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死后,李显为什么会力排众议达成武则天归陵的愿望?
apple爱旅行
武则天和李显血浓于水的母子之情。
那是因为武则天和李显母子情深、血浓于水,打断骨头连着筋,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他才名正言顺的当上皇帝,她强势了一辈子,最终却被自己逼着下台,风华绝代的武皇迅速衰老,不疏洗打扮,面容枯萎憔悴,无精打采,李显很同情、心疼自己的母亲,所以肯定是尊重母亲遗愿的。
其次,是武则天智慧过人,她临终前要求:去帝号,以皇后身份归葬唐高宗陵寝等都是为身后事做了考虑。她遗嘱要去帝号尊皇后,就是本来就是唐高宗的皇后,是李治的爱人,合法夫妻合葬,顺理成章、天经地仪。谁不照办属冒天下之大不韪!
陶笑宇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
但她也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正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
要了解武则天死后的那点事儿,恐怕还得从这对冤家母子的遭逢说起。
唐朝武德七年(624年),武则天出生,
她的父亲是唐朝开国功臣、应国公、工部尚书武士彟,正是新王朝的贵族。
唐朝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
但武则天和唐太宗没有生育一儿半女,却在唐太宗病重期间,和比她小两岁的皇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
唐朝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
武则天则依例进入长安感业寺为尼。
唐朝永徽二年(651年),对武则天一直念念不忘的唐高宗李治,
将武则天接入宫中,不久拜为二品昭仪。
唐朝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和武则天经过一番斗争,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
已经生育了长子李弘、次子李贤和长女安定思公主李氏的武则天被立为皇后。
唐朝显庆元年(656年),武则天生下第三个儿子李显。
李显先被封为周王,后又改封英王。
唐朝调露二年(680年),在两位哥哥孝敬皇帝李弘、章怀太子李贤一死一废后,
英王李显被册封为皇太子。
唐朝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驾崩,皇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尊母后武则天为皇太后,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
唐中宗李显登基后,不满皇太后武则天大权独揽,想通过越级提拔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等人,
来组建自己的班底,宰相裴炎力谏无效,把情况汇报给了武则天。
唐朝光宅元年(684年),坐上皇位才55天的唐中宗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
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
随后,武则天改立庐陵王的四弟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改年号为文明,
武则天继续临朝称制,唐睿宗李旦形同傀儡。
唐朝载初元年(690年),唐睿宗主动上表退位,武则天称帝,
宣布改唐为周,改元天授,以唐睿宗为皇嗣,赐姓武。
武周建立后,英国公徐敬业等人,李唐宗室琅玡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相继起兵,
而且都打出了“反对武则天、匡复庐陵王”的旗号,但都被武则天派兵镇压。
这种消息让囚禁中的庐陵王心惊胆战,惶惶不安,只能与妻子韦氏相依为命。
武则天成了一代女皇,但到底是由侄子魏王武承嗣、梁王武三思等人接班,
还是儿子庐陵王、皇嗣唐睿宗等人继位,她一直在犹豫。
后来,在宰相狄仁杰等人的劝谏下,武则天决定立儿子。
武周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以庐陵王需要到洛阳治病为由,派人秘密召回庐陵王及家人。
不久,武则天重新立庐陵王为皇太子。
经过这一番风波后,皇太子李显决定与母后武姓家族搞好关系,
女儿永泰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侄孙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媳;
幼女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的另一位侄孙武崇训,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儿媳。
武周长安元年(701年),皇太子的嫡长子邵王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夫妇,
对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宗昌兄弟不满,张易之趁机挑拨,
武则天最终逼令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
皇太子及时撇清了关系,有惊无险。
武周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人发动神龙政变,
杀了张易之、张昌宗,逼迫武则天退位,皇太子复位,复国号为唐。
武则天退位后,徙居上阳宫,唐中宗为她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
唐朝神龙元年十一月,武则天在上阳宫仙居殿病逝,遗诏省去帝号,
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三人的亲属。
唐朝神龙二年(706年),唐中宗将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乾陵。
唐中宗李显对母后武则天死后的平静安排,悦史君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的孝文化
武则天虽然废黜了唐中宗,而且废唐建周,成为一代女皇,但说到底,她是唐中宗的母亲。
“百善孝为先”,在我国古代更是重视这个问题,因此,唐中宗要考虑母亲的分量。
第二,武则天遗诏去帝号
