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18就去世的陈国公主,为何戴着黄金面具与舅舅合葬?

提到的作品

[作品]辽史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

托克托/脱脱

[作品]契丹国志

『契丹国志』二十七卷,题名宋叶隆礼撰,是迄今为止记载辽代二百一十八年史事比较早、比较有系统得一部史书,它比元代官修的『辽史』约早百年,又是官修『辽史』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契丹国志』又称『契丹志』或『...

叶隆礼

最新跟帖
旅游小分队

旅游小分队

陈国公主是契丹皇族,草原民族是比较”拜金“的,像蒙古黄金家族把黄金制成各种动物、马具、酒具,这金灿灿的光芒象征着吉祥,对金子的爱就是对腾格里(天)的爱。

公主在16岁时嫁给了自己的舅舅,不料刚结婚刚满两年,夫妻俩就前后脚病亡了,按照习俗便葬在了一起,黄金面具是公主和驸马身份尊贵的象征。

这个墓是什么发现的呢?话说1986年,内蒙古青龙山镇一个村子的村民,在村北庙子山修水库的时候,非常偶然的看到了一个貌似豪华大墓的外形。

很快的在6月份,内蒙古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预感到将会有重大发现,停下手中的活立即赶赴现场。

不负众望,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清理了上面的封土后,发现这个墓不仅保存完整,而且从规模来看,所葬之人非富即贵,非常有可能来自皇族的某位尊贵成员。

展开挖掘后,看到整个墓有前、后、东、西四个墓室,而且墙壁以及顶部都绘有精美的艺术图案,画法精妙,价值很高。

墓中所葬之人是辽景宗的孙女,也是辽圣宗的侄女陈国公主,陈国公主不是什么陈国的,而是辽朝契丹人的一个皇室公主。

和这位公主葬在一起的,还有他的驸马萧绍矩,此外他俩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驸马也是公主的亲舅舅,在当时嫁给自己的舅舅是契丹族比较独特的风俗。

公主的尸体躺在左侧,驸马在右侧,戴着鎏金的银冠,脚蹬金花银靴,全身挂满了银丝网,手上、腰上满是金银装饰。可以说能挂的地方都全副武装了,俩人浑身挂满了黄金珠宝首饰,显得十分贵气。

其中最珍贵的要数他二人佩戴的那件黄金面具,因为这个面具是根据陈国公主的真实容貌打造的,面具上有33个穿孔,用银丝穿进去和公主的头部连接。

黄金面具最牛的地方是,它在眼耳口鼻的地方都没有开缝,面具线条优美,充分体现了公主的柔美而丰润的容貌。

那么陈国公主为什么要戴着黄金面具下葬呢?其实这就和契丹族的习俗有关了。契丹人相信灵魂不灭,用这些个面具呀银丝什么的把周身裹起来,就能够保证灵魂永远在自己体内,而没有游离走,这其实和汉代那件金缕玉衣的作用差不多。

让考古学家们至今为止依旧困惑的是陈国公主的死亡之谜,尽管从墓志铭上我们已经了解到,陈国公主有无数个封号,叫过太平公主,后来又封了越国公主,可以说陈国公主这个封号是死后才封的,可见生前也比较受宠。

还有个疑点是陈国公主死的时候是18岁,而他的舅舅驸马已经36岁,两人的婚姻以及死亡,都不得不让人怀疑有什么政治阴谋。

从墓穴出土文物还可以看出更多辽朝的社会特征,比如前室西南角位置堆放着80多枚木围棋,而且公主银冠上有一个造像,这个造像头顶花冠、身着宽袖长袍的样子,和道教原始天尊比较相似,这些都说明契丹受到汉文化的深厚影响。

不过墓里还有来自中亚的琥珀饰件,加上这两副黄金面具也让人联想到希腊国王的黄金面具,让人对契丹多元生活和信仰十分好奇。

总之这座墓是目前为止咱们挖掘的,还没有被盗墓贼光顾的完整辽代皇族墓穴,因此极其宝贵,对了解当时的社会有很大意义。

cimsu

cimsu

我们把这个问题,拆分开来一个一个来解答。

陈国公主是谁?

它并不是春秋时期的那个陈国公主,而是辽国的契丹公主,据出土的墓志铭显示,这个契丹公主是辽景宗的孙女,生前极其受宠爱,陈国公主就是她死后的追封,在此之前她还有太平公主,越国公主等封号。


为何戴金面具呢?

由于深受宠爱,所以陈国公主的葬礼可以说是非常豪华的,甚至不亚于她嫁人的时候的豪华程度。所以,陈国公主的墓在被发现并且挖凿的时候,被认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一座墓穴,毕竟里面的奇珍异宝、古籍名书数不胜。

并且墓穴中的尸体服饰都非常的奢华,躺的是象征着高贵与气质的金花枕,穿的是镶着金丝的契丹族典型服饰,从头到脚,无一处不展现出这场葬礼的隆重。

所以戴黄金装饰也就不足为奇了。

那有人或许会问,戴金的不稀奇,为何会是金面具呢?这个问题的原因其实也是非常简单的,一般来讲,契丹皇室的风俗与我们汉人是不同的,契丹人死后并不会立即下葬,而是会在外停留一段时间,这就会导致尸体腐烂,有伤贵族颜面,戴上面具后看不到脸,自然就能够保持尸体的完整性,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


为何与舅舅合葬?

