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独身又信佛,还要能打仗。这样的人几乎没有
半小时中国历史免费阅读
深爱浅喜
我觉的曹操吧,“在杀伐无常,狂争乱斗的诸国武将中间,上杉谦信以尊神佛、重人伦、尚气节、好学问的高节之士见称,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乱中的一股清新气息!
曹操尊重人才,热爱文学,儿子也挺争气的,。差不多
历史上很独特的,或许可以看看唐朝大将军李靖。
昔年种柳
上杉谦信 被誉为日本的战神.一生几乎没有败绩,在日本战国时代就是个奇迹,他的“毘”字战旗与“毘沙门天”和武田玄信的“风林火山”是日本历史的传奇,你要说中国历史上和他相像的乐毅,“杀神”白起,王翦,王彦章都很有名..但还要信佛的..这个就不知道了...
sam是只咸鱼
如果排开打仗的本事来说,历史上倒有一个人和上杉谦信一样:宋襄公兹甫(就是以仁义著称的春秋宋国君主)
两个人的特点几乎都一致:迂腐,在乱世中谈君子风度
宋襄公不愿趁着敌人阵型不稳发起进攻,北条氏康找上杉谦信结盟对付武田信玄,结果他老人家竟然说:我与公战以刀剑不以食盐,给敌人送去了食盐
宋襄公不愿意击敌人半渡,上杉谦信为了给村上义清和上杉宪政莫名其妙的和武田信玄五次交战于川中岛(这个可以理解为是为了保卫越后安全),还莫名其妙的数次出击关东(这个真的不能解释为保护越后安全,两者相隔的可不近)
★雨后彩虹★
转贴自:一线高考
材料解析题解答三字诀
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看,考生在材料解析题上的失分较为明显。除了因为该项试题的发展呈现材料来源广、信息量大、设问角度活、考查功能全、能力要求高的趋势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没有掌握一套实际有效的解题方法,不能熟练解题的步骤。
一、读——是解答的前提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先读设问,后读材料。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甚至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如1995年“三大发明题”开头的韩非子•有度载:“对回答第一问“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就至关重要。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二、找——是解答的关键
“找”就是从材料和有关知识中,找取解题的信息点、信息源,它往往是与“读”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无需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当然,也别忘了有时关键信息还可能出现在材料的首尾,即材料的介绍和出处上,它有时会给解题以一定的暗示和启发。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迄今为止,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3.从材料内容与设问角度——找取相关点。材料解析题,顾名思义是要求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材料的分析应用上,突出运用材料论证,说明问题的特征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以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题中的价值。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以纠正在答题时抛开材料或设问,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的错误倾向。
三、答——是解答的落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1.注意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每道材料解析题基本上有多个设问,设问间往往是相互紧密联系着的,而第一个设问的定位作答是否准确、完整,直接影响着下一问的作答。因此,第一问作答一定要细心推敲,力求全面准确。对起点设问的错认,将会误及后面的答案。
2.注意审准设问。在好多设问中,都有一些引导性、限制性词语对问题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如“依据材料概括提炼”,“不得照抄材料原句”,“根据材料……谈谈认识”,“综合材料……得出结论”,“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词语大体上代表了设问内容的本质含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给予充分注意,以防“南辕北辙”,造成“劲没使到点子上去”的局面。
3.注意设问分值。每个设问后的括号里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详尽一点;分值小,回答要简省一点;不能置分值于不顾,自己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小也大肆铺张,不熟悉的问题虽分值大却片言只语。
4.注意解析的完整性、层次性。材料题解答的完整性和层次性如何,直接决定着得分差别。如1997年第46题“谈谈你对西进运动的认识”,只答出掠夺印第安人或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给1分;两方面都答出的,给2分;答出两方面并指出推动经济发展是主导方面的,给3分。由此可以看出,对材料的解析要力求完整深入。
5.注意史学观点的运用。运用基本的史学理论观点分析材料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历史阐释能力的最高要求,在高考题中的考查呈上升趋势。1998年第46题“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就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要从具体材料中得出这一基本观点,那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同时,运用史学观点进行材料分析,还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增强对历史事物的主观判断能力,全面理解作者的立场、意图、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利于对材料进行辩证、历史的分析、解决。
6.注意答案的简明扼要。对于材料解析题的文字表达能力,历年高考试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通过每年的参考答案的评分说明是不难看出这一点的。材料解析题的答案要求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另外,答案用语要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不能滥用文学性的修饰语,历史卷不能当成语文卷。
高考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方法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历史高考试题的题型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其中的名词解释、选择搭配、列举题、识图填图、填空题都先后被淘汰,但问答题却一直保留下来,在每年高考试卷分析中,问答题的失分率可以说是最高的。其原因就是考生没有掌握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方法,下面我就这个问题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审题的三个关键:
1.审题型。
题型决定着试题的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格式要求。考题中经常出现的有三种题型:
(1)史论结合说明题。用史实概述说明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的原因、性质、表现等等。如此而已996年高考试题第题:“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2)材料问答题。它是材料解析题与问答题的结合。一般形式是要求考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说明材料中某一观点,最后得出结论和认识。如此而已994年高考试题第题: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新的革命高潮很快还会到来,无产阶级将获得最终胜利。但是,1895年恩格斯又写道:“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试结19世纪念0、60年代的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对恩格斯这一结论的理解。恩格斯观察历史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对原先的结论进行修正,说明了什么?
(3)比较说明题。一般形式是两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不同方面异同点的比较归纳。如1998年高考题第49题:“美国猖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试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断限”,也就是确定答题的范围。
准确无误的“断限”对准确理解教材,确定答题内容,紧扣题意,防止丢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断限”出现问题,将会失之毫厘,廖以千里。
历史问答题的“断限”在题干中表现为时间、朝代、国别、某一历史发展阶段等等,如上面1996年高考题第47题中的“唐朝”审题时不要和商朝或秦汉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相混。
3.找出“历史概念”,确定答题内容。
也就是本题要求回答的是什么、有几问。这是解答问答题非常关键的一步。由于题型的不同,对“历史概念”的审题思路和角度也有所不同。
(1)史论结合说明题。如上面1996年高考历史第47题,其“历史概念”是“唐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唐文化的历史地位”,说明此题包括三问,要求用史实概括说明唐文化繁荣的原因、特点和历史地位。
(2)材料问答题。第一,首先要求考生要读懂材料,了解材料背景和引文出处及作者的阶段属性,再准确归纳出材料的基本史观和结论。如上面1994年高考题第43题其材料背景是欧洲1848年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状况,作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其观点是“19世纪中期,由于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所以无产阶级不能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得最终胜利。”第二,再根据题意要求用“19世纪50、60年代欧洲大陆发生的重大事件”(即俄国改革、德意统一)的基本原因和性质阐述这一结论。
(3)比较说明题的“历史概念”主要是指从哪几方面进行比较。如上面1998年高考题第49题的“历史概念”,是从“背景和进程”两个方面说明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和一系列独立国家出现的原因。
总而言之,题海战术,猜题压宝,都不能提高历史问答题的成绩,只有掌握了历史问答题的审题方法,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法宝。
历史考试中常见的思维性失误
1.思维僵化 难以延伸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思维僵化,依赖性强,表现在对已有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巩固时难以形成思维延伸的结果。
2.思维不周 挂一漏万
学生在知识的巩固、理解与再认再现时,知识重组不到位,组织答案时丢三落四,挂一漏万。所以学生在有意识地培养思维能力时更应注重思维的精密性,力求思维活动的结果臻于完美。
3.思维狭隘 片面孤立
学生在对知识理解与运用时,常常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或者思考问题时只朝一个思路发展,而没有宏观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力争做到思维活动的开阔性、广泛性和完整性。
4.主观臆断 假设不当
学生在学习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往往容易按照自己主观设想的情况展开,结果造成失误。我们提倡积极思维,批判性的思维,但它必须是建立在正确而合理的知识分析的基础上,即平常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用科学严谨的分析结合正确的史实来论证假设的可行性,才能尽量避免主观臆断。
