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他们为什么不燃烧树木取暖?

最新跟帖
anna_yu22

anna_yu22

这又是一个比前人更聪明的想法吧,似乎当年德国人一直没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要动动脑子,可以让前人提出一个解除难题的妙招来了,以为德军面对的问题太过于简单了吧。

在当时的背景之下,真正的问题不是德军没有冬装,也不是说没有取暖的方法。而是德军的后勤保障陷入了个大麻烦中,不仅仅是冬装,连武器弹药等等也无法及时的送到前线部队手中,这才是造成德军的作战中出了很大问题,远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是着生点火取取暖而已,面临的问题比想象要多在。

当时来说,由于越冬的准备不足,比如,润滑油不是冬季使用的型号,造成武器无法使用等问题,仅仅是生几堆火,看似简单,其实不解决当时面临的问题,一系列的困难局面在作战的条件下,人们需要是爬冰卧雪,不是待在屋子里的取暖,那是作战,德军面临的诸多的困难,坦克发动不起来,没有足够的弹药等等,只是在当时所表现的情况,不是一个想象中的德军不知道或没干过烧树木这一招,德军想到了一切可能的办法了。

子夜欣谭

子夜欣谭

1941年的初冬季节,在寒冷的苏联境内有大量德国机械化部队从西向东挺进,此时的苏联被德国军队追得节节败退,心高气傲的德军预计很快就会战胜苏联,却不知灭顶之灾正在等着他们。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是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军队也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军队,德军需要的武器装备和鞋靴衣帽都是在工厂中大规模生产完成的。

正是由于德国军队的机械化程度很高,所以在二战初期,德国以“闪电战”的方式很快占领不少国家,这让德军的狼子野心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1941年,德国和苏联之间的战争爆发,在战争初期,德军依旧凭借着超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横扫苏联在欧洲国土上的四百多万军队。紧接着,德军乘胜追击,仅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已经来到莫斯科城下,苏联军民和德国士兵在莫斯科展开了著名的莫斯科保卫战。

准确地说,德国军队进攻苏联时出现大面积冻死的情况仅仅是在“莫斯科保卫战”,在其他的战役中极少出现这样的现象。

德军在明知苏联冬天寒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强行进攻苏联?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说一下德国对于军队御寒装备的物资保障情况。

虽然德国在纬度上并没有苏联那么高,但是德国也是有冬天的,当时德国的最低气温大概在零下十度,因此德军士兵也是需要配备御寒装备的,德国的工厂是具备大批量生产御寒装备能力的,其中德军曾经生产过一种被称为“43型冬装”,它带有很大的防风帽,甚至可以罩住整个头部。

德国人是非常严谨的,即使是从现在的德国人身上也可以看到这种严谨性,当时德军对苏联发起战争也是经过详细计划的,其中就包括了军队进攻苏联时如何保障后勤以及抵御寒冷的问题。

在德国出兵进攻苏联之前,由于意大利的原因,德国先是派兵攻击巴尔干半岛,这样就比原定进攻苏联的时间推迟了几个月。

在对苏联的战争中,希特勒和德军高层之间产生分歧,德军高层将领认为应该挥师直逼莫斯科,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和目的。但是希特勒不这样觉得,他认为苏联的国土面积太大,战略纵深会让德军处于孤军深入的危险之中,因此希特勒主张先拿下乌克兰之后再攻取莫斯科。


德军在乌克兰的基辅一直战斗到1941年的9月份,此时德军开始转而全力攻取苏联。虽然希特勒和德军高层都知道苏联的寒冬即将来临,但是他们还是要执行攻占莫斯科的计划。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按照希特勒的原定计划,要在冬季到来之前攻下莫斯科,希特勒想要借此逼迫斯大林坐下来和谈,如果此时不能及时攻占莫斯科,将会前功尽弃。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德国对苏联的前期战争中实在是摧枯拉朽,虽然当时苏联的天气已经转凉,但还可以接受,德军将领相信德军一定能够在11月中旬占领莫斯科。

德国当时在莫斯科战役中前后共投入了170万人,这已经远超德军最初预算的110万人,在苏联方面,苏联开启全民抗战模式,所有人都来参与防御工事的构建,在苏联军民的抵御之下,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停滞不前。


对于苏联的寒冷天气,德国在本土的工厂生产了大量的棉服棉被、手套皮靴、防冻液和枪械润滑油,除此之外,德军在攻占苏联的城市之后,也会将原有的工厂用来生产防寒物资,所以对于德军来说,防寒物资一直都是充足的。

既然德军有充足的后勤物资,为什么还会出现大面积冻死士兵的情况呢?

这是因为德军开始进攻苏联之后,为了实现寒冬到来之前拿下莫斯科,德军优先保障将枪支弹药运送的苏联前线。不过德军很快便发现了问题,后勤物资的运输出现很大困难。

德军在苏联战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运输难题,首先是苏联的领土面积非常大,导致战线拉扯非常长,运输距离和难度增加不少。


其次是苏联的公路基础设施很落后。当时的西欧地区已经在普及柏油马路,尤其是德国已经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为德国在欧洲地区作战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

反观苏联的公路很多都是原始土地道路,一旦遇到下雨天气,德军的物资运输队经常深陷泥潭,行动迟缓。另一方面,苏联军队在撤退时将铁轨全部拆除,根本没有铁路运输的可能性。此外,德军的运输线还时常会受到苏军小股部队的袭击,更加降低了后勤物资的运送速度。

