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研究本书用叙事学、价值现象学、接受美学、精神分析学、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学等方法,从性别话语、影像化、经典建构与时尚话语等方面,对当代小说情爱叙事进行了多维透视与研究,揭示了情爱问题在小说叙事中的深层内涵及其内在动因。【作者简介】- 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研究周志雄,1973年生,湖北黄冈人。200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在《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合著有《沂蒙文化与现代沂蒙文学》。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当代小说排行榜
syh890829
从苏童身上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因其创造的独特形象,在使法国公众接受中国当代文学时起到不容怀疑的作用。但电影在为苏童吸引了异域关注的目光的同时,也对异域观者产生了诱导,强化,而不是修正了其文化思维模式和民族集体想象;对于被接受的作家而言,这并非是一种丰富因素,而是一种固化因素,它对作家完整的、真实的文学形象的树立产生了阻力。
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凭借其强大的爆发力和创新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紧贴中国现实的时代气息,丰富多样的写作主题,不拘一格的写作手法,形态各异的文学思潮,使得这一文学在国际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法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汉学历史的国家,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法国汉学界就敏锐地捕捉到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新趋势,翻译了当时很多“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代表作。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的翻译更出现了持续稳步上升的态势,中国文坛的主力人物几乎都拥有了法译本作品。近年来,中法文化交流尤为频繁,特别是中法文化年期间,巴黎图书沙龙首度邀请中国作为主宾国,将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主推对象,三十余名中国作家应邀赴法,与法国读者直接接触,进一步引发了法国出版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出版热情和法国公众对中国当代文学的阅读兴趣,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的翻译出版,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作家在法国的影响力。
如果谈到在法国受到关注较多,影响较大的中国当代作家,苏童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法国先后出版了六部他的作品:《妻妾成群》(Epouses et concubines,1991年,弗拉马利翁出版社)、《红粉》(Visages fardés,其中还收录了《妇女生活》,1995年,毕基耶出版社)、《罂粟之家》(La Maison des pavots,1996年,中法文对照版,友丰书局)、《米》(Riz,1998年,弗拉马利翁出版社)、自选小说集纸鬼(Fantómes de papiers,其中收录十八篇短篇小说,1999年,德克雷德·布鲁韦出版社),以及去年刚刚出版的《我的帝王生涯》(Je suisl'empereur de Chine,2005年,毕基耶出版社)。
苏童的文学创作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但真正令他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熟知,并为他带来国际性声誉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小说《妻妾成群》的问世。苏童也同样是凭借着这部作品吸引了法国人的视线,登上了法国的文学舞台。在张艺谋获奖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光环照耀之下,《妻妾成群》迅速拥有了法译本,普通本出版不久便又出了袖珍本,并以巩俐的倩影作封面,封底则标明小说为电影原本。《妻妾成群》在法国的发行量达到六万册,成为在法国最畅销的中国当代小说之一,苏童的名字也在一夜之间为法国的汉学界、文学界和普通读者所知晓。在法国出版界,两三千册的销量就可以收回成本,一般的中国文学作品达到六七千册的销量,已经是不错的表现,因此,作为苏童在法国被翻译的第一部作品,《妻妾成群》六万册的销量是一个很高的起点。改编电影的成功,带来了苏童小说商业上的成功,令苏童从众多的中国当代作家中脱颖而出,迅速走入法国读者中间,赢得了较大的读者市场,这是很多只求被翻译就好,并不计较销量的中国作家难以企及的,这也使得苏童成为一个法国出版商从其身上能看到相当商业价值的作家。
同时,与电影的紧密关系,使得苏童在法国的接受方式成为一个特例。大多数在法国得到译介的中国当代作家,首先是以某一方面独特的文学品格(作品叙述层面的先锋实验性、思想层面的探索性或哲学性、内容上的现实性和批判性等等)吸引了某一位或某一些法国汉学家的注意,然后借助其推荐,逐步得到翻译和出版,在一个并不短暂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法国汉学界更广泛的认可,最终引起文学批评界和法国大众的注意。而苏童在法国被发现、被译介、被接受的过程直接而迅速,几乎没有任何过渡。可以说,因为改编电影成功而带来的强大的商业连锁反应,使得法国汉学界、文学界和普通读者对苏童的认识和接受几乎是同步的,汉学界在后两者的认识和接受过程中,并没有起到原有的引导作用,作家的形象不是依靠汉学家有选择的翻译和有侧重的推介而逐步塑造出来的,而是由电影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和视觉影响力,在读者阅读文本之前,先入为主地、直接而直观地植入了读者的脑海。
苏童在法国的这种起步方式对他日后在法国的译介产生了微妙的影响,而要分析这种影响,我们必须先了解法国人是怎样来解读《妻妾成群》的。
法国的一家杂志这样评论苏童的《妻妾成群》:“苏童不动声色地描写最残酷的折磨,最隐秘的痛苦。喊叫、暴力,甚至是巫术都像在一层薄雾中,或者是在一层纱幔后出现。一些富有诗意的细节,例如知更鸟的歌唱,蜿蜒的紫藤,奇特而引人侧目。这种奇异的视角,不仅远没有减轻阅读的焦虑,反而令人更加恐惧。表面上简单的文字,实际上是一座迷宫。没有一个人物可以作为标准,因为没有一个人令人同情,也没有一个人令人厌恶。这些黑色的灵魂同时也是受害者。发疯的颂莲,不停地围着弃井转来转去,是最为恰当的形象。”这样的评论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我们无权去指责这样的解读,从阐释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妻妾成群》,更何况很多中国读者所读到的《妻妾成群》也正是上文所描述的形象。但是从这样的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法国文化背景下特有的接受视域,使得法国读者对于苏童作品的某些因素尤为敏感。苏童所精心营造的阴森恐怖的氛围,神秘诡谲的意象,暗合了法国读者对于陌生而遥远的东方世界的集体想象;颂莲们的悲剧命运,又能够引起法国人对于生活在黑暗制度下的东方女性的深刻同情。汉学家安妮·居里安曾经从法国人的角度谈到改编成电影的当代中国小说和西方读者的关系问题,她写道:“许多中国作家希望看到自己的作品搬上银幕,这既能使他们出名,又能为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因此他们的写作受到诱惑,追求强烈的视觉风格和可能引起西方人的兴趣、使他们入迷的意象,而他们展示的是西方人可能已经了解的那个中国,带着古典色彩,却不是当代中国(然而小说和电影都是当代的);为此,他们求助于中国文化中一些对西方而言富有异国情调的乃至公式化的意象,如《妻妾成群》的大宅或有人在抽鸦片的屋子。”苏童写作的初衷当然不是为了取悦西方读者,但安妮·居里安的话印证了苏童作品中的某些因素,特别是叙述层面的某些因素,即使在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并非最重要的部分,却恰恰是可以引起法国读者兴趣的阅读兴奋点。
