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崇祯,究竟算不算是一个好皇帝?

如题,历史上的崇祯,究竟算不算是一个好皇帝?
最新跟帖
caowenhui

caowenhui

我是亘古怀念说史,我来回答

我个人认为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是一个好皇帝,虽然他并不像其他的亡国之君一样荒淫无道,相反却十分的勤政,但事实上崇祯上台之后的一系列做法却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自己也成为了一个亡国之君。

好皇帝的标准是什么?

评价一个皇帝是否是好皇帝,主要看他能不能带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是否在这位皇帝的治下过上比较不错的生活,而不是看他是否勤政,或者是否是一个好人。

我们最多只能说崇祯皇帝有值得大家称道的地方,那就是他十分的勤奋,他每天坚持工作十多个小时,且不近女色,有实现大明王朝中兴的愿望。

然而崇祯皇帝本身的能力太弱了,更为重要的是他继位之初所面临的社会矛盾比他的任何前任都要严峻的多。

倘若这两个条件只具备一个,大明王朝可能都不会亡国,但悲剧的是小学生水治国水平的朱由检确实是赶上了日薄西山的大明王朝。

为何后世的人们会对崇祯皇帝之死,大明王朝之王感到惋惜?

崇祯皇帝的悲惨遭遇是令后人对大明灭亡感到无比惋惜的主要原因,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后,告诫攻入北京城的李自成可以随意的处理自己的尸体,但请求不要误伤百姓一人。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几百位皇帝中,能有几个皇帝真正意识到把百姓放在重要的位置!

虽然崇祯皇帝并没有做到让自己的子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或许只是他死前一说而已,但是他至少有这个意识。

不管崇祯皇帝究竟怎样曾经努力过,大明王朝还是在百姓不断的饥寒交迫中终走向了灭亡!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封建时代的皇帝,这很显然不符合一个好皇帝的标准!

沙溪翁

沙溪翁

不是不是不是……

皇帝看行不看心。

努力就能把事情做好,还要才华干什么。

多疑,嗜杀,眼光狭窄还死要面子。

自古以来亡国之时,只有个太监随他的皇帝,离心离德至此,前所未有。

一个皇帝,一无识人之眼。二无容人之心。三无驾驭人之力。四无纠错之勇。五无纳谏之胸。

好皇帝这个词,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

Eve_琳

Eve_琳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一个皇帝的好坏如何判定呢?是以他的能力为导向还是以结果为导向。很多人认为明朝在崇祯手里灭亡了所以崇祯就是一个昏君。但实际上崇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明君。但可惜的是崇祯皇帝生不逢时,他执掌的那个时期的明朝已经是病入膏肓了。大厦将倾非人力可维持。崇祯纵然有滔天的本领也难以一己之力匡扶大明朝。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一条船如果有一个破洞渔夫还可以想办法修补破洞使船继续航行。但如果一艘船已经千疮百孔了。那么再厉害的渔夫也是无能为力了。崇祯时期的大明朝就是这么一艘满是破洞的小船。崇祯除了跟船一起殉葬别无他法了。

明熹宗时期宦官当道整个国家民不聊生。当时大太监魏忠贤号称“九千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权力甚至大过了皇帝。以致世人“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崇祯皇帝继位后先是除掉了魏忠贤及其一党。一方面崇祯皇帝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也使得国家吏治为之一清。但与此同时明朝的另一个祸患“文官群体”又再次兴起。明朝中后期有一个很不好的事情那就是皇帝,太监群体和文官群体互相斗。这就导致大家把所有的精力都耗费在内斗上了。

崇祯继位的时候才十七岁。在他除掉了宦官集团后,文官集团又开始把握朝政内斗不休。虽然崇祯皇帝勤俭勤勉,兢兢业业想要挽救大明朝。但是由于文官集团的掣肘最终也还是没能挽救明朝。崇祯相比起绝大多数的明朝皇帝都要英明都要睿智。但明朝气数已尽无力回天了。明朝少有的明君最终走上了亡国之路。崇祯也有很多弱点,比如抠门,不信任人。但这也丝毫不影响他是一位明君。毕竟是人就没有不犯错的。

