小,只有伊洛平原可以提供物产。同时,晋朝的核心区有河北(邺)、河南(许)、关中(长安),这三个地方是洛阳都城的外围,也在曹魏时期就形成了地方势力。司马炎将这三个地方都分封给诸侯王了,而且是实封。上马治军,下马治民,在朝廷上还给这些宗王官职。司马炎有多不信任官僚集团,就对他们宗族有多信赖。
这种情况下,这些宗王出镇地方,虽然可以压制原有的地方势力,可是世家大族的利益在地方,不可避免要与这些宗王形成利益共同体。世家大族的官僚势力、经济势力与宗王的兵权结合后,皇权对地方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更为重要的是,司马炎把核心区域都分封出去了(河北、河南、关中),导致中央直辖的地区太过弱小,造成了强枝弱干的局面,中央难有足够的实力去压制宗王的不臣之心。这样的政治设计是严重失衡的守外虚内,唐王朝设置的十大节度使最后造成了“安史之乱”,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
晋朝中央政府一旦发生变故,这些宗王即使无心皇位(虚君的位子没人想做),却拥有改变朝政的能力,以清君侧的名义兵发洛阳,摄政天下,政由己出。其他藩王起而效之,不是反叛(不是反皇帝,是清君侧),打来打去16年,比反叛的后果还严重,中原虚耗,国力大损,给了蛮族可乘之机。
晋朝的政治制度是失败的,失去了权力制衡的初衷,造成的后果也是严重的。司马炎没有可资借鉴的模板:秦朝不立公室,15年亡国;汉朝立宗室,七国之乱;曹魏不立宗室,45年亡国。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在决定这样分封时,司马炎肯定思考很久,而且跟他的智囊团也做过分析,他们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集中在世家大族,而他们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以宗王力量先行压制,缓缓图之。
然而晋武帝之后的变故实在太多了,司马衷即位,贾南风乱政,太子被杀,这给了地方宗王绝佳的口实来勤王,比之于“七国之乱”还要惨烈的“八王之乱”持续了16年,中原尽成坵墟。如果嗣位之君是个雄主,能延续皇权的压制能力,再效仿汉武帝,行“推恩令”缓缓削之,可能会有一样的结果。
(后宫有10000宫女的晋武帝)
晋朝是之后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300多年乱世中最有可能开创一个新制度、新时代的朝代,然而晋朝的政治试验是失败的,直到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原有的世家大族大多被战乱消灭,政府可以没有太大政治包袱地进行了“均田制”、“府兵制”、“班禄制”的改革,在经济、军事、政治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才使得分裂的趋势得到扭转,开启了隋唐盛世。
处在晋朝立国的环境,除非雄才大略的君主才能驾驭的了,而且还要经过不止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中央集权和统一。然而晋武帝只是中人之资,而他的继承人连中人之资也达不到。可叹华夏家国,一旦沦为夷虏腥膻之地,中原士民,百不存一。
晓花猫儿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生于不耻。死于不义。应该是对两晋最好的评价,西晋立国时间太短,西晋从立国266年,到亡国316年。不过50年,而东晋自打立国,司马氏就是傀儡。两晋就从来没有一个好皇帝,好的时代,根本就没有任何一点值得夸耀的事情。
正如题主所说自古权臣篡位不少。王莽篡汉,曹操篡汉,后面就是南朝刘裕篡晋南朝宋齐梁陈都是篡前朝,再到五代梁唐晋汉周也是相继篡位。到最后赵匡胤篡位。这里面最无耻。最无德的就是 两晋。得国不正,天必遣之。
两晋之所以立国时间短。国家凝聚力不强,关键是西晋门阀制度已经形成、世家门阀已经控制了国家各个阶层,再就是西晋的民族政策出现重大失误。西晋让大量的的少数民族内迁中原腹地,各个游牧民族内迁就成为西晋一个火药捅。原本习惯了游牧的少数民族,但由于西晋以汉族为主的思想,各个少数民族对于缴纳租调,服徭役。,这些内迁的各个少数民族西晋统治者充满了怨恨。又加上西晋滥封宗室、各地藩王拥有巨大的权力。而西晋二代皇帝司马衷又是一个傻子。最终引发八王之乱,在内地少数民族又借机造反、西晋就此灭亡。
立国时间短,就丧失话语。更不可能对历史加以篡改。所以造成西晋历史的不堪。而 东晋彻底的是个氏族制度的国家。皇帝完全是个傀儡和摆设,两晋都属于立国太容易。根基不稳。所以才有才会使得两晋是封建时代最无能的朝代
断翅力飞
的确,历史上谋权篡位的人很多,魏文帝曹丕、隋文帝杨坚、黄袍加身的赵匡胤,颠覆李唐王室的武则天……都可以被人们一谈而过,唯独三国末期的“政归司马氏”令人义愤填膺,司马氏父子也为千夫所指,遭人鄙视,原因何在?
