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唐代李昉太平御览

  ○齐萧道成母陈后

  萧子显《齐书》曰:宣孝陈皇后,讳道正,临淮东阳人。后生太祖。太祖年二岁,乳人乏乳,后梦人以两瓯麻粥与之,觉而乳大出,异而悦之。宣帝从任在外,后常留家治事,教子孙。有相者谓后曰:"夫人有贵子而不见之。"后叹曰:"我三儿,谁当应之。"呼太祖小字曰:"正应是汝。"太祖虽从官,而家业本贫,为建康令时,高宗等冬月犹无缣纊,而奉膳甚厚,后每撤去兼肉,曰:"我于此过足矣。"殂于县舍,年七十三。建元元年,重追尊孝皇后。

  ○萧道成刘后

  萧子显《齐书》曰:高昭刘皇后,讳智容,广陵人也。父寿之,员外郎。后母桓氏梦吞玉胜生后,时有紫光满室。后寝卧,家人常见上如有云气焉。年十余,適太祖,严整有礼法,家庭肃然。宋泰豫元年,殂。葬宣帝墓侧,今泰安陵也。门生王清与墓工始下锸,有白兔跳起,寻之不得,及坟成,兔还栖其上。建元元年,尊谥昭皇后。

  ○萧昭业母王后

  萧子显《齐书》曰:文安王皇后,讳宝明,琅琊临沂人。建元元年,为南阳王妃。四年,为皇太子妃,无宠。太子为宫人制新丽衣服及首饰,而后床帷陈设古旧,钗镊十馀枚,永明十一年,为皇太了太妃。郁林王即位,尊为皇太后,称宣德宫。

  ○萧昭业何妃

  萧子显《齐书》曰:郁林王何妃,名婧英,庐江灊人,抚军将军戢之女。后将拜,镜在床无因堕地。其冬,与太后同日谒太庙。后禀性淫乱,为妃时,与外奸通。左右杨珉之与同寝处如伉俪,又与帝相爱亵,故帝恣之。迎后亲戚入宫,赏赐人数十万,以世祖耀灵殿处后家属。帝被废,贬为王妃。

  ○梁萧衍母张后

  《梁书》曰:太祖献皇后张氏,讳尚柔,范阳方城人也。祖次惠,宋濮阳太守。后母萧氏,即文帝从姑。宋元嘉中,嫔于太祖,生长沙宣武王懿、永阳昭王敷,次生高祖。初,后尝于室内,忽见庭前菖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中所有。后惊视,谓侍者曰:"汝见不?"对曰:"不见。"后曰:"常闻见者当富贵。"因遂取吞之。是月,产高祖。将产之夜,后见庭内有若衣冠陪列焉。次生衡阳宣王畅、义兴昭长公主令嬺。宋泰始七年,殂于秣陵县同夏里舍,葬武进县东城里山。天监元年五月甲辰,追上尊号为皇后,谥曰献。

  ○萧衍郗后

  高祖德皇后郄氏,讳徽,高平金乡人也。祖绍,宋国子祭酒,领东海王师。父烨,太子舍人,早卒。初,母寻阳公主方娠,梦人云:"当生贵子。"及生后,有赤光照于室内,器物尽明,家人皆怪之。巫言"此女光适有所妨",乃于水滨祓除之。后幼而明慧,善隶书,读史传,女工之事,无不闲习。宋后废帝将纳为后;齐初,安陆王缅又欲结婚,郗氏并辞以女疾,乃止。建元末,高祖始聘焉。生永兴公主玉姚、永世公主玉琬、永康公主玉环。建武五年,高祖为雍州刺史,先之镇,后乃迎后至州。未几,殂于襄阳官舍,时年三十二。明年,归葬南徐州武进县。二年,齐朝进高祖位相国,封梁公,诏赠后为梁公妃。高宗践祚,追崇为皇后。

