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被逼退位后,得知刘备在南方登基,献帝会是什么心情?

史书记载献帝退位后并没有遇害,刘备称帝的消息他应该知道,那么他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呢?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华阳国志

《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地方志,晋代常璩撰。全书共十二卷。《华阳国志》记事范围,从时间上始于远古,终于晋永和三年;地域涵盖西南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州县。无论从时间范畴或空间范畴来看,...

西晋·常璩

最新跟帖
Caddie李霓

Caddie李霓

喜忧参半哪!

喜:大汉江山又可以延续了。

大汉江山从刘邦建立到汉献帝时间长达四百多年,期间虽然有王莽中间插了一杠子,但是并没有影响汉帝国的延续和强大。四百年来,汉帝国的繁盛,汉帝国的强大,汉帝国的精神让世界认识了中国,中国走向了世界,让世界知道了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这些是汉献帝再清楚不过了,然而此刻,他却如同阶下囚。好在当世英雄刘备,刘皇叔却可以将刘姓江山继续延续,说不定可以继续让汉帝国强大,这能不让人感到高兴吗!

忧:在曹丕的眼皮底下很难生存。

从皇帝的宝座上被撸下来,这是一件何等耻辱的一件事,他是这个世界上最窝囊的皇帝。

一生颠沛流离,目睹了帝国的千疮百孔,想要改变却遇到了董卓、曹操这样的大军阀,他不是后世的康熙,他无能为力,只能听之任之。

二十多年的傀儡皇帝就很痛苦了,更何况现在还是被曹丕囚禁的人。借用南唐后主李煜的话“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啊!

汉献帝刘协——一个世界上最悲催的人。怀着对祖先的无限愧疚走向人生的终结。

司徒醒醒

司徒醒醒

刘备称帝的时候,汉献帝不仅得到了刘备称帝的消息,还得到了刘备给汉献帝发丧的消息。相信汉献帝在得到这些消息的时候,心中肯定大骂刘备是一个伪君子。曹操和曹丕是真小人,但是他们并没有加害汉献帝。而刘备为了能够登上帝位,却给活着的汉献帝发丧,由此可见,刘备比曹操和曹丕更加可怕。假如汉献帝落在刘备手里,汉献帝的下场可想而知。


汉朝宗亲只是刘备的一面宣传旗帜

刘备在创业的过程中,一直标榜自己汉朝宗亲的身份。汉朝宗亲的身份,也为刘备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很多诸侯欣赏刘备,并不是欣赏刘备的人品和能力,而是看重了刘备汉朝宗室的身份。

然而刘备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江山谋划,并没有真正考虑过东汉王朝的存亡问题。毕竟汉献帝和刘备的祖先三百年前是一家,刘备和汉献帝的血缘关系,可能还不如一些世家大族和汉献帝的血缘关系更近。(世家大族和汉朝皇族世代联姻)


刘备不需要汉献帝

对于曹操来说,控制了汉献帝,就等于是为自己获得了合法的地位。虽然天下人会骂曹操是“汉贼”,但是只要曹操没有篡汉,曹操“汉贼”的名号就无法坐实。然而对于刘备来说,控制了汉献帝,就等于是坐实了自己“伪君子”的名号。

刘备本来就是汉朝的宗亲,汉朝宗亲的名号已经足够刘备招揽豪杰。如果刘备控制了汉献帝,反而可能会被冠以“汉贼”的名号。因此如果汉献帝落到刘备的手里,汉献帝的结局很可能会跟刘琦一样,在适当的时候得病而死。


汉献帝怎么看待刘备

在衣带诏事件的时候,汉献帝就已经看透了刘备的真面目。董承拿着衣带诏找到刘备之后,刘备畏惧曹操的势力,拒绝加入董承的衣带诏联盟。后来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看到曹操有除掉自己的想法,才选择了加入衣带诏联盟。

从刘备拒绝加入衣带诏联盟,汉献帝就能够看出刘备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汉朝的天下。因此汉献帝在听到刘备称帝的时候,也不会有太大的疑惑。只是汉献帝在听说刘备给自己发丧后,难免会愤怒一番。


总结

三国时期的士人都有书信往来,刘备肯定知道汉献帝尚在人世,汉献帝也肯定知道刘备称帝。汉献帝并不是一个傻子,他对于刘备的人品看得十分透彻。因此当汉献帝听到刘备称帝的消息后,除了少许的气愤之外,汉献帝并不会感觉非常的惊讶。