武则天的女皇地位是正史所承认的,唐中宗复辟后,也给她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
但武则天在去世前,留下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这也意味着武则天回归了李唐王朝,还是作为唐高宗的皇后。
在这种情况下,唐中宗自然要安排好李唐皇后的葬礼。
第三,唐中宗的昏招
唐中宗复辟后,马上立韦氏为皇后,让她参预朝政。
武则天生前重用的女官上官婉儿,则被唐中宗封为昭容,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掌握生杀大权。
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先前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上官婉儿和韦后都跟武三思关系暧昧,
他们结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左右着朝政。
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自然就有为她造势的基础,唐中宗也不能不顾虑了。
桅杆380
武则天虽有不是,毕竟是其亲生母,又是其父高宗李治名正言顺的皇后。常言道:儿不闲母丑,狗不闲家贫。在当时的年代以其母身份同葬乾陵是无可非议的。
王者归来
唐中宗李显为人比较孱弱、主见匮乏的皇帝,对韦后言听计从,甚至韦后成了无冕之王;武三思、韦后利用李显挨个搞死了神龙政变中的“五王”。李显若是明白其中利害关系,一定会保“五王”的。但昏聩的李显最终还是暴毙,据说是死于安乐公主的毒杀。就这样一位帝王怎么也算不上力排众议。
神龙政变的目的是什么?这必须先搞清楚。
神龙政变有两个目的,一是诛杀张氏兄弟;二是逼宫武则天交出皇位。并不是要,要了武则天的命。在神龙政变中不要说杀死武则天,连武氏外戚都没诛杀。神龙政变目的达到就被终止了。武则天已经照做,把皇位传给皇太子李显了;政变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不会再对武则天穷追猛打了。
武则天退位后移居上阳宫,已经是皇帝的李显直接给武则天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李显上位后推翻了武则天定性的许多案件,武则天给朝臣们带来的伤害已经都得到了纠正。他们在忙活新朝的事,主要精力不在于清算武则天;再者朝臣们不是白痴,不揣度李显对武则天的做法。
首先不要忘了,无论之前怎么样,武则天是李显的亲妈这是事实,李显已经是皇帝,再对落势的亲妈进行打击,那以后怎么治理国家,国民怎么看待这位皇帝?神龙政变中不杀武则天,反而只是逼武则天退位;还有后面的李显直接给了武则天皇帝称号,那些大臣们不会揣度不出来其中的意思。如果硬刚这件事,可能是自行找惹祸端了。
武则天临终前又给自己加了道保险,要自己的身后事万无一失;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 后;其王、萧二家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
武则天老是老了,但头脑一点不糊涂,她知道自己建立的武周王朝不可能得到李唐皇帝认可,自己这位武周皇帝更不可能进李唐帝陵。为了不把棘手的问题留给儿子李显。武则天来了个大转变,也就是积极认错。自己否认武周王朝,自己去除帝位,连李显给的皇帝尊号也不要,只以则天大圣皇后身份与李治合葬乾陵。皇后的身份可不是武则天自封的,是唐高宗李治给的;不仅如此,武则天还把被自己打压的王皇后、萧良娣两家以及褚遂良等人的子孙家属被牵连打击的,悉数恢复就业。这就相当于武则天否定了自己,给足了李唐王朝的心理安慰。武则天已经如此了,再打击就有点落井下石了。
乾陵地宫外景
李显要武则天归葬乾陵没多大阻力;不仅李显给武则天加尊号,睿宗李旦也给武则天加了尊号。
粽子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李显这么做,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皇位继承的合法性而已。作为任何一个皇帝,其实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屁股底下的这把椅子到底能不能做得安稳,会不会有人惦记着。唐朝的宫廷斗争从来激烈,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更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头,要想坐稳龙椅并非如此的简单。
作为唐高宗皇后的武则天后来自己建立了武周皇朝,成为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而唐中宗李显,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儿子,这使得他的身份就极为敏感与特殊。
从一个方面讲,作为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儿子,无论是在李唐还是武周,他都拥有天然合法的继承权。然而因为他的母亲武则天等于篡夺了他父亲家族的江山,这就使得他这个做儿子的地位变得极为尴尬了。
因为他继承任何一方,就必须否定另外一方,而无论否定的是哪一方,一方是他的父亲,一方是他的母亲,他都是不孝,而且否定的本身就是一个论罪批斗的过程,无论是否定李唐还是否定武周,无论是给其父亲论罪还是给其母亲论罪的最终结果,其实都会牵连到他自身。
如果其父母任何一方有罪,那么他这个皇位的继承合法性就应该讨论讨论了。虽然武则天杀了不少李家的皇族,但李家的皇族总还没有死绝,一旦他的身份和继承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那么其地位就可能被动摇。
所以为了自己的位置,李显是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他不会让人质疑其父母之中的任何一个。武则天死后,其名号复归为唐朝的皇后,与其父一起合葬乾陵。
不管这个复归名号为皇后是武则天的意思也好还是说是李显的意思也好,这都是他需要的,将其母武则天以皇后的礼仪合葬,这就代表了他对其母的盖棺定论,武周不存在,武则天是唐的皇后,他是正当的继承人。而这正是李显需要的。
如果不合葬,你给武则天什么身份下葬,不论什么身份都不合适,要不会说不孝,要不会给攻击的人口实。
要知道武则天已经死了,攻击他都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标都是李显。
可以说合葬的方式是对李显自己最有利,最好的一种方法。
K. ao!⊙_⊙
死者为大、顺丛天意!
