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家思想?它的要义是什么?

提到的作品

[作品]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

张景、张松辉

[作品]黄帝内经

天地之间,万物翻备,莫贵于人。而人体之保全,又赖于命于天地滋养,违之则病。而人又能治病,医之则救。古之医者,黄帝也。读了《黄帝内经》,即知病从体中生,体在自然中,心与自然万物相应,则病不生,故治病先治...

论敏编

[作品]易经

《易经》内容简介: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铸就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养育出光耀世界的伟大圣哲,留下了影响世界的不朽经典。《易经》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血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历经辉煌和...

梁国典

最新跟帖
豆丁妈妈

豆丁妈妈

无为。潇洒。风度翩翩。

道无形,也不是语言所能表达清楚了,道家是真正的护法,保佑中华文明的延续。儒家的鼎盛时代已经过去了,大一统思想仍可以防止国家的分裂。佛家是未来文明,太仁慈,太委屈了,太信任了,没有抵抗力,很容易招致蛮族的伤害。道家一直默默保护着中华传统文明。表面看道家最衰,实际中国人是天生的道家,天选之民。勤劳、韧性、聪明、进取、明理、温和、不适合做奴隶。虽然曾经愚昧,但是学习能力强,没有阻力发展也快。心是佛,道是骨,儒为表。



夕&雾

夕&雾

道家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宗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道家第一原則:“道法自然”。順應自然,不要過於刻意,“去甚,去奢,去泰”。人要以自然的態度(三個層面)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自我。所以會有“自然——釋然——當然——怡然”。

2、道家第二原則:“為而不爭”。“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厚德載物,上善若水”。四種情況: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傷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沒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剮。體現處世的態度:平和、寬容、自然。

3、道家第三原則:“清靜為天下正”。清靜之道,自然之道。“處無為之事,行無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時無聲勝有聲。“治大國若烹小鮮,不可煩,不可撓;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勞,撓則魚爛”。嚴子陵:“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4、道家第四原則:虛其心。道就是虛,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樂;即讓心虛著,沒有心事,才能體驗生命的樂趣。虛心:可以學習新知識(更新知識);可以更加包容一切(無成見)。只有虛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虛心的意義: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虛心是一種美德,——心量特別大,能包容各色各樣的人,特別是一些有個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對人的成見、意見、不愉快、抱怨、不滿意等等忘卻才能達到)。經營智慧:忘卻屢屢經驗(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經驗,學習更新的、更好的東西)才能有更適合發展的東西。

5、道家第五原則:“正言若反”。自然是陰陽對立統一的。“反動”-事物的發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運動。“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該智則智,不該智則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相輔相成“——太極管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對立面的統一)。美國的張緒道(新道家)主張:從相反的角度考慮同一個問題;考慮正反的轉化。學會:放棄掉(防止盛極而衰);繼續挖潛。

歸根結底:道家思想中,“清靜無為”、“返樸歸真”、“順應自然”、“貴柔”等主張,對中醫養生保健有很大影響和促進。1、清靜無為清靜,在這裏主要指的是心神寧靜;無為指的是不輕舉妄動。具體地說,就是道德經所說的“少私寡欲”。這種清靜無為以養神長壽的思想,一直為歷代養生家所重視,浸透到養生學中養精神、調情志、氣功導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2、貴柔、返樸歸真老子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到,新生的東西是柔弱的,但卻富有生命力;事物強大了,就會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經中指出:“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經常處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過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張無欲、無知、無為,回復到人生最初的單純狀態,即所謂“返樸歸真”。3、形神兼養莊子養生宣導去物欲致虛靜以養神,但也不否認有一定的養形作用。莊子·刻意說:“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此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彭祖壽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見,我國古代的導引術是道家所宣導的,從其產生開始就是用於健身、治病、防病的。

