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他们为什么不燃烧树木取暖?

最新跟帖
Echo不只是回憶

Echo不只是回憶

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说的应该是二战德军进攻苏联的“莫斯科保卫战”,在这场战役里,德军用起了自己最为擅长的“闪电战”,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就打到了莫斯科的城外。这场战争最终却以苏联取胜而告终,然而很多人认为苏联能赢靠的是德军的物资准备不足。在当时,德军计划的是在入冬之前结束战争,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德军有大量士兵被冻死才让苏联获得了胜利。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德军不燃烧树木取暖不让自己冻死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当时的莫斯科气象局记录的天气情况。

从天气信息上来看莫斯科保卫战,到12月5号前并不是非常冷的。但是对于德军来说俄罗斯的冬季的严寒程度也会让德军难以承受,更重要的是那时的德军连御寒的棉衣都没有,德国国内也根本来不及赶制并送到前线。所以持续了6个多月的莫斯科保卫战,约有十几万的德军被冻死冻伤,也是情理之中了。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找树木燃烧取暖呢?小编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苏军反攻阶段你也没心思去点火取暖

朱可夫曾在《回忆与思考》一书中记载了双方的军力差距:

“军队超过0.4倍,坦克超过0.7倍,各种火炮和迫击炮超过0.8倍,飞机超过1倍。”

在困苦和孤独中,苏联人民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展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强硬。首先是莫斯科正面方向的军民展现出了1939年以来德军所从未遭遇过的强硬防守,而莫斯科左翼的图拉市军民也在浴血奋战,拉长了德军战线,分散了法西斯的兵力。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到11月底份,德军已经进入苏联范围20个周了,相当的精疲力竭,可是莫斯科看起来却越来越坚固。当时很多战略家认为,苏联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工农业,马上就不行了,德军的下一次进攻就可以沦陷莫斯科,可苏联人每一次都能熬下去。直到12月5日,苏军更是直接进入反攻,据朱可夫回忆称:弹药非常紧缺,主战迫击炮弹供应量为计划的1%,炮弹为20%,他被迫下令每门炮每天只能放两炮。这场保卫战持续到了第二年的4月份,在双方均已筋疲力竭的情况下,苏军以70万人伤亡的代价,造成了德军50万伤亡,并将德军驱离到莫斯科100--350公里外。而这六个月里确实莫斯科无比寒冷的冬天。从反攻的那天开始,气温到了-29°苏军大举反攻时,你德军还有心思去找木头点火取暖么?

二,苏联的“焦土政策”让你没有木头取暖

从纳税德军入侵苏联以来,苏联基本上有很多不抵抗或者弃城逃跑的将领,虽然如此,但是有一点政策很明确那就我逃跑了也不给你留一点东西;我把房屋,村庄,森林全部烧掉。特别是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德军入侵苏联的后期,这个策略更是执行得更好了。从后来的战争结果来分析来看,苏联实行了一个非常明智的策略——焦土政策,在双方战线交界60公里的范围内,苏联把这些地带的民房、村庄、森林全部摧毁,60公里一片焦土,让德军找不到任何物资和掩护,连木材都很难找得到了,没了木头,你德军棉衣又供应不上,你怎么烧木头取暖?确实在整个战争的过程中,有燃烧汽油取暖的!因为苏联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大多是乡村土路,在雨雪天气情况下到处泥泞,德军的坦克根本无法畅行。此时动不了的“铁王八”就成了被取出汽油的对象,因为汽油也冻住了,就这样昂贵的汽油能提供的了百万德军的日常取暖的需求么?再说汽油烧完了,你“铁王八”也动不了,那你这场战争不就不战而败了么!!!

三,百万军队你用有限的木头去取暖只能说是“杯水车薪”

那么德军进入苏联派了多少兵?据不完全统计:三百万德军士兵和七十万纳粹盟军士兵,六十万辆汽车,四千辆坦克,二千七百多架飞机,七千多门大炮。其中攻打莫斯科的时候有一百七十万兵。一百七十万兵你要靠仅有的那么一点树木取暖那也不现实啊!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1941年12月5以后的反攻阶段,德军没有精力放在如何去找树木取暖上,而且我相信他们有使用过树木取暖,但那也只是“杯水车薪”无可挽救大局的!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只能说还是由于德军准备不足,英美联军对苏军的支持,以及苏联人民的顽强的抗争精神才会最终取得胜利的!

