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唐代李昉太平御览

  ○胸

  《说文》曰:膺,胸也。臆,胸骨也。

  《广雅》曰:臆,膺胸也。

  《释名》曰:胸,犹啌々气所冲。(啌,许江切。)

  《左传·僖下》曰:魏犨爇僖负羁氏。魏犨伤于胸,公欲杀之而爱其材,使问,且视之。病,将杀之。魏犨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宁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乃舍之。

  《论语摘辅象》曰:孔子胸应矩,是谓仪古。

  《春秋演孔图》曰:孔胸文曰:制作定世苻运。

  《春秋后语》曰:荆轲谓樊于期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

  《汉书》曰:高祖与项羽对军,数羽十罪,羽伏弩射汉王,中胸,高祖诈扪足曰:"虏中吾指。"

  又曰:王莽好反膺高视。

  京房《易妖占》曰:人生子有二胸,民谋其主。

  《帝王世纪》曰:禹母吞神珠,胸坼而生禹。

  《淮南子》曰:文王洿膺。(许慎注曰:洿,庐也。)

  《南州异物志》曰:獠民亦谓文身国,刻其胸前,作华文以为饰。

  《山海经》曰:结胸国,为人结胸;(郭璞注曰:臆前肤出,如人结喉。)贯胸国,为人胸有窍。

  《世说》曰:王孝伯问王大忱:"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忱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言同相如,惟有酒异。大忱,小字。)

  《录异传》曰:汉武帝时,苍梧贾雍为豫章太守,有神术,出界讨贼,为贼所杀,失头。雍上马还营,营中咸走来视雍,雍胸语曰:"有头吻佳。"吏涕泣曰:"有头佳。"雍曰:"无亦佳。"言毕遂死。

  《志怪集》曰:石季伦母丧,洛下豪俊赴殡者倾都。王戎亦入,临殡,便见鬼攘臂打捶凿,甚惶惶。有一人当棺立,此鬼披胸陷之,此人即应凿而倒。人便舁去,得病半日死。故世间相傅不宜当棺,由戎所见。

  ○膈

  《说文》曰:胸,心上膈也。

  《释名》曰:膈,塞也。膈塞上下,使不与穀气相乱。

  《世说》曰:桓公有主簿,善别酒,有酒辄令先尝。好者谓"青州从事",恶者谓"平原督邮"。青州有齐郡,平原有膈县;"从事"言至脐,"督邮"言至膈上住。

  ○乳

  《广雅》曰:湩谓之乳。

  《说文》曰:湩,乳汁也。(湩,音冻,又竹仲切。)

  《通俗文》曰:乳病曰〈疒乇〉。(丁故切。)

  《河图》曰:苍帝并乳。(宋均曰:法房星也。)

  《春秋玄命苞》曰:文王四乳,是为含良。盖法酒旗,布恩舒明。(宋均曰:乳,酒也。)

  《汉书》曰:张苍免相,后口中无齿,食乳,以女子为乳母也。

  谢承《后汉书》曰:南阳李善,本济阳李玄家奴。玄遭病死,惟有孤孙续有赀千万,奴婢欲谋杀续,分其财产。善夜抱续逃瑕丘界,亲自哺养,乳为生湩,遂至成长。

  《吴书》曰:颍川冯熙使魏,辞意不屈,魏留之。熙玖披迫,乃引刀刺中乳房。上闻嘉之,赐盐米复其门。

  《后魏书》曰:朱循之,为刘义隆司徒从事中郎,守滑台,安颉围之。其母在家,乳汁忽出,母号恸,告家人曰:"我年老,非复有乳汁之时。今忽如此,儿必没矣。"果以其日为颉所擒。

  又曰:昭成皇帝讳什翼犍,卧则乳至席。

  《齐书》曰:太祖母陈皇后,生太祖二年,乳人乏乳,后梦人以两瓯麻粥与之,觉,乳遂大出。

  《淮南子》曰:文王四乳,是谓太仁。天下所归,百姓所亲。

  《山海经》曰: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罪葬之常羊山,乃以乳为目,齐为口。

  《益部耆旧传》曰:蜀郡张宽,字叔文。汉武帝时为侍中,从祠甘泉。至渭桥,有女子浴於渭水,乳长七尺。上怪问之。女曰:"帝后第七车者知我所来。"时宽在第七车,对曰:"天星,主祭祠者,斋戒不严时则女人见。"