古时候各个朝代以及国家的公主们在去世之后一般是要葬在皇陵的,并且是和王公贵族们以及皇上的妃子们葬在一起的,一般都是一个陵墓群,与人合葬也不稀奇。

但陈国公主和自己的舅舅葬在一起倒是很稀奇了。不过了解完陈国公主与她舅舅之间的关系后,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契丹族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游牧民族,人们往往把自己的爱意表达的非常的直观和豪爽,在经历了中原文化的融合贯通之后,契丹族的文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他们仍旧把自己的血统看的十分的重,为了保证自己贵族血统的纯正性,所以主张近亲结婚。


陈国公主就是这样,她嫁给了比自己年长十岁的舅舅,当然了这也不单单是因为保障自己血统的纯正性,更是因为她这个舅舅也不一般,是当时的泰宁军节度使,手握军权,这也有政治联姻的意思在里面。

既然都是夫妻了,那他们在死后葬在一起也就合情合理了。

陈国公主为何18岁去世?

陈国公主是在16岁嫁给她舅舅的,在结婚两年就去世了,而她的驸马爷,也就是她的舅舅没过几年也一起去世了,年龄也只有35岁。


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他们二人是近亲结婚,他们的长辈同样也是,近亲结婚容易导致后代身体差,英年早逝,而陈国公主去世也是这么个理。

Qwerty1st

Qwerty1st

陈国公主是辽国萧太后的孙女。她16岁嫁给舅舅,因此两人合葬在一起是理所当然。



年仅18岁就病逝的陈国公主。

公元1000年的时候,陈国公主出生于辽国皇室之家。她是耶律隆庆的女儿,也是辽景宗的孙女。



可以肯定的是,陈国公主很受父亲和皇叔的喜爱,说她是辽国皇室的一颗掌上明珠并不为过,这不,竟然数次赐封她公主称号:第一次赐封她为太平公主;第二次加封她为越国公主;最后追封她为陈国公主。



由于古代人特别是少数民族,他们根本不懂得近亲结婚会带来什么影响,只是一味地追求家族血统的纯正;而当婚人也基本上没有权利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大都是父母做主,甚至有的都是为了政治而联姻。

陈国公主就是这样的例子。她在16岁时,由父母做主嫁给了比自己大一二十岁的舅舅萧绍矩,也就是萧太后的侄子。可是婚后不到两年,萧绍矩就病逝了,不久,陈国公主也暴毙身亡。这不得不让人叹惜。



考古发现陈国公主与附马的合葬墓。

1986年,考古学家在内蒙古奈曼旗青龙山镇东北里斯布格村附近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墓葬,是迄今为止发掘的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契丹皇室墓葬。

考古学家打开墓室时,眼前的一切令人瞠目:逼仄的墓室中满满尽是陪葬品,使得考古学家几乎无处下脚;在并没有多大的棺床上并排躺着两具金光闪闪的干尸。而且他们夫妻俩头戴銮金银冠;脸部盖着纯金面具;身穿银丝网衣;脚上穿着黄金银鞋,真可谓为华服盛装,风格诡异且美丽!



考古学家从墓志铭才知道,原来这就是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夫妻俩的合葬墓。

其中,陈国公主的金面具为,长20.5厘米,宽17.2公分,厚度0.05厘米,重约184克。驸马萧绍矩。的金面具为,21.7公分长,宽18.8公分,厚度0.06厘米,出土时有部分与银丝网衣相连。



陪葬品除了黄金白银,还有各种琥珀美玉、充满异域风格的玻璃器、双鱼形玉佩、晶莹剔透的水晶制品等等琳琅满目,奢华无比。总共出土了约2000多件葬品。



这座墓葬为研究辽国的历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资料。



欢迎朋友们点赞评论,敬请点击一下文章右上角的关注,特此感谢!

他们之间其实不仅仅有舅舅和侄女的这层关系,而且他们还是夫妻,也是因此他们才会得以合葬。而这位陈国公主之所以要戴着面具跟自己的丈夫合葬,也是辽代那边的一种丧葬风俗——这样一来他们的尸体就不会因为在地底下埋得太久而过早腐烂,而且还能保持住尸体生前威严端庄的形象。墓主人为何要罩着黄金面具呢?专家解释说,契丹族有树葬的风俗,他们这个民族以游牧、打猎为生,认为人死之后,应该与大树合为一体。所谓树葬,是指先砍一段大树,在树上挖一个槽,再把尸体放入,盖上盖子,然后再挂于树上。后来,契丹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逐步由树葬过渡到了土葬,但过渡之中,他们又创造性地先进行树葬,再实行土葬。当他们把尸骨从树上取下来时,要进行美化和装饰,黄金面具就是这时候戴上去的。辽国开泰七年(1018年),36岁的驸马萧绍矩和18岁的陈国公主先后过世,两人最终被合葬在一起,墓地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东北10公里斯布格图村西的山南坡上。1986年6月8日,内蒙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进行发掘,从中发掘出了大量珍稀文物。

w_l_x_f

w_l_x_f

与辽国的陈国公主葬在一起的既是她的舅舅,也是她的丈夫,换句话说就是,陈国公主嫁给了自己的舅舅。想要了解这段历史,还得从陈国公主的身世说起。

陈国公主是辽国辽景宗耶律贤的孙女。很多人可能对辽景宗这个皇帝并不是很熟悉,但说到辽国的萧太后,很多人应该就很熟悉了。没错,陈国公主的祖母就是萧太后。

陈国公主的父亲是辽国秦晋国王耶律隆庆,耶律氏是辽国的国姓,因此可以说陈国公主的家族是非常显赫的,地位非常高。而在古代能够戴着金面具入葬的人,只有贵族身份还能有此殊荣,所以也证明了陈国公主的尊贵地位。

再来说一下她的舅舅,也就是她的丈夫。此人名叫萧绍矩,历史上对此人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他是萧太后的侄子,所以也属于皇亲国戚,贵族身份。当时他娶陈国公主的时候已经33岁了,而陈国公主嫁给他的时候仅仅16岁。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怎么下得了手?他们仅仅在一起生活了两年,就先后死去,最后合葬在了一起,两人都戴着金面具。

陈国公主和萧绍矩确实属于近亲结婚,这样的事情在现代绝对是不可能发生的,但在古代,尤其是在以前蒙古草原上落后的原始社会里,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陈国公主嫁给萧绍矩后,暂且不论幸福不幸福,但为何才在一起生活了两年就都死了呢?