那汐森

那汐森

估计只能呵呵一笑。古代是很讲究正统性的,三国演义里是尊刘抑曹,但正史中可是尊曹的,也就是曹魏这边是正统,为啥呢?曹丕的皇位是汉献帝禅让的,甭管人家是自愿的还是被逼的,名义上就是正统。至于刘备,孙权称帝都缺乏正统性,刘备强顶着恢复汉室的名义,国号仍然是汉(不是蜀),摆开一副与曹魏誓不两立的架势,但是汉献帝人家还活着了,你这就称帝了,如果说你想恢复汉室,那你应该攻打魏国,来救汉献帝呀,结果却因为关羽的死找孙权报仇,所以虚伪的想法经不起推敲。打着皇叔的旗号是为了给自己赢得声望,一旦不需要了,干脆就直接当皇上了,置老皇上于不顾。

我不是非洲

我不是非洲

肯定是百味乏陈的啊!当初喊着“匡扶汉室江山”的皇叔!最终终于“匡扶汉室江山”了,但是自己这个汉室皇帝却不是皇帝了。

汉献帝这个时候,估计笑都是苦涩的,是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家辛辛苦苦的打江山。怎么可能是为了交到自己手上!口号喊得响亮无非也是为了聚集自己的实力,让自己的招兵买马名正言顺!等到时机成熟,或者实力足够,登基称帝才是正常的。

估计汉献帝心里应该也在庆幸,庆幸自己幸好没有在蜀国,没有在自己的皇叔身边,否则恐怕皇叔登基称帝之前,自己就出现意外“驾崩”了,然后自己的皇叔在无奈之下“不得已”登基为帝。

作为一个皇帝,纵然是个孩子,也不是傻子!此时的汉献帝再笨也能想明白,刘备“匡扶汉室江山”是真的。因为他匡扶的是汉室江山,不是汉室皇帝!

ws

ws

刚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也许刘协仅仅是一愣的,因为他已经离开了,一切都已经跟他没有关系了,几十年的傀儡皇帝已经让他看开了,都是一群虚伪的人杰在争夺那个位置,而,那个位置已经不会属于自己了

背包走天涯

背包走天涯

其实这个时候的汉献帝已经没有什么脾气了。从董卓到曹操,汉献帝也只是一只被操控的棋子,到了三国分立时,其实已经没他什么事情了,所汉献帝也只有吃瓜了,也没有可不可惜的了,就是汉室倒在了自己手上,愧对祖宗罢了。

而从另一个角度,刘备也姓刘,刘皇叔,说白也算是自己人,如果刘备真能经营好蜀国,可以做大做强,那么从另一角度,汉室江山还是可以延续下去,那也总比落在曹操手上要好。这个时候的汉献帝想要东山再起已经无望了。


汉献帝的退位

在曹丕上位后不久,就显示了他的野心,已经不满足曹操那样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直接就让汉献帝让位给他了。汉献帝这个时候已经肉在砧板上,无处可逃了。而这个帝位的转让对汉献帝来说,只不过能让自己继续活下来了。而同时,曹丕在名义上也得到了正统的传承,算是得到了政治上的承认。

从曹丕后来对待汉献帝刘协的态度看,应该说曹丕并没有像一些逼迫主君退位的暴臣一样,很快去加害汉献帝,所以,应该说汉献帝的退位既是被逼无奈,但也是明智之举。

从这一点来说,汉献帝退位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无奈、羞愧。


不得不惊愕的汉献帝

应该说汉献帝还会有一种惊诧的心情,汉献帝不会想到自己退位后,南方的刘备竟然有以汉朝的宗室继位,那么这个时候的汉献帝绝对是惊诧的心情。

令汉献帝有些意料不到的是,当然也不仅仅是他意料不到,就是曹丕也难以预料到,就在汉献帝退位曹丕称帝的第二年,来自南方的势力刘备一派中的刘备便以汉献帝被杀为名,追封他为“孝愍皇帝”;同时,刘备以汉朝宗室的身份,直接在南方称帝,即皇帝位。等于说是和曹丕的魏国鼎足而立。

这里非常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时候的汉献帝根本没有死,那么汉献帝听到刘备竟然以自己被曹丕杀害为名,自行在南方称帝,你想,换做是任何人,肯定要惊掉下巴,满腹狐疑。

媳妇美好时代

媳妇美好时代

汉献帝当时的心情,一定觉得人生如戏,百感杂陈,然而内心深处却有一种彻底放松的松弛感。他还记得,多年前,他密授衣带诏,号召天下勤王击贼,皇叔刘备就是受诏者中的一个。

