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古代宫廷“对食”史,宫女和太监是如何做夫妻的?

angel_m
南汉宫词有诗: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这时候的对食可说是文化程度最高的对食……
啥叫“对食”,顾名思义,食就是吃饭,对食就是对着吃饭,面对面吃饭。现在网络上就是这么直接解释的。但对食在历史上显然不是对着吃饭这么简单,而是有其延伸的含义。在皇宫大内,只有一个真正的男人,那就是皇帝,而皇帝的周围,除了被阉割的太监,就是嫔妃与宫女。太监不能说是男人了,算半个男人。虽然太监是半个男人,但久在宫中,难免也心生寂寞;而宫女们大多数一生中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更别谈雨露之恩了,所以就更寂寞。共同的寂寞使他们自愿对成“假夫妻”,但只能一起吃吃饭,享受夫妻生活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种关系,被称为“对食”。
“对食”一段时间是违法的,要遭受严厉惩罚
早在秦汉时代,其实就已经有类似关系了。太监不见得就不“娶妻”,那个秦朝的大太监赵高,还有个女婿叫阎乐呢,所以秦朝的赵高是有历史记载的太监娶妻第一人。赵高真实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是否是对食产生的夫妻关系,历史语焉不详,有待考证。到了汉朝,真正的“对食”产生了,不过,最早的对食不是太监与宫女,而是宫女与宫女。史书记载“房与宫对食”,房是官婢道房,宫指曹宫。曹宫是赵飞燕的宫廷教习,色艺双全,被汉成帝偶然一次看上了,且怀上了龙种。《汉书》记载曹宫除了与皇帝发生关系外,还与另一名宫女道房是对食关系。这个曹宫下场很不好,最后母子皆被杀死。要知道,那个赵飞燕和赵合德,都是史上有名的妒妇,哪能容得其他嫔妃或宫女怀上龙种。
比曹宫更早的,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也曾有过“对食”的经历,陈阿娇年轻时,汉武帝是非常爱上的,因此有金屋藏娇的故事。但随着陈阿娇年老色衰,汉武帝宠幸上了更年轻的卫子夫,陈阿娇寂寞之中,让其他宫女穿着男子的衣冠帻带,“素与皇后寝居,相爱若夫妇”,这事后来被汉武帝发现了,武帝勃然大怒,将陈阿娇的皇后之位都废了。可见汉武帝并不认可“对食”。
另一位皇帝朱元璋也不认可对食,如果他发现宦官敢于娶妻,哪怕是假的,也要对该宦官处于剥皮之刑。够狠吧!你寂寞可以,但你必须忍着。否则严惩不贷。选择了当太监和宫女,就等于选择了寂寞。不过朱元璋之后,明朝的皇帝选择了宽容,当然这里面也有太监权势越发壮大的原因。最后宽容到什么程度呢?皇帝和皇后可以当面问太监,你的菜户是谁?而太监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回答。对食现象由隐晦走上了前台。而没有找到对食关系的太监或宫女,反而会成为耻笑对象,是废物的象征。
“对食”关系也可发展成“菜户”,如胶似漆
其实对食就是面对面地吃吃饭,并没有实质的夫妻关系,最多逗逗乐子,互相帮忙做做活而已。但时间久了,感情也会升温。起初,对食大多是临时关系,就像现在的北漂、南漂农民工们,往往临时搭伙一样。这种感情并不固定,有时会为了某个矛盾,断绝对食关系,而与另外一个人对食。也有的由临时对食,发展成海誓山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样“对食”就发展成了“菜户”。菜户关系是长久的“夫妻”关系,由太监与宫女或宫女与宫女结成。
