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代表作 在古龙71部作品中,究竟哪一部才是他的代表作,这有不同的看法。有的 推崇《楚留香》系列,有的推崇《多情剑客无情剑》,也有的欣赏《萧十一郎》。 从武功描写的角度看,古龙耐看的作品无疑应该包括:1964年的浣花洗 剑录。这是“古氏”武功的开端,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金庸式哲理和日本 式剑道相融合的境界。 1967年以后陆续推出的《楚留香传奇》正续集共8种。楚留香是古龙“优雅 的暴力”的卓越代表。一个令人惊异的设计是:没有人能够测知他武功高下的 楚留香,连连挫败江湖武林浩劫阴谋的楚留香,虽然那些魔头一个个都名裂身 死了,但楚留香却从来没有亲自出手杀死过任何一个人! 1969年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小李飞刀”甚至比古龙本人还要有名。 这部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小李飞刀”本身是根本无法描述的,谁也不知道它 的形状和长短、如何出手、如何练成,因此“小李飞刀”只能是靠想象。二是 “小李飞刀”象征着光明和正义的力量,表达着爱的主题。此外,书中还充满 着各种关于人情、侠义、武功的警句,大有一部格言和感想集的味道。 1971年以后陆续推出的《七种武器》。“七种武器”——长生剑、孔雀翎 、碧玉刀、多情环、拳头、霸王枪、离别钩——分别象征着七种力量——动人 的笑、必胜的信心、诚实、信任、勇气、仇恨和不骄的品格。这七种力量是人 格的力量。 这个系列生动他说明:人格也可以化作武功,而且是比我们通常所说的“ 武功”更加无敌更加有效的武功。 1972年以后陆续推出的陆小凤系列。陆小凤是个奇人,他的绝招是用 两根手指夹住别人的剑尖,但他更多地是靠智慧与人格的力量取胜。书中还着 力表现了西门吹雪的“杀气”,也是十分值得咏味的。 1972年的《九月鹰飞》和1974年的《边城浪子》。写的是“小李飞刀”传 人叶开的故事,“飞刀”风采依然。 1973年《天涯·明月·刀》。古龙自称“受到的挫折最大”,这部书无论 怎样说都是好看的,书中揭示了武功中一种深远幽渺的意境,关于快刀的哲理 ,天涯与明月之间的意境。 1975年的《血鹦鹉》。提供一个“幻境”,在幻境中展开武功,是古龙惊魂六计独有的特色,惊魂也是一种美艳。 1975年《三少爷的剑》。三少爷谢晓峰的剑道,一种至高无上的追求。 1977年圆月·弯刀。丁鹏的故事,“魔刀”的力量与传说。 1978年《英雄无泪》。神秘的箱子,萧大师“泪痕”宝剑的戾气,一个关 于兵器的“魔力”与宿命的神话。 1980年《风铃中的刀声》。刀侠丁宁与刀魔姜断弦(彭十三豆)的故事。 姜断弦的“断弦三刀”也可以归入“魔刀”系列。 1982年《那一剑的风情》。此书的大部分由丁情代作,是古龙武功的一个 大总结。 1984年《猎鹰·赌局》。古龙绝笔之作。 以上这些,只是从“武功”角度而言。如果从“侠”的角度而言:当然我 们还绝不能错过1967年的《绝代双骄》、1970年的《萧十一郎》、流星·蝴 蝶·剑、1971年的《大人物》、1976年的《白玉老虎》等,那也是些十分好 看的武侠小说,是些耐读和有看头的武侠小说。 在古龙的创作历程中,明显地表现出三个愈到后期愈是强烈的“武功”创 作倾向:第一个倾向是注入强烈的人格化成分。以《多情剑客无情剑》七种 武器《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九月鹰飞》等为代表。 第二个倾向是幻境的创造,其中包括三个系列。以圆月·弯刀、风 铃中的刀声为代表的“魔刀”系列;以《血鹦鹉》为代表的惊魂系列;以《英雄无泪》为代表的宿命系列。 第三个倾向是无招胜有招、后发而制人的武学哲理的不断强化,以浣花 洗剑录《天涯·明月·刀》为代表。 百度上说: 《多情剑客无情剑》 这是一部以“小李飞刀”李寻欢为主角的小说,但书名好象是写阿飞,这未免令人有点遗憾。但这个题目太美,也许作者不得不用它。 《多情剑客无情剑》,我前后读了三遍。读一遍,多一分惊叹、二分喜欢、三分佩服、四分回味。 《多情剑客无情剑》,全书三卷,七十余万字,是古龙作品中最成功的一部。它的问世,奠定了古龙在新派武侠小说史上的卓越地位,也对金庸之后武侠小说不可读的定论作了一次有力的冲击。 且不论这部小说结构之严谨、描写之细腻、人物之多采、情节之生动,单论李寻欢这个人物即可见作者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在古龙笔下的人物典型中,李寻欢是最具个性、最具人性的艺术形象。他既有楚留香、陆小凤的洒脱机智,又有叶开、沈浪的善良心地,他的磨难与痛苦,更不亚于江鱼,他的身上,不仅体现了中国武术大家的气度,而且把人性与武学的最深沉的理解融为一体。由于他是一个悲剧人物,因此他的出场更引人注目,更令人同情,更值得人们去观察他和赞美他。 他为了友谊,可以牺牲产业和爱情; 他为了朋友,可惜舍弃生命,视死如归; 他为了主持正义,可以蒙受恶名,忍辱负重; 他为了成人之美,可以从容体现博大的胸襟; 他活得痛苦、孤独、冷寂、凄凉; 他又活得洒脱、飘逸、旷达、自在; 他既是个平凡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他又是一个身怀绝技、见义勇为的侠士; 他甘于挑战,又随时准备牺牲自己; 他重于义,为龙啸云、为阿飞,为任何一个求助于他的人; 他重与侠,为世间不平、武林安宁、天下太平而搏杀; 他的无情,正是他的有情的生动体现; 他的有义,正是他义无返顾的追求。 在某种意义上,《多情剑客无情剑》不仅仅是一部武侠小说,而且是一部对武学真谛的文学解释,还是一部写尽炎凉世态而又格调颇高的人情之作,更是一部探索人生真理、触及社会现实的警世之卷。 