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史上最悲壮的诗句是哪句?画面感最强,场景最悲壮!最凄凉?

三寅
我认为是毛泽东主席写的《诉衷情》。1975年冬天,一代伟人毛主席,也许是有感而发,也许是觉得自己年弱体衰,将和这个被他真心付出,并且如此多娇的新中国就此别过。那一天,他强忍着自身病痛的折磨,写出了自己的人生中最后的一首诗《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从题目的“诉衷情”三个字,就可以看出毛主席是要向一个形同手足的重要人物诉说自己发自内心的情怀,和对祖国,对人民的希望和期盼。他似乎是感到自己的垂垂老矣,要把放心不下的心事儿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做一个交代。那这个人到底是谁呢?这首诗是毛主席去世前一年,82岁高龄时写给周总理的。当时,毛主席身体不好,林彪的叛逃也给了他极大打击,而那时,周总理也身患癌症,卧榻在床。
毛主席是诗词大家,不论写诗还是写词都会有感而发、由事而发。细细揣摩这首词,字数虽然不多,但表达的情感真挚,读来有一张风木含悲的感觉,直至让人潸然泪下。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从国民大革命时期到井冈山时期,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周恩来总理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站在了毛主席这边。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1975年的毛主席,已经是82岁高龄,他看到的是一个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全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接连建立,开始向一个自由,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步迈进的新中国。可是他所担心的是,这面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将由谁来扛着她走下去。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之东流?忆往昔峥嵘岁月,叹去路坎坷万千。
毛主席与周总理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情谊,为国操劳,为人民服务,在人生进入倒数的时候,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这首词,读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毛主席和周恩来是不可分离的两个人。毛主席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周总理是一个伟大的活动家。有人说,在中国革命过程中,“谋事在毛,成事在周”,也是一种比较贴切的说法。
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周恩来与世长辞。1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因为病情严重,或许也是伤心过度,不知道该怎么坚强面对这个死去的故人,他最终都没有出席那次葬礼。但毛主席听护士小孟念周总理讣告时,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眉头紧锁,不一会儿,闭着的眼睛里滚出了泪珠,只任泪水默默地流淌,泪水流过了面颊,流到了嘴角,流到了脖颈,主席始终不说一句话。此时,能用什么话来表达感情于万一,几十年同舟共济,几十年风风雨雨,几十年来的得力助手,周恩来同志先走一步,永远离去了。这对于毛泽东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长年多病,身心交瘁,力不从心,他不能不触景生情了。
但是他要说的,他想说的,都已经在总理病重之时,告诉总理了。同年9月9日0时10分,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在总理之后与世长辞,举国上下一片哀鸣。

甬江一只鱼
《长征》中国诗史上最悲壮的诗句
当我们真正深入了解了长征史,那一座座山,一条条河,一场场卓绝的战斗,一个个年青的生命,才能明白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是诗史上最凄凉、最悲壮、最有画面感、最豪迈的诗句。
可能我们过多的是从诗中看到革命的浪漫主义,看到的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情。但是浪漫、豪情正是在无数凄凉、悲壮的事件中,无数坚贞地追求理想、大无畏的牺牲画面中构筑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万五千里长征啊!现在的年青人想都无法想像,不是乘飞机、坐高铁、开汽车啊!辗转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连绵不绝的大山,跨过24条波浪涛天的大河。是用双脚在丈量啊!背着武器家当,一路缺吃少穿;冒着枪林弹雨,飞机轰炸,强忍着伤病以及失去战友亲人的悲痛。
千山万水,远行都已经非常艰难,可这是远征啊。一路走,一路恶战。“不怕”是红军的精神,“只等闲”是红军的豪情气势。
单说中央红军长征中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出发时为86000余人,到达陕北后只有7000余人,这还没包括沿途中参加红军的人数。诗中提到了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哪一处不是哀鸿遍野,哪一处不是气壮山河。诗中无法尽述湘江、赤水、乌江、娄山关、腊子口,还有那苍茫无人烟的大草地,不无夸张的说,每走一百米就有一名红军战士英勇倒下。无比凄惨,何其悲壮。
今天,正值全国哀悼追忆抗疫英烈和逝世同胞之时,谨以此篇表达对所有为祖国牺牲的英烈和同胞的沉痛哀思和崇高敬意!

