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是没有一定军事知识的人会感到匪夷所思,但是确有其事的军事武器方面的事实?
没有翅膀的鱼
您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兵器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出人意料的情况,说出来令人难以置信,有时称之为“冷知识”。说不完整,简单提几条。
子弹在水里只能飞两米多远。子弹在空气中速度很快,射击距离也很远,一般最大射程可以达到1000米到4、5000米,有效射程也有几百上千米。但是子弹在水里可就不行了。大家知道,水的阻力大约是空气的800倍,速度越大的子弹,在水里遇到的阻力就越大。国外曾经有个实验,用不同的枪、在不同的射击条件下,弹头在水里飞行最远的距离是2.1米,这还是枪在水面之上射击,如果在水下射击,距离可能就更短了。有些影视作品里子弹打死在水底下的人的镜头,只是为了视觉效果,当不得真。
炮弹在空中飞行时可以看到。炮弹发射时初速很高、动能很大,射程往往达到几十公里。但是实际上有些弹种在空中是可以看到的,当然这需要借助望远镜。哪种情况能看到呢(火箭炮除外)?一是榴弹(迫击炮弹)。榴弹炮或者发射减装药(就是发射药比正常装药少三分之一或一半)榴弹的加农炮,此类炮弹的初速比较低,只有每秒几百米,用25倍(含)以上倍率的望远镜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炮弹飞行。这有个前提,就是熟悉火炮发射情况,火炮射击位置或者目标位置相对固定,大概知道落点在哪,这样才方便看到,如果是冷炮那就要看运气了。二是弹头上有曳光管的炮弹,弹头尾部的曳光管在空中会发出明亮的光,所以炮弹飞行轨迹用肉眼就能看到,但是只能看到飞行轨迹,也就是那一道亮光,炮弹是看不见的。这类炮弹以穿甲弹居多,几乎所有穿甲弹都有曳光管,主要用于评价打击效果。
TNT炸药子弹打穿也不会爆炸。TNT的学名叫做三硝基甲苯,是一种猛炸药,爆速超过6000米每秒。在人们印象里,炸药这种东西属于脾气不好的一类,一点就炸。确实,炸药容易发脾气,比如硝酸甘油,得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一不小心碰了摔了砸了就会炸。但TNT炸药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好,非常稳定,除非用专门的引爆药(比如雷管),其他情况下很不容易爆炸,比如用水煮、用火烧、用枪打、用锤子砸都是很安全的,冬天缺乏燃料的时候可以用来烧火取暖,像有些影视剧那样用子弹打是不能引爆的。TNT炸药的熔点还很低,只有82度,烧把火一加热就融化,可以做成各种形状,很适合装填各种炮弹。除了装填炮弹,还常被加工成200克的块状,就像肥皂一样,使用方便,计算炸药量也方便。
火炮的后坐力有数百吨。很多人看过火炮发射或者是视频,虽说声音惊天动地,但是火炮向后移动的距离很小,最多也就几十厘米的样子,后坐力能有几百吨?其实,火炮后座力并不是直接作用在火炮大架上的,而是通过反后座装置,利用液压装置拉长了火炮后座距离,延长了后座时间,所以我们看到火炮向后移动距离并不大。反后座装置由助退机和复进机组成,就是两个大型液压筒,助退机负责吸收火炮后座力,复进机负责把火炮身管回复原位。如果没有这套机构,火炮每发射一发炮弹估计会被向后推几十米,完了还得推回来,重新瞄准,那射速该有多低啊!不过反后座装置好虽好,但毕竟消耗了能量,导致火炮射程降低,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了。