结成菜户的太监与宫女,关系可就不一般了。对于门内人,自然在宫中互相照顾,宫女不让太监多干活,心疼他;而太监也愿为所爱的宫女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俨然夫妻一般。对成“夫妻”的太监与宫女,就具有了排他性,一方发生情变,往往对方会痛不欲生。万历年间有个太监叫宋保,因为与他结成对食的宫女发生情变,一怒之下万念俱灰,竟然出宫削发为僧。从宋保身上可以看出,虽然太监没有男人的生理功能,但他却有男人的情感功能。他也有欲望,只不过把这欲望用另一种方式来体现。一旦受到刺激,与正常的男人也没有什么区别。宦官也会发生夺妻事件,情之所致也。和正常男人不同的是,太监与宫女结成的菜户关系,感情反而更牢固,一方去世,另一方厮守终生的比比皆是。
“对食”或成政治的工具,为了升官发财
对于普通的太监与宫女来说,对食可能只是简单的生活,聊以解决寂寞而已。但对于有政治权力欲望的人来说,对食也可能成为一种达到政治目的工具。当太监权势正盛时,往往有朝廷官员巴结太监,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与太监,结成对食关系。这对于女人来说,是送入地狱的痛苦,但对于女人的父亲来说,却可能因此飞黄腾达。
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唐玄宗年间吕玄晤只是一名普通的刀笔吏,但他为了巴结大太监高力士,将其妹吕国姝嫁给他,因此飞黄腾达,被擢为少卿、刺史,成为一方大员;唐肃宗年间元擢为了巴结大太监李辅国,将亲生女儿嫁给他,因此升为梁州刺史。太监也有用对食妻子谋利的,五代时太监王承休与严氏是菜户关系,当他得知严氏与蜀主王衍私通时,不但不生气愤怒,反而高兴的了不得,怂恿严氏与王衍加深交往,自己也因此升为天雄军节度使。王承休算是想开了,反正自己也用不上,不如将妻子作为谋权谋利工具,两全其美。
值得一提的是五代的南汉皇帝刘龑,他下了一道圣旨,“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这可真是一个变态的皇帝,把全国的才子都变成太监。因此南汉宫词有诗: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这时候的对食可说是文化程度最高的对食,太监享有状元学历。文人的骨气被一道圣旨腰斩,但报名者也踊跃,“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如果活着,得气死。
“对食”最成功的太监,当属明朝天启年间的大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初进宫时,只是一名小太监,而且,他是结婚后才进宫的。魏忠贤进宫后,为了尽快掌握权势,与大太监魏朝结成兄弟关系,又通过魏朝巴结上了天启皇帝的乳母兼情人客氏。而魏朝又与客氏是“对食”关系。为了彻底俘获客氏芳心,魏忠贤与他的伯乐兼兄弟魏朝展开了宫廷争斗,最终取得胜利。不但与客氏结成“对食”关系,而且致魏朝于死地。魏朝是喜欢客氏吗?非也,客氏只是魏忠贤利用的宫廷棋子而已。利用客氏,魏忠贤取得朝廷大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九百岁。
这真是:一入皇宫深似海,“对食”是个小天地。太监宫女皆寂寞,相对吃饭假夫妻。可怜情深无处解,惟有互助得慰藉。为争权势心如蝎,同病不怜相煎急。“对食”的历史,完全是宫廷斗争中小人物为主角的宫廷剧啊。

纪念萍
但是在古代有两类人他们是无法完成这件事的,一类是太监,另一类是宫女。太监大家都知道从他成为太监那一刻起,他身体就有缺陷,不能称为真正的男人,所以他们不可能和女人结婚。而宫女在宫里是较多的,男人却稀少,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使得大部分宫女也无法结婚。
一入皇宫深似海,这些宫女和太监被长期幽禁在皇宫里,无法过正常的家庭生活,时间久了,他们自然空虚寂寞,渴望有个贴心的人能陪伴在自己身边,于是就开始有宫女和宫女之间,或宫女和太监之间结为“夫妻”,不过他们那时候不叫“夫妻”叫“对食”,而且他们的对食是指两人在一起一起吃饭,你烧火来我煮饭,但是不包含在一起睡觉的。
宫女和宫女之间成为夫妻,她们的日子可能真的就是互相帮忙做做事,互相慰籍,但是宫女和太监作夫妻,可能就不一定了。
如懿传皇后的宫女莲心与御前大总管王钦是如何做夫妻的?