道家的《道德经》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究竟是什么呢?归根到底,“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人类之始,运动之理。《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五章)管子‘内业说:“凡道无根无基,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不可受,可得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师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老子和庄子在很多地方都对“道”做了解释,但为什么还是不能被人理解呢?这是因为宇宙生成之初,那时究竟是什么也没有人能够理解。但我们知道它总有一个开始,所以老子就把这个开始称为“道”,所以道是先天地生的。其实“道”的内涵并不是老子开创的。《易经》中“太极”与“道”的概念非常相近。所以我们说道家思想是对易经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把“道”天的生成之“始”是很不够的,老子还把“道”归结为天的生成原理。天究竟是怎样生成的?似乎更复杂了。无论在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中这都是基本一致的。东方哲学认为,天是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生成的。西方哲学认为事物都是由“正”“反”的矛盾和统一决定的。易经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这是一种思想的两种表述而已。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宇宙,还是我们身边的鸡毛蒜皮都是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形成的。

在讲清楚了“道”的原理,即,我们弄清楚了“天”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万物。易经和道家思想都认为在生成原理上,天和万物是一样的。只是老子说得更清楚和明白而已。这就是老子的“天下母”的思想。他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老子》52章)归结起来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来源。

从这里可以看到,“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关于“道”的规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意即,符合规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规律的就是邪道。后来封建统治者又把“道”作为自己的化身。认为维护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道的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哪一学派中,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pianoso

pianoso

道家思想很博大,可以归为五类:

一、道,这个道指的是修行。奔着成仙去的。

二、易,易学。

三、武,道家武术。其中的内家功是和修行结合的。

四、奇,奇门遁甲。三国时的左慈擅长这个。

五、医,道家医学。

可以说道家思想和应用覆盖面很广,感觉儒家和佛家教育世人思想品德提升较多。而道家直接讲个人修行,认为思想品德是前提,无须多讲。

历史上治乱时期的转折点,道家高人会出山。像刘邦身边的张良,汉武帝身边的东方朔,朱元璋身边的刘伯温等。

另外,历史上的名医,扁鹊、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等,也都是道家修行人士。

道家对中国历史、老百姓生活的渗透无声无息。

beezz

beezz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有对象的,对象只有两个:就是人与自然,但在实行上却是以人为本。“道”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道家介于入世和出世之间,核心思想是“道”,要求个人生长和社会发展都要遵循这个“道”,致下、清虚、清静、无为,都是“道”的品质,都是需要做的。道家主张:清静、无为、虚无、自然、柔弱、不争、素朴、长生久视、度人无量、道法自然、无为而治。道家学说偏重于尊崇自然,让事情自然发展,不去过多地干预。道家代表人物是创始人老子,老子讲“无为”;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庄子,庄子讲“逍遥”。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与世无争,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要义:修德筑道、修身养性、顺其自然、反本回源、修本心、得自我。道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德、善、平等、公正、自由。

跑军

跑军

这个问题不可问,一问即错,亦不可说,一说即错。

girlar

girlar

道,看起来是老子第一个提出来的,其实道早就贯穿于古文化里,例如《尚书》《易经》《礼记》都提到道,不过《老子》第一个把道最简约的描述出来了而已。真正谈道的是《黄帝内经》,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道家贵生”,人生的过程是生长壮老已,而人很难以完成生长壮老已这个过程,难以完成这个过程的原因很多,例如天灾人祸,例如战争等,但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疾病,所以我们常常说生老病死,假若剔除疾病,那么正常状况下人生过程应该是生长壮老已。所谓善始善终。《老子》《黄帝内经》都指出“长生久视之道”,也都指出了“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又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就是《老子》《黄帝内经》的共同之处。《老子》《黄帝内经》还都提出一个“得一”,《黄帝内经》曰:得其一,万事毕。《老子》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看起来道家的“得一”才是中心概念,也应该说道家追求的就是这个“得一”。到底这个“得一”是什么,才应该是道家的最高理想。就“万物得一以生”来说,我们经常谈什么“养生”,得一就能生,既然得一就能生,还有必要天天养生吗?因为得一就能长生久视。当然《老子》也说:死而不亡者寿,这是死了以后的事,人活着不应该被病折磨死才是该探讨的,所以《黄帝内经》既是谈道的经典又是谈如何治病如何不病的经典。不病即近仙,勿药为中医,读黄帝内经能达到不病,达到勿药就算是一个真正的道家吧。

水瓶座宝宝

水瓶座宝宝

道家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道德经》里。他与道教有很大的不同。我看到有很多人还在争论《道德经》究竟是谁写的?成书于什么年代?我觉得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就算你能穿越回古代,也未必能找到确凿的证据。我只看到唯一的事实,就是五千言的《道德经》,经过那么久远的年代,能传承至今。就已经说明它是一部,有价值的经典著作,因为假的,空的,没有价值的东西,是无法传承的。

