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史上最悲壮的诗句是哪句?画面感最强,场景最悲壮!最凄凉?

翌晨风雪
砍头犹如风吹帽。留取丹心照汉青。画靣感强,也很悲壮。我觉得提问者用的凄凉二字错了。因为凄凉和悲壮两种感情相反了。

斯蒂芬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Cris.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残碑读罢呼雄鬼,生死都从李晋王。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须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问去留
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二百年天子犹不能事,安能臣竖子乎!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别去云天高,救边涉远道。兵甲代青袍,昔梦里金戈成今朝。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引刀成一块,不负少年头。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amengyuanyuan
岳飞的满江红,屈原的国殇。


shuihl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zhuangmm_
众所周知,中国是诗的国度,璀璨而夺目。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数之不尽的千古绝句,脍炙人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即便有些是搞笑的打油诗,写的都才华横溢,让人拍案叫绝!
诗歌写作,不仅有格式要求,更需要有灵感。用短短的几行字,却表达出诗人的志向和趣味之类,显然很不容易。所以,这就出现了残诗。当然,部分残诗是因为保存出了问题,最终没能流传下来。
本文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首残诗,至今没有人能完美补全。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第三首最为悲壮,是一个女子,在国破家亡之际,写下的残句,读来让人潸然泪下!接下来,按时间顺序表述!

第一首,李益(750—830)
李益是中唐诗人,代表作是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闻笛。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唐朝已经衰落,势力收缩的严重,但李益却以边塞诗作名世,仿佛让人又回到了金戈铁马的大唐盛世!
残诗云:“闲庭草色能留马,当路杨花不避人。”这首残诗收录于唐朝张为的主客图中,意为闲庭无人居住,杂草丛生,足以留马嚼食;柳絮飞扬,用不着去躲避人!千年以来,还没有人能够补全,你能补全吗?打油诗也行,试试看!

第二首,苏麟(969—1052)
苏麟是北宋官员,杭州属县巡检,官职不大。这首诗的背景是,范仲淹在杭州当官,对部下很宽厚,常举荐随员做官!然而,苏麟因为在外办事,所以没有得到举荐。为此,苏麟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残诗!
虽说是残诗,名气却很大,可谓是千古流传。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实则暗指:靠近范仲淹的,都得了好处。范仲淹看到这首残诗之后,很快就写了封推荐信,使苏麟得到升迁。后来成为讥讽利用职务之便捞好处的人!

第三首,无名女子
1645年夏,在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人带领之下,抗击清军,一共坚持了81天。在这段时间,江阴全城上下,男女老幼,全部坚持抗清,毫不退却,谱写了一曲明末悲歌!历史上把这段江阴抗清历史,称之为“江阴八十一日”!
城破之后,清军屠城,10多万江阴人被屠戮一空。其中,有一个无名女子自杀殉国,死前留下一句残诗,即:“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后来,有人在前面补了一句,即:“雪胔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第四首,毛伟人(1893—1976)
关于毛伟人,大家都知道,这个就不多说了。在近代那种历史环境之中,能够胜出,可见其水平之高,让人叹为观止!1916年冬天,毛伟人写了一首诗,因为没有仔细保存,后来他自己也忘记了,只记得其中两句!
残诗云:“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里的“水击”是指游泳,后来毛伟人曾几次畅游长江,恰如他所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从这首残诗中可以看出,毛伟人非常自信和豪迈,可谓是尽在今朝的风流人物!

后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诗歌写作,不在于多寡,而在于是否有质量。如果像乾隆一样,为了写诗而写诗,一生写了4万多首,却没有一首流传,纯粹是装叉而用,那就是对诗歌最大的侮辱!乾隆有诗才吗
在以上四首残诗中,第二首流传最广,“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简单易懂,朗朗上口!第三首最为悲壮,“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意思简单明了,却饱含悲情色彩,读来让人潸然泪下!现代人根本不懂,当时江阴人的绝望和死志,依然咿咿呀呀的放着清宫剧!

Lay
看过这个问题,我脑海中浮现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以此得名,而短短的两句乃永垂于千古。在诗里表现雄壮的情绪之难,在于令人心悦诚服,而不在嚣张夸大;在能表现出那暂时感情的后面蕴藏着的更永久普遍的情操,而不在那一时的冲动。大约悲壮之辞往往易于感情用事,而人在感情之下便难于辨别真伪,于是字里行间不但欺骗了别人,而且欺骗了自己。许多一时兴高采烈的作品,事后自己读起来也觉得索然无味,正是那表现欺骗了自己的缘故。易水歌以轻轻二句遂为千古绝唱,我们读到它时,何尝一定要有荆轲的身世。这正是艺术的普遍性,它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而诉之于那永久的情操。
“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意。古人说“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而这里说:“壮士一去不复还”,它们之间似乎是一个对照,又似乎是一个解释,我们不便说它究竟是什么,但我们却寻出了另外的一些诗句。这里我们首先记得那“明月照积雪”的辽阔。
“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所谓“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易水歌点出了寒字,谢诗没有点出,但都因其寒而高,因其高而更多情致。杜诗说“风急天高猿啸哀”,猿啸为什么要哀,我们自然无可解释。然而我们不见那“朔风劲且哀”吗?朔风是北风,它自然要刚劲无比,但这个哀字却正是这诗的传神之处。那么壮士这一去又岂可还乎?一去正是写一个劲字,不复还岂不又是一个哀字?天下巧合之事必有一个道理,何况都是名句,何况又各不相关。各不相关而有一个更深的一致,这便是艺术的普遍性。我们每当秋原辽阔,寒水明净,独立在风声萧萧之中,即使我们并非壮士,也必有壮士的胸怀,所以这诗便离开了荆轲而存在。它虽是荆轲说出来的,却属于每一个人。

HF_zzy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whitea
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

笑天下行
最悲壮、最凄凉,哪能比得过国破家亡。
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最有画面感,场景也是最为悲壮,最为凄凉。
常言道我们拥有幸福的小家是因为拥有强大的国家。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当国家不在,国民就变成了难民,生灵涂炭,山河犹在,只是城已草木深。
这首诗出自杜甫的《春望》,此诗是杜甫作于安史之乱时。
后面还有一句话: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国家大乱,民不聊生,书信难通,亲人不知生死。
可谓悲壮,可谓凄惨。

可可西里
七五年,两位领袖可谓烈士暮年,舵手和帮手之间的心灵交流。

小熊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过零丁洋中的一句。我们先来看全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我以为这首诗,写不尽诗人报国无力和国破家亡的悲哀,诗人曾经被抓后又逃脱,终不忘报国,再次被抓而被杀。宋末在蒙古铁蹄的蹂躏下,江河破碎,人民疾苦,我想这应该是最悲壮,最凄凉的诗了吧。

屁屁熊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