坦克高速行驶时会出现反转向。坦克是利用两条履带的速度差实现转向的,也就是说一侧履带制动(或动力减弱),另一侧正常,则向制动履带那一侧转向。在液力变矩器出现以前,坦克(包括其他履带车辆)的动力传递是单流传动,通过变速器分成两路,分别给两侧行走机构(履带)传递动力。当坦克高速行驶时,先减油门然后轻微拉一侧的操纵杆,此时坦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向;或者是下坡时轻拉操纵杆,也会向相反方向转向。原因是轻拉操纵杆时,制动的一侧履带瞬间失去动力和发动机制动力,该侧履带变为高速履带(正常情况下这一侧履带应该制动变慢的),所以方向就反转了。没有经验的驾驶员往往吃亏。液力变矩器出现之后,坦克实现双流传动,这个现象就没有了。
防弹衣并不能防弹。不要以为防弹衣很神奇,目前的防弹衣并不能有效地降低子弹的动能,基本还是“硬抗”,就像钢盔并不能抗子弹直接命中一样,如果子弹直接命中防弹衣,即使没有击穿,巨大的动能也会把人摔几个跟头,损伤骨骼和内脏,说不定比不用防弹衣伤得更重。防弹衣的主要用途是防止跳弹、炮弹破片以及爆炸冲击波带来的损伤。最简单的防弹衣是各种形状的金属板,高级点儿的是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软或硬的形状,比如凯夫拉。应该说,防弹衣能有效抵抗冲击伤害,降低致伤致死率,因而在实战中的作用越来越广泛。
有些炸药真是药。化学实验和化工生产是个很有趣的过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发现,炸药的发明就是这样有意思。有的原本要制造救死扶伤的药,谁知最后发现这东西居然脾气不好能爆炸。比如,黑索金就是这样。1899年德国在发表的专利中首次叙述制造黑索金,但是当时是推荐作为医用药物,并没有发现还有做炸药的潜质,后来才明白。还有的原本作为炸药挺风光的,到处露脸,谁知被发现居然可以治病,比如硝酸甘油就是这样的东西。单纯的硝酸甘油比较暴躁,做为炸药很不安全,后来大名鼎鼎的诺贝尔找到了使硝酸甘油稳定的方法,方才制服硝酸甘油。后来无意中发现这种东西可以治疗心脏病,这真是想破头也想不出来的事情。直到现在,硝酸甘油仍然是治疗心绞痛的一线药物,救了许多人的性命,不信可以查查百科:“ (硝酸甘油)适用于治疗或预防心绞痛,亦可作为血管扩张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没有发射的炮弹弹头很安全。炮弹是威力巨大的爆炸物,掉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火海和弹片雨,端的是寸草不生,一般情况下看到炮弹,大家都避之不及,离得越远越好。不过,也不要过于紧张,炮弹的弹头在没有发射的时候是很安全的,只有脱离了炮口才具备爆炸能力(不含穿甲弹,现在的穿甲弹就是个尖头铁棍,里面没装填炸药)。这是因为,弹头上还有个引信,这引信有两道保险,脱离炮口后第一道保险解脱,这时炮弹可能已经飞几百米了;碰到目标时第二道保险解脱,然后爆炸,此时炮弹离你好多公里,都不用担心。平时炮弹引信是单独存放的,要射击时才装上。没有引信的炮弹是没有一点危险的,甚至可以用工具把里面的炸药挖出来玩。为什么强调说没发射的炮弹弹头很安全呢?那是因为没发射的弹头是安全,但是发射药筒可就不怎么安全了,炮弹壳底部有个底火(可拆掉),那东西要是碰不对就火了。所以操作规程规定,装炮弹时一只手必须紧紧护着底火,哪怕不小心炮弹没拿稳,宁可用手垫着把手砸个稀巴烂,也不能让炮弹底部碰到地面(万一有个尖尖硬硬的东西,那就挂了)。