刘备是大汉皇室的孝子贤孙和孤忠之臣,这个评价,他至今不变。当年受诏者几位大臣,早已死光了,唯有刘备一直在顽强地抗争和奋斗。尽管曹氏对他进行了严密的消息封锁,但他依然能够将破碎的信息连缀起来,知道刘备联合东吴,赤壁一战,大破曹贼。欢欣鼓舞!那一天,他特地吩咐,教晚饭多加几个菜,那顿饭是他多年来吃的最开心的一顿饭。

身在囚笼之中的他,已将为大汉复仇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刘备身上。他关注着来自南方的点滴信息。他很快得知,刘备占有了荆州,又西进入蜀,占据了天府之国四川(益州),势力得到极大的壮大。

然而这个消息令他心情复杂,因为荆州和益州,原也是由汉室宗室所有。如今为刘备所夺,他不知道是该喜悦庆幸,还是该感到沮丧。似乎除了他自己——这位孤独无力、空寄虚名的大汉天子,没有人还在为击贼复国而努力,就是汉家宗室们,也只关心如何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地盘!如今的刘备,在蜀中称王,他还是当年接受密诏时的刘备吗?

多年以来,他对自己以及王朝的命运,已经感到麻木。唯一能让他悲伤愤懑的,是每一道“讨贼”的诏令,都以他的名义发出。然而,在他的心中,曹氏才是真贼,曹操每一次率兵去讨伐的人,都是他心中的英雄豪杰。三十年多来,曾一度天翻地覆的天地开始沉淀,三分天下之势已成。他渐渐意识到,曹家可能已不再需要他这面汉室正统的旗帜了。每当一个人独坐时,常呵呵冷笑,想:曹贼,你何时篡位,来杀我吧!我生为大汉天子,死,亦为大汉之魂。可是曹操并没有派兵来逼宫,曹贼死在了前头。

那天,为了这位“绑架犯”的死,他迫不得已,陪着表演一幕悲剧,不经意间,他竟落下了眼泪!他告诉自己,此泪不是为大汉仇人所流,是为大汉和他本人的不幸的命运而流。在一片白幡中,他预感到大汉江山的最后倾覆,已经为时不远了。

果然,曹贼之子曹丕,逼他退位,并且对外宣称,是他主动禅让的。在他将天子印信交给曹丕时,他没想到,他的心情竟是那样平静。他忽然想通了,如果只消交出印信,一声令下,全军易帜,就改换了朝廷,那不说明,这万里江山,早已不属于他刘家了吗?这么多年,所谓汉臣,全是曹臣,所谓汉天子,只是一尊宗庙里的菩萨、一具朝堂之上的行尸走肉!

cande的兔子

cande的兔子

刘备我曾经叫你一声皇叔,原来你比先祖更厚颜无耻之人,想当年楚汉之争先祖为了逃命老婆孩子不管不问算了还把自己的孩子踹下车,。你刘备和先祖一样为了逃命老婆孩子丢弃了几次,还一本正经的说兄弟如手足,妻女如衣服。自己早就想当皇帝了,两个儿子一个就刘封,一个叫刘禅合起来就是 封禅。若没有曹操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破黄巾 擒吕布,收袁绍 灭袁术,深入漠北 直抵辽东纵横天下不负大丈夫之所为。

lfzcsn

lfzcsn

刘协被曹氏摆布欺凌半生,郁郁寡欢,若闻刘备称帝,或会暗自祈祷终有一日汉室复兴,如此仍是刘氏社稷,自己也可雪耻。他未逊位前反曹人士已把刘备视为唯一救星,准备响应刘备、关羽,若刘协有此寄托,实不足为奇。


当然,也可能刘协意志消沉,麻木不仁,对这种事已不在意。

迷糊的红太狼

迷糊的红太狼

汉献帝不一定是被逼,应该说他做什么都不由自己了,如果他可以选择,只怕早早的就会选择做一个自由的福家翁,而不是皇宫里的提线木偶。只不过那个时候他是一个工具,做什么都由不了自己的工具。

至于刘备称帝,当消息传到他耳朵里时,他最多微微一笑,在皇宫里这么多年,什么事情也做不了,估计能做的就是揣摩人的心思,他应该什么都看透了。在一个皇朝动荡的末期,是不存在一个手里有地有兵的忠诚义士的。大家都是野心家,政治家,有的只是利益的交换。

即便是三国演义的作者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有个最明显的证据:关羽被俘后,提出了一个条件,降汉不降曹。你既然说是降汉,那么证明你就已经不是汉~!

