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是没有一定军事知识的人会感到匪夷所思,但是确有其事的军事武器方面的事实?
小夹子同学
:
paul_啊傑
现代战场上,平均要几万发子弹/1吨以上弹药才能打死一名士兵。
二战时,一辆中型坦克的造价成本比一架单发战斗机高得多。现在,20辆新型主战坦克的造价总和才能和一架新型战斗机相比。
一支现代化高技术军队,前线战斗编制成员最多只有总兵力的30%,绝大多数是各种技术保障兵和后勤人员。
现代陆军,一个轻型师,各种车辆不会低于2000辆。一个重型师,各种车辆甚至超过5000辆。
…………
那敢情好了
现在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快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新武器,新思想、新战法日新月异,层岀不群,不要说没有军事知识的人会感到匪夷所思,就是有一定军事知识的人都不一定想想的到,随着科学的发展,军事科技的进步,匪夷所思的事可能每天都会发生,静观其变吧!
吃货的夏天
在电影战狼二里面有一个经典镜头,吴京饰演的冷锋,在非洲的时候遇到了非洲的政变。其中的一个镜头就是当地武装分子用火箭筒攻击的时候,情急之下的冷锋用拿起一个钢丝网挡住了火箭弹。
这个画面看上去是非常匪夷所思的,也引起了网友的口诛笔伐,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这种火箭弹采用的是触爆引信,也就是说当火箭弹发射以后。首先要火箭弹的弹头部位的引信触碰到物体,通过触碰发火引发弹头然后再引发火箭弹的爆炸。也就是说如果火箭弹的头部正巧是打中了钢丝网的网格里,火箭弹很大概率是不会引爆的,也就是战狼二上吴京用钢丝网挡住火箭弹的那个形式!而如果距离足够的话,一个训练有素的特种兵,并不一定做不到这点!
虽然这样的事情有拍电影艺术加工的成分在里面,而且概率非常之小!但是这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实战中也有不止一次,有火箭弹打到了钢铁网的网格中,从而导致没有爆炸的情况!
迷你白
你知道吗?威风凛凛的坦克,炮管的使用时间寿命只有不足5秒钟, 这么短的时间寿命,你是不是感觉匪夷所思呢?
是的,这是事实,一根昂贵的坦克炮管,如果按照使用时间计算,只有几秒钟的寿命。这是怎么回事?坦克炮管的寿命为什么这么短?
下面我们就请军事专家为我们讲解一下。
军事专家说,坦克炮管实际上属于“消耗品”,到了使用寿命就需要更换。平时保存在仓库里的炮管,里面都灌满了黄油,以防止锈蚀,这种保管方法,在和平时期,放上十年八年都不会产生问题。
坦克炮管的使用寿命,一般是以发射多少发炮弹来计算的,一根炮管,一般在发射500--1000发炮弹以后,就要更换新炮管。当然,如果不换,看起来也可以正常使用。但是,这时候的炮管,由于内部磨损严重,就没法准确击中目标了。
就以德国“豹2” 主战坦克为例,豹2坦克,使用120毫米滑膛炮,44倍口径长度5.28米,发射炮弹时,膛压非常高,相当于6300个大气压,在这么高的膛压下,炮弹的初速度达到了1600--1800米/秒。而普通的榴弹炮的出膛初速度是600--900米/秒,仅是坦克炮弹出膛初速度的一半。
虽然高膛压,可以让炮弹打击得更远,但是,对于炮膛的烧蚀也非常严重,结果,豹2坦克炮管,只能发射700--1000发炮弹,而相同口径的榴弹炮,却可以发射5000--10000 发炮弹。
在如此高的膛压下,炮弹经过炮管的时间只有大约5毫秒,这样计算下来,就按照最高能发射1000发炮弹,炮管的寿命也才5秒钟。
这回你知道坦克炮管的寿命,为什么只有不足5秒钟了吗?