韵_Evian
一,“宗法”,是封建王朝运转的一个支撑点,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死结”。
武则天真牛,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她突破了各种伦理底线,建立了武周王朝。
但就是这么一个牛人,她也无法完成武周王朝的延续。
她本来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武承嗣,为此,她一直着力培养,提拔他。
但大臣李昭德只弱弱的一句话,武则天便彻底打消了传位于武承嗣的念头:
自古都是儿子祭祀自己的亲生母亲,哪有侄子祭祀自己的姑母的?
陛下如果将皇位传于武承嗣,那百年之后,他是祭祀自己的亲妈,还是祭祀你这个姑妈呢?
武则天听后默然无语,好半天回不过神来,传位之事就此作罢!
二,“孝道”,是封建王朝“宗法社会”中,最为推崇的一环。
皇帝“以孝治天下”:要求人们在家孝顺自己的父母;在社会中,“效忠”于皇帝。
历代的皇帝,为了自己的江山稳固,他这样宣传“孝道”,也就不可避免地把自己“匡”了进去:
即,作为皇帝本人,不仅也得孝顺父皇母后,而且还得带头孝顺,做得更好才行!
不然,坏了“孝道”,乱了“宗法”,以后人人都见样学样:
在家庭中,不服从父母的管理;
在社会上,不服从法律的管束。
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反贼,觊觎皇权,天下岂能太平?
三,所以,李显虽被武则天废除,又饱受迫害,但待其复位之后,为了自己皇位的稳定,为了李家江山稳固,他也只有“打落牙,和血吞”:
善待母后武则天,
归葬乾陵,祭祀跪拜,为天下人作“孝道榜样”而已。
唯有如此,他才能躲过“孝道死结”,避免落入“宗法陷阱”,不然,他将成为一个“忤逆之子”,而授世人以柄,为天下所笑!
小鱼泡泡
一个王朝,最看重的就是正朔。所谓“正朔”就是天命理论,即“正统”的意思,象征着一个王朝统治,代表合法性与唯一性。
帝王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也要强调自己帝位的正统,合法与唯一性。李显也不例外,李显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从继承李唐王朝帝位来说,李显的皇位无疑是正统与合法的。问题是在李治之后夹杂了一个武周王朝,不要忘了“神龙政变”可是一场王朝更迭的革命哦!
只有武则天归于李治的皇后之位,李显的皇位才表示继承的是父亲李治的,是一个父子相承的有序传承,才更加合法与正统,这也是武则天在“神龙政变”后,要求恢复大唐皇后身份的主要原因。晚年的武则天在狄仁杰的劝说下,立李显为太子,也就是说政权迟早回归李唐,只是“神龙政变”让李唐王朝提前复辟。
如果不是张昌宗张易之这两个男宠,插手朝政,横行跋扈,也许不会发生这场政变。
无论是作为儿子还是作为太子,李显都慑于武则天的威势,根本不敢有政变的想法。可是因为张昌宗的原因,在武则天的威逼下,李显处死了自己的儿子李重润和女儿李仙蕙及女婿武延基。
这件事情让李显认清了残酷的现实: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对自己和家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于是李显、李旦、太平公主这些李氏子孙在共同的大局下,联合起来发动了一场政变。
神龙元年,武则天生病,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侍奉左右,外人不得入内。张柬之等五位大臣机密谋划,除掉二张的政变也在悄悄进行。
神龙政变后,李显登基,武则天要求回归大唐皇后身份。武则天此举一是让李显的帝位更正统,二则也不让自己成为亡国之君,众矢之的。
神龙元年十一月,武则天在上阳宫的仙居殿病逝,遗诏:省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
武则天本来驻颜有术,注重妆容,退位后迁居上阳宫,李显来请安时,见母亲容色憔悴,不饰妆容,老态龙钟大异往常,伏地大哭,武则天痛骂张柬之等五人,后来这五人没一个好下场。
武则天死后,遵从她的诏命谥号“则天大圣皇后”,然子孙还为其累加尊号,至孙子李隆基时,还追加“则天顺圣皇后”。
听风
母亲的愿望,儿子那有不达成的?