1.不顾道义, 有负先帝重托。魏明帝曹叡于公元239年病逝,遗诏由曹芳继位,当时曹芳只有八岁,叮嘱军政大事任由曹爽和司马懿决定;司马懿急流勇退,假装在家养病,骗过了曹爽;公元249年,曹芳带着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睿,宫中空虚;消息灵通的司马懿从病榻上一跃而起,发动了 “高平陵政变”,清除了政敌曹爽及其势力,在朝庭中安插亲信,并控制了曹芳的母亲郭太后,从此司马懿大权独揽,曹魏王室名存实亡;这夺权行径太过卑鄙,令人不齿。
2.武力对待皇室,缺德之至。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又杀死了曹芳的老婆张皇后,废掉了魏主曹芳,改立了曹髦为帝。而且为防节外生枝,宫内再有臣子叛向曹氏,司马两兄弟每次远征都裹挟曹髦前往。
3 司马氏篡权令人痛心的后果在于导致了外族大举入侵中原,中原进入了五胡乱华的黑暗时期。 司马氏夺取江山靠演技,没有战场上的纵横驰骋,因而,司马氏独揽大权期间,军备废弛,直接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晋朝后期司马家族上演了八王之乱,更严重 消耗掉了国力。军力国力衰弱,导致了外族力量的入侵,中原进入五胡乱华时期。苍生涂炭,山河变色,民不聊生,给华厦后代带来了永远磨灭不了的痛苦回忆。
yuqiongwf
我从不鄙视司马懿,我还很佩服司马懿的大智慧!司马懿这人物很有特点:有超人的毅力,很有耐心,很会隐忍。熟知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司马懿这个人是靠寿命跟隐忍干掉了诸葛亮,后来还熬死了曹操三代,然后谋权篡位!
我看了晋书和军师联盟及《虎啸龙吟》后,按小女子独特的视角来看:司马家族灭掉曹家是情有可原的,但手段有点过了,有点太阴毒了。不过后来司马家族也遭了报应,司马家族也不争气,遇到和当年曹氏家族一样的绝境,最后竟然被刘裕灭族了。
原本以为司马家族是最大赢家,结果连个种都没有留下,最后司马家族的结局最惨……真应验了这句话: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三国史也是一个传奇!曹操辛辛苦苦建立的曹魏,最后便宜了司马懿,司马懿靠长寿和深思熟虑的政治智慧及谋略,还有一忍再忍的长期隐忍,被司马懿拿下,让他来了一个鸠占鹊巢,实现了“三家归晋”!所以,大家将司马懿列为是老谋深算的阴谋家,窃国之大盗是有道理!
我个人认为:在三国时代的处境,设身处地的为司马懿想想,不得不厚积薄发去篡位,小宇宙不得不最后爆发!这处境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不得不将曹家拿下!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呀?每天提心吊胆的提着脑袋过日子,真的不能再忍下去了……
曹家祖孙三代多疑敏感,疑心病重的不得了。特别是曹操,有多少次想杀司马懿?N次差点让司马懿沦为曹操刀下鬼。曹家除了曹丕对司马懿好点,信赖点,其余几个人一直心心念念想杀司马懿。所以司马懿篡位也是情有可原的!
