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唐代李昉太平御览

  ○瓜

  《易·姤卦》曰:九五,以杞瓠瓜,含章,有陨自天。(杞,木之柔者。瓠瓜,果之大者。)

  《龙鱼河图》曰:瓜有两鼻者,煞人。

  《诗》曰:文王之兴,本由太王也。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兴也。《笺》云:瓜植稻实,继先岁之瓜,必小,状似紩,故谓之瓞。绵绵然,若将无长大时。兴者,喻后稷乃帝喾之胄,封於邰。其后公刘失职,迁於豳,居沮漆之地。历世亦绵绵然,至太王而得其民心,而生王业。故本周之兴,云于沮漆也耳。)

  《大戴礼》曰:五月乃瓜。乃者,治瓜之辞也。瓜也者,始食瓜。八月削瓜,畜瓜时也。

  《礼》曰: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副,拆也。既削,四析之,乃横断而巾复焉。)为国君,华之,巾以绤;(华,中裂之,不誓析也。)为大夫,累之;(累,倮也。不以巾复也。)士,疐之;(不中裂,横断,去疐而已。音帝。)庶人,龁之。(不横断。)

  又《月令》曰:仲冬之月,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瓠不成。(雨汁者,水雪杂下。)

  《左传》曰: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不许。故谋主乱。

  《春秋运斗枢》曰:远《雅》《颂》,著倡优,则李生瓜。

  《论语》曰:子路曰:"佛肸以中牟叛,子之欲往也,如之何?"钟曰:"然,有是言,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尔雅》曰:瓞,(大结切。)瓝,(步角切。)其绍瓞。(郭璞注曰:俗呼瓝瓜为瓞。绍者,瓜蔓绪亦著子,但小如瓝耳。)

  《史记》曰:邵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东陵瓜。

  《汉书·地理志》曰:敦煌,故瓜州地,生美瓜。

  《续汉书》曰:牵牛星,荆州谓之河鼓,主关梁,织爬犄瓜果。

  又曰:安帝玄初三年,有瓜异本共竖一瓜蒂,时以为:瓜者,外也。离本而实,女子外属之像也。是时,阎皇后与外亲耿宝共谮太子,废为济阴王,更外迎济北王子犊,立之。

  袁山松《后汉书》曰:建和二年,河东瓜两体共蒂。

  《后汉书》曰:施建,字君子,沛人也。家贫,母老,常鬻力供养,种瓜自给。

  应邵《汉官仪》曰:太棍果丞,官别在外,掌棍逑菜茹。

  《吴志》曰: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避难江东,单身穷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夜诵经传。会稽焦征羌,郡之豪族,(《吴录》曰:征羌名矫,常为征羌令。)人客放纵。骘与旌求食其地,惧为所侵,乃共修刺奉瓜也。

  《吴录》曰:姚翁仲,常种瓜菜灌园,以供衣食。时人或饷,一无所受。

  《晋书》曰:咸宁二年,嘉瓜同蒂,生于成都。

  又曰:皇甫谧,年二十不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常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馀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尾馛慰我。"(皇甫谧《自叙》同。)

  又曰:桑虞,仁孝自天。年十四丧父,毁瘠过礼。虞有园,宅北数里,瓜果初熟,有人逾砸筩之。虞以园援多棘刺,恐偷见人惊走而致伤损,乃使奴为之开道。及偷负瓜将出,见道通,闻虞使除之,乃送所盗瓜,叩头请罪,欢然尽以瓜与之。

  《齐书》曰:建玄初,武帝即位,到捴为司徒左长史。先是,武帝与捴同从宋明帝,射雉郊野,渴倦,捴得青瓜,与上对剖食之。

  又曰:竟陵王子良,夏月客至,为设瓜饮。

  又曰:郭原平,以种瓜为业。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舡。县令刘僧秀悯其穷老,开渎下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灭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舡?"乃步他道,往钱塘谎恤。

  沉约《齐书》曰:韩灵敏早丧父,兄灵珍至孝,母亡,家贫无以葬,与灵种瓜。灵敏朝采,暮还复生,未尝减耗,葬事由此举。(《孝子传》同。)

  《梁书》曰:任昉卒,武帝闻问,方食西苑绿沉瓜,投之于盘,悲不自胜,因屈指曰:"昉少时,常恐不满五十。今四十九,可谓短命"。

  又曰:郭祖深清俭,常纺奘布衣。素木案,食不过一肉。有姥饷一青瓜,祖深报以匹帛。有富人,效之以货,鞭而徇贲,朝野惮之。

  又曰:郑灼,字茂昭,励志好学。多苦心热,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起便读诵。其笃志如此。