5.思维内敛 发散不开
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既要注意思维的规范性,又要保证答案组织准确到位,通常表现出思维内敛。对此,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找答案的思维能力。
6.脱离情景 联系不当
历史命题越来越注重创设新的试题情景考查学生知识运用与思维应变能力。但学生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总是觉得该问题似曾相识却又说不清道不明,最后导致思维游离于新情景与历史感性印象之间,从而联系不上最佳的答题方案。
7.思维紊乱 逻辑不严
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其常规思维是以问题中的“疑”为线索,以方法为中介,通过质疑—存疑—释疑三大步使思维深化,而常见失误是逻辑思维不严密,答题条理混乱。克服这类失误关键在于培养思维的系统性、定量性,要求学生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手段进行严密的思考从而产生高度概括性、论证性的思维活动结果。
8.思维定势 无法变通
思维定势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起着规范性的凝聚与约束作用,使其难以摆脱原有思维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从而在答题解疑的过程中无法变通。
9.逆向思维 其意不明
在历史考试答题过程中,学生通常喜欢按照试题所展示的历史事物的发展进程顺向思考问题,而常见试题类型中有题干注明否定选项符合题意的,学生却不明其意或由于肯定性思维惯性的作用而造成失误,所以学生应突破惯常思维方式,努力按照试题考查的意图去精心组织答案。
10.思维单一 综合力差
在分析问题时学生应当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如相似思维法、溯源思维法、组合思维法、变换形式与角度思维法、设想思维法等不同方法。
掌握历史简释题答题技巧
简释题,题目小,形式多样,考查功能多,特别是开放性试题,它的答案既可以在课本中,也可以在课外知识中提取,它的答案不是惟一的。它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也在某种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以考查能力为主的命题思想。所以掌握简释题答题技巧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简释题是上海高考历史试卷特有的题型,其“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弘扬时代主旋律,凸现活的历史教育”,强调学以致用,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命题理念,已起到了引领全国高考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潮流。它之所以受到高考命题者的推崇,在于它能引导中学师生摆脱思维定势。同时,还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初步的研究性能力及创新能力。
先为大家分析一下它的特点:
第一,题量和分值比重大。每题分值大约在5—6分之间,6题左右,因此它的题量和总分值都仅次于选择题。
第二,题文精干,形式多样,分为六种题型。题干不长,但取材内容丰富,且命题形式多样化,给学生答题留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第三,题目虽小,但考查功能齐全,它从不同角度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因此,从总体功能上看它的考查功能不亚于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
下面就高三备考阶段该如何进行简释题复习,分析一下同学们在这一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文物信息题。2002年和2003年28题推出了以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和多元理解为目标的试题。从秦砖、汉瓦、画像石和唐三彩获取了哪些有效信息,这类题目机动性很大。体现了海派特色,而且影响到全国试卷。这些图片给人活生生的历史特点。一部活的历史展现在考生面前,彰显着人本主义的命题思想。
那么,学生在答题时要注意不能只看表面信息,如画中人在干什么,只知道秦砖、汉瓦的形状、文字、插秧、射猎场面,更要挖掘深层信息,知道当时制陶、建筑、绘画水平的提高等等。
第二,文献注释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历史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考查内容为对联、诗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文字等等。例如2002年29题连昌宫词节录、2003年29题述怀节录。回答时请注意三个问题:
1、切忌只看前两句,后面不看,以为全懂了,按习惯去做,结果文不对题。
2、按要求回答,切忌不管几问,在第一问中全写完,二、三问便无话可说。
3、可以多写几句,但前后答案不能矛盾。原则上一句话一分。
第三,图片判断题。这类题目鼓励学生交流、学会宽容,打破“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例如2003年30题“美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总统是谁”,它以开放式的姿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体现了史实是惟一的特性。历史结论和观念不是惟一的思想,这就是命题者的独具匠心。
大家处理这类题目时应该注意到:
1、明确题目要求; 2、提取有效信息; 3、不要因小失大。
第四,表格理解题。表格材料是通过各种数据构成的科学性、系统性材料,表格内容丰富,取材广泛,形式生动,材料直观,能考察学生依据史实观察,辨析、理解、运用史料的能力。表格是考查学生理解信息的最好方法。
此题有三种类型:双向表格、直柱图表、圆形图表。
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对此类题型的掌握一直不够好,主要体现为:①不会读表,抓不住主要信息。2003年33题是双向数字形式,继续强化了往年的读表题,如何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文字,就要求学生掌握答题技巧,要求他们“横看纵比再综合”。一些同学看不到工农业发展速度之比,表现出阅读理解上的随意性,所以丢分很多。②有的同学把给的数字进行细算,浪费了很多时间。
第五,故事情景分析题。03年22、30题借用了英语翻译情景,体现了历史知识的跨学科应用。符合二期课改的理念。但目前我们的办学方向不是每个学科都要推广双语教学,中学教育的方向应该是进行素质教育。此类题目比较简单,它不单独出现,而是穿插在其它试题之中。2002年30题,拿破仑画像和一段材料也是故事情景分析题,解题时注意两个方面:①看完故事再写答案。②看材料时注意三个方面:
A.时间(什么时候);B.空间(什么地方);C.特点、(表面特点、深层特点)。
第六,多元理解题。它的特点是你对我也对,体现的是多元价值论。一个观点允许多数人赞同,也允许少数人持不同见解,都属合理现象。2002年31题,通过日本明治维新来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特征的理解水平,许多学生多元理解能力差,失分多。
处理这类问题时大家应注意:
1、注意对重要历史事实评价做到实事求是。 2、利用材料内容来提出或论证自己的观点。
总之,复习简释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审题是前提:①明确题目要求;②获取有效信息;③注意限定条件。
2、答题是关键:①按问而答、偏重史实知识考查,写出准确的史实即可;偏重史论观点的,写出见解,并作说明评价。②扣题简答。就是简明扼要,不必展开逐点对应。
祝你考试成功!!!加油啊!!!
原贴:历史阅读题
咖啡胖老鼠
情意信义的话没有别人 关羽啊
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儒教 不过当时孝道是普世价值 所谓长兄为父 对刘备的忠孝节义可以认为和信儒教同等
风锐
我国古人称男子为须眉,女人为巾帼。当一个女子很厉害,所作所为不比男人差时,就可以说巾帼不让须眉。这类女子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我来简要介绍几位。另外像花木兰,穆桂英,扈三娘等属于小说虚构人物,这里就不介绍。
南宋抗金女英雄——梁红玉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
“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梁红玉出生于武将世家,其父与祖父都是朝中干将,受家庭影响,梁红玉从小练就一身武艺,神力过人,竖眼横眉之间英俊潇洒之气不输男子。后因家中道落,沦落为京口营妓。在一次庆功酒宴上,梁红玉与诸妓服侍众将军们,她不落俗媚飒爽英姿的气质吸引住了韩世忠,于是两人惺惺相惜,眉目传情,梁红玉愿意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世忠的正妻。
梁红玉随夫多次出征,屡立战功。北宋灭亡,南宋未稳之际,她飞马传诏,一夜之间疾驰千里,同丈夫韩世忠及张浚、张俊,带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凯旋归来之时宋高宗亲自出宫迎接,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建炎四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梁红玉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死死在狙击长江南岸48天不能前进寸步,从此一战封神,名震天下。梁红玉领军也能独当一面,与丈夫协同作战,多次击败金军。
1135年梁红玉在和韩世忠移屯楚州后五个月英年早逝了,享年三十三岁。宋高宗听后也不禁落泪,并赞誉道:
“智略之优,无愧前史。”文能祭祀占卜,武能领兵打仗——妇好妇好,商王武丁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商王武丁时期,为了扩大领土,对周边众多方国及部落进行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间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任军将征战沙场,并立下赫赫战功。
据甲骨文记载,炎炎夏日之际北方发生战乱,双方相持不下进入白热化阶段,商王武丁大殿上询问哪一位敢领兵前去支援,无人应答,这时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开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妇好驰骋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商王武丁大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在之后的一系类战争中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
对外能披甲挂帅,征战沙场,妇好之威猛连商王武丁也要惧怕三分。她对内也是一位巫师,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在武丁集团内也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古代首位女性起义领袖——迟昭平迟昭平,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西汉末年,统治者残暴无章,民不聊生,各地暴动起义不断。继绿林、赤眉农民起义之后,迟昭平于地皇二年秋(公元21年)在平原城西南河阻中聚众数千人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官衙、杀豪绅、掠贵族、分粮与贫穷百姓,扶危济弱,杀富救贫,一时声威大振,成为众豪强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
汉书·王莽传曰:是年, “平原女子迟昭平能说博经以八投,亦聚众数千在河阻中。”斗争形势不断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迟昭平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占领郡县之后,杀掉贪官污吏,将金银财宝分给众人,将牢狱打破,释放无辜百姓。同时对欺压百姓的地主豪强也不放过,没收他们的钱财和粮食,分给广大贫民,博得他们拥护。起义军的猛然兴起,来势之猛,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在地皇四年彻底土崩瓦解了。仅仅两年,就垮掉了一个王朝,不得不说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农民起义。
重来
人类历史上巾帼英雄有很多,单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就有二十九位如下:商朝王后妇好、西汉吕母、迟昭平、西晋荀灌娘、前秦王后毛秋晴、南北朝花木兰、历经北周、隋唐三朝的冼英夫人、唐朝平阳公主、樊梨花、陈硕真、北宋佘赛花、杨门女将、穆桂英、梁红玉、刘金定、明朝唐赛儿、瓦氏夫人、秦良玉、清朝王聪儿、王阿从、洪宣娇、苏三娘、周秀英、林黑儿、廖观音、王囊仙、杜金蝉、邱二娘、秋瑾。