  ○丁贵嫔

  《梁书》曰:高祖丁贵嫔,讳令光,谯国人也,世居襄阳。贵嫔生于樊城,初产,有神光之异,紫烟满室,故以为名。相者云:"此女当大贵。"高祖临州,丁氏因人以闻。嫔时年十四,高祖纳焉。初,贵嫔生而有赤志在左臂,治之不灭,至是无何忽失所在。事德皇后小心祗敬,尝于供养经案之侧,仿佛若见神人,心独异之。高祖义师起,昭明太子始诞育,贵嫔与太子留在州城。京邑平,乃还京都。天监元年五月,有司奏为贵人,未拜;其年八月,又为贵嫔,位在三夫人上,居于显阳殿。

  ○阮修容

  高祖阮修容,讳令嬴,本姓石,会稽馀姚人也。齐始安王遥光纳焉。遥光败后,入东昏宫。建康城平,高祖纳为彩女。天监六年八月,生世祖。寻拜为修容,常随世祖出藩。大同六年六月,薨于江州内寝,时年六十七。归葬江宁县通望山,谥曰宣。世祖即位,追崇为文宣太后。

  ○萧纲王后

  《梁书》曰:太宗简皇后王氏,讳灵宾,琅琊临沂人也。祖俭,太尉南昌文献公。后幼而柔明淑德,叔父暕见之曰:"吾家女师也。"天监十一年,拜晋安王妃。生哀太子大器、南郡王大连、长山公主妙。大通三年十月,拜皇太子妃。太清三年三月,薨于永福省,时年四十五。其年,太宗即位,追崇为皇后,谥曰简。大宝元年九月,葬庄陵。

  ○萧绎徐妃

  《梁书》曰:元帝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嗣,齐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妃以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装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既而贞惠世子方诸母王氏宠爱,未几而终,元帝归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见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投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

  ○陈陈霸先章后

  《陈书》曰:高祖宣皇后章氏,讳要儿,吴兴乌程人也。本姓钮,父景明,为章氏所养,因改姓焉。景明,梁代官至散骑侍郎。后母苏氏,尝遇道士以小龟遗己,光彩五色,曰:"三年有徵。"及期,后生而紫光照室,因失龟所在。后少而聪慧,美容仪,手爪长五寸,色红白,每有期功之服,则一爪先折。后善书计,能诵《诗》及《楚词》。高祖自广州南征交阯,命后与衡阳王昌随世祖由海道归於长城。侯景之乱,高祖下至豫章,后为侯景所囚。景平,高祖为长城县公,后拜夫人。及高祖践祚,永定元年,立为皇后。高祖崩,后与中书舍人蔡景历定计,秘不发哀,召世祖入纂。世祖即位,尊后为皇太后。下令黜废帝为临海王,命高宗嗣位。太建元年,册尊后为皇太后。二年三月景申,崩于紫极殿,时年六十。

  ○陈蒨沈后

  《陈书》曰:世祖沈皇后,讳妙容,吴兴武康人也。父法深,梁安州录事参军。后年十馀岁,以梁大同中归于世祖。高祖之讨侯景,世祖时在吴兴,景遣使收世祖及后。景平,乃获免。高祖践祚,永定元年,后为临川王妃,世祖即位,立为皇后。

  ○陈顼柳后

  《陈书》曰:高宗柳皇后,讳敬言,河东解县人也。曾祖世隆,侯景之乱与弟盼往江陵依梁元帝,以长城公主之故,待遇甚厚。及高宗赴江陵,元帝以后配焉。承圣二年,后生后主於江陵。明年,江陵陷,高祖迁於关右,后与后主留穰城。天嘉二年,与后主还朝,后为安城王妃。高宗即位,立为皇后。后美姿容,身长七尺二寸,手垂过膝。初,高祖居乡里,先娶吴兴钱氏女,及即位,拜为贵妃,甚有宠幸。后倾心下之,每尚方供奉之物,其上者皆推于贵妃,而己御其次焉。高宗崩,始兴王叔陵为乱,后主赖后与吴媪救而获免。后主即位,尊后为皇太后,宫曰弘范。当此之时,新失淮南之地,隋师临江,又国遭大丧,后主病疮不能听政。其诛叔陵、供大行丧事、边境防守及百司众务,虽假以后主之命,实皆决之于后。后主疮愈,乃归政焉。陈亡,入长安。隋大业十一年,薨于东都,时年八十三。葬洛阳之芒山。

