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相比,哪一部历史剧最有深度?
yeahpolly
走向共和绝对是当之无愧,经典中的经典,树立了历史剧的标杆。
历史剧的好坏评价,我认为可以把握几个标准。一是能否还原历史的真实。这方面走向共和比其他要强很多。汉武大帝也不错。当然这是相对的靠谱的真实。目前历史剧最大问题,就是感情戏太多,戏说太多,道具和礼仪太假。
二是要演绎历史人物的复杂多面。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矛盾,这是历史人物活动背景,也是要解决的时代使命。面对历史使命,他们各有占位和角度,共同演绎着历史。而作为英雄人物的猪脚,总能及时把握住时代需求,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做出历史的贡献。
三是演员功力要到位。历史剧属于正剧,需要演员往真了演。伟大人物往往经历更传奇,更复杂,如果演员社会阅历不多,心理思维不深,很难演的惟妙惟肖,演出其应有的英雄气,凌云志,心思巧,情商高,和作为人的痞气猴气,好色贪婪,争强好胜,凶残险恶!
老人家
这几部剧都认真看过,个人认为排名为: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雍正王朝、康熙王朝。
1.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名历史专业尤其是明史专业出身的观众,看历史剧最大的问题在于爱挑硬伤。当年和本专业的同学连续熬夜看了几天,一集不落、没有快进地连续看完,大呼过瘾。整部剧虽不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不过恰恰创作者充分合理地进行了发挥,除了出现“江苏”“安徽”称谓硬伤外,其他明显错误并不多见。尤其是,创作者以明朝这一典型的中国王朝,深刻体察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运行机制与规则,充分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症结,不少地方对现代中国仍有启示意义。该剧演员演技精湛,台词一流,服装道具皆为良心之作。如果评选中国历史正剧的巅峰,笔者认为大明王朝1566当之无愧,豆瓣9.7的评分说明一切。印象最深演员为扮演杨金水的王劲松。
2.走向共和。该剧不能完全说是为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翻案之作,不过体现了创作者对一成不变的历史书写表示并不认可,以更深远的历史高度和尽量客观的角度,试图高还原度的展示清末那段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恢宏历史场景,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启示意义最为深刻。笔者认为该剧演员选择极为精当,从外型到神态、心理,更加接近真实历史人物,对人物的塑造不刻板,尽量展现复杂历史背景下政治人物的真实心理活动及行为方式,谋篇布局,情节安排,台词水平及细节暗示均为一流。相较于大明王朝1566,由于时代更靠近,观众熟悉度高,创作发挥空间较小,当然做到比较客观地还原已属难能可贵,因此稍逊1566一筹。印象最深演员为扮演袁世凯的孙淳。
3.雍正王朝。毋庸讳言,该剧最吸引人的是前半段的九子夺嫡之争,一半的篇幅在康熙晚年,满足了国人对权斗剧的充分饥渴。不得不说,该剧每句台词、每个眼神都值得反复咀嚼、品味,没有一个多余的镜头,不同的人看该剧,能满足不同的动机,增长智谋,理解社会。该剧当年正赶上改革的大时代背景,加之不俗的实力,造就了万人空巷的火爆场面。相比之下,1566就没有这么好的机缘。该剧自雍正登基后,没了康熙、少了邬思道的戏份,剧情明显不如之前扣人心弦,感觉雍正一人独力补天,用力过猛,不过仍不失高水准。该剧名为雍正王朝,实则雍正站在权力场的中心,真正大展拳脚的篇幅只占道一半,且不如前半段好看,唐国强老师的演技虽是一流,难免有煽情之嫌。因此,比之走向共和又等而其次了。每次刷完雍正王朝总感觉似乎比1566不差,不过细细考究,仍有不小差距。印象最深演员为扮演康熙的焦晃,简直神还原。
