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八

——(唐代李昉太平御览

  ○后魏显宗献文皇帝

  《后魏书》曰:显祖献文皇帝,讳弘,高宗文成皇帝之长子也,母曰李贵人。兴光元年秋七月,生於阴山之北。太安二年二月,立为皇太子。聪睿机悟,幼有济民神武之规,仁孝纯至,礼敬师友。和平六年夏五月,即皇帝位,大赦天下。秋七月,太尉乙浑为丞相,事无大小,皆决於浑。是岁,刘子业叔父彧杀子业僣立。天安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元,二月,丞相、太原王乙浑谋反伏诛。皇兴元年闰月,刘彧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并遣使请举州内属。二年夏四月,高丽、库莫奚、契丹、于阗、波斯诸国各遣使朝献。四年三月,诏宣告天下,民有病者,所在官司遣医就家诊视,所用药物,任医所须量给之。五年八月,帝欲禅位於叔父京兆王子推,群臣固请,帝乃止。后下诏曰:"朕承洪业,运属太平,淮、岱率从,四海清晏。是以希心玄古,志存淡泊。躬览万务,则损颐神之和;一日或旷,政有淹滞之失。且子有天下,归尊於父;父有天下,传之於子。今稽叶灵运,考弘群心,爰命储宫,践昇大位。朕方优游恭己,栖心浩然,社稷乂安,克广其业,不亦善乎?百官有司,其祗奉元子,以答天休。宣布宇内,咸使闻悉。"於是群公奏曰:"三皇之世,澹泊无为,故称皇。是以汉高祖既称皇帝,尊其父为太上皇,明不统天下。今皇帝幼冲,万机大政,犹陛下统之。谨上尊号太上皇帝,"乃从之。太上皇帝徙御崇光宫,采椽不斫,土阶而已。国之大事咸以闻。承明元年,年二十三,崩于永安殿,在位六年,谥曰献文皇帝,庙号显祖,葬云中金陵。

