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

——(魏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治卒青蛙蝮虺众蛇所螫方

  葛氏,竹中青蜂螫人方。

  雄黄,麝香,干姜,分等。捣,筛以麝?和之。着小竹管,带之行。急便用敷疮,兼众蛇虺毒之,神良。

  又方,破乌鸡,热敷之。

  蛇,绿色,喜绿树及竹上。大者不过四五尺,皆呼为青条蛇人中,立死。

  葛氏,毒蛇螫人方。

  急掘作坑,以埋疮处。坚筑其上,毒即入土中,须臾痛缓,乃出。

  徐玉,治蛇毒方。

  用捣地榆根,绞取汁,饮。兼以渍疮。

  又方,捣小蒜饮汁。以滓,敷疮上。

  又方,猪耳垢着疮中,牛耳中垢亦可用之,良。

  又方,嚼盐唾上讫,灸三壮。复嚼盐,唾之疮上。

  又方,捣薤,敷之。

  又方,烧蜈蚣末,以敷疮上。

  又方,先以无节竹筒,着疮上,熔蜡,及蜜,等分。灌筒中,无蜜,单蜡亦通。

  又方,急且尿疮中,乃拔向日闭气三步,以刀掘地,作小坎。以热汤沃坎中泥作丸如梧子大,服之。并以少泥,泥之疮上,佳。

  又方,桂心,栝蒌,分等为末。用小竹筒密塞之以带行,卒为蝮蛇,即敷之。此药疗诸蛇毒,塞不密,则气歇不中用。

  一切蛇毒。

  急灸疮三五壮,则众毒不能行。

  蛇毒。

  捣鬼针草,敷上,即定。

  又方,荆叶,袋贮,敷疮肿上。

  又方,以麝?涂肿上,血出,乃瘥。

  又方,以合口椒并叶,捣敷之,无不止。

  又方,切叶刀,烧赤,烙之。

  附方《梅师方》,治蛇虺螫人。

  以独头蒜,酸草,捣,绞敷所咬处。

  《广利方》,治蛇咬方。

  取黑豆叶,锉,杵,敷之,日三易,良。

  《广济方》,治毒蛇啮方。

  菰蒋草根灰,取以封之,其草似燕尾也。

  《兵部手集》,主蛇蝎蜘蛛毒。

  鸡卵轻敲一小孔,合咬处,立瘥。

  刘禹锡《传信方》,治蛇咬蝎螫。

  烧刀子头令赤,以白矾置刀上看成汁,便热滴咬处,立瘥。此极神验,得力者数十人,贞元三十二年,有两僧流向南到邓州,俱为蛇啮,令用此法救之。敷药了便发,更无他苦。

《肘后备急方》
肘后备急方《肘后备急方》,古代中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的单方作为附方,名《附广肘后方》,即现存《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
《肘后备急方》热门篇章

【葛洪】简介

  葛洪在《肘后备急方》里面,记述了一种叫“尸注”的病,说这种病会互相传染,并且千变万化。染上这种病的人闹不清自己到底哪儿不舒服,只觉得怕冷发烧,浑身疲乏,精神恍惚,身体一天天消瘦,时间长了还会丧命。葛洪描述的这种病,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结核病。结核菌能使人身上的许多器官致病。肺结核、骨关节结核、脑膜结核、肠和腹膜结核等等,都是结核菌引起的。葛洪是我国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的科学家。


  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还记载了一种叫犬咬人引起的病症。犬就是疯狗。人被疯狗咬了,非常痛苦,病人受不得一点刺激,只要听见一点声音,就会抽搐痉挛,甚至听到倒水的响声也会抽风,所以有人把疯狗病又叫做“恐水病”。在古时候,对这种病没有什么办法治疗。葛洪想到古代有以毒攻毒的办法。例如我国最古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里就说,治病要用“毒”药,没有“毒”性治不了病。葛洪想,疯狗咬人,一定是狗嘴里有毒物,从伤口侵入人体,使人中了毒。能不能用疯狗身上的毒物来治这种病呢?他把疯狗捕来杀死,取出脑子,敷在犬病人的伤口上。果然有的人没有再发病,有人虽然发了病,也比较轻些。(发病轻应该是古人知识不足造成的误解,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100%,不管轻重都无差异)


  葛洪用的方法是有科学道理的,含有免疫的思想萌芽。大家知道,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注射脑炎疫苗可以预防脑炎,注射破伤风细菌的毒素可以治疗破伤风。这些方法都是近代免疫学的研究成果。“免疫”就是免于得传染病。细菌和病毒等侵入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本来有排斥和消灭它们的能力,所以不一定就发病,只有在身体的抵抗力差的时候,细菌和病毒等才能使人发病。免疫的方法就是设法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使人免于发病。注射预防针,就是一种免疫的方法 (现代免疫学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注射预防针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葛洪对狂犬病能采取预防措施,可以称得上是免疫学的先驱。欧洲的免疫学是从法国的巴斯德开始的。他用人工的方法使兔子得疯狗病,把病兔的脑髓取出来制成针剂,用来预防和治疗疯狗病,原理与葛洪的基本上相似。巴斯德的工作方法当然比较科学,但是比葛洪晚了1000多年。


  在世界医学历史上,葛洪还第一次记载了两种传染病,一种是天花,一种叫恙虫病。葛洪在 《肘后备急方》里写道:有一年发生了一种奇怪的流行病,病人浑身起一个个的疱疮,起初是些小红点,不久就变成白色的脓疱,很容易碰破。如果不好好治疗,疱疮一边长一边溃烂,人还要发高烧,十个有九个治不好,就算侥幸治好了,皮肤上也会留下一个个的小瘢。小瘢初起发黑,一年以后才变得和皮肤一样颜色。葛洪描写的这种奇怪的流行病,正是后来所说的天花。西方的医学家认为最早记载天花的是阿拉伯的医生雷撒斯,其实葛洪生活的时代,比雷撒斯要早500多年。


  葛洪把恙虫病叫做“沙虱毒”。现已弄清楚,沙虱毒的病原体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叫“立克次氏体”。有一种小虫叫沙虱,螫人吸血的时候就把这种病原体注入人的身体内,使人得病发热。沙虱生长在南方,据调查,我国只有广东、福建一带有恙虫病流行,其他地方极为罕见。葛洪是通过艰苦的实践,才得到关于这种病的知识的。原来他酷爱炼丹,在广东的罗浮山里住了很久。这一带的深山草地里就有沙虱。沙虱比小米粒还小,不仔细观察根本发现不了。葛洪不但发现了沙虱,还知道它是传染疾病的媒介。他的记载比美国医生帕姆在1878年的记载,要早1500多年。

0

更多葛洪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