道德经》的主要思想,告诉人们首先要知“道”,而后有“德”。通过“有”去观察“无”,才能体会“道”的存在。再通过“无”去观察“有”,才能体会到先天之“德”的存在。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无”与“有”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的来源。二者缺一不可。故: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与有又同来自于道,所以“道”才是天地万物的总源头。

“道经”主要是指导人们,如何去与天地沟通。观察自然,思考万事万物。因为大道无形,无色,无象。但它又时时刻刻,无处不在的在发挥着作用。因此只能用心去沟通,用眼睛去观察,用意识去思考。这样久而久之就能体会到“道”的奥妙。其实说白了就是人的内心的奥妙。心知“道”了,就是顿悟,人一旦顿悟了,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道德。“道”的“德”行。

人一旦具备了道德,才能产生正确的人生目标。才能知道,如何去与人,与万物,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道德经》最终的思想目的。也是它的最终要义。

毛哥

毛哥

道家思想是道家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的整套思想体系,其核心就一个“道”字。“道”为何物?是典章制度还是自然天成,又是如何生成的,以及他在整个世界、人类社会和人生中的作用何在,如何体现?我们用简朴的文字简单分析一下,加深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道”和“道论”

1、关于“道”

老子在《道德经》开首就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道这个东西是不能用语言文字说明白的。但是老子通过道在万事万物上的具体表现,用比喻的方法给我们描述了道的基本性质和存在方式、运行规则等。

25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章揭示了道的基本内涵实质:

“道”的样貌:有“物”混成;

与万物的关系: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存在方式:寂兮廖兮;清静无为;

运行规律:循环往复,周行不殆。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或曰“反者道之动”;

名称来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寂兮廖兮,无形无状,没法命名,姑且名之“道”。


在其他章节,老子也对道的样貌特性做了相应描述,比如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道产生于无极,无始无终、无形无相,因此没法命名。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有其样貌、性状、颜色、大小等感官特性。但是“道生万物”,万物都是它的样貌性状颜色,这样的一种存在,该如何用概念来概括呢?因此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2、“无为”的含义

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若理解成什么也不做,就掉进了腐儒们挖的坑了。老子的“无为”是专有哲学术语,指的是道的不妄为,不强作,是一种顺任自然状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这里面有“生”、有“为”,不是不要“生”,不要“为”,而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很明显,道性是不自私的,它生养万物,为天地母,却不据为己有;它为之而无所图报;它有功劳而不居功自傲。这才是老子“无为”的原意,如果什么也不做,何来天地万物,何来周行不殆,何来生生不息?


“德”和“德论”

1、关于“德”

老子的思想包括两个部分:道论部分和德论部分。道是自然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生养万物并内化育万物,内化的过程即是“德”。德者得也,即万物得到了道的精神禀赋,具有了道的基本特性,即清静无为。

2、关于德论

道论是关于世界观和宇宙观的大体系,德论是社会观和人生观的体系。道论为“德论”提供遵循依据,德论是建立在道论基础上的。因为道生万物,万物法道自然。


道家思想的要义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

1、万物法道自然,但人却因有欲有智,背道而行。在整个宇宙间,道无始无终地生养万物,为天地母,万物效法自然,无不尊道贵德,故能各安其位,各循其道,和谐相处,互为依存。但是人类因为有欲有智,人性脱离道性,故而离道愈来愈远,背道而行。出现了孔子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

本来,社会秩序是效法道的,道法自然,自然而然,不加人为因素,因此万物和谐,天下平和。因为人的贪欲和私念,造成人人纷争,社会动乱。为此,人们制造出仁、义、礼等规范来约束和规范人性,结果越是约束规范,人性越是趋向恶化。何故?老子说:有无相生,又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万事万物都是两两对出,标榜美善,则意味着丑恶同时出现:越是标榜什么,他的对立面也就越发地明显。


2、礼,是人类制定的最高行为规范,因此也是招致天下大乱的开端。所以老子总结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从道到德,再到仁、到义、到礼,是一个从“清静无为”的天之道,逐渐滑向强作妄为的“典章规范”的过程。

