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是没有一定军事知识的人会感到匪夷所思,但是确有其事的军事武器方面的事实?
zhang_xuna
战争时,人多目标大,是最有价值的摧毁标的。
谢虾米是凌巧儿
超人志慧战略家
im_zz
会不会出现像半穿甲弹打薄皮炮艇,一炮俩洞,掉海里才爆炸?
馒头西施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不相信,士兵在战场上最害怕的竟然是地雷。
中越战争老兵的回忆中,他们其实不太害怕枪弹、炮弹。
因为敌人开枪、开炮都有征兆,自己也有掩体,其实还是能够对付的。
然而,中越战场无所不在的地雷,才是最让人恐惧的。
老兵总是交代新兵,就算在自己的阵地上,之前没有走过的路,不要多走一步,搞不好就会出事。
触雷几乎没有办法预防,就看运气好不好。
比如著名的战斗英雄董玉香。在老山前线,他与侦察连的战士共同执行了41次侦察捕获任务,多次担任侦查组组长、捕获组组长等职,独自俘获越军3名,毙敌、毙伤越军30余名。
董玉香可以说是身经百战,接近于兰博一样的高手,战斗经验极为丰富,九死一生。他屡次受到部队首长的表彰,先后任战士、排长、正营职参谋。
这么一个百战而不死的高手,结果被地雷炸成重伤。
1987年,在执行一次处境捕获任务时,董玉香不幸触雷,当即昏迷不醒,身边的战友立马将他送往后方的战地医院进行抢救,经过努力抢救后,董玉香被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但是他的双腿均高位截肢,脑神经严重受损,成为了植物人。
为了表彰董玉香的卓越功勋,并激励他能坚持与病痛做斗争,组织决定授予他“侦查连英雄”、“一级战斗英雄”、“一等功臣”等称号,授衔于侦察兵少校称号,那时他不满26周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获得此军衔最年轻的一位。
可惜,董玉香早已人事不知,直到3年后的1991年去世。
此时中越已经停战一年有余,董玉香也成为了最后一名牺牲的对越反击战战士。
董只是无数触雷战士的一个,再看看骆牧渊。
骆牧渊虽只有17岁,是优秀的工兵,创造了一人排雷616枚的记录,被上级多次奖励,是很有名气的排雷英雄。
然而,即便是同地雷打交道多年的优秀工兵,也是极为危险的。在排除第617枚地雷时,罪恶的地雷突然爆炸,他全身50多处被炸伤,永远的失去了光明。
在收复老山的战斗中“老山英雄连”战士吴华,发现自己班里面1名工兵触雷。
由于战士伤势极为严重,危在旦夕,根本来不及一一排雷,吴华和班长杨庭忠冒险上去救人。
结果,杨庭忠不幸触雷,当场牺牲,吴华双腿被炸断,导致高位截肢。
零点六幺八™
政治手段,
剑萧
我来提名一种兵器。
小时候看电视,看到这个兵器时,每每都会热血沸腾。威猛的造型,虎虎生风的刚刀,简直就是冷兵器时代的坦克。
在电视剧里,这种兵器是用来进攻的。由一个小卒推着,排成阵势,向敌人猛冲。在这种钢铁战车的冲击下,敌军往往血肉横飞,溃不成军。
关于这种兵器,最让我心潮澎湃的战例,就是说岳里面的高宠连挑十一辆铁滑车。所谓铁滑车,就是这种兵器的另一种称呼。高宠面对金军这种兵器的连番冲击,连接用枪挑翻十一辆,到第十二辆时,战马力气不支,导致高宠被撞死,场面极为壮烈。
然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这种兵器,不是用来进攻的,而是用来防御的。
这种兵器,叫做塞门刀车。塞门刀车,是在城门被攻破时用于堵塞城的守城器械。前刀壁上装有 24 把钢刀,使用时将车推至城门缺口处,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这样对方很难攀援,形成活动的壁垒。
刀车是打造得一种极为坚固的两轮车,车体与城门几乎等宽,寻常总在三四丈之间;车前有木架三四层,各层固定尖刀若干口,车体有长辕;敌但攻破城门,数十成百兵士猛推刀车塞住城门。《墨子》篇记载了这种塞门刀车的用途。对于坚守城池的长期恶战,城门难保一次不失,这塞门刀车便是最为有用的救急兵器。
这么威猛的兵器,竟然只是用来防御的,历史上也没有用于进攻的记载,真是让人大跌眼镜,让人感觉大材小用。如果没有一定军事知识的话,真的是很难相信吧。
小妖清清
看到这个问题,我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曾经有一个老师告诉他的学生,他不相信世界上有哪款反导系统能够真正地击落导弹,他的理由是敌方导弹以数倍音速奔袭而来,己方防空导弹怎么可能如此精确的升空与之相撞?他认为以目前的技术能力是不可能的,发展反导系统纯粹就是浪费国家预算。
当然我就是坐在下面听课的学生之一,对老师的这些观点个人认为几乎是完全错误的。首先反导系统确实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到目前为止没有哪家的反导系统敢打包票说百分百的拦截效果,不过反导弹的作战也并不是完全超出现有技术能力,一般弹道导弹没有变轨技术支持下,是可以通过雷达等设备获取信息,计算机大致计算出飞行轨道,从而让反导系统在预测轨道上拦截导弹成为可能。
其次拦截导弹并不是只靠“针尖对麦芒”一般的撞击,导弹也分为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各自的飞行速度、弹道特性都不同,例如对反舰导弹就以防空导弹加近防炮配合使用,前者使用爆炸战斗部损伤导弹,后者才是用密集的弹幕与反舰导弹来个硬碰硬。