因此德军是有物资,却运不到前线。

有人说德军之所以败给苏联是因为寒冷,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天气寒冷只能算是德军战败的重要原因,但绝对不是主要原因。


在1941年冬季的苏联还并不算太冷,受到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在刚入冬的时候,苏联的气温还没有低到零下十度,此时德军身上的御寒装备完全能够应付。

到了1941年的12月底,莫斯科的气温才开始出现突然下降,最低的时候达到零下三四十度,这样的温度在莫斯科的历史上都是少有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穿着御寒衣服也会被冻死,气温对于德军和苏军是公平的,甚至苏联士兵冻死的人数更多,因为苏联士兵的后勤保障还不如德军。

按照官方公布的莫斯科保卫战中,苏联由防御转入进攻阶段是在1941年12月5日,也就是说,在1941年极端寒冷天气到来之前,德军已经由胜势转为劣势,所以德军真正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寒冷。


为什么德军士兵没有燃烧树木来取暖?

有人说苏联军队在撤退时实行“坚壁清野”战术,德军没有树木可以砍伐,这种说法纯属是无稽之谈。苏联的树木数量多到惊人,根本不可能砍伐做到坚壁清野。

德军士兵没有燃烧树木来取暖的最主要原因是命更重要。在战场上如果用燃烧树木的方法来取暖,非常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很容易遭到敌人打击,所以德不会燃烧树木来取暖。

quizas

quizas

倒是想烧,但来不及也没法烧呀!怎么烧?对于德军冻死不少人,这里我有话要说。

在不少书本中,只要提到德军在苏联冻死的故事,都会有人对冻死的德军表示惋惜。觉得当年德军明明做了充分准备,却依然冻死不少德军,这究竟是为何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还是德军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有人说,后勤保障工作早已做好,但没有想到苏联天气如此恶劣,冬天说来就来。但事实上,北方的天气就是这样,从来没有商量的道理。气温向来都是说降就降,雪更是说下就下。

而在那个时候,德军穿的都是单薄的秋季服装。如此一来,气温骤降士兵一下子不适应,冻死相对来说确实比较正常。而在当时,你觉得会有人没有想过扎营烤火吗?显然是考虑过,但在寒冷的冬季,风雪交加你觉得一个小小的火堆真能解决严寒问题。

或许有的士兵确实生过小火堆,但在入睡之后火堆也会逐渐灭掉。后半夜人体体温骤降,外部环境更是如此。同时,让德国人在短时间内适应苏联的冬天,就如同一个南方人来到了北方,短时间内即便是在被窝都无法适应,更何况是在战场呢?要知道,当人冻到一定程度,在感官上就会出现错觉,觉得好多了并不是太冷,因为其已经习惯这种感觉。但事实上,这是一种不好的征兆,意味着人体机能正在不断的下降。

其次,主要在说说燃烧树木取暖。先不说苏联那个时候施行的坚壁清野计划,导致德军搜刮到的衣物燃烧物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德军白天还的在40多度的严寒下,艰难行军。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即便是有人想要想办法找点物资,也的服从命令听指挥。也就是说,生火取暖不能兼顾。

最终,导致在这期间有冻死的,也有冻伤的。甚至,还有人因为天气原因,出现疟疾的。如此一来,导致大片的传染,更是造成大量的德军死亡。

啖蔗堂

啖蔗堂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军兵分三路突入苏联。二战初期一向膨胀高调的德国人本以为能三个月内征服苏联,不料想却在莫斯科遇到了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

冬季的来临伴随着降雨季节的开始,泥泞的道路、苏联的气候和恶劣的条件,让德国士兵尝尽了苦头。苏联军队在撤退的时候,烧掉了房屋,炸毁了大桥和火车站,破坏了铁路,把基本上德军能用到的物资全部破坏了,虽然苏联森林资源丰富,但是,不代表这些木头都能烧起来。那样阴冷潮湿的天气,再加上正处于战场上,也不能每时每刻都靠围着火堆取暖。火堆燃起的烟雾和醒目的火光,同样也会暴露自己的位置,遭到苏联的火炮攻击。所以烧木头并不能改变战争的平衡性,偶尔的烧火取暖还是可以提高德国人在苏联冬季战场的“幸福感”的。

这次“闪电战”推进速度较快,德国人把战线拉的十分的长,再者说了苏联人破坏了公路和铁路,物资部队行进速度慢。这也导致了德国人都暴露在荒山野岭上,受着寒冷与饥饿,这也造成了德军看见人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扒他们的衣服穿。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穿的上呢?穿上棉衣就能抵御严寒了么?那那些登山爱好者即使穿着厚实的登山服,最后不还是因为体温过低被活活冻死嘛。历史上多少国家因为苏联冬季恶劣的气候,导致对俄国战争的失败,二战中的纳粹德国也不例外。

楨兒吥乖

楨兒吥乖

烧木头,穿皮衣棉衣,吃足够热量的食物,德国人大多数都做了。然而,如果你以为仅靠这些措施就能轻松抵抗零下40度的严寒,那也太小看大自然了。


真正稳妥的御寒措施,是要在保温的密闭室内,有着足够的吃穿和燃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然而,苏联和德国两军却是在打仗,打仗是不可能躲在屋里的,必然时刻蹲在野外工事内。在野外烧木头,即使烧得再多也难以做到室内的取暖效果,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此外,不断地炮火和战斗,也会时不时破坏掉双方的御寒措施,包括房屋和火堆,以及各种补给品。所以,战争期间很难确保给士兵提供十足的防寒条件。