4.康熙王朝。个人认为,该剧比之前三剧差得太远,有不少几部历史剧在其之上,比如汉武大帝、成吉思汗等。不过既然提到,就一并说说。就视觉效果来看,该剧比雍正王朝色彩明亮,看着舒服,且主题曲传唱度也更高。由于宏观地展现了康熙的一生主要功绩,在不少历史事件上,更具感染力和冲击力,尤其是斯琴高娃和陈道明的深厚表演功力,为该剧着实加分不少。不过再高的演技、再精良的服装道具,也难以掩盖编剧诸多的低级错误,当孝庄皇太后喊出那句著名的“我孝庄”,简直直接崩溃给跪,问题是这样的硬伤还不止一处。罔顾基本的历史事实,任性发挥,是该剧最大的败笔,注定了康熙王朝难以望前三部神剧之项背。印象最深演员为扮演康熙的陈道明。顺便多说一句,陈道明的康熙是演得好,焦晃的康熙,即便康熙本人也不一定演得这么好。
以上为一个历史正剧爱好者的拙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排名,见人见智,不必强求,欢迎友好讨论。
绿水悠悠
最有深度的剧我认为应当是《大明王朝》1566,虽然当年该剧是叫好不叫座,收视率表现并不抢眼,但多年的观众检验证明这部剧确实是精品剧,最有深度,下面说说原因:
1、剧本写得很精彩
《大明王朝1566》以“倒严”为主线,通过对嘉靖在位最后五年史事的生动描绘,展示了有明一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对人物、事件的刻画张弛有度,比如开场就是钦天监大臣被廷仗打死的镜头。人物的台词拿捏的很准,写得有深意,值得反复琢磨,编剧刘和平也是历史剧的大牛。大雪是《大明王朝1566》的隐喻。第一集,言官周云逸被宦官杖杀,腊月的大雪点点落在血泊里。皑皑白雪,引出矛盾。到了结局,又是一场雪,嘉靖驾崩,海瑞出狱,纷纷大雪衬得大明王朝如履薄冰,又隐现希望。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留下的是无数的落寞、惆怅、无奈,预示着这个庞大帝国的下滑和清退。
2、演员的演技很优秀
这部戏的演员的演技都十分优异,比如王劲松试验的杨金水的有情有义又色厉内荏的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类似的倪大红饰演的严嵩则是看起来老成持重,其实眼光毒辣、擅于拿捏皇帝心理的权臣。海瑞、王用汲、胡宗宪、严世蕃、浙江的官员郑泌昌和何茂才无法等角色也都是有血有肉,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十分立体。这也大概是这部戏的很多演员都是老戏骨实力派,有演出话剧的经历所造就的。
特别是陈宝国饰演的嘉靖皇帝在癫狂、多疑心的背后则是对百官的动态平衡,对裕王的提防,对严嵩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信赖和反感。本剧表现改稻为桑这件事尤其用力,擅于以小见大,虚拟的矛盾构成了故事线索但并不违和。
至于海瑞其实演技也是相当精彩的,虽然有些人诟病形象立的有些太正了。
3、配乐堪称致敬大师和经典
本片可谓是拍出了一种难得的诗意,和大部分有摄影背景的人一样,张黎老师的偶像是已经过世的希腊电影大师,以美轮美奂的长镜头闻名于世的安哲罗普洛斯,《大明王朝》中很多充满诗意的长镜头都能看到安大师对张黎老师的影响。配乐也有很多致敬大师的,十分好听。
4、立意高远不落流俗
本剧虽然号称中国版本的纸牌屋,权谋、厚黑十分伤脑,从地方到中央,从浙江、南直隶到京城跨越了数千里路。张黎导演在本剧中有很大的野心,他想要借助一年的事件、矛盾地展现来探讨明代帝国为何衰亡,传统中国的人情与政治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剧不单单是又一部权谋剧或者正剧,而是一种导演、编剧和演员的集体艺术探索,是追问历史为何在此赚着类似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所谓管中窥豹,一叶知秋,本剧就是想以一年来反映传统中国政治的奥妙和牵扯其中的人的纠结。这种纠结不是个人的,而是群体性质的,是吕芳、杨金水、冯保等人的伴君如伴虎,是海瑞、王用汲、胡宗宪的报国安民的隐忍和热血,也是徐阶、张居正、赵贞吉一类的官僚的程式化和故作高深。
