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张良为保韩信诱汉高祖写下赦书称:“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最后吕后杀韩信是否抗旨了,你怎么看?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bambooban

bambooban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成语来源于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淮阴侯列传,表面意思是韩信带兵打仗,将士越多越好,后来就被形容越多越好,一般都只取“多多益善”。比较接近的原话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韩信是谁?为什么会被吕后杀?刘邦明明给韩信有敕书,那被杀是否又抗旨?

韩信是谁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当时的世人对韩信的评价,汉高祖刘邦也曾赞扬韩信:“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西汉的开国功臣,兵家四圣之一,和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

韩信的一生也是有些戏剧化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韩信一生的写照。韩信出身贫苦家庭,后秦末大乱初期投奔项梁、项羽,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又转投刘邦,经夏侯婴推荐做了治粟都尉,后来得萧何赏识,保荐了大将军。韩信名闻海内,威震天下的声望才真正开始了前奏。

为什么会被吕后杀

汉高祖刘邦能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韩信的能征善战是有不可磨灭的功劳的。并且韩信立下了赫赫战功,不仅在军队中的声望威望是极其高的,在各位开国功臣里面也是佼佼者。而这样一个随时都有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皇权的人来说,刘邦肯定是对韩信非常忌惮的,再说了刘邦这个人本来也就多疑猜忌,所以韩信汉五年带兵围歼楚军,项羽死后,韩信就被刘邦解除了兵权,封了个没权利的楚王。

刘邦这么做也就是想让自己安心,毕竟兵权是个很重要的东西,交给别人,不如握在自己手中放心。后来韩信被诬陷谋反,按照常理来说是杀头的罪,可是韩信只是被贬了淮阴侯。为啥?因为刘邦为韩信写过敕书,所以没有直接杀掉韩信。

身为淮阴侯的韩信没有兵权,地位也不高,也没有了任何的威胁。刘邦虽然知道韩信反不了,但是仍旧是担心的,吕雉哪里不知道刘邦的心思,刘邦碍于敕令不好下手,可是吕雉不一样,她没有答应过,于是吕后找到萧何,两人合谋用计把韩信骗到了宫中,在长乐宫钟室杀死了韩信。

被杀是否抗旨

“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按原则来说,就是让刘邦不要去杀掉韩信,可是没有说韩信不可以被别人杀,所以从执行者的角度来说,吕后杀掉韩信,并不抗旨,但是从内容来说,韩信被杀的话,就是抗旨,毕竟能做到不见天,不见地,又不能见兵器就杀人,三者都要具备的话,是个不太可能实现的事情。

韩信悲惨的结局也正是再一次验证了自古无情是帝王,伴君如伴虎也不是没有道理。

烟雨西湖

烟雨西湖

【胁迫君王,功高震主,异姓王,私下串联欲谋反】这就是韩信必死的原因,而吕后杀韩信肯定有刘邦的授权,所以不能算抗旨。

【胁迫君王】

想当初,刘邦的队伍才开张,没几个人来也没有几条枪,韩信来投,拜大将军,那时我相信刘邦对韩信情谊是真的,可是后来战争到了关键时刻,刘邦邀请英布,彭越,韩信合围项羽,按理说刘邦一个命令给韩信,作为大将军你就得到位,毕竟刘邦可是汉王,而韩信是汉军的大将军,是上下级关系,嗯,韩信也不哪根线搭错了,‘不来’,这时候如果你是君王,你会怎么想,

而张良给出的主意当时看是不错,什么封韩信为‘三齐王’并且许诺‘三不杀’安韩信其心并抚慰其功,是管用韩信是来了,但是,当时刘邦心里能不留下阴影吗,这是赤裸裸的要挟啊

【功高震主】

这条就不用说了,封建王朝所有的皇帝,没有几个能容忍功高震主的将军,而功高震主的将军基本上也都没有好下场,哦,唐朝的郭子仪是个例外,其他的你翻翻历史书基本没有。至于为啥杀死功高震主的将军,很简单,整个江山给你都不能抚慰你的功劳,我还留你干嘛,等你造反啊。