所以说,除非两军在寒冬时候不打仗,全都躲在屋里,只要打仗必然会面临冻死冻伤的危险。



不仅仅是人员,双方的武器装备也要忍受极度严寒的考验。包括装甲车、火炮、弹药等,都可能在低温下失灵,需要士兵亲自冒着寒冷去修理和搬运,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冻死冻伤的风险。


可见,德军在一个寒冬季节里仅仅冻死几万人,其实算是少的了。(陶慕剑)


陈小妞想出去耍

陈小妞想出去耍

打仗不是过家家,燃烧木头取暖,那是在停下来的时候,试问在两军对战的时候,如何燃烧木头取暖。打仗靠武器,不说人,就连战车、枪械都给冻坏了,可想而知,苏联的冬天是多么的冷。

都知道苏联人,或者是俄罗斯人喜欢喝伏特加,东北人喜欢喝二锅头、烧刀子酒,就是因为北方气候寒冷,人们用以烈酒取暖,而江南人则喜欢喝花雕酒,酒性则温和许多。

德军的失败,就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战线拉得太长,而偏偏苏联地盘太大,虽然说从夏天打到冬天,德军的失败归于天时,其实就是战争的发动者盲目自大,不顾军士生死,甚至都不计算苏联的当地气候等因素,不计算后勤补给,光谈战争意志的神话,也是不行的,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如果,希特勒的目光仅仅放在欧洲大陆除苏联版图以外,那么如今的世界格局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泰国旅游通

泰国旅游通

有这么一句话叫做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火,没有任何的用处,同样的道理,俄罗斯的冬天冰天雪地,野外温度能达到零下四十多度,试问要用多少木柴才能把俄罗斯的冬天烤热了?解决几百万德国士兵的取暖问题。

下面星火情殇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这个问题。

德国对苏联的作战,犯了一个严重的低级错误,就是没有考虑苏联的低温寒冷的气候,几百万士兵穿着单薄的夏衣,想以闪电战的速度在一个夏季两个月的时间里击败苏联,德军只想着胜利,却从来没想失败是什么样子,闪电战在强大的苏联面前破产后,德军被苏军牢牢的黏住,两军从夏季一直对峙到寒冷的冬季到来,德军成了一只流浪在莫斯科郊外雪地里的大老鼠,要吃饭没有粮食,要抵抗寒冷,没有棉衣,更没有房屋居住,没有取暖的木柴。


在冬天来临之前,苏军方面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坚壁清野,不给德军留下任何生活物资,房屋全部摧毁,粮食全部带走,更不用说取暖的衣服和木柴,至于野外的树木,德军没有伐木工具,即使能将漫山遍野的树木砍伐成木柴,不经过长时间的晾晒,湿木材根本不能用于取暖。

就这样德军几百万士兵穿着衬衫,凉鞋裸露在西伯利亚吹来的寒流中。

德军远离德国的大本营,后勤部队很难在最短的时间内送来棉衣,即使送来棉衣,在野外没有取暖的营房和木柴,也很难抵抗莫斯科如此低温的天气,抵抗一天两天可以,时间长了任何人都会被冻毙。


刚刚进入冬季的时候,气温还不足冻死德军士兵,但是当时间进入到冬季十二月后,气温低到零下三四十度以后,如果长时间的没有取暖设施,即使穿着棉衣人就会被冻死,德国距离苏联莫斯科大约是一千五六百公里的距离,苏联境内没有公路,也没有铁路,这一千五六百公里的距离,没有坚实的公路,对于卡车运输为主的机械化部队来说,根本就没有道路,德军所有的后勤保障资源很难按时送到前线士兵手中,苏联境内的交通路况,让希特勒的摩托化机械部队彻底失去了作用,德国到苏联莫斯科1600多公里的距离,成为了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是兵家大战之前的首要任务,希特勒过高估计了德军作战能力,同时也对苏联军队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想在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就灭亡苏联,这个计划破产后,令希特勒犯下了最致命的错误,就是后勤部队的补给成为了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德军有运输飞机输送后勤保障物资,也许苏联会被德军击败。总之,德军的失败原因不是寒冷的天气,德军在寒冬里冻死几万人,是因为后勤部队的运输根本就保障不了将物资按时送达前线,漫山遍野的树木也做不了取暖的木柴,德军不仅仅取暖的物资供应不上,乃至后期的粮食,军火的供给都出现了问题,所以德军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那颖最知足

那颖最知足

苏德战争的爆发

二战前期,纳粹德国为了希专心攻打欧洲大陆,希特勒和斯大林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甚至还和德国参加了瓜分波兰的勾当,

可是当纳粹德国不到两年就占领了欧洲大陆之后,希特勒想到了自己的盟友苏联,盯上苏联的高加索油田,再加上希特勒得知苏芬战争当中,百万苏联大军拿打一个芬兰小国打了两年之后,他觉得他又能力“背信弃义”了。

于是在1941年6月22日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集结了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分三个方向以闪击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袭。

战争初期,由于苏联情报方面出现误判导致准备不足,再加上大量的指挥官在“肃反”运动当中被清洗,苏联即便号称500万红军,成千上万门大炮和飞机坦克装甲车,它仍是个无头巨人,依然一路溃败。

德国凭借优势兵力和著名的闪击战术长驱直入,不到四个月就深入苏联境内六百公里,占领了苏联的大粮仓乌克兰,在基辅和明斯克消灭苏军大量的有生力量,终于在1941年的9月末打到了离莫斯科只有12公里远的伊斯特拉,莫斯科甚至整个苏联的局势可谓千钧一发,命悬一线。