cris_gz
要说哪一步最有深度,我个人推荐大明王朝1556。
所谓的深度就是看过一遍,人还是回味无穷,想去再看第二遍。看过很多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一部剧想要有深度,最少要符合一下两个条件:
(1)编剧得写的有深度,这里所谓写的有深度就是能够传递出深邃的思想。大家可以注意看看,凡是名著一般都是历经挖掘但是不断有新的东西传递出来能力,这就说明作者赋予了它灵魂。不像某些市面上的某些畅销书,纯粹快餐式的写法,虽然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经不起推敲,可以说是满纸荒唐言呀。回到正题,特别是这种历史剧,对于编剧的要求特别高。首先,最起码得尊重历史吧,要不然写成了穿越剧。其次,又不能照本宣科,历史的作用是警示后人,剖析人性,所以里面的人物必须是活灵活现,有血有肉,不能脸谱化。这一点在大明里面就做的比较好,猛然一看,全剧终没有一个好人,但是也没有一个坏人,大家都有自己的迫不得已,大家也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整个剧中利益交织在一起,每一个剧中之人都没有所谓的开天眼,都只能按照剧中设计的规则进行斗争,进行博弈,这也是难能可贵的真实。
(2)演员需要要好。这个事硬指标。没办法。不一定说演员需要的就是流量明星,但是必须能够演出角色的神。这一点,走向共和和大明1556做的可谓是不分伯仲。嘉靖皇帝的阴鹫,小阁老的暴虐,张居正的所谓正大刚毅都被这些演员演绎的栩栩如生。
以上这两点,大明符合的非常好
清风净尘
雍正王朝:雍正七年设立軍机处,而剧中雍正二年就设立軍机处,与史不苻。弘历年龄不对,他即位应是二十五岁,而剧中的弘历即位要三十多岁了。历史正剧不应出错,还有一些遐疵就不述了。
梅姐自由行
大明王朝no1!1566的冲突和铺垫都非常到位。演员也是无可挑剔。因为读过明朝那些事,也读过张居正传,有历史背景在,再来看1566交替而又极其重要的一年故事,确实过瘾!还有一个看点就是这个历史剧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宫斗内容,煞是好看!干净!明朝的内阁运行机制和太监的司礼监制度,还有东厂西厂的打手,内在的揭露和展示。嘉靖帝修道不忘治国,严以驭官,善于计谋,宽以治民,外击倭寇,都让故事具有极高的深刻印象。
走向共和没看过,看到这么多好评,得去看看了!
alice_yeung
一问一答实话实说。
明朝清朝民国,当然民国离我们最近,第二是清朝,第三是明朝,在图书馆工作的关系二月河写的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看过,孙中山 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走向共和,图书馆这一类书比较多,明朝的历史是看百家讲坛,历史剧大的事件不能虚构的。孙中山先生的画像重大节日天安门会放的,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统治,走向共和当然是最好的。康熙盛世,清朝的皇帝,没有胜过康熙的,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后来的皇帝都没有胜过朱元璋。
滑雪猪zxh
一部优秀的影视剧,最离不开的就是编剧和导演,导演负责整个剧的外在展现形式,而编剧决定了整个剧的灵魂走向!
作为国产历史剧高分榜上的常驻者,《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一直备受推崇,其评分也一直稳居前列,分别是9.2、9.2、9.7、9.7。如果要论其中的佼佼者,关关首推《走向共和》!
