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清朝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皇帝,为何康熙要给朱元璋下跪?

提到的作品

[作品]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是《清宫档案证史书系》其中之一,书中具体包括了:康熙继位之谜、苏麻喇姑之谜、“大内密探”的风尘生活、康熙密查苏州女子买卖案等内容。《清宫档案证史书系》分为十二册,按照清王朝近三百年由盛而衰...

胡忠良

[历史]清史稿

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姓爱新觉罗氏,讳努尔哈齐。其先盖金遗部。始祖布库里雍顺,母曰佛库伦,相传感硃果而孕。稍长,定三姓之乱,众奉为贝勒,居长白山东俄漠惠之野俄朵里...

柯劭忞

最新跟帖
Joyooooo

Joyooooo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反常的行为和举动,因为在所有人的思想认知当中,后代的皇帝是绝对不可以给前代的皇帝叩头的。

康熙皇帝无非就是扣个头而已,有什么重要的吗?逢年过节我们还得长辈叩头呢,殊不知叩头其实在中国的封建文化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臣子可以跪拜君王,年轻人可以跪拜年长者,自己的救命恩人也可以受到自己的跪拜,但是唯独封建帝国的帝王不可以跪在其他帝王。

至于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跪拜往往意味着服从和认输,跪拜往往意味着妥协,而一个帝王向另一个帝王跪拜,那是绝对意义上的耻辱。

一、康熙的小算盘。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他难道不知道跪拜是耻辱吗?不,恰恰相反,他知道跪拜是耻辱,只不过在当时的那个情况之下,他只能通过跪拜来表明自己的心态。

换句话来说,康熙皇帝要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想象的高明,他的政治手腕极其厉害。

大家也都知道,清朝极其特殊,特殊就特殊在是一个少数民族控制了华夏大地,而少数民族如果控制华夏少数民族,如果控制所有的汉人,就必须做到让人心服口服。

如果说汉人对于清朝的统治心不服口不服,时刻想要动乱的话,那么清朝的统治是不长久的,康熙皇帝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开始采取了一次政治作秀。

而康熙皇帝的政治作秀也很简单,在挑选一个恰当的时间节点向朱元璋叩拜就可以了。

为什么要向朱元璋跪拜呢?有两点原因,第一点,朱元璋的年代距离清朝的年代相对比较近,第二点朱元璋是推翻元帝国建立大明帝国的人。

而康熙皇帝仅仅通过这一个跪拜,就向天下所有人表明自己的心态,自己尽管从朱元璋的手中接过了大棒,但是无论是对待汉人还是对待满人心中都会有一杆秤,这杆秤是平衡的。

二、历史的无情。

很多人都说,如果能够穿越到古代,最想当的就是皇帝,因为当了皇帝之后想干什么干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

但真实历史是如此吗?并不是这样子的。

大家熟读史书的时候就会发现:即便是一代君王也会面对诸多困难,在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也会考虑自己应该怎样去做,如何去做,做好了怎么样,做不好怎么样。

之前的时候网络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平凡人才是最美的,现在想想果然如此。

水畔孤松

水畔孤松

康熙给朱元璋下跪?乍一听匪夷所思,但是看过史料和实地参观后,发现确实有这么一回事。那么非常自负的康熙为何要在前朝开国皇帝墓前跪拜呢?


首先,这是一个政治秀。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应该说在汉族人看来,这些关外来的都是蛮夷,反清复明的口号一直都在喊,民间的反清力量一直都存在。而身为皇帝,首先就要笼络汉族的读书人,收买人心,巩固江山。那么向前朝开国皇帝致敬,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前朝开国皇帝墓前三叩九拜,相信会赚足一些汉人的眼泪,也能够某种程度上慰藉一下前朝老臣的心。

第二,封建王朝更迭不断,但是对前朝的皇陵通常都是礼遇有加。虽然在推翻前朝统治的时候绝不会手下留情,但是面对前朝的皇陵,还是会给与必要的尊重的。


第三,朱元璋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地位尊崇,康熙相比内心也有对其佩服之处。

老董

老董

在康熙在位期间,有六次南巡每次都到明孝陵给朱元璋扫墓,康熙二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康熙再次到南方巡视,在十一月初二一早,康熙便派遣内臣席尔达一起前往明孝陵祭奠朱元璋。

而且康熙为了表示对朱元璋的尊重,亲自在明孝陵面前行三叩九拜的大礼,还在陵前三奠酒,此后的康熙每次南巡都同样如此。

康熙的这一举动,让很多人想不通,很多人疑惑,康熙当时已经是一国之君,作为大清皇帝的康熙,为何要对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行跪拜之礼呢?