钱三两
武则天归陵,是武家集团,李氏宗室,也包括武则天等各方政治势力妥协的结果。
武则天后期各方势力情况武则天执政后期,各方势力大致分为三类,武氏集团,李氏宗室,武则天面首集团,另外就是一些大臣,不过这些大臣大致是偏向李氏宗室的,但又不是绝对忠心于李氏宗室,如狄仁杰,张柬之,崔玄暐等。
比如说狄仁杰,政治偏向虽然是向着李氏宗室,但并不敢正面硬怼武则天面首集团;
宰相狄仁杰入宫奏事。武则天命他与张昌宗双陆(赌搏类的游戏)。狄仁杰表示愿以所衣紫施袍为筹码敌张昌宗之集翠裘。武则天指出其紫施袍价值不敌集翠裘,狄仁说:“臣此袍乃大臣朝见奏对之衣,昌宗所衣乃雙幸宠遇之服。对臣之袍,臣犹怏快。”二人遂双陆。张昌宗“心赧神沮,气势索莫,累局连北”。狄仁杰赢得张昌宗的集翠裘后,“对御就脱其裘,拜恩而出。至光范门,遂付家奴衣之,乃促马而去”。
武则天本人也是醉心权力的谋主,只要敢动她的权力,无论是武氏,还是李氏,她都照杀不误,甚至为自己的二名面首,武则天杀了武家与李家下一代继承人。
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
李重润、永泰郡主是太子李显的子女,且李重润是李显的长子,永泰郡主的夫婿武延基是武承嗣的长子。也就是说,此三人是武则天的孙子、孙女和孙女婿,李重润和武延基分别是李武两家第一顺序的继承人。
三人因私访武则天的面首二张,被逼自杀。
所以武则天后期,李氏与武氏虽有争斗,但都被面首集团压制,而面首集团的靠山就是武则天。
神龙政变神龙政变的口号是“清群侧”,杀二张。
这是大臣集团“私自”动手的结果,李氏与武氏均默认,并无反对。
其实,神龙政变并没有必要发生,一来,武则天八十了,身体不行了;二来,武则天已再立李显为太子,等于默认天下还是李氏的。无论是否发生政变,皇帝也只是留给李氏。
大臣们抢先一步,发动政变,等于直接抢了“果子”,又拥立李显做皇帝(李显刚开始还不敢),白白得的功劳。
政变之后,各方势力变为,有功大臣,李氏宗室,与武氏集团。
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如何定位武则天的身份?
如果认为武则天是皇帝,那么李氏如何继承“武家”天下,大臣们“清君侧”是不是谋反。显然,不能承认武则是皇帝。
如果承认武则天是李家的媳妇,那么天下还是李家的,武氏只是外戚,就是大臣的“政变”有些尴尬,但毕竟有拥立之功。各方都说的过去。
所以无论,归陵是否是武则天的本意,李氏与武氏都会把武则天塞进高宗的乾陵。
所以在神龙政变之后,参与政变的五大臣被封为五王,然后这五人被武三思与韦后排挤,不是被贬就是流放。
可以理解,政变后,武氏与李氏联合清理大臣势力。
karl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六十七岁登基,并且在位十五年。在七十古来稀的古代,武则天必须确立自己的继承人。因为武则天改李唐为武周,支持武氏家族的一部分提出武三思等武则天的侄子作为继承皇位,延续武家王朝。而一旦李显或者李旦即位,肯定会复辟唐朝。面对继承人选择,武则天认清母子定比姑侄更亲,不惜冒着武周被复辟的危险,选择李显即位。而在李显被确立为继承人后,张柬之等人认准时机,发动神龙政变杀二张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实现复位。而武则天在神龙政变后,比较知趣的提出自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这个称谓的由来),这些都是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屈服于男权世界,回归李家的表现。而她另外要做的一件事却得到众人的反对,那就归陵和唐高宗李治合葬。面对复杂的情况,最终李显力排众议,满足了母亲最后的愿望,完成父母归陵。