弹头的直径比炮(枪)管大。我们都知道枪管炮管是有一定口径的,也就是直径,表示威力和规格,而弹头的直径(弹径)要比枪管炮管大一些。比如53式7.62x54mm步枪弹,适用于口径7.62mm的步枪或者机枪,标称弹径为7.62mm,实际弹径是7.92mm。既然这样,那弹头比枪管炮管还大能塞进去吗?回答是肯定的。枪管炮管里一般都有膛线,子弹炮弹弹头直径多出的那一部分会在发射时被巨大的火药气体推着,紧紧压在膛线里,一方面起到密闭火药气体的作用,另一方面让弹头旋转,提高稳定性。炮弹因为口径大,火药气体不容易密封,所以在弹头尾部还另外加了两条铜质弹带,也就是两条腰带一样凸起的东西,密封性就好很多了。
逐月在途中
手榴弹炸飞机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架德国战斗机用机炮和机枪对地面的苏联红军阵地扫射,为了提高攻击效果,高度极低。
按常理说,由于战斗机速度很快,超低空时连高射机枪都完全靠人品才能命中。然而,就是这么巧,一名苏联红军情急之下朝着扫射的德国飞机扔出一枚手榴弹。手榴弹爆炸后的弹片恰好穿透德机座舱盖,击中了德国飞行员。飞机想喝醉酒一样,摇摇晃晃一头扎到地上。
oscarwsy
如果对着玻璃窗开枪,子弹出膛后,玻璃在子弹头碰到玻璃前就会破裂。
JohnXU
这些美国制造的杀人武器总归有一天回忆用于他们自己。
唐寧街十號
如在农村每家每户都建一个地下小型防核地窑,战时各自进入各家的地窑,那么钻地弹还有用吗?
lannan
举一个例子:部队的数字念法:一(幺)、二(两)、三(三)、四(四)、五(五)、六(六)、七(拐)、八(八)、九(勾)、零(动)。很多人都匪夷所思。但在部队这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庭里,统一发音很难,如果带着地方口音传达个带数字命令那可就麻烦大了!所以,部队将数字发音,用这种不可混淆的硬方法,把方言问题给解决了!
回归自然
就是没有人告诉小白?导演也没见过战争。
1、开枪有后坐力,还有巨响;
2、士兵必须每天自己背子弹和枪,挺重的;
3、有机会上战场,你既不是打不死的猪脚也不会是三秒钟死掉的配角,枪炮自己会找运气差的人。
万花丛中马神仙
军事方面本人并不懂,但是,非常喜欢网络中和电视上的军事栏目,现实中匪夷所思的军事问题请明白的朋友给回复一下可好?谢谢!1.我们已有量子通讯及全球北斗定位,还有专门打击航母的东风导弹,老美的的航母一出港,它的轨迹我们一清二楚,在东海,南海打击它们是不是轻而易举?2.太空,我们可不可以提前把原子武器发射到太空中,有用时按照我们的要求的地方坠落,无用时自行销毁!因为坠落是不好防的?跪谢留言探讨!
fanjwsky
小米加步枪加人海战术能赢美军
溜溜果果
炸药可以当柴火煮饭吃!
很多人以为炸药一点就炸,是把放鞭炮的黑火药经验套在了现代炸药上。现代炸药安全性相当好,没有合适的起爆条件,车压枪打都不炸,除TNT,黑索金、奥克托金都被钝化得很好,以致于在合适条件下,可以当柴火烧。
中越边境战争时,战场环境很差,雨季阴冷潮湿,那时后勤保障条件不完善,各班排得自己想办法生火做饭,如湿柴烧出烟来很容易召来敌人炮击,就有老兵拆掉地雷里的炸药,用纸卷成长条,从一头烧起,炸药不会炸,很稳定的燃烧,而且还没有烟,烧得非常干净,一两个地雷就能做一顿饭。
为了不破坏武器,不能用战备的弹药,只能去挖敌人的地雷,或是拣被山洪冲出来的地雷。
很神奇吧[耶]
小奇
枪声比子弹快
Eaglehorn
有哪些军事武器方面的事实,没有一定军事知识的人一定不会相信?