  ○高祖孝文皇帝

  《后魏书》曰: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皇兴元年八月,生于平城紫宫,神光照室,天地氤氲,和气充塞。帝生而洁白,有异姿,襁褓岐嶷,长而渊裕仁孝,卓然有君人之表。显祖尤爱异之。三年夏六月,立为皇太子。五年秋八月,即皇帝位於太华前殿,大赦,改元。延兴元年冬十月,沃野、统万二镇叛。诏太尉、陇西王元贺追击,至枹罕,灭之,斩首三万馀级;徙其遗逆於冀、定、相三州为营户。十二月,诏访舜后,获东莱郡民妫苟之,复其家毕世,以彰盛德之不朽。二年春二月,诏曰:"尼父禀达圣之资,体生知之量,穷理尽性,道光四海。顷者淮、徐未宾,庙隔非所,致令祠典寝顿,礼章殄灭,遂使女巫妖觋,淫进非礼,杀生鼓舞,倡优媟狎,岂所以尊明神敬圣道者也。自今已后,有祭孔子庙,制用酒酺而已,不听妇女杂合,以祈非望之福。犯者以违制论。"夏四月,诏工商杂类,尽听赴农。诏沙门不得去寺浮游民间。是月,刘彧死,子昱僣立。秋七月,诏州郡县各遣二人才堪专对者,赴九月讲武,当亲问风俗。三年二月,诏县令能静一县劫盗者,兼治二县,即食其禄;能静二县者,兼治三县,三年迁为郡守。二千石能静二郡,上至三郡,亦如之,三年迁为刺史。三月,诏诸仓屯穀麦充积者,出赐贫民。夏四月,诏以孔子二十八世孙鲁郡孔乘为崇圣大夫,给以十户供洒扫。四年九月,以刘昱内相攻战,诏将军元兰将三万骑及假东阳王丕为后继,伐蜀汉。承明元年六月,太上皇帝崩。大赦,改年。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临朝称制。秋七月,追尊皇妣李贵人为思皇太后。太和元年七月,刘昱死,弟准僣立。二年夏四月,京师旱。祈天文於北苑,亲自礼焉。减膳,避正殿。澍雨大洽。曲赦京师。九月,龟兹国遣使献龙马。三年四月,吐谷浑国遣使献牛五十头。是年,岛夷萧道成废其主刘准而僣立,自号曰齐。四年春,罢畜鹰鹞之所,以其地为报德佛寺。五月,诏会京师耆老,赐锦纟采、衣服、几杖、稻米、蜜、面,复家人不徭役。六年三月,萧道成死,子颐僣立。七年闰四月,皇子生,大赦天下。定州上言,为粥给饥民,所活九十四万七千馀口。八年八月,诏曰:"帝业至重,非广询无以至治。今制百辟卿士,工商吏民,各上便宜利民益治,损化伤政,直言极谏,勿有所隐,务令辞无烦华,理从简实。朕将亲览,以知世要,使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九年春正月,诏曰:"图讠韱之兴,起於三季。既非经国之典,徒为妖邪所凭。自今图讠韱、秘纬及名为《孔子闭房记》者,一切皆焚之。留者以大辟论。又诸巫觋假称神鬼,妄说吉凶,及委巷诸卜非坟典所载者,严加禁断。"大飨群臣于大华殿,班赐《皇诰》。十年春正月,帝始服衮冕朝,飨万国。二月,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夏四月,始制五等公服。帝服以法服御辇,祀于西郊。八月给尚书五等品爵已上朱衣、玉佩、大小组绶。九月,诏起明堂,辟雍。冬十月,有司议依故事,配始祖於南郊。十有一年,春正月,诏定乐章,非雅者除之。十有一月诏罢尚方锦绣绫罗之工,四民欲造,任之无禁。其御府衣服、金银、珠玉、绫罗、锦,太官杂器,太仆乘具,内库弓矢,出其太半,班赉百官及京师民庶,下至工商皂隶,逮於六镇戍士,各有差。十二月,诏秘书丞李彪、著作郎崔光改析国记,依纪传之体。十有二年春正月,初建五牛旌旗。五月,诏云中、河西及关内六郡,各修水田,通渠灌溉。增置彝器於太庙。九月,起宣文堂、经武殿。十三年春正月,车驾有事于圆丘。於是初备大驾。七月,幸灵泉池,与群臣御龙舟,赋诗而罢。立孔子庙於京师。十有四年八月,诏议国之行次。九月,皇太后冯氏崩。冬十月,葬文明太皇太后於永固陵。