说到坦克炮管,还有一个令大家想不到的事情,也可以说是匪夷所思吧。
别看坦克炮管的寿命如此“短暂”,但是也需要强大的技术能力来支撑。
大家知道,美国和日本的工业技术是很强大的吧,但是,美国的M1A1 主战坦克和日本的90式坦克使用的120毫米滑膛炮,自己却生产不了,只得使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的滑膛炮技术,要从德国购买这种炮的特许生产权。
日本是一个“很要强”的国家,当初研制90坦克的时候,计划自己生产120毫米滑膛炮,结果研制了许多年,炮的指标达不到战术要求,只得放弃自己生产,把目光转向了德国。
怎么样,这一点是不是大家都没有想到啊!
点点
二战欧洲战场的盟军物资和补充紧张。。。没错是紧张甚至匮乏,而不是市面上很多战史网文和书籍写的无穷无尽,那是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甚至你说苏军可能都比西线美军更接近事实。
具体原因也很简单,盟军跨海登陆,而德军在西欧撤退时破坏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港口,而安特卫普因为一系列原因又很晚才正常运作,使得能从海上运来的盟军物资非常有限。直到1945年春季以前,盟军很多部队从油料到弹药都供给短缺,1944年秋季主力部队由于缺油缺弹不得不在局势大好的情况下停止进攻,甚至很多部队的战斗兵员都有很大的缺额。美军放在阿登地区休整的几个师,基本就是在之前的战斗中被打残而一线士兵还得不到补充的。
之所说是“一定军事知识”而不是专业知识,这其实不是什么外文秘闻,中文网络就有不少资料的,可以随便搜一下“盟军 安特卫普”之类的关键词就能找到一堆,不知为何很多关于西线战史的专业军事讨论(甚至正规书籍)却刻意无视了这一点,而把德军的失败归结于所谓盟军“物资无限”。
盟军登陆后,港口卸货能力一直很紧张。诺曼底海滩一直是盟军后勤里重要一环,一直用到11月中旬。瑟堡算是大港,但被德军彻底破坏,正式启用是7月19日,但吞吐量尚小,随后逐步修复,到11月才恢复原来的能力。8月盟军在法国南部登陆,占领了土伦和马赛,尽管也遭轰炸,但毁坏并不严重,修复得很快,特别是马赛,后来1/3强的物资走马赛港。走马赛的另一原因是法国南部遭轰炸较轻,运输网损坏有限。
为什么不攻占加莱周围的港口呢?因为小胡子命令德军坚守,盟军兵力有限。象加莱,敦刻尔克和海峡岛(channel islands)的德军一直坚持到德国投降。
鉴于港口一直紧张,那么9月4日,英军夺得完好无损的安特卫普后,早日打通安特卫普的出海口,启用其港口是解决后勤瓶颈的一黄金机会,可惜盟军没有抓住,严重拖延了战争进度。
攻占安特卫普后,盟军高层寄以很大希望,认为吞吐可以达到4万吨,加上周围的运输网,物资很容易运送到列日的仓库(列日是转运中心),距离才65英里;比起来,瑟堡卸货能力是22000吨,到列日的距离是400多点英里。靠瑟堡能支持21个师,但安特卫普可以支持54个师。
从9月初到11月底,盟军开通了迪耶普(9月上旬)和勒阿弗尔(10月中旬)的港口,但一来这两个港口规模不大,二是周围运输线路遭轰炸被毁严重,三是距前线依然遥远 -- 盟军到9月中旬已经推进到比利时,荷兰和德国的西墙。到9月下旬,因为后勤不济,艾森豪威尔下令停止进攻,就地等待后勤改善 -- 盟军的进攻基本停顿下来。这之间,盟军后勤严重依赖卡车,但卡车运输效率不高。运输距离长使得周转慢,大批卡车(后来还有火车)耗在路上。卡车运输的一个毛病是容易损坏,9月后的几个月,美军损坏了几千辆卡车。按哈斯廷斯,米军卡车每周损坏约7百。由于拖车,修理工具和备件奇缺,不少坏掉的就扔了。卡车运输物资损耗也大。一辆中途抛锚的卡车容易遭哄抢。