就说歼20吧
从歼20上就算是扔下来一只靴子,也能踹下来一架F22。反之,一架F22就算是发射一枚核弹,也打不下来一架歼20。
这么长时间了,我在头条上总结出来的,国内军迷的心理。(主观臆想,纯个人看法)
或者说,歼20发射的导弹能打下来任何一个对手,包括F22。反之,F22想打下来歼20,那就是做梦。
大家有没有想过,空空导弹有远,中,近之分,有了远程空空导弹把敌机都打下来了,还要中程空空导弹干嘛?!有了中程空空导弹把敌机都打下来了,还要近程空空导弹干嘛?!
回到主题,如果是遭遇战,F22的胜率更大,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超机动”,过去的说法是“过失速机动性”。
懂了的,就懂了。
不懂的,搞明白下面几个问题就懂了
1.什么是翼载荷,翼载荷高了好还是低了好?
2.多大迎角是大迎角?为什么要强调大迎角下机动性?
3.导弹锁定后的“不可逃学逃逸区”
4.飞机的外型是根据什么设计的?为啥A10设计成那样?为啥歼20又设计成这样?
5.隐身飞机是如何隐身的?什么是“烧穿距离”?什么“空穴效应”?隐身一共有哪几方面?分别是如何做的?
6.什么是无源相控阵雷达?什么是有源相控阵雷达?
7.DSL进气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歼7机头的那个锥体又是干嘛的?
...
就说这么多吧
欢迎留言
cheserose
爆炸是我们经常在现实和影视剧中接触到的一类物理现象。在军事上,爆炸经常被用于各种武器弹药,用于杀伤人员或装备。虽然很多人在媒体上见惯了各种各样的爆炸场面,但对于军用武器的爆炸威力估计就认识不足了。
比如,下面要讲的手榴弹就是一个典型的认知偏差。
手榴弹威力没那么大很多游戏和影视剧中,手榴弹/手雷的爆炸威力都相当惊人,经常是主角把一个手雷扔出去,对面掩体里一堆龙套飞出来,爆炸效果堪比重炮。
因此,很多人都误认为手雷拥有很大的杀伤力,是步兵手中的大杀器。
但是,真正的手雷或者手榴弹的威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爆炸效果也没那么惊人。
首先在现实世界里,手雷的装药量并不高,大多只有几十克左右,最多也不过二百克的水平。
与炮弹动辄数公斤甚至数十公斤的装药量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即使手雷在人体身边爆炸,也很难产生炸飞数米远的效果,最多是让人体缺少部分零件。
手雷爆炸的真实场面
而在杀伤力上,手雷也没有超出预期的表现。
手雷大致为防御型和进攻型两类,杀伤原理也各不相同。
防御型手雷使用较广,这类手雷的装药量少,主要依靠爆炸时产生的预制破片或钢珠进行杀伤,杀伤半径较大。
典型的如美国MK破片手雷、苏联F1破片手雷、中国82型钢珠手雷等。
苏联F1破片手雷,外壳使用预制破片,内部装填60克TNT炸药,效杀伤半径20米。
而进攻型手雷,主要利用爆炸冲击波实施杀伤,装药较多,但在爆炸时基本不会产生破片,因而杀伤范围反而小于破片型手雷。
如二战时美国装备的MK3型进攻手雷,内部装填240克的TNT炸药,德国的M24手榴弹,内部装药170克。
德国二战时广泛使用M24型手榴弹是典型的进攻型手榴弹,但也可以加装破片套件增强杀伤力
但,不论是进攻型手雷还是防御型手雷,其致死效果均不理想。
防御型手雷的杀伤范围虽大,但手雷破片/钢珠杀伤效果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迅速衰减。因此,只要稍微拉开一些距离,就能避开防御型手雷的密集杀伤区,大大减小其杀伤效能。。
如美军目前使用的M67破片手雷,杀伤范围可达15米,而致死半径则不足5米。
手雷上密布的钢珠看似恐怖,但实际的穿透能力和杀伤能力并不理想。
而进攻型手雷的爆炸冲击波衰减速度更快,杀伤效果还不如防御型手雷,一般的致死半径仅有2-3米的水平,杀伤半径也不大,基本都不会超过5米。
概括起来说,手雷的真实爆炸威力并不大,虽能产生一定的杀伤效果,但实际致死能力有限,不会出现影片中堪比炮弹的效果。
既然手榴弹杀伤效果不明显,那么炮弹的杀伤效果怎么样呢?