车驾谒永固陵。群臣固请公除,帝不许。帝居庐,引见群寮於太和殿。太尉、东阳王丕等据权制固请,帝引古礼往复,群臣乃止。十五年春正月,帝始听政于皇信东室。初分置左右史官。夏四月,帝始进蔬食。自正月不雨,至於六月癸酉,有司奏祈诏百神,曰:"昔成汤遇旱,齐景逢灾,并不由祈山川而致雨,皆至诚发中,澍润千里。万方有罪,在于一人。今普天丧恃,幽显同哀,神若有灵,犹应未忍安飨,何宜四气未周,便行祀事。惟当考躬责己,以待天谴。"五月,议改律令,上於东明观析,疑狱。八月,议养老,又议肆类上帝、禋于六宗之礼,帝亲临决。诏郡国有时物可以荐宗庙者,贡之。移道坛於桑乾之阴,改曰:"崇灵寺"。诏诸州举秀才先尽才学,亲定祫禘之礼,议律令。十有一月,诏二千石考在上上者,假四品将军,赐乘黄马一匹;上中者,五品将军;上下者,赐衣一袭。十有二月,帝为高丽王琏举哀於城东行宫。车驾迎春於东郊。十有六年春正月,飨群臣於太华殿。帝始为王公兴,悬而不乐。宗祀显祖献文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遂昇灵台,以观云物。诏定行次,以水承金。制诸远属,非太祖子孙及异姓为王者,皆降为公,公为侯,侯为伯,伯为子,子为男。二月,诏祀唐尧於平阳。祀虞舜於广宁,夏禹於安邑,周文王於洛阳。改谥宣尼曰文圣尼父,告谥孔庙。夏四月,颁新律令,大赦天下。八月,司徒尉元以老逊位。以尉元为三老,游明根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诏曰:"夫文武之道,自古并行,威福之施,必也相籍。故三、五至仁,尚有征伐之事;夏殷明睿,未舍兵甲之行,今则训文有典教,国家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宁八荒。然於习武之方,犹为未尽。今则训文有典,教武阙然。将於马射之前,先行讲武之式。可敕有司豫修场埒。其列阵之仪,五戎之数,别俟后敕。"冬十月,太极殿成,大飨群臣。十有七年夏四月,立皇后冯氏。六月,帝将南伐,诏造河桥。立皇子恂为皇太子。秋七月,以皇太子立,诏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是月,萧颐死,孙昭业僣立。八月,车驾发京师,南伐,步骑三十百馀万。太尉丕奏请以宫人从,诏曰:"临戎不语内事,宜停。"车驾至泗州,幸并州。亲见高年,问所疾苦。车驾所经,伤民秋稼者,亩给穀五斛。戊辰,济河。诏洛、怀、并、肆所过四州,赐高年爵。百年以上假县令,九十以上赐爵三级,八十以上赐爵二级,七十以上赐爵一级,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粟五斛,帛二匹;孝悌廉义、文武应求者,皆以名闻。幸洛阳,周巡故宫基趾。帝顾谓侍臣曰:"晋德不修,早倾宗祀,荒毁至此,用伤朕怀。"遂咏《黍离》之诗,为之流涕。观河桥,幸太学,观《石经》。诏六军发轸。帝戎服,执鞭御马而出,群臣稽颡於马前,请停南伐,帝乃止。仍定迁都之计。冬十月,幸金墉城。诏征司空穆亮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始洛阳。帝幸河南城。幸豫州。解严设坛於滑台城东,告行庙以迁都之意。大赦天下。还,幸邺城。十有八年春,朝群臣於邺宫。车驾南巡。幸洛阳西宫。二月,行幸河阳,规建方泽之所。车驾北巡,至平城宫。临朝堂,部分迁留。三月,罢西郊祭天。帝临太极殿,喻在代群臣以迁移之略。秋七月,以宋王刘昶为大将军。是月,岛夷萧鸾杀其主萧昭业,立业弟昭文。冬十月,亲告太庙,奉迁神主。车驾发平城宫。次於山中之唐湖。是月,萧鸾废杀其主萧昭文而僣立。车驾幸邺。经比干墓,伤其忠而获戾,亲为吊文,树碑而刊之。车驾至洛阳。