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明知道朱棣远胜于朱允炆,为什么还要传位给朱允炆?

最新跟帖
zhang_xuna

zhang_xuna

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而没有选择同样雄才大略的燕王朱棣,这才导致了“靖难之役”骨肉相残,而在这场叔侄皇位之争中,满朝文武都被卷进了旋涡,数不清的大明精锐战士死于内战,那个方孝孺据说还被诛了十族。数十年积累的人才和物资毁于战火。虽然朱棣看起来比朱允炆更有作为,但是朱允炆继承皇位在当时是合理合法的,这一点朱棣也不得不承认,所以“靖难之役”的口号是“清君侧”。这时候就有人要发出疑问:既然在四个嫡子之中,太子朱标忠厚柔弱,而朱棣雄姿英发,为什么朱元璋偏偏不按照“立子以嫡以长”的规矩,在朱标去世后立朱棣为太子呢?

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而传给朱允炆,这一点在历史上有很大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朱元璋是按照“规定”传给了“嫡长孙”;另一种观点认为朱元璋本来是想传给朱棣的,只是被一些人破坏了。但是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因为细看一看朱元璋的家谱就知道,朱允炆不是嫡长孙,封建社会也没有一定要立嫡长孙的规定。至于说朱元璋曾经打算把皇位传给朱棣,那是胜利者朱棣的一家之言,也做不得准。

首先我们来看朱允炆为什么不是嫡长孙:朱元璋有名分的老婆有二十一个,生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没有明确记载哪一个子女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生的,但是老大懿文太子朱标、老二秦愍王朱樉、老三晋恭王朱棡、老四燕王朱棣却都是马皇后抚养成人的,这一点做不了假,所以可以说朱元璋有四个嫡子,按照封建社会“立子以嫡以长”的规定,皇位继承人只能从这四个人中产生,而老大朱标实至名归,连朱棣也不能表示异议。

但是朱允炆却不是嫡长孙,因为他还有个哥哥朱雄英,而且朱雄英是朱元璋钦定的隔代接班人。据洪武二年编撰、洪武六年书成的皇明祖训记载:“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但是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就去世了,没活过他老爹朱标。

而朱允炆是朱标的妾侍吕氏生的,跟朱雄英不是一个妈,自然也算不上嫡长孙,至于吕氏被没被封为太子妃、什么时候封的,历史上没有记载。即使吕氏上位,朱允炆子以母贵,晋升为嫡长孙,但也不能证明他继位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因为所谓的“立子以嫡以长”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个继承人必须先是“子”,然后才论“嫡”论“长”,也就是说,有二十五个叔叔的朱允炆,在太子而不是皇帝的父亲去世后,他是皇位的第二十六顺位继承人,即使仅看上一辈的嫡子,他也只能是第四顺位继承人。

到朱元璋选接班人的时候,“立子以嫡以长”这个传统,在封建社会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而且大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都是老大死了轮到老二,然后是老三老四,以此类推,读者诸君有兴趣可以去翻一番历代帝王年表,就会发现有个有趣的现象:老大似乎都不大长命,皇帝一般都只好选择其他的儿子来接班,即使没有儿孙,也要从下一代子侄中选择,这样自己死后才能是名正言顺的“太上皇”。

所以按照封建礼法来说,朱棣和朱允炆都是朱元璋的合法继承人。但是为什么朱允炆成功上位了呢?这可能要归功于三点:第一、朱标临终前的请求;第二、朱元璋隔代亲的人性;第三、朝中大臣的支持。

首先我们来看朱元璋和朱标的感情。朱元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冷血君王,但是对朱标这个大儿子却充满了温情。他之所以要把功臣斩尽杀绝,就是为比较温和仁厚的朱标拔掉棘杖上的刺。而朱标之所以英年早逝,也是朱元璋施加的压力过大,对此朱元璋是心怀愧疚的,所以朱标向老父亲托孤,朱元璋能够做的,就是把自己最大的家业,也就是皇位传给儿子的儿子。