安特卫普虽然是大港,但它不在海边,离正式出海口还有40英里左右,其西边是斯凯尔特(scheldt,原意是浅,低)河湾,在德军手里。要利用安特卫普的港口,还得消灭斯凯尔特河湾的德军。安特卫普的最后启用,是在11月末的26日(一说28日)-- 在加拿大一集荡平河湾的德军以后。
之所以在盟军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德军依然能得出美军火力强大的印象,要归结于以下两点:
1. 战争后期的盟军掌握了当时的炮兵黑科技。
美国炮兵在通讯装备和火控系统方面享有优势,只有皇家炮兵才能媲美。前进炮兵观察哨接近前线,通过大功率的无线电、广泛的野战电话网络与强大的炮兵阵地保持联系。大冗余的通讯系统意味着,即使所有其他与前线部队和其指挥部的接触中断后,炮兵的通讯通常仍然能保持畅通。让美国炮兵成为世界翘楚,也许是最重要的,是俄克拉荷马州西尔堡的美国野战炮兵学校在战间开发的1个炮击方位系统,这是一战萨莫拉尔开拓的人工系统高精度发展。这个系统允许迅速打击目标,协调大范围内不同发射阵地大批火炮的射击,后来扩展至呼叫空中支援。具体原理就是将地图网格化,呼叫火力只需报告需要打击的网格位置参数就可以,不需要详细的射击诸元(虽然在修正射击参数时还是需要报告射击诸元的)。最致命的一个战术使用是同时弹着(the time-on-target(TOT) concentration)。几个炮兵营一次TOT集中射击一个目标,通过计算每个炮连炮弹的飞行时间,让炮弹几乎同时命中目标(一个被称为"Stonk"的同样战术,由皇家炮兵独立在北非发展出来)。这个也是众多与美军交过手的对象(包括志愿军)对美军的印象之一就是铺天盖地的炮击,炮弹好像永远供应充足的印象来源。真实情况是二战开始美军的炮弹就一直供应不足,一直到战争结束也没多少改善。
也就是说,美军根本不是炮弹无限,而是因为呼叫和集火体系先进,炮兵反应快,哪里有德军集结炮弹就跟到哪里,于是给德军形成了“美军弹药无限,炮兵白天晚上的打,没完没了的打“的印象,包括隆美尔元帅在前线视察时也指出,西线德军像山上的融雪一样一点点消耗殆尽,部队仿佛在做无谓的牺牲(这种场面对将领本身的震撼力极强,克卢格莫德尔等人都以在东线意志顽强著称,来西线没几天就变得悲观绝望)。
2. 美军的大部队指挥部尤其是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司令部能力(尤其是后勤管理和作业能力)其实被很大低估了,因为盟军一直以卡昂方向(夏季)和荷兰方向(秋季)为主攻,英军是优先得到后勤和弹药供应的,所以英军的物资其实不是那么紧张,而美军的物资非常紧张。在这种其实并不富余的条件下,布莱德雷(及其司令部人员)还能把自己麾下90万大军的大兵团调遣得游刃有余,边精打细算地管理后勤、限制弹药,边实施大兵团战役,那就相当不易了。
虽然美国炮兵在战争中首屈一指,不同时期的弹药供应问题妨碍了其发挥效能。弹药补给在1944年秋降到最低点,欧洲的美国炮兵火力因为严格的弹药配给而削弱。此时,105毫米被限制每天每门炮低于20发。 从1944年10月11日到11月7日,第三集团军总共发射了76325发各种炮弹(平均每天2726发),这一数字低于突出部战役中单天发射数量。突出部战役结束时,欧洲战区的弹药储备只有陆军部计划水平(这已经勉强降到很低了)的31%。和兵员补充问题一样,弹药短缺到战争结束后才真正解决。
反倒是蒙哥马利的战略、大局观方面有些被高估,前面说到安特卫普如此重要,为何没有得到蒙哥马利足够重视(安特卫普一带由英军负责),就是因为蒙哥马利高估了诺曼底的战果,认为全力执行市场花园计划,或者集中分配补给给他的第21集团军群的话,足以很快就可以打进德国本土结束战争。。。
淡雅记忆613
这个问题看着就绕,我只知道你生在一个强大的国家,你就不会被威胁!美国有很多中国留学生,甚至永久留在了美国,我想问,如果中国是晚清政府,那些留在美国的中国人(拿到绿卡的)会是什么样呢?