其次此次康熙的目的很明显,他这次给朱元璋行跪拜礼办的仪式很隆重,当时康熙的这一举动让南京当时数万百姓感动得热泪盈眶。

康熙的这一举动不仅让南方的老百姓们很感动,对江南的文人和士大夫来说同样毫无招架之力,同样被感动了,康熙的举动极大的拉拢了江南士大夫以及明朝遗民的心,受到了当时江南百姓的拥护。

当时在场的很多官员中有汉人,同时当时在场的也有很多有地位的汉人,康熙皇帝的这次跪拜朱元璋,可以很好的向汉人表示自己对汉人的尊重,这是一次满族对汉族亲近的最好的代言方式。

康熙在朝期间,当时清朝入关不久,朝野上下暗流涌动,民间也有不少对清朝统治者的不满,康熙想利用这次跪拜仪式,向汉人以及满朝文武证明自己是位明君,有着非凡的气度。

康熙通过给朱元璋扫墓,更多的是想拉拢汉人的心,希望满族和汉族的矛盾得到缓解,希望实现满汉一家亲。

综上所述,康熙前后六次祭拜并且给朱元璋扫墓,既显示了康熙皇帝不凡的气度和博大的胸襟,同时极大的拉拢了当时江南汉人的人心,得到了江南老百姓的拥护,大大缓解了当时汉人对满清政权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消失的记忆

消失的记忆

据清朝文献参考等史料记载,康熙第一次拜祭明孝陵是在康熙二十三年,也就是他第一次南巡的时候。

康熙是十月下旬乘御船下江宁府,当时,康熙弃船登岸,并骑马入城。

沿途早有闻讯而来的百姓夹道跪迎,由于想一睹天子真容的百姓实在太多了,一时大家把道路挤得水泄不通。

康熙是个知行合一的人,他经常在大臣们面前说,天下的黎民百姓,都是朕的忠诚赤子,朕最怜悯的人有三等:一是出身低微而又贫困的读书人,二是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人,三是因为无知而触犯法律的人。

所以当他看到百姓纷纷跪迎时,不仅缓绺而行,而且他还令百姓平身免礼。

(康熙南巡)

除此外,康熙还在江宁府盘桓了数日。除了想微服私访,了解民间疾苦外,还有就是到明孝陵拜祭朱元璋。

史料记载,康熙带着群臣浩浩荡荡来到钟山后,便在棂星门外下御辇,并对不远处的明孝陵行三跪九拜之礼。

到了明孝陵后,康熙又不惜君子之尊,再次行三跪九拜之礼。

随后,康熙亲行祭酒,并在陵前发表一篇盛赞朱元璋的祭文。

接下来,康熙还会对负责守陵的人加以赏赐,鼓励他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地守护明孝陵。并且他在第一次遏陵时,看到明孝陵有些建筑遭到损毁,还特意下旨,让朝廷拨款全面修缮。

当然,康熙还在临走时留下了御书“治隆唐宋”四个大字,并让人刻在石碑上,立于陵墓的享殿之中,供后人瞻仰。

说起来,康熙是清朝皇帝,而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

要知道,在封建王朝中,前后更迭的朝代往往互不相容。

因此取代旧朝的新朝,不仅会对亡国君主及宗室子弟赶尽杀绝。而且为了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还会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比如毁坏前朝的陵墓建筑等。多尔衮在入主中原后,就拆除过万历皇帝的享殿。

(努尔哈赤起兵)

此外,清朝和明朝有不共戴天之仇。要知道努尔哈赤称得上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他的祖父和父亲都被明军误杀,以至于努尔哈赤以父亲遗留下来的13副甲胄起兵,这才有了后面一统天下的满清王朝。

所以,在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巩固政权,对汉人的镇压异常残酷。比如为了实行“剃发易服”的政策,就先后以高压政权发动了嘉定三屠及扬州十日等。

另外,从清朝入关后,一直对亡明后裔杀伐不断,直到康熙在位时,还为“朱三太子”引起的反清复明头痛不已。所以只要查到有人打着“朱三太子”的招牌造反,逮到一个杀一个,根本不问真假。

然而,对明朝有着如此复杂情怀的康熙,为何却要对朱元璋的陵墓三跪九拜,而且还对朱元璋盛赞不已呢?