粉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莫斯科保卫战

即便斯大林采取了种种措施,例如签订枪毙战俘家属的狠命令,号召全民总动员,甚至亲自坐镇苏联,也依然没有阻挡住纳粹德国的虎狼之师,打开莫斯科的大门,苏联和德国开始打起了巷战,每一处废墟都是争夺的战场。

然而这个时候德国的进攻的速度慢了下来,因为在废墟当中,装甲部队毫无用武之地,每一处废墟下都有可能会藏有射杀德军的子弹。

终于苏联挺到了1941年的冬天,此时德国由于御寒措施准备极其不充分,由于严寒而直接被冻死的德军就高达数万人,军备武装器械有的更是因为天气的严寒而失灵,就这样,苏联在莫斯科挡住了德军进攻的步伐,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苏德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苏联是在严寒的冬天有老天相助下,莫斯科保卫战才止住德军闪电般的进攻,从而使苏德战场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当中,光因为严寒就被活活冻死几万人,因为冻伤而导致非战斗减员的更是不计其数。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苏联有着广阔的森林资源,为什么德军不燃烧苏联的树木取暖呢?

有些人用苏军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来说事儿,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苏军实行斯大林的“坚壁清野”没有错,那也都是战略物资,武器补给弹药不给希特勒留下,苏联总不能说把森林所有的树木砍下来然后再搬走吧。

苏联也没有那么多的运输车能运走这些树木,就算有,当时苏联的道路交通很不发达,运输能力也上不去,就算这些条件都具备,从意义上讲也没有必要啊,有这些条件运一些有用的战略物资好不好。

坚壁清野的目的,显然不是仅仅通过把物资清空,从而防止落入德军手中这么简单,它的主要战略目的在于拖长战线。团不过先发育,以空间换取时间,大大增加德军运输补给的难度,从而达到拖住甚至拖垮德军的目的。

讲明白了“坚壁清野”的实质之后,就要阐述一下不燃烧树木来取暖的原因,不只是一两点就能说完,涵盖的方面挺多,本人就将这些原因总结为几点。

严寒当中,当时苏联的树木,不是说烧就能烧的。一般情况下,无论在哪砍树然后烧,都要把树砍完之后,等树的水分减少得差不多了,再去烧,谁家砍树都不是砍完就烧,那烧不着的。

这还没有考虑外界的环境,要是在当时冷冬数九的苏联的话,就算树再没有水分也很难燃烧,首先让它达到着火点就很难。

那么说到这问题又来了,有人就问了,德军可以用喷火器,燃烧弹什么的,让树木燃烧起来岂不轻轻松松?别着急,我下一点就解释这个问题。

就算能燃烧,也不能真的解决保暖问题,还会暴露目标。当时的莫斯科保卫战,苏德战场视野开阔,当时的德军是不可能像咱们中国古代打仗似的,在地面上安营扎寨,然后晚上烧起篝火,那当时德军可是500万大军,都在地面上建军营,首先德军最见长的机动性就会受到影响,其次那目标也太大了。

真要那样的话,苏联派一个飞机小队来一串燃烧弹下去,德军瞬间就是升级版的火烧连营了。所以他们会修建临时的战壕或者是战坑,既能相对保暖和能够安全的休息,又不至于暴露目标,成为苏军战斗机的活靶子。

既然大军要注意隐蔽,燃烧树木取暖从本质意义上就是万万不可取的了,一旦有火光还有燃烧的烟出现,这就相当于给苏军变相发信号呢。

还有就是,当时的德军宁愿缩在战事坑洞中不出来,也不会出来砍树燃烧木材的,因为前者能保暖,后者只能取暖,保暖跟不上,就算你在外面烧了整个一片森林,也照样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如果说以上的原因是外界条件决定的客观因素,那么接下来的原因,就是由于希特勒决策的漏洞所导致的主观原因了。

希特勒的进攻苏联的战事方案,其实还是比较无懈可击的,唯一的漏洞就是没有考虑到猪队友意大利,会拖累德军,使得德军进攻苏联的计划延迟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时间差足以影响战局。

意大利作战水平是青铜水平,希特勒是知道的也是有心理准备的,为此即使前线战事吃紧,也要分出几十万的德军去保护意大利。可是希特勒做梦都想不到,谁都打不过的意大利还比谁都不安分,在这节骨眼上,墨索里尼还去巴尔干半岛搞事情,结果还没打过希腊,甚至还要被希腊团灭,这给希特勒气的,于是有派了李斯特将军和12个师去摆平希腊。

要不是有这件事,希特勒春天3,4月份的时候就去攻打苏联了,冬天之前战斗妥妥的就结束了,为此希特勒还考虑到了节省物资和运输,就没让工厂大量赶制冬天御寒的羊绒军大衣。所以说德国的羊肉价格没有出现波动,苏联情报组织通过这一现象断定,德军不会在这个时候来进攻。

可是最终希特勒也不顾这些了,依然对苏联发动大举进攻,他们入侵苏联的时候可都是穿着单衣呢,甚至还想打算打完仗了再穿着单衣回去,没想到还要见到冬天。

直到冬天他们也依然穿着单衣,后来希特勒知道这个情况了,急得又是拍脑门又是拍大腿,赶紧号召后方大量征集冬天御寒的所有服装,那个时候德国后方几乎全是女性了,因为男人但凡成年都去打仗去了。