被夸大的炮弹杀伤效果相对于手榴弹来说,炮弹的杀伤范围要大得多,主要依靠冲击波和弹片达成杀伤效果,但也没有媒体上渲染的那么恐怖。
超压冲击波的杀伤威力很大,但衰减速度快。根据实验,155毫米炮弹在面对平坦地形下无防护目标时的超压致死半径也仅有15米。如果是复杂地形条件或目标采取了防护措施,杀伤效果将明显降低。所谓“一发155毫米炮弹摧毁一个足球场”根本就是无中生有的谣言。
大当量炸药爆炸时虽然威力惊天动地,但冲击波的杀伤范围并不大。
而炮弹破片的杀伤范围就大得多,155毫米炮弹破片的密集杀伤范围超过80米,部分弹片在150米或更远的距离上仍具备杀伤力,不过这也是对平坦地形下无防护目标的杀伤效果。一旦目标采用卧姿防护,弹片的杀伤半径至少会缩减一半。
美制M107型155毫米榴弹
因此,在战场上遭遇炮击时,迅速采取卧姿隐蔽或者寻找散兵坑就近掩藏,将有效减小炮弹的杀伤范围,提升自身的幸存率。
最普通的散兵坑就能有效降低炮弹的杀伤效果
不同火炮间的杀伤范围和大部分人想象的不同,不同火炮间杀伤范围有着很大的区别。
榴弹炮、加农炮等后装类身管火炮的杀伤范围并非圆形,而是近似于长方形。
主要是因为这类火炮的炮弹在落地爆炸时多为倾斜状态。因而正面弹片有相当部分飞入空中,而后部弹片则朝下扎入地底,最终造成炮弹侧面方向产生破片多,而前后部破片少的现象。从而导致炮弹破片的杀伤界大致成一个横向宽、纵向窄的长方形。
炮弹着地爆炸时的示意图
152毫米榴弹炮爆炸时的杀伤范围示意图。
而迫击炮的杀伤范围则和榴弹炮有着很大的不同。
迫击炮发射的炮弹属于高抛弹道,炮弹在落地时几乎处于垂直状态,因而迫击炮弹的弹片可以有效释放,所有破片大致能均匀地向四周散布,所以其有效杀伤范围近似于圆形。
迫击炮的弹道示意图
威力更大的迫击炮在常规火炮里,同口径下爆炸威力最大的不是榴弹炮也不是加农炮,而是迫击炮。
原因也同样简单,迫击炮的炮弹由于使用了滑膛设计,实际上在发射时不用承受高膛压的限制,因而炮弹的弹壳可以做的很薄,从而塞进更多的炸药。所以,在对付无防护或轻防护的目标时,迫击炮的杀伤面积和杀伤效果要优于其他身管火炮。
当然,以上仅是在对付软目标时的结论。在对付有防护目标时,榴弹炮或加农炮虽然装药偏少,但可以承受高膛压的战斗部会相当坚硬,能在穿透防护后再爆炸,因此可以有效摧毁掩体或工事等硬目标,作战效能远超出迫击炮。
国产130毫米加农炮
神奇的爆炸脱衣现象大口径炮弹在爆炸时的超压冲击波会瞬间杀伤人体,而且还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炮弹的超压冲击波作用于人体时,不仅会对人体表面造成严重伤害,还会对内脏器官产生巨大冲击,同时猛烈的气浪还可以将人体的衣物瞬间扯碎,从而造成死者一丝不挂的表象。
这就是所谓的爆炸脱衣现象。
高速摄影机在剧烈爆炸时抓拍到的冲击波
爆炸脱衣现象常发生在大威力的弹药上,如大口径榴弹、航弹等。如果距离弹药过近,其巨大的气流会迅速将人体表面的衣服撕碎,令死者赤身裸体。
在生活中这种想象也并不罕见,燃气泄漏引起的剧烈爆炸中,不少受害者的衣物会不翼而飞。而最直观的例子则是大车的轮胎爆炸,其爆炸时瞬间释放的巨大气流也会轻松撕开受害者的衣物,令其受到肉体和心灵的巨大伤害。
关于对爆炸脱衣现象最好的例证莫过于1626年发生在北京的天启大爆炸。
当年,明朝工部在王恭厂仓库存放的上千吨火药被意外引燃,结果造成了一次大爆炸,这导致上万人伤亡。
同时,史书还详细记录了灾后的情景:“凡死者肢体多不全,不论男女,尽皆裸体,未死者亦皆震褫其衣帽焉。”
不少自媒体将这次爆炸渲染的相当恐怖奇异,有的甚至还玩起了神秘学,可实际上,这就是一次典型的爆炸脱衣现象。
