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崇祯,究竟算不算是一个好皇帝?
苏菲的世界
确切说,不算。因为崇祯上台时,哥哥给他的摊子还不算太烂,(国内没有农民起义)。况且魏忠贤敢于向利益集团开刀,向江南士绅收税,减轻人民负担。(魏公公还是有点功劳的)。而崇祯上台,杀了袁崇焕,逼死卢象升,杨昌嗣。重用奸臣魏庭藻,光时亨这些奸臣。对百姓盘剥重税,最终导致李自成张献忠起义。所以崇祯不算是个好皇帝
风永远是风
跟明朝中期的其他昏庸皇帝相比,他还算是个合格的皇帝。但无奈明朝中期的积弊太深,且崇祯皇帝勤政有余而谋略不足,被反间计蒙蔽错杀了袁崇焕,最终成为亡国之君。
摩登大象
崇祯是个想做好皇帝的人,但最终没有成为好皇帝。一个好的皇帝通常有两类,一类就是秦皇汉武之类,建立千秋功业,一类便如同汉文帝宋仁宗之类,休养生息,与民以利。崇祯选择了前者,但是结果失败了。
崇祯想要振兴帝国,然而明末的国情已经容不得他建立那样的伟大功业。由于没有什么力量来打烂现有的腐朽,所以他也不能像光武那般再造皇朝。崇祯当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延续他哥哥天启时期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改革,至少要保留对付文官团体的杀手锏——宦官集团。
宦官的确给明朝制造了极大的祸患,但是他确是平衡政治势力的重要砝码,崇祯之前的历代皇帝都能将其运用的较为顺心,唯独到了崇祯时期出现了问题。崇祯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认为朝纲混乱的主要原因在于宦官集团,所以上台后就将其除掉了。但他完全没有看到宦官势力给皇权带来的好处,同时也小看了当时文官集团的力量,更未料到其腐败已经到了根本。宦官集团倒台后,文官失去了约束,皇帝陷入孤军奋战。这就加重了崇祯的猜疑,刚愎自用的性格。
崇祯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识人不明。不能辨别忠奸,致使政治军事不断恶化颓败,以致民不聊生。他连万历都不如,万历尚能信任刘铤、李如松等将领,得以顺利平定西南叛乱和击败倭奴。崇祯面对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包括袁崇焕,不仅不能信任如一,反而多加掣肘。导致对内剿灭流寇功亏一篑,对外丧师辱地,可以说他对忠于自己的文武极尽苛刻。但是面对那些中饱私囊,腐败到极点的文官,他却束手无力,连自己的老丈人都不能摆平。可见其政治能力高低。
不得不承认,崇祯有着一颗做好皇帝的心,他十几年兢兢业业,节俭勤劳,明朝的帝王也只有太祖和孝宗能与之相比较,如果在中期,或许他会有一些作为,但生逢末世,由于自身性格使然,加之举措失当,结果走向灭亡。可以说他是一个悲情的皇帝,让人可怜可叹。
gaby.zhu
崇桢皇帝勤勉简朴爱岗敬业,总之符合儒家思想对于一个好皇帝所有的衡量标准。但是却刻薄寡恩,又溜肩膀,不担责任,喜怒无常,感情用事。
带着老婆游天下
中华五千年,除三皇五帝几位圣贤外属千古完人外,列朝列代治理都有得有失,若以功绩能力来分,当以周文王,秦始皇,汉高祖,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几人为最,这几位都是草创天下,建章立制,除前弊,举新政,为后世立下规章的人物。其次当属光武帝等为代表的中兴之君及秦孝公等改革之君,再次当属宋高宗等偏安之君,之后还有宋孝宗这种的守成之君,次之是明世宗为代表的无为之君,最后是以隋炀帝,明思宗为代表的乱为亡国之君。把崇祯放在最后还是有点冤的,毕竟他赶上的时局不好,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他自身学识的局限性,他总是试图通过道德激励的方式而不是制度体制改革来调整明末的危局,同时一系列用人施政的失误也证明此人不但自身能力差,而且用人水平更差。虽然不能指望崇祯像秦孝公那样扭转乾坤,像赵构那样偏安一隅却非难事,结果却落个身死国灭的结局,不有令人唏嘘。只能说是一个除了气节和血性,一无是处的亡国之君。
小雨中邂逅
崇祯皇帝才能足以守成,却难以复兴明朝。对内外缺乏整体战略规划。非雄略之君。生逢明朝末世,又遭遇后金崛起,暴敛农民激发农民起义。内外交攻,终止至灭亡!