其实,康熙拜谒朱元璋陵墓的时候,他不仅平定了三藩,瓦解了明郑政权,统一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同时康熙还三征塞外,打败了噶尔丹,与蒙古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康熙在军事上的才能,不仅让他保证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而且还让清王朝没有像历代王朝那样,不断遭到少数民族的入侵。

(康熙与朝中官员)

除了减少战乱,康熙在政治上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君主。

他为了鼓励农业生产,不仅废止贵族圈地的行为,且对于垦荒田地实行了免税年限等政策,还兴修水利,疏通易引起水涝灾害的河道等。

在吏治上,康熙恢复了京察、大计等官员考核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康熙对文化和教育也非常重视,推崇“重礼教,兴西学”。

正是有了康熙的英明举措,国家才呈现出了一片吏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景象,这让康熙颇感安慰。

不过,当时江南一带反清复明的气焰还比较盛,为了平复这种气焰,同时也为了拉拢江南士人,当然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证明满清虽然是关外少数民族,但是当初入关时也是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入主中原的。因此康熙希望在拜谒朱元璋后,在行为上为满清政权统治中国,找到一个汉人能接受的借口,以此使皇权更为稳固,而国家也更为安定。

所以,就有了康熙在明孝陵前的三跪九拜。

康熙遏陵显然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一些江南士人不仅改变了对他的看法,而且还不再有抵触朝廷的心理了。

由此可见,康熙的确是个政治高手。

(参考史料:清朝文献参考《清史稿》等)

sophiepumpkin12

sophiepumpkin12

老朱和康熙都是皇帝不假,但有句话说的好死者为大嘛。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帝王史上少有的白手起家型皇帝,作为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创造者,朱元璋没有显赫的家势,没有渊博的学识,大明皇朝是他自己占金陵,败陈汉,收江浙,北伐中原,一点一点打下来的。可以说朱元璋真正实现了农名起义的老祖宗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正因为朱元璋的丰功伟绩,后世的大清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对其推崇不已。

康熙帝推崇朱元璋可不只是《康熙王朝》的杜撰,根据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二0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南巡时期,亲自带领文武大臣来到南京明孝陵前祭祀,以帝王之尊行三跪九叩之礼。他对朱元璋的评价是“治隆唐宋”,西汉之后为有也,也算是两位英雄的惺惺相惜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番茄你个西红柿姐姐

番茄你个西红柿姐姐

我是木子君,前来回答问题。

康熙是清朝皇帝,朱元璋是明朝皇帝,为什么康熙要给朱元璋下跪?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知道他的出处。

历史上,康熙曾多次拜谒明十三陵,并多次在朱元璋墓前下跪。有记载的有:

一、康熙七年(1668)年四月二十一日,康熙南巡时曾和鸿胪寺正卿周之桂前往明孝陵拜祭。

二、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二十五日,康熙南巡,为了拉扰江南士族,曾祭禹陵、祭孔、祭明孝陵,这是一场明显的政治秀,为了表示对明太祖朱元璋的尊敬之心,他由甬道旁前行,并行三跪九叩礼至二门外,又于宝城前三奠酒,态度之诚,令当时的百姓都为之落泪。

三、康熙二十八年、三十八月、四十二年、四十四年,乃至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共计六次祭拜朱元璋明孝陵,次数之多,礼遇之隆,估计朱元璋的贤子贤孙,能做到的都不多。

如果你现在到明孝陵游玩,都会在朱元障的墓前发现一块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大意是称赞朱元璋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功绩,已经超过了唐宋两朝。而写这个字的,就是康熙。

为什么康熙同样也是皇帝,对于朱元璋墓如此礼遇,还要下跪祭拜呢?

个人认为原因如下:

一、朱元璋的功绩,值得康熙一拜。

朱元璋作为一个乞丐,以布衣之身,历经艰险,坐上皇位,对明朝二百多年的江山,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只有同为皇帝的康熙,才深刻体会到他的艰辛与不易吧。

二、代表着中华正统的交接。

明朝作为一个得国极正的朝代,在当时,代表着中华朝代的正统,而明崇祯时亡于闯王李自成之手。满清入关,正是打着借道入关,消灭李自成,夺回大明江山在口号。而这个口号,也迷惑了好多大明死忠为满清效力。而康熙祭拜朱元璋,也有从朱明王朝手中接过华夏正溯的名义的想法。

三、为了安抚南方人民,政治作秀。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祭拜明孝陵了,为了表示对明太祖朱元璋的尊敬之心,他由甬道旁前行,并行三跪九叩礼至二门外,又于宝城前三奠酒,态度之诚,令南京数十万百姓都为之落泪。而他又与当地官员地主谈笑风生。

康熙皇帝的这一举动,受到江南文武官员及南京城中父老子弟的拥护,施工期间,前去明孝陵观看者犹如潮涌。大大缓解了当时汉人对清政权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四、论资排辈。

虽然二人都是皇帝,虽然说朱明皇朝最终灭亡在满清皇朝之手。但是同为皇帝的职业,朱元璋不管在年龄还是功绩,都在康熙之前,一个新兵给一个老兵叫一声班长,敬个礼,不都理所当然吗。

