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
《汉乐府·江南》为什么能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来学习?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狗狗
为了学东南西北
charlotto
答:“江南可采莲”《江南》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它看起来简单,简洁,实际意境优美意象繁复,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咏鹅诗,甚至可以说连一些现代成年人都只是明白表意,实际内函并不太懂。《江南》釆莲歌全诗没有一字一句直接描写釆莲人釆莲时的愉快心情,而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将她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耳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釆莲俊男美女的歌声和笑语融成一片,看,许多小伙子和釆莲姑娘们正在调情说爱呢。歌辞只有七句,明白如话,妙在运用民歌中常用的比兴,双关手法,诗歌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采莲时作者双眼所见之美景,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游动为引线,看呀鱼儿一会儿嬉戏在莲叶的东面,一会儿它又嬉戏在莲叶的西面,一会儿它又嬉戏到莲叶南面,一会儿它又嬉戏到莲叶北面。这即是眼前美景,又是釆莲′姑娘小伙子们口中所唱的歌声。全诗一气呵成,意境清新开朗,寓情于景,如闻起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人浮想联翩,感到美景如画,心旷神怡,反复咏唱,余味无穷,极富“禅意”。全诗如下:《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釆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注,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可:这里含“适宜”,“正好”的意思。相比之下咏鹅诗表面看是复杂实际上意境就比较简单一些了。全诗如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现在就可以明白了吧,把“江南可采莲”《江南》取代咏鹅成为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这也就不奇怪了,主要是教材与时俱进,为了培养孩子们从小喜欢中国的古典文学诗歌,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为启发式教学垒好首块垫基石而打基础。完毕,谢邀。
qiuqiubear
江南可采莲成为一年级学习的第一首古诗我认为非常合适。第一,江南可采莲是汉代作品,历史比唐代骆宾王的咏鹅的时期早太多了,也是采莲诗的鼻祖。从“开学第一首古诗”来说,它作为一年级诗歌开篇的寓意比咏鹅深刻得太多。第二,江南可采莲是汉乐府作品,是官方正式收录的佚名中华诗歌精品。它源远流长,血脉正统,体现的是中化民族文化的集体智慧,是后人创作诗歌诗词的母体载体,而咏鹅毕竟是个人名作,地位无法与它相提并论。因此,首推这首采莲诗放在一年级第一诗位置当之无愧。第三,现在一年级孩子的智商普遍整体提高,咏鹅一诗在孩子看来已经过于简单。况且,咏鹅这么多年来在孩子的学前(幼儿园)教育普及非常广,大部分孩子早已属读在心。它已不适合作为一年级第一诗,而是需要更新鲜的诗歌血液来替代它,江南可采莲便顺势补位,水到渠成。第四,江南可采莲是描述劳动的诗歌,这与国家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德智美劳体”中的“劳”遥相呼应。因此,把它作为一年级开篇第一诗歌,恰如其分。第五、江南可采莲诗歌内容本身篇幅适中,文字简朴、语言优美、读诵朗朗上口、情景描写形象生动,易于孩子熟背、理解。江南可采莲表面饱满,内涵丰富,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便能体会到这首诗歌更深层次的含义。这对孩子理解、继承中华文化有更深期望。总之,江南可采莲放在一年级开篇第一首诗歌恰如其分,当之无愧。
Qbe
挺好,汉乐府代替骆宾王是好事,孩子更早接触乐府诗。而且告诉孩子,诗词古时候是唱出来的,提高了孩子对诗词的兴趣。骆宾王的咏鹅是儿时所作,估计孩子固然是好。你看看骆宾王的下场,还觉着他适合摧残幼小的心灵吗?个人感觉挺好,最好多来几首。岁数大的老师肯定反对,他们背了半辈子的备课大纲,最烦的就是改,多改改才与时俱进。
dongjiajia
咏鹅这首诗真的是几代人根深蒂固的记忆,如同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就算是入选不了教材,但仍然是孩子们的必背之诗。1 骆宾王与咏鹅这是初唐诗人骆宾王7岁时写下的诗,他也因此进入诗歌神童的领域,就像“融三岁能让梨”成为孩子们道德学习的偶像,在诗歌盛世的唐朝,诗歌神童真的寥寥无几,连李白还在“铁杵磨针”呢,这首咏鹅永远藏着孩子们对一个七岁神童写诗故事的好奇心与惊叹声!咏鹅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好在哪里?故事。任何一位老师在说这首诗是一定会讲骆宾王七岁写诗的故事,就像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一样,这是小朋友兴趣的引导与吸引力的关注。毕竟七岁能写出诗的小孩子太少了,而且是一个小孩子观察一下门前池塘里的鹅,稍加思考,便能写诗,可见学习是多么重要的事情,而关注身边的事与物,更是小孩子好奇心强的天性。