虽然崇祯是一个亡国之君但从崇祯绝对数的上是一个有种的皇帝。我一直认为明朝是一个比较有“骨气”的朝代。虽说明朝经历过这样今儿那样的天灾人祸。但明朝依旧坚持着一条铁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崇祯在北京城破之后并没有选择逃亡苟且偷生。而是选择了“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崇祯皇帝就命心腹太监带着三位皇子出逃留下复兴的骨血。而崇祯皇帝在太监王承恩的陪伴下在煤山自缢而亡。不管崇祯一生功过如何。就凭着他亲自为自己的国家殉葬来看,崇祯也绝对算得上一个纯爷们。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多多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linyinxia

linyinxia

诚邀。

历史上,崇祯刚愎自用、狼顾狐疑。

这是由于历史环境造就的,崇祯三岁母亲病逝,九岁父亲去世,在一个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造就了他生性多疑、独断专行的性格。十七岁上位时,客氏把持后宫,魏忠贤专权朝政,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历史载:崇祯每天正襟危坐,自带干粮。

杀袁崇焕:虽然五年复辽的大话有点不靠谱,虽然袁崇焕在杀毛文龙上有点冒失。但袁崇焕不失忠贞之士、护国之才,其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不失为上策,其取得的宁远大捷,造成努尔哈赤的忧郁之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后金的进攻。在己巳之变中,袁崇焕也是长途奔袭,奋力解围。杀袁崇焕一定意义上加速了大明的灭亡。

十四位兵部尚书,十三名受到惩处,十位被赐死。

皇帝与大臣离心离德,造成无人捐款、无人表态、无人担当的局面。他废了阉党,却启用了自己的太监。

大包贰无双

大包贰无双

好坏皆凭人言,各有所说,我言好你说坏,反正都不纳税。

xiaofuzhu

xiaofuzhu

崇祯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皇帝,同时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但他却算不得一个好皇帝!


很多人都说崇祯是个好皇帝,之所以亡国并不能怪他,怪的是他前面的那几位皇帝,如一心玩乐的正德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一门心思求仙问道的嘉靖皇帝、醉心木工的天启皇帝,以及他当政之时所重用的东林党人士,总之一切的错并不在崇祯。

关于这点,像素的态度是不否认也不承认,明朝的灭亡是肯定的,是两百余年的弊端所积累形成的一个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压塌了大明王朝这最后一个由汉人所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王朝,并非崇祯一人之错。

既然如此那么我又为何说崇祯是一个负责任的皇帝,而非一个好皇帝呢?

我们先来说为什么他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且励精图治的皇帝。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崇祯皇帝对自己皇帝的职业十分的重视。自崇祯登基后他一心一意的想要做好每一件事情,事无巨细自当亲力亲为,兢兢业业不敢有一起怠慢,试图挽救大厦将倾的大明王朝,可以说明朝诸帝除朱元璋外,论敬业无出其右者,以至于年纪轻轻的就长出了鱼尾纹和白头发,放在我们现在估计崇祯可以评个“全国最佳劳模”。

其次崇祯不近女色,崇祯的一门心思全在处理国家大事上,我记得有一次某大臣(记不起名字了……)为他送上美女,崇祯看都没看一眼,转手就送给了吴三桂。


再者崇祯是一个有血性且爱民的皇帝,并非别的亡国之君般的软骨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是对崇祯最好的诠释,割地赔款、称臣纳贡、对敌低头这些事崇祯他全都干不来。老朱家的后人从来没有孬种,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只要崇祯封他为“西北王”便可以收服李自成的叛军,同时还可以利用李自成的军队去镇压清军等,大明或可以在续命几十余年。