苏童曾说,“我的终极目标不是描绘旧时代,只是因为我的这个老故事要放在老背景和老房子最为有效。试想一下,如果我把《妻妾成群》改写,抛开外表所有可以剥离的东西,那些院子、宅子等,我可以把它处理成当代生活中四个机关女职员和一个上司之间的关系,这样写不是也很有趣吗,会变成完全不同的另一篇小说。”对于苏童而言,历史仅仅是一件外衣,一个衬托人物表演的布景,他的目的是以历史为道具,描写、探索人性中复杂的方面。然而,正是因为以遥远的时代为背景,有了与现实拉开距离的叙述空间,才使苏童的叙述才华得以充分地发挥,恣意绽放。细腻的心理描写,含糊玄妙的意境,准确的细节将《妻妾成群》的故事讲得如此生动、如此逼真、如此精彩;而苏童的描写越是灵气十足,越令法国读者感受到作品强烈的异国情调,令其为之入迷,流连于作品华丽的外表,深陷于作者引人入胜的故事,却失去了拨开情调、意象的迷雾去追寻掩藏其中的内在实质的意识,忘记了作者并不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苏童意欲摆脱的具体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却牢牢地吸引住了法国读者的视线,精彩绝伦的故事带来的“感官性”的享受主导了他们的阅读。如果真的将《妻妾成群》的故事改为四个机关女职员和一个上司的故事,离开阴沉恐怖的旧宅院和裹足的小脚,也许苏童作品的思想性、普世性会得到更为有力地凸现,会更为有效地传达给法国读者,但苏童在法国的命运也许也将改变了。
《妻妾成群》内在思想性的被忽视是不是意味着苏童的叙述才华和写作风格得到了法国读者充分的肯定?问题似乎并不这么简单。安妮·居里安在谈到法国新小说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时说道:“虽然新小说较晚被翻译到中国,但它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影响。例如萨罗特、罗伯-格里耶,他们的理论著作和小说都被翻译成中文,并且得到广泛讨论。像《古典爱情》和在细雨中呼喊的作者余华,以及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小说原本的作者苏童,他们在新小说技巧的影响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打破了叙述的线性,采用多视角的写作。”在安妮·居里安的描述中,苏童是一个具有先锋实验性质,在叙述技巧上有独特追求的作家。《妻妾成群》虽然讲述的是一个旧派的故事,也借用了一些古典小说的元素,但它并不等同于传统小说,苏童有意识地在其中融合了具有现代性的叙述手法,并创造了独特的叙事风格。他在行文中取消人物对话的标点符号,使得小说人物和叙述融为一体,相互制约相互辅助,在阅读和感官体味上更为流畅;他采用语言“陌生化”手法,以产生特别的审美感觉和深邃意味,令小说的叙述话语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语言表达范式。同时,他大量使用句号,而不是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感叹号,以处于零点的情感状态、尽量不动声色的态度进行叙述,使读者的感受不再是从语句中被动地获得,而是从相关的情景和细节中主动地获得。作者冷却了自己的主观情绪,以不褒不贬的态度叙述一切,退让出阐释空间,由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一种能动的判断。他还大量地运用长段,以控制小说的节奏,小说的叙述语调也变得平缓从容,不动声色,形成舒缓沉静的叙述风格。
然而在《妻妾成群》的法译本中,原文的行文方式与结构被改变,原文中本没有引号的对话全部加上了引号,多处对话结尾的句号被改换为感叹号这样具有明显感情色彩的标点,原文中很多长段被断成短段。事实上,由于中法两种语言的差距较大,将原文中的一些形式进行改变,使之符合法语的表达习惯、易于读者接受本无可厚非,但进行这种改变需要十分谨慎的态度,因为作者的语言特点、整部作品的风格是与其表达形式密切相关的,上文提到的无引号对话、句号标点及长篇段落可以说直接体现着作者的风格,甚至本身就是作者风格的组成部分。但它们却在翻译出版过程中流失了,这种流失不论是译者的选择还是出版商的选择,其用意都在于将作品浅析化,减少阅读障碍,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从而将读者的阅读重点指向作品的故事层面。经过这样的翻译处理,很难想象苏童的叙事魅力是否还能较为完整地传达给法国读者。
事实上,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的出版具有两种较为明显的并行不悖的特征。一是追求具有轰动性的作品,例如获奖电影的原本小说,或是在中国引起巨大争议,能够刺激法国公众神经,颠覆西方人对中国的传统印象的作品;例如,李碧华的《霸王别姬》、李晓的门规,卫慧、棉棉作品的翻译,这种翻译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短期的商业效应,更多地反映的是出版商的选择,而不一定是汉学家的偏好。二是着眼于作家的文学创作品质和创新独到之处,力求反映中国当代文学特有活力和创造力,例如对先锋派作家余华、格非、马原等的译介,对寻根派作家韩少功等的译介,这种翻译较少考虑商业因素,主要着眼于促进法国社会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了解,逐步树立作家的国际声誉。
应该说苏童《妻妾成群》的翻译属于第一种类型,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在《妻妾成群》的翻译中,译者和出版商强化作品中能够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因素,而忽视在文学审美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叙事手法的倾向。而在《妻妾成群》之后,作为一个在法国已经获得商业成功和一定知名度的中国作家,苏童似乎也因此失去了成为第二种出版对象的机会。即使翻译家希望在翻译中保留苏童的叙述特征,也可能在和更看重商业利益的出版商的周旋中妥协。《米》的翻译者诺埃尔·杜特莱就曾提到:“在形式方面,苏童将对话融于叙述之中,没有使用引号将其明显地标示出来,有时会令人难以分辨这些话是出自对话还是人物的内心独白。英文版保留了这种手法,而遗憾的是法国出版社并没有这样做。”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法国出版界、文学界还是普通读者,对苏童的印象始于《妻妾成群》中所创造的那个充满神秘的中国意象的旧宅院和悲剧性的东方女性形象。可以说,《妻妾成群》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固化了苏童在法国读书界和普通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苏童被翻译成法语的作品大都属于所谓的“新历史小说”和“妇女系列”,所有关于苏童作品法译本的评论和介绍,无一不提到苏童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小说原本的作者。时值2005年,法国出版社宁可选择苏童1992年的作品《我的帝王生涯》,而不考虑苏童较为新近的《蛇为什么会飞》这样的现实题材作品。虽然苏童也在法国出版了短篇小说自选集,但其影响远不及《妻妾成群》之后的《红粉》和《米》。
2004年巴黎图书沙龙介绍受邀中国作家的手册上,关于苏童的条目基本上概括了法国公众对苏童的印象:“苏童非常擅长描写模糊遥远的历史,他的小说经常以中华民国和封建时代作为背景。令他名声鹊起的是描写女性的作品,例如1989年被张艺谋搬上银幕的《妻妾成群》。他的笔触敏感细腻,具有内敛的诗意,传达出悲剧意味,在苦难、堕落和颓败的背景上,描绘现代人物和历史人物复杂、犹疑的精神状态。”如果说,不通晓中文的法国读书界和普通读者对于苏童的印象来源于他第一部在法国获得成功的作品,这并无可厚非,那么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情况相当熟悉的汉学家对苏童又有怎样的认识呢?