实际上,武则天归陵是有很大难度的。作为唐朝的皇后,李家的儿媳妇,武则天不仅篡夺李家的天下,还进行了改朝换代。这种情况下,他和曾经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再合葬是很不合适的。而且武则天为了巩固权力还有杀李唐宗室和忠臣的历史。这样的人,无异于是李唐王朝的罪人,归陵本身就是对大唐的侮辱。许多遭受迫害的人还是有家属肯定接受不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古人重视“卑不动尊”,就是地位高的人先去世,则不能因为后去世的地位低的人而打开陵墓。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和妻子,按照男尊女卑的礼仪,她是不能因为自己合葬,去打扰李治的安宁。一旦武则天同意归陵,势必会对唐高宗李治不敬,加上武则天曾经称帝,有武则天比李治尊贵的嫌疑。更何况武则天曾经在称帝后,养了很多男宠,这也算是对皇帝李治的不忠,让她合葬,对李唐皇室的尊严也是有影响的。
总之,按照武则天生前的情况,武则天是完全不应该归陵的。作为儿子的李显也完全可以找理由拒绝母亲的遗诏。但李显还是坚定的完成了母亲遗愿。作为武则天的儿子,李显选择武则天归陵满足母亲遗愿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1.处理好武则天问题是维护李唐安危的关键
武则天曾经当过皇帝和建立武周政权的事实是让李显很难堪的,甚至影响李显皇帝的正统性。一方面,武则天是真正的篡夺李唐天下的人,如果她不是李显的母亲,她会被像王莽一样被人唾弃的。但另一方面他又是李显、李旦的母亲,并且在最后时刻选择把权力归还李唐,让李显成为继承人,确保皇权顺利回归李唐。李显的皇位正统性来自于武则天,并且随着李唐复辟,天下向下传,武则天会是李唐后代皇帝的“老祖母”。一旦处理不好武则天的问题,将影响李唐皇族的尊严,甚至统治根基。武则天选择去帝号,回归皇后的称号,并且赦免了王皇后、萧淑妃和褚遂良等家族以及归陵,完全是一种回归,通过回归李唐皇后也是避免死后被清算。一旦实现和李治合葬,实际上就是对武则天的一个盖棺论定,在合葬以后,她就是大唐的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唐朝后世皇帝也知道武则天是女皇,但更多的是把她定位为大唐皇后。
2.处理好归陵问题是李显展示孝心的一个表现
李显的为政能力不好评价,但其在复位后,并没有追究母亲曾经废其皇位的事。足以说明李显是颇具孝心的。并且在神龙政变实际掌权后,也保持十天一朝拜母亲的礼仪。这即使母子情深的感情真挚体现,也是李显作为皇帝在政治的需要。归陵是母亲的遗愿,作为儿子,如果不答应,完全会被人归结为不孝。作为帝王,尤其是政局还不稳的帝王,扣上不孝的帽子是很不利李显坐稳皇位的。为人子都做不到孝心,治理天下很难成为一个仁君,李显的能力容易遭人质疑。李显必须把自己曾经害怕的,已经去世的,自己的母亲的遗愿处理好,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李显冲破重重阻力,把母亲的遗愿做好。
3.李显团结可以团结力量的需要
张柬之的神龙政变虽然帮助李显复位,但也埋下了大臣干政的隐患。张柬之等五人被李显封王,毫无疑问的是一种安抚政策。自汉代以来除了谋朝篡位者,根本就没有封王的情况。李显给张柬之等人封王,说明李显惧怕张柬之等人的实力,害怕大权旁落。这也表明,一旦李显控制局面以后就会考虑清理神龙政变的功臣。这很难讲是忘恩负义,功臣派存在就是对权力的威胁。为了除掉功臣派,李显必须团结武氏家族和忠于武则天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压制张柬之等人,实现自己对权力的集中。因此,李显同意武则天归陵,实际上是在传递一个信号:自己和武则天是同心的,李家和武家也是同心的。在这种情况下,李显着手收拾张柬之等神龙五王。
4.李显要确立自己的威信
对于武则天能不能和李治合葬,实际上是李显的家事。武则天是其母亲,李治是其父亲。李治去世的时候,李显是皇太子。武则天去世的时候,李显二次成为皇太子并复位为皇帝。决定武则天能不能归陵,是家事也是国事,无论家事还是国事,起决定作用的人只能是李显。但因为武则天在世的时候曾经杀李唐宗室和一些忠于李唐的臣子,对武则天有清算想法的人就会阻止归陵。如果李显屈服于众人,那么无异于认可众人对其家事同时也是国事进行干涉。作为皇帝,李显必须通过归陵这件事,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不容外人干涉国事和家事。
通过完成武则天归陵,避免了日后武则天被清算。同时也确立了武则天在李唐家族的位置。即使后来即位的唐玄宗李隆基面对母亲被处死的情况,也不敢留下任何怨言。而李显依靠处理好武则天问题,控制了局面除掉了神龙五王。可惜的是他碰到了另一个有志向成为女皇的人,他的韦皇后,李显不明不白的死去。