再说苍蝇不叮无缝蛋,司马懿之所以能成功,除了长期隐忍的深谋远虑外,其中最主要原因曹操家族太好色,掏空了导致短寿,让司马懿虎视眈眈的有机可乘!相反,司马懿与曹家比长寿,练五禽戏(在晋书上没记载,在军师联盟上有提到),不近女色,一门心思玩弄权术。司马懿活的很高寿,活过了曹家的祖孙三代。
司马懿除了大智慧,且很会隐忍,很会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熬,熬过了春夏秋冬……终于迎来了大好时机!虽然司马懿在世没篡位,但为子孙后代扫清了障碍,扫除了拦路虎,铺平了道路。所以曹操祖孙三代的这个共同爱好带来的后果很严重,但却让司马懿欣喜若狂!
其实曹操祖孙三人的共同爱好有两个,一个是文学,一个是女色!文学修身养性,这个就不多说了,对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好色就麻烦了,这东西能“把人身体给掏空”!所以曹家几个长寿不了,给司马家有机可乘呀!
我是喜欢历史丶国际政治的红红。要互关请提示,提示必互关!最后预祝条友新年快乐!
/小飞..
生于不义,死于混乱。经过司马懿司马炎祖孙四代的奸谋百出,阴险诡计而成的西晋王朝才存在五十一年,而这半世纪的历程,不单司马家自作孽不可活,八王之乱自相残杀不休差点灭绝,还惹出五胡乱华的历史大事件,把华夏大地推入一片混沌蒙昧状态,刀兵起,人相食,生民泣于道旁,离乡背井骨肉离散比比皆是,华夏民族的劫难,司马家是罪魁祸首,不择手段谋朝篡位,弄得损人又损己,自然受到千古唾弃。
多为人知的东晋明帝与相执王导的一席对话可为司马王朝的注脚,明帝向王导请教本家如何登上九五之位,王导也不讳言,从司马懿诱杀曹爽的高平陵之变说起,司马师昭欺压曹魏皇帝,杀戮群臣,偷梁换柱,到司马炎取代曹魏江山的经过讲了一遍,年轻的明帝听了,双手掩面说,这样得到的江山,怎么能够长久呢!连子孙也为先人的行为感到羞耻,可知行径是如何恶劣。(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司马懿能够最后胜出,不在于他的德行过人,也不在于他对国家有多大功劳,第一得益于阴忍,第二得益于长命,第三得益于不择手段,从骗曹爽到骗蒋济王凌等等,足见其人之残毒无底线。
司马师司马昭接权位,也是以拉拢团结信服儒家的世家豪族入手,成为上层权贵的代言人,共治曹魏皇室,上下其手,达到权归私家的目的,司马炎待时机成熟便取而代之,晋朝建立后,三国乱战的创伤尚未治愈,司马炎筹措失计,自惹祸灾。罢州郡兵让各地防守薄弱,给内迁的异族兴起机会,而又大封诸王妄想以此拱卫皇室,又受欺诈立了白痴太子并为他娶了史上有名的刻毒太子妃贾南风。几方面合力下,晋朝皇族先自相残杀不休,异族借势奋起无兵弹压,终于酿成滔天大祸。(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在司马家之前有曹丕之篡汉,虽有骂名不如司马家之甚,因汉末天下,实已分崩离析,有赖曹操一力回天,曹家于汉朝实有再造之功,而曹丕禅代称帝,对世家豪族处置得宜,没有引出大的祸乱。等到南朝宋刘裕取代东晋,也是在东晋摇摇欲坠时,他力挽狂澜,做出平定内乱,北伐建功等事后才进行的,他们都是在原王朝几乎无力为继时代起,本身有大功于原朝廷,取代起来符合天意人心。而司马家在曹魏尚未出现大问题时,凭借诡诈谋人国家,而又惹出大乱子,对比之下,自然等而下之。