  刘欣期《交州记》曰:赵妪者,九真军安县女子也。乳长数尺,不嫁,入山聚群盗,遂攻郡。常着金扌翕,踪屐,战退辄张帷幕,与少男通,数十侍侧。刺史吴郡陆胤平之。

  王子年《拾遗录》曰:无老国,其人皆千岁。百岁一老,齿落发秃,又年少妪者乳养,还复若幼稚。

  《神仙服食经》曰:仙药有阳丹、阴丹。阴丹,妇人乳汁也。妇人十五已上,下为月客,有身,月客绝;上为乳汁。

  《养性经》曰:乳者意之府也。

  《世说》曰:王武子烝肫肥美,异常味。武帝怪问:"何由乃尔?"云以人乳饮之。武帝色甚不平,所以饮食未毕便去。

  《异苑》曰:贾充妻郭氏,为人凶妒,生儿黎民,年始二岁。充外入,就乳母抱中呜撮,郭遥见,谓充爱乳妪,即杀之。儿恒啼泣,不饮他乳,经日遂死。郭於是终身无子。

  《唐新语》曰:韩思彦以侍御史巡察于蜀。成都有富商兄弟三人分资,不平,争诉,累年不决。思彦推案数日,令厨者奉乳自饮,以其馀赐争者。窃相语,遂号哭,攀援不解,俱言曰:"侍御岂不以兄弟同乳母耶!"悲号不自胜,请同居如初。

  《相书·许负》曰:乳间阔尺,富贵足寿;乳黑如墨,公侯之相。

  ○腹

  《说文》曰:腹,厚也。

  《释名》曰:腹,复也,富也。腹,胃之属。已自裹盛,复于外复之。其中多品,似富者也。自齐己下曰水腹,水汋所聚也。

  又曰:少腹。少,小也,比脐以上为小也。

  《易·说卦》曰:坤为腹。离,其於人也为大腹。

  《尚书·盘庚》曰: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

  《左传·宣十二年》传曰:楚子围萧。司马卯言,号申叔展。叔展曰:"有麦麹乎?"曰:"无"。"有山芎藭乎?"曰:"无。""河鱼腹疾,奈何?"曰:"目於眢井而出之。"

  《国语》曰:叔鱼牛腹,其母叹曰:"必以贿死。"

  《史记》曰:薄姬曰:"昨夜梦苍龙据妾腹。"帝曰:"此贵徵也,吾为汝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

  《史记》曰:范雎说秦昭王曰:"伍子胥橐载而出昭门,夜行昼伏,至於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匍匐,稽首肉袒,鼓腹吹箫,乞食於吴市,卒兴吴国,阖闾为伯。"

  《东观汉记》曰:光武降铜马,诸将未能信贼,贼亦两心。上敕贼各归勒兵,上轻骑入贼营,贼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又曰:帝问东平王苍:"在家何等最乐?"对曰:"为善最乐。"后诏与诸国述之曰:"王言甚大,副其腰腹矣。"

  谢承《后汉书》曰:济阴戎良,宇子恭。年十八,为郡门下幹。良仪容佳丽,太守诸葛礼使写书,从者诬良与婢通。良刳腹引出肝肠,示礼赤心。

  《后汉书》曰:边韶,字孝先。教授数百人。韶口辩,曾昼眠卧,弟子嘲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韶潜闻之,应之曰:"吾以边为姓,先为字。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义。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者大惭。

  《魏志》曰:管辂弟展谓辂曰:"大将军待君意厚,冀当富贵。"辂长叹曰:"天与我明才,不与我年寿,恐四十七八间,不见女嫁男娶。吾背无三甲,腹无三壬,此皆不寿之验。"明年四十八卒。

  《吴录》曰:丁固梦腹上生松,赵达谓之曰:"松字十八公。"后果然。(梦门已具。)

  《齐书》曰:高帝为领军,苍梧王深相猜忌,屡欲害帝,常帅数十人直入领军府。时暑热,帝昼卧裸袒。苍梧立帝於室内画腹为射的,自引满,将射之。帝神色不动,敛袂曰:"老臣无罪。"苍梧左右王天恩谏曰:"领军腹大,是佳射堋,而一箭便死,后无可复射,不如髇射之。"乃取髇箭,一发即中帝脐,苍梧投弓于地,大笑曰:"此手如何?"