那颗小糖
神龙元年,武则天卧病长生院,身边只有张氏兄弟出入,没有表露出还政李唐的意思。于是在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政变口号是因为张氏兄弟密谋造反,而实际上张柬之等人只是以这为名头来助李显复辟,恢复李唐江山。
政变当天,张氏兄弟被杀死,武则天明白发生什么后语气很是平静,也许她早就想过有这天,也许她知道李显的性格,并不会对她做出什么出格的事。只是淡淡地对李显说:“张氏兄弟既已死,你就回东宫去吧!”而李显却怕的要死,差点就转头就走了,是恒彦范在关键时刻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太子诛杀逆贼,且现在年纪也大了,朝臣都拥立太子,民心也思恋着李唐,请武则天把帝位传给李显。
这时候武则天明白大势已去选择了退位,住到了上阳宫。从李显和武则天的关系来看,就可以大致知道李显为何会完成武则天归陵的愿望。
李显在之前是做过一段短时间皇帝的,由于他重用韦后的亲戚,想依靠外戚来扩大自己的实力。后来更是说出了要把江山送给韦后也不无不可这种话,于是被武则天贬为了庐陵并被软禁。在软禁期间,李显一直担心受怕,后来武则天登帝后更是展开了对李唐皇室的屠杀,导致李显更是惧怕。
当神龙政变的时候,李显差一点就打了退堂鼓,先是政变军队迎接他的时候,李显害怕不想走了。是他的女婿王同皎的劝说才硬着头皮出发的,到杀死张氏兄弟与武则天面对面的时候又差点因为武则天的一句话而回家。可以说李显怕武则天是怕到骨子里了,即使登基之后也是规定,每隔十天就率领文武百官到上阳宫,看望武则天一次。
除了李显的惧怕外,武则天也在去世之前就为自己的后事铺好了后路。武则天在遗制中说:“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其王、萧二家及褚遂良、韩瑗等子孙亲属当时缘累者,咸令复业。”这说明武则天死前就想好了自己死后的事。让自己的身份重新回到高宗的皇后而不是皇帝,死后把她放入李唐的主庙中去。表明自己始终是李唐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李显没按武则天的要求,而是随意安葬,不是表明武则天不是李唐的人,她是篡位而来,这就相当于李显自己否认了自己的正统性。
神龙政变之后,李显对他的母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李显的继位赦文中就写到,当时高宗驾崩之时,李敬业在江南造反,国家面临空前危机。武则天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拯救了国家,这才顺应民心登基称帝的。当国家安定之后,又退位给他,让他光复李唐继承祖业。这样一说,武则天的形象立马高大起来了,不仅不是篡夺李唐江山,而是为李唐守住了江山,并且之后也把江山还给了儿子。从以上两点来看,李显对于武则天是又敬又怕的,但并没有表现出怨恨。
至于反对武则天葬在乾陵的大臣,主要认为古代妻为夫纲,唐高宗为尊,武则天为卑,乾陵已经封闭,怎么能以卑为尊呢!这相当于就否认了武则天,对于这件事李治坚决维护了武则天的遗嘱。并且亲自护送灵柩回到长安,开启乾陵,与唐高宗合葬了在一起。
总得来说,武则天对李显除了把他软禁起来有点对不起他,其他方面并没有对不起的地方。至于说废掉的他皇位,李显也没有什么不服气的,毕竟靠他的能力,说不定哪天江山就被韦后夺了。那个时候李唐江山能不能回来就不好说了。而且在李显登基后也并没有对与李唐有矛盾的武氏人员动手,相反还重用了武三思,用来对付张柬之等五位宰相。连武三思都可以重用,那更别提武则天临终的遗言了,况且武则天的遗言已经退了一步,李显和武则天血溶于水,大臣的反对根本就不占理。
敷衍我人生
很简单的问题,武则天被逼退位,临死前,去帝号,撤销周,还政于唐,封皇后,归属李家儿媳妇。帝位亲儿子李显继承。不管怎么闹,武则天也是李显亲妈,李治是他亲爹。让父母合葬,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儒家所倡导的家和!既然武则天已经去了帝号,一辈子也折腾够了,权力也归还给李家子孙,那为什么不能去李家祖坟呢?所以李显让父母合葬,合乎礼制,更是一个传统家庭的熏陶!