大fish
怎么说呢?不好不坏吧,论勤劳而言是无可挑剔的。但他真心到不了中兴之主级别。
他接手的时一个烂摊子。内政已经被党争搞烂了,人口处于八千万巅峰偏偏遇上小冰河时期粮食减产,军事经济上南美银矿枯竭导致大明极度通货膨胀。这个局面正常的君主是挽救不了的。
flyworld412
好皇帝的标准是什么?至少在我看来,亡国之君,还谈不上是个非常好的皇帝;天子守过门,君王死社稷,让人唏嘘,崇祯帝朱由检是个让人值得同情的皇帝。
明熹宗朱由校死后,崇祯帝朱由检继位,交给他的是一个烂摊子,军事上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作乱,军队训练水平低下,武器装备破旧不堪,人员作战积极性不高。政治上东林党与阉党争权夺利,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互相掣肘,把国家往深渊里拉。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各地藩王掌握大量土地,又不缴税,加之,各地大旱颗粒无收,官员肆意妄为,更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各地起义连连。
但是继位之后我认为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杀掉魏忠贤,导致东林党一家独大。我们知道明朝时南方茶叶、丝绸等较为发达,他们有足够的钱,供自己的子弟去读书,取得功名后,一定得向着他们自己说话的,东林党代表的就是江浙富商的利益。而魏忠贤在时,还可以从茶商、丝绸商、矿主等手中收税;待魏忠贤死后,政府无法从他们手中收税,或者收很少的税收。那么又要打仗、赈灾,钱从哪里来,只有从农民手中收税,导致占大多数的农民愈发困难,最终导致农民起义越来越多,李自成逼死崇祯帝。
二是没有迁都。李自成兵临北京城时,南方地区大多数还在政府掌控之中,加之南京还有一套行政机构,完全可以去南京收拾军队,卷土重来;当然也不是说,一定行,但是最起码还是有机会的。
三是性格决定命运。崇祯帝性格多疑,特爱面子。对大臣很不放心,错杀袁崇焕就是例子,导致人人自危,对国家缺少了认同感,总感觉国是一家之国,国是你老朱家的与我们没有关系,国家亡了,我们就是换个主子而已,但是还有饭吃。对于迁都,崇祯帝不是没有考虑过,只是在东林党道德的大旗和崇祯帝的面子下没有成功。
小懒
勤政而不善政,用人不当且多疑,雄心勃勃,简朴,时大喜时而大悲,充满悲剧的一个帝王,生不逢时,最终以身殉国也算令人值得尊敬的皇帝。
暖色调的疯子
大明思宗朱由检明朝最后一位正统意义上的皇帝,观其在位17年,看看这个被人称为史上第一寒酸的皇帝,到底算不算一个好皇帝。 崇祯皇帝朱由检,天启皇帝朱由校之五弟,原本可以做一个丰衣足食的藩王,奈何因为他的木匠皇帝哥哥玩水把自己玩儿脱了,由于皇兄无子嗣,就把他推上了大明这艏千疮百孔的大烂船上当了掌舵人,哪一年他十七岁。上船之前他哥还送了他一句话,“吾帝当为尧舜”当然没立我也认为这句话也是最终把由检兄弟推上煤山歪脖子树上的一道催命符。再来看看我们的由检哥哥做过的事,列举少数看官些勿喷为谢。1.选年号
朱由检即位之初,内阁一共拟了四个年号,供他选择,分别是 乾圣、兴福、咸嘉、崇贞、最后由检选了崇贞这个年号并且还把贞子改为祯,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年号呢?首先看看其他几个,我们简单解析一下如果错了,各位看官尽管对没立我口诛笔伐。
