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家思想?它的要义是什么?

提到的作品

[作品]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

张景、张松辉

[作品]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于1972年-1977年间陆续译为中文,开首的几章曾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环境地质与健康”上登载过,全书于1979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年后的今天,我们高兴...

蕾切尔·卡逊

最新跟帖
棒棒冰

棒棒冰

曾有外国学者说过: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烂掉了深根的大树;西方哲学家也说过:中国没有哲学,但老子的道家思想除外。

不难理解,道家思想是世界上被唯一公认的中国哲学思想。尤其是5000年后的今天 ,它仍 是我们修身,治国,齐天下的不二法宝。

道家思想和道教是有区别的,我们不能混淆一起。道家指的是先秦列国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传说在轩辕黄帝时就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现在我们公认的就是老子《道德经》中阐释的道家思想。

道教是一种神仙宗教,它虽然吸收了道家思想的一些因素,但它有一系列的宗教活动和仪 式;道教有所谓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理论,已成为一大宗教活动。但在老子的道家思想中是没有这些的,甚至更多人认为与老子的自然之道是相悖逆的。

道家思想的要义和核心就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初始和本源,也是万事万物发展和运行的基本规律。“道法自然”就是道的特点。老子把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行为称为“ 有为”,相反,把顺应自然规律的人类行为称为“无为”;“无为而治”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要顺应自然地去做。

因为“道”是无形无色无味的,有虚有实,又没有边界的,所以它包容万物,也是很深奥 的,但老子在《道德经》中却用简单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讲解的形象生动。所以要想深入理解道家思想,就得从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开始。

从今周起,金豆V视将从《道德经》81章中第一章开始,每天以视频解读的方式学习道德 经,真心期望能和有同好的网友们一起学习,交流心得!金豆欢迎你的到来!



拉姆多大姨

拉姆多大姨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所著作的《道德经》则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因此,道家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

无为而治,则是道家的主要思想。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须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管理者不应勉强作为,不可越权行事,而须因势利导,营造一个放权下属的宽松氛围。表面看来,管理者似乎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不必做,但自己的组织却被整饬得井井有条。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这样的概念。所以说难易相承,高下相倾,又说福为祸所倚,祸为福所伏等等。

老子在所著《道德经》上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古代有作为的帝王一直极为重视道家这一思想,凡是以道家思想治国都会兴盛强大。

道家思想之所以有如此千古流传、神不可测的魅力,并且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足以证明其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深奥精微。正如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所总结的一句话:“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



anitamcc

anitamcc

道家思想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天体演化及生成万物的自然规律

二、人类社会管理学

三、人生哲学

天体演化及生成万物

关于天体演化及万物生成,老子的《道德经》是这样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老子说的道,显然是指开天辟地之前的混沌世界,即宇宙间什么也没有,这种状态应该就是古人说的“无极“,而孔子在易传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太极应是指无极,因为,由陈抟所传于后世的太极图,实际上是一个标准的两仪图。“道生一”之“一“字,就是道或无极〈整个宇宙所呈现的混沌状态〉经过曼长的演化过程〈自然界物理、化学变化过程〉,最初生成了阴水<能量或冷能>,同时,在另一区域同样经过连续不断的演化衰变〈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在阴能量〈冷能〉的作用下,就自然而然地形了与冷〈阴〉能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能量,这种阳能量就是热能量,这就老子的"一生二”。冷或阴〈一〉与热或阳〈二〉两种能量在一定的区域內,相互作用,就一定会形成对流,这两种截然不同对流能量,我们称其为正、负能量流〈也可叫作阴阳能量流〉。当正负两种不同的能量流在相遇的瞬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此时必然会形成旋涡,若这两种对流能流所产生的力相等,那么这个旋涡就应该在原地不会向任何一方偏移,若任意一方偏弱,这种气旋必向弱的一方移动,如果过弱,气旋消失…如果正、负两种能量流都保持一定的强度且二者对等(平衡),气旋就一直持续下去,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延长),气旋周围所有的物质都一定被气旋吸<旋>进核心,形成球状,与此同时该星球开始作自旋运动,这阴阳〈正负〉两种能量流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该天体最大且又是唯一的保护神一一运动外力!为此,我认为统一四力<四力一式>就是推动地球运动的外力。只要正、负二能量流一直处于平衡状态,这个球体就一直处于自旋…当一方稍弱,球体一定向弱的方向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若遇上另外一和弱者相同〈同是阴或同是阳)的能量来帮助弱者,且二者最终又达到平衡状态,这个球体也只能围绕在帮忙者的周围运动…这个运动着的球体就是天体的行星…就这样天体(日丶月、星及地球)形成了,这就是老子的二生三,天体(地球)形成了,自然而然万物就争先恐后的来到地球上了…

