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唐代李昉太平御览

  ○昭仪

  《汉书·外戚传》曰:武帝制婕妤、娙娥、容华、充衣,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仪之号,位次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汉书》曰:孝元傅昭仪,哀帝祖母也。父河内人。少为上官太后才人,元帝进幸有宠。为人有才略,善事人,下至宫人左右,饮酒酹地,皆祝延之。产一男一女,女为平都公主,男为定陶恭王。

  《汉书》曰:孝元冯昭仪,平帝祖母也。父奉世,为执金吾。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熊佚出圈,攀槛欲上殿。左右贵人、昭仪等皆惊走,冯婕妤直前当熊而立,左右杀熊。上问:"人情惊惧,何故前当?"婕妤曰:"猛兽得人而止,妾恐熊至御坐,故身当之。"元帝嗟叹,以此倍敬重焉。男立为信都王,尊婕妤为昭仪。元帝崩,为信都太后,与王俱居储元宫。

  又曰: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及壮,属阳阿主家,学歌舞,号曰飞燕。帝微行,过阳阿主,作乐。见飞燕而悦之,召入官,大幸。有女弟复召入,俱为婕妤,贵倾后宫。许后废,立为皇后。后宠小衰,而弟更幸,为昭仪。居昭阳舍,其中庭彤朱,殿上髹漆,砌皆铜沓金涂,白玉阶,璧带往往为黄金釭,金公兰田璧,明珠、翠羽饰之,后宫未尝有焉。

  《魏志·序》曰:魏因汉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明帝又置淑妃、昭华。

  《后魏书》曰:世祖左昭仪,文明皇后冯氏之姑。父朗,坐事诛,后遂入宫。昭仪雅有母德,鞠养教诲。年十四,高宗践极,选后为贵人。皆是昭仪抚训之力。

  又曰:孝文冯昭仪,废后冯氏姊也。高祖还洛,后恩遇甚厚。昭仪先以疾病,文明太后遣还家为尼。太后崩,服终,高祖重引为左昭仪,至洛,稍有宠,后礼爱渐衰。昭仪自以年长,且前入宫掖,谮见待厚,规为内主,索构百端。帝遂废后为庶人。昭仪宠爱过本,专寝当夕,宫人稀复进见,后遂立为皇后。

  沈约《宋书》曰:汉元帝制昭仪,世祖省之。晋泰始二年,又制昭华、昭仪等,以备九嫔也。

  崔鸿《三十国春秋·前赵录》曰:嘉平二年,立司空王育女为左昭仪,尚书令任顗女为右昭仪。

  《晋书·载记》曰:石勒定昭仪、夫人位视上公,贵嫔、贵人视列侯,员各一人;三英、九华视伯,淑媛,淑仪视子,容华、美人视男,务简贤淑,不限员数。

  《西京杂记》曰:赵后腰体弱,笔行步进止,女弟昭仪不能及。但昭仪弱骨丰肌,尤善笑语。二人并色如红玉,为当时第一,皆擅宠后宫。

  《唐书》曰:高宗六年,将立昭仪武氏为皇后,长孙无忌屡言不可。帝后召于志宁等谓曰:"武昭仪有令德,朕欲立为皇后,卿等以为如何?"志宁曰:"自贞观二十三年后,先朝付托遂良,望陛下问其可否。"竟不从无忌等言,而立昭仪为皇后。

  ○夫人

  《周礼注》曰:三夫人之於后,犹三公之於王,坐而论。妇,礼无官职者矣。

  《礼记·婚义》曰:古者天子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

  《五经要义》曰: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后妃群妾,以礼御於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其环,以进退之。生子月娠,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於左手;既御,著於右手。左手阳也,以当就男,故着。右手阴也,既御而复故。此女史之职也。

