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死后,李显为什么会力排众议达成武则天归陵的愿望?
ainvnv
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下台并被迫下令让太子李显监国,第三天,武则天下令传位与李显,第四天 李显即位。
神龙政变之后,原本威慑天下的一代女皇看起来迅速衰老,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据唐统纪记载:及在上阳宫,不复栉沐,形容羸悴。上入见,大惊。这时候武则天不再重视自己的形象了,连李显见了都大吃一惊,但虽然是虎落平阳,但她并不像其他的亡国之君。
李显给武则天上了一个尊号叫则天大圣皇帝,每十天李显携百宫去看望武则天一次,在唐高宗赦令中将武则天定位一个救国家于危难的人,武周王朝只是李唐王朝的一个变体,武则天既是慈母又是明君。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神龙政变十个月之后,武则天寿终正寝,死在了上阳宫仙居殿,她死前发布遗诏,要求归陵,去帝号,也就是要求去掉皇帝的称号,立为则天大圣皇后,葬入唐高宗的陵寝。
那对于武则天的遗嘱,唐中宗有没有执行呢?最终是执行了。但是过程比较坎坷,反对的大臣则多以为武则天不能归陵,夫为妻纲 夫妻二人尊卑有别,并且唐高宗陵寝已经关闭,重新打开把武则天放进去会惊动逝者,是为不尊重,但唐中宗坚决维护母亲遗愿,将武则天安葬在了李治的身边,历史上唯一一个安葬着两位皇帝的陵墓。
那为什么唐中宗会力排众议,执意让武则天归陵呢?一、 神龙政变是一场“政变”主导人物也不是唐中宗李显,有很多有势力的大臣,包括张柬之、李显、太平公主,这样这场政变 功臣在这会让李显很难管理,所以为了让他继任的皇位有合法性,他强调自己是母亲的禅让,淡化功臣的影响力,所以他会力挺母亲,尽量满足母亲的要求。
二、 当然有亲情关系在,为凸显李显孝心方面也有关系。
当年武则天放弃侄子,将李显从房州接回来当太子,让李显很是感动,面对八十多岁的老母亲,风烛残年,身体虚弱,他也有恻隐之心,另外是武则天立他为太子,他才名正言顺的当上皇帝,所以李显肯定是尊重母亲遗愿的。
三、 武则天遗愿是改为则天大圣皇后,退居二线,也就是说她是唐高宗李治的合法妻子,又是皇帝的生身母亲,夫妻合葬,不就合法化了吗。作为儿子本着孝顺更应顺从母亲遗愿。
Marco田
不知道
RIO W.JANE
为了自己的合法性
春天的风
要说母子情深,那肯定是骗人的。
武则天曾经差点对李显下杀手,而李显当年第一次当皇帝就放话了,宁愿把权力和江山给韦家人,给他岳父,也不愿意被武则天控制。
就这样,李显被废,过上了人不如狗的日子。李显后来重登大宝,不是武则天的恩惠,而是几乎全体大臣都要求这样,而天下民心所向仍是李唐,武则天这些年在他们看来也只是大唐的“职业经理皇帝”。
所以武则天临死之前,去掉自己的帝号,甚至,都不敢叫做天后了,把自己叫做“则天皇后”,神龙政变第三天后的武则天,就是唐中宗的母亲,当朝的太后,不是那个则天皇帝,而大唐的天,还是姓李。
背叛李唐,甚至颠覆李唐的武则天,能不能陪葬唐高宗,这是李唐大臣们讨论不下的问题,但是最后唐中宗拍板子:
“娘是我的娘,乾陵墓里是我的爹,我来决定。准了”!
看似孝心满满,实际暗藏玄机。
让武则天归陵,安定朝堂百官、外族之心武则天的遗诏是很有意思的:
则天崩于上阳宫,年八十二。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王、萧二族及褚遂良、韩瑗、柳奭亲属皆赦之。”
自从成为了天后之后,狂傲起飞得不得了的武则天就没有这么软弱过。当年武则天称帝,她把他先祖全部追封为皇帝,这是在做什么?
现在有的史学家分析,武则天称帝只是为了帮两个不懂政治、性格柔弱的儿子保住政权,所以才称帝。
但人家武则天是追封父祖,当年那个追随过李渊的武士彟都被追封为昭安皇帝了,这还是为儿子在打擂?
不过后来她的确也认清大势了,去掉帝号,放过当年忠于李唐的诸遂良、柳奭等人的家眷。
说她是良心发现?
