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随着三国时期历史学习的深入,我越来越钦佩刘备了?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最新跟帖
恬あ厓

恬あ厓

因为白手起家是每个人的终极梦想[泣不成声]

leonyinli

leonyinli

刘老板属于战术家,临场决断及其出色,高光时期是汉中之战逼得曹老板撤退。可惜临了,夷陵之战前功尽弃身败名裂。

flightdfy

flightdfy

有智谋

迯離墳墓的宄

迯離墳墓的宄

没有深入研究也都对刘备钦佩!因为我们的教育是正宗正统!他是刘皇叔不管他是不是真的,但他说是真的!

徐大菁

徐大菁

其实吧,并不是你越来越钦佩刘备了,而是你从刘备的身上看到了你自己的影子。回想一下,是或不是,如若不是,那么就算小弟我分析的思路错了,也别喷我哦!


刘备一出场,就是在大街上一边编草鞋,一边卖草鞋,你很难跟后来的汉昭烈帝联系到一起,就是这样的条件,刘备这哥们还有比天还高的志向——光复汉室。我们暂且不论他到底是为了光复汉室,还是为了一己之利,起码,这个态度,这个愿意跟上天斗上一斗的态度,试问一下,你的内心有过没?肯定有过的。

紧接着,就结识了关羽张飞,不管有没有桃园三结义,我们姑且就按《三国演义》的剧情走。哥三个一个头磕地上,原因就是三个人结识了由张飞请客喝酒,张飞和关羽就是为了一时痛快喝酒吃肉,然而刘备却哭了起来,向两兄弟倾诉自己有志不得伸展的内心之苦。这哥俩,就是冲着刘备的这一点品格,才拜服的,才誓死追随的,这一点很显然,张飞关羽哥俩是真的被打动了的。后来就加入了讨伐起义军的队伍,并且哥三个一起奋勇杀敌,虽然最后只得了一个小官,但通过并肩战斗,哥三个的情谊却升温了。

再后来,几个人几匹马却加入了讨伐董卓的18路诸侯队伍里,进而成了第19路诸侯,人最少,地位最低,甚至于当时刚加入的时候,袁绍根本就不愿意让这哥几个进帐,不是因为曹操的惜才,连这个第19路诸侯都混不上。当时看一下局面:袁绍、袁术哥俩的势力最大,你仔细分析,这哥俩的出身都不一样,有着四世三公的背景,且当时是各路诸侯最大的一支,曹操呢?起码人家祖辈上是做官的,并且此时已经因为刺杀董卓未遂,而赢得了很大的名声。公孙瓒了、孙坚了等其他诸侯可都是当时有各自地盘的真真正正的一方诸侯,反观刘备这里只有哥三个,和路上加入的数十人的小兵。这像不像刚踏入社会想要大干一场的你?

再后来,一直败,一直打,一直打,一直败,刘备不但没被历史湮

灭,却越打实力越强,当世的豪杰,他刘备都快招揽一半了,关羽、张飞自然不用说,在那个时候通过一次次的战斗,已经是名扬华夏了,赵云呢,更是为了忠心护主,单枪匹马杀了个7进7出,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这货全给拿下了,黄忠,魏延、马谡、刘封、周仓等这些不世良将都在刘备的麾下,还有徐庶为了刘备,终身不为曹操献一言一策,等等,这些人都是因为拜服刘备才如此的,这些事情联合 在一起,是不是你曾几何时也在内心感慨过:怎么自己却没有遇到这样的人才来辅佐自己呢?由此可见,也许你曾几何时也想成为刘备这样的人。

所以说,并不仅仅是你越来越钦佩刘备了,更多的是,在刘备身上看到了你草根的影子,而更多的是你也想有刘备的命运!不喜勿喷!

拽拽女的花花世界

拽拽女的花花世界

一代枭雄。

Hans Zhang

Hans Zhang

你钦佩的是历史中的刘备?还是三国演义里的刘备?