  《北齐书》曰:兰钦为广州刺史,(前柑史新渝侯。)映之薨,南安侯恬权行州事,冀得即真。及闻钦至岭,厚货厨人,途刀以毒,削瓜进之,钦及爱妾俱死。帝闻大怒,槛车收恬,削爵土。

  《后魏书》曰:杨愔典选,多以言貌取人。时谤词云:"尚书典选,似贫人买瓜,惟取大者。"

  又曰:郭祚以本官领太子少师。祚常从世宗幸东宫,肃宗幼弱,祚怀一黄〈扁瓜〉,出奉肃宗。时应诏左右,赵桃弓深为世宗所信,祚私事之,时人谤祚者,号为"桃弓仆射,黄〈扁瓜〉少师。"

  《后周书》曰:王罴性俭率。常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又曰:赵王招知隋文欲迁周鼎,密欲图之,藏兵刃於帷席之间,后院亦伏壮士。文帝从者多在阁外,惟杨弘玄胄坐于户侧,招以佩刀割瓜啖隋文,未之疑。玄胄觉变,扣刀而入,招乃以大觞亲饮胄酒。

  《北史》曰:宋琼,字普贤,以孝称。母曾病,季秋月思瓜。琼梦想见之,求而遂获,时人异之。

  《隋书》曰:文帝用法定制,行署取一钱已上,闻见不告言者,坐至死。自此,四人共盗一欀桶,二人同窃一瓜,事发,即时行决。

  又曰:秦孝王俊,奢侈过甚,颇好於内。妃崔氏,性妒,甚不平之,遂於瓜中进毒。俊由是遇疾,徵还京师。上以其奢纵,免官,以王就第。

  《唐书》曰:杜如晦薨后,太宗食瓜,美,怆然始之,遂辍其半,使置之於灵坐。

  又曰:高宗子八人,武后所出者,自为行弟。长曰孝敬皇帝,监国仁明,为后所忌而鸩之。次曰雍王,贤,为太子。次曰中宗,次曰睿宗。及孝敬遇害,诸弟尝所不安,晨夕怀惧,虽父母之前,无由敢言。乃作《黄台瓜词》,令乐人歌之,欲微悟上意。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由可,四摘抱瞒彘。"然太子竟亦流窜於黔州。

  又曰:德宗建中初,误以高力士养女杨氏归为沉太后。是时沉氏故老已尽,无识太后者。上密使中人就洛阳视高氏年状,颇同曩时。太后常削瓜哺上,刃伤左拇指。高氏常剖瓜,亦伤左拇指。中人皆阉官、女子,且非审识太后,见上仁孝,有殊喜,莫敢沮者。高氏辞曰:"实非太后。"具陈族姓内外以自明。

  又曰:贞玄四年夏,右神策军献瑞瓜,三蔓各为一蒂,而生三瓜。

  《庄子》曰:朽瓜化为鱼,物植典也。

  《墨子》曰:今有入人场园,取人瓜者,得罚;今掷觐侯,攻伐逾窃人瓜者数千万,而自曰义也。

  《秦子》曰:食瓜者虽去蒂,何以连其根?

  《孙卿子》曰:皋陶之色如削瓜。

  《抱朴子》曰:五原蔡诞,入山而还,欺家人云:"至昆仑山,有玉瓜,其形如世间瓜,但为光明洞彻而坚,须以玉井水洗之,便软,而可食。"

  又曰:曾参锄瓜,三足乌集其冠,孝故也。

  《家语》曰:曾子芸瓜,而误断其根。曾晳怒,以大杖击蒲俺。曾子仆地,有顷乃苏。孔子闻之,告门弟子曰:"参来,勿内也!"曾子使人请孔子,孔子曰:"舜之事瞽瞍,小捶则受,大捶则走。参委身以待暴怒,既身死,陷父于不义,不孝孰大焉?"

  《古文奇字》曰:秦改古文为大篆及隶字,周人多诽谤怨恨。秦苦天下不从,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凡七百人。密种瓜於骊山硎谷中温处,瓜实成,使上书曰:"瓜冬有实。"有诏下博士诸生,说之,人人各异说,则皆使往视之,而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致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

  《古文琐语》曰:初,刑史子臣谓宋景公:"赣今已往五月五日,臣死;后五年五月丁巳,吴亡;以后五祀八月辛巳,君薨。"刑史子臣至死日,朝见景公,夕死。后吴亡。景公惧,思刑史子臣之言,将至死日,乃逃于瓜圃,遂死之。求得,已虫矣。

