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评价苏轼?

BuBu
时代的气息是孕育文人气质的土壤,什么样的时代影响着诞生什么样的文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北宋可以说真正做到了与文人士大夫共天下,使得文人和官员的身份得到了空前的统一和性格的挥洒,欧阳修号称圣贤,不是学习孔孟之道,而是平起平坐。张横渠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完全就是内圣外王的圣人气象,而苏轼恰是这个巅峰时代的巅峰人物,一个绝对的佼佼者。不仅因为他是文人和士大夫的全才结合体,也不仅因为他在每个领域都有很高造诣——在书法方面是苏、黄、米、蔡之首,在文章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方面开豪放一派,是宗师级的人物,而更是因为苏轼的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人的影子,就是李白,文化史上的另一座丰碑,天才的属性让他们不同于其他人,李白斗酒诗百篇,而苏轼同样挥洒豪迈,气度自然,不刻意雕琢,呼吸吐纳,皆成文章,越是自然挥洒,越是浑然天成,不着一字,尽显风流。无论处境如何,依然本色不改,快意十足。毫无疑问,苏轼是文坛千年难遇的文化泰斗,闪耀的巨星。

jonahvv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从小就刻苦学习,获得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21岁就和弟弟一起考中进士,作了地方官。26岁向皇帝提出政治改良主张,但他对当时的社会弊端认识的很肤浅,所以当王安石推进激烈的新法改革时,苏轼同旧党站在一起反对。他自己请求出任杭州通判,又去密州,徐州等地作刺史。元丰二年(1079)因作诗讽刺新法入狱。之后被贬当黄州团练副史。哲宗即位,旧党重新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侍读、龙图阁学士。这时旧党废除一切新法、苏轼不满,主张"参用所长"并上疏力荐、遭攻击被贬去杭州等多地去当太守。59岁时.新党上台执政、苏轼被一贬再贬、从惠州到海南岛的琼州。
1100年徽宗上台,苏轼被赦,次年死于常州。
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方面,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创宋代诗歌新风貌;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改革了词风,开拓了境界,提高了品位;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绘画是以文同为首的"文湖州竹派"的重要人物之一。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都获得了突出的成绩,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极为罕见。
苏轼当地方官时,他按照儒家仁政爱民的标准作事,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如救灾,治水,改进农业生産,很有政绩,頗受人民欢迎。
苏轼生前著作頗丰,现有东坡全集100多卷,遗诗2700多首,还有300多首词和许多优秀的散文。

小火车况且况且
靠楼只住许添举,淡溥淹自写红今。青山对外楼不进,遍洒一夜是空睛。
烟花时程写对了,雾打脸上是明消。
淡淡情情喜欢调,风明路理晓晓晓。

电脑残
苏轼乃宋朝第一才子,不仅文采好,人品也是一流。宋朝第一大文豪。
嘉祐元年,苏洵(苏轼父亲)带着二十出头的苏轼和苏辙告别父老乡亲,离开家乡眉山,前往京城汴京,参加科举考试。苏轼自小苦读十年书,性格放荡不羁,志在青云。现如今年轻的苏轼早就在就盼望科考的这一天快点到来,希望早些报效朝廷。
四川通往汴京城的路途遥远而陡峭,需穿过古栈道,经过秦岭关,进入关中,从而进入汴京,途中险要地势难以想象。著名的诗人李白也曾感叹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善于高飞的黄鹤都难以飞越,即使猢狲要翻越也愁于攀援。其中的险阻,就好比唐僧西天取经一般,困难重重。为此他们只能一边赶路,一边复习,以备科考。
当时北宋积贫积弱,而要改变这种现象,首先要从改革文风做起。其北宋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对当时“太学体”文风深恶痛绝,立志改革,为大宋培养出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为国精忠效力。
科考那天,苏轼苏辙两人早早的来到考场,不出意外,两人双双入选。宋朝的规定,府试之后进行殿试。
第二年殿试那天,两人刚到考场,考场死一般的寂静,考题难度之大,使得很多人无从下笔,唯独苏轼下笔如神,写下刑赏忠厚之至论。
欧阳修看到此文,赞不绝口,感叹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更三十年,无人道着我也!——欧阳修
意思大概就是说,今有苏轼,往后三十年将没有人提起老夫我欧阳修了。对此我们也能后看出苏轼为不世之才,后来宋仁宗也曾今夸奖过苏轼有宰相之才,今有苏轼这等人才,将是我大宋之幸!
在此,我认为苏轼不仅仅是文才盖世,人品无人能够超越。以至于当时男女老少都十分的爱待苏子瞻,连当时的皇帝都是他的粉丝。放在如今,也有很多人对苏轼的人品才华赞不绝口。尤其是他的一句诗成为现在很多人的信仰——人间有味是清欢!