____J

____J

刘备,真正的草根出身,成功逆袭者。一个率战屡败,却屡败屡战不服输的人。最终创业成功,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小时候不喜欢他,认为他就是个只会哭,靠哭博同情一路走向成功的垃圾(看的电视剧)。现在人到中年才明白,比起曹操、袁绍之辈,刘备才真的是个男人。这里没有贬低谁的意思,纯粹是感觉他在三国里的不容易,创业的艰辛。

刘备,要人脉没人脉,要金钱没金钱,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屡次起家又屡次被打压下去,换个人早就放弃了。能混一天是一天了,得过且过算了(现实中我们绝大多数人就这样,我也是这样,所以我佩服那些不断跌倒又爬起来的,精神上实在佩服啊)。但是他没有,无论多么痛苦,大不了哭完了再一抹眼泪,又从头开始干了。

刘备之所以有重建恢复汉家雄风,重现大汉风采的雄心,并且有无论什么情况下也不放弃的坚韧品格,我想,跟他有个好母亲有关。他的母亲必然在他小时候就无论多么贫寒也要让他读书学习,懂世间道理、辩善恶是非。也培养了他无论多么艰难境遇下也要坚持的坚韧性格。没有他母亲的前期培养,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这点得感谢他的母亲。

刘备起家,无兵无粮。没有曹操、袁绍的家底,靠什么呢?第一,靠真。待人真诚,我有什么大家就共用什么,不吹嘘不造假。靠这点,得到两兄弟关羽和张飞。没这两三国里有数的万人敌,刘备就没后面的飞跃。后面的真同样得到大商家糜竺的投资,各路人马的加入。

第二,能屈能伸。刘备数次被人打得丢盔弃甲,数次投奔寄人篱下,被人嘲笑能隐忍。遇着机会抓紧不放,三顾茅庐(当时的孔明只是有名声,可没有什么实战操作),终于有了自己的策划部门。能有明确的作战体系了。换了曹操、袁绍久居上位者,绝不可能屈尊如此。哪怕曹操一代枭雄,要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创业失败,数次遭受打击,恐怕也得借酒浇愁,颓废到底了。这点也是我个人最最佩服刘备的,实在太坚韧了。

人生在世,想干就去干,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做了就没遗憾了。刘备干成功了,并且在他有生之年,干的比同时期的绝大多数都要好。没天时地利人和,硬靠自身一点一点的积累,集雨滴以成江河之势。从农民硬干成了帝王,古往今来,能有几人?我辈不敬佩都不行啊!

以上纯属个人感慨,只是个人想法而已。

大小的大

大小的大

来,你说说为什么先。

文文

文文

很简单,因为刘备确实值得钦佩。


了解刘备,并钦佩刘备,这是大多数如你我这般的普通人,都会有的正常反应,因为从他的身上,我们仿若看到了自己。

正如我们大多数人出身平凡一样,刘备所具备的东西,相比于同时代的其他人而言,实在是太少了。

他没有袁氏“四世三公”的深厚背景,也没有曹操的权谋诡变,也没有孙权出道时,继承的偌大家业。

他有的,只是身无长物,加上一个时常被人质疑的皇室后裔血脉。

但就是这样的起点,刘备带着一个屠猪卖肉的,还有一个看家护院的,又找来一个种田读书的年轻人,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建立了一个名声响遍历史的政权“蜀汉”。

单是刘备如传奇般的经历,就值得我们钦佩。

而这,还不是刘备最令人为之钦服之处,在我看来,刘备真正让人钦佩的地方,是他的“仁”,更是他矢志不渝的奋斗过程中,虽身处黑暗,但仍尽可能的恪守道德,这才是刘备堪称“昭烈”的原因所在。


事例太多,我们来讲个比较典型的。

爱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有一出让不少人都相当热血沸腾的情节,那就是“当阳长坂坡之战”。

作为全书最重要的单元“赤壁大战”的序章,长坂坡之战的情节,可以说是赵云、张飞二人的最高光时刻。

赵云一袭白袍、银鞍白马,面对数十万敌军毫无惧色,一杆亮银枪在手,虽千万人吾往矣,最终独自反复冲阵七次,救回了尚在襁褓之中的幼主。

而张飞,怒睁环眼,横矛立马于当阳桥上,对眼前数万敌众厉声大喝三声,惊得对方万众震恐,大军当场退走。

如此情节,如此爽文,任谁不爱?

不过,小说毕竟是小说,而在你读了真正的历史之后,你就会发现,历史远比文学作品更为精彩。

因为在真正的历史中,这场战役的主角,不是护主母、救幼主的赵云,也不是仅率二十名骑兵,以血肉之躯断后的张翼德。

而是常被人取笑爱哭哭啼啼的刘备。

为什么赵云会舍身救幼主?为什么张飞会舍命断后?为什么在公元208年的这天,刘备集团会陷入如此窘迫的绝境中?

