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唐代李昉太平御览

  ○豕

  《尔雅》曰:豕,猪。(江东呼为犭希。)〈隋中"阝改豕"〉,豮。(〈隋中"阝改豕"〉,羊箠反。俗呼小豮猪为〈隋中"阝改豕"〉子也。)幺,幼。(最后生者,俗呼为么豚。)奏者〈才昷〉。(音温。今〈才区〉猪短头,皮理腠蹙也。)豕生三豵,(音宗)二师一特。所寝,橧。(疾陵切。)四蹄皆白,豥。(音该)其迹,刻。绝有力,〈豕厄〉。(音厄。豕高五尺者。)牝豝。彘五尺为豝。(大豕为〈豕厄〉。今渔阳呼猪大者为〈豕厄〉也。)

  《说文》曰:縠,(许卜切。)小豚也。豯,豚生三月。豵(子公切。)豚生六月也。或曰:一赎曰豵。豝,牝豕。豮,〈豕夷〉也。豜,(公妍切。)三岁豕。豭,牡豕也。〈豕隋〉,豮也。豛,(音役。)大谷名猪曰豛。豷,(于丽切。)豕息也。豢,以穀圈养豕也。

  何承天《纂文》曰:梁州以豕为〈豕聂〉,(之涉切。)河南谓之彘,吴楚谓之犭希。(火岂切。)渔阳以大猪为豝,齐徐以小猪为〈豕聚〉。(叱主切。)〈豕觅〉,(音觅)白豕黑头也。豱,豕奏毛也。

  《方言》曰:猪,燕、朝鲜之间谓之豭,关东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犭希。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豯,(音奚)吴扬之间谓掷覯子。

  《春秋说题辞》曰:斗星时散精为彘,四月生应天理。

  崔豹《古今注》曰:猪一名长喙,一名参军。

  《易·说卦》曰:坎为豕。

  又《睽卦》曰:上九,睽孤,见豕负途,载鬼一车。

  又《大畜》曰:六五,豮豕之牙,吉。

  又《姤卦》曰:初六,系于讲铪尼,贞吉。有攸往,见凶。嬴豕孚踯躅。

  《礼记·曲礼下》曰:凡祭,豕曰刚鬛,豚曰腯肥。

  又曰:士无故不杀犬豕。

  又《月令》曰:孟夏,农乃登麦,天子以彘常麦。

  又《王制》曰:秋荐黍以豚。

  又《礼器》曰:胩平仲祭其先人,豚肩不掩豆。

  又《内则》曰:豕望视而交睫,腥。(望视,远视也。腥,当为星。星,肉如米者。)

  《论语》曰: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

  《诗·国风·驺虞》曰:彼茁者葭,一发五豝。(豕牝曰豝。)

  又曰:彼茁者蓬,一发五豵。(一赎曰豵。《笺》云:豕三岁曰豵。)

  又《鱼藻·崭崭之石》曰:有豕白蹄,烝涉波矣。

  《左传·庄八年》曰:齐无知弑其君。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於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植党,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石之纷如死于阶下。遂入,杀孟阳於床,曰:"非君也,不类。"槛瀚之足于户下,遂杀之,而立无知。

  又《昭七》曰:昔有仍氏生女乐正居,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婪无厌,谓之封豕。

  又曰:卫灵公夫人南子与宋朝通。卫太子使齐,过宋,宋野人以娄猪刺而歌之云:"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

  《史记》曰:子路性鄙,好勇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汉书》曰:公孙弘,甾川人。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

  又曰:郅都,景帝时为郎。常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上目召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谏之,乃止。彘亦不伤贾姬。

  又曰:燕刺王旦将作乱,厕中群豕出,坏太官灶。

  《东观汉记》曰:承宫字少子,琅琊人。少孤,年八岁,人令牧豕。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弃猪而听经。猪主怪不还,行索见宫,欲笞。门下生共禁止,因留精舍门下拾薪执苦。数年遂通经。