【异姓王】

不封异姓王这一条,基本上也是封建王朝的通用法则,即使封了异姓王年龄也必须离死不远了的人,为啥,王爷的权利太大,仅次于皇权,你要是同为皇族或许还能忍受,毕竟就算出了早饭的,皇朝不至于改姓,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但是异姓王必杀,这就是刘邦的大汉开国封了那么多异姓王,但是最后临死前都给收拾了,没留遗憾。

【私下串联欲谋反】

这个韩信啊,怎么说呢,一代兵仙,对于造反这件事总是犹豫不决,或者说优柔寡断,心里想造反但是又不想挑头,于是就躲在背后给要谋反的人出主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啊,刘邦这个人就比较果断,一见韩信有造反苗头,立马假借狩猎之名一纸书信诓骗韩信来见驾,韩信一来立马拿下,直接撤去王位,软禁皇城,韩信连个反应机会也没有,至于为啥没当场处死,毕竟刘邦是皇帝嘛,皇帝的话就是圣旨,所以杀韩信刘邦自己肯定不能做,需要假借人手。

那么被软禁的韩信在这几个理由面前,追究刘邦当初许诺的‘三不杀’还有意义吗,正所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也只能等死,

而作为执行人吕后,她如果没有得到刘邦的授意,作为一个深居的皇后,在皇帝还没死,没病的情况下,就敢和丞相合伙弄死了一个有免死铁券的大元帅,这不是和开玩笑一样吗,

所以,吕后必是得到了刘邦的暗许,这个暗示或许是刘邦的一个眼神,或许是一个动作,都不重要了,刘邦可能就是在某个清晨,起床后,对自己的皇后说了句,‘这个韩信真该死’,吕后就明白了。

【投名状】

并且肯定是刘邦授意吕后去找的萧何,至于为啥要找萧何,这是一箭双雕之计,

第一是萧何和韩信关系好,萧何请韩信进宫,韩信必到,第二,顺便试探萧何与韩信是不是同谋,如果萧何请不来韩信或者不去请,那么萧何也会立马玩完,韩信的死其实就是萧何给刘邦的投名状,毕竟除了那些异姓王,朝中最有威望的就是这个萧何了,不得不防。

好了,我的回答到此结束,大家有不同意见的,多多在评论区指正,多谢。

赵小蛮妞

赵小蛮妞

张良为保韩信诱使汉高祖刘邦写下赦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是演义书中杜撰的情节,真实历史上根本没这回事。内容未见于史料记载。张良保不了韩信,韩信的死是必然的,怪就怪他能力太强,强到了让皇帝都感到恐怖的程度。刘邦一生最大的对手是项羽,项羽死后,刘邦终于完全拥有了天下。但是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那个帮助刘邦打败项羽的韩信,就开始成为了刘邦最大的威胁。韩信的存在,也成为了导致刘邦不安的最大因素。而韩信这个人,能力虽然很强,但是却没有自保之明,而是仗着功劳大,以为就可以得到特殊的待遇,谁也不肯放在眼里,怪不得一直得不到刘邦的真正信任。在韩信投奔刘邦的时候,一出场就向刘邦索要大将军的职衔,当然,这个还不算问题,毕竟能者高配吧。

可是后来,韩信的野心就有点藏不住了。比如在攻入齐地的时候,韩信就放着刘邦被项羽围困而不救,反而要挟刘邦封其为齐王。后来韩信虽然得到了齐王之位,但是刘邦与韩信的过节算是彻底结下了。韩信之死,其实就是刘邦为了稳固皇位的阴谋。韩信封楚王不久,就被告发谋反。而鉴于韩信在军中以及众多开国大将之中崇高的威望,刘邦用计捉拿了韩信以后,并没有急着杀死韩信,而是将其释放,降为淮阴侯,以此逐步削弱韩信的影响。等到陈豨谋反的时候,刘邦借亲征之机,终于用吕后和萧何之手杀死了韩信,夷三族。吕后和萧何杀韩信,肯定是在刘邦的首肯之下才杀的,并非擅自做主,否则不会这么顺利。