对不起,天家向来没有这东西。
是因为怕了,怕新李唐党会清算她,她这样做,为的就是图个好名声,儿子也不好对她下手。
当年要合葬乾陵,朝堂立马有人跳出来说不可以,是当时的给事中严善思,他是一个言官,他说高宗皇帝的墓门很复杂,神道不可以随便移动,而且如果天帝陛下(高宗)还挂念着武则天的话,就会在幽途相会,要是没有挂念,硬塞在一起也没有用!
很显然,严善思是倒武派的。
但唐中宗不能这样想,一旦真的倒武,那么对于武周朝的官员们,他又该怎么对他们?
好像狄仁杰,那可是为武则天出过力的,难道倒武之后,也要追责狄仁杰?
而且当年武则天改国号周,是文武百官,到外面跪着请命的,当时的波斯、中亚附属民族首领也请命,而且自己的弟弟李旦,也请命。
要是不遵守武则天遗诏,给她这个面子,那么大家都会以为李显你很明显就是对武则天有意见啊,对她有意见,也等于是我们这群官员有意见啊。
最重要的是,发动神龙政变的张柬之,也是武则天提拔的,这就太尴尬了。
所以,让武则天如愿,并且在后来认同她的皇帝地位,是为了安定大家的心啊。表示李唐皇帝不在意这个事情,为武则天卖过命也没有关系的,我们也承认武则天的地位,大家该干啥还是干啥。
李显此举是精明的,但也无奈,不过后来的李隆基,也就是唐玄宗暴脾气上来,不停地追责他祖母武则天,这也是后来的事了。
遵循武则天遗诏,可以继续与武家和睦相处在李显的皇帝生涯中,三股外来势力很重要:
一是他老婆娘家,韦家。
二是她老妈娘家,武家。
三是大唐保李党,张柬之等人。
最初李显被废,想要通过韦家来抗衡武则天,后来又通过张柬之、敬晖等人提前夺得皇位,神龙政变后,李显这个帝位来得是轻松了,但是意味着他就会感激张柬之等人,并且信赖他们吗?
并不是。
感激或许会感激,张柬之一把年纪,八十岁的人带着剑跑进宫里,李显会感激他。
但是不敢给他权力。
因为张柬之这种人和他爷爷李世民安排的顾命大臣太像了,像诸遂良,不说远的了,他爹高宗安排给他的裴炎,他都烦得很。
于是,李显是要和武家保持好关系的。
在资治通鉴考异里,曾记载这样的一幕:
“太后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衰老。及在上阳宫不复栉頮,形容嬴悴。上入见,大惊。太后泣曰:‘我自房陵迎汝来,固以天下授汝矣,而五贼贪功,惊我至此。’上悲泣不自胜,伏地拜谢死罪。”
武则天一哭一抱怨,就把当时的皇帝给吓得跪下了,可见这位母亲让儿子活得多没有尊严。但武则天的话里透露出一个信息,张柬之等五人在她看来是“贼”,同样的,她在暗示李显要用武家人来平衡五王,这个时候,她说的这些话是为李显好的。
所以后来李显听从武三思等人的建议,把张柬之五人给贬官,并且虐杀其中的桓彦范,都是李显默许的。
再到后来,李显还是坚信外戚势力而不相信忠臣。
很难想象他的脑回路是怎么样的,而且他的老婆韦后经过别人介绍,和武三思同床共枕,他也不生气。朝堂有人上书,说皇上你被绿了啊,你快阻止啊。李显也是微微一笑,表示了然于心:
“要想生活过得去,头上必须整点绿”
对于李唐皇家而言,武则天杀了他们皇族,对于大臣而言反而才是大仇,对于他们自己而言却不是,李显、李旦都是非常淡定的。
五王死后,李显无比倾向于自己老婆和自己的“好兄弟”武三思,但后来武三思死了,这股势力就失衡了。
公元710年的某一天,李显吃着老婆和女儿给他做的爱心糕点,立马毒死。
到头来得了个武大郎的下场,哦对咯,唐代还没有武大郎。
暴脾气李隆基:清算毫无压力李显的死是很憋屈的,全世界,除了他觉得自己不憋屈,谁都觉得。
这个时候,李唐等来了救星:临淄王李隆基。
武则天四个儿子,大儿子李弘很优秀,和当年李承乾有得一拼,但死了。二儿子也很不错,但是被武则天派人弄死,而李显、李旦,两个弟弟真的是个弟弟,一生都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之下。