叫熊猫的老虎
这个问题有些大了,法国圣女贞德,英国女王,埃及艳后,俄罗斯叶卡捷琳娜,等都是本国巾帼英雄,她们都曾为自已的国家创造辉煌,而名留史册。中国历史上有那些巾帼英雄,主要是看巾帼英雄标准是什么?本人略谈一下自已的浮浅看法:就近代史而言,鉴湖女俠秋瑾,抗日英雄赵一曼,解放战争刘胡兰,在狱中坚贞不屈的江姐,等都是家喻户晓巾帼英雄。传说中古代补天女娲,建立大周王朝的女皇武则天,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大摆天门阵穆桂英,帮夫韩世忠击败金兀术的梁红玉,皆可堪称巾帼英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英雄标准。另有两位舍身取义美女也可以走进巾帼英雄行列,越国美女西施,受越王勾践和大夫范蠡派遣,以色狐媚,专门腐蚀吴王斗志,为越国复仇呑吴立下大功。东汉美女貂蝉奉司徒王允之命,巧使连环计,至使董卓,吕布反目,汉贼董卓被谋杀。曹操,袁绍,孙坚,刘备等十八路诸候不能击杀董卓,貂蝉却能让董卓死无葬身之地。如果把董卓定为汉贼,貂蝉其功在诸候之上。曹操,刘备都被称为枭雄,英雄,貂蝉难道不也是当时扶汉的巾帼英雄吗?文成公主数千里远嫁松赞干布,使藏王成为唐王朝的女婿,她带去大唐王朝的文明,促进汉藏关系发展,为西藏纳入汉一统奠定基础,应该进入巾帼英雄行列。
最后本文介绍一位军功赫赫,唯一进入中国正史,任大明王朝总兵官职务的巾帼英雄秦良玉。据《明史》纪载:秦良玉四川忠州人,从万历二十七年至崇祯十六年,历经大明王朝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南征北战,百战沙场,屡立战功。无论是平定农民军叛乱,还是万里驰援,抵御金兵入侵,都取得胜利。因战功显赫,由偏将,升任副总兵宫,充任总兵官,四川总兵官,太子少保。二个儿子翼明,拱明皆因战功升任副总兵。《明史》“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与翼明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洒,赠四诗旌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皇太极率八旗劲旅围北京,秦良玉万里驰援,率四川白杆兵”在督师孙承宗统一指挥下,参加收复永平,遵化,迁安,滦州四城的战争,将金兵打出关外。中国自有史以来,帝王召见有战功的女将軍,赐洒赠诗,仅此一例,世界历史也极为罕见。应该成为世界军事史的千古佳话,因为明王朝败亡,崇祯帝自杀,秦良玉的功绩和平台召见的传奇历史不被宜扬。现代文人大都喜欢为成功帝王和臣子歌功颂德,而不愿为失败的皇帝和大将写实彰绩。但是《明史》却将秦良玉的一生功绩记录较为详实,她是中国历史上名符其实的巾帼英雄,而不是传说。现将崇祯皇帝在平台召见秦良玉时,御赐四首诗中的两首附彔,供大家赏析。
(一)
学就四川八阵图,
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
何必将军是丈夫。
(二)
蜀锦征袍自制成,
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
谁肯沙场万里行。
、、、
中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很多。
一,商朝的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国第一个记载的女英雄。根据甲骨文的记载,有次北方边境发生战乱,妇好自荐,要求率兵前往,武丁很是犹豫,于是占卜后发现吉利便派妇好前去,结果大胜。从此,她边经常为国征战,所向披靡她不但能武,还能文。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等各种祭祀活动,所以又担任文官。可以说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性。
二,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的嫡女,她的才识一点儿也不比她的兄弟差。丈夫为柴绍,也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平阳公主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义军。平阳公主带领义军攻城掠地,连续攻占许多地方。这支队伍深受百姓爱戴,老百姓叫她“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驻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这个地方现在叫“娘子关”
三,秦良玉,明末女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史书为她列传的女性,可见她的厉害。
她戎马一生40多年,为了明朝,打仗非常勇猛,多次平定叛乱,打得张献忠不战而败,受朝廷招安。崇祯一向敬佩秦良玉,多次赏赐还为她写诗。秦良玉死后也被封侯,从出土的文物后世研究发现秦良玉很高,有一米八多,不愧是英雄。
此外还有南北朝的冼夫人,宋代的梁红玉,还有近代大家熟知的秋瑾都是一代巾帼英雄,她们的人生告诉我们“谁说女子不如男”
素人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除了英勇善战的名将,骁勇无敌的英雄,也出现过很多驰骋疆场、战功赫赫的巾帼英雄,她们的英雄事迹流传至今。我们一起来讲讲十大巾帼英雄的故事。
一、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文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二、花木兰,木兰代父从军流传千古。魏氏女,西汉谯城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三、冼夫人,约520年—601年,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隋开皇九年,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四、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五、樊梨花,大唐贞观年间人,薛丁山的妻子。她因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樊梨花,在我国地方史记、掌故稗史中都有记载,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她自幼随骊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武艺高强。她乃是薛家父子征西的中流砥柱,一口绣戎刀无可匹敌。於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西凉之乱敉平,因居功厥伟,唐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镇国一品夫人。
六、穆桂英,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穆桂英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穆桂英五十三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穆桂英最大的事迹是大破天门阵。后来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曾奉命出征西夏。卫聚贤撰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以为,穆姓实为是杨文广妻子慕容氏之姓氏慕容一语的音转。
七、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世忠的正妻。公元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公元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公元1135年,随夫出镇楚州,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公元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抑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八、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人。后嫁入石柱县。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明史》·秦良玉本传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宣武门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门上刻“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大字)。
九、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十、秋瑾(1875-1907),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她从小崇拜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秦良玉等民族英雄和女中豪杰,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1904年夏,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创作的鹧鸪天抒发了她立志为国牺牲的心声——“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1905年,秋瑾回国加入光复会。同年7月再赴日本东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参与创办中国公学。1907年1月她创办我国第一份妇女报刊——中国女报,号召妇女为争取解放而斗争。1907年2月回浙江,接任绍兴大通学堂督办,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为有效组织武装起义的力量,秋瑾整顿光复会组织,联络会党势力,组织“光复军”。她将光复会会员分成16级,以“黄祸源溯浙江潮,为我中原汉族豪,不使满胡留片甲,轩辕依旧是天骄”这首七绝诗中的前16字分别作为16级的表记。她还秘密编制光复军军制,将光复军全军分为8军,以“光复汉族,大振国权”8字分别作为各军的表记。
她与徐锡麟联系,制定了皖浙起义计划,“以安庆为重点,以绍兴为中枢”。大通学堂成为当时浙江革命的大本营。1907年7月6日,安庆起义失败,7月13日清兵包围大通学堂,秋瑾不幸被捕。她坚贞不屈,怅恨自己壮志未酬,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中国女性吃苦耐劳众所周知,但是她们的英雄事迹却很少为世人所知。在国难当头时,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指挥千军万马,驰骋在刀光剑影的疆场,勇气可钦可敬,事迹可歌可泣。真可谓: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rusteel
先说咱们中国的十大巾帼英雄。
一、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文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二、花木兰,木兰代父从军流传千古。魏氏女,西汉谯城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三、冼夫人,约520年—601年,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隋开皇九年,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
四、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五、樊梨花,大唐贞观年间人,薛丁山的妻子。她因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樊梨花,在我国地方史记、掌故稗史中都有记载,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她自幼随骊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武艺高强。她乃是薛家父子征西的中流砥柱,一口绣戎刀无可匹敌。於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西凉之乱敉平,因居功厥伟,唐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镇国一品夫人。