赵_小样
中国近代史上最霸气的诗词,写得气势磅礴,又振奋人心的有谁的作品?
我选来选去。
毛泽东一一泌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娇,成吉思汗,
只是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流人物,还看今朝。
【题解】
中央红军从1934年10月整整一年中,经历了11各省,走过终年积雪的雪山,越过人迹罕至的草地,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攻堵截,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军队410个团和不计其数的地主武装,占领过54个城市,连续行军二万五华里,战胜了军事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胜利的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会合。
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正是红军渡河东征,出师抗日期间。这是一首长调,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与未来。大气磅礴,兴会淋漓。久矣脍炙人口。允为古今绝唱

DENCO
毛主席在1975年冬季,已经是82岁高龄了,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由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诗;《诉衷情》
当年忠贞为国筹,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当年忠贞为国愁,何曾怕断头?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在中国革命开始到建国,一直有个“谋事在毛,成事在周”的说法,周恩来总理总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坚定地站在毛主席一边,从诗文中看到毛主席是与一个信得过的人“诉衷情”。
这首“诉衷情”有些含悲情的感觉,让人感觉伟人的为国愁的情怀,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毛主席写给亲密战友周恩来总理的诗词是最悲壮的诗词。

4april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一岳飞《满江红》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一一北齐书.元景安传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一谭嗣同狱中题壁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一项羽垓下歌
是项羽遭遇垓下之围时,写下的绝命诗。项羽和爱妾告别后,写完此诗,自刎乌江!

BlackJack
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面对数倍敌人的围追堵截,物资给养严重匮乏的情况下写下的。展示了毛泽东及将士们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不论多么艰难困苦,披荆斩棘,一往无前,冲破层层险阻也要完成北上抗日的艰辛历程。画面感极强,视觉冲击亮眼,时间地点悲怆又展现了顽强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民族主义的精神。

兴风平浪
心衰身疲未为愁,
只将社稷挂心头。
江山谁守,
不忍当年付东流。
一代伟人的悲壮,足以天顷盆泪,地起咽声。

cobra
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请诸君细阅网上详解,我就不再作解释了。)

被桃子召唤来的77
山河不哭
[原创]
寒山鸦疏影,秋水孤鹤鸣。
山外有悲恸,枯枝不忍
听,
临风水更冷,小鱼泪腥生。
落日山残灯,月落水泣中。
我倒倾盆酒,山河放歌声。
<李恭觉~2018年11月2O日于北京>

jiafeimao
谈到场面悲壮,强烈推荐一位力量派诗人。
也许没有李杜商隐东坡那样鼎鼎之名,但正如题主所说,其人诗中所呈现的画面感、流露出的悲壮气、以及无法化去的恒久苍凉寂寥意,少有能媲美者。小小安利两首:
《出塞曲》
佩刀一刺山为开壮士大呼城为摧。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动地银山来。 长戈逐虎祁连北马前曳来血丹臆; 却回射雁鸭绿江箭飞雁起连云黑。 清泉茂草下程时野帐牛酒争淋漓; 不学京都贵公子唾壶麈尾事儿嬉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许多人误以为三军甲马一句是辛弃疾所写,其实来自陆游。他所写的三军甲马、夜阑卧听,皆是宋诗中最让人爱不释手的无双名句。陆游的诗也被称为雄奇苍凉,意为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

老杨
我认为非陇西行四首不可。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西是现在的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陇西从秦朝时期开始就是一直是边塞要地,是抵御游牧名族的前沿,陇西行反映了唐代边塞战争的痛苦和灾难。
唐军誓死杀敌,五千将士丧身“胡尘”。身穿锦衣貂裘的精锐部队“誓扫”、“不顾”的悲壮展现了战斗的激烈。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却让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
汉代贾捐之议罢珠崖疏中也有“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妻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的文意,也是异常悲伤的场景,但是却少了一份雄浑。

设计师空
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表达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精神。诗词慷慨激昂,气势磅礴,令人热血沸腾。而正是岳飞如此忠于朝廷的爱国情怀,不久却被构陷入狱,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害于杭州风波亭。部将和儿子,亦被腰斩于市门。两相对比是否有悲壮、凄凉之感?

