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与鲁迅谁的名气大,谁的文学造诣高?
pizzawu
单就文学方面的造诣而言,林语堂与鲁迅两位都是公认的文学大家,造诣都很深,应当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林语堂与鲁迅是风格迥异的两个人。一个铁骨铮铮,一个闲适清淡;一个横眉冷对,一个理智乐观;一个将笔当作投枪匕首,一个用笔书写性灵;一个置身时代洪流,作英勇无畏的抗争,一个跳出风雨飘摇的漩涡,担起文化使者的责任……
在文学成就的奉献上,鲁迅用他的杰出思考剖析了传统的诟病,并用“呐喊”唤醒了沉睡中的国人;林语堂用他的智慧,成功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介绍给了西方,改变着世界对中国的偏见和看法。
他们的作文风格不同,奉献的领域也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社会、为人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都曾获得过诺贝尔提名。从这些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都是文坛不可多得的巨匠,本无高低上下之分。
若论谁的名气大,倒是要看看是站在哪一个时空里了。
鲁迅的文笔具有时代和地域特征,他是深刻揭露旧中国社会诟病,引领人们走向光明的先锋代表。因而在我们中国,鲁迅的名气显然是大于林语堂的。但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林语堂中西文化使者的身份,或许被外国人认可的程度更大于鲁迅。
但不论谁的名气更大,并不能影响人们对两位大师的认可与钦佩。他们成就斐然,奉献卓著。应该是并列的存在。
lilyzhou_
论林语堂与鲁迅的名气,在当下中国(尤其是中国大陆)当然是鲁迅名气大,因为教科书里有鲁迅,受过基础教育的人都读过他的文章,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地读。而林语堂,很多人还不知何许人也。在海外,知道(道听途说)鲁迅和林语堂的名字的人数估计不分仲伯,若问读过谁的书或文章,一定会是林语堂的读者多。说到文学造诣,各有千秋。因此,若是在当下去比,两个人分不出高下,各自在不同受众里各有千秋。若是一百年以后再来问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林语堂会在鲁迅之上。何出此言?
林语堂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一种只管自己的事。另一种管别人的事。前者吃草或素食 如牛、羊及用思想的人是。后者属于肉食者,如鹰、虎及行动的人是。其一是处置观念的;其他是处置别人的。”借用他的话,可以将林语堂自己归为前一类,即只管自己的事的人,他自己也是将自己归属此类。而鲁迅,我认为应该归为“管别人的事”的人。林语堂谈的是个人的自我完善,“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不是'开启心智'“;鲁迅是在呐喊,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有伟大的使命感,要去唤醒一个民族,引导着他们去走他认为正确的路,一条不曾有过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林语堂不愿意自己属于某个派系,他致力于完善自我,他认为自我完善了,就能走出正确的路,正确的路有很多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鲁迅认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路,他希望唤起别人也来走这条路。如果说鲁迅是思想家,林语堂就是哲学家。思想家告诉你何谓对错,给你方向和理想。哲学家让你自己去决定对错。思想家永远只能获得某一群体的认同,而哲学家有可能获得全人类的认同。
林语堂的语言是浸润型的,儒雅而益显深刻,冷嘲热讽而不乏幽默。鲁迅的风格是疾风暴雨式的,如钢刀,如匕首。林语堂是智者,鲁迅是斗士。时间总是对智者要宽容一些,对斗士则总是很苛刻。
添给我阳光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老子的智慧》等。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野草》、门外文谈、门外文谈、《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准风月谈》、《集外集》等。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主席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林语堂与鲁迅都是近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林语堂曾两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鲁迅则举世公认的大文豪,二人的文学造诣都很高,名气都非常大,就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来说鲁迅更高一筹!但是鲁迅不仅是文学家,大文豪,他还是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因此鲁迅的影响力远大于林语堂!
佳琦懒洋洋
林语堂学贯东西,在小说、散文、翻译等领域创作颇丰,与表现出中西合璧的审美世界观;作家中堪称为思想家的凤毛麟角,鲁迅当之无愧。总之,两位作家各有千秋,各有所长,风格各异,都喜欢,没可比性。
罂粟花情人
“林语堂与鲁迅谁的名气大,谁的文学造诣高”?对于这样的问题,作为市井小民来说,是不会去关心的!作为文学爱好者来说,虽然爱好文学,崇拜自己的偶像,但是,是不会去评价他们的个人的文学造诣,文学家之间的名气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还没有资格与文学大师相提并论,更不用说对他们进行品头论足一番啦!对两位文学大师的比较,评论,是评论大家们的事情。
我是市井小民,对文学大师们的名气,是不关心的!
那么,市井小民需不需要文学艺术呢?历史沿革,已经给出了结论:是需要文学艺术的!
那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艺术呢?“高山流水,下泥巴人”!说明了从古到今,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阶层的文学艺术需求。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对牛弹琴”!
在鲁迅,林语堂生活的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的年代,人民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
在这黑暗时代,人民期待的是曙光!文学作品,能够给人民带来希望的曙光,推动了社会的改革,社会进步……这样的作家,才会受到人民的欢迎,受到人民的尊重,受到人民的崇拜,受到人民的敬仰!
鲁迅先生用自己的笔去战斗,冲锋在前,做到了文如其人的完美诠释,他的文学作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鲁迅先生的一声《呐喊》,唤醒了沉睡的人们,被拿破仑称之为“睡着的狮子”,睁开了眼睛,开始揉揉眼睛,伸伸懒腰,准备甩胳膊啦!
是谁唤醒了民众,是中国共产党!鲁迅用文学作品遥相呼应,用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鼓舞士气!
今天,鲁迅与林语堂,两位文学大师都已经去世,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艺术财富!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去猜测他们的名气,有几个人会关心呢?
今天的文学青年,文学爱好者,小市民,他们也许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在私下里谈论两位大师的文学造诣!但是,他们有自知之明,不会在报刊杂志发表自己的观点!
作为我们这些没有文学创作能力的人来说,能够知道他们的《小说》,《散文》,《随笔》……中的内容,就已经不错了!
如果去评价他们的艺术风格,艺术影响力,艺术造诣,就是《蜀道难》啦!恐怕就是仰天长啸:“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作为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自己本身就没有艺术修养。我们的评论,就是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通过文学作品的魅力,喜欢自己尊敬,或者敬仰的作家!
如果我们自不量力,不是从喜欢上评价,而是信口雌黄,那就是在侮辱自己啦!
﹏似水、流年づ
燕雀安与鸿鹄试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