六、穆桂英,穆桂英是明代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又名《杨家将传》、《杨家将演义》)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府演义》中的人物,后来杨家将相关小说被改编成戏剧和电视剧,穆桂英也因此变得家喻户晓。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穆桂英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穆桂英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穆桂英五十三岁犹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通俗文学中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穆桂英最大的事迹是大破天门阵。后来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曾奉命出征西夏。卫聚贤撰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以为,穆姓实为是杨文广妻子慕容氏之姓氏慕容一语的音转。
七、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起义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世忠的正妻。公元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后多次随夫出征,公元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公元1135年,随夫出镇楚州,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公元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抑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八、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人。后嫁入石柱县。明朝末期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将军、军事家、抗清名将。《明史》·秦良玉本传记载到:“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唯一凭战功封侯的女将军。为数不多的文武双全女子。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宣武门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门上刻“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大字)。
九、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十、秋瑾(1875-1907),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她从小崇拜岳飞、文天祥、花木兰、秦良玉等民族英雄和女中豪杰,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留下了许多充满强烈爱国思想和饱满革命热情的诗篇。1904年夏,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她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创作的鹧鸪天抒发了她立志为国牺牲的心声——“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国外的我列举4个
一、章西女王(Rani of Jhansi;1835年11月19日—1858年6月18日),名叫拉克希米·葩依,又译詹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1835年生于印度的贝拿勒斯。在三四岁的时候,她随从父母前往马拉塔最后一个首相巴吉·拉奥二世的王府居住,同拉奥二世的养子纳纳·萨希布和坦蒂阿·托皮结成了好朋友。葩依从小精通武艺,7岁就学会了骑马。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于5月在章西发动起义响应,驱赶英国侵略者。她的坚定和勇敢,使其成为印度民族大起义中最受爱戴的领导人。1858年6月章西沦陷后撤至印度北部的瓜廖尔继续战斗,6月18日在城郊的保卫战中,遭遇英军罗斯将军的第8轻骑兵团,孤军奋战,身被数刀,被抬出战场后,伤重不治。牺牲时年仅23岁,被称为印度的圣女贞德。
二、圣女贞德(英语:Joan of Arc;法语:Jeanne d'Arc,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绰号“奥尔良的少女(英语:The Maid of Orléans;法语:La Pucelle d'Orléans)”,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最后被捕并被处决。
三、征氏姐妹(越:Trưng Sisters,?—43年5月),是指在越南北部地区武装反抗中国东汉政权的两个姐妹,征侧(越:Zheng phụ)和征贰(越:Zheng II)。
四、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约前70年12月或前69年1月-约前30年8月12日),通称为埃及艳后。是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任女法老。她让一条毒蛇咬死自己来同时结束自己和埃及的生命(不过,研究证明她死于屋大维谋杀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从此以后,埃及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部分,直到5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她才貌出众,聪颖机智,擅长手段,心怀叵测,一生富有戏剧性。特别是卷入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漩涡,同恺撒、安东尼关系密切,并伴以种种传闻逸事,使她成为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著名人物。
纱舞琴歌
中国自古以来,出现过一代又一代的英雄儿女,虽然古女子的地位不如男人,但在乱世之中,为国家,为民族,女子同样时巾帼不让须眉。
一,妇好
妇好,生活于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武丁重整商王朝时期,是我国有历史记录的最早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巾帼英雄。
二,迟昭平
迟昭平,平原县人,西汉未年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王莽新朝横征暴敛,严刑峻法,加之灾荒连年,疫情蔓延,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她带领的农民起义军,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的打击,动摇了王莽新朝的统治。
三,冼夫人
冼夫人,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511年,冼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千人,梁朝论功行赏,册封冼夫人为"保护侯夫人“。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建立。陈永定二年,冯宝去世,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岭南数郡共举冼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来冼夫人率领岭南众归附隋朝,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
四,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平阳公主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也是中国古代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才识胆略丝毫不逊于她的兄弟李建民和李世民。中国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
五,樊梨花
樊梨花,唐朝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突厥寒江关关主,后投唐,丈夫为唐朝名将薛丁山,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子,武艺高强,文武双全,她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家喻户晓。
六,梁红玉
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人,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武功,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得名字。
七,秦良玉
秦良玉,字贞素,四川忠州人,明朝未年著名的女英雄,丈夫马千乘是汉伏波将军马援后人,世袭石砼宣抚使,马千乘被害后,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代领夫职,率领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后参加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被封为二品浩命夫人,崇祯皇帝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隆武二年,张献忠与清军作战,兵败身死,而明朝也已被李自成所灭,秦良玉于不久后的永历二年寿终而死,南明王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八,秋瑾
秋瑾,1875年11月一1907年7月15日,绍兴人,人称"鉴湖女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清政府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
jeason
在杀伐无常,狂争乱斗的诸国武将中间,上杉谦信以尊神佛、重人伦、尚气节、好学问的高节之士见称,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乱中的一股清新气息。
乱世出英雄,古代我比较敬佩的几个:
冉闵
汉族。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公元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建立冉魏政权。最为今人所知的是屠杀胡人的命令,即杀胡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他是拯救了汉民族的抗胡英雄;在大混战中,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352年,冉闵为慕容儁所执后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冉闵后人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冉魏政权给冉闵上的谥号。
史言“闵至自苍亭,行饮至之礼, 清定九流,准才授任,儒学后门,多蒙显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可见闵非粗才,惜其所值之敌,大多逼不及施展也。
郭威
后周太祖。郭威生于乱世,长于军伍,勇武有力,豪爽负气,略通兵法,善抚将士,以军功累迁至枢密使高位。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取后汉而代之,是五代时期军人专权的代表人物。
郭威出身于贫苦人家,读过些书,知道民间疾苦。即位后,他对宰相王峻说:“我是穷苦中长大,碰到机运当了皇帝,不敢重敛百姓以豪华自己。”他生活节俭,又减轻了一些赋税,削减了一些严刑峻法,并对大臣们说:“我长期生活在军队中,没有什么大学问,不知道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你们文武大臣,不论有什么建议,只要利国益民的,都可以向我提出,不过文字要简洁、切实,不要冗长、修饰。”臣下提出的不少好建议,他也果然能虚心接受、采纳。他又能留心搜罗人才,所任用的魏仁浦、李毂、王溥、范质等人都能忠于职守,遵守法度,君臣合力,逐渐改革了一些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因此,郭威在五代十国时期,算得上是一个好皇帝。
李定国
明末杰出的军事家。幼从献忠起义。家世务农。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到张献忠的喜爱。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有文武才,以勇猛著称,杀敌不计其数。作为农民义军领袖,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几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李定国于川民有惠,死后川中多建“李晋王祠”,而在滇黔之地,“李晋王”的英名与传说也一直流传。
附:儒将
1、狭义的儒将,不习弓马的,当然骑马的也可以,毕竟说到骑马,这个有条件谁都会,比如孙膑等。
2、广义的儒将,会骑射,但是不以武力见长、青史留名的靠其策略,比如周瑜、李靖。