yifei0428
李显力排众议达成武则天归陵的愿望显示出了李显高明的政治智慧!
武则天死后围绕着是否把她归葬乾陵已经不是小小的殓葬问题,而是涉及到权力斗争的政治问题!李唐终于恢复,李显终于当了皇帝,以为一切都平静了,没想到皇权和臣权的斗争依然激烈!在武则天归陵的问题上,李显和帮助他上位的“神龙政变”最重要的五个功臣有着严重的分歧!功臣们认为不能归陵,随便找个地方埋了就算了,他们这样决定无非就是告诉李显,你的皇位是我们帮你得来的,以后你要听我们的。李显坚决要归陵的想法就是我的皇位是武则天传位给我的,不是你们“革命”带来的,削弱功臣们的功劳和权威,皇位的是传承而来还是功臣“革命”而来,这关乎到李显的权力稳固问题!我本来就是太子,皇位迟早是我的,何必要政变呢,你们发动政变就是“乱臣贼子”,无非就是凭借功劳要挟我李显,以后的皇权就被你们架空了,我这皇帝不就是傀儡窝囊废嘛!而武则天归陵成功,就显示李显皇位是传承而来,没有你们功臣什么事,老百姓也会认为是武则天传给儿子的,这样李显就不会被功臣要挟和架空,权力斗争道德制高点的争夺很重要,我皇位是母亲给我的明正言顺,你们就要听我的,就是这么简单!
李显终于把武则天归陵,按照母亲生前的愿望以皇后的身份葬入乾陵,李显也终于维护了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功臣们逼迫不了他,当然后面的争斗中那五个功臣都没有好下场,一一被李显给干掉了,如果武则天归陵这个事没有做到,李显不会这么轻松把功臣们铲除稳固自己的皇权!政治需要李显必须把武则天入葬乾陵,既显示李显的皇权明正言顺,同时向老百姓显示自己的孝顺仁君风范,当然这其中也有母子亲情!虽说皇家没有亲情,可武则天晚年也是疼爱李显这个儿子的,李显软弱,武则天可以随时干掉他,可依然立他为太子,虽说有政治的算计,但里面总有几分亲情的因素在里面,李显不是冷血的人,母亲都死了,按照母亲的遗愿归陵,是作为儿子的他应该做的,不然他还是一个人吗!
Celine_Cho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六十七岁登基,并且在位十五年。在七十古来稀的古代,武则天必须确立自己的继承人。因为武则天改李唐为武周,支持武氏家族的一部分提出武三思等武则天的侄子作为继承皇位,延续武家王朝。而一旦李显或者李旦即位,肯定会复辟唐朝。面对继承人选择,武则天认清母子定比姑侄更亲,不惜冒着武周被复辟的危险,选择李显即位。而在李显被确立为继承人后,张柬之等人认准时机,发动神龙政变杀二张逼迫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实现复位。而武则天在神龙政变后,比较知趣的提出自己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这个称谓的由来),这些都是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屈服于男权世界,回归李家的表现。而她另外要做的一件事却得到众人的反对,那就归陵和唐高宗李治合葬。面对复杂的情况,最终李显力排众议,满足了母亲最后的愿望,完成父母归陵。
实际上,武则天归陵是有很大难度的。作为唐朝的皇后,李家的儿媳妇,武则天不仅篡夺李家的天下,还进行了改朝换代。这种情况下,他和曾经的丈夫,唐高宗李治再合葬是很不合适的。而且武则天为了巩固权力还有杀李唐宗室和忠臣的历史。这样的人,无异于是李唐王朝的罪人,归陵本身就是对大唐的侮辱。许多遭受迫害的人还是有家属肯定接受不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古人重视“卑不动尊”,就是地位高的人先去世,则不能因为后去世的地位低的人而打开陵墓。武则天是李治的皇后和妻子,按照男尊女卑的礼仪,她是不能因为自己合葬,去打扰李治的安宁。一旦武则天同意归陵,势必会对唐高宗李治不敬,加上武则天曾经称帝,有武则天比李治尊贵的嫌疑。更何况武则天曾经在称帝后,养了很多男宠,这也算是对皇帝李治的不忠,让她合葬,对李唐皇室的尊严也是有影响的。