靠他俩,光复大唐没希望了。
但是早年与武则天有杀母之仇的李隆基却是有希望。
当年武则天杀害李隆基生母,这份仇就结下了。李隆基是很讨厌外戚的,恨之入骨。
于是他发动唐隆政变,跳过李旦,直接把韦氏势力全灭了。
后来又把姑姑太平公主给灭了。
唐玄宗登基后,着力恢复李唐,力挽狂澜。
他强大在于自身,和李世民有点像,但缺点也有,就是喜欢利用太监,这一点他比不过他的曾祖父李世民。
武则天时代,当时天下耗资无数给她在洛阳立了一根棍子,名为“天枢”。
这个天枢浑身都是宝贝,高就有将近五十米,上面全是写着武则天的功绩,而这个天枢在当年也是世界地标之一。
可是对于李唐来讲,武则天这行为和把老李一家按在地上侮辱就是没区别了。于是唐玄宗这个暴脾气,立马让人把天枢给溶掉了,据说溶化都溶了一个多月。
而且唐玄宗就把武则天定性为“皇后”,没有什么天后之类的政治说法,就是把武则天定义为后宫。
所以,唐玄宗在位时,对武则天其实是有过清算的动作,但是很多东西,又是中宗朝、睿宗朝确立的了,他也不好做得太过。但这个毁掉天枢,的确证明李唐的血性的恢复。
这样一来,也算为他妈报仇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cjn0222
答案再不明显不过了,且听我道来.......
神龙元年,即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太子李显联合宰相张柬之、原太子李旦、以及太平公主,在上官婉儿的内部勾结下,发动了以诛杀男宠张易之、张宗昌“二张”的政变,与此同时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李显复位。这就是史上著名的“神龙政变”。
从神龙元年(705年)二月开始,唐中宗李显宣布改国号为“唐”。全面恢复唐高宗时期的制度、宗庙、社稷、等等。这也就意味着,中宗李显全面推翻了武则天终其一生建立起来的“武周政权”。
而“神龙政变”后,武则天就被完全软禁了起来。然而母亲在监禁,他的几个子女却是在外面一刻也没有闲着:李显恢复了唐朝江山,四子李旦被封王,女儿太平公主和曾经的高级秘书上官婉儿也甚是活跃。
直到神龙元年(705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晚,武则天死于上阳宫的仙居殿,享年82岁。临死前,她颁布了她人生的最后一道遗诏:
祔(fu 读四声)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至此,这个奋斗了一生的女人的人生就此落幕。
那么对这这么一个曾经夺了自己江山的母亲,李显为什么最后要力排众议听其遗诏呢?
唐中宗李显在神龙政变后,立马封赏自己的弟弟李旦妹妹太平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推尊母亲武则天。所以势必第一时间完成母亲的遗诏,祔庙、归陵!
大家可能觉得莫名其妙,不是他自己推翻的武则天吗?为啥又搞这一出呢?
实际上,李显这一招确实是别有用心!也可以理解!
你想,李显在当这个皇上之前是什么?太子啊!而且还是武则天亲自任命的。由此可见,他只有承认了武周政权的合法性,才能证明他这个太子之位的合理,也就能够合法的继承这个皇位啊!不然比他有实力的李旦凭什么臣服与他,人家也当过太子呢!
后来,李显为了强调自己的合法性。开始对“神龙政变”这一事选择性失忆,自己不提,也不准别人提。而对于母亲的武则天的态度,从逼供的夺位的儿子,变成孝心感天动地的孝子。
不断抬高母亲的地位,后面干脆承认了母亲皇帝的身份,称其“则天大圣皇帝”。
封建皇权是一种极其容易上瘾的东西,且成瘾性极高,一旦尝试,就会产生极大的依赖性!很显然,李显就是其中一个!