原因就是刘备在不久前,做出了一个选择。

刘表死后,继任的刘琮面对曹操大军压境,二话没说就选择投降,把父亲刘表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拱手让给了曹操。

当然,刘琮败的是自家的基业,这倒也没什么,问题是,你败家的同时,好歹给驻守樊城的刘备说一声啊。

但是刘琮没说,这就导致刘备在一夜之间,被数十万曹军团团围住。

当初,刘表临终时,拉着刘备的手,请求刘备将来摄政荆州,旁人也规劝刘备,让他听刘表之言。

而刘备却于心不忍,不愿辜负刘表之恩,而如今一转眼,就被刘琮给卖了。

即使如此,当诸葛亮劝说刘备,不如攻打刘琮,趁机占据荆州,但刘备还是不忍相夺,只是来到荆州城池下,希望刘琮能给自己一个说法。

结果刘琮自知理亏,害怕地连跟刘备见面都不敢。

若换成曹操,管你什么恩情和同宗同族,让我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那样的话,荆州怕是早易其主了。

但是刘备没有,并且还是在他最需要安身立命之所时,依然没有强行夺取荆州。

而在之后,刘备做出了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做的一个重大选择,那就是“携民同行”。


当时,刘琮的左右亲随、荆州的当地民众,在听说刘备要走时,纷纷前来投奔,要跟着他一起逃亡,最终,竟有十万余民众聚集而来。

这些人抛弃了自己的房屋田地,带着包袱和物资,拖家带口的前来投奔即将离开的刘备军团。

他们跪在刘备的马前,高声哭喊着“刘使君”,希望刘备能带着他们一起走,而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刘备。

他望着这群将身家性命托付给自己的民众,最终决定,放弃和拒绝臣下提出的轻骑速行的逃亡方案,选择“携民同行”。

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志

在明知道带着这些拖家带口的民众,不仅影响自己的速度,同时也会让自己陷入极大的危险中时,刘备依然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带民众一起走。

甚至,他还将精锐部队交给关羽,让他从水路速行,而自己则率领这步骑弱旅,保护着民众缓缓而行。

试问,在当时的时代,还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刘备之仁,名副其实。

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英雄,并不是看他在意气风发时如何骁勇善战,而是看他在面临危机时,是不是愿意将弱者护在自己身下。

刘备刘玄德,做到了这一点,如果这都不是英雄,那真的不知道什么才算是英雄了。

也许有人会说,刘备这样做,那也是有目的的,他是想借助这种行为,来为自己积攒名声,甚至,还有人说刘备虚伪,是一个沽名钓誉之徒。

这一点,我不否认,在三国那种时代,任谁的第一目标都是想办法活下去并壮大自己,曹操如此、孙权如此,刘备也是人,自然也是如此。

但在达成目的的过程中,刘备和其他人不一样的就是,他有道德包袱。


他不像曹操,可以杀一个运粮官来稳定军心,更不会用屠城来解决粮草问题,甚至为了自保,可以斩草除根。

别人可以滥杀,但刘备做不到,也正是因为他做不到,所以,他一直没有曹操顺风顺水。

正所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曹操的处世方针和手段,显然更适应那个时代,对此刘备也十分清楚,但他并没有这么去做,而是选择了另外一种更为艰难的方式。

纵然是收买人心,纵然是沽名钓誉,但除了刘备,谁还会这么做?

追求成功的欲望人人都有,不能因为一个人有这些欲望就说这人品行不好,而是要看他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是不是还能保持内心的操守,这才是最重要的。

况且,如果真如旁人所言,刘备是那种虚伪之人,那他是如何做到“从一而终”的虚伪的?