但崇祯并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慷慨就义,先是结束自己妻妾女儿们的性命,以免她们活着遭受侮辱,接着自己也在煤山上自尽殉国,同时留下遗诏:“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试问历朝历代又有哪个亡国之君,可以做到如此?但以上这些不足以说明崇祯是一个好皇帝,只能说他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励精图治的皇帝。

接下来我们来说为什么崇祯不能算是一个好皇帝。

首先是崇祯缺乏基本政治经验。崇祯17岁登基为帝,在登基前他是长在王府里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可惜他的哥哥天启皇帝在22岁的时候英年早逝,又没有留下儿子。就这样崇祯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被推上了皇位,而且因为他的老祖宗朱棣就是藩王造反得的皇位,所以在朱棣以后任何的藩王都会受到严格的限制,并且从未受过任何系统的帝王教育。

崇祯的情况,就如同一个中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被定为了一个大集团的ceo,你说这种情况下,崇祯能干好这个ceo么?能称为一个好皇帝么?

其次崇祯生性多疑,自己干不好又不放手让能干的好的人去干做得好的事。如果崇祯能对自己手下的那些能臣们多一丝信任,或许结局会不同,如孙传庭、袁崇焕、卢象升等一个个能臣最终却没有好下场。就如当初的孙传庭被崇祯逼着以五千兵马与别人十几万大军死磕,最终战死沙场却得不到崇祯一分一毫的抚恤,还被冠上了逃跑的名声。

再者崇祯并不懂得反思自己的问题,一出事情就杀大臣。这点不用我细说了,每次一出事情崇祯都不找自己的原因,总是拉出一个大臣来赴死,自己从不背锅。甚至在17年的时间里换了11次内阁,还导致了朝堂之上君臣相互猜忌,这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所以综合以上所言,崇祯该是个好人,是的励精图治的皇帝,但他绝不是一个好皇帝。以上观点为像素说历史一家所言,大家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欢迎评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yy小螃蟹

yy小螃蟹

我认为,崇祯帝朱由检不能算是一个好皇帝,虽然他有心把祖宗基业打理好,国破后也决绝自杀以保尊严。

但有心不代表有为。

一、未能提拔贤才,维持民生

朱由检上位伊始,即铲除了魏忠贤,当时可谓大快人心。

然而后患也是无穷。魏忠贤虽奸,但也是为帝国理财的好手,他一死,东南赋税难收,西北赈灾缺钱,民不聊生。

若朱由检不想留魏忠贤,当时就应该想好合适的能臣,替代魏与东林党抗衡,继续收取东南富庶之地赋税以补国库不足。而不是泄一时之愤,却又没有后手。

二、猜忌武将,自断城防

随着局势的日益严峻,崇祯帝的滥杀也日趋严重,总督中被诛者七人,巡抚被戮者十一人。

朱由检生性多疑,中后金反间计杀袁崇焕,又两次将孙传庭投入大牢,可谓自断臂膀,在后金与农民军中的夹击中自取灭亡。

所以,崇祯帝朱由检虽有心整治大明基业,一片苦心值得同情,却只能发个好人卡,不能发好皇帝牌。

绿野仙踪

绿野仙踪

中国的皇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核心和权力主体,是法定的国家首脑和最高统治权力的执掌者。皇帝的权柄有六:生之、杀之、富之、贫之、贵之、贱之。此六权柄,为皇帝所掌握。皇帝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方式,掌握全国的民政、军政信息,进行日常统治。

崇祯继位时,皇帝的权柄看似没有失去,比如他诛除阉宦,启用东林党人,“众正盈朝”。可到最后,他却愤恨地说,诸臣误朕,文官各个可杀!这是为何?