END
读历史,说故事,有事没事,说点历史趣事,记得点赞哦~~
关注 历史苑吧,我们一起分享更多历史故事。
爱拉
亲生的,他妈,其他都次要。
小黑羊
不论生死,李显仍十分畏惧武则天
在武则天成为皇后前后,她的权势就可以压高宗一头,即便高宗仍然是权力的主导者,但很多决策都是由武则天计划并实施的。
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中,李显是最不出彩的一个,长子李弘宅心仁厚,颇受群臣推崇,次子李贤才华横溢,还曾给《后汉书》注释。然而李弘、李贤都曾挑战过武则天的权威,最后死于非命。
对重要的一条估计是保证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了,聪理论上讲,武则天是从李治手中接手的帝国的统治权,但实际上,武则天是将李唐王朝从中截断。类似于王莽建立的新朝,只不过武则天比较明智,在晚年再次还政李唐。
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李显是继承的武则天的衣钵,还是继承了李治的皇位?很显然,政变集团杀掉了张易之、张昌宗两位面首,逼迫武则天交权,最后拥立李显即位,换言之,李显的皇位还是来自武则天,并非李治。为了皇位的合法性,就必须要维护武则天统治的合法性,以便于保护江山社稷,不然谁都可以上去抢皇位,那天下不久乱套了么
今夕,何年
导致武则天下台的根本原因是发生在公元705年的神龙政变,神龙政变主要是五个主导的,这五个人分别是: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因为后来这五人被封了郡王,所以神龙政变又称为五王政变,这五个人以拥立李显复辟唐朝为目的,发动政变,杀死了武则天宠信的张易之、张宗昌兄弟。
在神龙政变之前,武则天由于生病不理朝政,朝政基本上交给张易之、张宗昌兄弟处理,这两人掌握了很大的实权,利用权力两人不断打击政敌,最严重的事件就是李显的儿子李重润和女儿永泰公主与女婿武延基因为在私下议论张易之和张宗昌兄弟,就被两兄弟进谗言而逼死,当时李显可是太子,连太子都保不住自己的儿子、女儿、女婿,可见张易之、张宗昌的权势大到什么地步。
神龙政变
不仅是李显怨恨二张兄弟,连朝中的官员也大多怨恨二张兄弟,而引发神龙政变主要有两个原因:
1、武则天已经年老,虽然设立了太子李显,没有立自己的侄子为继承人,但仍然是武周王朝,当时人心还是向往李唐王朝的。武则天并没有复辟李唐王朝的意思,他让太子李显继承的仍然是武周王朝,除非政变来改变这一决定。
2、武则天宠信的张易之、张宗昌兄弟插手朝政,打击异己,让朝廷其他参政官员感受到了威胁。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五人发动政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张易之、张宗昌兄弟产生了直接矛盾,如果他们不政变除掉张易之、张宗昌,那么被除掉的就会是他们五人,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
武则天被迫退位
李显虽然参与了神龙政变,但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只充当了一个名义上的形象而已,神龙政变成功后,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五人成为最大的功臣,不仅被封为郡王,而且在朝中成功掌控政权。
李显即皇帝位之后,就是唐中宗,并没有重用这五位功臣,反而是重用韦后、武氏一族,李显在当太子的时候,为了自保,就大量结交武氏族人,并与之联姻,比如他的女儿永泰公主就嫁给了武则天侄子武承嗣的长子武延基,李显的另一个女儿安乐公主嫁给了武则天另一个侄子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所以李显其实与武家渊源很深,在打击张易之和张宗昌兄弟时,李显与武家是站在同一阵线的,二张兄弟被灭后,李显立韦后为皇后,韦后与武三思勾结,诋毁张柬之、敬晖、崔玄暐、桓彦范、袁恕己五功臣,五功臣先后被贬官迫害致死,这一行为也得到了唐中宗李显的同意。
神龙政变发动人:张柬之
从唐中宗李显的角度出发,他不相信五功臣,他更相信的是自己的皇后韦皇后与武三思,所以李显也刻章主导了排挤五功臣,同时李显也因为重用韦后和武氏,导致韦后与武氏结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
李显为什么不能清算武家呢?
当年陈平、周勃等到吕后去世后,诛杀了所有吕氏族人,为什么武则天下台后,李显不清算武家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1、李显比较软弱,能力不够。
李显比较软弱,虽于母亲武则天的强势,他的一生都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之中,当了皇帝又被废除,当过两次太子,两次皇帝,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经历最为奇怪的皇帝了,当张柬之等五人准备发动神龙政变时,李显甚至害怕得不敢去了,还是靠别只抱上马才去。
唐中宗李显
在政变的当时,李显还是不足以应付武则天,武则天甚至要求李显回到太子的东宫去,李显不太敢说话,还是靠一同起事的大臣说话,最终才迫使武则天退位,一系列的动作显得李显较为软弱,能力也不够,他更没有胆识去铲除武氏族人。
李显甚至连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不能控制,最终被韦后毒死,对于韦后的坐大,李显也是听之任之,韦后与武三思勾结,李显更是充耳不闻,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道,还是故意装作不知,无论如何,李显也是没有能力铲除武氏的人。
2、李家与武家因为政治联姻,关系错综复杂。
李显在第二次当太子时,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大肆与武家联姻,两个女儿都嫁给了武家人,与武家关系还算好,也不可能对武家动手。
韦皇后
武则天被迫下台后,还活一年才去世,下台之后,武则天就去除了自己的帝号,改为“则天大圣皇后”的称号,并要求与唐高宗合葬在一起,李显答应了武则天,李显当政期间,给武则天的谥号是天后,后来又改成了大圣天后。
李显为什么要同意将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在乾陵?