易云: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从看不见摸不着的道,发展到具体的有形质的器,是一个人为不断加重的过程。庄子云“人为即伪”,就是说进行了人工的造作,违背了道的无为原则,因此造成人心不古,天下大乱,而道、德、仁、义、礼中的“礼”正是祸患的开端。这就是老子说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的意思。

既然万物效法大道,就应该效法大道的自然无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星_魂

星_魂

道家思想,代表人物是老子,代表文献是老子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运转规律,也叙述了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方法,也论述了治国理政的方略,可以说包罗万象。但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但是后世对老子思想也就是对道家思想有很多错解、误解和曲解。最显著的是认为老子是愚民思想,认为“无为”是不作为、消极、避世等。

简直是错的太离谱了。篇幅有限,这里只重点阐述几个观点:

1、道法自然。这是道德经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指做人做事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不能背道而驰。特别是今年来全球气候问题,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很多方面是人类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污染了环境。

2、无为而治。道德经很多篇章都讲“无为”,也讲“无为而无不为”,但很多人断章取义,认为无为是啥都不做。老子讲的“无为”是指不以强调个人自我而为,是以淡化自我,而以他人利益,以大局利益而为。“无为”是指不抓取、不占有、不主宰,如同天地化育万物而不主宰万物。

3、柔弱、处下、不争。老子以水为师,观水悟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的特征特性就是如此,虽然柔弱、处下、不争,但“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所谓“柔胜刚”。老子是希望人们学习水的特征特性,做有利于人民的事,而又不逞强好胜。

4、清净、慈悲、节俭。“致虚极,守静笃”,放下头脑执念,身心合一,恢复我们的良心本心,才能客观的体会宇宙万物的运转规律,才能真正的修身养性,提高觉悟。老子说他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悲大爱为本,勤俭节约,不浪费资源,不制造污染,不逞强好胜,只做有利于地球永续发展的事。



anitamcc

anitamcc

道家思想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天体演化及生成万物的自然规律

二、人类社会管理学

三、人生哲学

天体演化及生成万物

关于天体演化及万物生成,老子的《道德经》是这样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老子说的道,显然是指开天辟地之前的混沌世界,即宇宙间什么也没有,这种状态应该就是古人说的“无极“,而孔子在易传中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太极应是指无极,因为,由陈抟所传于后世的太极图,实际上是一个标准的两仪图。“道生一”之“一“字,就是道或无极〈整个宇宙所呈现的混沌状态〉经过曼长的演化过程〈自然界物理、化学变化过程〉,最初生成了阴水<能量或冷能>,同时,在另一区域同样经过连续不断的演化衰变〈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在阴能量〈冷能〉的作用下,就自然而然地形了与冷〈阴〉能量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能量,这种阳能量就是热能量,这就老子的"一生二”。冷或阴〈一〉与热或阳〈二〉两种能量在一定的区域內,相互作用,就一定会形成对流,这两种截然不同对流能量,我们称其为正、负能量流〈也可叫作阴阳能量流〉。当正负两种不同的能量流在相遇的瞬间,形成一定的夹角,此时必然会形成旋涡,若这两种对流能流所产生的力相等,那么这个旋涡就应该在原地不会向任何一方偏移,若任意一方偏弱,这种气旋必向弱的一方移动,如果过弱,气旋消失…如果正、负两种能量流都保持一定的强度且二者对等(平衡),气旋就一直持续下去,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延长),气旋周围所有的物质都一定被气旋吸<旋>进核心,形成球状,与此同时该星球开始作自旋运动,这阴阳〈正负〉两种能量流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该天体最大且又是唯一的保护神一一运动外力!为此,我认为统一四力<四力一式>就是推动地球运动的外力。只要正、负二能量流一直处于平衡状态,这个球体就一直处于自旋…当一方稍弱,球体一定向弱的方向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若遇上另外一和弱者相同〈同是阴或同是阳)的能量来帮助弱者,且二者最终又达到平衡状态,这个球体也只能围绕在帮忙者的周围运动…这个运动着的球体就是天体的行星…就这样天体(日丶月、星及地球)形成了,这就是老子的二生三,天体(地球)形成了,自然而然万物就争先恐后的来到地球上了…