而利用吕后与萧何之手,刘邦就会出现缓冲的余地,可以最大程度减轻其他开国重臣对刘邦和汉朝的猜忌,从而避免群雄皆反的情况。不过,所谓的“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其实是无中生有的,韩信所处的境遇,早晚难逃一死,谁也保不了。就算刘邦有这样的承诺,至于刘邦要不要践行诺言,也取决于刘邦。当然,在维护皇权的问题上,如果刘邦放过了韩信,那才是奇迹。韩信可称的上智商高,情商低的典范!军事上,天下无人可敌,政治上,天真幼稚。确实只是一个统兵之人,而非统帅之人。

对于刘邦,萧何视为知己,做到了忠信,岂不知位极人臣,功高盖主,下场必然只有一个!初时,索要齐王,而非是听蒯通之劝,立于刘邦,项羽势力之外,自立为王。如果那样,项羽,刘邦谁也不敢小觑韩信,而轻易伐之,韩信可以趁势趁时做大,那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要提前几百年!但韩信对刘邦充满了幻想:想我韩信为汉王立下不世之功,只要汉王护佑谁奈我何?忘了先贤: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一古训。而刘邦岂有始皇帝的容人之心?韩信的下场就必然已定了。

刘邦之对于韩信的三不杀,其实是要杀韩信的。否则,他是不会搞出个三不杀条款的。帝王就是帝王,他的想法和做法一定是传之二世而至万世的,因此,对于功高盖主之臣,一定会荡涤的。因此,除了三不杀以外,杀死韩信的方法就有成千上万种了。因此,刘邦之意就是,除了上面的三不杀之外,其它的杀法,任何一种都是合理的!

KIKI猫

KIKI猫

飞鸟尽良弓藏!

小妮子他爸

小妮子他爸

皇帝对臣子的承诺不靠谱,皇帝想杀臣子即使违背承诺,或者定一个谋反罪,扣上这顶帽子,啥承诺都不好用。

刘邦打天下时,韩信也多次要挟他,给以后韩信的死留下隐患,“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韩信这个人带兵打仗是第一流人才,政治头脑不怎么样。

公元前203年,韩信平定整个齐国,只要军队在韩信统领下,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随即韩信的野心在逐渐膨胀,刘帮被项羽围困荥阳,韩信迟迟不救援,韩信要求封代理王才出兵,这会趁火打劫,刘邦也气的冒火,张良劝说,这时正用人之际,只好答应他。并承诺他许多条件!

韩信为刘邦打天下,他确不独立自立为王,手下谋士蒯通劝他三分天下,项羽也劝他自立为王,可他拒绝了。念刘邦对他恩情。

但韩信在关键时刻制肘刘邦,在垓下之围,刘邦约韩信,彭越一同决战项羽,到时间韩信,彭越确没出手,刘邦被项羽击败,刘帮只好将大片封地给韩信,垓下之围才实现。在楚汉之争这段时间,双方裂痕己经出现。

在项羽失败之后,钟离昧投奔韩信,他差点背上谋反的帽子,被贬为淮阴侯,此后他一直郁郁寡欢,生出造反的念头。却被一个家奴出卖,刘邦出兵打仗,吕后和萧何想出妙计,诱骗他参加朝廷一个庆功会,他在贺宴中被抓,装入布袋中,用木棍打死了。避开了“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

刘邦回来之后也没有追究,吕后的责任,还感到很欢喜。

易朵

易朵

这玩意儿本来挺简单的事儿,非要弄那么复杂。还不如直接说什么情况也不杀呢!有条件就有应对。不过一个当权者要杀人,有什么条件也没什么用!朱元璋发了那么多的免死金牌,最后不也都成了催命符!

而所谓的“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这三个条件既然定下了,那想杀也简单了!这个世界上杀人的办法太多了,只要避开这三个条件就行了啊!我们看看吕后怎么杀的韩信吧,她把韩信骗到未央宫,然后蒙上眼睛给吊了起来!再然后让宫女用竹木的竹子给戳死了!