大钢蹦子

大钢蹦子

斯大林已经下令在德军逼近莫斯科前就坚壁清野了,所有村子吃的住的用的都焚毁,容易砍伐的树木也烧掉了~最后德军只能拿汽油生火取暖,坦克一是汽油和机油上冻,二是后勤基本瘫痪,苏军烧柴油坦克的优势在这里最为明显~还有德军的大衣看上去很帅,但是根本无法应付苏联的寒冬,英国做了一个节目专门用实验对比了当时苏德双方的军服,坦克,食物,后勤保障等,充分说明了德军为什么会战败~

闭月心

闭月心

零下三四十度,篝火的作用跟一根火柴没区别

Rock Lu

Rock Lu

莫斯科保卫战自1941年10月开始,到1942年4月结束,总共历时7个月。同年6月起,德军开始入侵苏联,由于提前没有准备,苏联红军被打得措手不及,短短几天的时间,大量士兵被俘虏,近百万领土被征服。9月底德军攻克基辅,完成了对莫斯科的合围,一场旷世大战即将开启。

莫斯科郊外的奇迹

本来战争的结局已定,希特勒已经开始憧憬着在克里姆林宫过圣诞节的场景,大家都知道,莫斯科的郊外不会上演奇迹了。但是希特勒和他的军队要失望了,当年拿破仑折戟苏联的场景,要在德国人身上重现了!

11月初,莫斯科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暴风雪,积雪深达1米以上,气温最低只有零下50度。面对极寒的天气,德军准备不足,机械化装甲车无法启动,路面湿滑无法承重,自身补给也严重不足。

苏联方面看到德军在暴风雪下,机械化优势难以发挥。当即决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青壮年,与德军展开白刃战,誓死捍卫莫斯科!

红场阅兵后,大量的年轻人在经过简单训练后,走上战场。苏联已经无路可退,背后就是自己的家乡,就是自己的妻儿父母,唯有死战才能有一线生机!

莫斯科保卫战堪称残酷,双方投入总兵力突破300万,战死沙场的士兵超过100万。在天气的帮助下,苏联红军以阵亡率超50%为代价,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德军为什么解决不了取暖问题

战后德国军官悲呼,“我们没有败给苏联人,我们是败给了天气!”。这话确实有道理,如果不是这种极端天气,德国的机械化优势就能再次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也许苏联真的会被灭亡。那为什么德军无法克服寒冷呢?像文中提到的,伐树烧木材到底可行吗?让我们好好分析分析。

面对突然到来的严寒,德军首先想到的解决方案是就地取材,但是很快发现这条路走不通

1.苏联人的坚壁清野

由于希特勒战略上的延误,导致德军整整用了3个月才到达莫斯科郊外。这给了苏联人充分的时间把设备运走,把剩余的毁掉。等德军到来的时候,除了大森林,基本什么都不剩。苏联人把能带走的都带走了,带不走的全都破坏掉了,所以德军找不到任何可以取暖的物品。

2.燃烧树木取暖不现实

我们都知道木材燃烧可以取暖,这个确实没问题。但是有个前提,新砍伐的木头不行,因为里面有水分,所以需要晒干后,才能使用,当时的情况显然不允许。

既然就地取材不行,那靠自己总可以吧?但非常抱歉,靠自己也不行!

1.汽油燃料取暖不可取

首先,当时环境气温太低,油桶也被冻住了,很难打开。

其次,周围缺少助燃的东西,比如干柴、木头什么的。

最后,烧燃料属于杀鸡取卵,没有了机械化装备,德军将失去大半战斗力,而且整个军队有将近200万人,用这点燃料取暖,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2.后勤路线走不通

德国高层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紧急给前线调拨了170万套棉服,但是根本运不过去。由于苏联面积太大,德国铺的战场太广,战线拉的太长,导致补给很困难。一路上会不断遇到苏联游击队的袭扰,从而导致德军“能看见干粮,但是吃不着。”