乾圣?简单点来说就是天下的大圣人,这个来头有点大我们的由检哥哥觉得做人还是得低调就否决了。兴福?这个寓意就明了了,大概就是中兴,兴旺天下,造福天下,可能我们的由检哥哥自认为比不上,瘸子朱高炽,老四朱棣这些个明主所以当不起这个封号。咸嘉?当时的大明战争不断,辽东建奴不断寇关掠民,打得辽东诸军节节败退,只能依靠坚城死守,这个称号寓意中止戈战乱,或者平息争斗,刚愎自用的由检哥哥自然也看不上.崇贞?最终由检哥哥选择了这个寓意吉祥,天降祥瑞的称号,还加了一笔,好让天下丰衣足食,改为崇祯.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我们的由检哥哥性格飘忽不定,有点以自我为中心的意思,别忘了这时候的他仅仅只有十七岁,拥有如此心机未必是件好事啊。
我们的由检哥哥一上台,就来了个开山立马,第一斧子就砍向了阉党第二号人物崔程秀
紧接着什么八狗五彪十虎这些魏忠贤的儿子孙子之类的,最后再到魏忠贤,很荣幸这哥们快到凤阳的时候吊死了,十七岁的思宗大帝一上台就做了一件亲者痛,仇者快的大事,东林集团又崛起了,这群用凿子一下一下凿穿大明这条大船的罪魁祸首之一又拿起了他们欢快的凿子了,他们背后的奸商,盐商这些扶持他们当上大官的人又可以让腰包越来越鼓了,因为最能搞钱的人死了,被十七岁的小皇帝杀了,十七岁的小皇帝还能干得过他们手下这帮东林大臣?二十一世纪人类的最大理想是什么?(“除了搞钱我TM别无他求”)老魏死了,这个最能搞钱最符合二十一世纪标准定义的人才驾鹤西去了?明朝的九边间接的开始动荡了,为什么?因为崇祯不会搞钱,发不出响,饭都吃不饱你还当兵?军队一腐败面临着什么?你不要问我,我也不知道。(歪脖子亲密的拥抱啊)
对军事上的干预,直接导致了救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了压沉大明这艏破船的致命稻草。潼关之战,军中疫情已经很严重了,兵力也严重不足,但是由检哥哥犹如每天一到催命符,逼着孙传庭去找李闯逆拼命,被逼无奈的孙帅终究没有年羹尧那般领悟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骑着矮头小马?拿着生铁片子去柿园找李闯逆拼命去了,最终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孙帅战死,有道是,传庭死,明亡。最后我们的由检哥哥在不到一年后投入了歪脖子树的拥抱。正统的大明亡。
观其崇祯这人,在位十七年,不说昏庸无道,但是也称不上明主,短短在位十七年杀掉了七个总督,十一个巡抚,差不多一年一换刑部尚书,换了五十多个内阁大学士,这是为什么呢?终归是对人的极度不信任,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急功近利,而且及好面子也爱面子,最重要的是不敢承担责任,怕承担责任,看看兵部尚书"陈新甲老哥”就知道我为什么这样说了。这样一个毫无帝王之术的人怎么当得好一个皇帝?
但是他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是一个勤勉,节俭的皇帝,才三十岁就为国事憔悴得满头白发,从没有睡过一天好觉,吃的甚至不如九品芝麻官,一件龙袍穿十几年,里面的内衣都逢了又逢,补了又补,看到这里又让人心痛他,所以毁誉参半吧。
敬他但是不爱他.
这就是我的观点.