既不见天也不见地,更不见铁!所以说吕后杀韩信也算不上违规操作。也不算抗旨,实际上你想跟当权者讲信誉本来就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还想指望着当权者的承诺去为所欲为!别扯淡了,但凡讲信誉他就做不了当权者。


duanbaorui

duanbaorui

这里是“三不杀”的传说,还有传说是“十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光不杀,见火不杀,见水不杀,见木不杀,见土不杀,见金(金属)不杀,东南西北不杀,姓刘的不杀姓韩的。”



如果传说是真的,吕后杀韩信也没有抗旨,因为吕后杀韩信的方法,并不违背刘邦给韩信的“十不杀”承诺,来看看吕后是怎么做的:

她命人做了一个竹子编的笼子,密不透风。其大小正好容纳一人,笼子里插上用竹子做的密密的尖刺。用一根竹杆绑住笼子,牢牢的固定好,然后就开始了杀韩信的行动。将韩信关入竹笼中,两个刽子手各持竹杆的一端,快速的转动竹杆,竹笼也随之急旋起来.笼中有竹刺,不停的转动,韩信的全身就不由自主猛烈撞击尖刺,最后就被竹刺活活的钉死了。
由于笼子密封,就破了天和光之戒;笼子悬空,就破了地之戒;旋转后分不清方向,破了东南西北之戒;所有材料都用竹器所制,就破了金木水火土之戒;杀韩信者,吕雉也,这就破了姓刘的不杀姓韩的之戒。



如果传说是假的,就更不存在吕后违旨一说了。韩信死后,刘邦的态度值得琢磨。虽然杀韩信不是刘邦授意做的,但是却也是刘邦默许的,《汉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是:“高祖已破豨归,至,闻信死,且喜且哀之”,可见刘邦对于韩信的死早有心理准备。

高兴好理解,老婆的快刀,解除了自己的纠结,也让一场大乱消弭于无形;可是他哀什么呢?可能是心有不忍,或者说韩信罪不至死,如果让刘邦自己决策,怕是下不了这种狠心的。也许是故意这样,毕竟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



韩信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从小没人看得起韩信。韩信承受过屠夫胯下之辱。投奔项羽后,韩信不仅一次向项羽进言,但是奈何项羽一次都没有听过,或许因为心凉了,韩信最终离开了项羽去投奔了刘邦。

到了刘邦手下,直到“萧何月下追韩信”,拜韩信为大将军后,韩信优秀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以陈仓为起点,平定三秦,一路攻伐魏、代、赵、燕、齐,最后兵锋直指项羽的楚军,在垓下基本上全歼了项羽军队,这一路上打过来,韩信未尝一败。萧何赞叹韩信国士无双,刘邦也说自己不如韩信,韩信更是被手下的兵卒奉为战神。



高祖六年,韩信为楚王,有人密报其谋逆。刘邦迟疑不决,诸多将领却异口同声“打”(“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韩信的人缘看来不太好,因为“勋冠三杰”,让刘邦的兄弟集体患了红眼病。

在陈平的建议下,刘邦伪游云梦,将韩信抓起来审查。后来的事实证明,韩信确有谋反之心,并非空穴来风,但是刘邦顾念他的功劳,依然“赦信罪”,封为淮阴侯,留在京城颐养天年,刘邦也算有度量。



高祖十年,赵相陈豨在代地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征讨。之前,陈豨曾跟韩信有过一次密谈,暗中鼓动陈豨谋反,记录在淮阴侯列传里,大意是陈豨在外,韩信居内,等待时机里应外合,跟刘邦争天下。

果然刘邦一走,韩信就蠢蠢欲动,企图袭击吕后和太子。如果成功,则关中必乱,刘邦危矣。好在吕后探知了消息,与萧何设计,诱韩信入长乐宫的钟室杀之,这就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出处。



韩信要谋反,按理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对违法犯罪的大臣,抓起来定罪就好了,但吕后为何非要置韩信于死地呢?这当然有吕后自己的考量,刘邦人生的最后八九年,基本就是个“灭火队长”,臧荼、彭越、黥布以及原先的六国贵族等,先后造反,就连嫡系卢绾也心有不甘。

作为刘邦的妻子,吕后当然不能作壁上观。杀韩信,近则可以消除潜在危险,韩信太能打仗了,如果有朝一日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不如杀掉一了百了;远则可以震慑那些不忠之人消停些,此所谓“佐高祖定天下”!



