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唐代李昉太平御览

  ○鼠

  《易·说卦》曰:艮为鼠。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而为鼠。

  《说文》曰:鼠,穴虫总名也。〈鼠各〉(下各切。)鼠,出胡地。〈鼠留〉,竹鼠也,如犬。鼨,(音终。)豹文鼠也。鼷,小鼠也。鼩,精鼩,(其俱切。)胡地风鼠也。鼢鼠,地中行,伯劳之所化也。〈鼠平〉鼠,〈鼠平〉令鼠也。(〈鼠平〉音萍。)

  《尔雅》曰:鼢鼠,(地中行者。)鼸鼠,(以颊裹藏食。)鼷鼠,(有蛰毒者。)〈鼠虎〉鼠,(《夏小正》曰:鼬〈鼠虎〉则穴二者斯。)鼬鼠,(小〈鼠由〉似鼦,赤黄色,大尾,啖鼠。江东呼为〈鼠主〉,音主。)鼩鼠,(音劬,小鼱鼩也。)〈鼠石〉鼠,(形大如鼠,头似兔,尾有毛,青黄色,好在田中食粟豆。闽中呼为〈鼠勿〉鼠。)鼤鼠,鼨鼠,豹文鼮鼠,(音廷,文彩如豹。)〈鼠臭〉鼠。(音狐觅切,似鼠而大,苍黑色,在树上。)

  又曰:鼯鼠,夷由。(状如小狐,似日旦乳,亦谓之蝙蝠,肉翅飞,飞生音如人呼。)

  《广志》曰:白猿尾长白腹,善缘登,若家鼠小异者。鼢鼠,深目而短尾。苗鼠者,野鼠也,小而短尾。夭鼠,以皮为裘。今常名其裘为夭鹿裘。黄鼠,在田野鼠,为群害穀麦,善走,凡狗不得,惟鼠狼能得之。

  《左传》曰:齐侯将为臧纥田,(与之邑。)臧纥闻之,见齐侯。与之言伐晋,对曰:"多则多矣,抑君似鼠。夫鼠,昼伏夜动,不穴於寝庙,畏人故也。今君闻晋之乱,而后作焉,宁将事之,非鼠而何?"乃弗与田。

  《诗》曰: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讼?

  又曰:《硕鼠》刺重敛也。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又曰:《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相鼠有皮,人而尾趍。人而尾趍,不世何为?

  《大戴礼》曰:正月田鼠出。田鼠者,鼸鼠也。

  《诗义疏》曰:《尔雅》〈鼠石〉鼠,许慎云:"五伎鼠也。"今之河东有石鼠,大能人立,交前两脚於头上跳,善鸣,食人禾稼,逐则走入树空中。亦有五伎。或谓雀鼠。其形大,故云石鼠也。《诗》言其方物,宜谓此鼠非今之鼠也。又鼠不食禾苗,本又谓蝼蛄为硕鼠,亦有五伎。古今工名虫鸟,物异名同,故记已。

  《史记》曰:李斯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入仓,见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下,无人壤戤忧。乃叹曰:"人贤不肖譬如鼠,在所自处耳。"

  又曰:张汤,杜陵人也。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乃笞汤。汤掘得盗鼠及肉鞫掠,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汉书》曰:右冯翊韩延寿有罪下狱,杨惲上书讼延寿。郎中丘常谓惲曰:"闻君侯讼韩冯翊,当得活乎?"惲曰:"事何容易!我不能自保。真人所谓鼠不容穴,衔窭薮故也。"

  又曰:苏武使匈奴,匈奴徙窝氨海上,掘野鼠草实而食之。

  又曰:广陵王胥将作乱,鼠舞王后庭。

  又曰:燕刺王旦将作乱,鼠舞殿端门。

  鱼豢《魏略》曰:大秦国有辟毒鼠。

  《魏志》曰:臧洪为袁绍所围,粮乏,乃掘鼠而食之。

  又曰:太祖时,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为鼠所啮,库吏惧罪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虑不免其咎。邓哀王哀冲谓曰:"庚三日中,然后自归。"冲於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杆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衣在侧尚啮,况马鞍悬柱乎?"一无所问。