从私德上说,崇祯皇帝确实很出色,勤政、不尚奢靡、不好女色等,这中国历朝的皇帝中,私德几乎可以做楷模。崇祯皇帝也是一个道德优越感很强的人,他本希望通过他的人格魅力,能够让已经衰朽腐败的晚明吏治能够有所起色,因此他不断以“圣人贤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同时,也希望他的臣民能够体会到他的用心。然而,病入膏肓,不祛除病灶,晚明沉疴难有好转。

晚明的病因,有很多,比如灾荒、腐败、瘟疫等,然而事在人为,多难兴邦。晚明难以起死回生,其根本原因在于皇帝已失去天下权柄,朝政、军政系统已然失控。

在崇祯皇帝大量启用东林党人时,皇帝的权柄就已经失去了。在朝政上,皇帝孤掌难鸣,很多措施都以有违祖宗之法、有违圣君之道的名义给否决了。皇帝的圣旨不管用了?不是说皇帝是天下之主吗?

没错,皇帝依然可以下圣旨,但是中国人最精通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崇祯下发的再好的政策,执行起来都会走样,最后变成了害民、伤民之政。

明朝的锦衣卫呢?可以让他们去刺察政策的执行结果呀。晚明的锦衣卫,也早已被东南既得利益群体给买通了。崇祯在中后期,已经成为了孤家寡人。最终,他不得不重新启用阉宦去制衡在朝中坐大的东林党,却不料此时的阉宦官敛财之道有之,为政为官之道却远远不如魏忠贤。

崇祯可谓无人。

很多人认为晚明之时,有名将名相,而崇祯不能用,是以落败。可是,名将名相也需要有稳固的后方,才有发挥的空间。如果没有张居正,也就没有戚继光,其事理所当。可是崇祯朝,党争激烈,非吾党人不用,甚而为置政敌于死地,罔顾国政,借刀杀人,其心可诛。崇祯皇帝刚愎自用,可众朝臣一者明哲保身,二者落井下石,三者推波助澜,对晚明局势的崩坏,起到了补刀的作用。

崇祯皇帝当听到淮河以北,原本的繁华之地,已是千里无人烟,瘟疫死难人数,多达千万时,他下了罪己诏——他确实不清楚,如果不是一个低级官员冒死上疏,崇祯对华北平原民力凋敝之事还蒙在鼓里。这个问题很严重,在政治上,说明皇帝已经失去了可靠的信息来源,被朝臣架空;在内政上,说明朝廷据往年数据所定的征发赋税和徭役严重脱离实际,客观上为民乱提供了不绝的兵源;在军事上,说明北方的战争潜力已经被掏空了。

这岂是一纸“罪己诏”所能解决的?

实事求是,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是多么重要——一般居上位者,都要派亲信到社会底层暗访实际情况,防止被属下架空。

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崇祯已经对全国朝政失去了控制。

为何至此?

因为崇祯皇帝不是被当做皇帝来培养的,他的皇帝哥哥,天启皇帝的驾崩是个意外,也因此皇位轮到他也是一个意外,他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好一个“好皇帝”。

做皇帝,实际上是政治斗争的终结者和决策者,其本质为平衡,防止一家独大难制。不偏不倚,兼听则明。当东林党人把持了朝政后,崇祯朝的所有政策都已不是崇祯所能主导的了,东南财富之地,一毛不拔;华北、西北已成丘墟,却还要负担“三饷”。很难相信这是出于对全国信息通盘掌握后做出的判断,有理由相信,这是既得利益群体在朝廷里的代言人,通过各种方式让朝廷做出的错误决策。

这样的事多了,崇祯皇帝也必有所察觉,他也进行了补救措施,比如再次提拔阉宦,派往各地,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他的本意是政由己出,可实际结果却是这些阉宦只懂敛财,对地方政务的影响反而更坏。

崇祯想收税,文官们开始群青激愤,声称为政祸国殃民。崇祯想和谈,文官们再次群情激愤,声称有损天朝威严。崇祯想迁都,文官们再次群情激愤,声言丑虏不义之师不能长久,我正义之师,以一当百。

如此,可谓大权旁落了。

崇祯尽管非常希望做一个好皇帝,他努力了17年,折腾散了偌大的明帝国,却没有实现他的国家有所振奋的初衷。

时人对崇祯多抱有同情之心,上“思宗”谥号怀之。

王海丽

王海丽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