一只肥猫
关于对苏东坡评价,起码有以下几点:
一,伟大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
二,伟大的书法家(苏米黄蔡);
三,伟大的诗词人(特别是词);
四,有良知的封建官员(二次因谏被贬);
五,德才兼备的文人典范;
六,孝顺的儿子,深情的丈夫,宽厚的兄长。
……

小没
全才一个,文人缩影——
一露真性情
半世坎坷定
官也
文也
皆幻梦
奇才不世出
赤心难合污
名也
难也
都是命

渔翁夜傍西岩宿
苏轼,东坡居士,文豪,八大散文家之一,诗词家,书家,政治家,并且著名,闻名于世,荣辱不惊,几次流离被贬他乡,世家文萃,爷仨皆善文。文翰书绝,行书寒食帖为天下居三,以意境取胜,自称石压蛤蟆之形态,一生坎坷,一生才气过人,惊人如雷贯耳也,其词轩昂,其书蕴藉,其文华章,璀璨夺目,其人相遇不易,孤独终老,遗憾星落。但留华彩于天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感喟如也,一樽还酹江月。
从苏轼曲折离奇的遭遇,深知我辈之心不苦,可有何坚强毅力?愈苦愈坚韧不拔之境?在欣赏东坡居士的艺术魅力,首要崇敬苏轼的品格品味,更多的启示,为人一遭,可坚韧不拔之精神。难得!
谢谢

嘘~~
苏轼,纵观中国历史几千人,唯一一个完人。会诗词,会书画,会音律,会吃食,会种田,会养鱼,又是政治家等。对感情专一,性格韧坚,有人民情节,民族气节!

在宋词里徜徉
每个人对于苏东坡喜爱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偶由衷的喜欢, 苏轼是个顾家的男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苏子有人情味,在经历了人生大坎坷之后,哪怕短暂的消沉,他也是“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这般的高古境界。然后依旧乐观面对人生,甚至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你没有理由不喜欢他,能他的文风是豪迈豪迈豁达的,但是我觉得在某些情况下,他也是比较的抑郁的,因为因为经过几段爱情经历吗?也会有一些感伤。苏轼的豪迈可谓贯通始终,他的文章十分洒脱,还用了个欧阳修都不清楚来处的典故,被问到后又坦荡地说不必知道出处,这份豪迈和勇气是尤为动人的,当即就让欧阳修对他刮目相看,说他这个人是才子,会读书用书,日后一定可以独步天下,可见欧阳修有一双慧眼,也可看出苏轼有多么出色。
2017-12-30
粹宝
你好!感谢邀请!
苏轼,又名苏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
工于画,善书法,又善墨竹,怪石,枯木等。
诗,词,歌,赋,散文,无一不精。
其主要成就有,文学方面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绘画有古木怪石图潇湘竹石图卷等。
书法赤壁赋,黄州寒食贴等。
诗词写下了很多流传甚广的名句
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等等。
我对苏东坡是非常崇拜的。我也是一个画画的,苏东坡就是我要追寻的先贤。他的艺术成就,文学成就是我望尘莫及的,只能去崇拜他,模仿他,学习他。
一个人一生能干好一件事,就已经了不起了。
苏东坡干成了好几件事,他的文学,人品,思想,影响了中国上千年。
这就是他为什么能流传至今的原因。

享受阳光
苏东坡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在政治方面取得的成就都是令人仰望的,他的一生是中国无数文人所向往的一生。苏东坡的性格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的,但有时又激烈固执。晚年时的苏东坡曾说过,假如他当初不是那么的孤高,不屑与小人为伍,一心外放的话,王安石变法时,或许他就可以从旁引导,让其循徐图之,也许就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那么他所拯救的就不仅仅只是自己治内的百姓,而是全国的百姓了。但如果他真的改变,那么他就不再是苏东坡了。所以我们很庆幸苏东坡乐天达观、孤傲清高,并且可以坚持一生,因为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其在文学方面取得非常高的成就,留给今天的我们一篇篇不朽的绝唱。在苏东坡的一生中有六个女人对他十分重要,其中三个使他在政治斗争中得以保全,分别是任宗的皇后,英宗的皇后,神宗的皇后;另外三个则陪伴他照顾他的生活,分别是他的两任老婆:王弗,王闰之,和他的红颜知己及侍妾王朝云(电视剧版还有一个叫杨晓莲,系杜撰)。苏东坡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他曾做过翰林学士(正三品,最高品阶为二品)到达仕途的顶点,落魄时也被贬到泥土里,流放到海南岛。但无论身处何方,他都可以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努力造福百姓,为百姓谋福利,因此他深受百姓爱戴,每到一处都有百姓夹道相迎,所以即使在人生最灰暗的时期,受政敌迫害,他依然可以过得很快乐,而且是人生越清苦,他就越快乐,所以人生不如意就读苏东坡,他身上的许多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爱在台风天
吾初识东坡,正值豆蔻之年,悟其言,豪放不羁,悲中为乐,其人其境,无不使余泣然。其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于其身也而十年生死两茫茫,无处可话悲凉意,怆然也!平其一生,非乐不可,虽似不系之舟,笑过三州。 作众诗赋,吾独爱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前有李白对影成三人,后有东坡酒酹江月,每每思之,亦不叹息 于畔唱大江东去,于道言烟雨任平生,于雨笑又得浮生一日凉,其之境吾识为圣人也!恨不生逢君存时,僮仆也可沾清墨