《多情剑客无情剑》超出了武侠小说传统的创作模式,在艺术上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古龙成功地运用了写景、写情、写心态的新派写法,又兼顾中国传统小说环环相扣、扑朔迷离的情节安排;有实写,有虚写;有重笔描摹,有轻笔带过;有警句格言,有精彩对话;有对内心世界的挖掘,有对氛围的巧妙渲染;有张有弛,有情有味;有峰回路转,有绝处逢生;有悲凉也有幽默,有扣人心弦也有驰骋想象;层出不穷却叙而不乱,悬念迭起却合乎想象;感人肺腑而催人泪下,欲罢不能而回味无穷。 《多情剑客无情剑》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聪明、机智、深沉、才气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以及作者内心世界的冲突与多姿多采的艺术匠心。 《多情剑客无情剑》不是古龙的搁笔之作,在此之后,他又创作了一系列武侠小说,虽然古龙在不断地“求新求变求突破”,但无论从作品思想深度还是艺术完美性来说,都没有能超过这部作品。 因此,《多情剑客无情剑》代表了古龙小说的最高成就,名列首位,无可怀疑。 本人也比较同意这个说法。
京派小说代表作品沈从文
ynn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30年代的文学格局,是乡土与都市两种文化背景的对峙,而这种对峙体现在文学中,就形成了京派和海派两种文学团体。京派和海派,在30年代分别活跃在京津和上海它们介于左翼和国民党文化之间,持有自己独特的主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有着极大的影响。
京派和海派的对峙和冲突,是30年代中国社会的重要主题。1934年1月10日,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了论海派一文,无意间引发了一场"京派"和"海派"的论争,这场论争看似偶然,却蕴含着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诸多基本母题:如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乡土与都市、沿海与内陆等等,从而折射出了古老的农业中国,在向现代文明转换过程中的丰富景观。
一、"京派"小说
(一)京 派(定义):
京派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居留或求学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坚守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他们追求文学(学术)的自由与独立,既反对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的商业化,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其基本成员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以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水星》为主要阵地,以沈从文、废名、朱光潜、凌叔华、萧乾、李健吾、芦焚、林徽因、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林庚等一批学者型的文人,即非职业化作家为代表,其中最重要的作家就是沈从文。
(二)京派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京派文化是乡土文化的典型象征,具有双重的文化和美学特征:一方面对现代性既追求,又怀疑,从而导致对现代性的焦虑;另一方面,是在现代性的强大冲击下,对本土的传统美感日渐消失而感受到了一种挽歌情怀。
(三)文学观念
京派小说家们的文学观念和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坚持自由主义,反对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干预和制约;其次,追求纯正的文学趣味,对抗文学的商品化。
在30年代的政治历史语境中,京派作家无疑是处在边缘的,因为左翼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海派主张文学商品化,而他们的主张与时代格格不入,但是他们所追求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理想,他们对人的尊严、对和谐生命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固守,都具有某种永久的启示意义。
(四)艺术特征
京派小说家创作的共同特点是:多带有乡土气息,具有来自乡野的质朴的美和凝重古久的风格,并由于对本土经验的眷恋和回归的渴望,其文体都具有一种抒情性。如废名的《桥》、沈从文的《边城》、芦焚的《果园城记》等。
(五)京派代表作家
京派作家之中以小说著称的,有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林徽因等,他们的作品除了具有京派的共同特质以外,每个人又都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风格,关于废名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关于沈从文我们以后将列为专章讲述,下面介绍一下其他作家。
1、萧 乾(1910-1999)
青年时代及晚年时代的萧乾
①、创作概况