有中国评论家说:“苏童是一位善变的作家,他从不愿意固定自己的风格,他甚至视风格为一种‘陷阱’。从‘枫杨树’、‘香椿街’到‘妇女乐园’,从历史到现实,从古典到现代……苏童的创作视点始终游移不定,他每次都以迥然不同的形象刺激着读者的阅读习惯。”但在法国,汉学界对苏童的认识却并非如此。正如我们在上文所提到的,由于苏童在法国的一炮走红,使得汉学界与普通法国公众几乎在同一时间接触到苏童,很多汉学家对苏童的印象也始于《妻妾成群》,从而忽略了苏童其他类型的创作,例如为苏童博得中国文学界最初赞扬和肯定的“香椿街”的故事和苏童晚近的关注现实的作品。同时,由于苏童在法国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法国出版商在出版苏童作品时具有相当的主动性,汉学家的注意力可能更集中在另一些需要其大力推介的作家身上;而出版商对苏童作品有选择性的出版,在不断强化《妻妾成群》对读者造成的印象的同时,也对汉学家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只将目光放在苏童女性题材和历史题材的作品上,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米》的法语本译者诺埃尔·杜特莱在他的中国当代文学爱好者使用概要中这样概括苏童的创作:“苏童喜欢将他的小说置于他并不了解的历史背景中,并且擅长描绘女性形象。”
上文我们提到专攻中国当代文学的汉学家安妮·居里安曾把苏童与余华相提并论,指出新小说对他们的影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妮·居里安注意到苏童在叙述层面上的独特性和文学品质,并不受制于苏童作品的历史外衣。但这样的声音似乎显得十分微弱,更多的汉学家执著于苏童所虚构的历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这种倾向贯穿了对苏童《妻妾成群》之后的作品的解读。以《红粉》为例,从故事情节上看,苏童在其中描写了旧时代妓女秋仪、小萼在新中国成立后几经沉浮的生活,写就了一曲女性曲折凄婉的命运悲歌。我们且不论作者写作的立意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法国汉学家是怎样进行解读的。
“在《红粉》中,苏童描写是在1949年后,在共产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的最初阶段,两名被带进劳改营进行改造的妓女的生活。”
——诺埃尔·杜特莱
中国当代文学爱好者使用概要:苏童的小说“以虚构的方式表明了虽然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极力禁止,但旧中国的某些东西依然存在,无法被消灭:那就是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对性的欲望,那种远不是洁身自好的贤妻良母所应具有的女人的欲望……苏童笔下的女主人公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呢?性欲,她们强烈的性欲,似乎为她们画出了人生的轨迹。毛泽东强调男女平等,甚至是男女无别,而这些女人却费尽心机想要在男人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靠男人过日子。”
——玛丽-克莱尔·于奥
《红粉》法译本序言:“两名在解放后被强制改造的妓女,厌弃可以自主,却失去性生活的辛劳生活,死心塌地地要依靠男人过日子。这种女性观是否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弥漫在文学话语里的女性厌恶论同出一辙?至少,这一观点表现的是对任何形式的乌托邦的拒绝,对旧式小说的永恒真理的认同——直至作者的风格也是如此:男人永远是男人,女人永远是女人,金钱永远是金钱。”
——安热尔·皮诺和伊莎贝拉·拉碧1994年-1997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综述
被带进劳改营进行改造,只是《红粉》中情节的一部分,而诺埃尔·杜特莱则把它放大为小说的主要内容,在他的概括下,《红粉》俨然成为一部反映敏感的政治问题的具有揭露性的小说。玛丽-克莱尔·于奥则将重点放在了“性欲”两个字上,在她的不乏女性解放意味的话语中,秋仪、小萼这两个旧的灵魂在新的生活来临之际的失重与挣扎,实为“性欲”与压抑女性欲望的社会制度之间的激烈冲突。而安热尔·皮诺和伊莎贝拉·拉碧则对作者的女性观提出了质疑,从作品中读到的是作者“男性话语霸权”的嫌疑。
苏童一再强调:“我把女人当成男人来写。”“我首先关注的是人的问题,人性的问题,人的生存处境,性别特征是裹在里面涌现出来的。其他问题都是次要的。”然而,这样的表白无法阻止法国汉学家在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知识结构的支配下,对他的作品所作出的解读。诚然,秋仪和小萼可以是两个抽象的灵魂,但既然在作者的笔下,她们生活在刚刚解放的中国,她们是妓女,她们有着依附男人的意识,从她们身上就有可能读到政治、性和男性霸权。如果说这是苏童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表达,不如说这是西方社会最为敏感,最为关注的话语在苏童作品中的影射。