据陈国公主的墓志铭记载,陈国公主是暴毙而亡。这就说明了她不是正常死亡,由此可以有很多联想和猜测。

比如陈国公主是否本身有重大疾病?但一个十八岁的女子,是身体最好的时候,如果有什么疾病的话,只可能是先天性的遗传病。因此有人猜测是否因为陈国公主的父母是近亲结婚的原因,导致了她有先天性的遗传病,造成了她过早死去。

还有一种猜测会不会是陪葬呢?丈夫死后,让妻子来陪葬,所以用非正常的手段杀死了陈国公主。但这种说法并不可信,以陈国公主显赫的身份,不可能会去为驸马陪葬。

综合来说,18岁的陈国公主嫁给了自己的舅舅,我们现代人肯定无法理解这种婚姻关系。由于他们俩在当时都身份显赫,地位尊贵,所以合葬的时候都戴着黄金面具,显示出他们与众不同的身份。但是陈国公主的死因,却被淹没在了浩瀚的历史之中,成了一段千年来无法解开的谜团。

31号院

31号院

简而言之,戴面具下葬是辽代王公贵族的丧葬习俗,与之合葬之人则既是她的丈夫,也是她的舅舅,那么这样说来,与丈夫合葬就是理所应当的事。

陈国公主墓

1985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实行水库挖掘作业,结果一位工人一铲子下去,挖到了一块墓砖,随即他们上报给当地文保部门。1986年6月,内蒙考古研究所会同哲盟博物馆、奈曼王府博物馆对该墓进行了保护性发掘。这一挖不要紧,居然出现了墓砖之内的木栏围墙,这立刻引起了工作人员的重视,因为凡是有木兰围墙的出现,必然是契丹族王公贵族的大墓。

经专家们的考证,该墓葬的主人是辽景宗次子耶律隆庆与正妃萧氏之女,曾封太平公主,后进封为越国公主,死后被追封为陈国公主的耶律氏,按当时习俗我们也可以称她为耶律太平。与她合葬之人是驸马都尉萧绍矩,他是萧太后之侄,辽圣宗仁德医院皇后之兄,从辈分上来讲,驸马乃陈国公主之舅。这也是一所罕见的女性为主的辽代墓葬,更是目前发现的唯一没有被盗的辽国大墓,具有相当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该墓出土了陪葬品3227件,用金曰1700多克,银1万多克,公主与驸马去世后依然合葬在一起,两人皆身穿银丝网衣,头戴金冠,面覆金面具,脚穿鎏金银靴,更为奇怪的是,在陈国公主的棺椁中,不止一处发现了龙凤图样,这似乎只有皇帝和皇后才可拥有的图案。不管怎么看此墓规格之高,堪称辽代文化海内孤例。

与丈夫兼舅舅合葬并不奇怪,黄金面具也是契丹族丧葬习俗。

凡有辽一朝,皇族与后族一直由耶律家与萧家掌控,目的是为了保证血统的纯净,所以经常会有不同辈分的耶律家子孙与萧家子女联姻的例子出现,陈国公主与驸马舅舅萧绍矩的结婚也就显得不是那么特例了。

当然,对我们站在而言,与舅舅结婚岂不是乱伦的表现吗?回答当然是!然而在当时的辽国,两族联姻已经成了惯例,在那个时期,还有少数民族“爹死儿娶妈,哥死弟娶嫂”的习俗,对于此,看透不说漏,习惯就好了,毕竟文明的差异会一时觉得不可思议,但习俗如此,如之奈何?

再来说说黄金面具的事。死后黄金面具覆面是源于契丹族独特的丧葬习俗,由于游牧民族的特性,最开始的契丹族实行的是天葬中的树葬,即人死后将尸体挂在树上,让其自然风化,回归大自然。在此过程中,尸体会受到觅食的飞鸟侵蚀,为了保存死者尊严,契丹族的头领们会对死者穿银丝网衣,面覆面具,久而久之,即便后来契丹族立国,实行了土葬,但死后身穿网衣,面覆面具的习俗任然保留了下来,这也符合了契丹族“形不散而神不离”的思想,所以我们在陈国公主墓中看到黄金面具及银丝网衣。

陈国公主墓的不解之处

考古工作人员在墓中发现,陈国公主遗骨发黑,并不像正常死亡,于是对她的遗骨取样,发现水银含量超高,测头发的汞含量也是如此,有专家认为是死前服用的汞,难道是被人毒死的?景宗皇帝与萧燕燕的孙女又谁敢害?有人认为有可能是为了尸体防腐死后喂服的水银,但是死后喂服的水银福星是不会在头发上呈现出来的。另外驸马萧绍矩为何没有汞中毒症状?所以陈国公主的死因的确成谜。

还有一点不解之处,在陈国公主的陪葬品中,有一柄腐朽了的木杖,旁边还散落着一些铃铛,貌似萨满巫师用的,按照陈国公主的陪葬品来看,其地位要远远高于一般公主,非普通受宠就能达到如此丰厚的陪葬品,难道陈国公主有另一层身份,契丹族的祭司?如果说她祭司的身份被确认,那么拥有黄金面具与银丝网衣,与棺椁中的龙凤图案就不足为奇了。以此推论成立的话,那么陈国公主的汞中毒现象也或许从中可以推敲出来。

根据当时史料记载,契丹不仅是皇权与后权产生两大势力,而另外的神权也在族中占有较高地位,是游历于他们之外的第三大势力。如果陈国公主是祭司的结论成立,那么她的早亡以及汞中毒的现象极有可能是一场阴谋。

但是这些都是我们基于测验结果做出的推论,并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只能等待以后有新的证据出现才能解开这些难题了。