三国时期,东吴的周瑜和陆逊可以说是儒将中的典范。周瑜才智高超,善音律,雅量高致,不同于一般武将的生猛硬派,赤壁之战,利用火攻,大败曹操。陆逊年少饱读诗书,二十一岁出仕,侍于孙权幕府,后担任军职,一展其军事才能。后于彝陵之战大败刘备。其后又被孙权拜为丞相,完成出将入相的升华。其二者,皆可谓儒将之典范。
muppet_lost_way
▂ ▄ ▅ ▆ ▇ █ 精彩分享 █ ▇ ▆ ▅ ▄ ▂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妇好,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文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二、花木兰,木兰代父从军流传千古。魏氏女,西汉谯城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
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 ▄ ▅ ▆ ▇ █ 谢谢关注█ ▇ ▆ ▅ ▄ ▂
hutieli
历史上巾帼英雄很多,择其部分列示:
外国的巾帼英雄有:
1、圣女贞德。她是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法国人心中的自由女神。英法战争(1337年-1453年)时,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为法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她最终被俘,被宗教裁判所以异端和女巫罪判处火刑。
2、伊丽莎白一世。她是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位英格兰及爱尔兰女王,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伊丽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间开始确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黄金时代”。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也被称为“荣光女王”、“英明女王”。
3、伊莎贝拉一世。她与堂弟及丈夫费迪南二世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为日后他们的外孙查理五世统一西班牙奠定了基础。她是一位精力充沛、才干非凡的君主。她做出过一套完整的关键性决策,这些决策在好几个世纪中都对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有着深刻的影响,至今对更多的人仍有着间接的影响。她还是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资助人。
中国的巾帼英雄有:
1、妇好。她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
2、花木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中国人家喻户晓,在历史上,花木兰确有其人。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冼夫人。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她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梁红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她自幼练就了一身功夫,后辅佐丈夫行军打仗,专门训练了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其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5、秦良玉。她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明思宗见过女将军后,感慨万千,曾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6、冯婉贞。她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7、秋瑾。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 ,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 ,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萌主西西酱
人类历史巾帼英雄层出不穷,有中国的有外国的,其中我最敬佩的有中国的平阳公主和法国圣女贞德。
第一位是花木兰。
花木兰,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非常高的女性。他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第二位是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也叫平阳昭公主,她是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唐太宗李世民同母姐,母太穆皇后窦氏。
平阳公主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统领千军万马,号称“娘子军”,为自己父亲建立帝业的公主,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
当年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的时候,作为女儿的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平阳公主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中国万里长城的著名关隘娘子关就是因为她所率领的娘子军曾经在此驻守而得名。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后有谥号的公主,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据说送葬的是战斗队,伴奏的是军乐团,一路威风凛凛,戟举旗扬,马嘶角鸣。
第三位梁红玉。
梁红玉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夫人。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出身于武将世家。据说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
后来,梁红玉的祖父和父亲都因在平定方腊之乱中贻误战机,战败被杀。梁家从此中落,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之后梁红玉在一场酒会上结识了韩世忠。
之后梁红玉追随丈夫韩世忠抗金,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在黄天荡之战中,梁红玉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
公元1135年,梁红玉随韩世忠出镇楚州,死于楚州抗金前线。
第四位是秦良玉。
秦良玉,明朝末年著名女将。在中国历朝历代修史中,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中,此人恐怕是最为准确的,其他多多少少带有演义故事的色彩,传的颇具传奇。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
秦良玉,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陽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
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记载的巾帼英雄。
明思宗见过女将军后,感慨万千,曾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
后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说到:“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
明朝灭亡后,南明王朝追谥秦良玉为“忠贞侯”。
第五位贞德
她是法国的军事家,天主教圣人,被法国人视为民族英雄,也是历史上唯一能在十七岁时就指挥国家大军的少女。在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中她带领法国军队对抗英军的入侵,支持法查理七世加冕,为法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为勃艮第公国所俘,不久被英格兰人以重金购去,被英格兰当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诬陷为异端和女巫,并判处以火刑。20年后英格兰军队被彻底赶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于1456年为她平反。500年后被梵蒂冈封圣。
hom.624
回答这个问题,先解释什么是巾帼英雄。女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改变社会,或者引领某一个领悟,或者做过突出贡献。成王败寇下,是没有好坏一说。吕雉算一个,她帮刘邦招揽了很多人马。武则天算一个,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贞观之治。西施算一个,凭借一己之力,灭掉吴国。李清照算一个,很多爱好文学的人,读她的诗词有一种如梦如醉的心境。林徽因算一个,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文豪。还有很多人,像孝庄皇后,马大脚,柴夫人等很多人都影响了时代
Super
正史主要是以二十四史为主我就来给你介绍一下其中几部供你研习: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三国志》全书一共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三国志》名:为志其实无志。魏志有本纪,列传,蜀,吴二志只有列传,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曹丕、曹睿分别写了武帝纪、文帝纪、明帝纪,而蜀书则记刘备、刘禅为先主传、后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记孙亮、孙休、孙皓为三嗣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从篇幅来看,《魏书》约占全书的二分之一,吴书占三分之一,蜀书只占六分之一,这可能与史料的多少有关。在陈寿撰《三国志》以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关魏、吴的史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可供陈寿参考取材。而关于蜀汉的史作阙如,而且蜀汉也不像魏、吴二国设有史官,这造成了蜀汉史料的缺乏。
《三国志》取材精审,作者对史实经过认真的考订、慎重的选择,对于不可靠的资料进行了严格的审核,不妄加评论和编写,慎重地选择取材之源。这虽然使《三国志》拥有了文辞简约的特点,但也造成了史料不足的缺点。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其进行删改后,成为今日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三国演义》。但是这个只是演义,大部分并不真实。
《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共三十五卷。《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既是一部战略名著,又是一部史学名著。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传》传文比《春秋》经文多出13年,实际记事多出26年(最后一件事为略提三家灭晋),以《春秋》记事为纲叙事,其中有说明《春秋》书法的,有用实补充《春秋》经文的,也有订正《春秋》记事错误的。全书绝大部分属于春秋时候事件,但全书的完成已经进入战国时期。这些都说明《左传》与《春秋》的密切关系。
《左传》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有些学者则认为是战国初年之人所作,但均为质疑,因为《左传》中某些文章的叙事风格与其他不符,并无任何史料佐证,只能归为臆测。
《左传》对后世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历史学方面。它不仅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并引录保存了当时流行的一部分应用文,给后世应用写作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仅据宋人陈骙在《文则》中列举,就有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之多,实际还远不止此,后人认为檄文也源于《左传》。并且,本书在中国的文学界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史学也有巨大的贡献!