其实原因很简单:武则天是李显的母亲,唐高宗是李显的父亲,唐高宗已经安葬在乾陵了,让自己的母亲以皇后身份进乾陵不是很正常的操作,只不过武则天当了15年皇帝而已,李显无法回避这个问题,原本唐高宗之后的皇帝就应该是李显,但被武则天所废,虽然如此,也改变不了武则天是李显生母的身份这个事实。
李显
如果李显不同意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这说明服对武则天有怨恨,但是李显的皇帝之位来自于武则天,否则武则天就是否定自己皇帝之位的合法性,李显所处的处境非常尴尬,他是中国历史上所有皇帝中身份最特殊的皇帝,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皇帝,还不是一个朝代。
李显同意武则天与唐高宗合葬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他没有其他选择,他既不能否定武则天的身份地位,也不能怨恨武则天对待他的行为,李显只能顺应客观事实,选择将自己的母亲与父亲合葬,甚至为了显示自己母亲的尊贵,还在武则天去世四年后,将武则天的谥号定为天后,天后可比皇后高了一线,不久之后又改为大圣天后,显然又高了一些。
这些都显示了李显对武则天的尊重,毕竟是自己母亲。
我&是乌龟
开门见山
开心麻麻
因为武则天的缘故,李显在政位上是出于一个被动的局势的,身为母亲为了权势,让儿子李显退位再回来登位,的确是有些尴尬的事情。并且武则天称帝算是谋朝篡位,按照正常来说是不应该再有入皇陵的资格。为什么李显却给了武则天这样一个殊荣呢?
唐中宗李显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原名李哲,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个儿子,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因为母亲武则天的缘故,李显在位分了两次。
第一次是在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了皇太子,683年弘道元年登基成为皇帝,可是皇太后武则天却临朝称制,于是没一年,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到均州、房州等地。698年圣历元年,李显又被武则天召回洛阳复立皇太子位,705年神龙元年复皇帝位。
神龙元年,武则天病重,在迎仙宫卧床不起,只有张易之、张昌宗在旁边伺候。后来宰相张柬之、崔玄暐和臣子敬晖、桓彦范、袁恕己等就发动了神龙政变,武则天被逼禅位太子李显,然后武则天就搬到上阳宫去了。
根据记载,晚年的武则天“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可是在武则天退位搬到上阳宫居住后,却并没有从前的心思去费心打扮了,一度曾面容憔悴。李显去看望武则天的时候,看到憔悴不堪的武则天都感到非常的震惊。
武则天却并不在意,而是哭着和李显说:“我从房陵把你接回来神都,肯定是有意愿把天下托付给你的,现在张柬之他们却为了功劳,把我惊动到这里。”李显听完,也是一阵悲伤流泪,还跪下来“拜谢死罪”。所以对于武则天,李显是有愧疚之心的。
所以对于武则天的要求等,李显的恻隐之心就出来了,毕竟说到底还是母亲,虽然也有过错,可李显终究还是心善和遵礼法之人,所以也就完成了武则天的遗愿,在武则天病逝后将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合葬在乾陵。
对于李显的做法,武则天的遗命有一部分原因,武则天希望自己可以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而对于李显来说是可以拒绝的,但是他没有。其实也可以理解,武则天知道李显的性子,所以利用了李显的恻隐之心,让李显对自己产生愧疚之心,然后就是李显也是个有孝心的人,对于母亲的要求,也不太好拒绝。
虽然武则天曾经贬谪自己,但是并没有赐死自己,也算是留有血缘亲情,所以李显心中也明白。而且父亲和母亲合葬,也是人之常情,李显也明白父亲李治对母亲武则天的感情,可能也是希望能有人陪伴李治合眠。也可以让自己在世人面前有一个好形象,为皇权的稳固也有一定的作用。
简言之,无论是孝心、遗命,还是其他政治原因,李显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值得肯定的。
viviyin
武则天称帝后,在立储的时候选择的是儿子而不是侄子,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无论如何,儿子总是比侄子要亲的,这个很好理解。但为什么武则天选择的继承人是庐陵王李显(唐中宗)而不是皇嗣李旦(唐睿宗)呢?