萧乾生于北京东直门里城墙根一带的贫民区里,是蒙古族的后裔,父母先后早逝,沦为孤儿,自幼饱经人生炎凉,这些经历,日后成为他全部小说创作的诱因。在创作上,受到过杨振声、沈从文、林徽因等人的指导。著有短篇集篱下集、《栗子》、《落日》,还有长篇小说《梦之谷》等。
②创作分析
萧乾的小说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成人的世界,抒发人间的世态炎凉、冷热和不平等的遭遇。这类作品有《篱下》、矮檐等,小说中都有坚忍的妈妈形象(寡妇或者弃妇),包含着作者对自己母亲的回忆。
第二类是宗教题材小说,把锋芒直接指向了教会的伪善和冷酷,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基督教在中国当时社会条件下与殖民主义相似的历史作用。这一类作品有《皈依》、鹏程、昙等。
第三类是爱情小说,代表作就是著名的长篇小说《梦之谷》(1938年)。《梦之谷》是一部自传体成长小说,依据的是作者自己的一次流浪和爱情经历,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的是一个18岁的北京青年一个人流浪到岭东,在一家中学教国语,深受语言隔阂之苦。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中,他认识了一个美丽的姑娘"盈",她也能说一口纯正的国语,但是却有着不幸的遭际,两个人同病相连,于是产生了爱情,在"梦之谷"中度过了一段甜蜜的日子,但是姑娘后来却被一个恶霸劣绅霸占,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恋情就以悲剧而告终。这个小说取材于萧乾的自身经历,具有一种震撼心灵的力量,是失落者所倾诉的美丽的挽歌。但小说出版时已经是1938年,在那种战争的环境中,"梦之谷"超尘脱俗的品质与时代背景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并没有在文坛引起太大的反响。
2、芦 焚 (1910-1988) ① 创作概况
芦焚也就是师陀,师陀是他1946年之后使用的笔名。30年代的芦焚虽然没有后来成熟,但是却已经显示出强劲的创作势头,著有短篇小说集《谷》、里门拾记、落日光、野鸟集等。其中的短篇小说集《谷》与曹禺的《日出》,何其芳的《画梦录》一起,获得了大公报文艺奖金。芦焚具有悲哀的抒情气质,善于描写场景,其小说深切地表现了北方农村的衰败。抗战前芦焚去了上海,后来陷入孤岛而长期蛰居。
芦焚(师陀)
② 艺术特点
芦焚象沈从文一样,也自称为乡下人、土人,但是两个人的风格却有着很大的区别,比之沈从文,芦焚笔下的乡土世界少了几分想象,多了几分真实,远离了田园牧歌的拟想,代替的是中原农村的衰败与荒凉,是活脱脱的现实世界,他不是从人性中升华出神性,而是在崩溃着的内地乡村风习中散发出类似李贺诗篇的阴沉的鬼气。
3、林徽因(1904―1955) ①作家简介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音乐的"音",是京派中的文学沙龙女主人,一代才女。她曾经留学英美,兼通中西文学,又熟悉绘画、戏剧、和雕刻,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林徽音的才气、容貌、诗名,令许多文人倾倒。她秀丽聪颖、性格热情,有着非同凡响的审美气质,当时她和梁思成的家,是京派文人聚会的场所。由于是名门闺秀,优越的地位和优裕的生活条件,使她有条件把文学真正作为独立而自由的人生与艺术理想,从而是天然的"为艺术而艺术派"。
② 创作分析
林徽因小说的代表作品是九十九度中。这部作品被京派的批评家李健吾看作是最富有现代性的实验性作品,写的是一个酷暑天北京胡同里的形形色色的人生,林徽因更有性别特征的作品还是描绘大家闺秀心态和体验的小说,如钟绿、文珍、绣绣等篇,这些是她更本色的作品,寄托着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从命运不好的人们身上反转到自身,而感悟到年华易逝,美的短暂,渗透了小说家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感悟。但是沙龙的格局最终也划定了林徽因的小说世界,造成了其作品的局限。
京派其他的作家还有杨振声、李健吾等人
LEHE
一生共出版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珠》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i)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
文论有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学术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
他还是个书法家,不仅能写很好的章草和行楷,还对书法艺术有一套完整的属于自己个人的理论。完整地谈论书法的文章有3篇:1937年4月4日发表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上的谈写字(一);1948年7月1日发表在《论语》半月刊上的谈写字(二);还有一篇写于20世纪70年代的叙章草进展,此文沈先生生前未发表过,后来在家人编辑他的全集时被收了进去。沈先生的另两篇书法方面文章,一篇是对宋和近代书家的分析评价,再一篇是对章草由来的看法。
原贴:沈从文的作品文体有哪些
小城姑娘北北
《隋乱》,原名《家园》,长篇历史架空小说,简体已经出版(出版名为《隋乱》),作者酒徒,该书于2007年下半年创作,获得四项网络文学大奖。与《开国功贼》、《盛唐烟云》一起被称作称为“隋唐三部曲”,隋乱是第一本被译为外语的网络小说,隋乱的泰文版已经上市。其中《盛唐烟云》正在连载中。故事讲述的是隋炀帝年间,河北上谷地方的一个少年李旭,逃避兵役而进入大草原。在草原中收养了一头银狼,被草原民族视为圣物,他在草原结识了汉人徐大眼(徐茂功),与流落草原的中原人学得箭技和兵书等。帮助寄身的部落成为一个大部落,后因得罪突厥贵族,于是回归中原,参加了炀帝的首次征高丽,遂得赏识,于是成名,故事由此展开。