若形成的星球在宇宙中运动的过程中,突然一方的能量〈力〉增强,或另一方的能量〈力〉减弱又遇上帮强力的能量,此刻,对于这个星球来说,就是雪上加霜,该倒霉,瞬间一定变成流星坠落,在坠落的过程中,由于…最终粉身碎骨…

星_魂

星_魂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是老子,代表文献是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运转规律,也叙述了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方法,也论述了治国理政的方略,可以说包罗万象。但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但是后世对老子思想也就是对道家思想有很多错解、误解和曲解。最显著的是认为老子是愚民思想,认为“无为”是不作为、消极、避世等。

简直是错的太离谱了。篇幅有限,这里只重点阐述几个观点:

1、道法自然。这是道德经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指做人做事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不能背道而驰。特别是今年来全球气候问题,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很多方面是人类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污染了环境。

2、无为而治。道德经很多篇章都讲“无为”,也讲“无为而无不为”,但很多人断章取义,认为无为是啥都不做。老子讲的“无为”是指不以强调个人自我而为,是以淡化自我,而以他人利益,以大局利益而为。“无为”是指不抓取、不占有、不主宰,如同天地化育万物而不主宰万物。

3、柔弱、处下、不争。老子以水为师,观水悟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的特征特性就是如此,虽然柔弱、处下、不争,但“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所谓“柔胜刚”。老子是希望人们学习水的特征特性,做有利于人民的事,而又不逞强好胜。

4、清净、慈悲、节俭。“致虚极,守静笃”,放下头脑执念,身心合一,恢复我们的良心本心,才能客观的体会宇宙万物的运转规律,才能真正的修身养性,提高觉悟。老子说他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悲大爱为本,勤俭节约,不浪费资源,不制造污染,不逞强好胜,只做有利于地球永续发展的事。



毛哥

毛哥

道家思想是道家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的整套思想体系,其核心就一个“道”字。“道”为何物?是典章制度还是自然天成,又是如何生成的,以及他在整个世界、人类社会和人生中的作用何在,如何体现?我们用简朴的文字简单分析一下,加深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道”和“道论”

1、关于“道”

老子在《道德经》开首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道这个东西是不能用语言文字说明白的。但是老子通过道在万事万物上的具体表现,用比喻的方法给我们描述了道的基本性质和存在方式、运行规则等。

25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章揭示了道的基本内涵实质:

“道”的样貌:有“物”混成;

与万物的关系: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存在方式:寂兮廖兮;清静无为;

运行规律:循环往复,周行不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或曰“反者道之动”;

名称来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寂兮廖兮,无形无状,没法命名,姑且名之“道”。


在其他章节,老子也对道的样貌特性做了相应描述,比如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道产生于无极,无始无终、无形无相,因此没法命名。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有其样貌、性状、颜色、大小等感官特性。但是“道生万物”,万物都是它的样貌性状颜色,这样的一种存在,该如何用概念来概括呢?因此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2、“无为”的含义

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若理解成什么也不做,就掉进了腐儒们挖的坑了。老子的“无为”是专有哲学术语,指的是道的不妄为,不强作,是一种顺任自然状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这里面有“生”、有“为”,不是不要“生”,不要“为”,而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很明显,道性是不自私的,它生养万物,为天地母,却不据为己有;它为之而无所图报;它有功劳而不居功自傲。这才是老子“无为”的原意,如果什么也不做,何来天地万物,何来周行不殆,何来生生不息?