大快活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司马氏受曹氏三代重用,司马懿甚至先后被曹丕,曹叡委任为辅政大臣,托孤大臣,可见曹氏对司马氏是非常信任的,然而司马氏却忘恩负义,夺了曹氏的天下,这在以“仁义治天下”的中国是很难不被人所耻笑的。
2,司马氏建立晋朝,统一天下后,并没有像其他大一统王朝一般,君王在立国之初勤于政事,为天下百姓开创一个重建家园,快速发展,蒸蒸日上的好时代,反而从二代君主—晋惠帝司马衷开始就迅速走向败落,真的是还没有强盛就开始衰败了。司马衷就是那个各地闹灾荒,百姓没有饭吃而发出:“何不食肉糜?”之问的傻子皇帝,也正因为司马炎当年选定接班人的失败和司马衷的无能,导致西晋王朝建立仅26年,天下重归一统仅11年便发生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对于百姓来讲,尤其是北方的百姓,一场空前的浩劫即将到来。
3,由于“八王之乱”导致西晋王朝国力空虚,曾经依附中原王朝和长城以外的北方少数民族纷纷趁机起兵,他们夺取中原王朝的土地,掠夺百姓的财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先后建立了数个政权,这就是“五胡乱华”,五胡乱华开启了中国近三百年的大分裂大混乱的时代,不管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还是南方汉族政权,都长期处在互相对抗和各自的内乱中,中华大地三百年不得安宁,在这三百年的时间里,汉人无疑是损失最惨重的,北方汉人几近灭绝,无数百姓死于战乱,活下去的也是流离失所,苟活于人世,所以才有了“乞活军”,乞活乞活,为了活命而建立起一支军队,可以想象当时的环境对汉人来讲是有多么的残酷!而这一切都是司马氏的无能造成的。
所以大家鄙视司马氏,有本事辜负曹氏三代人的厚望,欺负孤儿寡母,夺了人家的权却没本事建立一个强盛的王朝,不仅没本事建立一个强盛的王朝,反而引狼入室,让中华大地又重新陷入四分五裂的黑暗时代,无能的司马氏啊,又怎能不让人鄙视不让人恨呢?
christianUW
晋朝司马氏何止是被很多人鄙视——就说司马昭父子代魏这件事,那是连他们自己的后人都没眼看!宋赵与旹写的《宾退录》里记载了这样五个故事: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曾经问他的丞相王导:“晋朝的天下是怎么来的?”于是王导就将从司马懿到司马炎如何取代曹魏之事说了出来。司马睿——这个司马家的后人是什么反应呢?他是“以面覆牀(床)”,羞愧地说了一句:“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如果你说的这些都是真的,我大晋朝的国祚怎么可能长远?”)
