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事是没有一定军事知识的人会感到匪夷所思,但是确有其事的军事武器方面的事实?
火炬猫
总有一天这个洞会出现在美国的五角大楼
吴家二妹仔
很多时候,人类就是在自掘坟墓
树梢的风xiao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说,了解一些军事、战争、武器方面的知识很多都是通过观看军事题材影视剧而获得的固有印象。事实上,在影视剧中为了推进节奏、增加画面感,在枪械多方面展示上有着很多误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首先要说的就是枪械子弹威力方面。在电影、电视剧中,我们有时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士兵在中弹直接被击飞而后从空中坠落。其实,这样的场面在实战中几乎是看不到的,绝大多数枪械射出的子弹所带来的冲击力都不足以将一个成年人击飞,即使是反器材步枪正面命中人体也做不到这一点(大概率打碎)。
第二点,在电视剧中,士兵端起冲锋枪、自动步枪疯狂进行扫射的画面可谓屡见不鲜,其实这样的画面也是非常不现实的。在资深军迷看来,士兵拿着的根本不像自动步枪,反而像是机枪一般。因为绝大多数自动步枪的射速已经非常快了,假设一个弹匣有三十发子弹,如果一直扣动扳机进行扫射,不到三秒钟就会打光子弹且必须更换弹匣,显然影视剧中那样不间断扫射的场景是非常不现实的。
第三点,很多军事影视剧都对枪械射出子弹的穿透力表现的过度削弱,即使一把普通的制式手枪,也能击穿普通汽车的车体。因此躲避在汽车后面,火星四溅的战斗场面也是非常夸张的,冲锋枪、步枪都可以轻松命中躲在汽车掩体后的人,因此常用汽车、砖墙后面都并非实战中理想的躲避地点。
第四点,枪械自带的基瞄对于士兵来说几乎形同虚设,只要战斗发生的比较远就很难命中敌人。事实上,现代战争中作战距离愈发遥远的如今,枪械的命中率是非常低的,可能需要上万发子弹才能击杀一个敌人,因此使用专业的瞄准镜都无法保证命中率,枪械自带的基瞄作用就更加有限了。
关于枪械最大的一个误区还是在于枪声,任何一把枪械发射时发出的噪音都要比没有见过真枪的人想象中大很多,有些士兵在长期战争中听力受损是十分常见的事情。而消音器所起到的作用也没有那么大,如果是近距离作战很难不被发现。而如果是在封闭的场所,枪械的噪音就更大了,是第一次听到、预先没有准备的普通人很难接受的。
羚旯
吓唬蔡英文的吧
.·."雪 ゛
这个问题很简单,子弹啊!都知道美国军事力量非常强大,但你绝想不到在军事领域,美国会依赖进口中国的子弹。别看小小的子弹,美国当然能生产出来,但架不住供不应求啊。因此美国人才跑到中国来进口子弹。枪械在现代化战争中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杀伤性武器,和其他武器比起来枪械更加廉价,而且易用,所以深受各国武装部队喜爱。枪械所射发出来的子弹就成为了最容易致人死地的东西,故枪械是离不开子弹的。
和火器一样,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子弹仍是我们中国人!其最早的发展可以到13世纪的中国,那时候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子弹,只能说和现代子弹的原理差不多。那时候金朝在对抗蒙古大军时,搞出了一种发明,那就是在“飞火枪”(可以看作是那时候的一种火器)中装填一些火药及铁渣、磁末,完后这些铁渣和磁末被发射出去射击到敌人的身上。这些铁渣、磁末可以说是子弹的萌芽,事实上往往许多东西都是最早源自于中国,然后被西方人拿去甚至于偷去,再进行一些改造就说成是它们的。15世纪时,普鲁士人对子弹的装弹速度做了改良,这才使子弹这种东西发射变的更快更实用化一些,不过这时候的子弹形状依旧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直到19世纪时候,法国一个叫德尔文的人才发明出了一种长形弹丸,和现在的子弹看起来差不多,现代子弹由此成形。
我们来看,一枚普通的子弹一般是由弹丸、药筒、发射药、火帽这个四部分组成的。看起来挺简单的,可实际上子弹的制作工艺却远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不仅仅这四个部分性能要优良、紧密联结,而且整体的设计,飞行等这些因素都要很好,要不制造出来的子弹就不合格。中国拥有先进的制造子弹的技术,成本还非常小,从中国进口子弹是最好的选择。为什么美国人需要大量进口子弹呢?因为美国人自己生产的子弹不够用不得不进口。美国每年都会消耗数十亿发的子弹。美国私人枪支保有量为一亿只,这个数字在现实中只多不少,除了子弹之外,我国的一些轻武器也大量出口到美国。美国甚至是进口中国轻武器最多的一个国家,中国的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以及54式手枪、还有近些年81式自动步枪都大量地出口美国,受到美国人的青睐,以上,谢邀
sapils
比如影视剧里躲在小轿车侧面,对面7.62子弹打不穿车体?
遨游的燕子
当有最新的武器超出你的认知并且你看到了实际震撼的效果时,就是如你所说,这种事不要太多,每次新武器的出现都是如此,不要说是没有军事知识的人,就是有也同样吃惊,比如一战时的重机枪的出现,日本挨的两颗核弹,伊拉克战争美军各种新式武器碾压式的打击,现在新的精准打击等等都是,从未见过的出现,都会是这样的情况,所以,新的武器第一次用之前必须要保密,因为第一次使用后震撼的效果往往会使对手乱了方寸。
fionalee886
当年我们老师说原子弹爆炸过的地方几十年寸草不生!!我竟然也信了!好在课本上还有阿伏加德罗和普朗克卢瑟福波尔这些大神!
wzjue
当代来说,气象武器,生化武器。一直是最神秘没有公开的,大部分不知道也不相信存在。而事实上这2种武器真事存在。
Ida
哈哈!那可就太多了,就说普通人在电视里最常看见的手枪,在电视里主角拿着把手枪怼天怼地万夫不当的样子,可现实中超过十米的距离没有受过专项训练的职业军人都不一定打的准,超过二十米就得碰概率了,超过三十米还不如扔手雷靠谱!手枪的精度射程其实就这么点,这是受设计姿势先天限制住的,不是靠训练能提高的,所以手枪只能叫自卫武器,美国警察巡逻都要备条长枪也是这个原因!
