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唐代李昉太平御览

  ○人参

  《说文》曰:人蓡,(音参。)出上党。

  《春秋运斗枢》曰:摇光星散为人参。废江淮山渎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

  《礼斗威仪》曰:君乘木而王,有人参生。

  《广雅》曰:蓡,地精,人参也。

  《梁书》曰:阮孝绪母王氏,忽有疾,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锺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逢。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戍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

  《异苑》曰:人参,一名土精,生上党者佳。人形皆具,能作儿啼。昔有人掘之,始下数铧,(音华。)便闻土中有呻声。寻音而取,果得一头,长二尺许,四体毕备,而发有损缺处。将是掘伤,所以呻也。

  《石勒别传》曰:初,勒家园中生人参,葩茂甚盛。于时父老、相者皆云:"此胡体奇貌异,有大志量,其终不可知!"劝邑人厚遇之。

  《潜夫论》曰:夫理世不得真贤,譬犹疾不得真药也。疾当得真人参,反得萝菔,已不识真而饮之,病浸以剧,不知为人所欺也。

  《傅子》曰:先王掷昶,九州异赋;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若河内诸县,去北山绝远,而各调出御上党真人参,上者十斤,下者五十斤。所调非所生,民以为患。

  《范子计然》曰:人参出上党,状类人者善。

  《广五行记》曰: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宅后每夜有人呼声,求之不得。去宅一里,但一人参枝苗。掘之,入地五尺,得人参,一如人体状。去之后,呼声遂绝。

  《本草》曰:人参,味甘微寒。生山谷。主补五藏,安定精神魂魄,除邪止惊,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生上党。

  《庐山记》曰:山中药多人参。

  《吴氏本草》曰:人参,一名土精,一名神草,一名黄参,一名血参,一名人衔,一名玉精。神农甘,小寒,桐君、雷公苦,歧伯、黄帝甘,无毒,扁鹊有毒。或生邯郸。三月生,叶小锐,核黑,茎有毛。三月、九月彩根。根有头足手,面目如人。

  慕容晃与顾和书曰:今致人参十斤。

  ○丹参

  《吴氏本草》曰:丹参,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一名郗蝉草。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苦,无毒,李氏大寒,歧伯咸。生桐柏,或生太山山陵阴。茎华小方,如荏,没赠赤。四月华紫。三月、五月彩根,阴乾,治心腹痛。

  ○玄参

  《广雅》曰:鹿肠,玄参也。

  《建康记》曰:建康出玄参。

  《范子计然》曰:玄参出三辅,青色者善。

  《本草经》曰:玄参,一名重台。味苦微寒。生川谷。治腹中寒热,女子乳、补肾气,令人目明。生河间。

  《吴氏本草》曰:玄参,一明屙藏,一名正马,一名重台,一名鹿肠,一名端,一名玄台。神农、桐君、黄帝、雷公、扁鹊苦,无毒,歧伯咸,李氏寒。或生冤句山阳。二月生,叶如梅,有毛,四四相值。似芍药,黑茎,茎方。高四五尺,华赤,生枝间。四月实黑。

  ○沙参

  《广雅》曰:苦心,沙参也。

  《建康记》曰:建康出沙参。

  《范子计然》曰:白沙参,出雒阳,白者善。

  《本草经》曰:沙参,一名知母。味苦微寒。生川谷。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生河内。

  《吴氏本草》曰:白沙参,一名苦心,一名识美,一孟须,一名白参,一名志取,一名文虎。神农、黄帝、扁鹊无毒,歧伯咸,李氏大寒。生河内川谷,或般阳渎山。三月生,如葵,叶青,实白,如芥根大,白如芜菁。三月彩。

  ○紫参

  《本草经》曰:紫参,一名壮蒙。苦寒无毒。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利大便,通九窍。生河西,及冤句。治牛病。生林阳。

  《建康记》曰:建康县出紫参。

  《范子计然》曰:紫参出三辅,赤青色者善。

  ○苦参

  《本草经》曰:苦参,一名水槐。

  ○茱萸

  《西京杂记》曰:汉武帝宫人贾佩兰云:"在宫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地理志》曰:九月九日为丝茱萸囊,戴植帝上。

  《风土记》曰:俗上九月九日,谓为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茱萸囊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

  《续齐谐记》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灾厄。宜令急去,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高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房闻之,曰:"杆代矣!"今世人每至此日,登高山,饮酒,戴茱萸囊是也。

  唐广《古今五行记》曰:晋怀帝时,无锡县有四株茱萸树,生状若连理。郭璞卜云:"延陵有鼴鼠,后当有拔树。傥有此,东南数百里有作逆者。"及树生,而徐馥作乱。

  《本草经》曰:茱萸,一名藙。(音毅。)味辛温。生川谷。开凑理,根去三虫。久服轻身。生上谷。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茱萸三十六株。