“德”和“德论”

1、关于“德”

老子的思想包括两个部分:道论部分和德论部分。道是自然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生养万物并内化育万物,内化的过程即是“德”。德者得也,即万物得到了道的精神禀赋,具有了道的基本特性,即清静无为。

2、关于德论

道论是关于世界观和宇宙观的大体系,德论是社会观和人生观的体系。道论为“德论”提供遵循依据,德论是建立在道论基础上的。因为道生万物,万物法道自然。


道家思想的要义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1、万物法道自然,但人却因有欲有智,背道而行。在整个宇宙间,道无始无终地生养万物,为天地母,万物效法自然,无不尊道贵德,故能各安其位,各循其道,和谐相处,互为依存。但是人类因为有欲有智,人性脱离道性,故而离道愈来愈远,背道而行。出现了孔子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

本来,社会秩序是效法道的,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不加人为因素,因此万物和谐,天下平和。因为人的贪欲和私念,造成人人纷争,社会动乱。为此,人们制造出仁、义、礼等规范来约束和规范人性,结果越是约束规范,人性越是趋向恶化。何故?老子说:有无相生,又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万事万物都是两两对出,标榜美善,则意味着丑恶同时出现:越是标榜什么,他的对立面也就越发地明显。


2、礼,是人类制定的最高行为规范,因此也是招致天下大乱的开端。所以老子总结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从道到德,再到仁、到义、到礼,是一个从“清静无为”的天之道,逐渐滑向强作妄为的“典章规范”的过程。

易云: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发展到具体的有形质的器,是一个人为不断加重的过程。庄子云“人为即伪”,就是说进行了人工的造作,违背了道的无为原则,因此造成人心不古,天下大乱,而道、德、仁、义、礼中的“礼”正是祸患的开端。这就是老子说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的意思。

既然万物效法大道,就应该效法大道的自然无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水瓶座宝宝

水瓶座宝宝

道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里。他与道教有很大的不同。我看到有很多人还在争论《道德经》究竟是谁写的?成书于什么年代?我觉得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就算你能穿越回古代,也未必能找到确凿的证据。我只看到唯一的事实,就是五千言的《道德经》,经过那么久远的年代,能传承至今。就已经说明它是一部,有价值的经典著作,因为假的,空的,没有价值的东西,是无法传承的。

道德经》的主要思想,告诉人们首先要知“道”,而后有“德”。通过“有”去观察“无”,才能体会“道”的存在。再通过“无”去观察“有”,才能体会到先天之“德”的存在。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与“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的来源。二者缺一不可。故: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与有又同来自于道,所以“道”才是天地万物的总源头。

“道经”主要是指导人们,如何去与天地沟通。观察自然,思考万事万物。因为大道无形,无色,无象。但它又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在发挥着作用。因此只能用心去沟通,用眼睛去观察,用意识去思考。这样久而久之就能体会到“道”的奥妙。其实说白了就是人的内心的奥妙。心知“道”了,就是顿悟,人一旦顿悟了,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道德。“道”的“德”行。

人一旦具备了道德,才能产生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知道,如何去与人,与万物,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道德经》最终的思想目的。也是它的最终要义。

jjggmm

jjggmm

看了以上回答,大多张冠李戴,把孔子曰“无为而治”说成了老子言。

“无为而治”,出自论语卫灵公篇,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道家老子言的是“圣人之治”,在道德经三章:“是以圣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无不为。”

道家思想,仅就老子《道德经》而言,老子主张社会回到“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的原始状态。老子比孔子主张回到西周礼乐社会,走的还要远。

鸟中王

鸟中王

人要保持慈、朴、不敢为天下先。强梁者不得其死,然后抱一。这是道家思想,简单点就是“守神"让人活得久,得其天年。

jsx1006

jsx1006

科学,科学让人类永恒就是道家思想。

sonber

sonber

道家思想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一个哲学流派,是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它既是辩证的也是唯物的,它的要义或核心思想是平等,它认为万物是平等的且应该和谐共处,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或哲学基础只能是道家思想。

卷卷猫

卷卷猫

以道为本,慈俭不争。

lgqwelcome

lgqwelcome

个人认为,道家思想就是顺应宇宙万物自然运行的,认识,及,学说,而已,道家思想的要义是,作为人类,万物中,比较有灵性的生物体,应,有意识的去,顺应自然法则,感悟人类生存的使命,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脱离苦海,肉体的!!!!!!!!!

糖豆妈咪tiffany

糖豆妈咪tiffany

道家思想集中反应在道德经里,要想系统了解道家思想,最好还是通读道德经原文。内容涉及修身养性,治家,平天下…简略列举一二

道家讲道,万物归于道,是道派生出来的,又遵循道的规律生存发展,灭亡,再生…道讲自然而然,讲无为而治,讲不争之争,讲道的运行,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讲无讲有,讲他们辩证关系,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近乎道,最后将讲到天之道利而无害,圣人人之道为而不争!总之,道家思想无个性,无自我,时而宁静致远,时而波涛汹涌,惊涛骇浪,一切因时因势而动,遵循自然规律!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准确诠释老了道家思想,揭示了糊涂,不糊涂,又糊涂,贵在后面难得糊涂。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最后看山还是山是一样道理,可以推而广之!