如果不杀韩信,刘邦活着也就罢了,威望在,久战阵,能够压得住;可是,如果刘邦死了怎么办?还有谁能驾驭韩信之流。高祖本纪里记录了吕后的这种担心,她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

吕后的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卢绾是个鲜明的例子,嫡系的官员们尚且这样,何况韩信?吕后的目标,不仅仅是韩信一个,她是打算“尽将诸侯”的,想法之狠,“安天下”之决心,可见一斑。吕后杀人道理很简单,为了自己的权力,吕后要杀的不是一个韩信而已,而是所有的功臣!



吕后实在是位了不起的女人,杀韩信,既有帮助丈夫“定天下”的现实考虑,又有为自己将来“安天下”的深谋远虑。吕后通过杀韩信起到了震摄群臣的效果,树立了自己的威权。为刘邦死后自已临朝称制,打下了基础。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这样的说法是对的。韩信死于吕后之手,而非刘邦。刘邦是想杀韩信,但因其功多不忍杀之。再说韩信已经被刘邦软禁,对那样的死老虎已没有杀的必要了,杀了反而会招致千古骂名。

吕后窥测到了刘邦的微妙的心里,放手一杀。并在杀功臣中树立了自己的威权,强化了吕氏专权!可以说杀韩信是吕后立威的政治需要,作为吕后专权的绊脚石,韩信迟早是要杀的。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侵权删

墨小葵_Maio

墨小葵_Maio

你以为是保命承诺其实是说明死法。

gzeking

gzeking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其中细枝末节勿用再论,人情再大,大不过规则。

葡萄

葡萄

如果韩信相信三不杀这种荒诞的东西,那真是该死了。类似的还有免死金牌一类的东西,都是骗小孩的,如果想杀,这些玩意有个鸟用。

尼珞

尼珞

张良为保韩信诱使汉高祖刘邦写下赦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是演义书中杜撰的情节,真实历史上根本没这回事。

真实历史上,刘邦称帝后只是想削弱韩信的实力,从心里并没要杀韩信的意思。其实这不难理解,刘邦要集权,必须要收回韩信手中的兵权。于是把韩信从“齐王”迁封为“楚王”,意思是调离他曾经“耕耘”多年的地方,这就叫断其枝蔓。

做完这些刘邦并没有就此罢手,之后假借有人说韩信有谋反之意,把他又从楚王贬为淮阴侯,并把他置于眼皮底下,只要韩信老老实实,刘邦断不会加害于他。

我们可以反推这个结论,吕后和萧何杀掉韩信后,刘邦得到消息时的第一反应是:“且喜且怜之”。喜的是终于除去了心头之患,怜的是韩信立下了不世之功就这样死去令人痛惜。

这从侧面说明刘邦很爱惜韩信这个人才,进一步说明刘邦不会轻易杀死韩信。

韩信之死怪不得别人,“天时、地利、人和”,该反时不反;落魄、猜忌、势衰,不该反时却要和陈浠里应外合谋反,真不知道韩信是怎么想的!

假如韩信真要谋反,刘邦写再多的赦书对他也没任何意义。历史上这样的事情也不少,比如,明朝的朱元璋就曾颁给了时任丞相的李善长两道免死铁卷丹书,最后李善长不是一样被杀了吗?