萧鸾雍州刺史曹虎据襄阳降。十有二月,车驾至悬瓠。诏寿阳、锺离、马头之师,所获男女口皆放还南。十有九年春正月,飨群臣於悬瓠。讲武於汝水之西,大赍六军。车驾济淮。二月,幸八公山。路中雨甚,诏去盖;见军士病者,亲恤之。车驾至锺离,军士擒鸾三卒,帝曰:"在君为君,其民何罪。"於是免归之。车驾发锺离,遣使临江,数萧鸾罪恶。幸小沛,遣使以太牢祭汉高祖庙。行幸瑕丘,以太牢祠岱岳。诏选诸孔宗子一人,封崇圣侯,邑百户,以奉孔子之祀。又诏兖州为孔子起圉柏,修饰坟垅,更建碑铭,褒扬圣德。行幸滑台,次于石济。车驾至自南伐。六月,诏始为汉语,不得以北俗之语言於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求天下遗书,秘阁所无、有裨时用者加以优赏。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於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诏改长尺大升,依周制度,班之天下。八月,诏选天下武勇之士十五万人为羽林、虎贲,以充宿卫。九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有二月,引见群臣於光极堂,宣示品令第,为大始之选。二十年春正月,诏改姓为元氏。二月,诏介山之邑,听为寒食,其馀禁断。帝以久旱,咸秩群臣;自癸未不食至于乙酉,是夜澍雨大洽。十有二月,开盐池之禁,与民共之。置常平仓。二十有一年春正月,立皇子恪为皇太子。夏四月,行幸长安。遣使者以太牢祭周文王於丰,祭武王於镐。六月车驾至自长安,帝亲为群臣讲丧服於清徽堂。八月,车驾南讨。九月,车驾至新野。冬十月,四面进攻,不克,诏左右军筑长围以守之。二十有二年,春正月,拔新野。三月,大破萧鸾平北将军崔惠景、黄门郎萧衍军於邓城,斩获首虏二万有馀。秋七月,诏曰:"朕以寡德,属兹丧乱,实赖群英,凯清南夏,宜约躬赏效,以劝茂绩。后之私府,便可损半;六宫嫔御,五服男女,恒恤恒供,亦令减半;在我之亲,三分省一。"是月,萧鸾死,子宝卷僣立。九月,帝以萧鸾死,礼不伐丧,乃诏反旆。二十有三年春正月,朝群臣於邺宫。三月,车驾南伐,帝不豫,司徒、彭城王勰侍疾禁中,摄百揆。车驾至马圈,贼将蔡道福、成公期率万人弃顺阳遁走。帝疾甚,车驾北次穀塘原。诏司徒勰征太子於鲁阳践祚。夏四月,帝崩於穀塘原之行宫,在位二十九年,时年三十二,秘讳,至鲁阳发丧,还京师。上谥曰孝文皇帝,庙曰高祖。葬长陵。帝幼有至性,寡敬宽慈,每垂矜舍。进食者曾以热羹伤帝手,又曾於食中得虫秽之物。帝笑而恕之。宦者谮帝於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帝默而不自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听览政事,从善如流;哀矜百姓,恒思所以济益。天地、五郊、宗庙二分之礼,常必躬亲,不以寒暑为倦。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自泰和十年已后诏册,皆帝之文也。其馀文章,百有馀篇。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待纳朝贤,随才轻重,常寄以布素之意,悠然玄迈,不以世务婴心。又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馀岁,能以指弹碎羊膊骨。及射禽兽,莫不随志而毙之。至年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性俭素,常服澣濯之衣,鞍勒铁木而已。帝之雅志,皆此类也。