三国志》中,记载了刘备早年间的一个小故事。

刘备在担任平原县县令时,乐善好施且平易近人,哪怕是那些非士子的平民百姓,都能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因此在当地深得人心。

不过,有个叫做刘平的郡民,不愿服从刘备的管理,所以,就暗中找了个刺客,准备对刘备进行行刺。

而这个刺客在来到刘备府上时,毫不知情的刘备,对其礼遇有加,让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对其下手,最终,把实情相告后离去。

“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三国志

这还只是刘备早年间的一个小事,而在他于白帝城临终之际,所干的另一件小事,同样也能彰显他的仁慈之心。

夷陵之战后,刘备一方大败,而他的部下黄权,因被吴军包围,无奈之下,又不愿投降东吴,最终不得不率部投降了曹魏。

黄权投降曹魏的消息传来后,有人就建议刘备,将黄权的家人缉拿起来,以儆效尤。

但刘备是怎么做的呢?他对手下人说,是自己当初的部署害了黄权,所以黄权没有对不起他的地方,相反,自己才是对不起黄权的人。

因此,刘备不仅没有抓黄权的家人,反而仍向之前那样对待他们。

“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三国志

这两件小事,分别发生在刘备人生的早期和晚期,但不管刘备当时的境遇如何,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或者是已登基称帝,但身份的改变,都没有影响他施以仁慈之心。

如果这是虚伪,那么试问,谁能够像刘备这样,做到几十年如一日般的虚伪。

况且,在刘备临终之际,对儿子百般叮嘱,希望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能说出这样话的人都不是好人,那这世上真不知道谁还是好人了。


最后,再来说说刘备的一生,坦白来说,他的一生,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事业无着落,前途尽渺茫,偶然间看着自己大腿上的赘肉,感叹时光飞逝自己却一事无成,不由泪流满面。

这就是刘备,而他在当时的状况,如果放在现在我们身上,会作何反应呢?

恐怕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然后退而求其次,得过且过,混混沌沌的活下去,至于曾经的梦想,还是算了吧。

毕竟在大多数人看来,在年老之际谈梦想,无疑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但正如前文所说,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刘备依旧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梦想,甚至为了实现梦想,甘愿放低姿态,去找一个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继续矢志不渝的奋斗下去。

这种时刻不忘初心,且能虚怀若谷的心态,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乏的吗?

可以说,刘备的一生,不仅是处处施以仁慈、仁爱之心的一生,更是充满了励志的一生。

也正是因为从刘备身上,我们看到了有如你我那样的平凡,因此我们才会愈加对他感到亲切,而从他出身平凡,屡败却又屡战的创业过程中,我们就能感受到怀揣梦想、不忘梦想的坚定信念,所以,钦佩他的情绪,便油然而生。


简单总结一下,刘备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仁义,他的不忘初心,以及他的“有所为有所不为”,都是三国时代中,最亮丽的一抹色彩,他虽然没有做到最完美,但他做到了尽力,仅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后人钦佩。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三国人物当中,我觉得刘备这个人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善于观察别人的心思,虽然自己武功不高,然而每次落难的时候总是有人出手相救,干成大事者都善于用谋略,而非亲历亲为。

奥迪迪奥奥利奥

奥迪迪奥奥利奥

这可能就是作者罗贯中需要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书中有明显的倾向性

仅举一例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这时候就暴露罗贯中偏袒

古代打仗出马对阵

将军是一个对一个

你们三个人打一个

在任何地方都叫以多欺少!


然后还要说

打得吕布落荒而逃

仨打一个在哪儿打都属于不公平!

一场预谋

一场预谋

罗贯中征服了你。

小伊

小伊

少年之时喜欢关羽的忠肝义胆,青年之时喜欢曹操的指点江山,人到中年才懂刘备创业之艰难,所以一部三国演义,是可以从小读到老的真名著!但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少年喜欢关羽,青年喜欢曹操,而随着年纪的增长,社会阅历的提升,却越来越钦佩刘备呢?

书生为大家总结了一下:关羽的勇武和忠义是热血少年的追求,曹操的雄才大略指点江山是刚出社会青年的报负,而刘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出身底层却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才是中年人的羡慕而又不敢奢望的目标。

一、刘备出身底层,真正的草根崛起

刘备,虽然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但是中山靖王有一百多个儿子,经过推恩令的层层剥选,到了刘备这一代,竟然要以织席贩履来维持生计,虽有皇室血脉,但跟东汉正统皇室却相差甚远,可以说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

刘备的祖父刘雄,举孝廉出身,官至东郡范令,也算是官宦世家,但是在刘备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刘弘就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所以刘备小时候的生活很不幸。

虽然自小穷苦,但是刘备却有大志向,他家的东南藩篱边有棵大桑树,长得高达五丈余,远远望去像车的盖子一样,路过的人都认为这棵树不一般,有人说这家将会出现贵人。而少年刘备就扬言道:“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少年时期,刘备曾拜当代大儒卢植为老师,和公孙瓒成了同学,不过刘备并不喜欢读书,而是喜欢结交朋友,结交了许多有钱有势的朋友。