你看看,司马代魏之事,连司马家的后人自己都觉得羞愧,更不要说别人的。然而王朝更迭之事这么多,为什么唯独司马代魏之事不光彩呢?答案出来司马家族对待前朝皇帝实在太过残忍。司马昭为了巩固自家势力,先废了曹芳,后杀了曹髦,然后再由其子受禅,如此残暴的做法,在以受禅为前提的朝代更替中,可谓前无古人:
王莽代汉,经历了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几大步骤,其中对前朝皇帝没有过分迫杀。曹丕代汉,三辞不就,登基后封汉献帝为山阳公,汉献帝不仅自己善终,他的山阳国寿命比曹魏还长。相比之下,司马家为了篡夺曹魏的江山,真算得上坏事做绝。这样的王朝,如果能有强大的功业,或许还好说;结果西晋又偏偏短命;短命也就罢了,还被外族人攻下了中原……万千的锅,也只能让司马家背了。
仙人掌小妹
【晋朝与今天有一点相同——娘炮横行】
晋朝司马氏被人不耻。原因之一,是司马氏窃取政权的手段被人不耻。最重要的是,晋朝没有成为一个开明、繁荣、富庶、强大的王朝。
晋朝八王之乱后,日渐衰弱。导致五胡乱华。
北方汉人被胡人屠戮殆尽,十室九空。衣冠南渡。
汉人女子成为两脚羊。胡人行军时供奸淫行乐。饥饿时供宰杀烹煮充饥。
作为一个华夏政权,没有抵御外辱。导致华夏文明遭遇前所未有的屈辱。晋朝被后人鄙视,错在司马氏。
司马氏若不篡曹魏,曹魏很可能建立一个强大的王朝,历史没有汉唐雄风,也铁定比晋朝强大。起码能使华夏文明免受五胡乱华之耻。
当然,五胡中最邪恶的羯族,先是基本被灭族。残余成为鲜卑化歇族人。最后被彻底灭族。断子绝孙。
空白箜粨
历史上篡权改制的人物有很多,无论是中原文明还是游牧文明历朝历代层出不穷。王莽、李世民、赵光义、李从珂、海陵王完颜亮等等,唯独晋朝司马氏篡权最不为人所耻。
最主要的原因是“托孤篡权”是一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司马懿本人是曹氏家族三代托孤重臣。
自春秋以来,以儒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十分看重社会的纲常礼法秩序,并总结出五常人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常的提出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统治合理性被确立,也使得社会人心得以安定,各自在属于自己的领地范围内做出符合身份的举动。五常之中以“君臣”最大,“父子”次之。
晋朝司马氏真是因为触犯“君臣”这一大忌才使得后人所不齿。
曹操临终之际,把权力和曹丕托付给四大托孤大臣“司马懿、陈群、贾诩、曹洪”,曹操作为魏国第一代当家人还是比较信赖司马懿,将其列为四大托孤大臣之一。此时的司马懿由于受到贾诩、曹洪等人的制约,还部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篡权条件,所以他仍然坚韧。
哪成想曹丕也是个短命鬼,活了39岁就驾崩。临终之际将权力和儿子托付给“曹真、陈群、司马懿、曹休”四位大臣。此时司马懿作为曹家第二代托孤大臣,可见深得曹家器重。
曹操家可能是基因的缘故,曹睿活了35岁驾崩。司马懿第三次入选托孤大臣之列。只能说司马懿太能活了,家族有长寿基因。
等到这次托孤后,曹魏家族实力大如从前,而且同为托孤大臣的曹爽是个草包,司马懿篡权之心终于爆发。
等到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二人把持朝政的时候,才彻底完成权力的交接。
所以说,司马懿家族身为曹魏家族最为器重的三代托孤忠臣,最后居然窃取主家曹氏的政权。由此后世文人称司马氏为“窃国”家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爱dinosaur
历史上的谋权篡位,有“朝令夕改”的新朝王莽;“窜汉为帝”的魏文帝曹丕;“夺权登基,一统天下“的隋文帝杨坚;“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赵匡胤;“待唐建梁”的朱温;“武周女皇,美色夺权”的武则天……不可胜数。
为什么这么多人谋权篡位,三国末期司马氏篡魏建立晋朝,却被人们骂的最惨?按道理,天下三分归一统,司马家族建立晋朝统一中原结束了九十多年的分裂局面,人民应该感恩戴德才对,为什么司马家族却历来被人所鄙视?笔者认为,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为臣不忠,出尔反尔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病逝,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由于幼帝年纪尚浅,所以一切军政大事都交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来决定。作为两位顾命大臣之一,司马懿在曹爽面前是一只深藏不露的老狐狸。为了消除曹爽的警惕,司马懿在家装病多年,卧床不起,直到等来了他绝地反击的机会。