总之,不管什么原因,不管什么用意,明太祖朱元璋都值得满清的圣祖皇帝给下跪的,毕竟,明太祖的这个祖的含金量,远远大于圣祖。

我是木子君,感谢您的阅读。

guannan

guannan

康熙一生六次南巡,其中有五次都特意来到南京明孝陵,祭扫朱元璋,每次都磕头跪拜,礼数备至。

作秀也好,帝王权术也罢,康熙这么做,至少可以从这么三方面来解读,且听小哥细说。

高超的政治表演秀

满清入关,问鼎中原,能以区区数百万少数人口统治数以亿计的汉民苍生,除了李自成昏聩,吴三桂叛敌这些有利因素外,最大的资本就是野蛮的武力。

但武力打得了天下,却治不了天下,天底下没有哪个政权能依靠武力弹压长治久安的。

所以,开国不久的清王朝想要在中原牢牢地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收服人心,尤其是要赢得那些汉族士大夫们的拥护和支持,然后依托他们在民间的巨大威望和影响力,逐渐消弭掉这种异族入侵带来的抵触和抗拒。

在当时国内反清复明的火焰一直未能扑灭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宣传和政策的友好是很难化解满汉这种敌对关系的,那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快速地达到这样的目的呢?

无疑,康熙是精明的,他在南京朱元璋陵前的这扑通一跪,一下子跪进了天下汉人的心坎里,据说当年围观的南京百姓甚至为此而痛哭流涕,百感交集。

在人们眼里,康熙这一跪,既代表了满清皇帝对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民族压迫的赎罪,又体现了清朝统治者们对于汉人的尊重和信任,既然明朝已经是过去式,那我们就向前看吧!

所以,康熙的这场政治秀,一举切中要害,事半功倍,着实高明!

自信的帝王气度

这一点,其实从康熙的祭文中就可以看出来。

他在祭文中,反复强调一点,自己承继的大清江山,是顺应天意、民意而来的,行得正走得直!换句话说,大清的正统性,毋庸置疑!

所以,他满怀自信,来到朱元璋陵前,与其说跪拜,倒更像是一种宣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就是天下之主,这里也是我的地盘!我来到这儿,理所当然,无所畏惧,这就是我的气度。

康熙作为大清少有的圣主,平三藩,收台湾,驱沙俄,征葛尔丹,这种霸气外露,同时也在向外界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大清,是一个值得万民信赖的朝廷。

康熙以人皇之尊跪拜陵前,我尤能感觉到他在叩首之间对朱元璋说的心里话:前辈,你曾经的江山,我拿下来了,但你放心,我照顾得不比你差,而且在将来,我有信心做得比你还好!

雄主之间的惺惺相惜

朱元璋出身草莽,历经千辛万苦,从刀山火海中走出来,成就千秋霸业。

而康熙虽然生下来就是皇子,但他的成长过程以及亲政经历同样历经波折,不啻于刀尖舔血。

所以,从这一角度讲,两人都是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才最终拼出一片天下的,这种相似的际遇也让康熙对朱元璋平添了很多敬意。

同时,朱元璋令后人望而生畏的帝王权术,肯定也是康熙想要追求的,只有处在权力顶端的人,才能理解那种高处不胜寒的险境。

朱元璋作为一代无可辩驳的雄主,他的治国手段,驭下之术,必定会与不甘平庸、心有所想的康熙产生深深的共鸣。都是皇帝,这样的惺惺相惜,更促使康熙在拜祭的过程中多了一种个人业务能力方面的朝圣心理。

以上,小哥愚见,多有不足,欢迎指正!

lulusakwok

lulusakwok

清军入关,称霸中原,康熙帝算得上是自清朝入关以来,第2位正式登上帝位的皇帝。

康熙的一生称得上是一个传奇,这些年来一直流传着康熙8岁登基,14岁有勇有谋用计擒下鳌拜开始亲政,并且多年来励精图治。

无论是葛尔丹的进犯,还是当时沙俄不时对边界的骚扰,甚至是三藩的暴乱,每一件事都称得上是当时清朝政治上的大事。但是康熙帝凭借自己的手段和政治智慧将这些事情全部解决好,当然不得不提的是这些事情也让当时满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这样一位颇具传奇的康熙帝居然愿意给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扫墓,并且还在他墓前行三拜九叩,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惊讶。

01

深究这件事情背后的原因,你会发现这是康熙帝实施的一种政治手段。因为当时清朝入关,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想要真的统治中原并不是一件这么简单的事情。更何况当时清军入关,为了从思想上去征服中原人民,一进关就实施了剃头令。

过去我国一时深受儒家思想的教化,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是剃头令却要求所有人剃发才能保住性命。想当年因为剃头令,而死去的人数不胜数。