若形成的星球在宇宙中运动的过程中,突然一方的能量〈力〉增强,或另一方的能量〈力〉减弱又遇上帮强力的能量,此刻,对于这个星球来说,就是雪上加霜,该倒霉,瞬间一定变成流星坠落,在坠落的过程中,由于…最终粉身碎骨…

拉姆多大姨

拉姆多大姨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所著作的《道德经》则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因此,道家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

无为而治,则是道家的主要思想。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又是什么呢?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须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管理者不应勉强作为,不可越权行事,而须因势利导,营造一个放权下属的宽松氛围。表面看来,管理者似乎什么也没有做、什么也不必做,但自己的组织却被整饬得井井有条。

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这样的概念。所以说难易相承,高下相倾,又说福为祸所倚,祸为福所伏等等。

老子在所著《道德经》上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与民争利。古代有作为的帝王一直极为重视道家这一思想,凡是以道家思想治国都会兴盛强大。

道家思想之所以有如此千古流传、神不可测的魅力,并且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足以证明其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深奥精微。正如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所总结的一句话:“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



棒棒冰

棒棒冰

曾有外国学者说过: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烂掉了深根的大树;西方哲学家也说过:中国没有哲学,但老子的道家思想除外。

不难理解,道家思想是世界上被唯一公认的中国哲学思想。尤其是5000年后的今天 ,它仍 是我们修身,治国,齐天下的不二法宝。

道家思想和道教是有区别的,我们不能混淆一起。道家指的是先秦列国时代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哲学思想流派。传说在轩辕黄帝时就有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现在我们公认的就是老子《道德经》中阐释的道家思想。

道教是一种神仙宗教,它虽然吸收了道家思想的一些因素,但它有一系列的宗教活动和仪 式;道教有所谓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理论,已成为一大宗教活动。但在老子的道家思想中是没有这些的,甚至更多人认为与老子的自然之道是相悖逆的。

道家思想的要义和核心就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初始和本源,也是万事万物发展和运行的基本规律。“道法自然”就是道的特点。老子把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行为称为“ 有为”,相反,把顺应自然规律的人类行为称为“无为”;“无为而治”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要顺应自然地去做。

因为“道”是无形无色无味的,有虚有实,又没有边界的,所以它包容万物,也是很深奥 的,但老子在《道德经》中却用简单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讲解的形象生动。所以要想深入理解道家思想,就得从学习老子的《道德经》开始。

从今周起,金豆V视将从《道德经》81章中第一章开始,每天以视频解读的方式学习道德 经,真心期望能和有同好的网友们一起学习,交流心得!金豆欢迎你的到来!



余佳佳

余佳佳

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老子所著,是流传千古的名著,是道家的最高经典。

道家的思想有很高的思辨智慧,该经指出祸福无常,互相倚伏,;物极必反,相辅相成;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深刻地透视了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

“内用黄老,外用儒术”。每当社会在长期动乱之后,拨乱反正、休养生息都是采用黄老之术,实际上就是道家思想。

道家的要义是“道、德和自然”的哲学概念。道是指宇宙自然的其所以然的法则和规律,是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源,它是先天地而生,无形无相、超越人的感观之上,但却有用之不竭的深妙。德是道发生作用的方式和成果,也可以说是道的外用。

道教是中国文化的根底。

gabrielhll

gabrielhll

道家精髓是无为,无为不是不作为。

顺势而为有遵守,适可而止有遵循。

善为乐为不胡为,上善若水懂迂回。

修养修身又修行,抱朴守静非沉沦。

珊瑚很幸福

珊瑚很幸福

无生有,有化无。生的环境原因,死的环境条件。积极的态度查找长寿生命奥密。揭开生命功程学的盖子,汇总出的良方法门。接受不接受是各人的造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之为之吧。

我多次说过,老子,尹喜二人的去向,就是道德经的指向。求生存:适者生存,不适者死亡。不要看涉及面很广,因真理是通用的。用通俗的理论来证实道的作用。道的状态。道的定向常恒,知常容,不知常妄作凶。道的存在。道的伟大。道只是名字也,强为之名,字之曰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似为恍恍惚惚,惚惚恍恍。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大大大,微微微,说大无限,说小无内,早已不道,晚矣妄想,不早不晚,中庸点上。道不远物,物远道而亡。无物不包藏才是道的本原。

秋罗

秋罗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