正始十年,公元249南正月初六,少帝曹芳按祖制前往高平陵拜谒魏明帝曹睿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导致宫内无人把手,防卫变弱。装病不朝的司马懿一下从床上爬起来,已经七十一岁的他在此刻精神焕发,带领了三千死士发动了政变,一举把宫内的情况都掌握在手上。
高平陵政变,司马家族夺权,从此紧紧扼住了曹魏王朝的咽喉。身在外地的曹爽和曹芳听说以后方寸大乱。朝中大臣就联合起来劝说曹爽投降,司马懿也指着洛水发下了毒誓说只要曹爽交出兵权,不仅可以保住性命,还可以继续保留爵位。曹爽在犹豫了一夜以后,眼看大局已定,只能答应投降。可是投降了以后,曹爽还是被司马懿找个理由杀掉,曹芳则在几年后被废,另立曹髦为帝。
二、欺负孤儿寡母打天下坐江山,建功立业,如果靠真本事,光明磊落地真刀真枪,凭自己的实力打江山,登皇位,历朝历代的开国之君都被奉为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司马晋朝的建立,却是靠欺负孤儿寡母这样的小人行径而得,所以更加被人鄙视。
晋书上有云:“司马仲达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高平陵之变”以后,司马懿就控制曹芳的母亲郭太后。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又杀死了曹芳的老婆张皇后,接着以“失德”为由废掉了魏主曹芳,准备另立曹据为皇帝。
可曹据按照辈份还是郭太后的叔辈,这么一来,郭太后往哪里放呢?明摆着司马师欺负曹家孤儿寡母无人照料。在司马孚的劝说下,司马师才改立了曹髦为帝。而且为防后院起火,宫内叛变,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每次出征时都会带着皇帝一同前往。
三国志记载,在平定诸葛诞反叛时,司马氏兄弟索性挟持曹髦和郭太后一同前往,还逼着曹髦下诏:“今宜皇太后与朕暂共临戎,速定丑虏”。
三、晋朝的衰落导致五胡乱华三国之前的中原,无论多么的混乱,始终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中原汉人,对外族保持有一贯的排斥,并在武力上有着绝对的压倒性的优势,始终是抵抗着外族不被入侵。可是晋朝后期,因为司马家族夺取江山太过于顺利和容易,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整个晋朝的文治武功,反而不如曹魏时期。
晋朝后期的八王之乱,直接消耗掉了晋朝的国力。军事上的退步,导致外族大举入侵中原,进入五胡乱华时期,中原黎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外族入侵的朝代,其影响意义是深远的,从此以后,中原霸主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汉人多次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五胡乱华,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中原地区与外来民族杂居,思想文化上的交流,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制度,被北方外来民族大量吸收,促进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但是站在中原汉人的角度来讲,文治武功的衰落以致于挨打,在五胡乱华时遭受外族入侵的耻辱和尴尬,始终是一道难以抹除的伤疤。而祸乱的根源,则是司马家族所埋下。
作者:博文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和关注~
老牛_okzhang
关于晋朝皇帝的故事大都是反面的。
晋朝正式的皇帝有15人。其中,3人被毒死,2人被棉被捂死,4个不明不白早死的短命皇帝,还有痴呆皇帝,傀儡皇帝,俘虏皇帝,等等。唯一看着还有能力的开国皇帝司马炎,还被上万宫女累(睡)死了;还有,"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司马衷!
就是在这14个皇帝的“无能”统治下,北方陷入了长达135年的动荡!
而且,晋朝之前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而终结三国时代的晋朝,却显得暗淡无光!东汉末年,风云突变。各路英雄豪杰,齐争天下。既有吕布、马超、关羽这样的英雄,也有诸葛亮、司马懿这样智谋超群的英杰。这些人斗了整整一代人,既有阴谋阳谋,也有侠肝义胆的忠义。结果,等到他们的后人、学生一接手,社会变了!大师去世以后,给大师端茶倒水的成了“大师”。
晋朝有的只是权术和谋害!而且,司马家功高震主,权臣夺位,这在以后也是为人所不齿的。你司马家能夺曹氏的位,别人也能夺你的位!并且,都说时势造就英雄,盛世也需要英雄来支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不适用于晋朝。
再加上晋朝皇帝昏庸,晋朝统一局面只维持了十一年,就发生八王之乱。虽然名曰“八王之乱”,其实,远不止八个(司马)王!司马家自己都内斗不止,能不亡国吗?