麒麟兆润

麒麟兆润

在各种历史记载中,刘备一直与汉献帝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之所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是因为刘备同属于刘汉宗室,他是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的后人。同时刘备也是当时的刘汉宗室后代中,唯一有大志向也有一定实力的人。因此,大家把辅佐汉献帝、复兴刘汉的希望都交到他手上。二是刘备在做大的过程中,也一直宣扬自己是刘汉宗室,一直宣扬“主上蒙尘”,自己有责任把汉献帝救出来,最终复兴刘汉。

刘备也就在这样的身份和口号中,东征西讨,拥有了一大块地盘,最终和东吴一起,与曹魏三足鼎立。

(汉献帝剧照)

那么,当刘备高调宣传自己要保护汉献帝,复兴汉室江山的时候,汉献帝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呢?

在《三国演义》等各种后世的文艺作品中,汉献帝曾经多次把复兴汉室,让自己获得自由和尊严的希望,寄托在刘备的身上,亲切地称呼刘备为“皇叔”。并且还曾经专门给刘备传出“衣带诏”,让刘备杀掉曹操救自己,显然把刘备看成了他最大的希望。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与汉献帝直接发生交集的情况并不多。当时刘备是朝廷中的左将军,汉献帝确实也是传过“衣带诏”的,不过不是给刘备,而是给他的妃子董贵人的父亲董承,让董承想办法杀掉曹操。由此可见,在汉献帝的心中,董承和他的亲密程度,显然是比刘备和他的亲密程度更高的。同时,作为车骑将军的董承,其实力也是比作为左将军的刘备的实力更强的。

当然了,也不是说刘备没有参与“衣带诏”事件,刘备是参与了的。当时董承得到“衣带诏”后,立刻就与好几个人商量,其中就包括刘备。

(刘备剧照)

不过刘备一开始却是没有答应的,至少是有各种顾虑的。只不过后来曹操和他“煮酒论英雄”,说天下英雄,只有他曹操和刘备两人。刘备立刻知道,曹操绝对不能留他,因而才答应了董承。不过很快他就从曹操那里逃了出来,自己带着军队与曹操对抗。

有人认为,刘备从曹操那里逃出来,举兵与曹操对抗,是执行“衣带诏”的表现。但是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比较牵强的。因为真正要杀曹操,只能采用“宫廷政变”的办法,拉起军队和曹操打。凭刘备的实力,他哪里是曹操的对手!而刘备没有像董承那样参与“宫廷政变”,而是选择跑出去举兵和曹操作战,显然就不是为了救汉献帝,而是为了自己了。

因为这样大张旗鼓拿“衣带诏”说事,不但不可能救得了汉献帝,反而很容易就害了汉献帝。曹操完全可以以此为借口杀掉汉献帝,说你竟然传“衣带诏”,让刘备打我。好啊,不是我不仁,是你不义,我要杀了你!

所以说,刘备这样大张旗鼓地宣扬,只是为了自己,为了让自己的行动更加正义,让天下老百姓更加支持自己,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拥戴,壮大自己的实力,以便于争夺天下。

正因为在这件事上,汉献帝看清楚了刘邦的本质,所以此后,他几乎再也没有和刘备发生过任何联系。

(曹丕剧照)

对于汉献帝来说,当董贵人和伏皇后先后被曹操杀掉,而伏皇后被人从夹墙里扯着头发拖出来,伏皇后求汉献帝救她,而汉献帝却说“自顾不暇”的时候,汉献帝已经失去了斗志,他再也没有重新夺回江山的愿望了。对于他来说,唯一想到的,就是隐藏自己的思想,保全自己的性命。伏皇后让他救自己,而他说自己都“小命难保”,显然就是要努力保全自己小命的意思。

所以,当曹操去世,曹丕上台,而当时有好几个人劝说他把皇位禅让给曹丕的时候,他已经明白过来,这实际上是曹丕对他的暗示。如果他不执行这个暗示,很可能就会“暴病”而死。所以,立刻他就提出把这个可有可无的皇位让出来,而且是多次提出,曹丕假意推脱,他又继续提出。直到曹丕作秀作够了的时候,才同意接收汉献帝的皇位。