当汉学家的眼光也往往局限于苏童作品的经验层面,忽视作品的隐喻意义,无法跳出苏童无意中挖掘的历史陷阱的时候,不难想象法国媒体和普通读者是否有能力走出这个其实由他们自己编织的中国幻象。让我们再来看看法国媒体和出版界是怎样来评价苏童想要表达“一种不确定性,包括人的身份和处境的不确定性”的作品《我的帝王生涯》的。
“作者细致的描绘,让我们沉浸在一段想象的中国历史中。由于出生在历史被全盘颠覆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苏童怀有一种重塑历史的激情。”
——菲利普·毕基耶出版社网站
“在历史与虚构之间,苏童描绘的世界极端残酷,带着一点中国式的感性的情色肉欲色彩。”
——马赛某书店负责人
“这是一部构思精巧的小说,充满异国情调,精致的中国风物俯拾皆是。”
——法国《读书》杂志
无可否认,这样的介绍有哗众取宠之嫌,强化苏童作品中的政治性、地域性和性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商业目的的有意之举。但从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苏童的尴尬:作为一个已经走入法国读者中间,并在法国出版界获得一席之地的中国作家,苏童在逐渐摆脱自己文学地位的地域性,融入法国文学系统的进程中,却不断地在被强化其文学作品的地域色彩。被法国文学、文化系统接纳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受制于法国文化定势,无条件地接受“他者”对“我”的文化定位的过程。
从苏童身上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因其创造的独特形象,在使法国公众接受中国当代文学时起到不容怀疑的作用。但电影在为苏童吸引了异域关注的目光的同时,也对异域观者产生了诱导,强化,而不是修正了其文化思维模式和民族集体想象;对于被接受的作家而言,这并非是一种丰富因素,而是一种固化因素,它对作家完整的、真实的文学形象的树立产生了阻力。
文学作品所包含的丰富因素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角度去解读它,苏童的小说也不例外,更何况文化的差异,截然不同的接受视野有时会为解读一部作品、一个作家提供意想不到的角度,开拓另一种曲径通幽的可能。然而,我们忍不住去期待,是否有一天,在法国,人们能够拨开弥漫在苏童作品之上的或阴郁、或凄婉,充满诱惑的迷雾,去发现那个为他们所忽视的,也许是一个更本真的苏童呢?走出了中国的苏童,什么时候能够走出这层迷雾,在更宏大的文学宇宙中得到释放呢?
原贴:中国当代小说赏析
wendyz
钱包包里钱多多
1、
钱钟书:《围城》
幽默源于智慧,智慧写尽人生!
2、 路 遥: 《平凡的世界》
正视苦难,震撼心灵;平凡的世界,伟大的人生!
3、 金
庸:《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鹿鼎记》、《飞狐外传》
“凡有井水饮处,皆看金庸”,金庸的武侠雅俗共赏,是一道百看不厌的风景!
4、 王
朔: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浮出海面、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
痞子是一种误读,其实王朔深藏不露,是地道的言情高手!
5、
王小波:《黄金时代》、《未来世界》、《革命时期的爱情》、《似水流年》
黑色而幽默,特立而独行,一把独立思考的匕首,扎进时代的肺中!
6、 张爱玲: 《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
又世俗,又贵族,又虚无;风情万种的智慧女人,笔下字字珠玑!
7、 沈从文: 《边城》
如一幅极具东方神韵的水墨山水,怎一个美字了得!
8、 默 默: 《四十大惑》、我在梦见你
灵性的默默、梦幻的默默是又一个天才;默默的世界,透着纯净!
9、 尹丽川: 《贱人》
迷茫的灵魂,穿着反叛的外衣,加上骨子里抹不掉的性感!
10、石 康: 《晃晃悠悠》
久违的青春和曾经沧海的初恋,就这么晃晃悠悠的过去了!
11、顾 城: 《英儿》
童话诗人的另类人生,纯粹的爱情,无法承受,生活之重!
12、安妮宝贝:《彼岸花》
灰色、忧郁又自恋,如暗夜里的春光,有一点颓废,有一点旖旎!
13、贾平凹: 《废都》
平凹是个才子,《废都》是锅杂烩;世俗百态,原形尽露!
14、古
龙:《多情剑客无情剑》、《七种武器》、《楚留香传奇》
狂放不羁的浪子,潇洒落寞的剑客;留给世界一道孤傲的背影!
15、罗 珠: 《黑箱》、《巫河》
又一个诗人在编织着陷阱,要小心,再小心,别走了火,别入了魔!
16、萧 红: 呼兰河传
写得干干净净,又美又心碎!
17、陈忠实: 《白鹿原》
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长篇,作者努力想达到的,正是扉页上的那行字:民族的秘史!
18、王安忆: 《长恨歌》、《荒山之恋》
一半是孤独,一半是欲望;一不小心就是又一个张爱玲!
19、张贤亮: 《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在反思中批判,在性爱里升华!和王小波一道,将时代的荒诞,揭露的淋漓尽致!
20、姜 戎: 《狼图腾》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35346131
文笔很业余,内容很精彩;值得一读的不仅是故事本身,更是故事背后!