原贴: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品
小宇爱喝下午茶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梦幻乡土。
对乡土的梦幻般的描摹是京派小说的一大特点。京派作家是在视艺术即梦、情感即真,也就是在朱光潜所谓“理想界”与“现实界”二元对立的观念中建构着他们的乡土梦幻的。基于此,他们对宗法制乡风民俗多取宁静认同的态度,努力从中开掘纯朴的人情美、道德美,奇特的风俗美,静穆的自然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鄂东山野,芦焚的河南果园城,老向的河北农村,汪曾棋的苏北乡镇,萧乾的京华贫民区等无不表现了这一特色。两部新编同样继承了这一风格,比如潭柘寺、戒台寺的描写;母矮脚虎回乡的描写;保定府的描写;客栈的描写;青楼的描写;批八字的描写,母矮脚虎出嫁的描写,颠轿的描写等等。总之,不论是对强悍生命力的描摹,还是表现女性的温婉纯美、儿童的纯洁稚嫩,都突出地牵动着作者的一种梦幻之情,用沈从文在旧作选集·代序中的话来说就是对“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神往。
悲悯人生 。
京派小说多表现出对人类的悲悯情怀。京派作家在历史文化的观照中既由衷地赞美那未蒙教化的原始文明的淳厚朴实,又看到了礼教、宗法制的野蛮和人生不幸的一面。同时,京派浓厚的学院背景又使作家们在理论上对社会对人类有一种悲剧意识。沈从文和废名都十分郑重地把自己作品中悲剧的美学特质的一面指出来,在他们看来,人的神性存在与悲剧性存在有着必然性的联系,由此决定了京派小说的悲剧性往往是人性的悲剧;另一方面,京派作家对人性的单纯信仰又使得他们的悲剧是“明快的”,又带着“悲悯的微笑”的情怀。这样,他们的表现方式就是在所写的人事上不为故事中卑微人事失去明快,总能保持一个作家的平静,淡淡的讽刺里常常有一个悲悯的微笑影子。沈从文的《月下小景》中的少男少女在月光中走向美丽的死亡,并借此使情爱升华到崇高境界。这些作品在对爱、美遭罹毁灭的无可奈何的叹息、悲悯中,表现出京派作家“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的努力。京派小说中尚有一类表现美丑、善恶对立较为强烈的社会批判倾向和鲜明的爱憎取舍的人生悲剧,如沈从文的菜园、丈夫等;萧乾的作品这种特点更明显,他崇尚虽败尤荣的人与命运的搏战,因此,他的悲剧中具有一些英雄主义的因素,这在邓山东、小蒋、印子车的命运中都可以看到。
诗意抒写 。
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他们小说的文体形态是与他们的叙事态度、价值选择、文化情致相联结而存在的。在叙述中融入诗性的追求,在写实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是京派小说文体的突出特征。沈从文喜欢用“诗的抒情”方式作小说,如《边城》有现实的忧伤,也有桃园般的浪漫,还有水的恬静蕴藉,清丽隽永的诗意扑面而来。废名善用“写绝句的方法”写小说,还常把诗的象征手法移用在其小说中。京派作家往往都有着意境营造的自觉。他们的小说或以景结情,或以象寓意,用空白和空灵构成立体的艺术空间,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两部新编很多处运用诗歌、歌曲、散文、舞蹈,其中“母矮脚虎与老马聊斋的爱情、婚事”“可视为这方面的代表。这一情节从多个视角描摹了西柏坡的自然风光和人性之美,从而为主人公“母矮脚虎与老马聊斋” 设置了一个“恰当”、“和谐”的生活背景,于是古朴宁静的自然脱化出了西柏坡人的达观自如与世无争的生存观念,这样母矮脚虎就成为了整篇小说的核心,而且作者还把禅境中的静观、顿悟等引入到小说中,进一步推动了小说的意境化。伴随诗性意境而来的是京派作品结构上的疏朗和散文化倾向。京派小说往往取一种形散而神聚的结构,而这正是典范的散文体结构,人们称京派作家都是遗像文体家,主要就是指这一方面而言。
liu_da_chang
1、周作人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浙江绍兴人。
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2、废名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曾为语丝社成员,师从周作人,在文学史上被视为“京派文学”的鼻祖。
3、沈从文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4、李健吾
李健吾,笔名刘西渭。近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从小喜欢戏剧和文学。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院外文系。1931年赴法国巴黎现代语言专修学校学习,1933年回国。历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教授,北大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外文所研究员。
5、朱光潜
朱光潜(1897年9月19日—1986年3月6日),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京派文学有哪些代表作家?