  《晋阳春秋》曰:大兴中,衡阳欧纯作鼠市,四方丈馀,开四门,门有一木人。纵四五鼠於中,欲出门,木人辄以椎椎之。

  《北史》曰:卢昶为散骑尚侍。时洛阳县获白鼠,昶奏以为案瑞典,外镇刺史二千石令长不祗上命,刻暴,百姓怨嗟则白鼠至。因陈时政,多所劝诫。诏书褒美其意。

  《三国典略》曰:齐将诛斛律光,有三鼠游於光寝,光每投食与之,一朝俱死床下。

  《唐书》曰:吐蕃有草石速古芒,叶长二寸,状如针蒿,每茎不过三四叶,其茎蔓,其花黄,其根连珠如麦门冬。有鼠长於常鼠,每二三十同一穴。至秋,鼠皆收此草为藏,多者至数石。俗亦掘草根食之而留给鼠粮。其国禁杀鼠,杀者辄加罪,俗亦袄戤不杀也。

  《洞林》曰:乡里人柳休祖妇病鼠瘘,积年不差。及蓝莨命,令犊却从吾乞卦。占得《颐》之《复》,案卦颖悦人师姓石者而治之,当以鼠出而愈者也。休祖儿归,有一贱家奴姓石,自言由来能治此病,且灸其三处而止,妇寻差。有一老鼠,色正苍黄,迳就其前,佥佥伏而不动,呼狗啮杀之,鼠头上有灸处,病便差。

  《玄中记》曰:百岁鼠化为神。

  郑氏《玄中记》曰:百岁之鼠化为蝙蝠。

  京房《易飞候》曰:鼠舞国门,厥咎亡。鼠舞於庭,厥咎诛死。

  《风角要占》曰:长居官厌盗法:七月以生鼠九枚,置笼中埋于地,称九百斤土复,坎暑各二尺五寸,筑之令坚固。

  《地镜图》曰:青玉之像为女人,黄金之见为火及白鼠。

  《百怪书》曰:鼠咋人衣领,有福。

  《庄子》曰:且鸟高飞以避矰呃戤患,鼷鼠深穴于神丘之下,以狈麇灌之患。

  又曰: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国中,三日三夜。庄子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雏,子知之乎?鹓雏发南海而飞渡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於是鸱得腐鼠,鹓橱妪而仰视之,曰:'吓!'今子欲以梁国相吓我耶?"

  又曰: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文子》曰:腐鼠在阼,烧香於堂。

  《尹文子》曰:郑人谓玉未理者为璞,周人谓鼠未腊者为璞。周人乃怀璞问郑贾曰:"欲买璞否?"贾曰:"欲。"因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

  《淮南子》曰:柳下惠见饧,曰:"可以养老。"盗跖见饧,曰:"可以粘鼠。"

  又曰:孟贲探鼠穴,无时死,必噬其指,失其势。(孟贲勇士,为探鼠於穴,故曰失其势。)

  又曰:季春之月,田鼠化为鴽。

  《淮南万毕术》曰:狐目狸脑,鼠去其穴,(以途鼠穴,即去。)被发向北,咒杀巫鼠。(夜有巫,被⒀氨向,禹步,咒曰:老鼠不祥,过,自受其殃!)

  又曰:投鼠者机动,钓鱼者浮抗。(动,发也。发则得鼠。浮,钓浮也。抗,动也。动则得鱼也。)

  又曰:虞氏者,梁富人也。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蒲博其上。游侠相随行於楼下,博者射,朋张中友雨榻而笑,适鸢堕腐鼠而中游侠。侠相与语曰:"虞氏富人矣,常有轻人掷昃,乃辱我以腐鼠,请灭其家。"其夜乃攻於虞氏,大灭其家。此谓类而非也。

  《抱朴子》曰:南海有白鼠,大者重数斤,毛长三寸,居空木中。其毛可绩为布。

  又曰:陈安世年十三,初为管叔本客,得道。叔本年七十,犹拜安世,曰:"得道者当师,吾不羞弟子之礼矣。死王乐生鼠,虽为帝王,死,不及生鼠。"

  又曰:《玉策记》称鼠寿三百岁,满者则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仲能一年之中吉凶及千里外之事皆知也。

  《典语》曰:狻獹之狗吠于朝门,社稷之鼠窜於官侧。

  《春秋后语》曰:赵惠文王二十九年,秦韩相攻,军於阏与。(上党有阏与聚。阏,乌连反。与,音预。或音余。)王召廉颇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也。"又问乐乘,对曰:"如廉公言。"又问赵奢,赵奢对曰:"道远险狭,譬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奢救之。

  《晏子春秋》曰:景公问晏子:治国何患?对曰:"社鼠者,不可薰之,不可灌之。君左右出卖寒热,入则比周,此国之社鼠者也。"

  《山海经》曰: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兔首麋耳,以其尾飞,名曰耳鼠。可御百毒。

  郭璞《山海经图·飞鼠赞》曰:或以尾翔,或以髯陵,飞鼠鼓翰,倏然皆腾。固无常所,惟神所凭。

  《本草》曰:鼷鼠,一名隐鼠,形如鼠大而无尾,黑色,长鼻。

  《贾谊书》曰:鄙谈云: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於器,尚惮不投,况贵大之臣近於帝王乎?