游走的生菜
一般来讲,按时间来不很认真的划分。近代,从1840到1919 ,现代,从1919到1949 ,当代,从1949年至今 。
当代的我个人认为有很多,我知道的你可以按照作者来找其作品,这样比较容易一些。
王朔,贾平凹,莫言,余华,王蒙,陈忠实,刘恒,韩少功,阎连科,史铁生,铁凝,张洁,毕飞宇,刘心武,张抗抗,张承志,叶兆言,池莉等等等等太多了。他们一代的很多名家。我喜欢他们的东西,和现在的年轻人有代沟,但是作品有深度。
至于在近一些的就是石康,格非,东西等等的。更时尚一些,商业味能浓一点。
个人观点,一笑了之。
原贴:中国当代小说有哪些
jerry5337
提起莫言,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因为他就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中国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人。《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小说,于2009年首次出版。作品生动地讲述了一位乡村女医生“姑姑”50多年来从事妇产科工作的人生经历,反映了新中国近60年来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蛙》一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乡村女医生“姑姑”,她的父亲曾经是八路军的军医,因此她继承衣钵,在建国后的新中国乡村里实行新法接生,成为一名妇产科乡村女医生。“姑姑”用新法接生下来的婴儿成千上万,遍布高密东北乡,于是“姑姑”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很高。但是,由于新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在“姑姑”手上丧生的未出世的婴儿也是成千上万的,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同时扮演着“天使”和“魔鬼”的角色,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蛙》这部作品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话剧组成,写作手法新颖,很有艺术表现力,不愧是莫言笔耕四载、三易其稿而创作出来的力作。小说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人物形象丰满,自我反省深刻,描述了国家为实行计划生育所走过的艰巨复杂的历史过程,展现了新中国六十年来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同时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深刻地剖析了以书中的蝌蚪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们的卑微和矛盾的心理世界。
我起初不理解莫言为什么把这部小说命名为《蛙》,不过现在我有了自己的看法。也许“蛙”是“娃”的谐音,因为这部作品就是跟娃相关,不管是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娃还是未能来到这世上的娃。计划生育确实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我们没法评价它的对与错,因为凡事都有两面性。但是,有关计划生育上的混乱问题确实应该引起重视和深刻的反省。
《蛙》,这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小说,这部展现农村波澜起伏的计划生育史的力作,这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的巨著,这部献给“经历过计划生育年代和在计划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万万读者”的文学作品, 非常值得大家阅读、思考和深刻的反思。
lupeiwei
当代文学的基本特点雅俗论争,是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中心话题之一.在中国现代历史特定时期的文化氛围及文学思潮影响下,小说"雅"与"俗"的内涵在论争中动态变化,或二元对立,或相互兼容,造成雅俗小说的交替崛起,成为现代小说品格衍生成长的重要动力,导引着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态演变、发展,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境界.
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巨大历史变革,人民当家作主、创造历史的自觉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新中国的作家坚持真实地、历史地、在现实的变革和发展中反映生活,自觉地把革命现实主义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最根本的创作原则与方法。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在50、60年代逐渐形成了代表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的主导性风格与特征,即注重题材与主题的重大性与时代性,自觉追求具有“巨大的思想深度”
northstarboy
中国现当代经典小说排行榜
1、
钱钟书:《围城》
幽默源于智慧,智慧写尽人生!
2、 路 遥: 《平凡的世界》
正视苦难,震撼心灵;平凡的世界,伟大的人生!
3、 金
庸:《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鹿鼎记》、《飞狐外传》
“凡有井水饮处,皆看金庸”,金庸的武侠雅俗共赏,是一道百看不厌的风景!
4、 王
朔: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浮出海面、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
痞子是一种误读,其实王朔深藏不露,是地道的言情高手!
5、
王小波:《黄金时代》、《未来世界》、《革命时期的爱情》、《似水流年》
黑色而幽默,特立而独行,一把独立思考的匕首,扎进时代的肺中!
6、 张爱玲: 《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
又世俗,又贵族,又虚无;风情万种的智慧女人,笔下字字珠玑!
7、 沈从文: 《边城》
如一幅极具东方神韵的水墨山水,怎一个美字了得!
8、 默 默: 《四十大惑》、我在梦见你
灵性的默默、梦幻的默默是又一个天才;默默的世界,透着纯净!
9、 尹丽川: 《贱人》
迷茫的灵魂,穿着反叛的外衣,加上骨子里抹不掉的性感!
10、石 康: 《晃晃悠悠》
久违的青春和曾经沧海的初恋,就这么晃晃悠悠的过去了!
11、顾 城: 《英儿》
童话诗人的另类人生,纯粹的爱情,无法承受,生活之重!
12、安妮宝贝:《彼岸花》
灰色、忧郁又自恋,如暗夜里的春光,有一点颓废,有一点旖旎!
13、贾平凹: 《废都》
平凹是个才子,《废都》是锅杂烩;世俗百态,原形尽露!
14、古
狂放不羁的浪子,潇洒落寞的剑客;留给世界一道孤傲的背影!
又一个诗人在编织着陷阱,要小心,再小心,别走了火,别入了魔!
16、萧 红: 呼兰河传
写得干干净净,又美又心碎!
17、陈忠实: 《白鹿原》
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长篇,作者努力想达到的,正是扉页上的那行字:民族的秘史!
一半是孤独,一半是欲望;一不小心就是又一个张爱玲!
在反思中批判,在性爱里升华!和王小波一道,将时代的荒诞,揭露的淋漓尽致!
20、姜 戎: 《狼图腾》
文笔很业余,内容很精彩;值得一读的不仅是故事本身,更是故事背后!
甲壳虫-大亮
如果你想走近文学,那么你可以从读小说开始。毕竟在小说、散杂文、诗歌、戏剧这几大文学样式里,小说是最平易近人的。 如果你对文学无感,只是想打发时光,那么你可以读小说。毕竟抛去主题思想、写作手法、艺术特色,小说还有故事。 如果你想丰富人生,那么你也可以读小说。毕竟一个人、一辈子,能经历多少?小说里却又无数人的无数辈子。 如果你想仰望文学巅峰,那么,你还得读小说。毕竟,大部分诺贝尔文学奖都颁给了长篇小说。
1 《王小波全集》 王小波
不一样的小说,睿智的杂文,一个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学天才,可惜早逝。
2《白鹿原》 陈忠实
白嘉轩,一个一辈子不弯腰的陕西乡绅,书就一个遒劲的“人”字。陕西作协主席,名不虚传。
3《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 余华
余华的书,在阅读快感背后,带给我们极其深刻的人性思考。
4《平凡的世界》 路遥
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一生的艰难曲折与坚韧不拔。
5《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二月河 《张居正》 熊召政
如椽史笔,壮阔画面。
6《三重门》 韩寒
那些曾经的纯真爱情,和我们不复回头的青春。韩寒博客新浪第一,不是没有由头的。
7《新结婚时代》 王海鸰
乡下孩子娶个城里媳妇,老教授与小保姆,两个大龄青年之间的婚事。——一个结婚的童话。
8《杜拉拉升职记》 李可
职场小说的代表作。畅销,确实有它的理由。
9《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
09年上半年中国小说扛鼎之作:“我们为什么活的这么累”?