首先,这四部剧的演员阵容都很强大、不分上下,每部剧都是老戏骨云集,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其次,在编剧和导演层面上还是能体会出各自的差距。《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后者的编剧阵容中加入了原作者二月河,从而更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小说的“历史风味”,整个剧情更倾向于演绎历史,而康熙剧更像是一部传统的古装剧。
《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的编剧中都有刘和平,他的存在也一如既往保证了整部剧的水准。作为国家一级编剧,刘和平之后的作品《北平无战事》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四部剧中评分不相上下、长期居于国产剧高分榜的《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导演,这位号称中国历史剧第一人的张黎。作为一位成功的幕后推手,张黎作品的口碑都不差,而他本人也擅长各类历史剧、正剧的执导。
最后,从剧情以及整体深度来看,康熙更像是一部严肃的古装剧,它只是将这段历史依葫芦画瓢演出来了,其中还不乏各种情情爱爱、感情纠葛。跟雍正相比,雍正不仅还原了历史,更展现了他从政时的铁血手腕、以及皇权新政背后的政治风云变幻。
大明王朝主要是讲皇权与民生之间不可协调的矛盾、以及朝廷内部各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之所以说《走向共和》的深度更升一级,主要是它的主旨:推翻封建帝制、创造一个全新的国家制度!
总结性来说,前三部就是在封建社会制度中不断打转,从皇权更替、到皇位伊始稳固、再到皇权与官与民的矛盾冲突,周而复始无限循环。但《走向共和》却是推翻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解放人民束缚已久的思想。王朝三部曲就好比国家生了大大小小各种病,医好了药好了身体机能又暂时恢复了正常。但《走向共和》是结束一段历史,仿佛女娲造人般重塑一个新生命,它的难度最大,因此深度和意义也最大。
下面关关从三个层面,来解读多年来《走向共和》一直高居国剧榜首、以及为什么说它最有深度的原因:
1、“真人”演绎作为一部17年前的老剧,它的画质和清晰度显然不能和现在相比,但比起如今电视剧中浓浓的“演绎”成分,《走向共和》中的角色更像是本色演出。
关关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康有为拿着戒尺惩罚梁启超,随着镜头一转,墙壁上挂着历史中康有为的画像,竟然和剧中人物相似度达到了90%。
除此之外,剧中李鸿章、慈禧、袁世凯、翁同龢、宋教仁、张之洞等人的外貌,和历史中的原型都极其相似。不得不说,在保证演技的同时,这些演员还能做到神形具备,导演和剧组人员都狠狠下了功夫。
电视剧开头,就是李鸿章一个人吃鱼的片段,下人在一旁汇报:定远舰 、镇远舰大小炮位陈旧,急需资金修缮;国外定制的铁甲舰制造完成,却因为资金而滞留英国。听完这些大事汇报,李中堂依旧心平气和地吃鱼,但听说进贡给太后的鹦鹉病了时,这位李中堂却吓得连连咳嗽,还面露难色。
不得不说导演将这些细节处理得很好,身居高位的李中堂,面对国家大事心平气和,却对一只鹦鹉异常关心,言外之意是:前面说的这些要钱的事无关重要,一旦鹦鹉病了,太后那里的钱也要不到了,从侧面烘托出清朝统治者的腐朽。
像这种细节处理在剧中很常见,它背后的深意需要观众细细揣摩,同样有深度的情节,还有袁世凯向李莲英打探宫廷消息的场面。
光绪一直身体不好,慈禧又病重,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袁世凯是慈禧跟前的红人,却是光绪的仇人,两人谁先走一步成了袁世凯心中悬着的一根弦。于是他借机向慈禧跟前红人李莲英请教,当大臣向老佛爷讨论问题时,是老佛爷在前还是大臣在前?如果大臣换做是皇帝,那又是皇帝在前还是老佛爷在前?
最后一句话一语双关,明面上是指谁走在前面,实际上是指慈禧和光绪谁先死,这个答案几乎可以决定袁世凯今后的政治生涯,因此他不惜得罪李莲英,也要变着法儿来问他。诸如此类,这种需要细细体味的台词还有很多,甚至很多网友都评论道:“从来没有这样一部历史剧,能让我舍不得快进,因为一旦落了某个片段,接下来的剧情就看不懂了!”