  贾谊《新书》曰:昔梁大夫宋就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亭楚亭皆种瓜,梁亭劬力数灌,其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恶。楚令以梁瓜之美,怒其瓜之恶,因往夜窃,搔梁瓜,皆有焦者矣。梁亭觉,请其尉,欲执搔衬尴。宋就曰:"是构怨分祸之道也。"令人窃为楚亭夜灌其瓜,令勿知也。楚亭旦而往,瓜则已灌。瓜日以美,楚亭往而察之,则梁亭之为也。楚令大悦,因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悦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友於梁王。(《新序》同。)

  裴渊《广州记》曰:有瓜冬熟,号为金钗,味乃甜美。

  《广志》曰:瓜之所出,以辽东、庐江、敦煌掷曛为美。有鸟瓜、狸头瓜、蜜筒瓜、挪帝瓜、龙蹄瓜、羊髓瓜、又有鱼瓜、犬瓜,如斛,出凉州。阳城有青登瓜,大如三升魁。有桂枝瓜,长二尺馀。蜀地温,食瓜至冬熟。有春日瓜,细小,小瓣,宜藏,正月种,三月成。有秋泉瓜,秋种,十月熟,形如羊角,色苍黑。

  《列仙传》曰:溪人者,南郡编人。居山间,有仙人常止其家,从之买瓜。教之练瓜,与附子、桂实服之,一年能飞,登山入水,涂却海边。

  又曰:服闾者,不知何许人,常涂却海边诸祠中。有三仙,於祠中博赌瓜,雇闾使担黄瓜数十头,令瞑目,及上方丈山。

  《神仙传》曰:葛公,冬为客设生瓜。

  《汉武内传》曰:西王母谓上玄夫人曰:"后造朱炎山陵,食灵瓜,其味甚好。顾此未久,已七千岁矣。"

  又曰:仙之上药,有空同灵瓜,四劫一实也。

  《道讯莴》曰:褚雅,字玄通。人与共居,常取水洒扫。或夏月种瓜,恣人来取。

  《伏侯古今注》曰:孝平帝玄年,武陵县生瓜,花如葱,紫色,实如小麦,堕地复生。

  郭子横《洞冥记》曰:有龙肝瓜,长一尺,花红叶素,生於冰谷,所谓冰谷素叶之瓜。

  《零陵仙贤传》曰:李融,字玄音,承阳人。固姑侯相使其为政,得吏民心,屡致祥瑞,甘瓜六子共茎。玺书慰劳,迁广汉太守。

  《南岳夫人内传》曰:夫人姓魏,孟存,性乐神仙。季冬之月,夜半清明,有四真人,并可年二十馀,天姿秀颖。至静室,因设酒肴,陈玄紫撩,降实灵瓜。

  《太山黄庭内景经注》曰:大霍山下有洞台,司免畕之府也。中有神灵瓜,食之者至玄也。

  《荆楚岁时记》曰:七月七日,设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布网于瓜上,则为得巧。

  刘向《别录》曰:尹都尉书有《种瓜》篇。

  《郑玄别传》曰:民有献嘉瓜者,异本同实。县欲表府,文词鄙略,君为改作,又着颂一篇,侯相高其才。

  《吴越春秋》曰:吴夫差为越所败,遁而去,得自生之瓜,其实已熟,掇而食之,问左右曰:"是乃冬有瓜,近道而人不食,何也?"煮右曰:"盛夏之时,人食生瓜,起居道旁,瓜子复生,故人恶食。"

  夏侯曾先《会稽记》曰:曹娥父溺死,娥槛逑浮其处,即得父尸。

  《博物志》曰:人以冷水自渍至膝,可顿啖数十枚瓜;渍至腰,啖转多;至颈,可啖百馀枚。所渍水,皆作瓜气瓜味。

  《搜神记》曰:吴时有徐光,常行幻术。於市里从人乞瓜,其主弗与,便从索瓣种之。俄而瓜蔓延生花实,乃取食之,因赐观者。及视所赍,皆亡耗矣。

  《幽明录》曰:安定人周敬,种瓜时亢旱,鬼为梿水浇瓜,瓜大滋繁。问姓名,不答。还白父:"常有惠於人否?"父曰:"西郭樊营,先作郡吏,偿官数百斛米,我时以百斛助之,其人已死。"

  又曰:孙锺,富春人,坚父也。与母居,至孝笃信,种瓜为业。有三少年,容范嘻丽,诣锺乞瓜。受乐尾覼,为设食出瓜,礼敬殷勤。临去曰:"我等司命,感郎见接之厚!"送出门,三人曰:"山中可作冢。"复言"'欲连世封侯,为数世天子。'"锺曰:"数世天子!"言讫,悉化成白鹄。