所以1941年冬天的时候,经常会看见德军指挥官,穿着女性妮子大衣,带着女生的羊皮手套在前线指挥战斗。

大家想想,指挥官都穿着这么囧,当兵的想必有很多是根本连棉衣都穿不上的,就后方支援的那点衣服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毕竟那可是550万大军都没有御寒的衣服穿。

德军的运输能力还远没有强大到二战后期美国那种令人恐怖的能力,所以说大军一时半会是不能都穿上保暖的军装的,刚才都说了,连保暖都不能保证的话,靠燃烧树木取暖,不仅杯水车薪,还不现实。

希特勒没有好好吸取拿破仑和一战德国的惨痛的教训,即便在苏联通过燃烧树木能保证大军不被冻死(事实上做不到),也依然无法挽救最终的败局。

希特勒进攻的苏联的战事方案,不考虑意大利的话,确实是很科学的。但是希特勒进攻幅员辽阔的苏联这一策略,是失策也是致命的。

苏联当时又被叫做“帝国坟场”,当年拿破仑入侵沙皇俄国的时候就折在这了,拿破仑当时都已经占领莫斯科了,不过他发现他面对的是被一场大火烧的不剩下啥的空城,当时占领莫斯科的时候也是冬天,拿破仑没想到,莫斯科是俄国沙皇故意派人放火烧的,目的是拉长拿破仑大军的战线,毁掉拿破仑大军的补给,顺便在利用严寒冻死他们。

事实证明,这些目的俄国沙皇都达到了。拿破仑决定放弃莫斯科,撤回到法国,他的大军返回的路上可以说是相当惨,有冻死的,饿死的,被伏击致死的,还有过桥的时候发生踩踏事件被活活踩死的挤掉河里的......等拿破仑之前的60万大军撤回到法国的时候,就剩下几万人了。显然,希特勒没有好好吸取拿破仑的教训,贸然去惹人家苏联。

希特勒要是冷静一点,应该要考虑到后期补给线要拉长的问题,苏联不同于欧洲别的国家,闪电战是灭不了它的。

被闪击战接连不断的胜利冲昏头脑的希特勒,当然也没有考虑后期会像一战的德国那样,陷入应对两线的夹击而作战,他更没有想到,日本方面不知道哪根筋错了,像个精神病一样,偷袭珍珠港,跟美国杠上了,使德国多了一个大boss级别的对手,加速了纳粹德国的失败。

崔小宝toni

崔小宝toni

苏联的雪,可不是没过膝盖就完事了。。。那可是两三米厚的超大暴雪!

苏联是真的冷,零下二三十度的那种。一下雪,脚下是雪也是冰,土都冻死了,想挖个地洞钻进去躲风都不可能。白雪皑皑的荒原上,你是能看见树。但是,在狂风呼啸的雪原上想把潮湿的树点燃,非常困难。



而且,潮湿的树木点燃以后,会冒烟。苏联的火炮就等着这些“烟”指引炮击目标。到晚上,别说烧柴火,德军就是点个烟都怕被苏军发现,招来炮火覆盖。

就是能点着树木,德军再野战时也不能围着火堆作战啊。说到底,士兵还是需要保暖物资。

除了物资不足,德军还缺少取暖知识。普通士兵根本没有培训过,如何在寒冷的苏联生存。一些士兵甚至在下雪时,往鞋底钉钉子防滑。。。冷气直接从鞋底传到脚上,很多士兵脚被冻伤。

/aiq明魅~

/aiq明魅~

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都有一个常识性的逻辑错误区域,那就是人在野外觉得寒冷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砍下身边的木头燃烧取暖。

我们要知道,当年进入苏联的德军是数以百万计的,这样庞大的军团,在寒冷的冬季固定在某一个区域徘徊不前,当地就算有再多的树木也不够数十万人的砍伐取暖的。时间长、消耗大,这样的需求并不是简简单单只依靠燃烧数目就能够解决的,更多的还是考验的冬季后勤。

而德军当年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选择大举进行战略式的进攻,本身就一个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光是被动而死的人数就已经达到了几万人,那么当时有多少德军在苏联寒冷的冬天里瑟瑟发抖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了。这对于战争来说是一个极其错误的决定,而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则是一个非常悲惨的人为事件。

AmberYuen

AmberYuen

这个问题如果是南方的朋友来回答,估计抓不到精髓,因为大家不知道在北方,冬季来的有多猛烈。

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东北的冬天就跟A股市场似的,一天跌10度,一天跌10度,10天跌10度,三天调整到位。我们这从秋天到冬天,从秋雨迷离到大雪封山,就四五天的功夫。

从零上10度到零下20度,就那么几天。气温不是一天降1度,而是一天降10度。要不我们东北人咋总爱说咔咔咔呢,因为这是最贴切的形容词。一晚上,咔,10度就降下去了。

所以说当年德军进攻莫斯科面对的也是这种局面,而且比我们这咔的尺度还大。

第一天,觉得变天了,很冷。

第二天,晚上冻个半死。

第三天,以为还能坚持,结果一睡着,大雪下来,人就直接冻死了。

冻死几万人,也就是一宿、两宿的事儿......你要能熬七天不被冻死,那估计这一冬天也就冻不死了。刚入冬那几天是最冷的。

气温降的太快,太猛,这是前提。

所以:上上下下都没有足够的准备,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德军去莫斯科,也不是旅游去了,有作战任务。白天还要向前冲,到了晚上,以为烧个轮胎,加点木柴,裹在毯子里,就能将就一宿,实际上,晚上一降温,直接降10度,人根本熬不住。到早上,几千人就没了。

还有案例:让部队穿着单衣去北方作战,以为后勤部队能把棉衣随后送上去,其实差那么三两天,战士就冻牺牲了......一宿、两宿,时间很短,但损失是极其惨痛。

当年德军遭受这么大的损失,主要也是对降温的节奏不了解,缺乏心理准备。第一晚,降温10度,冻死几个人。白天起来,他们觉得气温是不是也就这样了?似乎也能坚持,结果晚上一睡,又降10度,冻死几百人。到了白天可能觉得这也就是最冷了,也没做太充足的准备,结果到了晚上,又降10度,冻死几千......