结语:一座古墓,一对相依而葬的夫妻,一双黄金面具,将契丹族书写的盛世王朝再次展示出来。由于资料的缺失,我们始终无法断定陈国公主的死因,但就考古、学术价值而言,足以与皇陵相媲美。
Cloudy焦小姐

Cloudy焦小姐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这位陈国公主:

首先陈国公主并不是陈国人,她是辽国人,“陈国公主”只是她的封号。历史上关于她的资料非常少,具体名字不详,只知道她出生于公元1000年,爷爷是辽景宗耶律贤,父亲是辽国秦晋国王耶律隆庆,按理来说陈国公主是没有资格封公主的。

不过可能是特别受宠爱,陈国公主很小就被破例封为了太平公主,之后进封为越国公主,死后又被追封为陈国公主,她的一生可谓受尽恩宠。至于陈国公主为什么会和舅舅一起合葬,那是因为她的舅舅还是她的丈夫,萧绍矩。

古人并没有近亲不能成亲的概念,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这种事情更是很常见。据悉,辽国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耶律姓只萧姓通婚。萧姓是辽国数一数二的大姓,辽国历史上的皇后几乎都姓萧。

公元1016年,16岁的陈国公主被许配给了舅舅萧绍矩。他是仁德皇后的兄长,出生于公元982年,比陈国公主年长18岁,官拜太师都尉。两人一个是受宠的陈国公主,一个是当今皇后的兄长,因此这场婚礼极为盛大。

可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两年后陈国公主和驸马竟然双双因病去世,后被合葬在一起。那为什么陈国公主要戴着黄金面具下葬呢?有历史学家研究认为,古代契丹有一个习俗,大贵族死后不会马上下葬,而是停放在外面,而且停放的时间相当久,有的甚至能够放半年以上。

等到正式下葬时,尸体早已是面目全非了,有损贵族颜面,所以下葬时通常会带上面具用来遮丑,陈国公主脸上的黄金面具佷可能就是用来遮丑的。

直到1985年陈国公主墓在内蒙古才被发现,这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没有被盗墓贼偷盗的辽国皇族墓,出土陪葬品3227件,其中很多都是金银玉器,仅陈国公主双手上就带着11枚金戒指,从这些陪葬品数量不难发现,陈国公主身前有多么受宠。

Highanddry

Highanddry

因为陈国公主边上躺着的不仅是舅舅,也是老公啊。

在古时的很多朝代,人们并没有近亲结婚的概念。相反,为了保证家族的血统纯正和统治的名正言顺,还会让近亲结婚。

在陈国公主的时代,契丹皇族中就延续着耶律只能与萧姓通婚的惯例,所以16岁的陈国公主就嫁给了仁德皇后之兄萧绍矩,也就是她的舅舅。

而黄金面具,则完全是因为公主与驸马的贵族身份。为了彰显其尊贵地位,并完美地维持死者形象,辽国的皇室在贵族下葬后,通常给尸体戴上面具。



而这位陈国公主不但有黄金面具,还倚着金花枕头,戴着鎏金银冠,双耳戴着珍珠、琥珀耳坠,脖子上佩戴珍珠项链,手腕戴着两对金镯,双手还套着11枚金戒指,可谓是尊崇至极。

而普通的契丹百姓就没这么好命了,他们在死后往往施行树葬与火葬相结合的方式,《契丹国志》有载:契丹人“父母死而悲哭者,以为不壮,但以其尸置于山树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焚之”。这种二次葬俗,也是契丹独特的丧葬方式。



在这座陈国公主墓中,最让人啧啧称奇的,并不是那两个黄金面具,而是这座出土了3200多件珍贵随葬品、黄金制品的总量就达到了1700多克,银制品更是重达1万余克的“超级古墓”为何沉睡千年,却一直未被盗。

在那个盗墓猖獗的年代,各种盗墓门派五花八门,精通各类风水知识,稍微豪华一点的古墓都逃不出他们的视线。而这座陈国公主墓,却直到1986年才被发现,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蓝天行者

蓝天行者

第一:

据《辽史》记载,辽朝皇族只能与皇族婚配,近亲结婚很是常见,所以陈国公主嫁给自己的舅舅并不新奇。

第二:

阵国公主与附马萧绍矩都是辽国贵族,他们死后被厚葬非常合理,而戴面具葬是辽国的丧葬风俗之一,死者按其社会地位可使用金、银、铜、铁等材质的面具。

这种面具是用“捶揲”的传统手工艺做出来的。做面具时没有模板可用,都是凭感觉一点点地敲出来的。

陈国公主夫妇的黄金面具,黄金厚度只有0.5毫米,整个面具是由陈国公主夫妇的脸型定做的,容貌还原度很高。面具上共有三十三个小孔,起到连缀之用。两件黄金面具精美绝伦,堪比塑像。

戴面具而入敛主要是因为辽国受佛教的影响,出于宗教仪式的目的。但也有说。一种认为面具的作用是保持死者尸身的完整,防止尸体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尸骸散乱,从而最大限度保证逝者的容貌完整。我个人认为这个想法“太现代”了。古人“视死如生”,不全单为保个尸骨而大费周章,应该主要还是出于宗教的目的。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玛瑙随葬品。

因为辽国受佛教影响,视舍利为佛骨所化,而视玛瑙为佛血所化。墓中不仅有精美贵重的玛瑙项链,还有极具宗教意味的“玛瑙蚕蛹”。就好像汉人以金玉之蝉来对死后的再生寄托念头,辽人用蚕蛹也是同样的意思。

第三:

死因之迷。墓志铭上记载的很清楚,陈国公主二人都是因病去世,他们患病之时,辽国皇帝辽圣宗都曾给予过他们尽心医治,无奈没力回天。

就是说,墓志铭说陈国公主夫妇都是病死的。陈国公主公元1018年死时只有18岁,不久附马萧绍矩也病死了,享年只有40岁。二人同年去世,而他们结婚也才两年多。

巧得是,阵国公主的父亲在为女儿陈国公主办了举世瞩目的草原婚礼之后,不久就死了。两年后,陈国公主夫妇也病死了。

更巧的是,陈国公主的父亲耶律隆庆是当时辽国皇帝辽圣宗的亲弟弟。这哥俩的父亲就是辽国的英主:大辽皇帝辽景宗。

辽圣宗即位后,因为圣宗性格软弱,大权旁落耶律隆庆,耶律隆庆被封为秦晋国王,权势盛极一时,却在公元1016年在北安州病故。

我认为,病故一个不是事,病故三个不寻常,三年病故三个反常,病故的都是政坛的当红炸子鸡太离奇。墓志铭大谈特谈怎么给陈国夫妇治病更加怪异。

当然我只能是推测,陈国公主夫妇的病死,是真的病死,但怎么得的病,怎么治得的病,就有道道了。

有人从科学角度上解释:

在生物学中,近亲婚配,会容易出现一些常染色体隐性疾病的诱发。他们的早逝也许是与近亲结婚有关。

我想说:辽国贵族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近亲交媾繁育,也没别人早早病死呀……

第四:

陈国公主是不是与自己的亲舅舅婚配的?

辽国贵族,肃姓必须配耶律,耶律姓必须配肃姓,为的就是保持血统纯正,但是陈国公主的丈夫不是亲舅舅!

附马萧绍矩先是国舅爷,后做了附马爷。他的妹妹是辽圣宗的皇后,他就是辽圣宗的大国舅。辽圣宗是陈国公主耶律氏的亲侄女。这样论的话,陈国公主公与附马根本就没有血缘关系,更不可能是什么亲舅舅。但是辽圣宗与皇后也是贵族通婚,所以辽国所有贵族就都有血缘关系了,那附马萧绍矩就成了有血缘关系的陈国公主的舅舅了,不过是血缘关系有些远罢了。

大辽皇帝辽景宗的皇后是萧皇后,所以,这种血缘关系就不是个事了。

第五:

陈国公主夫妇的墓葬为什么那么奢华?

因为有钱有势没后代!

辽圣宗就算只出于政治目的也要厚葬他们,何况他们的家产也无非会被人们分掉!

陈国公主夫妇贵不可言,可以用极高的葬制也是原因之一。

写在最后:

什么民族也一样,权力周圈都是黑洞,想要过安稳日子,就离权力远一点。

否则,

墓葬再奢华,又有什么用?

我是林灿,志怪+历史,喜欢点关注。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

198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发现的辽代陈国公主墓,揭开了千年前辽国古墓的神秘面纱。这个墓葬的尸床上并排躺着两具遗骸,尸身穿的是银丝网衣,头戴金冠,脸覆金面具,脚穿鎏金银靴,还系着腰带,周围的壁画上全是生前的日常生活场景,陪葬品有三千多件,金银、玉石以及玛瑙、琥珀、珍珠等名贵材料制作的用品,可见其墓葬的奢华。

之所以没有被盗掘的原因,是它位置偏移,在蒙古奈曼旗青龙山镇东北10公里一个叫斯布格图的小村里。根据墓志铭,男人叫做萧绍矩,是皇亲国戚。他是辽圣宗皇后萧菩萨哥的亲哥哥,当时官职是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死亡时35岁。女子是陈国公主耶律氏,是辽景宗皇帝孙女、辽圣宗皇太弟秦晋国王耶律隆庆的女儿。

她在16岁就被封为陈国公主,嫁给萧绍矩。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个萧绍矩其实是公主的亲舅舅。在我们汉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乱伦。然而,在当年契丹游牧民族,这种通婚很正常,没什么值得奇怪的。然而婚后才1年,萧绍矩就死了,死因不明。再过1年,公主也死了,年仅18岁,两人就合葬在这里。因为家世地位高贵显赫,死后给以厚葬。

那么他们为何要戴面具下葬,面具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当然这与契丹人的丧葬习俗有关,根据旧唐书记载“其俗死者不得作冢墓,以马驾车送入大山,置之树上,亦无服纪”,意思是说,这人死之后,先把尸体放在树上,等它自然风化后,再把尸骨重新捡起来埋葬,也就是树葬。

树葬看起来比较节俭、简陋,但陈国公主墓中有墓室、尸床、黄金面具、陪葬品,这样的奢华程度与史书里记载的树葬习俗相差可就十万八千里了,足以见得皇家的与众不同。树葬因为停尸时间过长而导致尸体腐烂,影响主人生前的形象,于是对尸体进行美化和粉饰就显得至关重要,辽代的贵族就以这种金属面具和银丝网络等,把尸体笼络住,让尸体变得威严。

陈国公主墓发现的时候,许多人不相信,有这么多金银珠宝藏在里面,这是一座保存完整的辽朝贵族墓。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黄金面具眼睛是睁开的,公主的死因也是一个谜,可能是得了重病或者遗传性疾病,还有人怀疑公主的死可能和近亲结婚有关,通过不断挖掘研究,考古学家应该会搞清楚公主的死因。

痴鱼说梦-张小七

痴鱼说梦-张小七

1.辽国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的合葬墓。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墓中公主死时,只有18岁,而萧绍矩是陈国公主的亲舅舅,比公主大10多岁,但是死的时候也才30出头,他们俩年纪轻轻就过早去世,到底是什么原因?还是一个不解之谜。

2.陈国公主,脸上覆盖的是黄金面具,这也是神秘的地方。陈国公主是辽朝皇族宗室,但是并不是辽朝皇帝的亲生女儿。我们知道杨家将和梁朝萧太后斗争不断,几乎是家喻户晓。

3.古墓中的陈国公主,就是萧太后的亲孙女,公主生前曾经多次获得封号,先封为太平公主,最后就封为越国公主,死后被追封为陈国公主。辽朝在古代的历史并不长,只活了200多年就销声匿迹。要了解他的历史,只有两条途径,一个看历史书,还有一个考古。