浅吟漫步
他的作品 是 同时代作家中 出品最多的人
沈从文小说目录
(1)人与地 (2)新与旧 (3)传奇不奇 (4)上城里来的人 (5)衣冠中人 (6)看虹摘星
(1)柏子 阿黑小史(秋) 边城 雪晴
(2)萧萧 丈夫 新与旧 摘橘子 乡城
(3)月下小景 龙朱 媚金·豹子·与那羊 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
(4)公寓中 白丁 棉鞋 炉边 怯汉 元宵
(5)顾问官 大小阮 八骏图 绅士的太太
(6)羊羔 鸭子 一个农夫的故事 看虹录 虹桥 青色魇
沈从文散文目录
从文自传 上海第一出版社1934年7月版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一个老战兵
清乡所见
女难
一个大王
湘行散记 商务印书馆1936年3月版
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桃源与沅州
鸭窠围的夜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辰河小船上的水手
箱子岩
老伴
湘行书简 沈从文别集·湘行集,岳麓书社1992年5月版
在桃源
小船上的信
水手们
夜泊鸭窠围
横石与九溪
湘西 一名沅水流域识小录,开明书店1944年4月版
一封未曾付邮的书信 1924年12月22日晨报副刊,署名休芸芸
市集(附“志摩的欣赏”) 1925年11月11日晨报副刊,署名沈从文
LAOMEI,ZUOHEN(苗语“妹子,真美呀!”) 1926年8月30日晨报副刊,署名懋琳
筸人谣曲 1926年12月25日、27日、29日晨报副刊第1498、1499、1500号,署名懋琳
南行杂记 1928年2月1~4日晨报副刊,署名璇若
由达园给张兆和 以废邮存底(一)为题,1931年6月30日文艺月刊第2卷5、6号,署名甲辰
甲辰闲话 1931年7月1日创作月刊第1卷第3期,署名沈从文
街 1931年7月15日文艺月刊2卷7号,署名沈从文
论“海派” 1934年1月10日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署名从文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文学》一周年纪念特辑,收入我与文学,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7月版,署名沈从文
情绪的体操 1934年11月10日《水星》第1卷第2期
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 1934年11月21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署名沈从文
北平的市民 1935年6月2日北平实报,署名沈从文
习作选集代序 1936年1月1日国闻周报13卷1期,署名浓从文
致施蛰存函四通 写于1933~1935年,收入孔令境编现代作家书简,上海生活书店1936年5月版
文学作家中的胖子 1937年1月1日宇宙风第32期新年特刊,署名上官碧
烛虚 之一、之二载1940年4月1日《战国策》第1期,署名沈从文;之三载1939年10月28日昆明中央日报;之四载1940年7月15日《战国策》第8期;之五载1940年9月14日香港大公报·文艺,均署名上官碧
谈英雄崇拜 1940年6月1日《战国策》第5期,署名沈从文
见微斋笔谈 1943年6月1日文学创作第2卷第2期,署名沈从文
吃大饼 1945年6月15日宇宙风第139期
北平的印象和感想 1946年9月22日经世日报·文艺第6期,1946年10月《上海文化》第9期,署名沈从文
一个传奇的本事 1947年3月23日天津大公报·星期文艺,署名从文
启事 1947年9月20日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第58期,署名沈从文
芷江县的熊公馆 1948年1月3日天津大公报,为纪念熊希龄逝世十周年而作,署名沈从文
苏格拉底谈北平所需 1948年1月3日、10日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第72、73期,署名王运通
参加北京市文代会筹备会以后我的感想——我的检讨 1950年6月12日《光明日报》,署名沈从文
一点回忆、一点感想 1957年8月《人民文学》第8期,署名沈从文
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 作者遗稿
原贴:沈从文都有什么作品啊
偷偷忘了
老舍是“京派”文学的经典代表,是北京文化精神的守望者。北京文化不仅是老舍真切的人生记忆,而且是他热切追求的生命理想;他从对人的态度、满人的秉性及市民的宗教精神诸方面揭示了北京文化深刻而丰富的底蕴;老舍作品对北京文化的准确阐释确立了“京味”文学的价值和地位.并以此见出北京文化及其发展对老舍小说及“京味”文学的影响和制约。然而,“京派”并不等于“京味”,“京派”有着更为宽厚与深刻的文化意蕴,认识这一点对当今北京文化与文学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可京派事实上到今天为止,一直难于界定,究竟什么是京派,哪些人是京派?比如说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用北京作背景,写北京的人,写北京故事的张恨水,从来就没有被认做是京派作家。在学术界,老舍也没有被当做是京派的首领,一般讲老舍是京味作家,京味作家和京派作家是不同的。那谁是京派作家?我告诉你,全是一帮外乡人。
京派作家的首领代表是谁,第一个是周作人,浙江人;第二个是废名,湖北人,然后是沈从文,湖南湘西人。朱光潜,安徽人。林徽因,福建人,这些都不是北京人。个别的北京人有萧乾,他作品的主要反映也不是北京,是南方。那就是说京派不是以京人、京事、京味为标志来界定的,并不看你跟北京的关系有多密切,刚才我讲的那些外乡人,他的作品也不写北京呀。京派不是以北京画线以什么画线呢?京味的标准是什么?