像问题说的,燃烧树木取暖。

也可以,但得有个前提:德军白天什么事也不做,原地不动,全天砍树,搜集燃料,部队的外围再修起来挡风的墙,后方的补给赶紧往上送,做足足的准备,这肯定会大大降低晚上被冻死的可能。但他们事先并不知道未来的一晚有多惨烈,再加上还得行军作战,根本就不可能全力去解决保暖的问题。

你得砍一整天的树才能保证这一宿冻不死,临睡觉了,天黑了,划拉几根树杈,那能有啥用?

而原地不动,砍树取暖,明显不现实。仗没这么打滴,再说元首那边也不能同意。

当年的德军和咱们现在A股的散户是一个心理,咔,一个暴跌,亏了,以为明天没事了,不能再跌了,结果第二天,咔,又一个暴跌,以为这下跌到底了吧,跌无可跌,结果第三天,又暴跌......等你反应过来,30%的资产没了。

就这3天,然后套牢你5年。

冻死几万人的部队,用不了几天,5天、7天、10天也就差不多了。而且大规模的伤亡应该就在降温7天那个附近。等大家发现情况不对,后方赶紧往上运棉衣,运燃料,15天以后,该死的也全都死利索了。

可能南方的朋友觉得北方冷,是因为雪,其实真正冷的是风。冬季,风对人造成的寒冷,至少是雪的10倍以上。我前年回老家,在江边雪地,把手从手套里拿出来,想来个自拍,风一吹,好像手上的脂肪和水直接被风吹走了的,只剩下皮和骨头,瞬间冻僵,就那种感觉。

换了苏联的大旷野、大平原,狂风夹着暴雪,想想都恐怖。冻死人就是分分钟的事儿。

再说了,在苏联平原上,又上哪能找树林让德军砍......

德军如果想不被大量冻死,那需要将领极其敏锐,发现变天了,立即停止前进,当然,这还需要希特勒同意。然后用坦克和各种车辆在部队的外围组成一圈墙,以抵御风。这时候旁边还要刚好有一大片原始森林,有足够的树木供部队砍伐。如果刚好处在平原上,还是得等死。砍整天的树,砍整片森林的树,足够部队烧整夜,再以连为单位,围着火堆,一百多人挤在一起......差一步都不行,但这里面,哪一步都不现实。

dingxiaoa

dingxiaoa

这个问题和“何不食肉糜”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时德军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尽管此前丘吉尔已经几次警告斯大林,他的朋友希特勒极可能会对苏联发动进攻,但是因为不久之前苏联和德国签署过互不侵犯条约,所以斯大林认为这是英国在挑拨苏联和德国之间的关系,毕竟在整个欧洲战场德国占据了主导地位,只剩下英国在苦苦支撑,斯大林完全有理由相信丘吉尔的“善意”提醒是不怀好意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也没什么准备,加上不久之前苏联进行了一次“大清洗”运动,许多作战经验丰富的优秀军官在这次运动中被迫害致死,甚至包括苏联的开国元帅都没能幸免,致使苏军的战斗力大不如前,在面对德军的入侵时就更加没有能力应对,所以战争一开始,苏军是节节败退,几乎是全面溃败。

在苏德战争的头两个星期内,斯大林一直没有公开露面儿。在此期间他一直在部署如何应对德军,同时也表示过自己要退位让贤,但是后来还是在苏联领导人的岗位上指挥了这次战役,在莫斯科红场阅兵时还直接下令奔赴战场,那次阅兵经常被奉为史上最霸气的阅兵。

德军的战斗模式是钳形推进,然后将苏军分隔包围歼灭,苏军一路败退,最后斯大林下令进行“坚壁清野”的焦土政策,苏联居民在撤退的时候将一切带走的东西都带走,带不走的也要全部烧毁消灭,当德军到达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连一处像样的房子都没有,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此时苏联的冬天竟提前到来,气温一夜之间下降到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由于天气寒冷,德国的许多运输车都因为无法发动汽车而导致物资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运到前线,此时的德军还身穿夏季的衣服,气温骤降,又没有吃没有穿更加没有取暖的东西,还需要应付不时出现的苏军游击队,德军的处境十分艰难,身处战场,没有打仗就已如同在地狱中煎熬,只能在绝望中被活活冻死,成为一缕在异乡的孤魂野鬼。

除了因为苏联坚壁清野啥都不给留下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因为二战时期的空军作用已经很普遍,如果德军在一起扎堆点火休息,恐怕会被苏军侦查到,到时候人家开个空袭,德国躲闪不及,伤亡可就大了,所以这个问题问的就有点儿幼稚了。




之前还看过有人问,既然有饥荒,为什么人们不去河里捞鱼吃呢?一般荒年要么是水灾要么是旱灾,水灾之后河水会很快退却,而河流中必是江水奔腾,捞鱼太冒险,而且灾民那么多,不可能都去捞鱼,只能解一顿两顿的温饱问题,重要的是家园被毁,无家可归,总不能天天去捞未必能捞的到的鱼。

如果是旱灾,河流都干涸了,上哪去捞鱼?德军不是傻子,如果烧树可以解决问题,何苦让自己活活冻死?