  《史记》曰:武帝时,幸夫人尹婕妤。邢夫人号娙娥,秩比中二千石。尹夫人、邢夫人同时并幸,有诏不得相见。尹夫人自请,武帝许之。即令他夫人饰,徒御者数十人,来前。尹夫人见之,曰:"非邢夫人身也。"帝曰:"何以言之?"对曰:"视其貌形体状,不足以当人主。"於是有诏使邢夫人衣故衣,独身来前。尹夫人望见之,曰:"真是矣。"於是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谚曰:"美女入室,恶女之仇。"

  《汉书》曰:汉兴,因秦之称号,妾皆称夫人。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之号焉。

  又曰: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高祖崩,惠帝立,吕后为皇太后,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髡钳衣赭衣,令舂。戚夫人舂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薰耳,饮以瘖药,使居鞠域中,名曰人彘。

  又曰:高帝薄姬,文帝母也。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相爱,约曰:"先贵无相忘也。"而管、赵先幸。汉王四年,坐河南城皋灵台,此两美人相与笑。问其故,两人俱以实告。王心凄然怜薄姬,是日,召而幸之。

  又曰: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不可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闵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齐人少翁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不得就视,上愈益悲感,为作诗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何迟!"令乐府诸音家弦歌之,上自为作赋,以伤悼夫人。

  又曰:孝武钩弋赵婕妤,昭帝母也,家在河间。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室有奇女天子气,使召之。既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得幸,号曰拳夫人。

  《后汉书》曰:陈夫人者,家本魏郡。少以声伎入孝王宫,得幸,生质帝。亦以梁氏故,荣宠不及焉。

  《魏志》曰:魏因汉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婕妤,有容华,有美人。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太和中,始复命夫人,登其位于淑妃之上。自夫人以下,爵凡十二等:贵嫔、夫人,位次皇后。

  《魏志》曰:文德郭皇后有智数,时有所献纳。文帝之为嗣,后有谋焉。太子即位,后为夫人。

  王隐《晋书》曰:胡芳以选入宫,父奋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儿,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后拜芳夫人。元后临终,有命先来临者有赏,胡夫人自排人径前辞决。咸宁二年,立皇后杨氏,封父骏临晋侯。骏渐骄慢,奋语骏:"卿恃女更豪也?与天家作婚者,未有不灭门。"骏曰:"卿女不在天家也?"奋曰:"我女与卿女作婢耳,何能增损?"

  《后魏书》曰:明元昭哀皇后,姚兴之女。太宗以后礼纳之,后为夫人。后以铸金人不成,未昇尊位,然帝宠幸,出入居处,礼如后焉。

  《晋中兴书》曰:简文宣皇后郑氏,字阿春,荥阳人也。先適渤海田氏,生一男,夫亡,后依舅濮阳吴氏。中宗为丞相,敬后先崩,将纳吴氏女为夫人。后及吴氏女并游后园,有见之者言于中宗曰:"郑氏虽嫠居,贤于吴氏远矣。"遂以德色纳为夫人,甚有宠。

  沈约《宋书》曰:晋武采汉魏之制,置贵嫔、夫人、贵人,是为三夫人,位视三公。

  《晋起居注》曰:有司奏今月九日当拜郑夫人,后、婕妤按仪注,应服雀钗袿襈。

  《列仙传》曰:钩弋夫人右手拳,姿色甚伟。帝披其手,得一钩,而手寻伸。生昭帝。既而,帝害之。殡,尸不臭而香。数月,昭帝既即位,更葬之,棺空,但有系履。故名其宫曰钩翼,后避讳改为弋,庙有神祠焉。

  《西京杂记》曰: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泣下流连。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望归》之曲,侍婢数百人皆为之。后宫齐唱,常入云霄。

  又曰:戚夫人以百炼金为彄环,照见指骨,上恶之,以赐侍儿鸣玉、曜{父几}等各四枚。

  又曰:戚夫人侍儿贾佩兰,后出为扶风人段儒妻。说在内时,戚夫人侍高祖,常以赵王如意为言,高祖思之,或半日不言,叹息凄怆,而未知其术。辄倚夫人,夫人击筑,高祖自歌《大风诗》以和之。