《春秋》经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其中成于先秦的较著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相传《春秋》之书出于孔子之手,旧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但后世亦有不同说法,清人袁谷芳春秋书法论说:《春秋》者,鲁史也。鲁史氏书之,孔子录而藏之,以传信于后世者也。石韫玉独学庐初稿·春秋论也说:《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春秋》共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笔而书者必更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家自为师,人自为学,则其书法,岂能尽同?虽然春秋之作者有争议,但其经过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则无大异。事实上,春秋作为一鲁国的史书,其作用早已超出史书范围,春秋用词遣句“字字针砭”成为独特的文风,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历代文代史家奉为经典。《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张说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说见公羊传·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记。
因为《春秋》是粗线条的笔墨。为补这一遗缺,后来又出现以春秋为主本的传,即现今流传下来的《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和春秋左氏传三种,并称春秋三传。传的春秋经文字基本上相同,也有一些差异,传文按年合并,先经后传。
《后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章怀太子李贤注,此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所著的《后汉纪》,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东汉从和帝开始,连续有六个太后临朝。把她们的活动写成纪的形式,既名正言顺,又能准确地反映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其次,《后汉书》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尤为可贵的是,《列女传》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贞女节妇,还包括并不符合礼教道德标准的才女蔡琰。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后汉书》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后汉书》自有其特点。从体例上看,与《史记》和《汉书》相比,有一些改进。在本纪方面,它不同于《汉书》的一帝一纪,而是援引史记·秦始皇本纪附二世胡亥和秦王子婴的先例,在和帝纪(和帝刘肇)后附殇帝(殇帝刘隆),顺帝纪(顺帝刘保)后附冲、质二帝。这既节省了篇幅,又不遗漏史实,一举而两得。在皇后方面,改变了《史记》与《汉书》将皇后列入外戚传(吕后除外)的写法,为皇后写了本纪。这样改动,符合东汉六个皇后临朝称制的史实。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记述之完善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
《明史》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
清史稿是民国初年设立的清史馆编写的记述清代历史的未定稿。它按照历代封建「正史」的体例,也分为纪、志、表、传四部分,共五百三十六卷。清史馆由赵尔巽任馆长,先后参加编写的有柯劭忞等一百多人。一九一四年工作开始,至一九二七年大致完稿,历时十四年。
本书虽编成于辛亥革命以后,而编者却基本上还是站在清王朝的立场来写清史的。由于成于众手,彼此照应不够,完稿后又未经仔细核改,刊行时校对也不认真,是以体例不一,繁简失当,以至年月、事实、人名、地名的错误往往可见。对于编纂上的这些问题,编者也是有所了解的,因此发刊缀言中指出,此书仅仅是作为史稿公之于世,「乃大辂椎轮之先导,并非视为成书也」。
侭管此书存在错误和缺点,它根据的大部分材料如清实录、清代的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档案等,今天也可以见到,但编者把大量的资料汇集起来,初步作了整理,这就使读者能够得到比校详细系统的有关清代史事的素材。而且有些志和清末人物的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的史料,当另有所本。因此,这部书仍有它的参考价值。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全书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
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艺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仅次于列传,份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独一无二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食货志》、兵志亦编得好,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食货志》十四卷,相当于旧唐书·食货志的七倍。根据宋朝的情况,《宋史》还有《奸臣》四卷、叛臣三卷,为蔡京、黄潜善、秦桧、张邦昌、刘豫等所作的传记;另有道学四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道学人物所作的传记。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
《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
攸琪smiling
“二十四史”全部按照纪传体的形式,采取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为顺序的方式记事,完整、系统地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明朝末年四千多年间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融合、兴旺的历史轨迹,全面展示了历代王朝的兴亡盛衰规律,翔实而细致地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疆域、民族、外交等多方面内容以及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
jinghan9065
你说的是小说,不是历史书吧。小说我推荐大秦帝国,根据历史史料撰写,但属于小说范畴。该小说共6部11本,描写了战国中后期从商鞅变法到秦朝灭亡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战国史。小说人物众多,故事结构严谨,史料翔实,读起来生动有趣。小说体现的基本面貌是奋发昂扬的,体现了战国时期凡有血气、必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简单人
我个人也很喜欢历史,觉得我国先人的,智慧、文化、政治、战争底蕴、和历史事件。真的是博大精深。
1、《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历十余年而完成。《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左传》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468年),共十二代国君、二百五十四年间的历史。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帐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史实,而且还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
3、《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在这套书中,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
水畔孤松
比如罗兰、拉法耶特、巴依、裴提翁等等,
鲁登道夫就是一个大奸臣
俄国的罗将可也是如此
拜占庭帝国的封臣,亚美尼亚国王,曹公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的人物原型高尔察克就是
还有叶利钦以及一大批苏联晚年的高级官僚。
秦羽觞
中方年表
新石器时代
夏(前2070-前1600)
商(前1600-前1046)
西周(前1046-前771)
东周(前771-前221)
秦(前221-前206)
西汉(前汉)(前205-25)
新莽(9-25)
东汉(后汉)(25-220)
三国(220-280)
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
南北朝(420-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国(907-960)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元(1206-1368)
明(1368-1644)
清(1636-1911)
中华民国(1911-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日本年表
旧石器时代
绳纹时代(约前10000-约前3世纪)
弥生时代(约前3世纪―3世纪)
大和时代
飞鸟时代(553-644)
奈良时代(645-780)
平安时代(781-1183)
镰仓时代(1184―1333)
南北朝时代(镰仓末期ー室町早期)
室町时代战国(1333-1572)
江戸时代(1573-1867)
明治(1868-1912)
大正(1912-1925)
昭和(1925-1988)
平成(1988-)
对应年表,然后就可以具体查阅那个时期的历史了,大学图书馆中参考书很多的。。。
repple115
看全球通史,权威的看 斯塔夫里阿诺斯 版本的,但这个内容不是很丰富,只是名气大,建议看美国时代生活编辑部版本的全球通史,二十四册,配图、排版非常好,通俗易懂。
另外,全球通史(东方曙光)也很不错,不过要耐下心来看,西方人的视角看东方。
中国历史,建议看吕思勉的中国大历史,这是权威版本,但考据过甚,引经据典的厉害,有点卖弄的嫌疑。通俗的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了。
doclixin
北宋时日本是处于平安时代末期,南宋时日本则处于镰仓幕府统治时期
平安时代是日本古代的最后一个历史时代,它从794年桓武天皇将首都从奈良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在奈良朝末期,朝廷与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激化。为了削弱权势贵族和僧侣的力量,桓武天皇于784年决定从平城京迁都到山城国的长冈(今京都市),在那里筹建新都,命名为平安京,希望借此获得平安、吉利、安宁与和平。由于平安京于794年完工,故史家常把794年作为平安朝的开始(有的把784年决定迁都的时间作为平安朝的开始)。平安时代的称呼来自其首都的名字。它之前的时代是奈良时代,它之后的时代是镰仓时代。平安时代是日本天皇政府的顶点,也是日本古代文学发展的顶峰。在平安时代中武士阶层得到发展,到这个时代的后期,武士阶层从贵族手中夺取了权力,后来建立了幕府。
镰仓幕府(1192年—1333年),是日本幕府政权的开始,其建立者是武将源赖朝,他于日本平安王朝的末期打败了贵族阶级的实权派平清盛一族,并逼迫在源平之战中为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兄弟源义经自杀,达到了自己一手遮天的目的。源平之战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作家信浓前司行长据此写成历史小说《平家物语》。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时代结束了,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鄙视平安朝贵族萎靡的生活,崇尚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为核心的思想,结合儒学、佛教禅宗、神道教,形成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支柱“武士道”。13世纪元军侵日战争客观上使幕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日本的统治。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
清朝时日本是处于江戸时代和明治天皇统治之下
江户时代也就是德川幕府统治之下的日本,是日本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德川氏以江户为政治根据地,开幕府以统制天下,故亦称江户幕府。自公元一六○三年德川家康受任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开始,至一八六七年第十五代将军庆喜,将政治大权奉还朝廷(即大政奉还)为止。约二百六十五年,为继镰仓,室町幕府之后,最强盛也是最后的武家政治组织。德川幕府时期分为4个时期,分别是:
一、创业期(一六○三~一六五○):历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将军。
二、发展期(一六五一~一七一五):历家纲、纲吉、家宣、家继四代将军。
三、兴隆期(一七一六~一七八六):历吉宗、家重、家治三代将军。
四、极盛期(一七八七~一八五二):历家齐、家庆二代将军。
五、衰亡期(一八五三~一八六六):历家定、家茂、庆喜三代将军,亦即美国使节来日至大政奉还期间。
由于幕藩至武士财政每况愈下,幕府的威信受到打击,幕府以农村为基础,但因不满封建的压迫和榨取,常发生暴乱,即所指百姓一揆。此外,又加上外国要求通商,幕府虽力事迁就,但大势所趋,使整个幕府体制发生动摇,雄藩群起讨幕,终于迫使幕府走向衰亡之路。
明治时期
同一时期,在日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形成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在商品经济型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
1863 年6月,幕府被迫宣布攘夷,随之发生了美、法军舰进攻下关,英国舰队进攻萨摩藩的事件。1865年春,长州藩尊王攘夷派领袖高杉晋作提出开港讨幕的战略,决定不再提攘夷,转向武装倒幕,并与萨摩藩结成秘密军事同盟。与此同时,英国也权衡利害,改变策略,援助倒幕派。幕府方面则投靠法国,于1866 年7月发动第二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此时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沉重打击幕府。长州藩联合倒幕势力英勇抗击,同年9月迫使幕府撤军。
1867 年孝明天皇死,太子睦仁亲王(即明治天皇 )即位,倒幕势力积极结盟举兵。11月8日,天皇下达讨幕密敕。9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奏请“奉还大政”,同时却在大阪集结精兵,企图反叛。1868年( 戊辰年 )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 ,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8日及 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 王政复古大号令 ”为非法。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 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鸟羽、伏见之战 ),德川庆喜败走江户。戊辰战争由此开始。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 年 5月 3日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叛乱诸藩。1869年春,天皇军出征北海道,于6月27日攻下幕府残余势力盘踞的最后据点五畯廓( 在函馆),戊辰战争结束。