纯真。只写鹅,鹅的外形,神态,动作,叫声...通过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的语言表达出来,甚至摹形摹音,这份天真童趣,只有同龄的孩子才可体会得到。起萌。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不懂什么是诗,更不知道如何喜欢诗。这首小诗有模有样,清新活泼,犹如儿歌般朗朗上口,孩子们唱的或者大于背的,在心中起码构建了诗的样子。但有点儿拗口,尤其第二句,大人不一定都能诗对,曲(qu一声)项(xiang四声)向天歌。2 汉乐府《江南》许多人知道《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首诗,是出自高中课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表达对故乡江南的一种乡愁。《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什么是汉乐府诗呢?就是汉朝时有个专门搜集诗句制成音乐的部门乐府,掌管郊祀、巡游、朝会、宴请等等的配乐,采集来的民间歌谣,加以演奏,供统治者了解民情,这些歌谣便是乐府诗。《江南》是民谣而已,通俗优美,朗朗上口。这是诗好在哪里呢?想象。老师在说这首诗,肯定会引导小朋友们想象莲叶开满池塘,孩子们采莲嬉戏的场景,会用画的,说的,演的...很好的想象力与表达力结合的好题材。好读。这首诗比咏鹅还要好读,基本上就是重复,而且还押韵,清新自然,甚至还能唱的。感知美。比咏鹅更能让小朋友们感受美的诗句与美的画面。类似于这首的还有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同样是童真童趣,可爱活泼十足,这首诗也已入选小学课本了。3 为何《江南》能够取代咏鹅?求新。咏鹅太老。入编一年级教材可能都有几十年历史了,我们是学着长大的,再教我们的孩子,这是最刻骨铭心的诗了,不光是启蒙,还影响到家庭教育,就算不入教材了,它也是家长启蒙孩子学习的必备诗歌,《江南》似乎生僻了点。简单。除了已经入选的,孟浩然春晓,李绅锄禾,白居易《草》等等简单上口又好懂的诗外,漏选的,可能《江南》是最简单的诗了,简洁明快又清新爽朗,还能美育启蒙,迟早会入选教材,而课本中已有几十年历史其他的启蒙诗,可能也会逐步被新诗所取代。集体意识。这两首诗有一个大不同,咏鹅个人创作的,而《江南》是集体歌唱的。小学课本所入选的诗基本上都是个人写的,单个写背完成学习的,而《江南》是需要小学生集体配合的,才有热闹嬉戏的效果。集体合作,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从家庭到学校要培养的意识,在学校,集体行动格外重要,《江南》集体创作的民谣,比《诗经》以及其他乐府诗都要简单简短多了。集体歌唱的诗,《江南》最合适入选。这可能只是教材变革中的一个小变化而已,或许只是随意随机的挑选,但也有一定的条件才行,尚未入选教材且简单明了一看就懂是首要的,还得有教育意义和知识的才行。
震宇Simon
存在常识误导的可能。江北可采莲,水深好防风,喜光不耐阴,各省皆有产。睡莲生华南,荷红遍四野。水温非气温,十五藕萌芽,初生伴升温,红莲藕卧小,白莲藕埋长,廿一廿五上,增光加气温,生长旺盛中,水深此时善,其余水线浅,昼夜温差大,后期成藕佳。五度全休眠,再低藕受冻。
witch_jiali
因为城市人根本没见过鹅
木瓜水里游
一只大鹅一塘莲鱼,一首写实一首意境,一个传统一个浪漫,一个理工生一个文科生,一代人朴实一代人浮华……
安古
因为咏鹅幼儿园就会了
Mickey
一年级就学古诗词/坑人
寻找lara++
说道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我的印象还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山村咏怀。我也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咏鹅成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的。我更不清楚汉乐府·江南代替咏鹅作为小学一年级第一首古诗的。只是我觉得现在的课本难度确实很高,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据说一年级语文开始已经取消拼音了?)山村咏怀和咏鹅都是很押韵的故事,甚至我都没有背诵这两首诗的印象,只记得大家夕阳落山放学时,和同学们一边跑,一边背诵故事的场景。现在我看到这首汉乐府·江南,并没有一种很押韵的感觉,我自认为这首诗算上比较难吧。也许是现在的孩子更聪明了吧,所以教育部提高了难度?
恶魔胖头鱼r
最喜欢这首诗了,太好背了。
蘑菇小丸子
1、咏鹅与江南可采莲两首诗歌的不同。咏鹅这一首诗在一年级之前学生就会可能会背,这首诗在孩子上学前班的时候,可能学校就会有要求去背诵这首诗。所以这首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陌生的一首诗。对于其中的感情来说,学生也能够较好的把握清楚。而先放江南可采莲这首诗的话,则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明白我国有多么美妙的事物,加深对我们中国的爱。2、江南可采莲的优点江南可采莲这个诗全是充满童趣,让学生可以在刚开始学的时候就进入进去,能够好好的学习,然后理解课文中古代劳动人民所拥有的一种淳朴生活。3、江南可采莲更适合小学生阅读江南可采莲这首诗中的识字难度完全符合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而且符合提高他们识字量的要求。让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打好识字基础,为自己以后做好一个充分的准备。
走在路上
还是换成这一首让孩子们学吧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