  又曰:武帝以象牙为簟,赐李夫人。

  又曰:武帝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宫人搔头皆用玉。

  ○贵人

  《东观汉记》曰:光烈阴皇后,上即位,立为贵人。上以后性贤仁,宜母天下,欲授以尊位,后辄退让,自陈不足以当大位。

  又曰:章帝宋贵人时,窦皇后内宠方盛,以贵人名族,节操高妙,心内害之。欲为万世之计,阴设方略,谗毁贵人,由是母子见疏。数月,诬奏贵人使婢为蛊道祝诅。七年,遂被谮暴卒。

  又曰:孝和阴皇后聪慧敏达,有才能,善史书。永元二年,选入掖庭为贵人,托以先后近属,故有宠。

  《后汉书》曰:顺烈梁后,永建三年,与姑俱入掖庭,时年十三。太史卜兆得封房,又筮得坤之比,遂以为贵人。常时被引御,从容辞曰:"愿陛下思云雨之均泽,识贯鱼之次序,使小妾得免罪谤之累。"由是帝加敬焉。

  又曰:桓思窦后,延熹八年,选入掖庭为贵人,其冬,立为皇后,而御见甚稀,帝所宠唯采女田圣等。永康元年冬,帝寝疾,遂以圣等九女皆为贵人。

  《东观汉记》曰:申贵人生孝穆皇帝,赵夫人为穆皇后,匽夫人生桓帝。帝既立,追谥赵夫人为穆皇后,匽夫人为博园贵人。和平元年,桓帝诏曰:"博园匽贵人,履高明之懿德,咨淑美之嘉会,与天合灵,笃生朕躬。欲报之德,诗所感叹,今以贵人为孝崇皇后。"

  又曰:孝桓帝邓后,字猛。父香,早死。猛母宣,改嫁为掖庭民梁纪妻,纪者,襄城君孙寿之男也。寿引进,令入掖庭,得宠为贵人,故冒姓为梁氏。

  《续汉书》曰:光武郭皇后圣通,世祖至真定,纳圣通,有宠。世祖即位,以为贵人。

  《魏志》曰:文帝纳甄后于邺,有宠,生明帝。郭后、李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

  王隐《晋书》曰:武帝临轩,拜诸葛婉为夫人,李晔为贵人。

  《后魏书》曰:文成冯后,生有神光之异。高祖践极,以选为贵人。

  又曰:文成元皇后李氏,梁国蒙县人也,顿丘王峻妹。后之生也,有异于常,父方叔常言:"此女当大贵。"及长,姿质美丽。永昌王仁得后,后遇事诛,后与其家人送平城宫。高祖登白楼望见之,谓左右曰:"此妇人佳乎?"乃下台,后得幸于斋库中,遂有娠。守库者亦私书壁记之,后验问,皆相符同。生显祖,拜贵人。

  沈约《宋书》曰:贵嫔,文帝所制。贵人,汉光武制。泰始二年,又省贵人,置贵姬。

  ○婕妤

  《汉书》曰: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又曰:孝宣皇帝之为曾孙也,暴室啬夫许广汉有女平君,年十四五,配曾孙。数月,曾孙立为帝,平君为婕妤。是时,霍将军有小女,与皇太后有亲。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议霍将军女,亦未有言。上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旨,白立许婕妤为皇后。

  又曰:孝宣王皇后,父奉光少时斗鸡,宣帝在民间数与奉光会,相识。奉光有女,年十馀岁,每当適人,所当適辄死,故久不行。及宣帝即位,召入后宫,为婕妤。是时,馆陶公主母华婕妤及淮阳宪王母张婕妤、楚孝王母卫婕妤皆爱幸。皇后废后,上怜许太子早失母,几为霍氏所害,于是乃选后宫素谨慎而无子者,遂立王婕妤为皇后,令母养太子。