只能说针对不同的导弹有不同的反导手段与之抗衡,就和坦克安装装甲一样,装了不一定百分百防得住穿甲弹,但不装一定防不住。这个故事虽然是真实的,不过不针对任何人,也不嘲笑任何人,每个人都可以对一些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许有些人因为认知的不足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有疑问的话提出来讨论就好了。
Celine1212love
达姆弹纯是因为垃圾,没人用,不是因为残忍被禁的;
除燃烧弹以外的所有炸弹,火光越大,效率越低,研究制造水平越差;
被现代的大口径火炮轰炸,趴在地上属于找死,内脏会被震碎,正确的做法是蹲在地上;
没有国家发展太空动能武器,纯属这玩意太垃圾了,以质量算,能量密度还不如TNT;
核武器的威慑能力不是因为威力大,而是因为核辐射
coralie
您好!我是十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机枪正面扫射相信您在看影视剧的时候,发现无论是攻击方还是防守方,他们的机枪都是摆放在正面用来阻击敌人。
可是您不知道的却是,美国人曾经就在这个事情上面做过一个试验,用几百个气球代表冲锋的士兵,每个气球不但相距两米左右、而且气球的高度也都是不一样,然后将气球散布在一个实验场上。
由一名熟练的机枪射手在400米外用重机枪从正面射击,结果250发子弹仅仅打中了37个气球,其余的子弹大多都打偏了。
而把机枪摆放在阵地的侧翼,情况却大不一样,这些气球在侧翼方向看来,就如同集合在一起似的,大大帮助机枪手瞄准目标的密集度,这两百多个气球最后仅剩几十个没有被打爆,这就是著名的交叉火力网!
汽车防弹相信您在影视剧上面经常看到警察或者匪徒躲在汽车后面,因为汽车是可以阻挡住子弹的射击,可实际上汽车的车门在子弹的面前如同豆腐块一般,哪怕是防弹玻璃都很难在子弹持续射击之下得以保存。
如果在现实生活当中,警察或者匪徒躲在普通车门后面于前方的敌人对射,那么他们很难躲过被射中的命运。
子弹的射击出入口在很多影视剧上面都可以看到,警察、匪徒、士兵被子弹射中,无论是什么枪出入口都只有一个小丁点儿那么大。
可如果被子弹射中,哪怕是普通子弹射出口跟射入口都会不一样,如果子弹是由远方射击过来,那么近入口会比较狭小,出口会有普通家里吃饭的小碗那么大。
如果是在近处射击,子弹进口处会特别的大,出口处反而会比较狭小,而且子弹一旦进入身体很大概率会形成空腔状态。
就如同在目标体内产生了一股气流,让伤者的身体内部瞬间破裂,可以很轻松的到目标失去战斗力。
穿上防弹衣天下无敌在很多香港影视剧当中,只要穿上防弹衣就可以防止住一切枪弹,哪怕是拿一把警用手枪就可以跟对方两把步枪比拼,而且还在战斗当中占上风。
而实际上他们所穿的这种防弹衣,除了手枪远距离射击、还有防止流弹之外,在步枪的射击下,敌人可以很轻松突破他们的防弹衣。
总结有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其实是很多情况下被影视剧灌输给我们的错误思想!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猜想,欢迎大家加入畅所欲言!
我是十月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可以看我更多作品,和我一起分享历史上的精彩事件!
澄
我们总会听到这样的论调,几颗原子弹就毁灭地球,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几颗原子弹毁灭不了地球,
几十颗也不行,
几百颗也不行!
那几千颗行不行?
也不行!
就是几万颗都不行!
事实上,人类真的太渺小了。在各种题材的电影小说中,人们总感觉好像人类灭绝,地球就毁灭了,其实对地球来说,真的不痛不痒。地球几十亿年了,一个个种族诞生,繁荣,灭绝,太多了,有你没你,地球一样转。
木雨伦
新兵怕炮,老兵怕机枪。对于新兵而言大炮声音大震动也大,其爆炸的威力看着也大,所以一般新兵都怕大炮。而对老兵而言炮声已习惯了,对于大炮的杀伤力都知道有其规律,就是同一批次炮击时,同一个弹坑一般都不会有第二发炮弹落下,这样就能按规律躲避。而机枪则不同,它是重复扫射弹雨密,弹道不规律无法预判杀伤力大,这些都是过去老兵的经验常识。
孩子王Chloe
UFO
高空降落火箭燃烧残骸轨迹经常被很多人误认为是uro
鬼打墙
人走路没经过严格训练的人走路两只脚的步幅是不同的,在路上走人能按照路的方向走的很正确,如果把一个人放在一个很大的广阔平原上闭上眼睛走,走出的路线多数是个园圈,老百姓就说“遇到鬼打墙”了。
唐高宗
现代战争中使用的武器 超岀你我想象 往那猫 往那躲 地下 水下已无藏身之处 更无前后方之说 就是一个打
纯粹的小仙女
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军用退役的203毫米炮管装入炸药加装一个激光导引头临时制作的钻地炸弹也取的了很好的战绩。
Mango
个人观点:由于社会制度的原因,我们每个人(可能,可能,可能包括部分导演)摸过、甚至见过的真枪都不多,对于枪械的知识大部分都来自于电影电视,所以,别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