总之,按照武则天生前的情况,武则天是完全不应该归陵的。作为儿子的李显也完全可以找理由拒绝母亲的遗诏。但李显还是坚定的完成了母亲遗愿。作为武则天的儿子,李显选择武则天归陵满足母亲遗愿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1.处理好武则天问题是维护李唐安危的关键
武则天曾经当过皇帝和建立武周政权的事实是让李显很难堪的,甚至影响李显皇帝的正统性。一方面,武则天是真正的篡夺李唐天下的人,如果她不是李显的母亲,她会被像王莽一样被人唾弃的。但另一方面他又是李显、李旦的母亲,并且在最后时刻选择把权力归还李唐,让李显成为继承人,确保皇权顺利回归李唐。李显的皇位正统性来自于武则天,并且随着李唐复辟,天下向下传,武则天会是李唐后代皇帝的“老祖母”。一旦处理不好武则天的问题,将影响李唐皇族的尊严,甚至统治根基。武则天选择去帝号,回归皇后的称号,并且赦免了王皇后、萧淑妃和褚遂良等家族以及归陵,完全是一种回归,通过回归李唐皇后也是避免死后被清算。一旦实现和李治合葬,实际上就是对武则天的一个盖棺论定,在合葬以后,她就是大唐的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唐朝后世皇帝也知道武则天是女皇,但更多的是把她定位为大唐皇后。
2.处理好归陵问题是李显展示孝心的一个表现
李显的为政能力不好评价,但其在复位后,并没有追究母亲曾经废其皇位的事。足以说明李显是颇具孝心的。并且在神龙政变实际掌权后,也保持十天一朝拜母亲的礼仪。这即使母子情深的感情真挚体现,也是李显作为皇帝在政治的需要。归陵是母亲的遗愿,作为儿子,如果不答应,完全会被人归结为不孝。作为帝王,尤其是政局还不稳的帝王,扣上不孝的帽子是很不利李显坐稳皇位的。为人子都做不到孝心,治理天下很难成为一个仁君,李显的能力容易遭人质疑。李显必须把自己曾经害怕的,已经去世的,自己的母亲的遗愿处理好,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李显冲破重重阻力,把母亲的遗愿做好。
3.李显团结可以团结力量的需要
张柬之的神龙政变虽然帮助李显复位,但也埋下了大臣干政的隐患。张柬之等五人被李显封王,毫无疑问的是一种安抚政策。自汉代以来除了谋朝篡位者,根本就没有封王的情况。李显给张柬之等人封王,说明李显惧怕张柬之等人的实力,害怕大权旁落。这也表明,一旦李显控制局面以后就会考虑清理神龙政变的功臣。这很难讲是忘恩负义,功臣派存在就是对权力的威胁。为了除掉功臣派,李显必须团结武氏家族和忠于武则天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压制张柬之等人,实现自己对权力的集中。因此,李显同意武则天归陵,实际上是在传递一个信号:自己和武则天是同心的,李家和武家也是同心的。在这种情况下,李显着手收拾张柬之等神龙五王。
4.李显要确立自己的威信
对于武则天能不能和李治合葬,实际上是李显的家事。武则天是其母亲,李治是其父亲。李治去世的时候,李显是皇太子。武则天去世的时候,李显二次成为皇太子并复位为皇帝。决定武则天能不能归陵,是家事也是国事,无论家事还是国事,起决定作用的人只能是李显。但因为武则天在世的时候曾经杀李唐宗室和一些忠于李唐的臣子,对武则天有清算想法的人就会阻止归陵。如果李显屈服于众人,那么无异于认可众人对其家事同时也是国事进行干涉。作为皇帝,李显必须通过归陵这件事,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不容外人干涉国事和家事。
通过完成武则天归陵,避免了日后武则天被清算。同时也确立了武则天在李唐家族的位置。即使后来即位的唐玄宗李隆基面对母亲被处死的情况,也不敢留下任何怨言。而李显依靠处理好武则天问题,控制了局面除掉了神龙五王。可惜的是他碰到了另一个有志向成为女皇的人,他的韦皇后,李显不明不白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