  又曰:孝成班婕妤,成帝初即位选入后宫。始为少使,俄而大幸,为婕妤,居增城合欢宫,再就馆,有男,数月失之。成帝游于后庭,尝欲与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书,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姬。"

  《世说》曰:汉成帝幸赵飞燕,谗班婕妤咒诅,帝乃考问婕妤,对曰:"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不蒙福,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诉;如其无知,诉之何益,故不为也。"

  《汉书》曰:成帝隆于内宠,班婕妤进侍者李平,得幸,立为婕妤。上曰:"始卫皇后亦从微起。"乃赐平姓曰卫,所谓卫婕妤。

  又曰:中山卫姬,平帝母也。父子豪,中山卢奴人,官至卫尉。子豪女弟为宣帝婕妤,生楚孝王;长女又为元帝婕妤,生平阳公主。成帝时,中山孝王无子,以卫氏吉祥,以子豪少女配孝王。元延四年,生平帝。

  《魏志》曰: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有婕妤五等。

  《晋服制令》曰:婕妤,银印青绶,配朱瓄玉。

  《妇人集》曰:汉元帝赐婕妤书曰:"问飞燕赵婕妤,夫上有诚,必应以实,愤懑充中,必形于色。"诗云:"鼓钟于宫,声闻于外。"犹此言之真伪之效难以欺矣。夫君子贵素,文足通殷勤而已,亦何必华辞哉!自以亲婕妤异於他人,故不能无言,亦不以深相过望。前数以颜色不平,应对舒迟不谴,卒不能自改。婕妤方见亲幸之时,老母在堂,两弟皆簪金貂,并侍于侧,同列比舍,岂不谓婕妤妹弟尊幸哉?今遇蒙谴,独谓老亲两弟何?班婕妤报诸侄曰:"记言属见元帝所赐赵婕妤书以相比。"元帝被病无悰,但锻炼后宫贵人书也。类多华辞,至如成帝则推诚写实,若家人夫妇相与书矣,何可比矣?故略陈其长短,今汝曹自评之。

  《后魏书》曰:御史中尉李彪有女,幼而聪令,彪每奇之,教书学,读诵经传。曾谓所亲曰:"此女当兴我家,卿曹各得其力。"彪亡后,世宗闻名,纳为婕妤。在宫常教帝妹书诵,授经史。世宗崩,婕妤为比丘尼,通习经义,法座讲说,诸僧叹重之。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太平御览》热门篇章

【李昉】简介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世宗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世宗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世宗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


  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职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担任衡州知州。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太祖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太祖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学士院。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贡举。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太祖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卢多逊之下,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罢了。”太祖于是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乡人武济川预选。不久后,武济川在奏对太祖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不久改判国子监。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铨选。当时,宰相赵普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太祖告发赵普的过错,太祖在其后询问李昉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命他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昉随太宗出征北汉。宋军回师后,李昉因功获授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赵普、宋琪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平章事。不久,加监修国史,他建言恢复将时政记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雍熙元年(984年),朝廷举行郊祀,任命李昉为左仆射,李昉再三辞让,便加任中书侍郎。宋军北伐幽蓟地区无法取胜,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继对太宗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战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动乱,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人(契丹)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太宗表示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端拱元年(988年),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举行籍田礼完毕后,太宗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现在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太宗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建议为当时舆论所称许。
淳化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淳化三年(992年)夏,天下发旱灾、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太宗未加以怪罪。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不幸,请求解除宰相职任,太宗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李昉被罢为右仆射。之前,太宗召翰林学士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太宗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之职致仕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太宗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太宗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李昉,并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李昉。太宗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太宗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日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太宗祭祀南郊,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李昉在卧疾数日后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葬于今河北省饶阳县南12公里五公村东。

0

更多李昉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