日本历史年代表(注假名)
縄文时代 じょうもんじだい 公元前7000-公元前300
弥生时代 やよいじだい 公元前300-300
大和时代 やまとじだい300-520
飞鸟时代 あすかじじだい
奈良时代 ならじだい 710-784
长冈京时代 ながおかきょうじだい 784-794
平安时代 へいあんじだい 794-1192
镰仓时代 かまくらじだい 1192-1333
南北朝时代 なんぼくちょうじだい 1333-1392
室町时代 むろまちじだい 1392-1573
戦国时代 せんごくじだい 1477-1573
安土桃山时代 あづちももやまじだい 1573-1603
江戸时代 えどじだい 1603-1868
明治时代 めいじじだい 1868-1912
大正时代 たいしょうじだい 1912-1926
昭和时代 しょうわじだい 1926-1989
平成时代 へいせいじだい 1989-
星空の仰望
百家讲坛系列 易中天我最喜欢了 蒙曼的也不错 刘心武的 他们都比较有研究 你如果比较喜欢的话 你可以弄本资治通鉴 看 那比较全面些 中国历史比较多范围也比较广 你想深入的话可以选择一个方面先入手
琳小妖_ll
历史讲座可以找百家讲坛名人演讲之类的视频,比如像:易中天品三国等等,都是值得看的历史题材讲座,有关的历史小说可以看正史记载的书:比如二十四史等,配合一些讲座会更加记忆犹新,个人感觉三国演义也非常不错
阿猫呜
《风月无边》东汉初期,繁华初定。小小市井女,与弱弟相依,寄于族人羽翼下。摔了一跤之后,她竟意外拥有“慧眼”,从此认清渣夫,智斗族人,由备受欺凌的乡下女一跃而为智谋过人的女能人。
他生而尊贵,天子之下第一人,两岁被封太子,荣华至极。他霸道自我,目光所至,众生俯首。他许她以妾位,却被她嗤之以鼻。她一介小小女子,却胸怀锦绣,深信能在女子卑微年代活得恣意畅快。
她对他的独占欲极强。她说:“我若有权有势,你们这些女人休想近他三步之内。”这时的她不过一介庶民,而他却高高在上,仿若天神。
在他的滔天权势逐渐转弱时,她居然说她可以养他,让他“要房有房,要车有车”,保他一世富足与稳妥。
他们之间,种种算计,种种滑稽,种种身不由己,种种爱恨纠缠,到最后,全都化作一段意蕴悠长的“风月无边”。
且看林家成笔下最强悍的女主,如何在步步危机中逆流而行、扶摇直上,成就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
yuhong6633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yRN1tJElq1OAT2coUfBzQ
提取码: yasc
viviansz
从炎黄到刚刚过去的那一秒都可以叫历史
只要发生在中国就可以了
历史就是过去,就是童话故事的开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
历史也许是辉煌,也许是落寞,但都已经过去
现在和将来又是什么?
人在不断创造自己的历史
历史又在书写人类的过去
我们都只是历史上的沧海一粟
王刚(兔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二十四史
01.史记 (汉·司马迁) 02.汉书 (汉·班固) 03.后汉书 (范晔、司马彪)
04.裴注三国志 (晋·陈寿) 05.晋书 (唐·房玄龄等) 06.宋书 (南朝梁·沈约)
07.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08.梁书 (唐·姚思廉) 09.陈书 (唐·姚思廉)
10.魏书 (北齐·魏收) 11.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 (唐·魏徵等) 14.南史 (唐·李延寿) 15.北史 (唐·李延寿)
16.旧唐书 (后晋·沈昫等)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宋史 (元·脱脱等) 21.辽史 (元·脱脱等)
22.金史 (元·脱脱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
凉茶娴
明代,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中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沿海数千里同时告警。倭寇到处抢劫财物,屠杀人民,危害极大。地方官无力还击,年轻将领戚继光受命到浙江抗倭。此后,戚继光又奉旨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抗倭。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
倩女幽会
六楼说的非常全,好,我就不说了。其实中国古代的史书还是很客观的,比如“史记”“班固”,另外上下五千年也可以看看。如果想学历史,千万不要看“明朝那些事,三国演义”还有明朝和清朝时代编制的史书。明朝自从洪武帝诛了方孝孺十族之后,基本上,文人的骨气就断了,记载史料的时候明显不敢直言不讳了,而清朝由于十少数民族,开国时候非常害怕文人不服气,大兴文字狱,所以基本上,清朝写的史书没有参考价值。至于“明朝那些事”,三国演义,这些都是小说,可不能当历史,那会闹笑话的。
兔上帝
商鞅变法以后一百多年,到秦王赢政的时候,秦国已经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诸侯国分裂统治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赢政统一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封建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他规定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级官员由皇帝任免,他们对皇帝的命令要绝对服从。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也由皇帝亲自任免,他们为皇帝统治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赢政幻想秦的统治世世代代继续下去。他自称始皇帝,他的后代为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秦一朝统治虽然不长,但是从它开始,中国一套比较完整的专制集权制度,建立起来了。
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一种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这些措施,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为了防御北方游牧部落匈奴的侵扰,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带兵攻打匈奴。公元前214年,蒙恬打败了匈奴人,夺回了黄河河套地区,秦政府在那些地区建筑城寨,还把内地人迁到那里居住、生产,充实边防。秦始皇又征发农民,修筑了西起陇西临洮,东到辽东的一道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长城的修建阻挡了中国北方游牧部落南下,保障了长城以南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安定。
秦始皇还派兵征服珠江流域越族人居住的地区。在那里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同越族人杂居。为了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又派史禄带领人民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灵渠在今广西境内,全长30多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尚能灌溉周围4万多亩土地。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他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了中国,采取了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人民和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但是秦朝的赋税和徭役繁重,刑罚残酷,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秦始皇死后第二年就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奏的统治被推翻了。
卖奶茶的鱼雷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山顶洞人复原胸像
3、北京人(右图)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 “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司母戊大方鼎
17、夏朝最后一个统治者桀,暴虐无道。东方的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强大起来,打败了夏建立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
18、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商朝后期制造的 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铜器。(右图)
19、商代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古代文字,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刻 有文字的甲骨中,总字数达到160多万字,其中有单字4600多个,已识别的有1000多个。
20、商代末期,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叫“周”的部落强 盛起来。到周文王时,周国成了西方诸侯的新盟主。
21、商朝最后的统治者纣王好酒淫乐。周武王时,周联合其他部落讨伐商朝,经过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
22、周朝建立后,分封了大大小小71个小国,有鲁、齐、魏、晋、宋、燕等。这些小国的国君叫诸侯。
23、西周前期180多年,中原一带产生了许多大型乐舞。祭祀山川时用的是表现大禹治水的大夏舞,纪念武王伐纣功绩的武舞是《大武》舞。
2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东迁,名为“东周”。分为“春秋”、 “战国”两个时期。
25、春秋时期,100多个诸侯国林立,互相争夺,胜者成为霸主,出现了 “春秋五霸”,一般的说 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26、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问鼎大小轻重”。鼎是王权象征,传说大禹铸了九个鼎,代表九州。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做天子的野心。
27、春秋中后期,吴越两国交恶。先是吴王阖庐战败受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立志报仇,让人每天高声提醒他:“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了么?”后来,吴国在夫差的领导下打败了越国。
老 子 授 经 图
28、越王勾践决心雪耻。他“卧薪尝胆”,每天高声自问:“勾践,你忘了亡国的耻辱么?”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次打败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29、约2500年前,中国出了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右图)
30、《道德经》又名《老子》,书里写着:祸有时会成为福的因由,福中有时藏伏着祸。因此要注意“物极必反”, 还要注意“道”“德”相长。
31、生活于公元前551——前479年的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2、孔子最早在中国兴办私学,他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33、孔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整理编订了易、《诗》、礼、《乐》、老子授经图孙武像 《尚书》、《春秋》等 “六经”。
34、孔子享年73岁,死后葬在鲁国都城北边(今山东曲阜“孔林”处)。孔子故居后来改建为“孔庙”。
孙武像
35、孔子的学生们追忆孔子日常教诲和生活行为,整理成一部语录体书,称作《论语》,这部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6、孙武,是春秋未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传世有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左图)
37、《孙子兵法》提出了著名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等许多战争原则。
38、《孙子兵法》的根本宗旨在于:精通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因此被称为“兵学圣典”,并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外交、商战、体育等领域。
39、《孙膑兵法》是另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时期的孙膑所著,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40、齐将田忌与齐王赛马屡败。孙膑教田忌改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败一场;再用自己的上等马、中等马分别与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对阵,田忌胜二场,总比分2:1,田忌胜。“孙膑赛马”是一个很著名的策略。
41、战国时期开始后,各个诸侯国都和周王一样,自称为王,其中的七个强国号称“战国七雄”,他们展开了“兼天下”、“一宇内”的战争。
4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盛行“钟鼓之乐”。近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124件古代乐器。
编钟
43、在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有一套大型编钟,最为珍贵。这套编钟在地下埋藏了2400余年,现在仍能以准确的音调、优美的音色演奏古今乐曲。(右图)
44、中国古代第一个享有盛誉的名医,是春秋战国后期的民间医生扁鹊 。
45、扁鹊精通各种医术,又总结前人方法,创造了望、闻、问、切的四诊法,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
46、“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场激烈的思想交锋,战国争雄激烈之时,也是百家争鸣鼎盛之际。
47、秦在公元前770年才被封为中国西部的一个诸侯国,疆域较小,国力不盛,始终被中原诸侯鄙视。但自从实行了商鞅变法后,国势蒸蒸日上,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48、公元前238年,雄才大略的 秦王赢政,开始亲理朝政,经过短短的17年,灭其他六国,于公元前221 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 。
49、秦灭六国后,赢政称“皇帝”,意即“德过三皇,功高五帝”。