结语

莫斯科保卫战苏联赢了,虽然有天气的帮助,但更依靠广大军民对家乡的热爱,对保卫祖国的坚定。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损失兵力50多万,坦克3000辆,火炮2000门,汽车2000辆以及其他技术装备无数,可谓是元气大伤。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东线走向灭亡的开始,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即二战转折奠定了基础。饱受战争折磨的全世界人民,终于迎来了消灭恶魔的曙光。而莫斯科保卫战也因为它特殊的意义,被永载史册,成为苏联人(俄罗斯人)至今经常提及的骄傲。

Hero

Hero

二战中惨烈的苏德大战,其结果决定欧洲战场战势的走向。

1941年秋天德军对苏联发动闪电战,但正逢莫斯科附近的大雨把原本就破败的道路洗刷的更是泥泞不堪。德军无往不利的闪电战没有了发挥空间,后期的运输补给甚是艰难,德军此时面临着严峻的天气问题,苏联的寒冬可不是闹着玩的。在这场战争中德军冻死的人不在少数,那么德军为何不伐木取火呢?

1.军队数量过于庞大,莫斯科附近没有这么多树可供伐木取暖,面对数百万之众的军队,纵然有再多的森林也不够烧的,况且就算前边的能砍到一些,那后边的咋办?这么庞大的军队,消耗实在是大。

2,苏联的坚壁清野政策,苏联实行焦土政策,战争爆发后,苏联把一切能看到的物资都给带走了,带不走的就一把火烧了,像什么房子柴火,能用的都给销毁了,找个烧火棍都难了,苏军很清楚苏联的冬天是有多严酷。

3,战况过于激烈,战场环境不允许,烤火只能取暖,是暂时性的,并不能保暖,总不能抱着火堆去打仗吧。烤火只适合停战时期,显然当时战场上没有这个条件。真正能保证军队战斗力的还是得穿着可以保暖的棉衣。

4,树木潮湿,助燃消耗大,点燃难度大,苏联的冬天并不是干燥的冷,是湿冷,-30℃的天气,一切都被冰雪覆盖,想要点燃潮湿的树木要消耗过多的汽油,汽油是重要的战备物资,而且潮湿的树木点燃时伴随大量的浓烟,这在战场上就是烽火狼烟,黑夜的灯塔,容易成为战场上的活靶子。

Summer张小饼

Summer张小饼

二战德军失败,绝对不是像小说里写的是败在苏联的寒冬环境下。事实上,欧洲各国,在相同的装备情况下,战斗力相差不是很大,德军二战初期取得胜利不过是依靠暂时的装备优势和突然袭击取得而已,一旦进入到相持阶段,德国的综合国力比起整个欧洲,美国那是差得太远,失败是必然的。

至于苏联的寒冬对德国造成的损失,是德国对后勤保障估计严重不足,对苏联路况太差估计不足,对战争持续时间不足等造成的。单个士兵为什么不伐木生火御寒,一方面是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也说明德国士兵刻板不知变通。

大家不要被影视书籍里面神话的德军蒙骗,事实上德军在两次世界大战表现真的很差,除了北非隆美尔有点战术之外,都是靠装备硬怼的,一旦对手装备赶上,所有优势都不存在了。而且德军意志力十分薄弱,两次大战各个战场投降的国防军数量都极其庞大,只有元首的党卫军表现还可以。

如果要说二战军队的战斗力,在装备差不多的情况下,我认为各主要国家应排列如下:

1,日军(海军第二陆军第一)

2,美军(海军第一陆军第二)

3,苏军(陆军第三海军第六)

4,英军(海军第三,陆军第五)

5,德军(陆军第四,海军第四)

6,法军(陆军第六,海军第五)

其他国家不计算。

老连长下基层

老连长下基层

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而不燃烧木头呢,原因如下。

一、在战争环境中,部队要随时转移不可能一直燃木烤火取暖。

二、在战场上围在火边长时间不动会暴露目标,成为敌方的活靶子,死伤会更惨重。

三、冬天,苏联气温极低,常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如长时间烤火后再离开火到极低的温度下,因温差太大,人体适应不了,更容易引起死亡。

四、德军本来兵力就不足,不可能再抽调太多的人去伐木取暖。

五、战略资源匮乏,油料和运输车辆也不可能有充足的保障。

六、苏军对其物资供给线的打击也使其不可能源源不断地运送木头。.