  郭璞症《尔雅》曰:汉文帝宫中得一鼠,豹文,光彩荧荧。以问群臣,孝廉郎终军答曰:"鼨鼠。"文帝赐缣。

  东方朔《神异经》曰:北方有冰万里,厚百丈,有鼷鼠在冰下出焉。其形如鼠,食草木,肉重千斤,可以作脯,食之已热。(除热病也。)其毛长可八尺,可为蓐,卧之可以却寒。(治风病也。)其皮可以蒙鼓,其声闻千里。有美尾,可来鼠。(此鼠尾毛所在,鼠斩辄入此聚。)

  《说苑》曰:梁上鼠饱闻长者论。

  《论衡》曰:人生天地,犹鱼生泉,虮虱于人,因气而生。马食鼠屎而腹胀,鼠子水,午火马。金亦胜木,鸡何不啄兔?火亦胜金,蛇何不食猴?

  又曰:鼠践一箧捐不食。

  《博物志》曰:鼠食巴豆,三年重三十斤。

  束皙《发蒙记》曰:西域有火鼠之布,东海有不灰之木。

  《语林》曰: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氏坐尘,不听左右扫去,见鼠行迹,视以为佳。

  《异物志》曰:鼠母,头脚似鼠,毛苍口锐,大如水牛,而独畏狗。水田时有水灾,起于鼠。

  《西域诸国志》曰:有鼠王国,鼠大如狗,著金锁;小者如兔,或如此间鼠者。沙门过不咒愿,白衣不祠祠,辄害人衣器。《异苑》云:"释道安昔西方适见此俗。"谚云:"鼠得死人目睛则为王。"

  干宝《搜神记》曰:晋太康中,会稽炕恫蜞及蟹皆化为鼠,大食稻为灾。始成者有肉而无骨。

  《幽明录》曰:吴北寺终祚道人卧斋中,鼠从坎出,言终祚复数日必当死。终祚呼奴令买犬,鼠云:"亦不畏此也。但令犬入此户,必死。"须臾壤炅,果然。终祚乃下声语其奴曰:"明日市雇十担水来。"鼠便已逆知之,云:"正欲水浇取我穴,周流无所不至。"竟日浇灌,了无所获。密令奴更借三十人,鼠云:"吾上屋居,奈我何。"至时,处在屋上,奴名同,鼠云:"阿同盗二十万钱。"试开库,实如所言,奴亦叛去。终祚常为商贾,闭其户而谓鼠曰:"汝正欲使我富耳。今远行,勤守吾房中,勿令有所零失也。时桓玄在南州,禁杀牛甚急。终祚载数万,窃买牛皮还东货之,得二十万。还,室犹闭,一无所失。怪亦绝。后遂富积二三千万。

  《列异传》曰:中山王周南,正始中,为襄邑长。有鼠衣冠出厅事,语曰:"尔某日当死。"周南不应。至期复出,冠帻绛衣,语曰:"尔日中当死。"复不应。入复更出,日適中,鼠曰:"周南,汝不应,我死,我复何道?"遂颠蹶而死,即失衣冠,视如常鼠也。

  《述异记》曰:宋车骑大将军南谯王刘义宣镇荆州,府吏蔡铁者,其人善卜。公常在内斋见一白鼠,缘屋梁上。乃命左右射得之,内置函中。召铁,既至,使卜函中何物。卜兆成,笑曰:"已具知矣。"公曰:"状之。"铁为之状曰:"兑色之鼠,背明入户,弯弧射之,绝其左股。鼠孕五子,三雄而两雌。若不见信,剖腹而立知。"公乃使剖鼠腹,皆如铁言也。赐钱一万。

  刘敬叔《异苑》曰:景平中,东阳大水,永康蔡喜夫避住南垄。夜有大鼠浮水而来,伏喜夫奴床角。奴恐而不犯,每以饭与之。水势既退,喜夫既得返故居,鼠以前脚捧青纸裹三斤许珠着奴床前,啾啾如欲语也。