最后,最可气的是,五胡乱华,造成北方汉族1200万人口被胡人吃得只剩400万人。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动乱的时候也有很多。但是,像五胡乱华这样,给中原文明造成如此大伤亡的,还是独一份!
五华乱华时,汉族女子被称为“两脚羊”!胡人行军时,饥饿时充当食物,晚上供其淫乐。
晋书·石虎传:又内诸比丘尼有姿色者,与其交亵而杀之,合牛羊肉煮而食之。司马氏如果不篡曹魏,曹魏很有可能建立一个强大的统一王朝!就算不如汉唐这么繁盛,也定然不会出现“无话乱华”这样的乱世。
(文|勇战王聊历史)
ZH_Zheng
其实在古代,最先篡位的那几家,如王莽、曹丕等,都是被鄙视批判的,直到民国对他们的形象才有所好转。司马氏以后,南北朝乱世政权交替频繁,篡位已成家常便饭,大家也就习以为常,那些篡位者也没收到什么抨击。
唯一例外的是司马氏,在古代跟曹氏等一起被批判,到了现代更甚,被很多人鄙视,究其原因,也很简单。这个终结了汉末三国乱世的大一统王朝,又亲手将天下送入了五虎乱华、南北对战的更加混乱的局面,使得汉族遭受了巨大打击。
西晋一共有四位创业者,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和终于当了皇帝的司马炎。其中司马懿是常被拿来跟曹操对比的,毕竟两人分别是两个朝代的奠基者,不过司马懿获得的评价远远低于曹操。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司马懿和曹操所处的局势完全不一样,曹操处在军阀混战时期,他是凭借个人能力,统一北方,定鼎中原。而司马懿则是通过军功累积、威望叠加、受命重臣发动政变夺权的,所以同样是自己的后代通过禅让取代前朝,司马懿相比曹操在历史地位上来说真的是相差甚远。
西晋的建立有点容易,但也不是吃饭喝水那么简单,晋武帝司马炎肯定是有能力的,但他犯了两个非常大的错误。一是选错了继承人,选了个智力低下的司马衷;二是恢复分封,允许诸王拥有军队。
主弱臣强,司马炎去世后,那些拥有重兵的司马氏诸侯们,谁也不肯心甘情愿地受制于一个平庸的皇帝。八王之乱从汝南王司马亮开始到东海王司马越为止,共历时二十年,给西晋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也使西晋政权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
八王之乱后的西晋,晋怀帝司马炽是个书呆子,晋愍帝司马邺纯粹是个替死鬼,国家破灭已成定局,而他本人也才十几岁,被杀时也只有十八岁。
晋朝错误的政策最终导致了绵延数百年的战火不息,华夏大地民生凋零。二朵
咱们中国人是既讲道义,也很实际的民族。
也就是说,“道义”、“实际”你只要占一样,就不会被鄙视的太厉害。
“道义”上,比如说孙权吧,虽然正统不管怎么说也是曹刘两家的事轮不到他老孙家,但他们老孙家毕竟统治江东这么多年,人家曹魏和蜀汉两个割据政权都称帝了,孙权也称帝,似乎也算个理,所以没人鄙视孙权吧。
而“实际”上,典型的是李世民,他是“杀兄夺位”,典型的得国不正,但是他皇帝干的不错,成为一代明君,大家对他也认同。
但是这司马氏是两样一样都不占,得国怎么得的?背叛“托孤信任”,恩将仇报,欺负曹家孤儿寡母,这还不受人鄙夷?
而干的也不怎么样,37年来除了司马炎好一点之外,司马家把中国整的一塌糊涂,“八王之乱”,“五胡乱华”......37年整出这么多事情,而且西晋还不像秦和隋,留了点遗产,西晋可以说是毫无作为。
被鄙视,那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