wanjin
谢邀:我不敢评论,因为我不懂他的处境,人生有很多不了解,我不是有资格评论的人

倔强的虎牙
苏轼,其格局、文采、胸襟宋代第一,中国第二!(到清朝为止)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craigie
最是人间真性情——苏轼
说起苏轼的名字,他老爹可是费了不少心血,才选中了“轼”这个字,本意呢是车前的扶手,是车子身上一个部件,不太重要但却是不可或缺的,默默无闻但却是在危难时刻最可信赖的,他老爹就希望儿子能像这个“轼”一样,不要那么显山露水,不要那么锋芒毕露,为人老老实实、安守本分。
不过,我们纵观苏轼的一生啊,可是违了老父亲的这份初衷,他仕途坎坷,颠沛流离,他的生活状态:不是被贬官,就是奔波在被贬官的路上。而他呢,非但没有老老实实、安守本分,而是高调炫“富”(注意啊,是生活困苦、精神富有),愣是把这狗血的一生过得快意无比,酣畅淋漓。
他的QQ签名是:哭就畅快淋漓,笑就随心所欲,玩就敞开胸怀,爱就淋漓尽致,人生何必扭扭捏捏!
文学家、诗人、散文家余光中说:“我如果要去旅行,我不要跟李白一起,他这个人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跟杜甫在一起呢,他太苦哈哈了,恐怕太严肃。可是苏东坡他就好,他可以做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没错,做人上,他就是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人。学问上,更了不得,堪称千古第一全才,作为北宋文学界第一大V,他的粉丝上至皇上、太后,下到市井百姓,他随便发个表情符号,都有上百万的阅读量,甚至连高丽、辽国、西夏这些国家的粉丝都来为他点赞。
说到学识,历史上每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我们不妨来捋一捋,从夏朝开始到北宋,有夏历、商祭、周礼、百家散文战国策、秦篆、汉赋、晋字、唐诗、宋词,自夏而宋,这些文化符号,竟没有他苏学士不精通的。不管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还是文赋、诗词、佛道百家,我敢说,还真都难不倒这位苏大学士!
21岁那年,老爹带着他和19岁的弟弟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出发,千里迢迢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可有名了,那是当朝文坛领袖、大文豪欧阳修和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这两人正锐意诗文革新,而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让两人瞬间眼前一亮,力压群雄。
要知道这一届科考可不简单,堪称“千年科举第一榜”。同科参加考试的学生的大名,说出来惊掉下巴:
除了苏轼、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这十人后来都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这篇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刚一出炉就让欧阳修赞不绝口,“莫非此是曾巩的卷子?”欧阳修越看越觉得,能够写出此论的考生,非头名状元莫属,可是,曾巩是自己的爱徒啊!我得“避嫌”呀!于是欧阳公一咬牙,将此人圈作第二名。放榜那天一看,谁知竟是蜀人苏轼!
欧阳公对苏轼的才华极为欣赏,他对梅尧臣说:“快快快,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可喜!可喜!”当时欧阳修高踞北宋文坛泰斗,而苏轼只不过是一枚青涩的小鲜肉而已。大佬觉得自己这个领袖该退休了,让苏轼这个年轻人来接班啦。
于是,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圈粉无数。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大家纷纷抄写,一时间“汴梁纸贵”!
苏轼就这样火了,惊艳了整个大宋。
然而他的厄运也开始了。正当他要大显身手的时候,传来了母亲病故的噩耗。他与弟弟二人回乡守孝,三年后,苏轼回京,参加皇帝选拔人才的公务员考试。以第三等的成绩通过制科考试,建国以来第一个入“第三等”(也是最高等级)的学生,起点非常高,直接被授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一番历练后,就在苏轼春风得意、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老父亲苏洵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驾鹤西去。两兄弟再次扶柩还乡。这一守,又是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时已年过30。这时,震动朝野甚至天下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
王安石是个很有理想的人,他的人品、学识和道德都完美无缺,只是个性非常倔,自己认定的事情八匹马也拉不回,当时网友给他起个外号叫:拗相公。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大刀阔斧地实施变法。
新法存在一些弊病,苏轼并不完全赞同,就上疏直言,没想到奏折刚一交上去,弟弟苏辙就被调离了京城,分明是“杀鸡给猴看”嘛!同时,还有一批知识分子上书反对变法,也纷纷被贬官到边远地区。苏轼可是个有傲气的,不等人家贬,他便自请离京,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放逐。
被贬之路漫漫其修远兮,34岁的苏轼开始了他的“诗和远方”。他没有苦哈哈的哀叹自己时运不济,而是苦中作乐,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去啦!
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苏轼就是这有趣的一个。他想:这样也不错,年轻时不多经历一点,老了拿什么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