50、为尽快改变春秋战国500多年分裂造成的各种混乱,巩固秦王朝的统一,秦始皇下令统一币制,使用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
51、秦始皇还下诏统一度量衡 ,并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修弛道,车同轨 ,书同文”,来巩固秦 万里长城 秦王朝的政权。
52、中国古文字中,最早有 甲骨文、 金文,西周时期有 大篆(籀文),战国时期有蝌蚪文(古文)。 此外一些诸侯国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字。
万里长城
53、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种更加便于书写的隶书,这 种字体从汉朝起在官方和民间通行,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54、秦、赵、燕等北方诸侯国,为抵御北部游牧民族的入侵,曾分别修筑过长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 后,下令把不相衔接的各段长城连成一体,再向东西延伸,全长达1万多华里,号称万里长城。长城大都修筑在高山峻岭之上,易守难攻。(左图)
5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被刘邦领导的武装力量推翻了。
56、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57、在发生于巨鹿的一次大战中,项羽命士兵砸破锅鼎,凿沉船只(“破釜沉舟”),只带三天口粮,以示决战必胜的决心。结果项羽的军队九战九捷,立下首功,分封天下,自称为 “西楚霸王”。
58、刘邦曾与秦朝关中父老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且下令废除秦朝全部苛法,明令禁止犒军扰民。由于实施德政,得到广泛拥护,刘邦被封为“汉王”。
汉景帝 汉文帝
59、公元前202年,刘邦围项羽于垓下,项羽自刎。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 公元25年)。为顺应民心思安、期盼休养生息的现实,刘邦制定了各种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使社会 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60、汉高祖之后,汉文帝(右图右)、汉景帝(右图左)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汉初六、七十年的努力,中国出现了政治升平、经济繁荣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61、汉武帝即位后,以其雄才大略,开拓西部疆域,建立起丰功伟业,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上把“秦皇汉武”并称,正是因为他们先后完成了中国统一、稳固发展的伟大事业。
62、西汉帝国的强大,使中原人不再被称为“秦人”,而通称 “汉人”、“汉族”了。
63、公元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但由于他施行暴政,引起赤眉、绿林军起义,隗嚣、 公孙述等拥兵自立。公元23年9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
64、刘秀是刘邦之后,王莽内乱时期起兵争夺天下,于公元25年重建东汉(公元25——220年)政权,定都洛阳,自号为“汉光武帝”,史称“光武中兴”。
65、养蚕抽丝、纺纱织绸,是5000多年前中国人的重大发明。公元前5——6世纪,丝绸传到西域。到了汉代,丝绸业已十分发达。纷至沓来的商队,把各种丝和丝织品运到了古罗马帝国,丝绸之路开始形成。
66、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实际上是一种丝织品,有一种帛(极薄的丝绸)在古代作为“纸”用。所以汉代以前就有许多帛书帛画。
67、到了 西汉早期,出现了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如 絮纸、麻纸。
68、公元105年,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价廉物美的 “蔡侯纸” 这种纸平整光滑,又薄又软,成本低廉,便于书写。
69、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提出“独尊儒术”,以孔子学说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思想开始占统治地位,并逐渐形成儒教。
雷美丽女王
在秦始皇陵先后出土陶制兵马俑约8000件,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考古发现表明,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原始人类就已经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化石“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
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已经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征,能直立行走, 能够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了用火。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居住在黄河流域一带的人民, 就以农业为主,并饲养家畜;三千多年前的商代 (约公元前16世纪一前11世纪),已有了冶炼青铜的技术,并知道了使用铁器。
建于公元前21世纪的夏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开端。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一前770年),奴隶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前221 年),中国社会发生变革,由奴隶社会逐渐进入封建社会。 公元前221年,秦朝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他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货币;发展了交通;在北边疆界;修建了万里长城,并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以自显于天下。在西安附近发掘出来的“秦始皇兵马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每年都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参观。
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妻的金缕玉衣
西汉青铜器--长信宫灯
秦代以后,历史膻变,朝代更替,经历了汉、 三国(魏、蜀、吴)、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宋、元、明、清等王朝,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 其中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20年)、唐(618-907 年)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农业、手工业、纺织、造船等技术都有较大发展;对外交往也较频繁,同日本、朝鲜、印度、波斯、阿拉伯等许多国家有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宋(960-1279 年)、元(127-1368年)时,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商业贸易十分活跃;有一大批外国商旅来到中国。其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游记中;称中国是一个十分强大、富庶的国家。明代初期到清代中叶(1368-1840)这470多年间,封建社会逐渐走向末期,但社会经济仍在前进,明末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直到公元1840年为止,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延续了两千多年。
早期的治水成就
为了更好地利用长江之水、战国时速期的地方官李冰和他的儿子指挥修建了都江堰工程,这项 200O多年前完成的水利工程今仍在使用之中。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老子、孔子等人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近代(1840-1919年)
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与夫人宋庆龄女士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随着工业革命发展先后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它们到处寻找 商品市场,掠夺殖民地。十九世纪初,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造成中国白银不断外流,财政越来越困难。1839年,清政府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英国为了保护鸦片贸易,1840年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香港被割占。从此,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英、美、法、俄、日等国家不断逼迫清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十九世纪末期,列强们进一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但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临时政府权力落入袁世凯及其后的段棋瑞手中,其间袁还逆历史潮流而动,妄图复辟帝制,但遭失败
令人振奋的古代文献
·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仍是军事、经济领域专家们的不可多得的参考用书。
·曹雪芹的《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典范;国内外有专门研究“红学”的机构。
·甘石星经是世界上第一本记录恒星的专著,共记录了800多个恒星。其中120个已经被确定位置。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北宋中期发明活字
印刷术的毕升雕像
1919年,北京爆发了由爱国学生发起的“五四”运动,反抗段祺瑞政府对日投降卖国政策;全国各其他城市的工人纷纷罢工响应。“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传播,并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1921年,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代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1924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曾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作为他的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积极合作;共同组织工农群众进行北伐,打倒军阀、统一中国。但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集团掌握权力,1927年蒋介石策划发动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政府。南京政府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对日本不断让步妥协。当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民党政府被迫同意同共产党联合抗日。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于1945年取得了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一致要求和平,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但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妄图依靠暂时的军事优势,夺取抗战胜利果实;维持其独裁统治。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领导了全国解放战争,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早期的医药、科技成就
· 宋朝(960-1279)的沈括对物理、生物和地质做了多方面的研究,著有《梦溪笔谈》一书, 堪称一部古代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医书。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左右
· 李时珍在公元十六世纪著成《本草纲目》,记录了1800种中草药名称及一万多种药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由各党派、各团体、各界代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周恩来被任命为总理。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了1950年到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53年到1956年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从而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57年到1966年是中国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在这十年中,虽然遭受过严重挫折,但从整体上看,仍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工业发展很快;农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大规模展开;许多新兴科学技术,如原子能、喷气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有了较快的发展。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1979年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调整国民经济,改革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是建国以来形势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
早期发明
·汉朝(公元前206年)的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南北朝时(420-589)的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下七位数字的人
·唐朝(618-907)的高僧一行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长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