A75
感谢邀请!试着回答。以下仅供参考。
引子您的问题是:中国诗词史上最悲壮诗句是哪句?画面感最强,场景最悲壮!最凄凉?
1、初看,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原因有二:
其一、问题中的“悲壮”与“凄凉”在古诗词中,意境不尽相同。因此,是回答最悲壮的,还是回答最凄凉的,或是真的能够回答既最悲壮又最凄凉的,很犹豫不决。
其二、因人的本性有七情六欲,人生的过程有悲欢离合,所以诗词史上“悲情”的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很难说哪一首、哪一句是“最”的。
2、即便如此,还是很想尽量回答这个问题。
怎么办呢?左思右想,搜肠刮肚,想到或可能把“最”与“悲”的词意扩展延伸,然后细化“最悲情”(当然也包含悲壮、凄凉)诗作、词句,再对号入座,这样可能对您的问题有帮助。
如此,也可能文不对题,或是表述不准确,或是“坐错了位置”。当然,以下只是自己的认知和感受,大可当作是一起欣赏诗词文化了!
1、最悲凉诗词: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2、最悲叹诗词: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3、最悲愤的诗词:岳飞《满江红》。《满江红》
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年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最山河,朝天阙。
4、最悲壮的诗词:吉鸿昌就义诗。就义诗
近代 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5、最悲怆的诗词:谭嗣同绝命诗。绝命诗
近代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6、最悲愁的诗词:李煜《虞美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道少。
小楼月也有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最悲恸的诗词:金圣叹七绝。七绝
元末明初 金圣叹
天公丧母地丁忧,
万里河山尽白头。
明日太阳来作吊,
家家檐下泪珠流。
8、最悲苦的诗词:陆游、唐婉《钗头凤》。《钗头凤》
宋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宋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9、最悲戚的诗词: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10、最悲切的诗词: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1、最悲鸣的诗词:清末诗丐死遗路旁的绝命诗一首。绝命诗一首
清 诗丐
身世浑如水上鸥,
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
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
一肩挑尽万古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
黄犬何须吠不休。
(仅供参考,图片来自网络)

揪揪线小姐
【无人车来也】认为,中国诗词史上最悲壮的诗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画面感最强、场景最悲壮、最凄凉!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一生志向远大,总是希望能匡扶王道、成就大业。然而,时运不济,杜甫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但是,杜甫一直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贤臣诸葛亮极为推崇。
特别是当杜甫流放四川期间,对诸葛亮的事迹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杜甫还写过一首八阵图怀念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正是因为杜甫带着深深的感情、崇高的敬意,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神一样的存在。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大计。
一路走来,诸葛亮神机妙算,谈笑间灰飞烟灭。诸葛亮创造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妙计,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诸葛亮对主君刘备忠贞不二,即使刘备去世了,诸葛亮亦然对刘备的儿子——蜀汉后主刘禅忠心耿耿。
为了完成先帝刘备“平定中原,匡扶汉室”的遗愿,诸葛亮耗尽毕生精力,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但是六出祁山,均未成功,最后累死他乡。
诸葛亮空有惊世才华却难以成大业,空有报国之心却难以救国。面对这样的悲剧性结局,怎么可能不流泪,不遗憾,不悲愤?
因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浓缩了诸葛亮的人生,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赏析
下面,我们来具体赏析这句诗。
“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六出祁山。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诸葛亮病死在军中。
“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杜甫自己在内的所有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这两句诗,既有对诸葛亮的深深追思,又有作者的深刻感怀,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实现了客体与主体的有机统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圣杜甫去世之前不久,站在寂寞的荒郊古庙,凭吊已逝的英雄,写出着千古绝唱,不禁老泪纵横,残阳如血,春草无情,英雄末路,天地无语。
此情此景,真是画面感最强,场景最悲壮!最凄凉!
综上所述,【无人车来也】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不知道您是否喜欢?

舒SUE
死时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好悲伤好悲壮的诗。陆游希望在生前见到九州统一,可偏偏不可能见到。他的情怀悲壮不已,但他的爱国之心,尽在诗中展现。
但他留下小诗,告知后辈,如真的有那一天,后辈真孝心的话,到他的坟前来安慰一下,那该多好。
只是大宋王朝是一年不如一年,希望还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