10《推拿》 毕飞宇 人民文学出版社 南方周末力推,首部以盲人角度写作的小说。
11、王安忆 《长恨歌》 一个出生在老上海弄堂里的女子拍了张照片,照片上了杂志,继而她又去参加了“上海小姐”的选美比赛,一不留神,得了第三名,成为了人尽皆知的“三小姐”。之后,她遇到一个又一个男人,发生一段有一段感情,生命被不同的人和事留下了“到此一游”的印记。
12、豁达《穆斯林的葬礼》坦白讲,我第五次翻开这书时才把它看完,前四次,都折在了前几页对“博雅”古宅的描写上。一个中年女人走下出租车,来到“博雅”古宅的门口,视线之内的青瓦朱阁、木门石阶,每一处描摹都细致得无以复加,确实不是很吸引人。但当我把前几页“忍”过去之后,我竟然一夜没合眼地钻进了书里。韩子奇与梁家到底是什么关系?韩新月的妈妈为什么不愿让她上大学?岁月的变迁里,这个家族到底发生过什么离奇的故事?看书时就像嚼了炫迈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13、莫言《蛙》 翻开书的第一页就会想到一个提起莫言就会想到的词——魔幻现实主义。魔幻,从每一个人物的名字开始。王肝、王胆、袁脸、袁腮、陈眉、陈耳,还有文中的“我”——万足,以及小说主人公——“姑姑”万心,每一个人都由器官命名,所有人加到一起,就是一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和膜拜,渗透在每一个人物的名字里。
这是一部探讨“生”与“命”小说。“生”是它的主题。“生”是生命的“生”,也是计划生育的“生”,如果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敬畏,那么……“命”是它的线索。“命”是生命的“命”,也是命运的“命”,姑姑作为那个时代妇产科医生,一手迎接一个又一个生命,一手扼杀一个有一个生命,这就是她的命运。姑姑说,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紫蔷薇白
我只说我喜欢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废都,张成功的黑金黑冰系列,周梅森的忠诚,中国制造,天下财富,王跃文的国画官画,陈忠实的白鹿原。刘猛的军事系列。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
gessica
前面的回答很全面了,但大都忽略了大师汪曾祺,汪是中国现当代文学间唯一的连接管。如没有汪曾祺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就是隔断的!汪是被忽略了的当代文学大师。
当代文学还应被注意的是迟子建曹乃谦阿成周克芹!
吉吉鱼
1、李熬系列
2、金庸系列
3、鲁迅的啊Q正传值得看。虽然文字晦涩到让人读不下去,但刻画的人物具有现实的灵魂,也是家喻户晓的一个小说人物。鲁迅文笔不好,但人物刻画的好。
莫泊桑《漂亮朋友》的杜洛瓦,这个人物写的也很好,也具有现实的灵魂,并且不止在法国,在中国也找的到如此活临活现的具体化人物。
内地。莫言写的书值得看。我看过的,都记的住。主要是他对时代风貌的描绘,动物的刻画,让人印象深刻,很巧妙的呈现了一个时期的中国人是如何生活的。我得花时间通读一遍。才有资格评论。我这个年龄,都在研究怎么搞钱,对文学这个东西,越来越少花时间去读了。
工蜂老刘
我看了一下头条很多回答,发现推荐的大多是近二三十年来的“当代小说”,事实上中国当代文学史始于新中国成立,而文革前的文学创作成就及达到的高度,我认为到现在为至还并未被超越过。
春儿
不太喜欢各种十本啊几本之类的说法,这东西没有什么绝对的那个最好,因人而异吧。各位大咖推荐的我觉得都值得一看,我本人着重推荐王小波的系列书,本人现在也正在看《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挪威的森林
最值得看的我不知道,只能说说我喜欢的: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路遥的《人生》,陈忠实的《白鹿原》,刘心武的《班主任》,何仕光的乡场上、苦寒行,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古华的《芙蓉镇》,叶辛的《蹉跎岁月》,格非的《褐色鸟群》,残雪的《苍老的浮云》,苏童的《妻妾成群》,李晓的四十而立,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戴厚英的《人啊,人!》,张承志的《黑骏马》,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铁凝的《棉花垛》,王安忆的《岗上的世纪》,王蒙的雄辩症,刘恒、刘震云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教育诗》、《塔铺》、新兵连、《狗日的粮食》、《我叫刘跃进》、《一句顶一万句》,余华的《活着》,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沈从文的《边城》,金庸和琼瑶的小说。
推荐理由:
1.写得真好,读完不会觉得浪费时间。
2.我也写小说,知道他们写得多么努力。最值得致敬的是周克芹和路遥,他们是写小说写死的。
3.有可读性,好多拍成了电影电视剧,有的轰动一时。例如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路遥的《人生》,例如阿城的《棋王》当时轰动两岸三地,苏童的《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拍成《大红灯笼高高挂》,余华的《活着》、陈忠实的《白鹿原》至今热度不减,刘震云的小说被冯小刚喜爱这个大家都知道,莫言的《红高粱》给张艺谋带来国际荣誉。
4.沈从文单列是因为虽然他也许应该归入现代作家,但我们过去对他认识不够,应该补补课。他对人性的观察和认识,可以和鲁迅并列,在他笔下,中国人的人性,美到令人心醉。要认识中华民族,读完所有现当代中国作家的小说而不读沈从文,所得到的结论也是片面的。沈从文看中国人,是用诗性的态度,或者说他也认为“中国人的道德,是基于审美的道德”。
5.金庸和琼瑶单列是因为他们是中国题材、中国手法最纯正的传承人,而且都自成一家,成就和影响巨大。
快乐爱笑的小榕树
最值得看、反复看并且看后会一个人哭的小说当是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兄弟,没有夸张浮华的语言技巧,没有故弄玄虚的故事编排,更没有离谱不真实的人物刻画,完全是朴实的语言平静地述说着仿佛发生在自己家乡发生在父辈祖辈身上的故事,展现的是一个个苦难的中国人的人性。不得不说,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子有很多,但深刻莫如余华,人文莫如余华!!!
