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评价苏轼?

钟xixi
喜欢苏轼,最初是因为他诗词中所表达出的意境和对人生的认知、态度能够直抵我的内心,更为他的才学和他对人生通透的感悟深深的折服。他活的真实、洒脱、坦荡、豪放,他留给世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穿越千年,我遇见了最有趣的灵魂。

细细品味
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既是一个文学家,又是一个书法家。
作为历史上这么一个非凡的人物,他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偶然。
苏轼的文笔神奇、学识渊博、思想锐智、人格高尚、人生经历丰富,在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苏轼的存在和数字“三”有不解之缘:
①有三件事对他来说至关重要: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礼遇;
②有三个人对他来说至死难忘: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
③他的感情生活也非常丰富,与苏辙的兄弟之情、与王弗的感情、与朝云的生死依恋。
可以说,苏轼整个一生是坎坷的。在很多逆境中几乎丧命。但是在这些逆境中没有让他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也没有随波逐流。正是因为他有这些坚贞不屈的气质才有了现在人们对他的高度评价!
可以说,苏轼作为历史上存在的这么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他的功过是非,在后续的历史中都有评价。可是尽管这样,他的伟大永远不能被历史长河所遗忘。

silver0817
苏轼是一个敢于创造的人,也是一个重视发现和培养人才的人。一个伟大的诗人。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吃蜜糖的鱼
谢邀!
苏东坡是千古风流人物!我最喜欢的古代人物之一!文艺全才,书法位列北宋四大家,文章位列唐宋八大家,宋词是豪放派代表,与辛弃疾齐名。而且还是美食家,创造了东坡肉。上能陪玉皇大帝聊天,下能陪车夫妓女坎山。
记得一首诗:东坡十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琪,海棠虽好不言读,恰似西川杜工部!牛逼!十分欣赏!

咕咕噜噜噜
前人评鉴之言备矣,我辈追其高风余韵而难得,唯有仰望而随之。

熊猫_1981
了解苏东坡!我的评价如下:
1.多才多艺,诗词绘画书法都顶呱呱。
2.无所顾忌,想说就说。
3.心胸开阔,随遇而安。
4.爱旅游,爱美食,对美食和旅游的贡献不小。
5.著作等身,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6.爱民如子,是个好官。
7.重视教育,发现培训了不少人才,是个伯乐。

下一站,幸福
这样的人物,历史已有定论,我怎么评价重要吗?