Pearl_Deng
历史上的人是不能单纯以道德观的好坏去评判的,崇祯也不例外。如果非要用好皇帝还是坏皇帝来评价崇祯的话,那么将会是这样一番评价:崇祯有做好皇帝的资本,但因为自己性情的原因成功地把明王朝送上了断头台。先来说他为什么有资本做好皇帝。崇祯是明光宗的第五子,对于非嫡非长且聪明的他来说,只能低调蛰伏才能在刀剑暗伏的宫闱里生存下来,所以他只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读书。在他遍观史书的过程中有了自己对政治的解读,再加上无人问津的生活环境,他逐渐形成了比较刚毅的性格。此外他个人一向节俭,这个习惯一直伴随到他死亡。以上种种都能支撑他错杀袁崇焕,让他屡杀重臣,让他刻薄寡恩。凡此种种令他与官僚集团的关系降到冰点,那么亡国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ring999
能力不足偏偏爱折腾,不说朱元璋朱棣,换成前面几个万历嘉靖都会好点,当然也只是好点
点点
是个尽职尽责的皇帝。
要说一个皇帝的好坏、最直接的评定标准就是功过。
但崇祯的命不好、非当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
他生逢在一个气数已尽的大明、已经回天乏术了。
明朝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王朝、有关于它的故事太多、喜欢它的、是因为它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它有资本主义萌芽。它威名远播、万国来朝、从不与其他国家谈条件、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不赔款。即便如瓦剌打到首都北京城下、它的第一反应也是反击。即使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它也没有想过和后金(清)议和。它社会非常开放、四大名著有三部诞生在明朝、更有四大奇书的出现。它并非是一个刻板的封建王朝、具有一定的民主议事的政治形态。
讨厌它的也不胜枚举、说它昏聩黑暗、不尊重知识分子。的确、明朝设立廷杖和锦衣卫、打大臣、监视大臣。朝堂几度沦为宦官的天下、整个国家由一帮太监说了算。还出了好几位名垂千古、个性十足的皇帝。如给自己封官做的明武宗、不住皇宫住帅府(自己修的)。问道修仙的明世宗、把大臣当猴儿耍、后又被大臣当猴儿耍。手艺高超的木匠明熹宗、光凭自己那一手手艺、做个衣食无忧的艺术家也绰绰有余。
在以往的认知里、我们常说崇祯是个努力的皇帝、可惜生性多疑、刚愎自用、脑子不好。在位十七年、做了十七年无用功。
但事实上是、崇祯是一个有着卓越政治智慧的皇帝。诛杀魏忠贤、其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他并不多疑、只是国家危如累卵、底下一帮大臣却为了争权夺利而互相排挤、朝廷无人可用。他并不刚愎自用、袁崇焕承诺五年平辽东、他给予了他莫大的信任。袁崇焕张口就要300万两军饷、他省吃俭用东拼西凑、给他拿了80万(国家穷、钱都在大臣手里)。只不过袁崇焕这个承诺是他自己一时兴起的“廖慰上意”(安慰安慰崇祯、随便说的)。可以说害死袁崇焕的、是袁崇焕自己。在那种特殊的时刻、你吹什么牛(袁崇焕有被抬高之嫌、清朝对明末的这些将领、评价最高的孙承宗)?
但崇祯并不完美、他有一个缺点、也是他致命的缺点。
就是我们常说的“溜肩膀”、通俗来讲、就是出了事儿不愿意担责任。
正是这一点、害的他众叛亲离。
崇祯最后留有一封血书、内容如下。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卞瑞祥
说起朱由检,很多人都替他惋惜,认为他做出了他所能做的一切事情,因此大明王朝亡国的这个锅,真的不该由他来背。但是我们翻阅历史,却发现他身上并不是一点责任都没有,而且责任还不小。我们可以拿他和他的祖上老朱皇帝相比较,除了继承了朱元璋的姓氏以外,他没有继承一点有用的本事,反而是恶习学了不少。比如朱元璋残暴嗜杀的本性,他学的是登峰造极、有过之而无不及。
朱元璋当初之所以杀掉那些人,首先还是因为这些人罪大恶极、十恶不赦。比如胡惟庸,他攀着李善长这条线,上了大明王朝的船,就开始拼命地结党营私、党同伐异,任何一个皇帝遇到这种事,都是无法容忍的。其实胡惟庸完全该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只是由此而生发的滥杀无辜,给朱元璋也留下了残暴之名。不过他虽然杀了这么多人,却没有把大明的天下给杀乱。因为这时候天下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下。
到了他的不肖子孙朱由检手里,却完全成为了另外一个样子。这时候的大明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人心都难以聚拢,他却偏偏要学着祖上杀伐果断的样子,冥顽不顾地举起了屠刀、染红了双手。朱由检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大明朝还有许多堪用的武将。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孙承宗,还有袁崇焕,再后来就是洪承畴。但他倒好,完全就是丢一座城就杀一个将,这天底下的将军再多也经不起这样的杀戮呀!试问一下,天下有不打败仗的将军吗?