要知道手心手背都是肉,而且两人都曾做过皇帝,水平也相差无几。其实,原因就在于武则天考虑到了身后事。她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给武家留一条后路。武则天去世之前,留下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则天不要皇帝尊号了,她要重新做回皇后,与唐高宗李治合葬,祔太庙。这是武则天去世前能想到的最好归宿,当然这对于后面的继位者来说却是一个难题。
我们知道当初武则天建立的是武周政权,说直白点就是篡唐了,这已经相当于造反了,被赶下台之后结局可想而知。但武则天硬是没有按照剧本来走,她算得上是善终,就因为后面称帝的是他的儿子,而且是庐陵王李显。武则天的遗制,李显完全执行,当然反对的声音一大片,赞成的声音实在不多,甚至相王李旦都未必赞成。尤其是武则天想和李治合葬,这让很多人接受不了。
唐朝虽然实行的是帝后合葬,但在古代,夫妻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夫为妻纲,女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倘若皇后先死的话,帝后合葬没有问题,按照制度合葬就是,但倘若皇后死在后面,这合葬基本就不可能了,因为在皇帝下葬以后,陵墓就会关闭,皇后就只能陪葬了,不能开启地宫来打扰皇帝的安息。所以很多人并不同意武则天与李治合葬。但是最终李显还是力排众议达成了武则天的归陵,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武则天和李显之间是血浓于水的母子之情。这是谁都抹杀不了的,无论过去有过多少矛盾,在武则天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做为儿子的李显都愿意为母亲做点什么,而且李显是有点可怜自己的母亲的,她强势了一辈子,在李显心中,武则天比李治还要让他畏惧,他是又惊又怕又爱武则天,但就是一位这样强悍的母亲,却被自己逼着下了台,失去了权力的武则天迅速的枯萎,生命一下子失去了颜色,身体上的变化尚且如此,心理又有怎样的煎熬呢?李显很同情自己的母亲,他愿意为他做点事。
其次,李显是很感激武则天的。这正是当初武则天选择李显为继承人的一个原因。李治去世后,太子李显继位,急于摆脱母亲控制的李显政治手腕太不成熟,做了不到两个月的皇帝就被武则天贬为庐陵王,开始了远离长安和洛阳的流放生活,这一去就是十几年,他以为这一辈子只能这样了,在偏僻荒凉之地死去。却没想到武则天居然把他接回了洛阳,并立为太子,他怎么能不感激武则天?而李旦则对武则天有恨意,李旦在李显之后称帝,却遭到武则天的软禁,只是个傀儡皇帝,不得不让位于武则天,又遭到武则天的打压,他这个皇嗣做得很窝囊。如果武则天让他做了继承人,他不可能感激武则天,更不可能善待武家。
再次,就是出于政治考量。这仍要说到武则天立李显为继承人的原因,李显被流放了十几年,和朝中大臣没有接触,重新回来后的李显势力是很单薄的,他能依仗的只有韦氏家族,这让他很被动。而我们知道发动神龙政变并不是李显的主意,实际上当初张柬之等五人联合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发动神龙政变,李显的作用仅仅是作为太子必须出现以显得政变是合法的。而且,神龙政变的目标是铲除二张,逼武则天下台只是副产物,李显一直都是被动的跟着他们走。
等他坐上皇位后,张柬之等五人封王,势力庞大,而太平公主和李旦也同时势力庞大,李显必须要弱化神龙政变来达到削弱这些势力的目的,如何弱化?只能是承认武则天皇位的合法性,武则天就相当于在李治死后,做了一个代家长,现在李显成熟了,她就主动退隐了。这样的她理应受到厚待。而且,李显对武则天尽孝也能抚慰许多老臣的心。新皇登基,不能立威,尽个孝也是不错的。
静香同学。
武则天和李显是母子,武则天众所周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废了李氏皇帝自己的亲儿子,按道理来说是大逆不道,死后不可能归葬唐朝陵寝的,那为什么李显力排众议让武则天归陵呢?