  又曰:南阳赵度,少好术艺。度有白米为鼠所盗,乃被头把刀画地作狱,四面开门,向东长啸,群鼠俱到,咒之曰:"凡非啖者过。"惟止者十馀,乃剖腹看脏,有米在焉。

  《窦氏家传》云:窦攸治《尔雅》,举孝廉为郎。世祖与百寮大会于灵台,得鼠,身如豹文,荧荧有光辉。问群臣,莫有知者,惟攸对曰:"杆名〈鼠足〉鼠。"诏何以知之许,攸曰:"见《尔雅》。"诏案视书,果如攸言。赐帛百匹,诏诸臣子弟皆从受《尔雅》。

  《许迈别传》曰:迈小名映。有鼠啮映衣,乃作符召鼠,莫不毕至於中庭。映曰:"啮衣者留,不啮衣者去。"群鼠并去,惟一鼠独住,伏於中庭而不敢动。

  《梁州记》曰:仙人唐公房祠有碑一戍,庙北有大坑,碑文云是其旧宅处,公房举宅登仙,故为坑焉。山有易肠鼠,一月吐易其肠。束广{微心}所谓唐鼠者也。(《博物志》曰:唐房升仙,鸡犬去,惟以鼠恶不将。鼠自悔,一月三出肠。)

  刘欣期《交州记》曰:竹风鼠,如小狗子,食竹根。出封溪县。

  《秦州记》曰:乞佛虏乾归,未移枹罕、金城。见鼠有数万头,将诸小鼠,各衔马屎,群移而渡洮、丽二水,悉止枹罕。自是二年而乾归徙焉。

  《晋太康地记》曰:鸟鼠之山,在陇西首阳县。穴入三四尺,鼠在内,鸟在外。

  邓德明《南康记》曰:南康山石室,号金堂,内金色,有金鼠时见也。

  《金楼子》曰:齐郁林王夜中与宦者共刺鼠,至晓夜,辄得被十篮。

  又曰:晋宁县境内出大鼠,鼠状如牛,土人谓之偃鼠。天时将失,鼠则从山出游畎亩,散落其毛,悉成小鼠,五稼必尽耗也。

  后魏卢玄明《剧鼠赋》曰:嗟乎!在物最为可贱,毛骨莫充於赏,脂肉不登于俎膳。其为状也。僣误且吁,雎离睒(上滥切。)睗(音释。)须似麦穟。半垂眼如豆角,中劈耳类槐叶。初生尾若杯酒馀沥。乃有老者,羸髋(宽、申二音。)〈疒斤〉瘠。偏多奸计,众中无敌。社托忌器,妙解自惜。深藏厚闭,巧能推觅。或寻绳而下,或自地高掷。登机缘匮,荡扉动弈,切切终朝,轰轰竟夕。是以诗人为辞,实云其硕。盗干汤之珍俎,倾留髦之香泽。伤绣领之斜制,毁虏骭掷曦袭。曹舒由是献规,张汤为植祷谪。亦有闲居之士,倦游之客,绝庆吊以养真素,屏左右而寻《诗》《易》。庭院肃清,房栊虚寂。尔乃群鼠乘间,东西跳掷。或床上捋髭,或户间出额。貌术舒暇,情无畏惕。又领其党与,欣欣奕奕,欹复箱奁,腾践茵席,共相悔慢,特尾嵓適,讶天壤之含弘,产此物其何益?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太平御览》热门篇章

【李昉】简介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世宗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世宗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世宗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


  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职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担任衡州知州。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太祖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太祖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学士院。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贡举。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太祖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卢多逊之下,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罢了。”太祖于是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乡人武济川预选。不久后,武济川在奏对太祖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不久改判国子监。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铨选。当时,宰相赵普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太祖告发赵普的过错,太祖在其后询问李昉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命他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昉随太宗出征北汉。宋军回师后,李昉因功获授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赵普、宋琪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平章事。不久,加监修国史,他建言恢复将时政记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雍熙元年(984年),朝廷举行郊祀,任命李昉为左仆射,李昉再三辞让,便加任中书侍郎。宋军北伐幽蓟地区无法取胜,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继对太宗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战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动乱,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人(契丹)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太宗表示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端拱元年(988年),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举行籍田礼完毕后,太宗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现在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太宗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建议为当时舆论所称许。
淳化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淳化三年(992年)夏,天下发旱灾、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太宗未加以怪罪。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不幸,请求解除宰相职任,太宗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李昉被罢为右仆射。之前,太宗召翰林学士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太宗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之职致仕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太宗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太宗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李昉,并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李昉。太宗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太宗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日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太宗祭祀南郊,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李昉在卧疾数日后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葬于今河北省饶阳县南12公里五公村东。

0

更多李昉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