  ○世宗宣武皇帝

  《后魏书》曰:世宗宣武皇帝,讳恪,高祖孝文皇帝之第二子母曰高夫人。初,梦为日所逐,避之床下,日化为龙,绕夫人数匝,寤而惊悸,既而有娠。泰和七年闰四月,生帝於平城宫。二十二年正月,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夏四月,即皇帝位于鲁阳,大赦天下。帝居谅暗,委政宰辅。秋八月,遵遗诏,高祖二夫人以下悉归家。景明元年春正月,车驾谒长陵。大赦,改年。丁未,萧宝卷豫州刺史裴叔业以寿春内属。二年春正月,帝始亲政。三月,诏曰:"治尚简静,任贵应事。州府佐史,除授稍多,诚为损弊,无益政道。又京师百司,寮属殷杂,官有闲长者,亦同此例。苟非精要,悉从蠲省。"是月,萧衍立宝卷弟南康王宝融为主,年号中兴。宝卷东赴建业。九月发畿内夫五万五千筑京师三百二十三防,四旬而罢。立皇后于氏。十有一月,筑圆丘於伊水之阳,仍有事焉。是月,宝卷直后张齐杀宝卷降萧衍,衍克建业。三年三月,宝卷弟建安王宝寅来降。是月,萧衍又废其主宝融而僣立,自称曰梁。九月,车驾行幸邺。诏使者吊殷比干墓。阅武於邺南。冬十月,帝亲射,远及一里五十步,群臣勒铭於射所。四年春正月,车驾籍田於千亩。三月,皇后亲蚕於北郊。夏四月,南天竺国献辟支佛牙。正始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年。八月,诏洛阳令有大事听面敷奏。元英攻义阳,拔之,擒送萧衍冠军蔡灵恩等十馀将。英大破衍将,仍清三关。冬,十有一月,敕有司依汉魏旧章,营缮国学。十二月,以苑牧公田分赐代迁之户。诏群臣议定律令。二年,诏尚书李崇、太府卿于忠、散骑常侍游肇、谏议大夫邓羡,俱为大使纠断畿内。其守令之徒,咎失彰露者,即便施决,州镇重职,听为表闻。三年春正月,皇子生,大赦天下。十一月,帝为京兆王愉、清河王怿、广平王怀、汝南王悦讲《孝经》於式乾殿。四年十一月,禁河南畜牝马。自碣石至於剑阁,东西七千里,置二十二都尉。永平元年六月,诏曰:"慎重狱刑,著於往诰。朕御兹宝历,明鉴未远,断决烦疑,实有攸愧。可依洛阳旧图,修听讼观,农隙起功,及冬令就。当与王公卿士亲临录问。"八月,冀州刺史、京兆王愉据州反。假尚书李平镇北将军、行冀州刺史讨之。大赦,改元。平克信都,执愉。群臣请诛,帝弗许,诏送京兆,二年春正月,胡密步就磨、忸切密、盘是、悉万斤、辛豆那、越状切拔忸诸国并遣使朝献。嚈哒、薄知国遣使来朝,贡白象一。高昌国遣使朝贡。冬十月,郢州献七宝床,诏不纳。十一月,诏禁屠杀含孕,以为永制。己丑,帝於式乾殿为诸僧、朝臣讲《维摩诘经》。三年冬十月,诏曰:"朕乘乾御历,年周一纪,而道谢击壤,教惭刑措。至於下人之茕鳏疾苦,心常愍之,此而不恤,岂为民父母之意也。可敕太常於闲敞之处。别立一馆,使京畿内外疾病之徒,咸令居处。严敕医署,分师疗治,考其能否,而行赏罚。虽龄数有期,修短分定,然六疾不同,或赖针石,庶秦扁之言,理验今日矣。又经方浩博,条流处广,应病投药,卒难穷究。更令有司,集诸医士,寻篇推简,务存精要,取三十馀卷,以班九服,郡县备写,布下乡邑,使知救患之术。"延昌元年三月,京师穀贵,出仓粟八十万石以赈贫者。夏四月,诏曰:"肆州地震陷裂,死伤甚多,言念毁没,有酸怀抱,亡者不可复追,生病之徒宜加疗救。可遣太医、折伤医,并给所须之药,就治之。"大赦,改年。二年,夏四月庚子,以绢十五万匹赈恤河南郡饥民。三年春二月,诏曰:"肆州秀容郡敷城县、雁门郡原平县,并自去年四月以来,山鸣地震,于今不已,告谴彰咎,朕甚惧焉,祇畏兢兢,若临渊谷,可恤瘼宽刑,以答灾谴。"四年正月,帝不豫,丁巳,崩于式乾殿,时年三十三,谥曰宣武皇帝,庙号世宗。葬景陵。帝幼有大度,喜怒不形于色。雅性俭素。初,高祖欲观诸子志尚,乃大陈宝物,任其所取,京兆王愉等皆竞取珍玩,帝惟取骨如意而已。高祖大奇之。及庶人恂失德,高祖谓彭城王勰曰:"吾固疑此儿有非常志相,今果然矣。"雅爱经史,尤长释氏之义,每至讲论,连夜忘疲。善风仪,美容貌,临朝渊默,端严若神,有君人之量矣。