(本文由风云一点通原创首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小蘑菇木木

小蘑菇木木

“妈妈,苏联就是上帝惩罚罪人的地方,这里除了寒冷就是死亡!”,这是一名德军士兵在苏联作战冻死前,日记里写下的绝望内容!我们可想而知,苏联地区的冬天有多寒冷!

我们知道,苏联属于欧洲偏北极圈的地方,终年气温偏低,冬天零下四五十度,那都是家常便饭,我国南方的朋友零下一两度都冻得跳脚,可想而知,苏联地区零下四五十度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而且苏联地区的积雪特别厚,厚到什么程度呢?据记载苏联最厚积雪达到17米,就连苏联人都冻死了数万人,苏联的门都是设计来向里面开的,因为担心大雪堵门,打不开!

当年苏德国进攻苏联的时候,恰巧也遇到了苏联20年一遇的极寒天气。由于二战的时候还没有抗冻汽油、柴油,德军了很多坦克汽车和武器装备都冻住了,不能正常使用,不过苏联人看着趴窝的德军也没办法,因为他们也动不了!

在人员方面,由于德军对苏联的极寒天气预估不足,以至于出现了大量的冻死冻伤非战斗减员。当时德军统帅部也是想尽了办法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苏联面积实在太大,从德国本土到苏联前线相距离1600多公里,道路崎岖,游击队干扰破坏,德军所有的补给都非常困难。

至于题主说的德军为什么不砍伐木材燃烧取暖,其实苏联地区由于天气极寒,树木本来就稀少,即便是有树木,湿漉漉的活木材也根本没办法燃烧。再加上德军是百万之众,就算木材可以燃烧,恐怕周围百里的木材加起来,也用不了几天吧!

所以,德军不是不聪明,而是被苏联的极寒天气逼到了绝境,据说有德军实在冷的受不了,点燃棉被取暖,没有棉被的德军士兵,最终除了等死,也是别无他法!

Candy_Love

Candy_Love

莫斯科的冬天可以说是一个战争史上的BUG,拿破仑、希特勒两位统治者先后征服了欧洲,但是都在莫斯科的冬季折戟沉沙。真的是装备不行吗?未必吧。二战时的德军战斗力非常高,装备精良,在苏德战争时战绩显赫。基辅之战,一战就打报销了苏军第5、21、37、26集团军,第40、38集团军被重创,大约有65万红军被俘虏。

德军能打赢战争,但是德军征服不了气候。凛冬降临,德军在莫斯科冻死数万人,冻伤者不计其数。那么好奇的网友就提出了一个灵魂级问题-“德军为什么不烧木柴取暖”?这个问题让我感到挺有意思的,莫斯科周围确实有树木,为什么德军为什么不烧哪?我们一起来看看原因。

1:莫斯科到底有多冷?

第一个抱怨莫斯科冬天冷的应该是一线士兵,但是第一个埋怨莫斯科冷的将军是德国第二坦克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古德里安认为如果不是这个该死的冬天,那么在11月德军就可以在克里姆林宫举办庆功宴。但是因为这个该死的冬季,德国的坦克深陷于雪地里,而且严寒导致燃油无法解冻,大炮也无法开动。坦克、大炮,这两大重火力武器不能使用,严重削减了第二坦克集团军的战斗力,所以古德里安对莫斯科的严寒抱怨是很大的。

但是古德里安抱怨的莫斯科冬天并不能算是严寒,只能说是常规的寒冷天气,甚至还不能说是寒冷。因为在莫斯科这种地方冬季零下十几度以及几十度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而莫斯科保卫战时期室外温度是在零下三度到零下十度左右,这种温度怎么能算严寒呢?如果这种天气算严寒的话,那么零下几十度的天气算什么?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吗?可能是德国人并没有感受过莫斯科的冬季,他们觉得这已经算是严寒了,但这才是刚刚开始。

1941年12月5日,莫斯科的温度开始大幅下降,一度降到了零下40-50度。德军彻底绝望了,他们已经懵的不能再懵了,零下十几度就是严寒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莫斯科的冬季会下降至零下40多度。这个温度对德军的影响有多大?第四集团军参谋长布鲁门特里特在致命决策中提到了:希特勒已经意识到,部队在雪地上的撤退将导致整个战线的崩溃,我们的军队将重蹈拿破仑军队的覆辙。这个温度让希特勒重蹈拿破仑的覆辙,苏联红军开始大反攻。

2:干柴才能烈火

首先一点,莫斯科周围有树木的消息不假,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你们知道干柴为什么叫干柴吗?因为木材里面有水分啊,如果不晒干,那么就无法使用!无法燃烧!什么叫“干柴烈火”?如果没有干柴,烈火怎么点燃?难道先用燃油把木材烤干,然后再做木炭吗?那tm直接点燃油多好,还点什么破木头啊。

我们对冬天的第一印象就是雪,莫斯科的雪更是让人绝望,你觉得在雪地里面的木材能点燃吗?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是感觉到网友们已经脱离了现实,我在穿开裆裤的时候就知道点火要找点干的,而不是找泡在雨雪中的木材。到了2020年,竟然还能有网友提出这个问题,我是真的意想不到,我打死都想不到一个小小的中文互联网能诞生出这么多的卧龙凤雏。

3:德军的御寒手段

1:点火

点火是御寒的最佳手段之一,虽然当时的木头点不燃,但是燃油、汽油能点燃。可能会有人说燃油点完之后,坦克怎么办?汽车怎么办?我只想告诉你,人死了,留着任何东西都没有用,所有的前提都是要人活着。就如同现在,你告诉我怎么办?把燃油放在坦克里,然后人活活的冻死,等苏军过来的时候开着你的坦克向德国开进吗?