在刘备人生的前24年,虽然有凌云之志,但是却没有机会施展,迫于生计,有时候甚至织席贩履。终于,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看准机会,参加了镇压黄巾起义的队伍,开始了自己一生的军旅生涯。

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刘备屡立战功,并且结识了两个跟随他一生的兄弟,一个姓关名羽字云长,一个姓张名飞字翼德,此二人皆为龙虎之将,万人之敌也。

此后,刘备开始了创业之旅,先后依附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等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借了荆州,终于有一块得以立足的地方了。

再后来取西川得巴蜀之地,与曹孙并称雄。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两年之后曹丕篡汉建魏,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终于实现了少年时“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的理想。

纵观刘备一生,出身并不好,虽然说是汉室之后,但是早已泯然众人,在门阀制服森严的东汉,他没有家族可以依靠,没有家中长辈的扶持,他的一切都是自己拼搏得来的。

相比于曹操和孙权,刘备的成功实在是太不容易,也太励志了。曹操出身官宦世家,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腾历侍四代皇帝,非常有名望,是东汉末年有名的大太监。汉桓帝时,封为费亭侯,曹嵩继承了曹腾的侯爵,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曹操从小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接受的也都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在曹操十九岁那年,他的祖父就给他安排了一个洛阳北部尉的官职,相当于洛阳市公安局局长,十九岁就能做到这个官职,可见曹操背后的势力有多大,而十九岁时的刘备在干嘛呢?还在整日结交朋友,拉拢人脉呢。人家曹操不用结交人脉,光凭这个出身就有很多人巴结他。

袁绍的出身更高,袁绍的家族“汝南袁氏”可谓是真正的名门望族,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这样的家庭远不是刘备可以媲美的,就是曹操也只能跟在他身后当小弟,袁绍的十九岁在干什么呢?人家已经出任濮阳县长了,并且二十岁就得到了为官清正的好名声。

就算是孙权,人家十九岁也开始执掌江东,打理父兄基业了。

相比于其他几位枭雄十九岁名声渐起,十九岁的刘备还在结交朋友,努力让自己跻身上层社会。

草根出身,却不因此而认命。在门阀制度森严的东汉,刘备硬生生的凭借自己的拼搏,打出了自己的江山。

在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豪门贵族有多少?平民百姓又有多少?我们大多数人还不是一样,都是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老百姓,我们的十九岁和刘备的十九岁是多么的相似,都在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京东刘强东堪称现实版的刘皇叔,十八岁考入人大,毕业后先后历任电脑担当、业务担当、物流主管等职,后来辞职创业,创立京东,一样的草根出身,一样的艰难创业,甚至一样的靠女人打下半壁江山……

参考刘强东的事迹,刘皇叔草根逆袭,艰苦创业的精神还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精神不灭,奋斗不止

曹操曾经跟刘备讨论天下英雄,开头说道龙,可将龙比之天下英雄: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后来刘备列举一大串豪杰人物,曹操都笑着毫不在乎,最后曹操说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曹操对刘备另眼相看,并不是因为他是什么“皇叔”,而且看中了他百折不挠,能曲能伸的品质,刘备身上这种品质就像龙一样“能大能小,能升能隐”,不以一时的成功而骄傲,也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

纵观刘备的创业史,真可谓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典范,当高唐令的时候被反贼打败,跑去依附了公孙瓒;刘备去救援徐州,被曹操追着打;陶谦把徐州送给刘备,结果刘备又被吕布打败,只能给吕布当小弟,又回到了小沛;刘备招兵引起吕布怀疑,把刘备打的被迫依附曹操;后来刘备趁机出逃,又占据了徐州,结果建安五年,曹操把他打败了,跑到袁绍手下;长坂坡之战给曹操打得老婆孩子都不要,带着几十人就知道跑……

可以说刘备创业前期屡战屡败,跟吕布、曹操交手几乎从无胜绩,但是刘备失败了从不气馁,他先后依附过曹操、吕布、袁绍、刘表,但是从没有真心辅佐过他们,就像曹操说的那样,“刘备,世之枭雄,终不肯为人下。”

刘备一生算是奋斗的一生,他的理想一直都是“乘此羽葆盖车”,也就是当皇帝,从少年到老年就没有变过,他一直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不像曹操,少年时期的曹操理想是做一个“治世之能臣”,所以一直到死,他都说“愿为周文王”,不肯篡汉。