那时候,汉献帝也是根本就没有想过刘备会救他的。

不久后,刘备就登基当皇帝。而且刘备登基当皇帝的理由,是汉献帝已经被曹丕给害死了。估计汉献帝听说刘备登基当皇帝的时候,只会冷冷一笑。心想,这个刘备终于不用装了,终于实现他当皇帝的梦想了!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汉献帝听说刘备当了皇帝以后,肯定很高兴。不管怎么说,汉朝的江山,终于在刘备那里延续下去了。但是前面我们讲到了,汉献帝最关心的问题,已经变成了他自己的“小命”。而刘备当皇帝,便意味着绝对不能容忍他的存在。因为他的存在,便意味着刘备坐不稳江山。刘备不是说汉献帝被害死了才坐了江山吗?现在汉献帝还活着,刘备不是该下来吗?所以,刘备只会想办法杀他。倒是他呆在曹丕那里,曹丕可以好好地保护他。

大约这就是汉献帝听说刘备当皇帝时候的心情吧。

(参考资料:《三国志》《华阳国志》魏略等)

季然

季然

汉献帝,生不逢时。

三国乱世,群雄辈出,人们往往驻足于三国之中的三足鼎立,却忽视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汉献帝刘协。他是个重要的人,也是个无足轻重的人。

灵帝死后,乱象频出。宦官与大臣的争权弄势让刘协感到深深地绝望。那时的他连皇帝都不是,只是一个小小的陈留王。面对袁氏兄弟的攻击,张让、段珪等无力还击,劫持刘协和少帝刘辩逃出宫外。小墨在读三国的时候曾思考过刘协他究竟是心中作何感想。大臣也好,宦官也罢,哪怕是随后赶来的董卓以至于日后的曹操曹丕父子,在他们的心中刘协是很重要的(刘辩已被废黜条件下),刘协是他们出兵的借口亦或是正义的宣言。

在他们的心中刘协也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即使刘协百般努力,他甚至都未能成为群雄心中的对手。最大的悲哀永远不是失败,而是漠视。不同于刘辩,刘协是一个心有大志的人,他十分清楚自己的信念是什么,他也十分清楚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很难,甚至说不可能实现。他的身边没有亲人,他的身边也缺乏忠心的臣子。没有兵权,没有威望的一个少年却义无反顾地做出了抉择,纵使是徒劳无功。这是小墨最为敬佩他的地方。汉献帝——刘协——年少志士——生不逢时。

殊死一搏,希望渺茫亦不是懦弱的借口。

建安五年(200年),刘协不满曹操大权独揽,不甘心作为傀儡,乃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董承遂与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一起密谋,结果事情败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诛杀,怀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

对于曹操来说不过是一个蚂蚱的挣扎,而对于刘协来说,他决定殊死一搏。他见过太多的权力游戏,他也不清楚与自己秘密协商的又有几人仍忠于他,忠于汉室。但他不想再做一个傀儡,他决定动用自己最后的力量,企图用大臣们心中最后的一丝忠心来助他突破牢笼,不幸,以失败告终。

囚禁,已是多年;故人,不负依旧。

汉献帝被逼退位,如果说之前他还有着一丝名分的话,如今却是一场空。相信他不会忘记曾几何时与他共谋大计的刘备,相信他不会忘记刘备光复汉室的铮铮誓言,但刘备称帝,给予了他最后的答案。

愤怒,悲痛,亦或是绝望,这些都不是。刘备称帝,给予了他最后的答案——是他太过“天真”,选择了全心全意的相信,在这乱世之中,信义也只是昔日。

那日应是平静的。不知道会不会有一缕阳光照向刘协的脸颊,会不会有一卷清风拂过心房。囚禁多年了,他不会不明白自己的处境,只是那日才图穷匕见。故人,不负依旧。

风天扬

风天扬

刘备当时误以为汉献帝已死,为了不承认曹丕这伪帝,才称帝,并继承大汉为国号!

刘协就算后面知道,肯定也算欣慰,毕竟刘备不是在他还是皇帝时称帝,他已经被废了,国家被曹丕这个外人给夺了,这个时候天下已经不属于他了,既然是不属于自己的基业,有点气节,跟大局的人都知道,宁愿被自家人所夺,也不能便宜外人,刘备也姓刘,并继汉为国号,他若复兴,大汉便能继续延续下去,难道不比曹家这个外人好?

中国自古文化就是,自家人怎么打就行,外人若来插手,便齐心对外,除非是汉奸才干亲者痛,愁者快的事情,刘备跟曹操对刘协来说,谁是自家人,谁是外人,还用说么?

alanchb

alanchb

献帝其实是个很伟大的皇帝,一生中他既有建树更知道隐忍,特别是曹丕称帝后,献帝全身而退,是为千古难得一帝,需要说明的是,包括崇祯光绪在内,末代皇帝并非无能,国运至此,即便再有作为,也是大势已去,献帝可谓善之善都矣

Rachael_lgzh

Rachael_lgzh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