  崔鸿《十六国春秋·后赵录》曰:佛图澄腹傍有一孔,常以絮塞之。每夜书则拔絮,孔中出光,照於一室。又当斋时,平旦至流水侧,复腹傍孔中引出五藏六腑洗之,讫,还内腹中。

  《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

  又曰:圣人为腹不为目。

  《庄子》曰:夫赫胥氏之时,民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唐子》曰:人君以江海为腹、山为面,如此则不知其量,畏而怀之。

  《帝王世纪》曰:纣刳孕妇之腹中以观其胎。

  《吴越春秋》曰:子胥鞭平王尸三百,右手决其目,左手践其腹。

  京房《易占》曰:人生有二腹,其国分。

  王子年《拾遗录》曰:孙策每梦肠出委地,有神女夜来为其收内腹里,云:"必生才雄之子,方兴吴国。"神女负策母绕吴昌门三匝,曰:"当锡尔此土,鼎足于天下。"

  《谈薮》曰:杨玠娶博陵崔季让女。崔家富图籍,殆将万卷,成婚之后,颇亦游其书斋。既而告人曰:"崔氏书被人盗尽,曾不知觉。"崔遽令检之,玠扪腹曰:"已藏之经笥矣。"

  《世说》曰: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腹中书耳。"

  又曰:张磺既贵,有少时宾客来候之。华与共饮,九酝为酣畅,其夜醉眠。张常饮此酒,眠辄使人左右转倒,其夜客卧,忘敕左右,而左右依常为张公转侧。至明起,友人犹不起,视之,酒果穿腹,流床下滂沱。

  又曰:刘真长始见王丞相,时盛暑之月,丞相以腹慰弹棋局曰:"何乃讠匀?"(吴人以吟为讠匀,或作渹,音与郑相近。)刘既出,人问:"见王公如何?"刘曰:未见他异,惟作吴语耳。"

  又曰:郄太尉在京,日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郄信曰:"君往东廊下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郄云:"王家诸郎皆可喜,闻某来觅女婿,咸自矜持,惟有一郎在东床坦腹而食,如不闻。"郄云:"正好。"比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之。

  《俗说》曰:有人指周伯仁腹曰:"此中何有?"答:"此中洪洞,容卿等数百人。"

  ○背

  《说文》曰:背,脊也。

  《释名》曰:背,陪也,在后称也。

  《广雅》曰:背谓之骶,(音帝。)背北也。

  《左传·庄公》曰:齐襄公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反,诛屦於徒人费。弗得,鞭之,见血。走出,遇贼于门,劫而束之。费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费请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门中。

  《史记》曰:娄敬说高祖曰:"夫与人斗,不厄其亢、(张晏曰:亢,喉咙也。)拊其背,未能全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秦之故地,此亦厄天下之亢而拊其背。"

  又曰: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说之曰:相君之面,不过封侯;相君之背,贵乃不可言。"

  《汉书》曰:吴王濞,高帝兄仲之子。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镇之,乃立濞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二城。高祖召濞相之,曰:"尔状有反相。"因拊其背曰:"汉帝后五十年东南有乱,岂非若耶?天下一家,慎无反!"濞顿首曰:"不敢。"

  又曰:武帝过平阳主。既饮,讴者进,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还坐欣甚,赐平阳主金千斤。主因奉子夫送入宫。子夫上车,主拊其背曰:"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愿无相忘。"玄朔玄年生男据,遂立为皇后。

  《后汉书》曰:越骑校尉伍子孚怒董卓凶毒,乃朝服怀刃。见卓语毕,辞去,卓送至阁,以手抚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卓自奋得免,呼左右执杀缵。

  《魏略》曰:孟达降,文帝乘小辇,执手,拊其背戏之曰:"卿得无为刘备刺客耶!"