这就是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而不燃烧木头的原因。

miSs_Tracy

miSs_Tracy

为何德军在寒冬中不砍伐苏联广袤的森林,之后烧掉取暖呢?

一、军队过于庞大,树木不够烧

入侵苏联的德国大军并不是一支几万人的小部队而是一致数百万的庞大军队,这么大的一支军队,他每天需要的物资肯定是海量的。如果军队一边打仗一边还要自己准备物资,那军队的战斗力一定会大大削弱。即使部队砍伐树木进行取暖,那么需要砍伐的树木将会是海量的。如果德军每人每天烧0.1立方米的木材取暖,那么数百万大军在整个冬季消耗的木材量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将会达到几千万立方米的木材,就算把莫斯科周围的森林砍光了,也是凑不够的。

而且,苏军为了主动给德军制造后勤压力,实行了焦土抗战政策,大军在后撤时,烧光了几乎所有能够烧的东西,不要说给德军留下森林了,就是连一根柴棍也被烧成了灰。

就算前期的部队找到了一小部分干柴,可是后面的部队就再也没有干柴可用了。这么大规模的战役,德军数百万大军不可能仅仅依靠那些少得可怜的树木。

再者,德军是去打仗的,不是去一起取暖的,在取完暖后,德军还是要继续打仗,不可能一边打仗一边取暖,打一会仗就又开始冷了,所以烧树木取暖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解决德军取暖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尽快拿到厚厚的过冬军大衣,在当时的情况下,让德军士兵穿上过冬大衣才是当务之急。

二、树木潮湿,不易点燃

在苏联的冬天大雪飞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有时候苏联的大雪能够没过人的膝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树木可供采伐,可是却很难点燃。我们知道想让木头燃烧起来需要有条件,要达到他的着火点,那么就需要足够的助燃物。在莫斯科城下的德军数量极其庞大,哪里有如此之多的干柴让他们引燃树木呢?

德军在冷的是在无法忍受时会通过油料直接引燃树木进行取暖,可是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我们知道油料在战场上是极其宝贵的物资,没有他,坦克就无法开动,大炮和汽车就成了摆设。在无法得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大规模使用油料用于取暖,无疑是直接认输战争。

三、战场上的实际情况,不允许德军烧树取暖

德军士兵在作战时是不可能进行生火取暖的,只有在双方不打仗的情况下,德军才能生火取暖,但是这样只能帮助他们挨过一小段时期,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还有一根问题是如果德军大规模点火,这就可能暴露德军的兵力部署,更有甚者,如果苏军炮兵部队根据生火点对德军进行炮击,这样的话,德军就太难受了,想取个暖,结果命都丢了。

战场的残酷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当时的德军深知如果自己无法在最寒冷的深冬到来之前攻克莫斯科的话,那么他们的结局将会非常的惨。于是,德军的各级指挥官拼命地指挥他们的士兵不断地向苏军阵地发起着猛攻,一刻也不敢停下。对于苏军来讲,莫斯科是自己祖国的首都,他们的身后就是苏军元首斯大林,他们无路可退,只能拼死一战。所以德军推进的极其艰难,结果便是,在苏联最为寒冷的深冬到来之际,德军仍然无法突破苏军的铜墙铁壁般的防御,尽管,德军一度推进到前沿士兵能够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塔尖,但是,也仅仅是到了这里,从此之后,德军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最终德军失败了,数万名德军士兵被冻死在了苏联。

综上,燃烧树木取暖的方法在真实的战场上根本行不通,关键的问题便是可供德军取暖的物资太少,德军在最关键的冬季来临之前没有拿到他们迫切需要的过冬棉衣。所以,在这种没有取暖物资的情况之下,即便是燃烧树木、燃烧宝贵的油料,也都只是一时的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核心的关键问题!德军统帅部对于闪电战的盲目自信以及战前的准备不足、低估苏军的实力都是战败于莫斯科城下的重要原因。

吴名小卒

吴名小卒

不是德军不想点燃树木增加温度来取暖,而是他们真的不能,条件不允是德军不想点燃树木增加温度来取暖,而是他们真的不能,条件不允许呀!