  ○肃宗孝明皇帝

  《后魏书》曰:肃宗孝明皇帝,讳诩,世宗宣武皇帝之第二子,母曰胡充华。永平三年三月,帝生于宣光殿之东北,有光照于庭中。延昌元年十月,立为皇太子。四年春正月丁巳夜,即皇帝位,大赦天下。诏太保、高阳王雍入居西柏堂,决庶政,又诏任城王澄为尚书令,百官总己以听於二王。二月,尊皇后高氏为皇太后。三月,皇太后出俗为尼,徙御金墉城。八月,尊皇太妃为皇太后。帝朝皇太后於宣光殿,大赦天下。群臣奏请皇太后临朝称制。九月,皇太后亲览万几。熙平元年,春正月,大赦,改年。二年八月,宴太祖已来宗室年十五已上於显阳殿,申家人之礼。九月,诏曰:"察讼理冤,实惟政首,躬亲听览,民信所由。自今月望,当暂出城闉,亲决滞枉。主者可宣诸近远,咸使闻知。"神龟元年二月,诏以神龟表瑞,大赦改年。七月,开恒州银山之禁,与人共之。二年九月,皇太后幸崧高山。正光元年秋七月,侍中元义、刘腾奉帝幸前殿,矫皇太后诏曰:"世宗宣武皇帝,以睿明承业,廓宁区夏,而鸿功未半,早年登遐。乃车书弗同,勍寇尚炽。幼主稚弱,夙纂宝历,曾是宗祏,莫克祗奉,朕所以敬慎群请,临朝总政。僶俛从事,以迄于兹。自此春来,先疹屡发,夏首及今,数加动剧,恐不堪日釐万务,巨细兼省。帝齿周星纪,识学逾跻,日就月将,人君道茂,足以抚缉万邦,谐决百揆。朕当率前志,敬逊别宫。"乃幽皇太后於北宫,杀太傅、领太尉、清河王怿。乂等,总勒禁旅,决事殿中,帝加元服,大赦改年。九月,蠕蠕(而蠢切。)主阿那环来奔。戊戌,以太师、高阳王雍为丞相。十月,诏曰:"蠕蠕世雄朔方,擅制漠表,邻通上国,百有馀载。宜且优以宾礼,期之立功,疏爵胙土,大启河岳,可封朔郡公、蠕蠕王,食邑一千户,锡以衮冕,加之轻盖,禄秩仪卫,同於戚藩。"二年三月,驾幸国子学,讲《孝经》。祠孔子,以颜渊配。十有二月,诏司徒崔光,安丰王延明等议定服章。三年春正月辛亥,帝耕籍田。十有一月,车驾有事圆丘。诏曰:"治历明时,前王茂轨,孝成正律,奕代通规。至神龟中,始命儒官,改度易宪,如会旅衡。今天正斯始,阳煦将开,品物初萌,宜变耳目,所谓魏虽旧邦,其历维新者也。便可颁宣内外,号曰《正光历》。思与亿兆共此维新,可大赦天下。"十二月,以牧守妄立碑颂,辄兴寺塔;第宅丰侈,店肆商贩,诏中尉端衡肃厉威风,以见事纠劾,七品六品,禄足代耕,亦不听锢店占肆,争利城市也。四年春二月,蠕蠕主阿那环帅众犯塞,遣尚书左丞元孚兼尚书,为北道行台,持节喻之。四月,阿那环执元孚驱掠畜牧北遁。诏骠骑大将军、尚书令李崇,中军将军、兼尚书右仆射元纂帅骑十万讨蠕蠕,出塞三十馀里,不及而还。五年,泰州城人莫折大提据城反,自称秦王,杀刺史李彦。诏雍州刺史元志讨之。南秦州城人孙獠、张长命、韩祖香据城反,杀刺史崔游以应大提。遣城人卜朝袭克高平,杀镇将赫连略、行台高元荣。太提寻死,子念生代立,僣称天子,年号天建,置立百官。孝昌元年春正月,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城反,害行台高谅,自称宋王,年号天启,遣其子景仲归於萧衍。遣其将朝龙牙、成景俊、元略等帅众赴彭城。诏秘书监、安乐王鉴回师以讨之。鉴於彭城南击元略,大破之,尽俘其众;既而不备,为元法僧所败。衍遣子豫章王综入守彭城,法僧拥其寮属,守令兵武及郭邑士女万馀口南入。夏四月辛卯,皇太后复临朝摄政,引群臣面陈得失。诏曰:"神龟之末,权臣擅命,元义、刘腾阴相影响,遂使皇太后幽隔后宫。无君之心,积习稍久;不臣之迹,缘事弥彰。蔽耳目之明,专生杀之柄,天下为之不康,四郊由兹多垒。此而可忍,孰不可忍?腾身既往,可追削爵位。乂之罪状,诚合徽纆,但以宗枝舅戚,特全弘贷之法,可除名为民。"秋八月,诏断远近贡献珍丽,违者免官。九月,诏减天下租调之半。十二月,山胡刘蠡升反,自称天子,置官僚。二年春正月,五原降户鲜于修礼反于定州,号鲁兴元年。二月,帝、及皇太后临大夏门,亲览冤讼。六月,诏曰:"自运属寇难,历载於兹,烽驿交驰,征鼓不息。朕威德不能遐被,经略无以及远,俾是苍生罹此荼炭,何以苟安黄屋,无愧黔黎。今便避居正殿,蔬餐素服。当亲自招募,收集忠勇。其有直言正谏之士,敢决徇义之夫,二十五日悉集华林东门,人别引见,共论得失。班告内外,咸使闻知。"八月,贼元洪业斩鲜于修礼,请降,为贼党葛荣所杀。都督尔朱荣於肆州执刺史尉庆宾,令其从叔羽生统州事。九月,葛荣败都督广阳王渊、章武王融於博野白牛逻,融殁於阵。荣自称天子,号曰齐国,年称广安。冬十一月,杜洛周攻陷幽州,执刺史王延年及行台常景。丙午,税京师田租,每亩五升,借赁公田者亩一升。闰月,税市人入者各一钱,居店舍为五等。三年春正月,葛荣陷殷州,刺史崔楷固执节死之。三月,诏金紫光禄大夫源子邕为大都督,讨葛荣。冬十月,以卫将军、讨虏大都督尔朱荣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萧宝寅据州反,自号曰齐,年称隆绪。武太元年春正月,定州为杜洛周所陷,执刺史杨津。是月,皇女生,秘言皇子,大赦,改元。二月,帝崩於显阳殿,年十九。皇子即位,大赦天下。皇太后诏曰:"皇家握历受图,年将二百,祖宗累圣,社稷载安。朕以寡昧,亲临万邦,识谢涂山,德惭文母。属妖逆递兴,四郊多故。实望穹灵降祐,麟趾众繁。自潘充华有孕椒宫,冀诞储贰,而熊罴无兆,维虺遂彰。于时以国步未康,假称统胤,欲以厎定物情,系仰宸极。何图一旦,弓敛莫追,国道中胤,大行绝祀。皇曾孙故临洮王宝晖世子钊,体自高祖,天表卓异,大行平日养爱特深,义齐若子,事符当璧。及翌日弗愈,大渐弥留,乃延入清蒲,受命玉几。暨陈衣在庭,登策靡及,允膺大宝,即日践祚。朕是用惶惧忸怩,心焉靡诉。今丧君有君,宗祐惟固,宜议赏卿士,爰及百辟,凡厥在位,并加陟叙。"幼主即位。仪同三司、大都督尔朱荣抗表请奔丧,乃勒兵而入。三月,上尊谥曰孝明皇帝,葬於定陵,庙号肃宗。夏四月,尔朱荣济河。皇太后、幼主皆崩。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太平御览》热门篇章