这点是不现实的,所以在苏德战场时德军点燃燃油来御寒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当然了,燃油也不可能全天点燃,因为他也没那么多燃油。可能也就是说对一些伤兵或者是实在冻得受不了了,点一些燃油,全天点燃的燃油是断然不可能的。

2:赶制棉衣

另一点就赶制加厚的棉衣,天气冷我们就多穿一点,那样就能做到御寒了。当时的德国,不,不能说当时的德国,二战之后的德国就已经开始逐渐的放弃轻工业,国家向军工发展。德国的军事是非常强大的,但是在做衣服这一方面就不行,而且你就算在后方做了,你怎么运到前线?当时仅有不多的燃料、运输能力都是优先运送食物、军火,棉衣这种东西虽然赶制了,但很多的时候前线德军还没有配备棉衣就死了或者已经败退。

3:提桶跑路

冷的受不了就跑呗,干不了就提桶跑路。冬季降临后,苏联红军开始大反攻,德军也有了理由开始战略性撤退(提桶跑路)。别把人看的太高了,人也是会感觉到冷的,德军并不是战争机器,他们也是有感觉的。虽然希特勒一再下令坚守、坚守、再坚守,但是前线的德军在苏联红军的反攻、冬季温度的双重压力下,节节败退。

蓝陌

蓝陌

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死几万人,他们为什么不燃烧树木取暖?题主的问题实际上是说了两件事,一件是莫斯科战役,德军为什么不烧木头取暖?一件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同样遇到严寒,为什么还是冻死那么多?

首先,德军在两场战役都遭遇寒冬,其战场环境完全不一样。

莫斯科战役中,德军遭遇严寒,完全是德军统帅部指挥失误和准备不足造成的,出现严重冻伤亡和非战斗减员,也完全是进攻时间太晚造成的。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却不一样,因为进攻时间是在7月份的夏季,到冬季苏军发起“天王星行动”时,德军又遭遇到冬季严寒,但这次的寒冬却由不得德军,完全是被苏军围困在包围圈中动弹不得。

所以,德军在两场战役中冻死冻伤的结果是不一样的,遭遇的战场环境也大不相同。

其次,德军为什么不在战场上就地取材,燃烧树木取暖?

一直以来,这是个大家关心的问题。那么德军在战场上到底有没有使用树木取暖和就地取材呢?答案是肯定的,有方便条件,德军再傻也不可能把自己冻死是吧,但是,为什么又会出现那么多的非战斗减员呢?这里面就有个战场环境影响的问题。

一是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就下达了坚壁清野命令,只要是苏军撤退的地方全部实行烧光、拆光和砍光的政策。烧光不用解释,就是沿途房屋等生活设施一间不留,不给德军有可用空间;拆光,指苏军撤离的地区,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工厂机器等带不走的全部拆光销毁掉。砍光,是指沿途设置路障,砍光所有树木设置障碍,滞缓德军装甲行军速度,破坏桥梁和公路等,使德军所到之处得不到一粒粮食,喝不到一滴水,找不到一片木柴。

二是战场上就地取暖容易暴露目标。德军闪击苏联与其它战争不同,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战争,其战线长达几千公里,作战又不分空中地面和海上,德军在防御阵地就地烧火取暖,无异给苏军飞机报信,这是战场上绝对不允许的。

三是作战要求,德军不可能有就地取材的时间。因为德军进攻苏联时,是以装甲坦克开路步兵伴随进攻,德军主要的进攻路线多数以公路和乡村道路为主,这样的主要路段苏军已经实行坚壁清野,虽然在偏避的地方肯定还是有树木和燃烧材料,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德军不可能放弃眼前阵地去寻找取暖材料,给苏军以可乘之机。

第三,德军把希望寄托在后勤保障和能打赢战争上面。

如果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冻伤是被围困所致,那么在莫斯科战役中,德军遭遇寒冬完全是在用信念支撑。因为自闪击西欧以来,德军从没遇到过失败,对眼前遇到的严寒估计不足,同时又把希望寄托在德军即将到来的后勤保障和德军肯定能打赢上面。

对希特勒来说,进攻莫斯科不存在时间早晚的问题,严寒也阻挡不了德军的装甲进攻。只是德军将领们没想到,1941年莫斯科的严冬来得那么早那么快,这场战役又打得那么久,他们不知道这是斯大林在用持久战和消耗战来抵抗闪击战的进攻。

从以上分析看出,德军在苏联的寒冬中冻伤严重,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理由,更多的是战场环境不允许德军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取暖问题,稍有不慎,取暖的火堆就会成为苏军的靶子,这才是最要命的地方。

参考资料:二战苏德战争,莫斯科战役牵一发动全身,气候因素影响被人为扩大

二战斯摩棱斯克战役,苏军顽强抵抗,是推迟莫斯科战役的重要因素

二战莫斯科战役,德军台风行动明显占优,为何最终被苏军打败

漫游者

漫游者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