德军本来想通过闪电战,像消灭波兰那样迅速结束对苏联的战斗,奈何苏军红军都是拼命三郎,誓死保卫祖国的好男儿,毫不夸张的说就是战斗到最后一人也决不投降,不放弃前线阵地,就这么拖着坚守着,到最后还真拖出了反击从而最终取得胜利的时机。

这个时机就是由于苏军的顽强抵抗破灭了德军通过闪电战占领苏联的企图以及德军战线的拉长后勤物资的供给困难,还有1941年的冬天似乎比以往来的都早一些,那个冬天是百年以来最寒冷的冬天,降雪都达到了1米多深,气温在零下40度。

而此时德军包括坦克,枪支在内的所有武器几乎都被寒冷的天气冻结的失去了作用,对于士兵来说更要命他们还穿着薄薄的秋装在雪地里与苏军作战,但是枪支已冻,身体更是被冻得不受控制,就这样被苏军打的节节败退,冻死的冻死,逃跑的逃跑,慌的一批!

想像一下,既要遭受着寒冷又要尽快躲避苏军的围剿!

第一,德军现在连逃跑的力气都没有了,还有力气去砍伐树木来取暖吗?

眼看着,苏联首都斯大林格勒近在咫尺,突然遭遇气温骤降,暴雪封路;给德国纳粹军吹响了失败的号角,从此刻起下。战争局势发生180度大反转,胜利的天平开始向苏联倾斜。

一来德军本想着就快拿下苏联,到时候就可以喝酒吃肉,补充能量,一切军备物资都没有准备。二来即使现在后勤物资正在途中却遭遇大雪封路气候条件不好等恶劣环境,很难顺利快速送达,德军只能在受冻挨饿中反击撤退,身体素质严重受到影响,已经失去战斗力和士气。迫不得已只能把身边汽油燃烧来获得短暂的温暖,或许他们想过砍伐树木取暖但是身体没了力气。

第二,时间上也不允许,大雪虽然造成了双方的行军困难,但是,抓住战机的苏联红军可不会给他们的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一直在马不停蹄的追击中;如果停下来去捡树枝或者砍伐树木来取暖,那么随时都会遭受追击苏军的歼灭危险!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砍伐树木上,还不如抓紧撤退求得后方援军的会合!

第三,在白雪皑皑的雪面上任何东西都成为了显眼的目标,更何况点燃木材不仅发光还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这就很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被苏军发现!成为苏军的活靶子,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

在这些情况下,没物资要受冻挨饿,又有大量苏军追击,只能被冻死!

说到底有点还是“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最终德军为其所造下的罪恶付出了惨痛代价,任何时候纳粹德军都不值得我们同情,因为他们的罪恶行径造成了千万无辜生命的逝去!

随风驹

随风驹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正式打响。希特勒集结纠结了550万人,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从北方中央,南方对苏联发起了闪电战,苏联的卫国战争正式打响。

战争一开始,德国人的入侵势头势不可挡,苏联军队因为缺乏足够的军事准备一路溃败,苏联似乎都已经到了亡国的地步。直到一年以后爆发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人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入侵步伐,此后苏德陷入拉锯战,1943年苏联与德国的库尔斯克会战正式宣布苏联战略反攻。

有人说德国军队的失败有一半的原因要归结于苏联的地广人稀以及寒冷的天气。此话也并非虚言,要知道当时在希特勒的构想当中苏德战争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结束,谁能料想到苏德战争持续如此之久,以至于战争到了冬天,德国军队还穿着单薄的军装。

又有人问,西伯利亚有那么多原始森林,德国军队不知道砍树取暖吗?对比,我只能说你想多了。

首先,德国队伍实在过于庞大

诚如上面所言,德军规模达到了百万级,如此大规模的队伍就算西伯利亚有再多的木材也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需要。