刘备为了理想可以不择手段,即便是屈身于人,也在所不惜,一旦被他抓住一点机会,他就会一飞冲天。

我们都骂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是刘备做的比曹操更绝,更果断,夺徐州占荆州取益州,不仅做的绝,而且手段高明,抢了别人东西,还让人感恩戴德的那种。

当今社会的职场上,刘备这种人最可怕,也最现实,有理想有抱负,为了理想可以不择手段,而且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大丈夫能屈能伸。

人在少年时都喜欢关羽的义气,青年时欣赏曹操的雄才,但是人到中年,才会发现只有刘备最现实。

三、刘备重感情

有人说,刘备最装,但是装了一辈子也装成真的了。

刘备真的是个好老大,关羽张飞跟了他一辈子,在史书中记载刘备对待他们“恩如兄弟”,《三国演义》中直接将他们三人描述成了结义兄弟,同生共死,生死相随。

有哪个主公和部下混得像兄弟一般的,也只有刘备了,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谏执意伐吴,这一刻他不是主公,他是一个为兄弟报仇的兄长,即便是装了一辈子,起兵伐吴的那一刻他也是最真情的。

刘备胆小谨慎了一辈子,就大胆了一次还大败而归,但是这一次我佩服他是条汉子!

总而言之,刘备这个人太像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了,但是他取得的成就却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刘备出身草根,奋斗一生,终成大业,是我们普通人奋斗的典范。

少年人喜欢刺激,所以喜欢关羽的勇武;青年人心比天高,所以欣赏曹操;只有有了一定的阅历和经验之后,才会明白最真实的刘备才最值得我们钦佩。

我是@铁琴书生,专注于历史和武侠的地质人

通不尽阡陌路

通不尽阡陌路

刘备是真仁义还是假仁假义?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仁,即仁者爱人。爱身边人为小仁,爱天下人为大仁。和朋友兄弟两肋插刀是小义,为天理道德而奋斗,主持正义吊民伐罪安定天下是大义。下边来看看刘备是真仁义还是假仁义。

对政治人物而言,所有的做法都是手段。都是为了政治目的服务的。那刘备的最高政治目的是什么呢?不是兴复汉室,而是自己干一番大事业,说白了就是自己做皇帝。从这一点看,刘备总以大汉皇叔自居,处处以兴复汉室为口号,实在是非常虚伪的。和曹操icon尊天子以令诸侯如出一辙,甚至比曹操还虚伪。这是假仁假义的一个例子。

刘备作为一个穷困潦倒的而又胸怀大志的皇族后代,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自己的皇叔的名头和待人仁义的人设。所以他将仁义看得至关重要。处处以仁义要求自己。为自己博得了好名声。但也成为发展壮大的束缚。三让徐州,不肯趁人之危是为仁义;在荆州,不肯偷袭侄儿刘琮icon,也是仁义。所以坐失良机。弄得自己连一块安身立命的根据地都没有。其实,生逢乱世在争夺地盘这件事上。哪有仁义可言。弱肉强食强取豪夺才是真理。前期,刘备是比较仁义的。自从在荆州遇到了诸葛亮,刘备才改弦更张,变得实际了。从孙权icon手里借荆州不还,被孙权骂为滑虏,是为不义。从同宗刘璋手中夺四川,都很不道德,败坏了自己的名声。可以说从貌似仁义变得假仁假义了。

有人认为刘备几易其主,对谁都不忠诚,因此不是仁义。其实这不是不仁义,而是不忠诚。刘备虽然几易其主,但从未忘恩负义反噬其主,比卢布之流强过百倍。他雄才大略,胸怀大志,所以不是一个好下属,因为他要做一个好领导。所以不会永远屈居人下。从这一点说他不仁义是错误的。

从对待兄弟和下属以及人民而言,刘备确实仁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icon传为美谈。和诸葛亮君臣,托孤之义千古传颂。对手下的臣子仁至义尽,为部下称道。从不滥杀无辜没有屠城恶习,为百姓称善。不是假仁假义,而是真仁义。

其实,成就霸业的政治家是无所谓仁义的。一切都是手段。都是为了政治目的服务的。从这个角度而言,刘备确实是假仁假义的。其他人又何尝不是呢?

summy010

summy010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