  又曰:太祖丁夫人养刘夫人子修,修亡於穰下,常言:"将我儿杀之!"遂哭泣无节。太祖忿之,遣归家。后太祖就见之,夫人方织,踞机如故。太祖拊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应。太祖却行户外,遂不应。太祖曰:"真决矣。"遂与之绝。

  《吴志》曰: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吕蒙屯下。肃常轻蒙,蒙问肃:"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一家,而关羽实熊虎,计安可不豫定?"因为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于此!"(子明,蒙之字也。)

  车频《秦书》曰:苻坚生,肩背赤色隐起,状若篆文"付",因吻苻氏。

  又曰:坚背文曰"草付之祥",因吻苻氏。

  《唐书》曰:贞观四年制:决罪人,不得鞭背,以明堂孔穴针灸之所。

  又曰:吕温者,以小吏事崔汉衡。贞玄初,吐蕃背盟,汉衡为吐蕃所虏,将杀之。温趋往以背受刃,吐蕃义之,由是与汉衡俱免。

  《尸子》曰:医竘者,秦之良医,为宣王割痤,为惠王治痔,皆愈。张子之背肿,谓竘曰:"背非吾背也,子制焉。"医竘善治疾,张子委制焉。夫为身与国亦犹此,必有所要制然后治矣。(竘,音扣,又音龋。)

  《孔丛子》曰:仲尼龟背。

  《帝王世纪》曰:简翟浴玄丘之水,燕遗卵吞之,剖背生契。

  《白虎通》曰:《传》称周公背偻,是谓强,后成就周道,辅相幼主。

  又《孙卿子》曰:周公伛,背不伸也。

  《博物志》曰:宋有田夫自曝背於日,其妻曰:"负日之暄,今献必蒙重赏。"田夫曰:"昔人有美戎菽、甘芹子献之乡豪,尝,苦於口,笑而弃之。"

  《论衡》曰:书言齐桓公负妇人以朝诸侯。管仲曰:"吾君背疽疮,不得妇人疮不愈。"此虚也。桓公赡违燎,夜坐以致贤士,岂反以白日负妇人於背乎?

  《幽明录》曰:王子猷先有背疾,子敬疾笃,恒禁来往,闻子敬亡,抚心悲惋,都不一声,背即溃裂。

  ○脊

  《说文》曰:脊,背〈月吕〉也。

  《释名》曰:脊,积也。积续骨节,终上下也。

  《春秋玄命苞》曰:阳立于三,故人脊三寸而结。(宋均曰:结、节结也。)

  《孝经钩命决》曰:仲尼龟脊。

  《墨子》曰:周宣王杀其臣杜伯,不辜。后三年,王田于圃田。车徒满野,杜伯乘白马素车,衣朱衣朱冠,弓矢射王车上,中心折脊,王殪车中,伏韔而死。(韔,音畅。)

  ○胁

  《说文》曰:骿,并胁也。膀,两胁旁也,从肉,胁声。

  《通俗文》曰:腋下谓之胁。

  《释名》曰:胁,挟也。在两旁,臂所挟也。

  《春秋玄命苞》曰:阴极於八,故人旁八幹,长八寸。

  又曰:颛顼骈幹,上法月参,集成纪以理阴阳。

  《左传·僖中》曰:晋公子重耳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

  《公羊传》曰:齐公子彭生送鲁庄公,拉干而杀之也。

  《史记》曰:范雎先事魏中大夫须贾,贾使齐,雎从。齐王闻雎辩,赐金及牛酒。须贾以为雎持阴事告齐,既归,以告魏相,魏大怒,使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弃于厕。

  《吴志》曰:曹仁攻围甘宁,周瑜救宁,围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跨马略阵,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疮未起,勒兵就阵。瑜乃自舆按行,激扬吏士,仁遂退。

  《晋书》曰:周顗在中朝时能饮一石,及过江,虽醉,每称无对。偶有旧对从北来,顗亦出二石酒共饮,各大醉。及顗醒,使视,客已腐胁而死。

  《世本》曰: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嬇(音蒯),生六子,孕而不育。三年,启其左胁,三人出焉;启其右胁,三人出焉。

  王充《论衡》曰:张仪骈胁,卒相秦魏。

  《外国图》曰:大秦国人长胁。

  ○肋

  《释名》曰:肋,勒也,检肋五藏也。

  《广雅》曰:幹谓之肋。

  《竹林七贤论》曰:刘伶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而往,必欲欧之。伶顾而笑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