首先因为武则天老态龙钟后还是把皇位归于李显,还给了李氏家族;武则天刚开始准备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因为古代皇位不传异姓人,可是经过狄仁杰等老臣的劝谏,才打消了传位给侄子的念头,把皇位还给儿子李显,这点李显自然要感谢武则天。
其次是武则天毕竟是自己的母亲,古代伦理道德至上,只有把自己的母后和父皇葬在一起,才能显示自己的孝心,这点李显是再明白不过了,武则天再不对也是自己的母亲,别人可以有非议,而自己绝对不能对母亲不敬。
第三就是即使武则天是篡位不正,但还有个身份还曾经是皇后、太后身份,即使不承认她曾经当过皇帝,也要承认她以前的皇后、太后身份,就凭这一点,也要把她归葬在唐朝的陵墓,这样才符合皇室人员的葬礼。
综上所述,这三点理由使李显力排众议,把自己的母亲武则天归葬在唐朝的陵墓。
老娘
我来回答题主的问题吧!
武则天晚年特别宠爱自己的两个面首张易之和张宗昌,并且允许他两个参与朝政,引起了太子李显和大臣们的不满。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李显联合丞相张柬之和羽林军首领,在洛阳发动政变,杀死了张氏兄弟,逼迫武则天退位,并让位于太子李显,因此,李显当上了大唐皇帝。
李显当上皇帝后,对自己的亲生母亲武则天倒是很孝顺,可以说是让武则天安享了晚年。武则天也非常聪明,自请废除了帝号,恢复了唐高宗李治皇后的身份,避免了忘国之君的悲惨命运,并要求死后归葬帝陵。
武则天死后,归葬帝陵的要求遭到朝中大臣们的反对,是李显采取了一种折衷的方式,答应为武则天立碑而不纪载功过事非,这样总算让做为皇后的武则天归葬到先皇李治的陵墓里。
因为如此,武则天的墓碑才成为了一通无字碑。
summersummer123
公元705年正月,唐朝宰相张柬之等乘武则天病重时发动政变,拥立被武则天废掉的李显复位,是为中宗。该年11月,一代女皇武则天终于病死洛阳,终年82岁。谁也不知道这位女皇在临终前出于什么想法而写下了奇怪的遗嘱——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顺)圣皇后。
唐朝大臣巴不得她去帝号称皇后,但对于“归陵”这一项却引起了争论。所谓“归陵”就是把她自己的尸体也放进唐高宗的乾陵里。
一、武则天为什么把皇位归还李氏?我认为武则天这么做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武则天和李治有自己的孩子,虽然孩子不是很成气,但是总归是自己的骨血,这么好的家业当然是选择留给自己的孩子,那些大臣就是看着武则天有自己的孩子,不会将李唐江山送给自己娘家人才退步同意武则天登基,毕竟当时武则天已经非常年迈了,当皇帝也当不了几年,最后皇位还是李家的。
其次,武则天也许有过这个念头,将皇位留给武家,但是武则天的理智战胜了情感,武家没有合适人来继承她的皇位,武则天也可以强行将皇位传给武家人,但她也很清楚,自己死后,李家人一定会夺回属于他们的东西,这个时候武家面对的很有可能是灭顶之灾,所以还不如不给他们这个机会,至少可以保住命。
最后,唐朝的百姓认的是李唐王朝,而不是他们武家,如果倒行逆施一定会引起战乱,武则天是不会看着她创造的帝国被毁灭。
二、为什么武则天要传位给李显而不是李旦?李显远离京城,眼不见心不烦;李旦长期被武则天软禁在皇宫,母子之间自然会发生不少矛盾。李显是有罪之身,武则天赦免其罪,把他升为太子,会因此对武则天感恩戴德;李旦本来就是皇嗣,继承皇位是理所当然,不会像李显那样有感激之情。
李旦住在京城,成了武家子弟打压的主要对象,武家人多次陷害他。如果李旦继位势必会对武家进行大清算。最最重要的是,李旦作为长期居住京城的皇嗣,朝中有众多大臣支持他。立他为太子可能威胁到武则天的皇权;而李显多年流放在外地,在京城没有力量,容易掌握。
而且李显继位后,为了制衡李旦的势力,需要借助武家的力量。这样就起到保全武、李两家的作用。为了婆家和娘家,武则天可是用心良苦啊!