海风
每部小说,都是语言构筑的一个独立世界、不管这个世界是完全虚构的还是模拟现实,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只能生活在一个世界,而读小说能体验不同的世界,不一样的人生。昆德拉说过“小说就是要发现唯有小说才能发现东西”。
《白鹿原》 http://cloud.189.cn/t/QvQZnaAJNRNn
小说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芙蓉镇》http://cloud.189.cn/t/reYBVrBviYrq
小说描写了1963—1979年间我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在那段长达十年之久的荒诞年代里,人们靠勤劳的双手赚钱致富是违法乱纪的,你有情我有意的两个人相亲相爱是天理不容的;一切的不可能都是眼前的现实,一切的不合理都是至高无上的正确。
《穆斯林的葬礼》http://cloud.189.cn/t/EfQB3uVZfime
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描写梁家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以及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折射出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回族既有保持其阿拉伯民族文化渊源的一面,又有与汉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面。冰心这样评价道“它是现代中国百花齐放的文坛上的一朵异卉奇花,挺然独立。”
《平凡的世界》http://cloud.189.cn/t/MjyEfmrMBZFz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本书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问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推拿》http://cloud.189.cn/t/mq2e2eiEFbYr
小说是国内少有的以盲人群体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本着对盲人最大的尊重与理解,描述了一群盲人按摩师独特的生活,细微而独到,深入到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灵。
小说第一次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盲人按摩师私密而真实的私人世界,展现了人们甚少了解的盲人群体的另一种人生悲喜。在小说中尤其强调的是,和正常人一样,残疾人、盲人有着和正常人一样的爱恨情仇和酸甜苦辣,有着同样需要尊重和关注的精神世界。小说最大的意义在于,写出了残疾人的快乐、忧伤、爱情、欲望、狂想,打破了我们对残疾人认知的情感牢笼。
《蛙》http://cloud.189.cn/t/qeUbUzRj2AZn
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一句顶万句http://cloud.189.cn/t/uE3AjqN7V7vi
这部小说分为上下两部分,作者取的副标题是“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出延津记”讲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农村,一个孤独无助的农民——吴摩西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下部“回延津记”记述了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建国,同样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的故事。一去一来,延宕百年。
《一句顶一万句》被称中国版《百年孤独》,描述了一种刘震云中国式的孤独感和友情观。
《长恨歌》http://cloud.189.cn/t/BFZjIrv6fyqq
小说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
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钟鼓楼》http://cloud.189.cn/t/zi2MVnIFBrQj
小说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在北京钟鼓楼一带的故事,展示了极其丰富多彩的会场景,陈说着市井的悲欢、几代人的命运,穿越岁月烟尘,再看刘心武笔下的动人世相,犹如翻开了城市记忆的鲜活浮世绘……堪称一部洋溢着浓郁京味的现代《清明上河图》 。
腹黑小牛
张平的《十面埋伏》。这是张平所有小说中最棒的一部。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曲折感人,中国第一部描写监狱生活的作品,黑社会老大在狱中策划多起发生在社会上的惊天大案,令人震撼,令人警醒。被国外誉为中国当今社会教科书,不可多得,不可不读。
好男人
山东作家——张炜,中篇小说《丑行或浪漫》
作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小说似乎天然和方言存在着某种亲和关系,从韩少功的《马桥词典》、莫言的“猫腔”到张炜《丑行或浪漫》的登州方言、刘震云《手机》的四川方言和河南方言以及阎连科《受活》的豫西方言等等,越来越多的方言走进了文学作品。在被称为“语言小说”的《丑行或浪漫》中,作家张炜自觉把眼光视焦投射于语言,将语言作为中心主题,从而与其以往文本存有根本性差异。然而,自她问世以来,评论界对它的关注度不高,虽不缺乏评论,但几乎是以短、平、快形式简而述之,且都是以过去研究张炜文本的固定视角(人性、伦理道德)进行宏观上感知和观照,没有抓住本小说独具的新鲜质素——语言,特别是方言进行文本细读。
虽然作家以方言进行文学创作不是中国小说界90年代以来的新现象,但是方言小说的不断涌现又说明了什么?仅仅是一种偶然,还是因为读者需要这种“味道”?刘震云自己的说法是:“汉语在语种上,对于创作已经有了障碍。这种语种的想象力,就像长江黄河的河床,其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沙化了,那种干巴巴的东西非常多。生活语言的力量被破环了。”“一个作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无非是对一种语种的想象力负责,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的语言在沙漠里待得太久了。”换句话来说,以方言来思维并贯穿整个文学叙事结构,一者可以增强、丰富作家的想象力,二者可解生活本真的遮蔽,现“人的神理”,显“地域的神味”,传“语言的神韵”,“神理”、“神味”、“神韵”三位一体互相折射出:以方言为语言方式无疑是文学倾听大地,回到本原的有效途径。