3、历史人物多面立体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古往今来,人们对历史的解读也是千人千面、莫衷一是。《走向共和》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摒弃了人们对历史的刻板印象,剧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多面立体,绝仅限于教科书上一个个死板的形容词,就拿慈禧和袁世凯来举例:
提到慈禧,人们往往会想到她穷奢极欲、贪恋权力,大清王朝就因为在她的把控之下,才会落到灭亡的地步。但是在这部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慈禧的软弱和无力。
北洋舰队、汉阳铁厂多个部门向户部要银子,但慈禧却声称为自己万寿庆典修建的颐和园不能停工,还要按质按量地完成。看到这一幕,很多网友吐槽慈禧死要面子活受罪。但镜头一转,慈禧又语重心长向大臣解释道:“寻常百姓家的老太太,哪一个不想让自己的寿礼风风光光,面子过得去,街坊邻居才会看得起你,打心眼里看重你、尊敬你,我的想法又何尝不是呢?”
慈禧表面上是叱咤风云的晚清统治者,但从本质上来说,她又何尝不是一位逐渐老去的妇人,寻常老太太还能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可是慈禧青年丧夫、中年丧子,一个孙子都没留下。
都说慈禧恋权,不舍得放弃权力,但慈禧归政光绪之后,光绪信任康有为、翁同龢等人,蒙蔽圣听,空有夸夸其谈,而无办实事的能力。慈禧看不过,这才将朝政从光绪手中夺了回来,慈禧何尝不想过过清净日子,无奈的是现状不允许。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清政府妥协签订议和条约,听到外国人一定要处死自己,此时的慈禧在荣禄面前委曲得像个小妇人,带领大家争一口气的是自己,最终惩罚的也是自己,慈禧背负了全国百姓的骂名,也吞下了一肚子的委曲。这样的慈禧,才称得上是一个立体而丰富的人物。
同样,对于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世人对他的评价也倒向了一边,长期以来都是以负面评价为主流。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清帝逊位、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袁世凯的功劳也不容小觑。
值得一提的是,袁世凯一开始登场、以及复辟失败后的最后一次镜头中,他一共在女人身边痛哭两次。殊不知世人眼中精明的袁世凯,也有软弱无能的一面。而导演的这些细节处理,也让这些人物的形象更加饱满生动。
论个人心中的排名,关关首推《走向共和》,但这部剧也有美中不足的一点,虎头蛇尾,这主要归结于删减问题。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剧中映射现实的问题,目前网上所能观看的仅是59集的删减版,而它全集其实是68集。
所说下来,其实四部剧各有优缺点,关键是个人的侧重点不同。如果大家对这四部剧有任何意见和看法,欢迎各抒己见!
神之伊格尼斯
除了《康熙王朝》,其它三部应当是我国历史剧的巅峰之作。
《走向共和》的编剧是盛和煜
《康熙王朝》的编剧是朱苏进
一部历史剧的好坏,除了导演,最重要的就是编剧了,有时候编剧或许更重要。
不可否认,《康熙王朝》是一部成功的古装剧,但它不是一部成功的历史剧。
简单来看,从女性角色的多少可以看出一部历史剧的深度,这不是贬低女性,历史上女性地位本来就低,这是事实,过多的儿女情长、卿卿我我只会拉低历史剧的层次。
《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走向共和》,都是我最喜欢的历史剧,优点已经被说的太多……说点小瑕疵:
《大明王朝1566》的服装过于花哨,直接导致我看第一眼的时候判断是一部普通古装剧。
还有就是,这部剧需要沉下心来看,如果只想看热闹怕是会失望。
《雍正王朝》有点矫枉过正,雍正形象过于伟岸,不过这部剧可看性最高,喜欢历史剧的不可错过。
《走向共和》据说有完整版,可惜没看过,这部剧可以说是对重新描述近代历史的一个尝试,颠覆了教科书中历史人物的形象,不一定完全符合史实,但提供了看历史的另一个角度,打开了另一扇窗,其严谨的历史态度值得每一个喜欢历史剧的去看。
最后,没有一部历史剧完全符合历史,比如《大明王朝1566》除了名字外,几乎时一部架空剧,但却精准的还原了大明皇帝――太监――内阁之间的关系,这是《康熙王朝》所不能比的。
另外,马跃的《贞观之治》同样值得推荐,这部剧优点是最大程度还原了初唐,只是故事性弱了些。
还有陈宝国的《汉武大帝》也不错。
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走向共和、贞观之治、汉武大帝应当算是最好的历史剧了,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我还是喜欢大明王朝1566。
王思达star
康熙王朝算什么?不能和这三部比哈,虽然陈道明老师是我偶像!