东晋时期,秦王苻坚率领大军80万都敢夸口投鞭断河,可见德国550万人的大军规模是何等庞大。

其二,就算有西伯利亚有足够的树木,也不得不考虑苏联的地理状况

苏联的冬天,不是中国北方的冬天,而是类似于南方那种湿冷的冬天,这就注定它的树木不易燃的。这些树木都有点潮,不利于点燃,所需要的汽油,酒精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

众所周知,苏联人为了阻缓德军的进军步伐,也实行清壁坚野的政策,导致所有的可用物资都被毁坏掉,德军自己也不可能储备有足量的汽油,酒精等助燃物质。

其三,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德军当时的实际状况,因为毕竟是一个战争环境。

苏联人不可能看到德军烧树木取暖的时候毫无作为,德国军队也不可能一边打仗一边取暖,战争状态注定砍树是不可能,燃烧树木取暖的方法是帮不到德国士兵的,如果要有暖宝宝的话说不定还可以。

暖暖时光

暖暖时光

我是专注于军事领域的白泽说,如果你喜欢我的内容,一定要点关注哦!

路边的木头,为什么不燃烧取暖?

首先因为战争的原因,生火会被敌军发现。其次,因为闪电战策略,军队一直都在向前开进,根本没有时间去砍木头取暖。即便燃烧树木取暖,也无法在零下30摄氏度让身体适应寒冷的冬天。最后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没有机械化工具伐木,运输不便,人工伐木效率极低。智囊团或许认为,伐木消耗的时间和精力,不如让士兵继续冲锋。

冻死几万人的不仅仅是冬天,还有迟到的后勤补给!

打败德国的不仅仅是那个最冷的冬天,还有迟到的后勤补给。在德国攻打前苏联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的时候,由于距离德国本土较近,可以随时进行后勤补给。可随着战略纵深的增加,德国的补给越来越难送到前线。火车不同轨,机械化部队在交通不发达的地方,行进速度也明显放缓。小股苏联游击部队,偷袭运输部队等问题,使德军的补给无法第一时间内送达到前线部队中。

德国智囊团低估苏军,一昧的追求闪电战,疲劳使战斗力下降。

有人说,德军如果有棉衣,苏德战争结局将会不同。这句话以偏概全,即便德国不一昧的追求闪电战,而是大量生产棉衣,运往前线。苏联将在喘息中,集结大量军队进行反攻。等德国军队穿上了棉衣,或许已被赶出了苏联的领土。

综上所述,冻死不仅仅是因为寒冷,还因为疲劳和饥饿。伐木效率极低,不如让士兵继续冲锋。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或许我可以用切身的感受告诉你。无论你穿多厚,在哈尔滨室外站15分钟,都会冻得瑟瑟发抖。燃烧木头,即便可以取暖,但相对于寒冷,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静静悠然

静静悠然

导读:战争状态下如果烧火取暖,即使二战时期没有精确的制导炸弹,天上的轰炸机依然能准确通过火堆找出人群,并且由于人群扎堆聚集,一炸就是一堆,比平时效果好不知道多少倍,所以战时烧火取暖无异于自杀,战时最高指挥官是严禁军队随意取火。


战争不比平时,围堆烧火取暖,既暴露目标又提高被敌方杀伤率;

战争与和平年代不同,战场环境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遇到敌军的偷袭,更别说在战场烧火取暖,加大暴露目标的风险,这种自杀行为没有任何人去做。


德军在苏联东线战场,在二战后期成为了德军最大的战略前线,在这里投入了整个德国将近1/2的军队与资源,这里巅峰时期德军人数超过五十万,在斯大林格勒战争中,德军更是投入了上百万军队,但是最终抵不过苏联的“人海战术”,以投入战场五百万人,伤亡两百万人的代价,终于将德苏战争时间拖到了苏联的冬天,这时的德军由于补给线过长,且经常受到苏联游击队的偷袭,导致前线战士缺衣少粮。


战时烧火取暖,这个行为是被严令禁止的,从我国的诸多抗日纪录片当中可以看出,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如果一旦被敌方航空兵发现,那么就是一场轰炸灾难,造成部队大规模的非接触性战斗伤亡,所以战争状态下,根本不可能烧柴取暖。

烧木取暖的条件,即使平时也需要合适条件才能做到大规模取暖;