清朝实施剃发令本是为了征服人们的思想,让大家听取政权的统治,但是却没想到剃头令表面上的确让所有人看起来很像清朝的人民,但是却加剧了一批有识之士的愤怒。

02

更何况当时清朝的政权为了显示自己也是天命所归,居然篡改史书将明朝的历代皇帝都描写的非常的昏聩且无能。

当然,明朝的灭亡的确存在某些帝王昏聩的因素,但是并不是每一代帝王都是这样,明朝的几代帝王在登基之时依然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的治理国家,清朝篡改正史这件事情让不少的政治家感到不屑。

在清朝统治时期,曾经大兴文字狱。新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击异己,让那些传播对自己统治产生不利因素的思想言论的人因此获罪入狱。

当时一些文人在文字中稍微披露了一些自己的不满情绪,就立刻被抓捕入狱,甚至还株连九族。不仅如此,还有些小人为了因此获利,将一些无辜之人也送进了大牢。

由此可知,当时在清朝的统治下的确实施了很多对汉人非常不公平的政治策略和手段,有很大一批汉人对当时满清的统治非常具有仇恨情绪。

03

康熙帝为了平复这些汉人心中的不满,也为了加强满汉的团结,根本上也就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所以才会给当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扫墓。并且还在朱元璋的墓前给他竖立了一块碑,碑上写着治隆唐宋这种赞美之词。

另外,在朱元璋的统治下,明朝称得上是海晏河清,当时的人们生活环境称得上舒适安逸。因此,康熙作为清朝第二任正式登基的皇帝,肯定也想和朱元璋一样在史书中留下可以供后人赞叹的治国之才。

因此,在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显示因素之下,康熙帝向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实施三拜九叩,其实也是他的一种政治谋略。

当时的汉人在看到康熙对明朝皇帝如此尊敬之后,心中自然而然也会对康熙帝升起几分感动的情绪。正所谓收天下文人之心,现已收了半分中原,他的这一手段称得上是绝了。

maggiemu

maggiemu

康熙下江南,不得不跪拜朱元璋的七个理由

康熙二十三年至康熙四十六年(1684年—1707年)的23年间,大清国至高无上的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前往明孝陵祭拜明太祖朱元璋。世人皆谓康熙这一拜,拜稳了大清朝二百六十七年天下。

在我看来,康熙有七个不得不跪拜朱元璋的理由。

第一,跪拜朱元璋,是为了向天下郑重宣告,大清朝从此一统。

清初,明朝后裔并没有甘于寂寞,先后在南京、福州等地建立了南明小朝廷(1644年—1683年)。而康熙皇帝第一次下江南就是在南明灭亡、清朝正式统一全国的第二年。

这这个时候下江南、拜朱元璋,正是康熙皇帝宣扬清朝正统地位的大好时机。

而前明遗老们在朱家已灭,大明已亡的时刻,心理正在观望期,此时南下、祭拜,而且是“三跪九叩”的大礼,给了前明遗老们放下羞耻之心,跟随大一统王朝——清朝一起步入美好明天的理由。

第二,跪拜朱元璋,是为了表现诚意,向华夏文明低头。

南京是前明首都,明孝陵埋着朱元璋,这是两个对当时整个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图腾,康熙在南京向朱元璋低头叩拜,表达了满清倾慕、融入华夏文明的诚意,有利于缓解当时占绝大多数人口的汉族人民对满清野蛮的印象,充分照顾了汉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缓解了社会矛盾。

第三,跪拜朱元璋,是为了安抚清朝曾经对江南汉族人民的心理伤害。

1645年,清军在多铎指挥下,攻击明将史可法据守的扬州城,扬州军民坚守一月,终于不敌城陷。清军纵兵屠掠,十日封刀,史称“扬州十日”。

这十日中,清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完全体现了野蛮对文明的伤害。扬州城死亡据记载达八十万人,千年繁华的烟花古巷变为废墟,扬州直到今日都没有恢复之前的荣耀。

而在这十日之中,扬州军民并没有放弃抵抗,抱着与敌同死的决心,前赴后继。

史可法面对诱降,不为所动,“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慷慨就义;史可法的全部19名幕僚无一人投降,或街头战死,或自杀殉国;扬州知府任民育,城破后郑重换上明朝官服,端坐大堂、恭候敌人,说“此吾土也,当死此。”副总兵马应魁,“每战披白甲,书‘尽忠报国’四字于背,巷战死;二百多扬州少年自发组织起来,到处伏击清军,全部战死。

此十日,风云为之变色,天地为之震动,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让清兵为之胆寒。

清军之凶残,还有“嘉定三屠”,不做赘述。

四十年后,康熙跪拜朱元璋,一如后世德国首相勃兰特跪拜犹太人纪念碑之举,可以说“康熙跪下去,清朝在汉族文明前才站了起来”。

第四,跪拜朱元璋,是为了收买人心,延揽人才。

江南是文采风流之地,名儒豪士不胜可数。他们身体虽然已经投降,但思想仍是拒绝的。康熙此举,让江南名士感动不已,当时记载“垂白之首,含哺之氓,罔不感仰圣仁,至于流涕。”于是他们放下心中执念,出仕为清朝统治效力。康熙一拜,让江南百万名儒士子归心,可谓拜得值。