从张炜的创作历程看,运用登州方言写作是一种必然,早在他的中篇小说《蘑菇七种》及《九月寓言》中,一种来自民间的语言开始融入文本叙事,明显表现出了对土地和民间乡土生活的关注。从这个意义说,《丑行或浪漫》最突出一点就是对方言的成功运用,在纸面上和盘托出了一个充满独特地域文化色彩的乡土世界。
主人公叫刘蜜蜡,是全文打造的中心,理清她的线索是初步进入文本活生生世界的关键。小说以刘蜜蜡生命传奇为线索,贯穿于她堪称经典绝唱的二次长逃,一次“逃婚”,二次“逃命”,通过长达20多年的“逃”与“寻”完成了自我形象的塑造和生存环境的展现,最终以大团圆的结局(寻到真性之爱:赵一伦)彰显故事的完整性。
线索是一条一条串起的,却囊括了一个无穷阔大的生活世界,构成刘蜜蜡的生活世界,有三个:乡村生活、飘泊于乡野的流浪生活以及城市生活。其中,流浪的所见所闻是对乡村风情的完善,如此宽阔的世界,如何解读?张炜曾说:“这本书在语言的河流里上下翻飞,让它冲洗得崭新崭新,又让它带到高远的境界。”毫无疑问,张炜的回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关注文本的叙事语言。
一、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主人公刘蜜蜡作为一个具有超越性的形象而标举起来,那么,她又托浮起了作家怎样的创作动机?如果我们把前面的疑问联系一起,思路也就更加明朗。蜜蜡生于长于齐鲁大地,齐鲁是孔孟之乡和儒家文化的诞生地,以鲁文化为母体的儒家思想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总结和继承之上的,而“儒家文化只注重社会的安定和谐,即重视普遍伦理秩序的坚固、完整而忽视个体的独立自主性,个体价值的丧失就意味着个人只是伦理整体的工具”,“当文化传统的承受过重,压抑了人们对当下生活的具体体验,那还不如抽空它,让人们直接面对生活的本体状态,直接来表达他们的感情欲望”,于是刘蜜蜡母亲的肉体狂欢以及蜜蜡发自心腑“铜娃,我就是死了,也要找到你”的宣言穿破了层层历史帷幔,旧的伦理道德秩序被打破了,传播的是个体、时代的声音,彰显的是人的主体意识,凸显了张炜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人作为自我存在”的哲学命题指认。
二、民间语言和时代语言的双赢
小说最后两章主要叙述刘蜜蜡进城所发生的故事。从刘蜜蜡一路小心操练学到的鸟语到相逢爱人赵一伦,一条线索一直潜伏于故事脉络中,即她生存谋生能力不断提高。在杨科长夫妇的调教下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勤务员:购物、按摩等技能皆娴熟于心,并且成为梁局长御用保姆,使蜜蜡对城市的描写留下了最美丽一笔:“我很幸福,进城以后最幸福的日子。”而城里物欲横流的世界又潜移默化教会她如何保护自己,譬如,她竟学会使心眼骗画痴老莫找人给她开工作需要的身份证明,然后再逃走,促进最后大团圆故事发展。张炜如此精心地策划,带领刘蜜蜡一步步走向成功,与其说是方言的胜利,毋宁说是她目遇、耳闻社会变迁,且亲身践行过、积埋于内心深处而凝练成足以应对各种生存挑战的综合素质起了砥柱中流作用。从这样的认识出发,可以说,刘蜜蜡的胜利同时也是以时代语言为代表的现代文明赋予的胜利。
但是,刘蜜蜡的拯救始终流于低层面的精神激扬,难以达到理想的高度,而赵一伦的唤醒一直处于混沌状态,拯救的虚虚实实,意味着“路漫漫其修远兮”,还“将上下而求索”,或许文字比声音更重要,张炜着意传达的是一种心声,一份期待,尽管是“绝望的反抗”,也相信“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通向“葡萄园”的路。
而对于张炜来说,《丑行或浪漫》或许寄托作家另一种意图。在这里,张炜不再固执地从一个既定理念出发,赞美或固守乡村,以刘蜜蜡的进城试图与城市和解,寻找大地和城市弥合的方式,“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或许《中庸》所讲的“并行”状态是张炜在本小说一直追求、向往的,而方言世界里鲜活的生命力能保持两种对立并行不悖地联系在一起。
岁月--神偷
原贴:中国著名当代小说推荐
EDISON-SHENG
原贴:中国当代小说的特点
pavin
ElvaKoo
cross
原贴:中国当代小说赏析
green桑
原贴:中国当代小说赏析
Sunny
farida_xd
中国现当代经典小说排行榜
1、
钱钟书:《围城》
幽默源于智慧,智慧写尽人生!
2、 路 遥: 《平凡的世界》
正视苦难,震撼心灵;平凡的世界,伟大的人生!
3、 金
庸:《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神雕侠侣》、《鹿鼎记》、《飞狐外传》
“凡有井水饮处,皆看金庸”,金庸的武侠雅俗共赏,是一道百看不厌的风景!
4、 王
朔: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浮出海面、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
痞子是一种误读,其实王朔深藏不露,是地道的言情高手!
5、
王小波:《黄金时代》、《未来世界》、《革命时期的爱情》、《似水流年》
黑色而幽默,特立而独行,一把独立思考的匕首,扎进时代的肺中!
6、 张爱玲: 《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
又世俗,又贵族,又虚无;风情万种的智慧女人,笔下字字珠玑!
7、 沈从文: 《边城》
如一幅极具东方神韵的水墨山水,怎一个美字了得!
8、 默 默: 《四十大惑》、我在梦见你
灵性的默默、梦幻的默默是又一个天才;默默的世界,透着纯净!
9、 尹丽川: 《贱人》
迷茫的灵魂,穿着反叛的外衣,加上骨子里抹不掉的性感!
10、石 康: 《晃晃悠悠》
久违的青春和曾经沧海的初恋,就这么晃晃悠悠的过去了!
11、顾 城: 《英儿》
童话诗人的另类人生,纯粹的爱情,无法承受,生活之重!
12、安妮宝贝:《彼岸花》
灰色、忧郁又自恋,如暗夜里的春光,有一点颓废,有一点旖旎!
13、贾平凹: 《废都》
平凹是个才子,《废都》是锅杂烩;世俗百态,原形尽露!
14、古
狂放不羁的浪子,潇洒落寞的剑客;留给世界一道孤傲的背影!
又一个诗人在编织着陷阱,要小心,再小心,别走了火,别入了魔!
16、萧 红: 呼兰河传
写得干干净净,又美又心碎!
17、陈忠实: 《白鹿原》
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长篇,作者努力想达到的,正是扉页上的那行字:民族的秘史!
一半是孤独,一半是欲望;一不小心就是又一个张爱玲!
在反思中批判,在性爱里升华!和王小波一道,将时代的荒诞,揭露的淋漓尽致!
20、姜 戎: 《狼图腾》
文笔很业余,内容很精彩;值得一读的不仅是故事本身,更是故事背后!
leozhenhai
imkaiyo
积极共振的微瞬间
hasan_liuqz
很想打几圈
原贴:中国当代小说家有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