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与鲁迅谁的名气大,谁的文学造诣高?

如题,林语堂与鲁迅谁的名气大,谁的文学造诣高?
提到的作品

[作品]野草

鲁迅诗文精选集

鲁迅

[作品]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甚丰,其中的散文、随笔更是精华。他结合外国娓语式散文和中国明清之际性灵作品的长处,加上林先生本人的天赋气质,使他的文章显示出主人情、通灵性、富幽默的特色。《生活的艺术》于193...

林语堂

[作品]二心集

鲁迅自编文集12

鲁迅

[作品]呐喊

鲁迅短篇小说集

鲁迅

[作品]吾国与吾民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My People)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该书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

林语堂

[作品]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为鲁迅1926年所作的十篇散文的结集。这十篇散文记录了鲁迅幼年到青年时期的主要经历,追忆了多位家人、伙伴和亲友,展现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生活画卷。这些篇章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特点,文笔亲切...

鲁迅

[作品]彷徨

【内容简介】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共收1924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彷徨》的写作时期,正值五四落潮,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出现分化,作者一面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而“感到寂寞”“荒凉...

鲁迅

[作品]老子的智慧

世间不管什么大师或是名家,他们的“经典”、 “杰作”,终究是一家之言。 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就成了国内享誉盛名的幽默大师。在1936年告别上海文坛以后,他在海外专事英文写作,介绍中国文化。曾出版过...

林语堂

[作品]小说

看看这一连串的名字:教育部国家总督学,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曹文轩负责的小说分册的主编,老舍、冰心等著名作家的大作组成。这绝对是精品中的精品,一篇篇短小精悍的小说绝对是很好...

曹文轩

[作品]京华烟云

该书细述北平曾、姚等几个大家庭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恩怨怨,从侧面反映出现代中国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军阀割据、五四运动、三・...

林语堂

[作品]而已集

编辑推荐:本书收作者一九二七年所作杂文二十九篇。附录一九二六年的一篇。鲁迅在本书《题粹》中说明了本书题名的用意:“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鲁迅

[作品]准风月谈

一九三三年六月至十一月间所作杂文64篇

鲁迅

[作品]集外集

编辑推荐:本书是作者一九三三年以前出版的杂文集中的未曾编入的诗文的合集,作者生前编写。鲁迅说:本书中多有少作但“确是我的影像”,有点“乳犊不怕虎”的气概。

鲁迅

[作品]随笔

《随笔》的创刊号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本杂志。记者找到的第一期《随笔》创刊号,出版于1979年6月,按照当时正常的出版日期来推算,正式编辑应该在4月,而且,当时《随笔》用的是书号,而不是现在通行的刊号。...

[作品]蜀道难

音乐创作是音乐领域中的第一资源,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原生起点。在数百年的中外音乐出版历史中,各类原创作品及其改编形式的乐谱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人民音乐出版社在其五十余年的历程中,在出版大量图书的同时,也出...

郭文景

最新跟帖
pizzawu

pizzawu

单就文学方面的造诣而言,林语堂与鲁迅两位都是公认的文学大家,造诣都很深,应当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林语堂与鲁迅是风格迥异的两个人。一个铁骨铮铮,一个闲适清淡;一个横眉冷对,一个理智乐观;一个将笔当作投枪匕首,一个用笔书写性灵;一个置身时代洪流,作英勇无畏的抗争,一个跳出风雨飘摇的漩涡,担起文化使者的责任……

在文学成就的奉献上,鲁迅用他的杰出思考剖析了传统的诟病,并用“呐喊”唤醒了沉睡中的国人;林语堂用他的智慧,成功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介绍给了西方,改变着世界对中国的偏见和看法。

他们的作文风格不同,奉献的领域也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社会、为人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都曾获得过诺贝尔提名。从这些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民族的脊梁,都是文坛不可多得的巨匠,本无高低上下之分。

若论谁的名气大,倒是要看看是站在哪一个时空里了。

鲁迅的文笔具有时代和地域特征,他是深刻揭露旧中国社会诟病,引领人们走向光明的先锋代表。因而在我们中国,鲁迅的名气显然是大于林语堂的。但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林语堂中西文化使者的身份,或许被外国人认可的程度更大于鲁迅。

但不论谁的名气更大,并不能影响人们对两位大师的认可与钦佩。他们成就斐然,奉献卓著。应该是并列的存在。

lilyzhou_

lilyzhou_

论林语堂与鲁迅的名气,在当下中国(尤其是中国大陆)当然是鲁迅名气大,因为教科书里有鲁迅,受过基础教育的人都读过他的文章,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地读。而林语堂,很多人还不知何许人也。在海外,知道(道听途说)鲁迅和林语堂的名字的人数估计不分仲伯,若问读过谁的书或文章,一定会是林语堂的读者多。说到文学造诣,各有千秋。因此,若是在当下去比,两个人分不出高下,各自在不同受众里各有千秋。若是一百年以后再来问这个问题,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林语堂会在鲁迅之上。何出此言?