他疯狂杀戮导致的一个显著后果,就是整个朝堂的士气十分低沉。因为战败就会被杀,所以武将在战场形势严峻之时,首先想到的根本不是反败反胜,而直接就是投降。因为上谏就会受死,所以文臣们遇到朝堂大事,都是紧闭嘴巴,这一张口就不能保全项上人头,谁愿意去惹那个嗜杀成性的皇帝啊?完全成为孤家寡人的崇祯,只好培植自己的私人亲信,用得最顺手的还是太监,这可是啪啪打脸的节奏呀,因为他刚上任的时候,可是亲手干掉了魏忠贤。
在他当政的时候,朝堂上的气氛十分吊诡,皇帝不信任臣子,臣子不相信皇帝。他当了十七年的皇帝,仅仅刑部尚书一职就换掉了十七个,平均一年一个的节奏;内阁大学士更是换了五十个,这样频繁的调动,使得朝堂里人人自危,只愿看管住自己的项上人头,再不愿意关心大明的天下。后来大明国库出现亏空,再无力承担庞大的军费开支以及赈灾费用,他请群臣动一动自己的腰包,竟然朝堂一片缄默,这样的皇帝,还想赢得天下臣子的拥戴吗?
我们来看看袁崇焕的悲惨遭遇,他是万历年间的进士,虽然是文职出身,但他还是在辽东任职,成为文官转型戍边的成功典范。特别是他在镇守宁远期间,多次在宁远、宁锦等地取得大捷,这在明朝末年简直可以算得上是惊天动地的喜讯了,但当时他的命运不济,因为魏忠贤还在任上,他也心生去意罢官回乡。后来崇祯皇帝重新启用了他,他也是多次打败了皇太极的军队。然而这个时候的皇帝却忽然头脑短路,居然中了对手的反间计,杀了这位大明战将。
尽管当时袁崇焕的所作所为,也确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但绝对罪不致死,而且在国难正当用人之际,杀了边关大将,完全是自毁长城的举动啊。在魏氏余党的一通弹劾面前,以及皇太极的反间计中,刚愎自用、猜疑心强又残忍暴戾的崇祯皇帝,还是没有能够按捺住,拔出了屠刀,既是杀死了抗清名将,更是斩断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此外还有一个叫做孙元化的御史,则死得更为冤枉。孙元化身上有一手制造西洋火器的绝技。早年的时候,正是因为他的火器,才使得努尔哈赤被炮火击中,抬回去后就重病身亡了。孙元化在一次战斗中遭遇了内部叛乱,使得既定的军事行动失利,就想着自刎求死,没想到被叛军俘虏后放了回去。崇祯皇帝竟以此为由,认定他是发动叛乱的罪魁祸首,将他也处死了。由此看来,崇祯皇帝的手段比起朱元璋来说,真的是残忍暴戾多了。人们在谈及明亡原因的时候,可曾想到这一点呢?
forbiddencity
绝对不是。大明天下就是他手上失去的。说实权吧,他有,能诛杀权利熏天的魏公公,说明不是傀儡。说时间吧,继位到灭亡有十五年左右时间,真的很长了,也不能说没时间,参考后周世宗柴荣才当了八年皇帝,看看干了多少事。说形势恶劣吧,起码占有中原大地,占有正统统治地位,能比毛先生逃到陕北的形势恶劣?他就是个心胸狭窄,眼高手低的人,自己的问题意识不到,还诸臣误我,一点担当和觉悟没有,亡国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