  ○脐

  《说文》曰:脐,肚脐也。

  《释名》曰:齐,剂也,肠端之所限剂也。

  《春秋玄命苞》曰:齐者下流,并会合为齐腹。(宋均曰:齐,中也,四方并凑者也。)

  《左传·庄公》曰:楚文王过邓,邓祁侯享之,三甥曰:"亡邓国者,必此人也。若不早图,后君噬脐。"(若啮腹齐,喻不可及。)

  《后汉书》曰:董卓既诛,乃尸於市。天时始热,卓充肥,脂流於地。守尸吏燃火置卓脐中,光明达曙,如是积日。

  《汉晋阳秋》曰:齐王冏之方盛也,有妇人诣大司马门求寄产,吏诘之。妇人曰:"我截齐罢便去耳。"有识者闻而恶其言。

  《南燕录》曰:慕容德,其母梦日入脐中,昼寝而生德。

  《庄子》曰:支离疏颐隐於脐。

  《笑林》曰:赵伯翁肥大,夏日醉卧,孙儿缘其肚上戏,因以李八九枚内脐中。至后日,李大烂,汁出,乃泣谓家人曰:"我肠烂,将死。"明日李核出,乃知孙儿所内李子也。

  ○腰

  《说文》曰:腰,身中也。

  《释名》曰:腰,约也。在体之中,约继大而小也。

  《春秋玄命苞》曰:腰而上者为天,尊高阳之状;腰而下者为阴,丰厚地之重。数合于四,故腰周四尺。

  《后汉书》曰:东平宪王苍腰带八围,显宗甚重之。诏曰:"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曰为善最乐,其言甚大,副是腰腹矣。"

  又曰:梁冀妻能作折腰步。

  《晋书》曰:陶潜曰:"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人。"

  干宝《晋纪》曰:中书令李丰谋废大将军,世宗使舍人王羡请之。丰来,辞不逊,左右以刀环筑腰死。

  《南史》曰:羊侃有妓张静琬,腰一尺六寸,能掌中舞;孙荆玉能反腰帖地,衔得地上簪。

  《二石伪事》曰:石虎攻中山,得郑略之妹,生二男。更娶崔为妻,至相敬待,无儿。郑复生男,崔求养,郑不许,一月卒病死。郑谗:"崔谓妾多养胡子。"虎时踞胡床于庭中,大怒,索弓箭。崔闻欲杀之,徒跣至虎前曰:"公勿枉杀绐,乞听妾言。"虎不听,但言:"促还坐,无预卿。"崔便去,未至,虎于后射之,中腰而覆。

  《墨子》曰:楚灵王好士细腰,故其臣皆三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韩子》曰:楚灵王好细腰,国有饿死人。

  《尹子》曰:楚庄王好细腰,一国皆有饥色。

  《西京杂记》曰:赵后体腰柔弱,善行步进止,女弟昭仪不能及也。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太平御览》热门篇章

【李昉】简介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世宗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世宗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世宗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


  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职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担任衡州知州。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太祖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太祖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学士院。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贡举。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太祖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卢多逊之下,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罢了。”太祖于是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乡人武济川预选。不久后,武济川在奏对太祖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不久改判国子监。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铨选。当时,宰相赵普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太祖告发赵普的过错,太祖在其后询问李昉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命他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昉随太宗出征北汉。宋军回师后,李昉因功获授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赵普、宋琪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平章事。不久,加监修国史,他建言恢复将时政记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雍熙元年(984年),朝廷举行郊祀,任命李昉为左仆射,李昉再三辞让,便加任中书侍郎。宋军北伐幽蓟地区无法取胜,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继对太宗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战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动乱,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人(契丹)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太宗表示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端拱元年(988年),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举行籍田礼完毕后,太宗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现在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太宗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建议为当时舆论所称许。
淳化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淳化三年(992年)夏,天下发旱灾、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太宗未加以怪罪。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不幸,请求解除宰相职任,太宗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李昉被罢为右仆射。之前,太宗召翰林学士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太宗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之职致仕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太宗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太宗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李昉,并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李昉。太宗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太宗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日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太宗祭祀南郊,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李昉在卧疾数日后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葬于今河北省饶阳县南12公里五公村东。

0

更多李昉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