林语堂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一种只管自己的事。另一种管别人的事。前者吃草或素食 如牛、羊及用思想的人是。后者属于肉食者,如鹰、虎及行动的人是。其一是处置观念的;其他是处置别人的。”借用他的话,可以将林语堂自己归为前一类,即只管自己的事的人,他自己也是将自己归属此类。而鲁迅,我认为应该归为“管别人的事”的人。林语堂谈的是个人的自我完善,“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不是'开启心智'“;鲁迅是在呐喊,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有伟大的使命感,要去唤醒一个民族,引导着他们去走他认为正确的路,一条不曾有过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林语堂不愿意自己属于某个派系,他致力于完善自我,他认为自我完善了,就能走出正确的路,正确的路有很多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路。鲁迅认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路,他希望唤起别人也来走这条路。如果说鲁迅是思想家,林语堂就是哲学家。思想家告诉你何谓对错,给你方向和理想。哲学家让你自己去决定对错。思想家永远只能获得某一群体的认同,而哲学家有可能获得全人类的认同。

林语堂的语言是浸润型的,儒雅而益显深刻,冷嘲热讽而不乏幽默。鲁迅的风格是疾风暴雨式的,如钢刀,如匕首。林语堂是智者,鲁迅是斗士。时间总是对智者要宽容一些,对斗士则总是很苛刻。

添给我阳光

添给我阳光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京华烟云》《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老子的智慧》等。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野草》、门外文谈、门外文谈、《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准风月谈》、《集外集》等。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毛泽东主席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林语堂与鲁迅都是近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人物,林语堂曾两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鲁迅则举世公认的大文豪,二人的文学造诣都很高,名气都非常大,就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来说鲁迅更高一筹!但是鲁迅不仅是文学家,大文豪,他还是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因此鲁迅的影响力远大于林语堂!


佳琦懒洋洋

佳琦懒洋洋

林语堂学贯东西,在小说、散文、翻译等领域创作颇丰,与表现出中西合璧的审美世界观;作家中堪称为思想家的凤毛麟角,鲁迅当之无愧。总之,两位作家各有千秋,各有所长,风格各异,都喜欢,没可比性。


罂粟花情人

罂粟花情人

“林语堂与鲁迅谁的名气大,谁的文学造诣高”?对于这样的问题,作为市井小民来说,是不会去关心的!作为文学爱好者来说,虽然爱好文学,崇拜自己的偶像,但是,是不会去评价他们的个人的文学造诣,文学家之间的名气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还没有资格与文学大师相提并论,更不用说对他们进行品头论足一番啦!对两位文学大师的比较,评论,是评论大家们的事情。

我是市井小民,对文学大师们的名气,是不关心的!

那么,市井小民需不需要文学艺术呢?历史沿革,已经给出了结论:是需要文学艺术的!

那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艺术呢?“高山流水,下泥巴人”!说明了从古到今,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阶层的文学艺术需求。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对牛弹琴”!

在鲁迅,林语堂生活的年代,中国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的年代,人民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

在这黑暗时代,人民期待的是曙光!文学作品,能够给人民带来希望的曙光,推动了社会的改革,社会进步……这样的作家,才会受到人民的欢迎,受到人民的尊重,受到人民的崇拜,受到人民的敬仰!

鲁迅先生用自己的笔去战斗,冲锋在前,做到了文如其人的完美诠释,他的文学作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鲁迅先生的一声《呐喊》,唤醒了沉睡的人们,被拿破仑称之为“睡着的狮子”,睁开了眼睛,开始揉揉眼睛,伸伸懒腰,准备甩胳膊啦!

是谁唤醒了民众,是中国共产党!鲁迅用文学作品遥相呼应,用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鼓舞士气!

今天,鲁迅与林语堂,两位文学大师都已经去世,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艺术财富!在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去猜测他们的名气,有几个人会关心呢?

今天的文学青年,文学爱好者,小市民,他们也许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在私下里谈论两位大师的文学造诣!但是,他们有自知之明,不会在报刊杂志发表自己的观点!

作为我们这些没有文学创作能力的人来说,能够知道他们的《小说》,《散文》,《随笔》……中的内容,就已经不错了!

如果去评价他们的艺术风格,艺术影响力,艺术造诣,就是《蜀道难》啦!恐怕就是仰天长啸:“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作为我们这样的普通人,自己本身就没有艺术修养。我们的评论,就是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通过文学作品的魅力,喜欢自己尊敬,或者敬仰的作家!

如果我们自不量力,不是从喜欢上评价,而是信口雌黄,那就是在侮辱自己啦!

﹏似水、流年づ

﹏似水、流年づ

燕雀安与鸿鹄试比高。

木易

木易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