Ridtheworldatonc
所以这是仅次于核武器的恶魔武器。现代战争,当地面雷达及重型武器装备被摧毁后,躲在底下掩体里的军人的战斗力、破坏力都已经极其有限了。此时,攻击方使用钻地炸弹去攻击可能含有大量平民的地下掩体,是十分残忍的。这就是非常不人道的武器。
紫曦,张
有非常多,军事技术分门别类,种类繁多,普通人不知道的领域太多了,说几个我与人交流的时候遇到的吧。
第一个,大多数人军事都只是门外汉,比如高中时候听说班上有位同学是个军迷,就跟他讨论起航空母舰的问题,我跟他说航母本身并没有武器,仅仅只能自卫,厉害的是它上面的战斗机,然而我那位同学听了只是嗤之以鼻一句咋可能,看他表情就知道他完全不相信,我也不知道他哪来的自信,百度一下不就有了吗?百度不要钱。
第二个,跟很多人想得不一样,现在的战斗机飞行员不是那么依赖裸眼视力了,国外有裸眼c表0.8就可以了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电子技术的发展,超视距攻击就是在人的视力之外的,只要能看清平显和仪表盘就可以了,然而,我跟身边的所谓军迷们说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好像听到了天方夜谭,我只想说你们太低估电子技术的发展了。
第三个,轰炸机基本上不炸人了,其实从轰炸机诞生到现在也基本没炸过几次人,从来都是轰炸工厂啊,桥梁啊,碉堡啊,这种性价比高的地方,炸人真的不划算啊,一样的,现实中能理解的太少了
第四,隐身战斗机不是看不见的,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针对雷达隐身的,之所以说这个是因为有人告诉我美国人的f22是吹牛皮的根本不隐身,我都能看得见,那不叫隐身,从这个角度讲他说的也没错哈,应该叫雷达隐身才对。
第五,军事的内容太复杂了,就连专业的媒体也会搞错了,比如当年非常出名的rtx690战术核显卡事件,某电视台一本正经的把别人胡编的显卡当核弹介绍
后面再更吧
冰月使
你说的这种假设,一定要出现在战争中的敌国,必须出现在敌国,至少“也要”出现在敌国!
我们对现实中一切的不足都可以承受和容忍,但,敌国对我们的打击,我们一定要加倍返还,不准忍让和仁慈!不准!
慧姐
人类的守护之神和恐怖之神。
candycassandra
太多了大多数人的军事知识是从影视作品中获取的,一部分人的军事知识是从各种自媒体文章或者视频中获取的。不从专业渠道获取相关的信息就和我们说父母乱信养生知识一样。
所以大多数的情况下很多人的军事知识都是建立在千疮百孔的谣言中。例如什么“只有中国有30枚氢弹”、例如“坦克炮管的寿命只有几秒钟”、例如“一战中马克沁机枪是杀人最多的武器”……
为此W君还专门做了一个专栏叫做军事辟谣,不过W君人轻言微也很难扭转很多军迷的固有印象。
今天既然被邀请,就说一个简单的事情吧——手榴弹爆炸能有多大威力?
很多的军迷会认为一颗手榴弹是可以炸平一间房子的。这里就有点夸张了。
很多影视作品中对手榴弹的威力极大的夸大,好像是没有冲天的烟火观众就不买账一样。甚至有一些自媒体还在将其他威力更大的爆炸物的图片当作手榴弹爆炸的图片发出来:例如:
这些都会导致大家错误的认为手榴弹的威力极大。
但实际上一枚手榴弹爆炸没多大烟雾,同时也没有太大的杀伤力。
仅仅是扬尘而已。就手榴弹的装药量来说,它的爆炸威力甚至比一个汽车轮胎的爆炸威力还要小。
原因就在于目前很多的手榴弹为了投掷方便,仅仅装有极少量的装药量,并不依靠冲击波进行伤害。
因此极小的手榴弹里面的炸药量也就只有几十克。
那么手榴弹到底是依靠什么进行杀伤的呢?
答案是“破片”。手榴弹在爆炸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破片,甚至有的手榴弹内还装有钢珠。这些物品在爆炸的瞬间就被加速到极高的速度。这时如果高速的破片撞击人体的时候就会构成伤害。
这里就又有一个大家不知道的知识点了,手榴弹的有效杀伤半径是20-30米,但在20-30米的距离上,有的幸运儿并不会被手榴弹伤害到分毫。这主要是因为手榴弹的破片数量是有限的。如果按照手榴弹的杀伤范围是30米计算,手榴弹整体在30米上的杀伤表面积(求面公式)已经达到了11304平方米,通常只有几百-千个破片的手榴弹在爆炸后,要均到十几平米的投影面积上才会有1-2个破片。这个距离是有很大概率完全伤不到人的。
说这件事就是在告诉大家,很多军迷或者军事自媒体往往更喜欢直接引用一些纸面数据,但是并不去仔细计算纸面数据背后的实际效果。就往往闹出来投手雷精神压力大的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