  又曰:朱浮与彭宠书,责之曰:"伯通自伐,以功为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功论於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续汉书》曰:曹萌字玄伟,以仁厚称。邻人有亡豕者,与萌豕相类,诣门认之,萌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主大惭,送所认豕,辞谢萌,萌笑而受之。

  袁山松《汉纪》曰:吴祐放猪於长垣泽中,诵经而行,遇父故人,谓之曰:"子二千石,子掉鞭而诵经,行吟於泽畔,纵子无耻,奈君父何?"祐守志如初。与北海公沙穆游太学,资菔乏,变服为佣,祐赁使舂,遂为死交於杵臼之间。

  张璠《汉纪》曰:莎车王杀于阗王。于阗大人都末出城见野豕,欲射之。豕乃语曰:"无杀我,我为汝杀莎车将军。"都末异之,即与先共时莎车王。

  谢承《后汉书》曰:朱穆字文玄,常养猪,猪有疾,使人卖之於市。语之曰:"如售,当衷告买者,言病也。"卖猪者售,不言病,且直过多。穆怪其故,赍半直以还买猪者,买猪者辞不敢,穆弃钱而去。

  《魏志》曰:挹娄国在夫馀东,常穴居土,气寒剧於夫馀。其俗好养猪,食其肉,衣其皮,冬以猪膏途身。

  又曰:管辂常至郭恩家,碓上〈九鸟〉斗,谓恩曰:"当有老人将豚一口从东候公舍,有小口伤,亦无所苦。"明日,果有亲知老翁携豚馈恩。恩射〈九鸟〉为馔,箭着小女子脚。举家惶怖,竟无所害。又有人失妇,使辂卜之,辂曰:"君明日於路见担猪者,乃逐之。"行次,猪忽绳断,走入他舍,突破主人瓮。见其妇出看猪,遂擒之。

  《晋书》曰:阮咸至宗人间共集,不用备劈斟酌,以大瓮盛酒,团坐相向,大酌更饮。时有群豕来饮其酒,咸直接去其上,便共饮之。

  又曰:愍怀太子常从帝观豕牢,言于帝曰:"豕甚肥,何不杀以享士而使久费五穀?"帝嘉其意,即使亨之,因抚蒲俺谓廷尉傅祗曰:"杆儿当兴我家。"

  又曰:韩友字景先,庐江龙舒人也。龙舒长邓林父础积年,垂死。友为筮,使画作野猪,著卧处屏风上。因是遂差。

  又曰:吕光死,其子纂立。有猪生子,一身三头。又有龙出纠晷,蟠於殿前。纂以为美瑞,罗什独以为灾。俄而吕超杀蛛。

  又曰:刘聪时,豕着进贤冠升聪殿,与犬斗。

  《北史》曰:陆逞累除京兆尹。郡界有豕生数子,鞠挟而死。其家又有豮豕,遂乳养之,诸豚赖之以活。时以逞仁政所致。

  皇甫谧《高士传》曰:孙期字仲彧,济阴人。与诸生讲《京氏易》、《古文尚书》。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化其仁让。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能犯孙先生舍。郡举方正,遣吏赍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也。

  《三辅决录》曰:五门子孙,凡民之伍。(马氏兄弟五人,共居此地,作客舍,养猪卖豚。故民谓之曰:苑中三公,钜下二卿,五门嚄々,但闻豚声。)