古代皇帝的墓都是非常豪华的,许多随葬品,都是宝贝,可是大多被盗墓贼光顾,洗劫一空。

4.陈国公主墓发现的时候,许多人不相信,有这么多金银珠宝藏在里面,这是一座保存完整的辽朝贵族墓。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黄金面具眼睛是睁开的,公主的死因也是一个谜,可能是得了重病或者遗传性疾病,还有人怀疑公主的死可能和近亲结婚有关,通过不断挖掘研究,考古学家应该会搞清楚公主的死因



紫懿悠扬

紫懿悠扬

一直以来,盗墓对于古代的墓葬破坏都极大,尤其是达官贵族的墓穴更是由于丰富的财宝随葬物而吸引着盗墓者的目光。然而,1986年发现的陈国公主墓却保存完整,随葬品更是达到了3227件,这座墓穴不仅仅展现了贵族的奢华更显示了辽国契丹的一种特殊文化。

陈国公主并非指陈国的一位公主,这是她的追增头衔,此前是辽国的太平公主、越国公主,伯伯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父亲则是当时的权臣或实际统治者秦晋国王,祖母是著名的萧太后。事实上,契丹的独特文化在这儿就有所显示,耶律皇族与后族萧氏世代通婚(除穆宗皇后外),也就是所谓的亲上加亲,目的是巩固统治。此外,在这儿还有另一项特殊的婚姻制度,即甥舅婚类型的异辈婚,是契丹贵族的一种配套婚制。因此,在病逝的两年前,16岁的陈国公主(当时应该称为太平公主)嫁与了34岁的“舅舅”萧绍矩——伯伯辽圣宗的大舅哥。

二人婚后仅仅两年,萧绍矩便驾鹤西去了,陈国公主墓志铭并没有指出身死的缘由,史书也无记载。此后,陈国公主身染重病,跟随丈夫而去,这也是为什么二人同穴的缘由。公主的地位自然比驸马要高,因此墓穴是以公主为墓主人修建的,而非公主先驸马一步离世。

陈国公主墓反映了契丹的厚葬风格,另一方面也是此前游牧残留的树葬——土葬形式的展现。厚葬是:二人都头枕着金花银枕,身着银丝网络葬衣,脸覆盖金面具,脚穿金花银靴,更夸张的是,陈国公主十只纤纤玉指上竟然戴了十一个金戒指,牛!

众所周知,契丹长期以来是一个游牧的部族,自然他们的一些方面就和我们有着不同的地方,比如说丧葬习俗。陈国公主墓的发掘自然显示了契丹土葬的实际,不过这是与我们中原地区长期接触的结果。事实上,早期的契丹丧葬有着树葬的习俗,即将故去的人儿放置在树上,自然风化后才重新收敛尸骨进行火葬(此后则是受中原影响,转为土葬,这也是陈国公主墓得以诞生的缘由)。

如此特殊的丧葬习俗也使得陈国公主的墓葬更为奢华绚丽,也更具 “异域风光”,夫妇二人都面戴黄金面具。契丹独特的丧葬需要有一连串的过程,在漫长的过程中,尸骨的保护与美化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这套美化程序不仅仅为整理形骸的人儿考虑(毕竟时间久了是会有一些微妙变化的),更是考虑到了墓主人的形象问题。

黄金面具自然是由黄金打造,依据着公主的俏脸,20.5厘米长、17.2厘米宽(小巧与否,自行判断),留有33小孔以便与银制网络衣相连。这一套独特装扮是为了保证形骸的优雅,汉的“金缕玉衣”、迈锡尼国王与古埃及法老图特卡蒙的同款黄金面具,大概都是贵族们最后的倔强吧。

闪灵王子

闪灵王子

辽国金枝玉叶的陈国公主18岁病逝,驸马为自己的舅舅

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陈国公主(公元1001年——公元1018年),当时的皇帝是辽朝最为强盛时期的圣宗耶律隆绪。陈国公主就是圣宗的大弟弟耶律隆庆之女,驸马萧绍矩则是圣宗的齐天(追尊仁德)皇后之兄长,官拜检校太师,享年40岁。陈国公主的父亲耶律隆庆,深得契丹国母萧太后的喜爱,他“长善骑射,捷如风”,在从萧太后南征的过程中屡立战功,故拜南京(今北京)留守。但是,在公主结婚当年的冬天,耶律隆庆就不幸病逝,又过了一年,驸马病逝。悲伤中的公主身染重疴,圣宗虽“亲临顾问”,诏太医选灵方、服良药,18岁的公主还是无奈地香消玉殒了。

根据墓中出土的故陈国公主墓志铭记载,这位年纪轻轻的公主数次荣获封号,初封为太平公主,又进封越国公主,后又追封为“陈国公主”。在16岁的时候,她嫁给了年长自己十余岁的舅舅萧绍矩。“他们那时并没有近亲结婚的概念。”据辽史研究专家盖之庸介绍,为保证家族血统的纯正,在契丹皇族中,耶律只能与萧姓通婚。这场令人瞩目的婚姻只持续了两年。1018年,36岁的驸马与刚满18岁的花季公主先后过世。不过,根据墓志记载,二位的死和宫廷争斗没有关系,两人均因病而亡。但是18岁的公主为何会突然病逝,究竟是身患何病去世,这些都还是谜团。