  《范子计然》曰:茱萸出三辅。

  ○山茱萸

  《本草经》曰:山茱萸,一名蜀枣,酸平。生山谷。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温,去三虫。久服轻身。生汉中。

  《建康记》曰:建康出山茱萸。

  《范子计然》曰:山茱萸,出三辅。

  《吴氏本草》曰:山茱萸,一名鬾(音伎。)实,一名鼠矢,一名鸡足。神农、黄帝、雷公、扁鹊酸,无毒,歧伯辛,一经酸。或生冤句、琅琊,或东海承县。叶如梅,有刺毛。二月华,如杏。四月实,如酸枣,赤。五月彩实。

  ○占斯

  《本草经》曰:占斯,一名虞及,味苦。

  ○杜仲

  《吴氏本草》曰:杜仲,一名木绵,一名思仲。

  ○黄耆

  《秦州记》曰:陇西襄武县出黄耆。

  《本草经》曰:黄耆,味甘微温,生山谷。

  ○黄连

  《广雅》曰:王连,黄连也。

  《范子计然》曰:黄连出蜀都,黄肥坚者善。

  《神仙传》曰:封君达,服黄连五十馀年。入鸟鼠山,服练水银百馀岁。常骑青牛,行民间,有疾病者,不问识与不识,皆与药即差。

  又曰:黑穴公,服黄连得仙。

  《名山记》曰:扶容石,草多黄连。

  《湘州记》曰:邵陵夫夷县衡山出黄连。

  《永嘉记》曰:松阳县,草有黄连复地。土人取者,必祷祠。若失神意,则化为异物。

  《本草经》曰:黄连,一名王连,味苦寒,生川谷。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生巫阳。

  《吴氏本草》曰:黄连,神农、歧伯、黄帝、雷公苦,无毒,李氏小寒。或生蜀郡、太山之阳。

  ○防己

  《范子计然》曰:防己出汉中旬阳。

  《本草经》曰:防己,一名石解。味辛平,无毒。治风寒、温疟、热气,通凑理,利九窍。生汉中。

  《吴氏本草经》曰:木防己,一名解离,一名解燕。神农辛,黄帝、歧伯、桐君苦,无毒,季氏大寒。如葛茎蔓延,如芃白根外黄,似桔梗内黑,文如车辐解。二月、八月、十月彩叶根。

  ○王不留行

  《本草经》曰:王不留行,味苦平。生山谷。久服,轻身能老。生太山。

  崔实《四民月令》曰:八月彩王不留行。

  《世说》曰:卫江州在寻阳,(刘孝标注云:卫展为江州刺史。)有知旧人投之,都不料理,惟饷王不留行一斤。此人得饷命驾。

  《吴氏本草经》曰:王不留行,一名王不流行。神农苦平,歧伯、雷够允。三月、八月彩。

  ○徐长卿

  《本草经》曰:徐长卿,一明屙督邮。味辛温。生山谷。治鬼物、百精、蛊毒、疾疫、邪气、温鬼。久服,强悍轻身。生太山。

  《吴氏本草》曰:徐长卿,一名石下长卿。神农、雷公辛。或生陇西。三月彩。

  ○菴闾

  《本草经》曰:奄闾,味苦微寒。生川谷。治风寒湿痹、身体诸痛。久服,轻身不老。生雍州。

  《吴氏本草经》曰:奄闾,神农、雷公、桐君、歧伯苦,小温无毒,李氏温。或生上党。叶青厚,两两相当。七月花白,九月实黑。七月、九月、十月彩。驴马食,仙去。

  ○闾茹

  《建康记》曰:建康出草卢茹。

  《范子计然》曰:闾茹出武都,黄色者善。

  《本草经》曰:闾茹,味辛寒。生川谷。治蚀恶肉、败疮死肌,仍杀疥虫,除大风。生代郡。

  《吴氏本草经》曰:闾茹,一名离楼,一名屈居。神农辛,歧伯酸咸,有毒,李氏大寒。二月彩。叶员黄,高四五尺,叶四四相当。四月华黄,五月实黑。根黄有汁,亦同黄。三月、五月彩根,黑头者良。

  ○漏卢

  《本草经》曰:漏卢,一名野兰。

  ○委萎

  《尔雅》曰:荧,委萎。(郭璞症曰:药草也。叶似竹,大者如箭。竿有节。叶狭而长,表白里青。根大如指,长一二尺,可啖。)

  《吴氏本草经》曰:委萎,一名葳蕤,一名脱许,一名节地,一名虫蝉,一名乌萎,一名荧,一名玉竹。神农苦,一经甘,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黄帝辛。生太山山谷。叶青黄,相值如姜。二月、七月彩。治中风暴热,久服轻身。