  《董正别传》曰:司马徽字德操,时人呼为水镜。常有人妄认徽猪,徽便推与之。后数日,亡猪者以猪还徽,乃叩头谢自责,徽又厚谢。

  《华阳国志》曰:何随字季业,清廉退让。常有屠者牵猪过随门,索断失之,强认随溷中猪,随牵与之。屠人寻自得亡者,还随,随以与之。

  《越绝书》曰:鸡山豕山者,勾践以畜鸡豕,将伐吴,以食死士也。

  《墨子》曰:孔子穷於陈蔡之间,藜蒸不糂。(桑感切。)子路烹豚,孔子不问肉所从来而食之。

  《符子》曰:朔人献燕昭王以大豕,曰:"养奚若?"使曰:"豕也。非大圊不居,非人便不珍,今年百二十矣,人谓豕仙。"王乃命豕宰养。六十五年,大如沙坟,足如不胜其体。王异之,令衡官桥而量之,折十桥,豕不量。又命水官舟而量,其重千钧,其巨无用。燕相谓王曰:"奚不飨之?"王乃命宰夫膳之。夕见梦於燕相曰:"造化劳我以豕形,食我以人秽,吾患其生久矣。仗君之灵,得化吾生,始得为鲁津之伯。"燕相游貉谐津,有赤龟奉璧而献。(一云夜光珠。)

  《孝经援神契》曰:彘水伏,故去脉。

  《淮南子》曰: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故豚四月而生。

  又曰:黄帝理天下,狗彘吐菽粟於路,无忿争之人。

  《山海经》曰:猫大者,肉重千万斤。豪猪,如豕而白毛,毛大如笄而黑端。(郭璞症曰:猫,猪也,夹脾而有粗豪,长数尺,能以颈上毫射物。)

  《博物志》曰:商丘子有养猪法,卜式有养猪羊法。

  祖台之《志怪》曰:吴中有一士大夫,於都假还。至曲阿塘上,见一女子甚美,留其宿。士解臂金钤系挪帝,令暮更来。遂不至,使人求,都无此色。过猪圈,见一母猪臂上系金钤。

  《养生要集》曰:白豕,白蹄青爪,不可食也。

  《异物志》曰:郁林大猪,一蹄有四五甲,多膏。买者以铁椎刺其头,入七八寸,得赤肉,乃动。

  习凿齿《襄阳耆旧传》曰:木兰桥者,今掷覯栏桥是也。

  《山海经图·豪彘赞》曰:刚鬛之族,号曰豪犭希。毛如攒锥,中有激矢。

  宋袁淑《大兰王九锡文》曰:太亥十年九月乙亥朔,十三日丁亥,北燕伯使使者豪犭希册命大兰王曰:"咨!惟君禀太阴之沉精,摽群形於玄质。体肥腯而洪茂,长无心以游逸。资豢养於人主,虽无爵而有秩,此君之纯也。君昔封国殷商,号曰豕氏,叶隆当时,名垂於此,此君之美也。白蹄彰於周诗,涉波应乎隆像,歌咏垂於人口,经钦簇而流响,此君之德也。君相与野游,惟君为雄,顾群数百,自西徂东。俯喷沫则成雾,仰奋鬛则生风。猛毒必噬,有敌必攻。长驱直突,阵无全锋。此君之勇也。"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太平御览》热门篇章

【李昉】简介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世宗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世宗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世宗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


  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职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担任衡州知州。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太祖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太祖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学士院。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贡举。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太祖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卢多逊之下,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罢了。”太祖于是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乡人武济川预选。不久后,武济川在奏对太祖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不久改判国子监。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铨选。当时,宰相赵普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太祖告发赵普的过错,太祖在其后询问李昉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命他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昉随太宗出征北汉。宋军回师后,李昉因功获授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赵普、宋琪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平章事。不久,加监修国史,他建言恢复将时政记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雍熙元年(984年),朝廷举行郊祀,任命李昉为左仆射,李昉再三辞让,便加任中书侍郎。宋军北伐幽蓟地区无法取胜,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继对太宗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战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动乱,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人(契丹)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太宗表示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端拱元年(988年),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举行籍田礼完毕后,太宗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现在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太宗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建议为当时舆论所称许。
淳化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淳化三年(992年)夏,天下发旱灾、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太宗未加以怪罪。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不幸,请求解除宰相职任,太宗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李昉被罢为右仆射。之前,太宗召翰林学士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太宗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之职致仕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太宗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太宗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李昉,并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李昉。太宗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太宗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日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太宗祭祀南郊,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李昉在卧疾数日后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葬于今河北省饶阳县南12公里五公村东。

0

更多李昉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