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家思想?它的要义是什么?
分享四叶草
道家思想就是我们不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也就是“道”,而这个“道”隐藏在天地之间,即“天法地,地法天,道法自然”。大自然中万物排列和天体运行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只需要遵守它,而不要破坏它,任何人为的破坏都会打破自然界中的平衡。所以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无所不为”,这也许就是“道”的最高境界!
海藻
寻找天道行善天下,道就是天,上天,大梵天,长生天,上帝,安拉,真主,胡大,第一推动力,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意思而已。
土豆啊我是地瓜CC
道思想~博爱、平等、谦让、安居乐业、顺应自然法则、德政治国、人民愉快生活、备战而不战~屈人之兵)整个一社会主义趋形[呲牙][灵光一闪]
点点
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无为,不争。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基本反映了道德经的主要思想,他的原文是: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他的基本意思是:
知道自己很雄壮,但要保持自己雌柔的状态,做天下的溪流;做天下的溪流,永恒的徳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的状态。(自己虽然很雄壮,但仍然要像小溪一样慈柔,像婴儿一样弱小)
知道自己很光彩,但要保持自己暗昧的状态,做天下的模子;做天下的模子,永恒的徳性就不会出错,回复到没有的状态。(自己虽然很光辉,但仍然要像模子一样暗淡,像没有一样无名)
知道自己很荣耀,但要保持卑辱的状态,做天下的山谷;做天下的山谷,永恒的徳性就会得以充足,回复到纯朴的状态。(自己虽然很荣耀,但仍然要像山谷一样虚空,像朴木一样纯朴)
朴木割开做成器具(没有大用),圣人用原木,做成馆房的主梁,所以大制作都是浑然天成,不能分割修补的。(不做任何加工,要保持最原始的状态,才是最好的。)
慈柔,弱小,暗淡,无名,虚空,纯朴,不割,是无为的具体提现。
lu.
道家的终极目标,有过改变,先秦时老庄学派的最高追求,黄老学派的最高追求,再到魏晋南北朝时候道教的最高追求,以及隋唐以后道教的最高追求,都不是完全相同的。
老庄时候的道家,在庄子里,对最高境界有过很多描述: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 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 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 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
如果非要描述庄子所提倡的真人之境,就是超古今而见独,与万物协一的齐物之境,但这种真人之境会如何表现出来?其实是不定的,可以是藐姑射山人那样的神人,也可以是朝生夕死的朝菌。
为何这么说?庄子里很注重自然的思想,后来道教的解释里,比较喜欢引用庄子讲神话的部分,认为庄子也是讲长生的,但是在逍遥游里庄子几个地方都说了“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 无力。”
“宋人资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在后面,还有说:
“天之君子,人之小人。人之君子,天之小人”
逍遥游的最后,惠子说自己种葫芦,太大了,没什么用就砸了,庄子说,你实在是不会用,长得大,你可以干其他的嘛。一个不伤手的药方,可以拿来洗衣服,也可以卖给君主做军事战备物资,一个大葫芦,你可以剖开做成船嘛。
一棵大树,因为长得不好,所以不会被人砍,这是无用之用。一只鹅,因为不会叫,没有用,于是被杀了。
那么庄子到底推崇有用还是无用呢?庄子给的答案是“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
核心在于“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功观之,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 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则功分定矣。以趣观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 之,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则趣操睹矣。昔者尧、 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 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
万物各有其性,恰如有生就有死,如果人贵生而恶死,这其实是不完整的,世间有大椿,也有朝菌,如果只赞叹大椿而恶朝菌,万物也是不完整的。人有自己的功利心,选择适合自己的,有利自己的,但天地没有,大椿虽老,由有终时。
所以庄子推崇的,是一个人合乎自然,安于其性的逍遥之境,一个只有能力种地的农人想要去当皇帝,这就是一种妄,他不仅当不好皇帝,还会害了天下。一个皇帝之才不当皇帝,跑去种地,这也是不对的,浪费其才。
就像麻雀成不了大鹏,大鹏也不可能变成麻雀一样,但是这二者都是天地间不可或缺的,都是天地间的一部分。
“天地一指,万物一马”
到了《黄帝内经》的时代,已经有了开始追求长生的需求,所以《内经》记载:“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到了东汉末年,道教的追求指向是很明确的,就是肉体的长生,最不济也要尸解,在老子想尔注里就有说:“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罚恶”
包括当时炼丹,房中术,练气等等,基本都是指向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的状态。
在葛洪大佬的抱朴子里,也描述了为什么以金玉炼外丹,其目的是为了达到“假外物以致坚固”的境地,像是草木,拿火一炼,直接就成灰了,人如何能靠草木之药而长生?最好的办法是利用金玉,融于丹中,然后人长期服用后,身体便可转化为金玉,而获得长生。
当然,或许是后来肉体长生的太少,世人只闻其说,不见其形,所以在唐宋之后的道教,追求开始逐渐转变,从肉体长生的终极追求,变成了追求“与道合真”
天地尚且有其终日,唯大道永恒,不生不灭,所以道人修行的最高境地,便成为了与大道合二为一的境地。并且提出理论,万物是由大道演化而出的,所以只要能把握大道演化的方法,顺着这种演化去倒推回去,直到与道合一的终极境地。
当然,表现出来的,就会有与天地万物相应的广大神通和肉身的长生住世,但此时这些已经不是终极追求了,而是在与道相合路上的副产品。
张继先的明真破妄章颂就有说:“三才天地人同炁,人禀先天一炁灵。一炁具身名曰道,感通天地及神明”“本质虽殊炁不殊,当于亲处下工夫。人身大抵同天地,造化阴阳总属吾。”
人的真性,祖炁和天地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大道衍化而来,所以人如果能堪破其中关窍,在世间可行法,可长生。但这些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还是“与道合真”
jackpeng
“道”?万物之宗,万物之母!当今世界,任何信仰教派都离不开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道无处不在,生生死死都跑不出现在已经是“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这个“非常道”!道家思想,就是把脚下大地视为母亲的思想。海阔天空的现在地球时空,万物生长靠太阳之说没毛病,但也需要有来扎根生长的大地才行。总之,“道可道”说的是地球的原始大陆板块环带,在地球自转轴没有出现倾斜之前,环绕在地球自转轨道赤道区域一周圈地(坤)平无间一贯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