第五,跪拜朱元璋,是因为在康熙看来,明朝值得内心尊敬。

大明立国二百七十六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终大明一朝,虽有土木堡之变,虽有北京保卫战,虽有中日壬辰之战,但没有割让一寸土地。朱元璋及其子孙这种对外强硬的态度让康熙从心底欣赏。

康熙八岁登基,在第一次下江南、拜朱元璋(1684年)之前,他已经完成了三大历史任务:擒鳌拜(1669年),亲临天下;平三藩(1681年),拒绝割据;收台湾(1683年),维护统一。这个时候,康熙只有三十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这个时候,仍然有边疆外患。北边的沙俄和西北的葛尔丹对大清虎视眈眈。康熙跪拜朱元璋,也是向天下宣告,他要学朱元璋,驱逐外患,保大清疆土统一,国泰民安。

果然,当年(1684年),康熙就大破葛尔丹,并在1689年剿灭了他,西北从此平定。而从1685年—1689年,康熙又用了四年时间攻占雅克萨,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打消了沙俄的觊觎之心。

第六,跪拜朱元璋,是因为内忧加剧,内心迷茫。

康熙晚年,朝廷内部派系林立,分化严重。他的儿子们的争斗也日益激烈。在康熙最后一次祭拜朱元璋(1707年)之前四年,康熙不得不杀了重臣、太子党羽索额图。这说明储位甚至王位之争早就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康熙去拜朱元璋,其实也是因为朱元璋一生二十四个儿子,虽然他死后发生“靖难之役”,但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儿子们从来没有出现内斗之事。康熙此时已经内心十分煎熬,不知如何处理。

因此,跪拜朱元璋,也是康熙寻求安慰的一种方式。

第七,跪拜朱元璋,是因为康熙内心认可、欣赏甚至崇拜他。

朱元璋起自布衣,前半生颠沛流离,受尽苦难,而后半生,揭竿而起,横扫天下,成就霸业,并将群臣握于股掌之间。

而康熙八岁丧父、九岁丧母,与孝庄太皇太后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周旋于辅臣之间,受制于鳌拜之手,也可谓步步惊心。后来康熙励精图治,十六岁亲政,诛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灭葛尔丹、阻击沙俄,可谓是成就万世基业。

康熙晚年回顾自己一生,与朱元璋有不少相似之处,甚至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康熙就是以朱元璋为师、为友,朱元璋可谓他人生当中的一座灯塔,指引了他前进甚至超越的方向。

综上所述,康熙跪拜朱元璋,不是想拜,而是不得不拜。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在天命汗努尔哈赤、天聪皇帝皇太极、顺治皇帝的余烈之下,康熙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盛世,“名曰守成,实同开创“,不愧为“千古一帝”。#文史知识局#

跟踪阳光一晚上

跟踪阳光一晚上

众所周知康熙南巡6次,曾5次亲临位于南京的明孝陵去祭拜朱元璋,且未南巡之时也曾经6次遣官代替他去祭拜。甚至康熙每次去祭拜朱元璋的时候,都会行三跪九叩大礼,且是从山门一直磕头到陵墓下,可谓是无比的虔诚和崇敬,史书评其“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同时在祭拜的过程中,康熙还给予了朱元璋“幅员辽阔,远迈汉唐;繁荣似锦,治隆唐宋”这样的盛赞。



那么康熙为何会如此重视朱元璋呢?难道他真的很崇拜朱元璋?当然不是,康熙这么做得目的并不是说他崇拜朱元璋,而是另有所图。他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笼络广大汉族官宦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心,因为只有让他们真正的臣服于大清,满族才能真正的去统治这偌大的天下。



其实这才是康熙为什么要在祭拜的时候对朱元璋行三跪九拜大礼最重要的原因。康熙的目的其实很明确,那就是用自己的一跪来赢的这天下臣民的臣服之心。众所周知康熙年间,虽清朝已统一天下,但却仍是个多事之秋,在康熙第一次南巡的时候(1683年),清朝与北方的沙俄还在争夺雅克萨,同时漠北的准噶尔也在虎视眈眈。



再加上清朝内部“反清复明”的活动又是屡禁不止,并有扩大的趋势,可以说此时的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所以康熙急需做些什么来稳定内部那些不安定的因素,并赢得那些汉族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们的心,只有这样在稳定了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后,清朝才能在安心的应对外患。