御前大总管王钦因身份原因,会经常到皇后宫里,可是他从第一眼看到莲心就喜欢上了她。虽然莲心是皇后身边的大宫女,可是这个王钦胆子大的很,经常给莲心送东西,希望莲心也能喜欢上自己。可是莲心并不喜欢她,即使这个时候的王钦算是有权的,可是他毕竟不是真正的男人。
说来也是莲心命苦,一次王钦非要送莲心礼物,莲心不肯收,恰巧被皇后给看到了,于是皇后为了拉拢王钦,从而探听圣意,就把莲心许配给了王钦,让他两对食。可是这个王钦,虽然很爱莲心,但是他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喜欢虐待女人,因此莲心的噩梦也就开始了。
只要一入夜,她们两的房间就会传出粗嘎又惊心的叫声,撕帛一样凄厉,仿佛受了酷刑一般。最终莲心受不了这种非人的折磨,她选择投河自尽,可能她的命不该绝,恰好这一幕被如懿给看到了,如懿得知整个事情后,就帮助莲心设计王钦去冒犯了高贵妃,并且让人发现王钦在吃禁药,于是王钦被赐死了,莲心这才脱离了苦海。

北岩那人
南汉宫词有诗: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这时候的对食可说是文化程度最高的对食……
啥叫“对食”,顾名思义,食就是吃饭,对食就是对着吃饭,面对面吃饭。现在网络上就是这么直接解释的。但对食在历史上显然不是对着吃饭这么简单,而是有其延伸的含义。在皇宫大内,只有一个真正的男人,那就是皇帝,而皇帝的周围,除了被阉割的太监,就是嫔妃与宫女。太监不能说是男人了,算半个男人。虽然太监是半个男人,但久在宫中,难免也心生寂寞;而宫女们大多数一生中连皇帝的面都见不到,更别谈雨露之恩了,所以就更寂寞。共同的寂寞使他们自愿对成“假夫妻”,但只能一起吃吃饭,享受夫妻生活是不可能的。所以这种关系,被称为“对食”。
“对食”一段时间是违法的,要遭受严厉惩罚
早在秦汉时代,其实就已经有类似关系了。太监不见得就不“娶妻”,那个秦朝的大太监赵高,还有个女婿叫阎乐呢,所以秦朝的赵高是有历史记载的太监娶妻第一人。赵高真实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子,是否是对食产生的夫妻关系,历史语焉不详,有待考证。到了汉朝,真正的“对食”产生了,不过,最早的对食不是太监与宫女,而是宫女与宫女。史书记载“房与宫对食”,房是官婢道房,宫指曹宫。曹宫是赵飞燕的宫廷教习,色艺双全,被汉成帝偶然一次看上了,且怀上了龙种。《汉书》记载曹宫除了与皇帝发生关系外,还与另一名宫女道房是对食关系。这个曹宫下场很不好,最后母子皆被杀死。要知道,那个赵飞燕和赵合德,都是史上有名的妒妇,哪能容得其他嫔妃或宫女怀上龙种。
比曹宫更早的,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也曾有过“对食”的经历,陈阿娇年轻时,汉武帝是非常爱上的,因此有金屋藏娇的故事。但随着陈阿娇年老色衰,汉武帝宠幸上了更年轻的卫子夫,陈阿娇寂寞之中,让其他宫女穿着男子的衣冠帻带,“素与皇后寝居,相爱若夫妇”,这事后来被汉武帝发现了,武帝勃然大怒,将陈阿娇的皇后之位都废了。可见汉武帝并不认可“对食”。
另一位皇帝朱元璋也不认可对食,如果他发现宦官敢于娶妻,哪怕是假的,也要对该宦官处于剥皮之刑。够狠吧!你寂寞可以,但你必须忍着。否则严惩不贷。选择了当太监和宫女,就等于选择了寂寞。不过朱元璋之后,明朝的皇帝选择了宽容,当然这里面也有太监权势越发壮大的原因。最后宽容到什么程度呢?皇帝和皇后可以当面问太监,你的菜户是谁?而太监也可以光明正大地回答。对食现象由隐晦走上了前台。而没有找到对食关系的太监或宫女,反而会成为耻笑对象,是废物的象征。
“对食”关系也可发展成“菜户”,如胶似漆
其实对食就是面对面地吃吃饭,并没有实质的夫妻关系,最多逗逗乐子,互相帮忙做做活而已。但时间久了,感情也会升温。起初,对食大多是临时关系,就像现在的北漂、南漂农民工们,往往临时搭伙一样。这种感情并不固定,有时会为了某个矛盾,断绝对食关系,而与另外一个人对食。也有的由临时对食,发展成海誓山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样“对食”就发展成了“菜户”。菜户关系是长久的“夫妻”关系,由太监与宫女或宫女与宫女结成。