排第一的当属“走向共和”
第二“雍正王朝”
第三“大明王朝1566”
走向共和,全是金句,并且世道更艰难,内忧外患,思想群起,观念冲突,政治家老成谋国不易!
雍正王朝,戏剧冲突感很强,父子、君臣、兄弟,间杂着江山社稷,权利地位,功过是非。数英雄、论成败,古今谁能说明白......有道是人间万苦,人最苦.......终不悔九死落尘埃!
大明王朝1566,主要在于权谋的表现,在前面大部分的时间表现得很不错,后面少许软,政治斗争的关键就是斗争!
康熙王朝,算是一部讲述某人丰功伟绩的自传体长篇电视剧,有明确的指向性,故而稍显片面,并不客观,属于陈道明老师的“个人戏剧大舞台”
结语,这些电视剧,来源于历史,都并没有述说历史,所以,不要太认真,权当戏剧评说就好!
一点朱眉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和《走向共和》相比,显然是走向共和更有深度!
一方面,是由于《走向共和》描述的是李鸿章所言的“三千年之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因此该剧描述的中国部分历史显然要比前几部要复杂的多的多。无论是对待列强如何自救,还是世界形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从而使得该剧要比《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更有深度!
另一方面,由于《走向共和》,描述的场景有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满清立宪、袁世凯小站练兵、孙中山同盟会起义、辛亥革命等等。这些都使得该剧动用的演员整容要更为豪华。而实际上演员的演技也对得起其演绎的历史人物,比如李鸿章、比如慈禧、比如袁世凯、比如孙中山等,很多演员不仅长相与历史人物形似、甚至演出了历史人物的思想,达到了神似的境界!从而使得只要看过该剧的人,就能对这个时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总之,《走向共和》其深度要比其他历史剧要强的多!旺兔香香
《大明王朝1566》最有深度。
1.首先看一下豆瓣评分,《大明王朝1566》9.7,《走向共和》9.6,《康熙王朝》9.0,《雍正王朝》8.9,不过说实在话,我对《康熙王朝》真的没有感觉,只不过在拍摄时期有它的政治含义在里面,这里就不多说了。说其他三个。
2.《大明王朝1566》,再过80年,明朝就灭亡了,《明史》及《明朝那些事儿》里说的很详细,就如同《万历十五年》,虽然截取的是短短的一两年时间,但是对研究明朝灭亡的必然性而言,已经够了,可见编剧及导演对明朝历史有多么深厚的功底,可以说是比肩历史学家,当然陈宝国、倪大红等众多演员的演技在别的电视剧很少出现过,真的很高!剧本好,故事好,演技优,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
3.《走向共和》,历史跨度大,人物出现众多,演员表现简直过犹不及,经典台词层出不穷,很多耐人寻味,即使放在现在,也很现实的,在众多表现清末及民国体裁的电视剧中,各个方面几乎无出右者。就如同《西游记》,一说孙悟空,第一想到的就是六小龄童,而一说袁世凯,首先就想到孙淳,说孙中山,就想到马少华一样,演员选的精准,表演无可挑剔。尤其电视剧末尾孙中山的一段话,真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强烈推荐大家去看。
4.最后说《雍正王朝》,最大的特点是情节紧凑,故事可看性高,以唐国强、焦晃、王绘春为代表的演员同样演技高超,该剧在电视台重复播出的频率在这四部剧里不说第一,也得第二,主题曲也广为传唱。《雍正王朝》,开辟了正剧里清宫宫斗戏的先河,以后的甄嬛传,如懿传,今年的《延禧攻略》都是沿着它的套路在开展。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评论。
分享不易,点赞鼓励,码字辛苦,关注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