假设战时满足条件可以取暖,在战局占据上风、其拥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部队也不能做到大规模取暖,因为满足数十万人的烧火取暖,首先需要大规模的砍伐工具,就算用人力去采集,也不可能采集到能供当时攻打苏联的德军取暖的数量。


另外柴木需要保持干燥,而当时莫斯科零下几十度的天气,野外柴木根本达不到燃烧点,烧火点燃可能还需要燃油的辅助,而当时德军本身所携带的军油都不够坦克用,更不可能拿去浇柴木燃烧全暖用,所以野外取柴烧火取暖,根本达不到要求。

donalliu

donalliu

就事论史,孤妄揣测。围困莫斯科的德军是集团大军,人数太多,零下三十度的极端天气环境肯定会考虑取暖问题,而且能烧的东西肯定会拿来烧,更不要说伐木烧树,问题是数十万大军在苏军焦土政策下,根本没有房子可住,没有粮食和干净水源,也不会有能烧火取暖的东西了,德军虽然越冬物资奇缺,但说几万人完全是冻死的我看也未必,多数是严寒导致很多人生病得不到及时医治而亡的。非战斗性减员在如此恶劣环境,苏德双方肯定都遇到了,只是德军被夸大和魔化了。严寒主要是使得飞机坦克甚至汽车都无法用了,军队完全丧失大规模机动作战优势了,德军如有神助的闪电战无法达成,加上苏军在绝不后退半步的强大意志抵抗下,顽强反攻而失败的……作战中取暖问题,德军不可能派大量人员去伐木劈柴吧,就算可以,那将大量树木分配到每个人头,运输好解决吗?无论白天黑夜烧火取暖都会暴露目标,不怕轰炸吗? 所以说运气好可以伐木取暖,多数没法做到那就等着挨冻吧……毕竟德军是来打仗的,不是进森林打猎,想生火就生火,也想得太美了吧……这样解释也许合情合理吧。

AzaleaLove

AzaleaLove

二战最惨烈的战役是在苏联境内爆发的,我们称其为苏德战争,德军却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了数万人,而且伤者不计其数,很多人认为正是这一场寒冬,正如100年前的拿破仑进攻沙俄的时候,一场大雪也保住了沙俄一样,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苏联沙俄甚至统称为俄国是天佑之国,每当遇到国难的时候,总有上天警示和帮助。

抛开这种泛神论的观念和天命说,其实围绕战场的谜团和解释太多,德国为什么要在入冬的时候侵入苏联?希特勒难道没有想到天气和地理位置的变化吗?希特勒使用的闪电战,真的忽略了苏联地形广袤而必然会使自己的战略大打折扣吗?其实这些希特勒都想到了。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爆发之初,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双方共同瓜分了东欧,这也是西方尽力埋汰苏联的地方,但是我们同时也都知道苏联和德国各自唱戏,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同盟,曾经的希特勒曾在条约签订以后嘲笑斯大林,他也知道斯大林并不是一个老实人。在西部战场,他确实已经取得了胜利,整个欧洲大陆都落入其手,英国难以招架,龟缩于海岛,而美国依然宣布中立,希特勒同时也早已经得知苏联在东方建立一个安全地带,并且深挖壕沟十分明显,早晚是要超自己后路的。

所以希特勒在西部战场告一段落以后转手向东方进攻,希特勒在主观上并不想创造第二战场,这也是希特勒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坚决反对的,但是希特勒在当时没有能力进攻最后的堡垒英国,但是在空战方面对英国进行了轮番轰炸,在他的预计以及参谋部的计算中,英国已经丧失了抵抗能力,而正巧也是这一个时间点,苏联正在加紧准备自己的内部肃清和战争防线的建设,希特勒认为,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因此在那一年的入冬之时发动了对于苏联的闪电战,这场战争可以说希特勒初步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苏联为了保证自己战争优势的东方战线被彻底击破,而且德军深入到了苏联境内,按照希特勒的计划,德国大军确实可以攻破苏联,但是并不是因为单纯的冬季大雪而导致这一计划全面失败,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于那一场大雪,但是在深秋之际的那一场大雨,恐怕没人关注,斯大林的闪电战,即便是对于苏联也是有可能成功的,但是那一场雨,使得很多德军进攻计划受阻,原先闪电战的推进速度可以一天300公里,但是由于道路泥泞,这一速度被削减了70%。