火药库爆炸产生的高速气流把人体吹飞的同时,又撕碎了其穿着的衣物,结果就造成了死者肢体不全而又赤身裸体的现象,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悬乎。
天启大爆炸曾在明熹宗实录中有记载
说了这么多关于爆炸的话题,下面再说个其他的
坦克其实很娇贵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坦克是集坚实防御,强大火力与灵活机动于一体的陆战装备。
其以优越的适应能力,优良的作战性能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是不折不扣的“陆战之王”。
不过,和大部分人想象的不同,坦克整体的可靠性其实并不高,甚至可以用“娇气”来形容,动不动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有的甚至会直接影响作战性能。
毕竟,这是一种由数万个零件组成的复杂而又精密的高技术装备,如果缺乏及时维护就将变成一堆无用的废铁。。。
虎1坦克
因此,在每次坦克训练前后,车组乘员就必须对坦克进行一系列的全面检修。
行走机构要调整,炮管炮膛要擦拭,电器设备要检查,发动机系统要保养等等。
所有的检修项目不仅相当复杂繁琐,而且还费时费力。
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坦克每训练一天的时间,就需要用三天甚至更多的时间进行维护保养。
有统计指出,在坦克整个的服役生涯里,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保养检修中度过。
而美军甚至认为,坦克兵其实是坦克的服务员,不是在作战就是进行日常维修。
坦克的维护保养是车组乘员的日常工作之一
即便如此,坦克的整体可靠性也仅仅达到堪用的水平。
比如坦克的核心发动机系统,即使进行正常的保养,在运转500个小时后就要进行彻底的大修或更换。
而更加复杂的行走机构,只要保证行驶500公里不出重大故障就算皮实耐用。
因此,无论中外各国,坦克在没有作战任务时进行远距离机动不是使用拖车就是乘坐火车。
实在是因为坦克太容易出故障了。
非战时情况下,坦克在公路机动时都需要使用拖车运输。
比如2014年我军某旅曾组织了一次实战条件下的装甲突击,该部所有装甲战斗车辆全部以履带行军的方式向指定地域开进。
结果在行进234公里后,几乎所有的坦克都曾因各种各样的故障出现了可靠性的问题,即使在伴随的维修保障分队抢修之后,仍有超过30%的坦克因战损或机械故障掉队,无法抵达指定地域。
不要认为这是个例。即便是强大的苏军,其经过多次演习后也认为,仅在复杂条件下行军,坦克的故障损失率就达到15%。美军也有类似的演习,也同样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由此可见,坦克虽然性能卓越,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皮实可靠,反而需要不断的保养维护。
二战初期,德军缴获的坦克绝大部分都是苏军因机械故障无法及时维修后被迫遗弃的
旷野的夜色
我认识一个人大概有40多岁了,真的没有想到这个年龄段的人居然无知到这个程度 ,他说现在的战斗机为什么不用大型客机来替代呀 !客机那么多的窗户,每个窗户架一挺机关枪 ,那威力该多强大呀 !我的老天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