darwsu
别居上!需要许多许多许多许多基础的!显然还早
laurenwendy
现在世界上有太多匪夷所思的武器在危胁着人类的安全,远离战争,远离危胁是绝大多数人的理想!历史证明,只有发展自己国防科技才能捍卫和平,保护国民安全。
bill.young
手枪对于初次接触枪械的人来说是最难练好的武器~
对于很多爱好者,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手枪是最简单的枪械,加上儿时玩的玩具也是手枪居多,所以就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手枪是最容易掌握的枪械~
其实不然,突击步枪相对而言是比较好掌握的,因为现代的突击步枪作为各国士兵的主战兵器,技术上是最成熟的,也是士兵必须掌握的武器,突击步枪对于一名新兵而言,其实实弹200发以内就可以基本掌握要领,再则是冲锋枪,冲锋枪对于新兵来说也是不容易掌握好的,主要是射速太快以及设计抖动需要适应,熟练使用冲锋枪比突击步枪来说要稍微难一点,再来说手枪,其实手枪对新兵来说是最难练的,对于手枪来说,射击疲劳度来的比较快,因为对后坐力和据枪姿态的不熟练会很容易产生手部轻微抖动,加上手枪天生基准线短,不容易瞄的那么准,对于手枪来说,新兵要想达到熟练掌握至少要实弹射击到300发以上才可以适应,特种部队选拔对手枪使用的要求会更高,如果再加上战术动作和高难度射击标靶那就更难了,国际运动手枪比赛的选手在有资格参赛前的训练都至少在2000发以上。
viviansawers
降降维打击!
one鱼鱼one
楼上网友们都答的挺涨姿势了。应该还有很多类似的,我倒是感觉,如此提引出了一个题外话,那就是有关相信与否的世界观。网上无论军事武器,还是生活百科,不论政治外交,还是情感问题,包括日常生活中或网络上,经常会遇到要么盲目自信或信他,要么偏听偏信要么全然不信的现象。这似乎也是一个民族性文化现象,在鲁迅的著作里也有体现。所以,这个提问不在于具体知识是什么?而在于人们需要怎样的思维方式和判断力。
飞行的天空
055主力火炮的射程最大可超上百公里,而许多导弹的射程只有十来公里,中国的火箭炮最大射程超四百公里,许多国家想不明白是怎么做到的,但这确实就是中国大量装备的,还有中国的量子通讯和量子雷达,技术确让人匪夷所思,但真的已经装备了,为伟大祖国点赞
南麂土著
关乎军事课题:我是关心者,国事家事天下事,事是关心,军事问题太广泛了,需知识全面的学习,对发出的问题有正负的向像值,如确定一个物,事的平定点要全面的知道,从制造,材料,转化,给养,变值与规律!全负荷的情况下的准数据计算,所以我知面与芯是有差距的,一点心知,
便便便猫
自己发射导弹把自己的潜艇炸沉了,发生在印度军队身上的奇葩事件。
2013年8月14日,停靠在印度海军基地的“辛杜拉克沙克”号基洛级常规动力潜艇上的一名水兵操作失误,发射一枚导弹把自己的潜艇给击沉了,造成18名军人死亡,损失近10亿美金。
反正我是到现在也没搞明白,导弹可以击沉水面舰艇,但自己发射的导弹还能把自己的潜艇给炸沉了,这怎么炸的?印度这操作简直颠覆脑洞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