结成菜户的太监与宫女,关系可就不一般了。对于门内人,自然在宫中互相照顾,宫女不让太监多干活,心疼他;而太监也愿为所爱的宫女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俨然夫妻一般。对成“夫妻”的太监与宫女,就具有了排他性,一方发生情变,往往对方会痛不欲生。万历年间有个太监叫宋保,因为与他结成对食的宫女发生情变,一怒之下万念俱灰,竟然出宫削发为僧。从宋保身上可以看出,虽然太监没有男人的生理功能,但他却有男人的情感功能。他也有欲望,只不过把这欲望用另一种方式来体现。一旦受到刺激,与正常的男人也没有什么区别。宦官也会发生夺妻事件,情之所致也。和正常男人不同的是,太监与宫女结成的菜户关系,感情反而更牢固,一方去世,另一方厮守终生的比比皆是。
“对食”或成政治的工具,为了升官发财
对于普通的太监与宫女来说,对食可能只是简单的生活,聊以解决寂寞而已。但对于有政治权力欲望的人来说,对食也可能成为一种达到政治目的工具。当太监权势正盛时,往往有朝廷官员巴结太监,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与太监,结成对食关系。这对于女人来说,是送入地狱的痛苦,但对于女人的父亲来说,却可能因此飞黄腾达。
历史上最有名的例子,唐玄宗年间吕玄晤只是一名普通的刀笔吏,但他为了巴结大太监高力士,将其妹吕国姝嫁给他,因此飞黄腾达,被擢为少卿、刺史,成为一方大员;唐肃宗年间元擢为了巴结大太监李辅国,将亲生女儿嫁给他,因此升为梁州刺史。太监也有用对食妻子谋利的,五代时太监王承休与严氏是菜户关系,当他得知严氏与蜀主王衍私通时,不但不生气愤怒,反而高兴的了不得,怂恿严氏与王衍加深交往,自己也因此升为天雄军节度使。王承休算是想开了,反正自己也用不上,不如将妻子作为谋权谋利工具,两全其美。
值得一提的是五代的南汉皇帝刘龑,他下了一道圣旨,“作状元者,必先受宫刑”。这可真是一个变态的皇帝,把全国的才子都变成太监。因此南汉宫词有诗: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这时候的对食可说是文化程度最高的对食,太监享有状元学历。文人的骨气被一道圣旨腰斩,但报名者也踊跃,“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如果活着,得气死。
“对食”最成功的太监,当属明朝天启年间的大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初进宫时,只是一名小太监,而且,他是结婚后才进宫的。魏忠贤进宫后,为了尽快掌握权势,与大太监魏朝结成兄弟关系,又通过魏朝巴结上了天启皇帝的乳母兼情人客氏。而魏朝又与客氏是“对食”关系。为了彻底俘获客氏芳心,魏忠贤与他的伯乐兼兄弟魏朝展开了宫廷争斗,最终取得胜利。不但与客氏结成“对食”关系,而且致魏朝于死地。魏朝是喜欢客氏吗?非也,客氏只是魏忠贤利用的宫廷棋子而已。利用客氏,魏忠贤取得朝廷大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九千九百岁。
这真是:一入皇宫深似海,“对食”是个小天地。太监宫女皆寂寞,相对吃饭假夫妻。可怜情深无处解,惟有互助得慰藉。为争权势心如蝎,同病不怜相煎急。“对食”的历史,完全是宫廷斗争中小人物为主角的宫廷剧啊。

如若、樱
就是两个人互相有个伴而已,现实很多家庭应该也有这种情况,时间长了,把对方就当成亲人而已!

mIao-_
太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作为一个不完整的男人,太监们却是也有七情六欲的,他们也渴望拥有一个男人的尊严,渴望得到一个完整的家,毕竟太监也不是自愿被阉割的,而是迫于生活所迫,没有办法而为之的!
还有一个群体,跟太监同病相怜,就是宫女。宫女相对来说会好一点,至少是完整的,但是大部分宫女是得不到皇帝的恩泽的,毕竟皇帝只有一个,而宫女成千上万!她们医生都被困于高墙之内,心中寂寞无处宣泄!
这种情况下,太监和宫女便当上了假夫妻,对食也由此产生!“对食”从字面理解就是搭伙过日子搭伙吃饭,也是专指太监和宫女之间的挂名夫妻!虽然他们没有办法像正常人一样有正常的婚后生活,但是毕竟聊胜于无。皇帝通常对对食现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有甚者皇帝还会为宠信的太监赐婚,让太监光明正大地挑选对食宫女!