  ○离南

  《尔雅》曰:离南,活莌也。(草,生江南,高丈许,大叶,茎中有瓤,正白。兑。音脱。)

  《山海经》曰:升山,草多寇脱。(郭璞症曰:草,生南方,高丈许,叶似荷叶。)

  ○白菟藿

  《吴氏本草经》曰:白菟藿,一名白葛谷。

  ○旋复

  《尔雅》曰:复,盗庚。(旋复,似菊。)

  《本草经》曰:旋复花,一名金沸草。

  ○爵麻

  《本草经》曰:爵麻生汉中。

  《吴氏本草经》曰:爵麻,一名爵卿。

  ○小华

  《吴氏本草》曰:小华,一名结华。

  ○女苑

  《吴氏本草》曰:女苑,一名白苑,一名织女苑。

  《广雅》曰:女腹,一名女苑也。

  ○丹草

  《本草经》曰:石长生,一名丹沙草。味咸微寒。生山谷。治寒热、恶疮、火热,辟恶气、不祥鬼毒。生咸阳。

  《吴氏本草》曰:石长生,神农苦,雷公辛,一经甘。生咸阳,或同阳。

  ○鬼督邮

  《本草经》曰:鬼督邮,一名赤箭,一名离母。味辛温。生川谷。杀鬼精物,治虫毒恶气。久服,轻身益力,长阴肥健。生雍州。

  《建康记》曰:建康出鬼督邮。

  《吴氏本草》曰:鬼督邮,一名神草,一名阎狗。或生太山,或少室,茎如箭,赤,尾炤,根如芋子。三月、四月、八月彩根,日乾,治痈肿。

  ○白鲜

  《本草经》曰:白鲜,治酒风。

  ○薇{艹衔}

  《吴氏本草》曰:薇{艹衔},一名糜{艹衔},一名无愿,一名承膏,一名承丑,一名无心鬼。

  ○翘根

  《本草经》曰:翘根,味苦。平生泽。治下热气,益阴精,令人面悦好,明目。久服,轻身能老。生嵩高。

  《吴氏本草》曰:翘根,神农、雷够允,有毒。二月、八月彩,以作蒸饮酒,病人。

  ○荩(余吝切)

  《本草经》曰:埽草味苦。

  ○卢精

  《本草经》曰:卢精,治蛊毒,味辛平。生益州。

  ○屈草

  《本草经》曰:屈草,实根,味苦,微寒。生川泽。治胸胁下痛、邪气、腹间寒阴痹。久服轻身,补益能老。生汉中。

  ○陆英

  《本草经》曰:陆英,生熊耳山。

  ○縠菜

  《本草经》曰:縠菜,一名白英。味甘寒。生山谷。治寒热。久服,轻身延年,生益州。

  ○木香

  《本草经》曰:木香,一名木蜜香。味辛温,无毒。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主气不足。久服,不梦寤魇寝,轻身,致神仙。生永昌山谷。陶隐居云:"杆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复贡,匠苍从外国舶上来。云大秦国以疗毒肿,消恶气,有验。匠苍用之。"

  ○杜衡

  《博物志》曰:杜衡乱细辛。

  ○蠡实华

  《吴氏本草》曰:蠡实,一名剧草,一名三坚,一名剧荔华。

  ○鼠李

  《吴氏本草》曰:鼠李,一名牛李。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太平御览》热门篇章

【李昉】简介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世宗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世宗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世宗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


  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职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担任衡州知州。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太祖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太祖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学士院。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贡举。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太祖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卢多逊之下,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罢了。”太祖于是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乡人武济川预选。不久后,武济川在奏对太祖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不久改判国子监。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铨选。当时,宰相赵普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太祖告发赵普的过错,太祖在其后询问李昉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命他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昉随太宗出征北汉。宋军回师后,李昉因功获授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赵普、宋琪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平章事。不久,加监修国史,他建言恢复将时政记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雍熙元年(984年),朝廷举行郊祀,任命李昉为左仆射,李昉再三辞让,便加任中书侍郎。宋军北伐幽蓟地区无法取胜,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继对太宗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战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动乱,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人(契丹)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太宗表示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端拱元年(988年),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举行籍田礼完毕后,太宗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现在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太宗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建议为当时舆论所称许。
淳化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淳化三年(992年)夏,天下发旱灾、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太宗未加以怪罪。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不幸,请求解除宰相职任,太宗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李昉被罢为右仆射。之前,太宗召翰林学士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太宗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之职致仕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太宗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太宗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李昉,并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李昉。太宗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太宗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日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太宗祭祀南郊,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李昉在卧疾数日后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葬于今河北省饶阳县南12公里五公村东。

0

更多李昉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