也就是如此,最终康熙做出了在明孝陵对朱元璋行三拜九叩那样的“惊世之举”。康熙这么做无非就是做给那些仍对明朝有怀念的百姓们看,康熙想让他们知道他会如同朱元璋那样去治理国家,那样对百姓好。同时他跪拜朱元璋,也是想让百姓知道“你看满人的皇帝都如此的尊重你们汉人的皇帝,甚至都对他行三跪九叩的大礼,我们满人多谦虚啊!所以你们放心,我康熙自认是朱元璋的继承者,我一定会向朱元璋那样去治理好这天下的,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



其实简单的说就是康熙利用这大礼向世人说明自己的意图。那就是满人虽然替代汉人统治了这片土地,但是他康熙依然会把汉人看做自己的子民,同样也可以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无论是满人还是汉人他都会一视同仁的对待。所以你们就放心把这天下交给我康熙吧!你们就安心的接受我对你们的统治吧!我清朝的统治就跟明朝是一样的,你们读书人依然能在清朝做大官,你们富人依然能在清朝做富人,一切照旧,明朝如何在清朝你们依然能如何。



而事实上,最终康熙的这场作秀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康熙这种不同寻常“自贬身份”的做法,最终让一大批曾经对于明朝还有些许忠心的臣民开始纷纷归附清朝。康熙的跪拜最终极大的缓解了江南百姓对于满清的抵触情绪,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明朝遗臣认可了清朝的正统地位,并开始纷纷出仕为清效力。



自此之后随着清朝统治的深入人心,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汉人开始习惯了满清的统治,并最终成为了清朝的顺民。曾经满清对于汉人所做出的伤害早已被抛在了九霄云外,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已无人再记得,现在的他们早已被曾经康熙的那一跪给彻底的收买了。

NocheBlanca

NocheBlanca

康熙是清朝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的一举一动皆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可以说,清朝对中原统治的稳固,便是在康熙执政期间实现的。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个桥段:陈道明老师扮演的康熙皇帝,在前赴南京巡视时,曾经特意到洪武大帝朱元璋的陵前祭拜。

为什么一个清朝皇帝,要去祭拜一个前朝的开国皇帝呢?这里面有两层含义。

其一:当然是为了争取人心!当时清朝虽已入关数十年之久,但是在民间却依然存在反对势力。

因此,康熙皇帝才会一手抓笼络一手抓镇压。

用科举取士的方式,极力笼络中原精英,争取使其放弃成见为新朝效命。用武力的手段,对一些坚决不肯配合者予以打压。

因此,康熙皇帝祭拜朱元璋陵的目的,就是为了向天下人宣扬他不仅是满州人的皇帝,而且还是全中华的皇帝,是前明统治的当然继承者。


其二:康熙皇帝执政之后颇有建树,清朝的统治也已逐渐稳固。

处于上升期的清朝,在政治尚算清明,在经济上也所有发展。社会面貌与明末乱世相较有了极大的改善,老百姓也能够过上几天安定日子了。

形势一派大好,康熙皇帝也未免生出志得意满之心。

因此,康熙皇帝才会借助祭拜朱元璋陵,向天下人宣扬“大清远胜大明”,自己这个皇帝也不亚于朱元璋,并以此加强和巩固清朝对天下的统治,以便减少乃至消除潜伏于民间的反清势力及情绪。

这就是为何康熙身为清朝皇帝,却要亲自祭拜朱元璋这个明朝开国皇帝的原因。以上只是个人见解,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Ge

Ge

清朝皇帝给明朝皇帝下跪,这看起来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但如果从后人给前人下跪来看那就没什么了。这是中国人的传统,而康熙皇帝给朱元璋下跪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感情崇拜,更多的是对于政治目的的所求。

康熙皇帝将自己看成是明太祖一般

中国古代对于皇帝死后的庙号具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开创天下创意国家的皇帝才能称为祖。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清朝就只有顺治皇帝一个人才够资格。但我们后世在庙号之中,还是看到了康熙皇帝的庙号是清圣祖。

这是因为康熙皇帝对于中国领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父亲顺治皇帝虽然带领着清军入关,却并没有完全的统一中国。当时的南方还是在吴三桂等三个藩王的手里。表面上统一的清朝,实际上蕴含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在康熙朝时期都一一爆发。是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乱。把明末的领土重新整合在一起。这种巨大的贡献是可以被称为祖的。所以康熙皇帝祭祀明太祖,就是来赞扬他的贡献,想象成自己对于清朝的作用是和明太祖朱元璋一样的。

为了收复江南民心不得已为之

多尔衮与顺治皇帝进军中原。是打着为明朝皇帝复仇的仇号的。后来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之上,他们还为崇祯皇帝发丧。这一点很重要的影响到了南明的政治方向。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使得南明和李自成,张献忠等汉人势力内斗。最后天下归于大清朝。可就是这样,清朝的统治依旧是十分不稳定,因为顺治皇帝实行剃发易服的政策让整个江南沸反盈天。