这种现象在大明朝最鼎盛,因为明朝的宦官人数最多,权势也是最大的。据说明朝末年,明朝皇宫里面的太监多达一万,宫女人数则达到九千多人!这么庞大的人群,纷纷成双成对,纷纷对食!其中最著名的对食夫妻莫过于魏忠贤和客氏了。客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乳娘,明熹宗对客氏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几乎对她百般顺从,魏忠贤靠着巴结客氏,得到皇帝的宠信。明熹宗顺坡下驴将客氏赐给魏忠贤,让两人结为对食夫妻!这两人跟平常百姓夫妻一样“男”主外,女主内!客氏把持后宫,迷惑皇帝!魏忠贤负责把持朝政残害异己,把整个大明王朝弄得乌烟瘴气,皇帝几十年不理朝政,百姓民不聊生!
到了清朝,对食基本就销声匿迹了。清朝的太监和宫女的数量没有明朝那么庞大,好管理,清朝规定宫女只能在宫中服侍到28岁,超过28岁便可以恢复自由之身,这样就基本没有宫女愿意和太监们不清不楚了!

lee890209
对食,其实包括两种。宦官(太监)与宫女的对食、宫女与宫女的对食
古代皇宫大内,宦官没有生育能力,无法娶妻,宫女长期在宫内工作,没有夫君。为了排解寂寞,或长期共事发生爱恋,彼此安慰,会结为对食。这种对食可以是男女之间,也可以是女女之间,但是一般不会发生在男男之间。
对食,从字面意思理解应该是对面一起吃饭,所以在最初应当只是搭伙做饭的意思,不存在同床共枕的意思。对食,记载最早的是汉代,一直到明代都是“合法”的,在清朝遭到了禁止,但是很多人会偷偷进行,被发现的话一般会以“秽乱宫闱”处罚。朱元璋对宦官与宫女之间的对食深恶痛绝,更处以剥皮之刑。但永乐年间,宦官地位上升,这一禁令随之消失。
但是,对食一般是恋爱关系,短期关系,彼此照应,与真正夫妻意义的关系存在差距。
菜户,是以夫妻名义存在的宦官与宫女的关系与对食不同,菜户指的是以夫妻名义存在的关系,得到了他人认可,两人出双入对,在生活、财产等方面发生了混同。
菜户是在男女之间,而不是在女女之间。从秦时的赵高娶妻,一直到明宣宗时,宦官陈芜备受宠信,将宫女两人赐之为夫人。菜户一直都存在。

一年至少出去一次
古时候由于皇宫之中很多宫女和太监为了排解寂寞,就相互生活在一起,这一种现象被称为对食。到了明朝这种太监和宫女结成夫妻的事情已经很普遍,当时在宫中如果太监讨不到老婆会被其他太监耻笑,其他的宫女如果没有对自己中意的太监也会被其他人耻笑,一旦有太监和宫女两情相悦还会有人主动撮合他们,在深宫之中他们百无聊赖,只能通过对食的方式相互排解内心的孤寂。
明朝初期朱元璋对宫中这一对食现象深恶痛绝,当时倘若发现无论是太监还是宫女都会遭受严厉的惩罚,盛行一时的对食现象在朱元璋一朝得到很好的禁绝,永乐皇帝时期随着太监地位的上升,对食现象在次风靡宫中,根据历史记载:“宫中无子者,各择内监为侣,其财产相同如一家,相爱如夫妇,既而嫔妃以下,亦颇有之,虽天子亦不之禁,以其宦者,不之嫌也。”很多太监和宫女整日相处,便会日久生情,太监会为自己倾慕的宫女购买首饰和生活用品,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虽然太监和宫女成亲在古代有的时期不被人所接受但是也有一些关于太监和宫女一些爱情的轶事。相传万历年间郑贵妃有一个宫女吴氏,早年曾和太监宋保相爱,结婚后两人相敬如宾,日子过得还不错,后来吴氏和另一个太监张进朝相识,日久年深吴氏便和张进朝相爱了,宋保知道这件事后愤怒不已,万念俱灰,一气之下就走出皇宫出家为僧了。其实像吴氏这样移情别恋的宫女在当时并不多见,很多太监和宫女结婚后会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
太监娶妻甚至夺人妻子的事情在史书上也记载的很多,不过太监娶老婆并不能过上正常夫妻之间的生活,但是太监也有男人那方面的意识,宫女也不例外,虽然那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心理需要则是相同的。而且太监也不承认自己是不正常的男人,为此太监只能通过娶妻来证明自己的男儿本色。其实太监和弓弩结婚两方面都有心理和生理上的要求,也是他们对食的主要原因。