  ○陈叔宝沈后

  《陈书》曰:后主沈皇后,讳婺华,仪同三司宪侯君理之女也。母,高祖女会稽穆公主。主早亡,时后尚幼,而毁瘠过甚。服毕,每至岁时朔望,恒独坐泣涕,哀恸左右,内外咸敬异焉。太建三年,纳为皇太子妃。后主即位,立为皇后。后性端静,寡嗜欲,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工书翰。初,后主在东宫,而后父君理卒,后居忧,处别殿,哀毁逾礼。后主遇后既薄,而张贵妃宠倾后宫,后宫之政并归之,后澹然未尝有所忌怨。而居处俭约,衣服无锦绣之饰,左右近侍才百许人,唯寻阅图史、佛经为事。陈亡,与后主俱入长安。及后主薨,后自为哀词,文甚酸切。隋炀帝每所巡幸,恒令从驾。及炀帝为宇文化及所害,后自广陵过江还乡里,不知所终。

  ○张贵妃

  《陈书》曰:后主张贵妃,名丽华,兵家女也。家贫,父兄以织席为业。后主为太子,选入宫。是时龚贵嫔为良娣,贵妃年十岁,后主见而悦焉,因得幸,遂有娠,生太子深。后主即位,拜为贵妃。性聪慧,甚被宠遇。后主每引见贵妃与宾客游宴,贵妃荐诸宫女预焉,后宫等咸德之,竞言贵妃之善,由是爱倾后宫。又好厌魅之术,假鬼神以惑后主,置淫祀于宫中,聚诸妖巫使之鼓舞。因参访外事,人间有一言一事,妃必知之,以白后主。由此益重妃,内外宗族,多被引用。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妃于青溪中桥。

  ○北齐高欢娄后

  《北齐书》:武明皇后娄氏,讳昭君,赠司徒内干之女也。少明悟,强族多聘之,并不肯行。及见神武于城上执役,惊曰:"此真吾夫也。"乃使婢通意,又数致私财,使以娉己,父母不得已而许焉。神武既有澄清之志,倾产以结英豪,密谋秘策,后恒参预。及拜渤海王妃,阃闱之事悉决焉。后高明严断,雅遵俭约,往来外舍,侍从不过十人。性宽厚,不妒忌,神武姬侍,咸以恩待。神武尝将西讨出师,后夜孪生一男一女,左右以危急,请追告神武,后弗听,曰:"王出统大兵,何得以我故轻离军幕。死生命也,来复何为!"神武闻之,嗟叹良久。沙苑败后,侯景言请精骑二万,必能取之。神武悦,以告于后,后曰:"若如其言,岂有还理,得獭失景,亦有何利。"乃止。文襄嗣位,进为太妃。文宣将受魏禅,后固执不许,帝所以中止。天保初,尊为皇太后,宫宣训。济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尚书令杨愔等受遗诏辅政,疏忌诸王。太后密与孝昭及诸大将定策诛之,令废立。孝昭即位,复为皇太后。孝昭帝崩,太后又下诏立武成帝。大宁二年春,太后寝疾,衣忽自举,用巫媪言改姓氏。四月辛丑,崩于北宫,年六十二。合葬义平陵。