  《列异传》曰:辽东丁伯昭,自说其有客,字次节,既死,感见待恩,常为本家致奇异物。试腊月中从索瓜,得美瓜数枚来在前,不见形也。

  《述异记》曰:豫章郡有卢松村,罗根生于此村侧垦荒种瓜,又於外立一神坛。瓜始引蔓,清晨行之,忽见坛上有新板墨书,曰:"杆是神地所游处,不得停止种殖,可速去!"根生拜谢跪咒,曰:"窃疑村人利此熟地生苗,容或假托神旨以见驱斥。审是沙蔡,愿更朱书赐报。"明早往看,向板犹存,悉以朱代墨。

  任昉《述异记》曰:汉章帝玄年,上虞献艘斠瓜,一实五色。

  又曰:吴桓王时,会稽生五色瓜。今吴有五色瓜,岁充贡献。

  《五行记》曰:梁吏部尚书何敬容,夏患疟疾,寄在蒋山道士馆。时忽见一人,玄衣大帽,立在帐侧,自称杨胡灵,将瓜四枚,云与公。少时言讫,因不见。后数月,敬容以罪免官。

  《本草经》云:瓜,一名土芝。

  《吴氏本草》曰:瓜子一名瓣,七月七日彩,可作面脂。

  刘祯《瓜赋》曰:祯在曹植坐,厨人进瓜,祯为立成辞曰:"含金精之流芳,冠众瓜而作珍。投诸清流,一浮一藏。片以金刀,四剖三离。承之雕盘,幕以纤絺。甘侔蜜房,冷甚冰圭。

  嵇含《甘瓜赋序》曰:世云三芝,瓜处一焉,谓之土芝。

  张载《瓜赋》曰:羊箘垄掌,桂枝蜜筒,玄表丹里,呈素含红,丰敷外伟,绿瓤内醲。

  傅玄《瓜赋》曰:白者如素,黑者如漆,黄逾金箱,青侔含翠。旧有蜜筒,及青括楼,嘉味溢异,鲜类寡畴,一啮之倾,至三摇头。细肌蜜理,多瓤少瓣。丰旨绝异,食之不饣肙。(音乌悬切。)

  陆机《瓜赋》曰:夫其种族类数,则括楼定挑,黄扁白搏,金钗蜜筒,小青大班,玄骭素腕,狸首虎磻,东陵出於秦谷,桂髓起於巫山。

  夏侯孝若《梁田赋》曰:入果林,造瓜田。摘虎掌,拾黄班。落蒂离母,渍於寒泉。

  左思《蜀都赋》曰:其圃有瓜畴芋区。

  王廙《洛都赋》曰:瓜则桂枝、括楼,绿瓤青饥,消暑荡饣肙,解渴疗饥。

  《乐府歌诗》曰: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征遐。

  《古诗》曰:甘瓜抱苦蒂,美草生荆棘。爱利防有刀,贪人自还贼。

  阮籍诗曰:昔闻东陵瓜,近在青门外。连畛短阡陌,母子相拘蒂。

  张华《真人篇》曰:朱李生东苑,甘瓜出西郊。

  曹植《求祭先王表》曰:乞请水瓜五枚。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太平御览》热门篇章

【李昉】简介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世宗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世宗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世宗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


  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职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担任衡州知州。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太祖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太祖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学士院。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贡举。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太祖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卢多逊之下,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罢了。”太祖于是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乡人武济川预选。不久后,武济川在奏对太祖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不久改判国子监。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铨选。当时,宰相赵普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太祖告发赵普的过错,太祖在其后询问李昉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命他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昉随太宗出征北汉。宋军回师后,李昉因功获授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赵普、宋琪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平章事。不久,加监修国史,他建言恢复将时政记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雍熙元年(984年),朝廷举行郊祀,任命李昉为左仆射,李昉再三辞让,便加任中书侍郎。宋军北伐幽蓟地区无法取胜,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继对太宗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战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动乱,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人(契丹)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太宗表示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端拱元年(988年),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举行籍田礼完毕后,太宗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现在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太宗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建议为当时舆论所称许。
淳化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淳化三年(992年)夏,天下发旱灾、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太宗未加以怪罪。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不幸,请求解除宰相职任,太宗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李昉被罢为右仆射。之前,太宗召翰林学士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太宗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之职致仕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太宗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太宗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李昉,并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李昉。太宗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太宗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日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太宗祭祀南郊,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李昉在卧疾数日后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葬于今河北省饶阳县南12公里五公村东。

0

更多李昉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