毛毛_miaou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出国家文化与信息安全的的人。
本文就说说苏轼和高丽人在外交文化反间谍的斗争,这也算第一起国家文化安全的间谍故事了。
在唐朝时候,大量的外国留学生、遣唐使不仅能到中国学习各种文化典章制度,还能在唐朝担任职务,显示出博大的胸襟,这是因为当时唐朝太强大,几乎没有国家能与之匹敌。但是到了宋朝则不行了,原因是北方契丹发展起来,对北宋的构成一定威胁。
而当时宋朝政治开明,言论宽松,士大夫也轻谈国事,给宋的内政外交甚至对外军事行动造成诸多弊端。
例如元丰四年,北宋在与西夏军事上紧张对峙期间,布战阶段,朝廷内部一些涉密官员居然把作战意图已经泄露给亲朋,最后导致于边境地区普通军民都知道了,结果神宗皇帝不得已发文警告官员:
“陕西、河东用兵,虽已有漏泄禁约,近多已传达委曲至河北缘边州军,显是方今预事文武官以私书漏露其事。其令河东、陕西诸路转运、经略等司,遍约束辖下文武官,不得与河北及四方亲识通书说边事,若有彰露,当械送下狱,终身废弃。”
意思就是哪个官员再泄密,就要送进监狱永不再为官。从这件事可见当时北宋在情报保密方面的疏忽。
在讲个故事,熙宁九年(1076)五月,辽国派耶律孝淳出使北宋,北宋负责接待的是员外郎朱温。见面了,耶律孝淳问朱温:你们南方的发生了什么事情?
朱温回答:南方少数蛮族叛乱了,现在也派人讨伐。
耶律孝淳问:派了士兵有一二万么?
朱温回答:“就一两千士兵。”
耶律孝淳又问,谁为将?朱温回答:郭逵、赵卨。
朱温做外交官竟然是如此幼稚,其进行外交活动,对辽使耶律孝淳有问必答,根本没有没有保密意识,后来朝廷知道了这件事情,就把朱温罢免了,由安焘接任其一切职务。可见当时北宋在国家信息安全方面之弱。
幸好苏轼则是一个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的的人,头一次注重国家文化和信息安全。
我们的了解《宋史》的一段关于义天高僧来华的故事。现在这段历史也被当做中朝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但是当时苏轼不这样看。
高丽王朝时期的最著名的高僧是义天,他本身也是王子,也是国师。
杭州僧人净源曾坐船去过高丽,与义天成了好朋友,后来回国以后净源死了。
元佑四年(1089),义天要来北宋,一是为祭奠净源,二是为皇太后送寿礼。北宋王庭十分重视,当成北宋和高丽恢复外交关系的机会,是中外交流的大事,所以要给予政策上的重视和支持。
但苏轼却不同意,上奏哲宗和朝廷,说明自己的看法
“高丽久不入贡,失赐予厚利,意欲求朝,未测吾所以待之厚薄,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寿之礼。若受而不答,将生怨心;受而厚赐之,正堕其计。今宜勿与知,从州郡自以理却之。彼庸僧猾商,为国生事,渐不可长,宜痛加惩创。”
熙宁以来,高丽屡入贡,至元丰末十六七年间,馆待赐予之费,不可胜数,两浙、淮南、京东三路筑城造船,建立亭馆,调发农工,侵渔商贾,所在骚然,公私告病。朝廷无丝毫之益,而远夷获不赀之利。使者所至,图画山川,购买书籍。议者以为所得赐予,大半归之契丹,虽虚实不可明,而契丹之强足以祸福高丽,若不阴相计构,则高丽岂敢公然入朝?中国有识之士,以为深忧。自二圣嗣位,高丽数年不至,淮、浙、京东吏民有息肩之喜,惟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其间凶险之人,犹敢交通引惹,以希厚利。
这次上书可以看做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国家文化信息的安全的文件。苏轼指出:高丽来访,如果按以前的规格接待义天,花费巨大,地方官民被严重骚扰。不仅劳民伤财,而且高丽人停留时间长,可以图画山川,购买书籍,买地图书籍,恐怕是契丹人指使的。对国家与契丹对战中留下隐患。应该对高丽王子兼高僧来朝觐宋朝很警惕,要求朝廷对暗中与高丽勾结的僧人和奸商给予严办。实际指出义天有可能从事间谍活动。
哲宗立即采纳采纳,朝廷也很重视,结果
未几,贡使果至,旧例,使所至吴越七州,费二万四千余缗。轼乃令诸州量事裁损,民获交易之利,无复侵挠之害矣。
从这段记载来看,高丽义天的接待和活动都受到了限制,反间谍效果不错。
可是事情并不如苏轼想象的那么顺利,一切才刚刚开始。
元佑五年(1090)苏辙出使辽国,惊奇的发现“宋朝民间印行文字多已流传在彼(辽国)”,于是苏辙在七月给礼部提出建议:
“凡议时政得失、边事军机文字,不得写录传布;宋朝会要、国史、实录,不得雕印。违者徒二年,许人告,赏钱一百贯。内国史、实录仍不得传写,即其他书籍欲雕印者,纳所属申转运使、开封府,牒国子监选官详定,有益于学者方许镂板。候印讫,以所印书一本,具详定官姓名,申送秘书省。如详定不当,取勘施行。诸戏亵之文,不得雕印,违者杖一百。凡不当雕印者,委州县、监司、国子监觉察。”从之。以翰林学士苏辙言,奉使北界,见宋朝民闲印行文字多已流传在彼,请立法故也。
这份文件可算是中国第二份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文件。
苏辙敏锐地意识到,涉及国家

congwupiec
苏轼才华横溢,经天纬地,旷古未有。这评价高不高?
看看这些“成绩单”:
1.中国的词在苏轼手里名振天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我们仿佛还能听到,他站在长江边豪迈吟唱的情景。“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怎样的情怀!
还有……
简直是不胜枚举!
2.中国的诗歌在苏轼手里经典不断。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诗句简直是神来之笔。
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他的诗,每一首都是经典!每一首都是神来之笔!
3.中国的散文在他手里彻底熟透了。
看过,听过苏轼前后赤壁赋的人,无不对他的才华惊叹不已。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窥探宇宙奥秘,思考人生的起起落落,在黄州的那个月夜,苏轼完成了他人生的华丽转身,成为历史定格的美好。
4.他的书法、绘画风格独特,自成一体,影响深远。@谈古论金
5.他的故事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东坡肉,河东狮吼太多太多。不说了,想了解他自己去看林语堂的《苏轼传》吧!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悟空问答 @历史人物志 @最爱历史 @麇子文史 @历史大学堂 @维维自媒体

jjkokojj
光照日月,万古流芳。

melli向前走
中国大文豪,

FredaChow
苏轼对天文地理知识熟悉,对大自然的欣赏独具一格,对人世间情义体会更深。他的文学,佛学的理解有独特。对于朝庭的政治、哲学等尚有研究。

Ψ宏Ψ
正好手头有一部林语堂的《苏东坡》,想了解这个人,最好把这边书看一下,会了解的更全面。俺就把里边我过得脑子里还有印象的内如在这里描述下:苏东坡首先是个诗人和词人,估计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印象,一曲教科书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基本也就这些内容了;其实他还是个政治家,在政治上有很多自己的见解和作为,他和王安石同年,王主张变法,苏是保守派,但这不妨碍苏作为一个正直的人的表现,在彼此落魄是都互相支持;还有看小李飞刀的时候有句话“一门七进士,父子皆探花”,类比的就是苏东坡父子三人。

雪梨酱
高人

一九九零一零二零
苏轼诗柱河水泛,穿古探人今挪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