暦數

——(魏晋徐干中论

  昔者,聖王之造暦數也,察紀律之行,觀運機之動,原星辰之迭中,寤晷景之長短,於是管儀以准之,立表以測之,下漏以考之,布筭以追之。然後元首齊乎上,中朔正乎下,寒暑順序,四時不忒。夫暦數者,先王以憲殺生之期,而詔作事之節也,使萬國之民不失其業者也。

  昔少皥氏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揉(《史記·曆書》作"擾"),不可方(《史記》作"放")物。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北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毋相侵黷(《史記》作"瀆")。其後三苗復九黎之德,堯復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敎之。故《書》曰:"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暦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於是隂陽調和,災厲不作,休徴時至,嘉生蕃育,民人樂康,鬼神降福,舜、禹受之,循而勿失也。及夏德之衰,而羲和湎淫,廢時亂日。湯武革命,始作暦明時,敬順天數。故《周禮》太史之職:正歳年以序事,頒之於官府及都鄙,頒告朔於邦國。於是分至啓閉之日,人君親登觀臺以望氣,而書雲物爲備者也。故周德旣衰,百度墮替,而暦數失紀。故魯文公元年閠三月,《春秋》譏之,其《傳》曰:"非禮也,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舉正於中,民則不惑;歸餘於終,事則不悖。又哀公十二年十二月螽,季孫問諸仲尼,仲尼曰:"丘(徐本誤作"某",按《左傳》即作"丘")聞之也,火復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暦過也。"言火未伏,明非立冬之日。自是之後,戰國搆兵,更相吞滅,專以争強攻取爲務,是以暦數廢而莫脩,浸用乖繆。大漢之興,海内新定,先王之禮法尚多有所缺,故因秦之制以十月爲歳首,暦用顓頊。孝武皇帝恢復王度,率由舊章,招五經之儒,徴術數之士,使議定漢暦。及更用鄧平所治,元起太初,然後分至啓閉不失其節,弦望晦朔可得而驗。成、哀之間,劉歆用平術而廣之,以爲三統暦,比之衆家,最爲備悉。至孝章皇帝,年暦踈濶,不及天時,及更用四分暦舊法,元起庚辰。至靈帝(徐湘琳曰:"當增一'時'字。")四分暦,猶復後天半日。於是會稽都尉劉洪更造乾象暦,以追日月星辰之行,考之天文,於今爲宻。會宫車宴駕,京師大亂,事不施行,惜哉!

  上觀前化(徐湘琳曰:"化,疑為'代'字之誤。"),下迄於今,帝王興作,未有奉贊天時以經人事者也。故孔子制《春秋》,書人事而因以天時,以明二物相須而成也。故人君不在分至啓閉,則不書其時月,蓋刺怠慢也。夫暦數者,聖人之所以測靈耀之賾而窮玄妙之情也,非天下之至精,孰能致思焉。今麤論數家舊法,綴之於篇,庶爲後之逹者,存損益之數云耳。

《中论》
中论《中论》,徐干著作,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 所以,历代史书除《宋史》将其列入杂家类而外,其余者均将其列入儒家类。传本《中论》一书分上下二卷,共计二十篇,从《治学》至《爵禄》十篇为上卷,《考伪》至《民数》十篇为下卷。又《群书治要》辑有《中论》逸文《复三年丧》、《制役》两篇,今本《中论》多附录之,可见今本《中论》已非完本。通过分析历代官私书目对《中论》一书的著录情况,可知该书是在宋代出现残阙情况的。
《中论》热门篇章

【徐干】简介


  徐干一生,以“清玄体道”著称。在创作方面,则以诗、赋、散文见长。诗歌今存3篇,都是五言诗。今存徐干作品,没有《公宴》、《斗鸡》之类酬应之作,这也是他有别于其他建安作家之处。徐干诗歌成就不高,钟嵘《诗品》把他列入下品。虽钟嵘贬抑过甚,而从干今存之诗看,较王粲、刘桢亦稍逊。干诗大部散佚,今存10首(见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上),而以《室思》6首和《答刘桢》较为出色。《室思》设为思妇之词,共六章,写一位妇女对远行不归的丈夫的怀念:“端坐而无为,仿佛君容光”,“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以至“展转不能寐”,幻想乘鸿鸾之羽飞到丈夫身边,与之相会。有时又担心丈夫“重新而忘故”,在外另有新欢。全诗情致缱绻,心理刻画细腻,十分委婉动人。《答刘桢》则语言浑朴,感情真挚,亦为佳作。



  徐干在辞赋方面的名声颇高,他的《玄猿赋》、《漏卮赋》、《橘赋》(以上皆佚)、《圆扇赋》等,曾被曹丕评为“虽张(衡)、蔡(邕)不过也”(《典论·论文》);刘勰也曾把他与王粲一起作为魏之“赋首”而加标举(《<文心雕龙>·诠赋》)。今存作品不足10篇,而且多有残缺。其中《齐都赋》,从残文来看,原先的规模可能相当宏大。


散文
  徐干本人擅长辞赋,能作诗,其五言诗妙绝当时。徐干的存世之作,今只有散文集《中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及其文章风貌。当时的人们评价他写《中论》是“欲损世之有余,益俗之不足”,“上求圣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当时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
  《中论》的写作主旨是:“常欲损世之有□、益俗之不足,见辞人美丽之文并时而作,曾无阐弘大义、敷散道教、上求圣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者,故废诗、赋、颂、铭、赞之文,著《中论》之书二十二篇”(《中论序》)。今存辑本分上、下两卷,上卷10篇,多论述处事原则和品德修养,下卷10篇,大部分论述君臣关系和政治机微,因此,它是一部有关伦理及政治的论集。其思想倾向,大体上遵奉儒家旨趣,多祖述先王、孔、孟之言,同时,也受道家、法家的某些影响。《中论》对时弊有所针砭,不过作者持论比较中庸谨慎,一般不指斥时事,所以显得辞旨邈远,较少锋芒。与同时的仲长统《昌言》相比,其揭露现实矛盾的深刻性和批判的尖锐性,都有所逊色。《中论》的语言比较平实,论证讲求逻辑、条理贯通,还不失为一部较好的论说文专著。它是“建安七子”中今存唯一的专著。
  他的著作,除《中论》外已散佚,《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5卷,已佚。明代杨德周辑、清代陈朝辅增《徐伟长集》 6卷,收入《汇刻建安七子集》中。《中论》2卷,《四部丛刊》有影印明嘉靖乙丑青州刊本。旧《寿光县志》载有他的诗8首、《齐都赋》1篇。

更多徐干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