LibraCinderella

LibraCinderella

华夏自古以文化渊远流长,集合了儒释道三者融合的思想为一体。而成就了我们现在的社会体系。

道家文化是我们老祖宗的本土体系到现在也经久不衰,其根深深的置于我们华夏民族的血液之中。其实每一种思想文化都是一种哲学理念。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道家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人们面对广阔天地,充满了无数的未知。和大自然的各种神奇。人类的进步推动力就源于好奇和探索。从而就有了“道”道理和规律。当我们知道了自然规律和我们本身。就会形成一整套的完整理念。从而“道”就成了自然与人类的联系。

道家讲就“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这些也成为了我们现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方式。

要用一篇简短的文章解释清楚道家文化思想那是痴人说梦。自古以来对道家思想理解和研穷的先贤不计其数。神话传说人物先且不论就知名的古代大家都不计其数,老子,庄子,列子,鬼谷子等等都是其中翘楚!他们的理念思想对后代的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等方面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不争,无为是道家思想的根源!

而我对老子的《道德经》特别有感触。煌煌五千言道尽了人与自然的博大玄奥。顺势而为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不是战胜自然,控制自然。我们只有在自然规律下获取自然的馈赠而不是无度的开发抢夺。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例子不胜枚举。记得小时候看过一本《寂静的春天》,在滴滴涕大量使用后并没有获得人们想要的结果,反而造成了许多动物,鸟禽的大量死亡从而破坏了环境,这就是典型的与自然背倒而驰。

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充分体现了思想中的精髓!天地万物都是公平一致。无论高贵,低贱,成贫,或富都是宇宙万物中的一份子。如果站在足够的高度其实大家都是一个紧密的集合体,在自然面前没有一个人是例外。

所以道家的思想在“不争”“无为”中汲取自然中的知识和养份,不断的认识自然规律和合理改造自然获取自然的馈赠从而发展和壮大。



mudan

mudan

道家思想,以一部《道德经》为总纲。

整部《道德经》,分道篇和德篇。

整部著作的核心精义,便是围绕"道"与"德“展开。究竟道是什么?德是什么?

作者并没有明确指出,他只是指出了寻找道与德的方向。

所以后世之人,哪怕是翻破了书本,也并不知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那么道究竟是什么?

道其实就是宇宙的本质与规律。

那么什么是德呢?德就是在掌握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客观规律而制定的科学的行为准则。读过庖丁解牛的人都知道,庖丁解牛,目无全牛,关乎牛身上一切骨格、经络,结构就如一张图一样清晰地印在庖丁脑海之中。正是庖丁脑海中有这样一副构架图,所以,解牛时从何处下刀?何处转折?何时轻?何时重?在庖丁的心中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在此中,构架图即道,方案为德。

何为道?

道是不可具体描述!它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的客观规律。

比如战争有战争的规律,政治有政治的规律,种植有种植的规律,生产有生产的规律,天气变化有其规律,日月运行有其规律,囯家兴衰有其规律,人生的祸福贫富荣辱皆有规律……

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正是因为掌握了战争的规律,在洞悉人性,分柝敌我态势的基础上,指挥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

他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于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圈中,声东击西,灵活机动,在国民党军队编织成的天罗地网中仿入无人之境。

这不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庖丁解牛。

道德经》是先有道而后有德。

道是基础,德因道而设。

庇如做人,亦要讲究道与德。

人之道是什么?自尊、自重、自爱、自强,建功立业。用孔子的话讲,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人的德是什么?谦卑、仁爱、礼让、宽容、忠勇。子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然而世间各人皆有自己的人生道路,亦有自己的德行标准。有的人走的是人间正道,德行高尚,故事业有成,受万人景仰。有的人走的是歪门邪道,品德败坏,最终是一条不归路。

今天我们追寻的是民族复兴之道,国富民强之道,幸福快乐之道。怎么样掌握这其中的规律,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神圣的使命。

这也是《道德经》的意义所在。

秋罗

秋罗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