陈国公主墓是首次发现的辽代皇族墓“陈国公主墓”是我国当年首次发现的、未经盗扰的辽代皇族墓,出土了大量的契丹文物珍品,大小将近2000件。黄色的金、白色的银、红色的琥珀、洁白的玉,琳琅满目的珍宝布满了墓室,是仅次于皇陵的重要考古发现,被称为解读神秘契丹文化的奇迹。千年古墓里,有历经千年岁月却不褪色的巨幅壁画,平卧于棺面的公主与驸马,他们头枕着金花银枕,身着银丝网络葬衣,脸覆盖金面具,脚穿金花银靴;尤其是躺在驸马左 侧的公主更为雍容华贵,她的头部上方放置高翅鎏金银冠,双耳戴着珍珠、琥珀耳坠,脖子上佩戴珍珠项链,手腕戴着两对金镯,双手还套着11枚金戒指。“这些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契丹贵族承袭了唐代厚葬的习俗。”公主和驸马的脸上都戴着纯金面具。按照死者生前的样貌打制。

纯金面具是使用薄金片,按照死者生前的样貌打制。陈国公主和驸马都穿了渔网丝袜一样的东西。实际上就是银丝敛衣,有点像汉朝时的金缕玉衣,但是这个是用银丝编的,现在发现的纯银敛衣只有这一件,其他发现的辽代的敛衣都是铜丝的。

“黄金面具”长20.5厘米,宽17.2厘米,更让人惊叹的是它的厚度仅0.5毫米,就是放在现在,想要做出如此精细的面具也是很困难的,更何况还是在千年前。

究竟为何陈国公主和驸马的脸上戴着黄金面具?不仅如此,甚至身上还穿着银丝网络?这就要说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传统丧葬方法了。据《辽史》记载,契丹人有一种特殊的丧葬方法叫“树葬”。即把尸体先放在树上,任其自然风干,最后再收集尸体葬于墓中。后来因为吸收了汉族文化,还延伸出了先停尸在墓室尸床上再入葬的习俗。在停尸风干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尸体不受腐烂,聪明的辽国人想出了一个绝佳的方法。他们在尸体上笼络上金或银的网络,面部位置戴上与脸型差不多大小的黄金面具,以此来保证尸体长期停放。由于“黄金面具”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尸体腐烂,所以它的制作是完全贴合脸型,每个部位都精雕细琢,从面具造型就可大致窥测出主人的脸型相貌。

“黄金面具”和尸体上的银丝网络一起,构成一个系统,保护尸体不被腐蚀。同时“黄金面具”戴在脸上也起到了美化的作用。“陈国公主黄金面具”,揭示沉睡千年的秘密,带我们领略辽国的繁茂经济和契丹人独特的丧葬文化。

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随葬品共3227件

1985年,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一处修建水库的工地上,发现了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萧绍矩的合葬墓,葬于辽开泰七年(公元1018年),距今整整一千年。由于该墓葬未经盗掘,保存完好,因此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随葬器物3227件,其中仅玉石、玛瑙、水晶等材料制作的玉器就达三百多件。充分反映了契丹大贵族的豪华奢侈和墓主人的显赫地位。也从另一个侧面则反映出辽代中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繁荣兴盛。陈国公主墓的出土玉器代表了辽国玉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为今天研究辽金玉器提供了珍贵的参照实物。辽代对于玉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只有在高级官员和皇族墓葬中,才会发现质量很好的玉器。

辽朝所处的历史时代,是一个多民族、多政权共存并行的历史时期,从历史学的角度讲,宋、辽、西夏、大理、金都是中国宋代史的一部分。时代的重叠并不意味着文化的重叠,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特征,以汉地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原文化,深深影响着其他政权的文化发展,同时,辽国游牧民族的文化元素,也在不断渗透到其他文化当中,比如辽代玉器就对同时期的宋、金玉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tylz1970

tylz1970

正值妙龄的公主殿下,却带着黄金面具,与自己的舅舅合葬在了一起,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这到底为什么?其实舅舅本身就是公主的丈夫,两人合葬在一起,自然也是情理之中。

01千年古墓现世

1986年,在内蒙古一个水利工程的施工现场,工人们在施工中突然发现了墓地的痕迹,经专业考古人员考察发现,此地存在一个千年之前的陈国公主墓。古墓中的壁画描绘了古代契丹人在草原上打猎的生活,扑面而来的草原气息,十分的浓郁,而且壁画历经千年而不朽,颜色十分的鲜润,墓穴中壁画遍布四周,整个墓穴朴朴生辉。

在墓中出土了许多的金银珠宝,还有其他的首饰类陪葬品,共计上千余件。这座墓的考古价值十分重大,本来我国就很少有契丹文化留下来的完整墓穴,再加上这一个古墓,未经过盗墓贼的偷盗,而且墓主人的身份十分高贵,墓葬规格十分高,是考古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也是契丹族能完整流传下来的、少有的文化记号。

在专业人员进行勘测时,在主墓穴中发现了18岁的陈国公主与她的丈夫(也可以说是舅舅),两人紧挨一起面朝上方,造型端庄大气。两人殉葬时,身穿衣物十分华丽。尤其是左侧的陈国公主,她头顶戴着金色王冠,双耳有珍珠吊坠,手腕还有金镯,玉镯,更别说手上数不胜数的金银玉戒指了。

02千年前的联姻

在当时的北部辽国,辽国主要有两大家族独揽朝政,分别为辽国皇族耶律氏,还有后族的萧氏,两大家族为了更好地把握国内资源和朝中大权,而不被他人所推翻,就采用家族联姻的方式,进行强强联合。

公主虽然年纪轻轻,但他在皇族中的地位十分高,年仅十几岁就已经获得了多个封号,比如说越国公主陈国公主等,在她刚刚满16岁时,按照家族的指示,不得不与娘家的舅舅联姻。陈国公主丈夫萧绍矩同样是贵族出身,但他坚持以普通士兵参军,战功赫赫,一步一步走上将军位置,身居高位,深得皇上赏识。