  ○尔朱太妃

  《北齐书》:彭城太妃,尔朱荣之女,魏孝庄后也。神武纳为别室,敬重逾于娄后,见必束带,自称下官。神武迎蠕蠕公主还,尔朱迎于木井北,与蠕蠕公主前后别行,不相见。公主引角弓仰射翔鸱,应弦而落;妃引长弓邪射飞鸟,亦一发而中。神武喜曰:"我此二妇,并堪击贼。"后为尼,神武为起佛寺。天保初,为太妃。及文宣狂酒,将无礼于太妃,太妃不从,遂遇祸。

  ○高澄元后

  《北齐书》曰:文襄敬皇后元氏,魏孝静帝之妹也。孝武帝时,封冯翊公主,而归于文襄。容德兼美,曲尽和敬。初生河间王孝琬,时文襄为世子,三日而孝静幸世子第,赠锦彩及布帛万匹,世子辞,求通受诸贵礼遗,于是十屋皆满。次生两公主。文宣受禅,尊为文襄皇后。

  ○高洋李后

  《北齐书》曰:文宣皇后李氏,讳祖娥,赵郡李希宗女也。容德甚美,初为太原公夫人。及帝将建中宫,高隆之、高德正言汉妇人不可为天下之母,宜更择美配。杨愔固请依汉、魏故事,不改元妃。而德正犹固请废后而立段昭仪,欲以结勋贵之援,帝竟不从而立后焉。帝好捶挞嫔御,乃至有杀戮者,唯后独蒙礼敬。天保十年,改为可贺敦皇后。孝昭即位,降居昭信宫,号昭信皇后。

  ○高演元后

  《北齐书》曰:孝昭皇后元氏,开府元蛮女也。初为常山王妃。天保末,赐姓步六孤。孝昭即位,立为皇后。帝崩,梓宫之邺,始渡汾桥,武成闻后有奇药,追索之不得,使阉人就车顿辱。降居顺成宫。武成既杀乐陵王,元被閟隔,不得与家相知。宫闱内忽有飞语,帝令检推,得后父兄书信,元蛮由是坐免官。后以齐亡入周氏宫中。隋文帝作相,放还山东。

  ○高湛胡后

  《北齐书》曰:武成皇后胡氏,安定胡延之女。其母范阳卢道约女,初怀孕,有胡僧诣门曰:"此宅瓠芦中有月。"既而生后。天保初,选为长广王妃。产后主日,鸮鸣于产帐上。武成崩,尊为皇太后。

  ○高纬斛律后

  《北齐书》曰:后主皇后斛律氏,左丞相光之女也。初为皇太子妃。后主受禅,立为皇后。武平三年正月,生女,帝欲悦光,诈称生男,为之大赦。光诛,后废在别宫,后令为尼。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太平御览》热门篇章

【李昉】简介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世宗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世宗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世宗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


  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职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担任衡州知州。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太祖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太祖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学士院。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贡举。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太祖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卢多逊之下,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罢了。”太祖于是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乡人武济川预选。不久后,武济川在奏对太祖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不久改判国子监。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铨选。当时,宰相赵普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太祖告发赵普的过错,太祖在其后询问李昉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命他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昉随太宗出征北汉。宋军回师后,李昉因功获授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赵普、宋琪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平章事。不久,加监修国史,他建言恢复将时政记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雍熙元年(984年),朝廷举行郊祀,任命李昉为左仆射,李昉再三辞让,便加任中书侍郎。宋军北伐幽蓟地区无法取胜,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继对太宗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战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动乱,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人(契丹)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太宗表示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端拱元年(988年),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举行籍田礼完毕后,太宗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现在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太宗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建议为当时舆论所称许。
淳化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淳化三年(992年)夏,天下发旱灾、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太宗未加以怪罪。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不幸,请求解除宰相职任,太宗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李昉被罢为右仆射。之前,太宗召翰林学士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太宗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之职致仕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太宗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太宗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李昉,并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李昉。太宗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太宗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日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太宗祭祀南郊,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李昉在卧疾数日后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葬于今河北省饶阳县南12公里五公村东。

0

更多李昉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