其实,从历史到今天,北京乡土的气息还是很浓厚的,这一点和海派很不同,复旦大学有一个复旦论坛,海派对自己的总结是什么呢?非常有意思。第一条跟京派竟然一模一样,就是海纳百川,他觉得比北京还正宗,你北京海纳百川,海在哪儿呀?然后海派的特点就是求新、求异、求变,讲究新奇的东西。京派和海派有太多的不同,有太多各自鲜明的风格。比如讲,你不能说北京人不注重实际,你如果说上海人不重实际那就更错,上海人是最讲实际的,但是,两者讲究实际的方式不同、路径不同。
北京不一样,我无数次从首都机场打车回来,每次我跟那个出租司机讲,先到北师大把我放下来,再把我的那个助手送到德外大街,不止一次司机理都不理,一脚就直接到了德外大街,我说,不是说好先把我放在北师大吗?他说这样我方便,他方便,所以北京人直截了当,我想怎么方便就告诉你,都很实际,只不过是思路不同,方式不同。
另外,北京和上海两种文化,都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市民文化,但两个是完全不同的版本。北京市民在皇城根前、天子脚下,好家伙也透着一种大气,有的时候还多少有点霸气,所以叫北京大爷。
上海市民不同,透着一种所谓的小资情调,天塌下来也跟他没什么关系。在座的各位有看过根据张爱玲《色戒》改编的电影吗?《色戒》这个电影里边比较充分地把上海文化这些特点展露出来。我的感觉是这里边最具张爱玲特色的镜头,不是旗袍,也不是打麻将,最重要、最有张爱玲特色的镜头是电影里女主人公王佳芝放走了一些人以后,从珠宝店出来,招手要三轮车,三轮车夫特别飒地蹬着车,简直比开宝马还要牛。再一个就是停到那个戒严的地方,那群上海市民对话,都戒严了,但还是那么轻松,这就是最张爱玲的镜头。
当然,上海人也往往有一种看不起外人的傲慢,这特别体现在经常把外地人看做是乡下人上。我在上海开会,复旦大学著名教授吴中杰先生是杭州人,他自己讲在上海,人家跟他见面,总是问一句话,你们家乡住在什么地方?吴教授告诉他,我家是杭州的,那人记住了,第二次见面,人家还问他住哪?问了几十年,吴教授最后才悟过来,杭州不就是乡下?在上海人心中除了上海,其他都是乡下。
北京人艺能演好海派剧吗?
此外,北京和上海文化还有一些自己特殊的影响力,比如说北京文化,北京文化有一种神奇的同化力和亲和力。什么是同化力,举一个例子,老舍的作品《正红旗下》里边写了一个山东的王掌柜。王掌柜到北京来以后,对什么事儿都看不惯,特别看不惯那些闲人,那些提笼架鸟,在那儿闲谈养鸟。可不到半年,这个王掌柜对鸟的兴趣,比原来养鸟的人还要厉害,养鸟的人想走,他都不让你走,你得跟他谈鸟,这就是北京文化的化力。
北京文化的特点就是,你什么都得跟着北京变,我北京不跟你变,你得跟我变,日本的快餐吉野家在日本只有牛肉饭,在北京不但有牛肉还有鸡肉,再加上东坡肉饭。北京人光吃牛肉行吗,还要吃鸡还要吃东坡肉,都得有。老上海城隍庙小吃在北京,小笼包谁吃?还要加上几样北京的炒菜才行。
北京的馄饨侯,我肯定不爱吃,没有多少肉,主要是虾米皮、紫菜。那上海的菜肉馄饨、新鲜的荠菜,那么多的肉,菜肉大馄饨特别好,所以有一家菜肉馄饨就开在馄饨侯旁边。我的一个朋友,也是上海人特别高兴,可不到半年竟倒闭了。馄饨侯还是馄饨侯,虾米皮、紫菜就够了,因为你那个还贵几块钱,要那么多肉、那么多菜干什么?
各种作的昰荃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梦幻乡土。
对乡土的梦幻般的描摹是京派小说的一大特点。京派作家是在视艺术即梦、情感即真,也就是在朱光潜所谓“理想界”与“现实界”二元对立的观念中建构着他们的乡土梦幻的。基于此,他们对宗法制乡风民俗多取宁静认同的态度,努力从中开掘纯朴的人情美、道德美,奇特的风俗美,静穆的自然美。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鄂东山野,芦焚的河南果园城,老向的河北农村,汪曾棋的苏北乡镇,萧乾的京华贫民区等无不表现了这一特色。两部新编同样继承了这一风格,比如潭柘寺、戒台寺的描写;母矮脚虎回乡的描写;保定府的描写;客栈的描写;青楼的描写;批八字的描写,母矮脚虎出嫁的描写,颠轿的描写等等。总之,不论是对强悍生命力的描摹,还是表现女性的温婉纯美、儿童的纯洁稚嫩,都突出地牵动着作者的一种梦幻之情,用沈从文在旧作选集·代序中的话来说就是对“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神往。
悲悯人生 。
京派小说多表现出对人类的悲悯情怀。京派作家在历史文化的观照中既由衷地赞美那未蒙教化的原始文明的淳厚朴实,又看到了礼教、宗法制的野蛮和人生不幸的一面。同时,京派浓厚的学院背景又使作家们在理论上对社会对人类有一种悲剧意识。沈从文和废名都十分郑重地把自己作品中悲剧的美学特质的一面指出来,在他们看来,人的神性存在与悲剧性存在有着必然性的联系,由此决定了京派小说的悲剧性往往是人性的悲剧;另一方面,京派作家对人性的单纯信仰又使得他们的悲剧是“明快的”,又带着“悲悯的微笑”的情怀。这样,他们的表现方式就是在所写的人事上不为故事中卑微人事失去明快,总能保持一个作家的平静,淡淡的讽刺里常常有一个悲悯的微笑影子。沈从文的《月下小景》中的少男少女在月光中走向美丽的死亡,并借此使情爱升华到崇高境界。这些作品在对爱、美遭罹毁灭的无可奈何的叹息、悲悯中,表现出京派作家“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的努力。京派小说中尚有一类表现美丑、善恶对立较为强烈的社会批判倾向和鲜明的爱憎取舍的人生悲剧,如沈从文的菜园、丈夫等;萧乾的作品这种特点更明显,他崇尚虽败尤荣的人与命运的搏战,因此,他的悲剧中具有一些英雄主义的因素,这在邓山东、小蒋、印子车的命运中都可以看到。