三、李显为什么会力排众议达成武则天归陵的愿望?一、保证自身皇位的合法性
理论上讲,武则天是从李治手中接手的帝国的统治权,但实际上,武则天是将李唐王朝从中截断。类似于王莽建立的新朝,只不过武则天比较明智,在晚年再次还政李唐。
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李显是继承的武则天的衣钵,还是继承了李治的皇位?很显然,政变集团杀掉了张易之、张昌宗两位面首,逼迫武则天交权,最后拥立李显即位,换言之,李显的皇位还是来自武则天,并非李治。
所以李显要将母亲武则天,推崇到高位,这样他李显的地位才具备合法性,在他的统治下,国家才能长久运行下去。
二、遵从孝道
虽说武则天待儿子们不是很地道,但那毕竟是母亲,母亲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孩子心中的美好、善良、细致,大多都是从母亲身上继承来的。
李显对于母亲有很强的敬畏之心,但他对母亲也有着感恩之情,武则天对李弘、李贤的手段相对残忍,但对李显并没有下毒手,而且还把他立为太子,换言之,李显从武则天这里得到了更多,他应该感谢他的母亲。她将权力交给了李显,交还给了李唐王朝,这一切,已经让李显很感动,甚至生出愧疚之情。
尽管武则天做了很多错事,但武则天也成就了一个圆满的大结局,合葬这种身后事,李显应该予以满足。
结语武则天本来她可以把皇位光明正大地传给自己的武家,但是还是给了李氏。因为她知道当时的大臣们都十分向着李家的氏族,而且她的遗诏也是用皇后的身份来写的,显然是已经向当时的社会妥协了,为了保证自己不被后世的人们诟病,也为了保住自己的伟大,自然是要承认自己仍是一个李家的媳妇。
就是因为她这样一个明智的举动,让唐朝的社会,自此之后又延续了200多年。可见她的智慧是十分超前的,如果当时没有这么做,可能很快整个朝代就翻天地覆了。
luomeiruyu
这是一个很奇萌的历史故事,说到底就是李显为了稳定自己突来的皇位而己。
李显何许人也,李显是唐朝的皇帝,但身为一名皇帝与其他皇帝不同,品尝了从未有过的悲惨经历。李显曾经被自己的母亲武则天软禁在均州、房州长达14年之久,在此期间他的身边甚至连一个侍从都没有,唯一陪伴是身边的妃子韦氏,两个相互依靠过日子,吃尽了苦头。
李显被武则天囚禁没有多久,李旦就上书让位,武则天登基成了皇帝。但当时李唐宗室的族人,不愿意属于自己家族的皇位被一个外来的女人抢走,而武则天也知道和这些人矛昏没有别的办法调和,因此杀死了不少宗室子弟。但李唐宗室的人并不甘心被杀,便在扬川地区爆发了徐敬业等人的叛变,琅玡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也陆续带领人马造反。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有件很纠结的事,就是立儿子还是立侄子为太子。有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朕梦见鹦鹉的两个翅膀折断了,是什么意思呢?”狄仁杰抓住机会道:“武这个字,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陛下的两个儿子,陛下如果使用自己的儿子,就可以取得成就。”听了狄仁杰的话,武则天下决心立李显为太子。圣历三年三月,武则天以假装说李显生病需要前往洛阳治疗为名,总算结束了李显的囚禁生活,九月即宣布李显成为太子。
当李显第二次上位时,对他来说最大的问题是自己并没有足够的实力,缺乏足够的自身班底势力,皇位很不稳定。李显不管对母亲感情如何,都不能清算,以皇后身份下葬,大家都可以接受,顺理成章的接受了武家势力,从而削弱五大的统治。对武家势力的承认也是为了拉拢武三思集团的实际举措。李显登基后,就是依靠武三思等武时代的势力,对付神龙政变势力最大的五王,最终将其斗败。
这段历史故事说起来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朝廷的势力争斗一时一刻也不消停,而且勾心斗角相争相斗相当激烈。当皇帝的要想稳定自己的地位,就得拉拢和形成自己的势力,才能消弱反对派的势力。
学习这段历史,我们也要悟出一些道理,任何事情都不能过于感情用事,特别是涉及到巩固自身的权力地位时,不能光靠权力,必须拥有权势,要明确打击的对象,也要利用好该利用的力量,当然重要的是学会讲究策略,培养自己信得过和靠得住的力量。伟人毛泽东曾说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