【李昉】简介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世宗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世宗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世宗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


  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职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担任衡州知州。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太祖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太祖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学士院。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贡举。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太祖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卢多逊之下,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罢了。”太祖于是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乡人武济川预选。不久后,武济川在奏对太祖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不久改判国子监。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铨选。当时,宰相赵普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太祖告发赵普的过错,太祖在其后询问李昉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命他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昉随太宗出征北汉。宋军回师后,李昉因功获授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赵普、宋琪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平章事。不久,加监修国史,他建言恢复将时政记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雍熙元年(984年),朝廷举行郊祀,任命李昉为左仆射,李昉再三辞让,便加任中书侍郎。宋军北伐幽蓟地区无法取胜,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继对太宗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战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动乱,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人(契丹)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太宗表示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端拱元年(988年),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举行籍田礼完毕后,太宗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现在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太宗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建议为当时舆论所称许。
淳化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淳化三年(992年)夏,天下发旱灾、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太宗未加以怪罪。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不幸,请求解除宰相职任,太宗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李昉被罢为右仆射。之前,太宗召翰林学士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太宗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之职致仕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太宗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太宗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李昉,并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李昉。太宗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太宗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日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太宗祭祀南郊,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李昉在卧疾数日后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葬于今河北省饶阳县南12公里五公村东。

0

更多李昉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