即便如此,苏联在当时也难以招架,如果没有这一场大雨,我们能否想象究竟会发生什么,之后又会有怎样的历史?也正是因为道路泥泞,连续大雨而导致德军的进攻受阻,战争才被迫拖延到了冬季,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在当时并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想到战争会持续进入到了冬天,天公不作美的事,除了那一场大雨那一年冬天的大雪也是数年来最大的一场雪和最冷的严寒。

对于当时的苏联而言,整个防御阵线都已濒临崩溃,并且已经做好了全国兵力集结主要城市鱼死网破的准备,对于这一方面虽然苏联没有应对经验,但是俄国人的传统有,曾经为了防止拿破仑灭亡自己,连自己皇帝的皇宫都可以烧得一干二净,苏联也自然效仿了这一古老而优秀的传统,将所有的物资全部搬入城市,对于搬不走的东西,全部砸毁烧光,甚至包括城市之外的树林也全数烧光砍光,而从秋季就被奇怪的天气绊住的德军,自然也不可能通过砍烧树枝的方式御寒过冬。

yangbo

yangbo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朋友都知道,在这次空前绝后的战争中,涌现很多经典战例。最为著名的甚至今天也是军事强国也在运用的战法,特别是德国和苏联的“闪电战”和“保卫战”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其规模之宏达,装备之强横,伤亡人数之惨重,直到今天还有人津津乐道。

苏德战争后期,德国闪电战失败,大军困在苏联境内,很快寒冬到来冻死德军几万人,冻上不计其数,因此有人多人问,为啥不砍树取暖呢?

回答这个问题,先探讨一下德国闪电战真的是失败了吗?

其次苏德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德国找了一个猪队友,因此意大利这个搅屎棍拖了后腿。(假定德国和苏联一伙或者和美国一伙,相信历史就会改写了)

意大利军队战力可以说奇葩,没有撬棍打不开弹药箱就投降,上级没给下面指定的食物也投降,甚至主动投降英军,英军不愿意,猛打英军打疼就英军,再投降。真是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假定只是这些也就算了,当时德军有一个巴巴罗萨计划内容就是快速拿下苏联和乌克兰地区以改变德国国内的现状。其实就是需要苏联大量人口,改善德国人口太少出现的用工荒问题,其次就是需要乌克兰这个大粮仓,最主要的是得到苏联的石油这样的战略物资。

计划赶不上变化天意弄人,失败的根源来了,猪队友意大利来了他来了,他来了,踏着七彩祥云走来了!

意大利1941年战败希腊,德国不得已才发动巴尔干现役,然而这一枪的打响,也给战败于苏联埋下伏笔。

闪电战新战法,当时效率很高。军队推进速度说一日千里也不为过,然而弊端也随之而来给养跟不上,当时181个师550万人,庞大的数量遥远的距离,而且苏联糟糕的路面,后勤跟不上,随之一系列问题出现,而苏联却得到了喘息,苏联也从美英两国得到大批援助,食品,武器,弹药,棉衣等等。

这时候德国高层才发现,原来计划夏天结束的战争竟然不知不觉到了秋天。尽管希特勒下令增加冬季衣服,然而后勤路线太过漫长,尤其苏联秋季多雨,那时候也没有高速,土路泥泞不堪。因此德国后勤部门向希特勒汇报:我们已经达到了人力 和物资的极限了,也许我们要面对冬季的严寒威胁了。

最后重点来了,为什么不砍树?

首先,550万大军,需要多少树才可以熬过西伯利亚的严寒。其次斯大林也不傻,苏军撤退时烧毁大批可以使用的木材,至于森林确实没有放火。只是树是湿的,无法立即点燃,再说当时在战争也不可能一边烤火一边打仗吧!

所以德军也无奈,直接点燃树木不可能,需要燃油来引燃树木取暖,而后勤跟不上,坦克汽车都需要燃油,所以用燃油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所以大批穿着单衣的战士冻死开始出现了。

我是君子点兵,欢迎留言评论

漫游者

漫游者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