Lily_suun
大家好,我是0317老夏,今天来解读下"对食"
“对食”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汉朝时期,早期是指的宫女与宫女之间的女同性恋关系,后来演变成为了宫女和宫女或者宫女和太监之间的一种恋爱关系。
因为古代太监和宫女的生活基本都是在高墙之内,又宫规森严,有的人进来了一辈子都出不去,寂寞和空虚是难免的,所以大家互相结为伴侣,一起吃饭约会,简单说”对食”就是宫女与宫女之间或者太监与宫女之间的恋爱关系,虽然有些太监对女性还是兴趣浓厚,但是毕竟太监的男性生理功能是不完整的,所以这种”对食”大多都只是双方在心灵上互相寻找慰藉。
与之相似的还有一种关系叫“菜户”,区别就是”对食”是临时的,而”菜户”这种关系却是长久的,相当于夫妻关系,结为菜户关系的宫女与宦官多在花前月下彼此盟誓,终生相爱,不再与别人发生感情。
宫廷剧中经常有出现“对食”一词,比如大家印象深刻的甄嬛传中就有这么一对恋人:苏培盛和崔槿汐。
清朝太监苏培盛是皇帝身边的头号忠仆,人人敬他三分,然而苏培盛却喜欢上了甄嬛身边的宫女崔槿汐。而且表现的很痴情,只要是涉及到槿汐的事情,他都会尽全力去做,粉身碎骨浑不怕。崔槿汐对他的感情最开始先是很朦胧的感觉,然而后来两人之间的关系被人告发,关键时刻苏培盛死命护住她,坚决不把她供出,这让崔槿汐很是感动,二人之间也开始感情逐渐明了。后来皇帝借着高兴的劲儿,为他们二人赐婚,崔槿汐从此成为苏培盛光明正大的对食妻子。
电视剧《延禧攻略》中也有关于“对食”的描述,富察皇后的贴身宫女明玉被调到纯妃身边当丫鬟,她无意间发现了纯妃的贴身宫女和之前长春宫太监关系不当。对于这种关系,明玉向璎珞说出了对食一词。后来太监袁春望和继后身边的丫鬟珍儿也发展成了对食,但是却天天被袁春望虐待,每天被折磨得跪地求饶。袁春望在辛者库刷马桶的时候和魏璎珞套近乎,也是想把魏璎珞发展成自己的“对食”。只不过后魏璎珞竟然成了皇上的嫔妃,那个靠着粪桶45度角仰望天空的袁春望就伤心地黑化了。
除了这些,其他电视剧里也有关于对食的描写,但这些都只是电视剧里的情节,不一定完全真实,但是可以说明的是“对食”在古代的后宫内是的确发生的,而且很普遍。
真实历史上还有一个人,他就是明末时期权倾朝野的宦官魏忠贤,他的“对食夫妻”竟然是明朝皇帝明熹宗朱由校的奶妈客氏。魏忠贤能坐上东厂的位置,权倾朝野,离不开这个所谓的“对食夫妻”客氏的帮助和力挺。熹宗皇帝母亲早丧,可以说是被客氏一手带大的,因而客氏在皇上跟前那可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客氏因为仗着皇上的喜欢而渐渐成为了后宫只手遮天的人物,她在后宫摆出不可一世的架子,用来压倒那些有名分的妃嫔们。
另外,客氏其人很喜欢弄权,她想寻找一个目标,恰巧她在宫中遇到一个和她有同样出身、同样感情、同样野心的太监,两人一拍即合,随即串通一气,狼狈为奸,进而干预国家政治,淆乱天下,这个太监就是魏忠贤。但是客氏在这之前是有“对食夫妻”的,那个人就是乾清宫管事兼兵杖局掌印太监魏朝。有一日,魏忠贤和客氏偷情的时候被客氏的前夫(魏朝)发现了,魏朝和魏忠贤就打起来了,结果追打到了乾清宫外,皇帝一听生气了,把他们叫来准备处分,结果有人报告事情是因客氏而起,没想到皇帝竟然变脸了,态度和蔼地对客氏说:“客奶,只说谁替尔管事,我替尔断。”有了皇帝做主,客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新欢魏忠贤,皇帝当场就点了鸳鸯谱,赐婚客氏与魏忠贤,使他们成为“对食”夫妻。
历史作家蔡东藩《明史演义》中说道:”自古权阉,莫甚于魏贼;自古乳媪,亦莫甚于客氏。”
可见,“对食”这种现象在古代宫廷之内是时有发生,是一种很普遍发生的事情。寂寞的宫墙之内,“对食”让宫女太监们的生活多了一丝的温暖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