诗意抒写 。
京派作家的文体都带有一种抒情性。他们小说的文体形态是与他们的叙事态度、价值选择、文化情致相联结而存在的。在叙述中融入诗性的追求,在写实中弥漫着浪漫的气息是京派小说文体的突出特征。沈从文喜欢用“诗的抒情”方式作小说,如《边城》有现实的忧伤,也有桃园般的浪漫,还有水的恬静蕴藉,清丽隽永的诗意扑面而来。废名善用“写绝句的方法”写小说,还常把诗的象征手法移用在其小说中。京派作家往往都有着意境营造的自觉。他们的小说或以景结情,或以象寓意,用空白和空灵构成立体的艺术空间,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两部新编很多处运用诗歌、歌曲、散文、舞蹈,其中“母矮脚虎与老马聊斋的爱情、婚事”“可视为这方面的代表。这一情节从多个视角描摹了西柏坡的自然风光和人性之美,从而为主人公“母矮脚虎与老马聊斋” 设置了一个“恰当”、“和谐”的生活背景,于是古朴宁静的自然脱化出了西柏坡人的达观自如与世无争的生存观念,这样母矮脚虎就成为了整篇小说的核心,而且作者还把禅境中的静观、顿悟等引入到小说中,进一步推动了小说的意境化。伴随诗性意境而来的是京派作品结构上的疏朗和散文化倾向。京派小说往往取一种形散而神聚的结构,而这正是典范的散文体结构,人们称京派作家都是遗像文体家,主要就是指这一方面而言。
suyazheng
《唐人秘传故事》小说集1989年9月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王二风流史小说集1992年3月收入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黄金时代》中篇小说1992年8月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报告文学1992年1月与李银河合著《黄金时代》小说集1994年7月收入五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未来世界》中篇小说1995年7月《思维的乐趣》杂文集1996年11月《时代三部曲》1997年5月包括《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随笔集1997年10月《黑铁时代》1998年2月《地久天长》剧本作品集《东宫·西宫》电影文学剧本
原贴:王小波的代表作品?
Alexis
谢谢邀请,王小波的代表作有限,已经有人给出答案,后面还会有更多人给出答案,但我仍然认为还有一本真正的代表作可能没有人想到,那就是
“独立特行、有趣的灵魂之王小波”
原贴:王小波的代表作品?
freeshane
我想大多数人都是从黄金时代,知道王小波的。我也是,然后就开始找青铜时代,白银时代。接下去就想看全集了,对于他个人来说,黄金时代是他最为重视的,对于读者来说,他的每一本书,都是别样的世界。
很多年不读书了,如果让我忽然回忆起来王小波,真的不记得他的书里面写些什么了,但这个作家还是拥有着在我记忆中抹不去的痕迹。
后来,他的老婆李银河出名了,甚至知道李银河不知道王小波的人都很多,但在我自己心里,李银河是有名气了,身上带着的呢,全是王小波的光彩。
我十几岁读的他的书,不知道为什么,给我的感觉是他的书都是他在北京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写出来的,但我不会觉得压抑,因为我知道他在寻找光明,而我也感受到了那种光明,那是一种很自由,洒脱,舒适的感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原贴:王小波的代表作品?
wuszeah020
王小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巜黄金时代》,我只是看过书评,对原作没有完整阅读。但我在此想分享我喜欢的他的两句话的感悟,或许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这句话直击产生痛苦的根源。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痛苦烦恼不满,大多来自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又无能为力的一种无奈,无奈之余,对自己的无能产生愤怒、焦虑,痛苦便产生了。很多时候,正向的痛苦若能及时转化,反而是一种促进与提升,在痛并快乐的氛围中,人会不断进步与提高。反之,负向的痛苦,就无疑于服用了一剂慢性毒药,在亳无意义的折磨中痛苦的死去,这是人生的灾难,需要我们尽力消除避开。
忽然之间心底涌起强烈的渴望,前所未有:我要爱,要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作一百世一样。这里的道理很明白:我思故我在,既然我存在,就不能装作不存在。忽然之间心底涌起强烈的渴望,可能就是你的灵感,要把这种稍纵即逝的想法小心地珍藏呵护起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好多事业的开端,都是从一念之间开始的,既然存在,就真的不能装作不存在,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眼前的一世当作一百世一样,既然人生只是仅有的一次长途旅行,那就痛痛快快活一场,不枉来世一趟。
原贴:王小波的代表作品?