两人规模宏大的婚姻如期在千年前的大草原上举办,16岁的陈国公主与她的舅舅,结为夫妇。但两人仅仅享受了两年的幸福婚姻生活,1018年,不知道什么原因,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也没有任何的记载,陈国公主与她的丈夫双双离世。辽国皇帝对此十分惋惜,举行了规模宏大,十分壮观的殉葬仪式,并且倾尽国库中的储备,用许多的金银财宝和华丽的首饰等,为两人陪葬。

03契丹殉葬习俗

契丹人民的殉葬习俗与我国古代并不相同,由陈国公主的墓葬中也可以看出。契丹族有着独特的殉葬习俗。契丹人死后,家属们将死者的尸体高高悬挂在一棵大树上,随着日吹月晒,水分都蒸发了,尸体也逐渐地风干,这时人们才会将尸体埋葬。但这一习俗随着契丹与我国古代的沟通逐渐密切,日渐被同化。大部分的契丹贵族们也会同我国古代一样进行墓葬,并伴以许多华丽的陪葬品。

陈国公主墓葬中出土了黄金面具,还有银丝网等,这些东西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打扮尸体,契丹贵族一般殉葬时并不希望自己的尸体会腐烂,甚至只剩下一堆白骨。

在两人死亡后,家族和朝中身居高位的人,专门令能人巧匠们打造了一副黄金面具,和银丝质地的寿衣,这样死者的尸体穿上寿衣,面部戴上黄金面具,就能保证自己的形象,不随着时间和肉体的消逝而败坏,也使得戴上面具后死者仍能报纸保持生前美丽(或英勇)的形象。

也正是由于契丹独特的殉葬文化和习俗,这才为我们保留了一幅传世瑰宝——黄金面具,在陈国公主的墓中,这一件黄金面具可以说是最为神秘,也是最具价值的殉葬品了。黄金面具根据本人面部形状,仿照制作。陈国公主的面具,纹路十分清晰,栩栩如生,可以显示出当时工匠们的技艺高超。

结语:

因古代并没有近亲不能结婚的概念,契丹人为了维持皇权的稳定,进行家族联姻。陈国公主的舅舅,其实就是她的夫君,从这个角度看来,陈国公主与她的舅舅合葬在一起,其实也不为过了。

虫虫echo

虫虫echo

谢邀,我是刀笔历史

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有一件堪称镇所之宝的重器:辽代的黄金面具。

这样一件为主人量身定制的黄金面具究竟具有怎样的功能,它的背后还藏有怎样的历史信息?解答这些谜题,还要从黄金面具被人发现的时刻说起。

该面具采用捶揲工艺制作而成,长20.5厘米、宽17.2厘米,和一位成年人的脸庞大小相当。面具耳朵部位的纹路清晰可见,面部圆润,眼睛双睁,嘴唇微抿,刻画了一位契丹民族女性的容貌。

1986年,在内蒙古奈曼旗,刚刚担任奈曼旗王府博物馆馆长的敖秉权接到斯布格图村村民的报告,在当地一个蓄水坝的施工现场,推土机推出了几块年代久远的青砖。后经考古人员的勘察,确定这是一座辽代的古墓。这座墓葬的规格,也是王侯级别的。

根据出土的故陈国公主墓志铭,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原来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座、从未被盗的辽代皇族墓。墓主人是辽景宗的孙女,陈国公主耶律氏,与她合葬的则是他的丈夫,同时也是他的舅舅,驸马都尉萧绍矩。

打开墓室,眼前的一幕震惊了考古工作者,两具带着金面具的尸体躺在官床上,墓室里堆满了宝物。尸体用银丝包裹,头上顶着鎏金的银冠,脸上戴着黄金面具。

经过考古人员的清理发掘,合葬墓随葬品共3227件,有许多制品是用金、银、玉石以及玛瑙、琥珀、珍珠等贵重材料制作而成。

根据发现的墓志铭记载,墓主人是陈国公主,她是辽景宗和著名的萧太后的孙女。而躺在公主身边的人,是她的驸马萧绍矩。

据文博专家介绍,根据墓中出土的故陈国公主墓志铭记载,这位年纪轻轻的公主竟数次荣获封号,初封为太平公主,又进封越国公主,后又追封为“陈国公主”。在16岁的时候,她嫁给了年长自己十余岁的舅舅萧绍矩。

墓志中关于驸马的介绍非常少,但查阅《辽史》得以发现,驸马都尉萧绍矩,乃辽仁德皇后之兄,为泰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师,死时年仅三十五岁。萧绍矩不仅是辽代的贵族,竟还是陈国公主的舅舅。

据专家介绍,辽朝的皇族一般为耶律氏、后族为萧氏,两大家族为了将政治权力牢牢地握在手中,便盛行这种近亲联姻的方式。

这场盛大的契丹贵族联姻,于千年前在北方草原盛大举行。但是,这场令人瞩目的婚姻只持续了两年。1018年,36岁的驸马与刚满18岁的花季公主先后因病过世。至于公主为何会突然病逝,究竟是身患何病去世,这些都还是谜团。

在这三千多件器物中,公主与驸马脸上覆盖的黄金面具最为神秘。他们为什么要脸覆金面具,面具又是用来做什么的?解答这些疑问还要从契丹人早期的丧葬习俗说起。

自古以来,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打鱼狩猎。他们的衣食住行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人们对自然产生敬畏,因此产生了契丹人独特的丧葬习俗——树葬。树葬指的是人死后并不马上埋葬,而是将尸体放在树上,任自然风化,等尸体风干后把尸骨重新捡起来埋葬。

在殓葬后,人们要定期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对停放在外侧的尸体的美化和粉饰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辽代贵族墓葬中发现的金属面具、银丝网络等,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了把尸体笼络住,让尸体变得更威严,而不会因为停尸时间过长导致尸体腐烂,影响主人生前的形象。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的黄金面具与银丝网络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等级最高的。

水草心

水草心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