退一步讲,即便刘邦写了这道赦书,吕后、萧何杀韩信也没有抗旨,因为萧何懂律法,他之前是秦朝“律法文书”之类的官吏,精通法律的萧何为吕后出谋划策,巧妙破解了“赦书”的约束力。

我们来看看萧何为吕后出的妙计

话说边将陈浠谋反,之前陈浠和韩信早就联系好了,韩信答应陈浠起兵时,他乘刘邦平叛之机,做策应在宫中发动暴乱,趁乱杀死吕后和她的儿子们。

谁知道韩信做事不密,吕后得到了韩信要谋反的消息。她急忙找来丞相萧何商量对策。萧何以刘邦平叛成功凯旋归来为诱饵,特邀韩信来宫中庆贺。韩信不知是计,欣然前往。

韩信来到了长乐宫,刚进门就被士兵捆了起来,随后关押到了长乐宫的钟室。

萧河和吕后迈步来到了韩信面前,“韩信,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吕后冷冷地问。

韩信觉得此时辩解毫无意义,“人为刀葅,我为鱼肉,”说什么也没用。他只是说:“高祖曾对我许下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我希望吕后遵守律法,不要抗旨不尊。

萧河、吕后相视一笑,说,“韩信,今天我就让你死的心甘情愿”吕后把手一挥,旁边走来一个士兵,手里拿着一只面口袋。上去直接把口袋罩在了韩信的头上,然后用麻绳在他的脖子处捆了个死结。

韩信眼前顿时一黑,呼吸也变得不顺畅了。他有些疑惑,不知吕后葫芦里到底卖的啥药?

这时吕后说话了:“韩信,你还能看到天吗?”韩信明白了,这是吕后之前早就想好对付他的办法。

韩信仍不死心,觉得自己还有救。

“我不是还站在地上吗?你仍然没有权利杀我,如果你杀我就是违抗圣旨。”韩信用带着一丝慌乱的口气说道。

韩信话音刚落,士兵一拥而上。用绳子捆住韩信双脚,倒挂在了钟室半空中。

吕后微笑的走向前,在韩信的耳边轻轻说道:“说出来你最后保命的一项吧!时间不早了,你也该上路了”。

虽然吕后说话的声音不大,但在韩信耳中仿佛晴天霹雳。

人死之前都有求生的愿望,就好比落水的人,即便是一根稻草也要紧紧抓在手里,哪怕稻草的作用对他来说微乎其微!

韩信同样如此,因为倒挂血涌向了大脑,韩信眼中充血,他用嘶哑的声音说道:“天下没有杀我之兵,士兵都听我指挥,同样没有杀我的武器,你不能用铁杀我!”

吕后和萧何交换了一下眼神,吕后用手掌“啪、啪、啪”连击三下,随即跑进来了一群宫女,手持削尖的竹竿,围在了韩信四周。

这时韩信看不到外面的情况,只听到了嘈杂的脚步声。

吕后用调戏的声音说道:“韩信,谁告诉你杀人只能用士兵,杀死你这些宫女绰绰有余;谁告诉你杀人只能用铁,你没领教过削尖竹竿戳在身上是啥滋味吧?”今天我就让你领教一下女人们的厉害!

吕后把手用力向下一挥,宫女像疯了一样,拼命往韩信身上猛戳,仿佛是压抑的情绪瞬间迸发。也许她们在想,戳死一个战无不胜的男人是一个弱女子的荣耀。

结语:韩信就这样被杀死了,吕后采取萧何的计谋,既杀了韩信,又没有违抗皇帝的圣旨,讲真十个韩信也斗不过一个吕后。


——本回答为西安鼎昂数字货币智能量化全自动炒币机器人(历时收益,数据核对,实况直播)公司整理。

桂林浪人

桂林浪人

天纵刘邦,取得天下,没有理由,天意也

qumingjie

qumingjie

韩信不死汉朝不稳定,项羽就是败在了韩信手下。

YoungYoung酱

YoungYoung酱

读淮阴侯列传,刘邦辜负了韩信对他的信任,血淋淋的史实警告着后世:天予不受,反受其咎!轻易不应该起杀戮之心,被功臣血浸染是王朝不祥之兆。

荷a宝

荷a宝

韩信是将帅之材,非政治家,没野心,有私心,所以掉进刘邦的陷井,没有象张良那样知进退,故送掉了唧唧性命。

qiaojing

qiaojing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