NANA_LOVE_HK
我认为当属“时代三部曲”。即《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
“时代三部曲”表面上是王小波作品的合集,每部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其实是有一个逻辑顺序的。这个逻辑顺序就是:《黄金时代》中的小说写现实世界;《白银时代》中的小说写未来世界;《青铜时代》写的故事都发生在过去。
这“三部曲”中又以《黄金时代》最佳。王小波曾经说过:“《黄金时代》是我的宠儿”。
《黄金时代》叙述出知青时代的另一种生活,那是压抑和反压抑的生活。王二和陈清扬顺应本能欲望,自然而坦率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以青春率性而行的真实人性。在这里,身体得到了彻底的解放,因而是青春生命中的黄金时代。
王小波笔下,道德乌托邦的革命,变成了“爱情”与“性爱”的青春狂欢。
王小波的小说试验了两性交往遵循由“性”及“情”,由肉欲到爱情的升华,达到性情交融、灵肉一致的美好境界。
与此同时,王小波从事物的本质及内在冲突,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构建理想的道德标准。当理性与人性的发生冲突时,他认为:“人有权拒绝一种虚伪的崇高,正如他有权拒绝下水去捞一根稻草。假如这是对的,就对营造或提倡社会伦理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只顾浪漫煽情,要留有余地;换言之,不能够只讲崇高,不讲道理。”
王小波,中国当代学者、作家,出生于北京,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1997年病逝于北京,年仅45岁。
原贴:王小波的代表作品?
am_i_blue
原贴:纯爱小说的代表作品
Selina
京派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目录概念基本特征京派作家京派小说的艺术特色研究论文主要刊物京派小说京派聚会展开概念基本特征京派作家京派小说的艺术特色研究论文主要刊物京派小说京派聚会展开
编辑本段概念“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主要是指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后,30年代继续活跃在京、津等地的作家群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是强调宽大、强调审美、强调民族文化精神重造的纯文学流派。“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就是京派小说,其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所显现的是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其统一的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的,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代表作是《边城》《萧萧》《长河》等。编辑本段基本特征京派的基本风貌、特征: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扬抒情写意小说的长处,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炉;平和、淡远、隽永的风格;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语言。与京派相对于的是海派。编辑本段京派作家京派作家基本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20年代末语丝社分化留下的偏重讲性灵、趣味的作家。二是新月社留下的或与《新月》月刊关系较密切的一部分作家。三是清华、北大、燕京等大学的师生,包括一些当时开始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其中主要的小说作家有废名、凌叔华、沈从文、林徽因、芦焚、萧乾、汪曾祺等。编辑本段京派小说的艺术特色京派小说大都疏离政治,与政治斗争保持一定的距离,但看重人生,关注平民性,追求静穆的艺术境界。第一,着力描写淳朴、原始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如沈从文所描写的湘西世界人物,都那么淳厚、真挚、热情、善良、守信用、 重情义,自己生活水平很低却那么慷慨好客,粗犷到带点野蛮却又透露出诚实可爱,显示出一种原始古朴的人性美、人情美。京派作家注重人性美、人情美,还表现在他们喜欢用儿童的视角来写成人的世界。从林叔华的弟弟、一件喜事,林徽因的《吉安》、文珍,到萧乾的《篱下》、汪曾祺的戴车匠,儿童视角的广泛运用,真切地表现出京派作家的拳拳童心。这既说明他们对美好童年的深情眷恋,也反映了他们对未来人类社会、人性完美的无限向往。第二,京派小说把东方情调的诗情画意融合在乡风民俗的从容隽逸的描述中,形成了一种洋溢着古典式的和谐和浪漫性的超越的人间写实情致。这种乡土抒情小说,结构上以舒卷自如代替严谨拘束,情节上以故事的疏淡代替因果的坐实,它把小说的传统特征的一部分让位给诗和散文的因素,因而削减了小说的史诗力度,却增添了小说的抒情神韵。第三,语言上,形成了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语言特色。既能吸收欧美文学语言的长处,又能吸收古典文学语言的营养,出色地运用自己的民族语言。
猪蹄
NO.1《和空姐同居的日子》:一本早已经深入人心的小说。等我以后有了儿子,我会向他推荐这本书。 NO.2《下班抓紧谈恋爱》:还在等什么?下班抓紧谈恋爱啊!如果没有恋爱,那就看看这本书,幻想一下吧。 NO.3《冒牌男友》:那些温暖如朝阳般的爱情,让我们积极地面对尘世。 NO.4我在成都火车上捡了个彝族美女:浪漫得一塌糊涂。看了之后就想马上坐火车去成都。 NO.5《你是天使我是谁》:让万千少男少女泪如雨下的纯爱小说。堪称中国校园版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NO.6《爱上痞子女》:读完这本小说,终于明白了一句话,爱是我们贫贱的标志。 NO.7《生日快乐》:喜欢奶茶的人,怎么可以不看这本书。 NO.8珍惜生命,远离爱情:中国爱情小说的结束之作。感动三亿人。 NO.9《一杯热奶茶的等待》:象它的名字一样温暖的,还有它的故事。人的一生中很多时候都在等待。 NO.10《包子的香气》:莫名其妙的名字,单纯的爱情。
原贴:纯爱小说的代表作品?
andre
victoria_lf
原贴:沈从文作品的理解
背包走天涯
原贴:沈从文的作品文体有哪些
到处逛逛
原贴:谁知道沈从文的作品
Firmamento
原贴:谁知道沈从文的作品
快乐使者
原贴:谁知道沈从文的作品
xiexu
原贴:京派文学有哪些代表作家?
emily羽
原贴:京派文学有哪些代表作家?
贱贱要和亲爱去普吉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