汉人束发是一个几千年的习惯,不可能因为清朝一道圣旨就改变,所以反清复明的活动很多,像吴三桂他们一度统治到了整个南方,差点让清朝迁都,虽然说康熙皇帝后面调兵遣将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依旧觉得明朝遗民不可小视,只能怀柔归化。

所以康熙皇帝几次下江南,并不是为了自己游山玩水,更多的是为了安抚江南民心,他放低姿态以满人皇帝的身份去给朱元璋下跪磕头,实际上就是表明自己也是炎黄子孙,自己的清朝是一个正统王朝,是

冰凌雪儿

冰凌雪儿

这个问题嘛,说到底还是想问清朝皇帝为什么要认前朝皇帝为尊。

康熙是开创清朝康乾盛世的君主,除三藩、战沙俄、三平噶尔丹,拓宽了清朝的疆域,大清朝的名声也是在他手上开始驰名海外。

那为什么达到如此成就的康熙帝,要向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跪拜呢?为何还专门给在朱元璋的墓前立了一个石碑,来彰显朱元璋的功绩呢?


首先,因为清朝满族人原本对于逝者都是心怀敬畏之心的,当时的社会风气都是以死者为尊,更何况是朱元璋这种地位功绩高上的老长辈,康熙对逝世长辈的跪拜自然是很合理的。

其次,当时的江山是属于大清满族的,而作为中原王朝最重要的一条政治主导,就是要做到大一统,这不仅仅是要统一疆域,还要让天下臣民真正认同清朝这个政权,要让人民认定清朝是正统王朝。

要做到这一点,康熙帝等清朝统治者必须要向前朝也就是明朝表示敬畏之心,康熙用祭奠帝王的礼仪来跪拜朱元璋,主要是为了彰显自身对汉人的尊敬,也像天下汉人士族表明,大清是顺应天命,继承朱氏皇族的江山。


而康熙帝向朱元璋行大礼时,举办得非常隆重,邀请了许多大臣与平民百姓来参加,而这其中有不少都是汉人。这次向大明开国皇帝祭拜,就是在暗示人民,自己是大明正统皇权的继承人,树立自己是盛世明君的形象,希望汉人们能归顺清朝,从而维持平稳的统治。

而康熙向朱元璋下跪嘛,就是像表现自己将朱元璋当作是自己的家族长辈一般,让汉人们觉得满汉应该是一家人,没有什么分别。

所以,康熙帝向朱元璋跪拜,一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朱元璋的敬重,二来是为了让百姓们能够相信自己,让自己能够更好地统治天下, 维持江山的稳定。

从今人的眼光看来,康熙确实有很强的政治头脑与很高的气魄,能够以朱元璋作为他的先师,能够看出康熙帝对朱元璋的敬重与欣赏,希望他自己也能像明太祖一样将大清变成盛世。

猫年狗月的事

猫年狗月的事

同为九五之尊的康熙在南巡期间,跪拜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名为祭拜朱元璋,实为借祭拜化解根深蒂固的满汉矛盾,并收拢明朝的遗老遗少,笼络民心!

自努尔哈赤起兵后,满清势力逐渐蚕食大明江山,并趁李自成祸乱北京之时,以强兵压境,在山海关守将吴三桂的协助之下,打败李自成,将清朝的权力中枢迁至北京。

迁都北京是清朝统治华夏的一个重要契机。但作为统治者的满清政权初期却不懂得笼络人心,依旧用关外旧制如跑马圈地、剃发等统治汉人,并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制造了多起惨绝人寰的屠城,如扬州大屠杀。因此,清朝定鼎中原后,与汉人的矛盾积怨是根深蒂固的。

老实讲,明朝的灭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宦官当权,致使皇权衰落,且明末苛捐杂税,百姓民不聊生,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就是最好的例子。然而当时的汉人还是比较怀念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穷苦出身的草根皇帝朱元璋统治期间,严惩贪官、体恤百姓,是难得的好皇帝!明末诸皇虽然昏聩,但根源是因为宦官当权,而非皇帝昏庸。

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任皇帝,康熙帝励精图治,不仅将明末的民生凋敝和社会动荡治理的妥妥当当,而且以汉人为师,学习孔孟之道,恪守汉人礼节,逐步收拢民心!

康熙继任初期,社会动乱、民生凋敝,满汉之间矛盾重重,祭拜明孝陵可以展示康熙帝怀柔天下的胸襟,也可以借机收取明朝遗老遗少的心,化解满汉之间那道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有利于清王朝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是一箭三雕之举!

乐逢

乐逢

满清江山,源于汉明。

307946755

307946755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