其次我们再来看朱元璋跟朱允炆的关系。其实这一点不用分析,读者诸君中有人已经当了爷爷,自然知道什么叫“隔代亲”——对孙子要比对儿子好得多。居家生活中经常会有儿子追着孙子打,老爷子追着儿子打的趣事发生。朱元璋虽然雄才大略或者说冷血无情,但他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老爷子疼孙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已经成年且已经在边关吹了好几年北风的四儿子朱棣,看着自然不如在江南长大细皮嫩肉的孙子朱允炆顺眼。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满朝文武的支持。朱棣这人太像朱元璋了,甚至可能比朱元璋还冷血嗜杀——他每天拎着刀子砍鞑靼,比经常坐镇指挥的朱元璋见过更多的鲜血。而当时的满朝文武,在朱元璋的高压下活得战战兢兢,早起上朝都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安全下班回家,如果这个大臣没有回家而锦衣卫来敲门,那么这家的房子过几天就要换主人了。于是大臣们都日盼夜盼朱元璋老爷子赶紧挂掉,换上仁厚的朱标来当领导。可是没想到朱标愣是没熬过朱元璋,眼看着战场上冲杀出来的朱棣要回来接班当太子,肯定满朝文武一片哀嚎:这苦日子还有头儿没头儿了?

于是大臣们自然要力捧锦衣玉食甚至有点弱不禁风的“嫡长孙”朱允炆了。而事实证明,大臣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当年的选择也是正确的:朱允炆上台,偃武修文,官员们睡觉的时候,脊梁骨也敢挨着炕席了;但是好景不长,朱棣杀了回来,赶跑(或者烧死)了朱允炆,又开始了大开杀戒。所以说,朱棣是个雄才大略的好皇帝,但可能在大臣眼里,他绝不是一个好上级,给朱棣打工,实在是太难了……

虎爷

虎爷

明惠帝朱允文是太子朱标的长子,朱标是皇后马秀英所生,是长子,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候就册立朱标为太子,明太祖当了30年皇帝,大儿子朱标当了25年的太子就病故了,朱标虽然死了,他的大儿子朱英也死了,次子朱允文便成了嫡长孙,朱允文聪明好学,很有才华便深得朱元璋的喜欢,所以朱标死后也是太子之位的热门人选。

不过太祖的子孙众多,其中第四个儿子朱棣有勇有谋,战功赫赫,而且当时燕王朱棣镇守北方的燕京,就是现在的北京,对于北抵蒙古余部那可是功不可没,燕王朱棣得到太祖的赏识,也是太子的热门人选。对于四子朱棣和嫡长孙朱允文,朱元璋其实还是慎重做了权衡考量,他认为朱棣既有才能,又有魄力,比朱允文更适合为太子,所以决定立朱棣为太子,但是这个时候大臣们就出来说话了,称朱棣不是马皇后亲生的,而且也不是长子为由,坚决反对立朱棣为太子,明太祖朱元璋无可奈何,毕竟是封建王朝,需要遵守礼治,于是在洪武25年立朱允文为太子,朱棣争储失败后便愤愤不平,朱元璋在位时候也不敢表现的太过火,毕竟朱元璋杀人的程度那可一点都不会手软的,对开国功臣如李善长,胡惟庸毫不手软,朱元璋在位时朱棣是没有任何动作的。

后来朱元璋死后,朱允文即位,当了皇帝后就在大臣齐泰和黄子澄建议下削藩,这直接导致了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从北方一路杀回南京,京师失陷,惠帝下落不明。于是朱棣称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庙号成祖并迁都北京。

三只小猪

三只小猪

朱标是朱元璋与原配马皇后的嫡长子,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那是经年累月经历过血雨腥风的。

做了皇帝的朱元璋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妻子。而朱标则是最信任的儿子。而朱标的德才能孝都是无可挑剔,朱元璋最满意的儿子就是朱标。虽然朱棣也很优秀,但朱元璋更喜欢朱标。

朱标的死对朱元璋打击很大,但朱元璋骨子里还是希望自己和马皇后的后代能执掌天下。所以朱元璋宁可传位嫡孙,也不愿传朱棣,虽然朱棣很优秀,但他不在朱元璋继承大统人选的视野之中。

可以说,暮年的朱元璋虽然贵为天子,但依然偏执,固执。他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但殊不知,当他离世之后,再多的威势,御令都如烟随影。

Jack Lang

Jack Lang

朱元璋考虑过朱棣,但是最后又否定了。综合考虑,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最得力和最有才干的儿子非朱棣莫属,朱棣文韬武略,随师徐达,非常有军事才干,参与了很多战役,尤其清扫残元势力的时候非常出色。但是朱棣排行老四,他前面还有老二和老三两位兄长,如果按立嫡立长的制度,朱标死后,老二就是顺位继承人。是选才还是立长?一个不好,在朱元璋百年之后,如果老二没有容人之量,老四朱棣没有屈人之下的胸怀,凭着朱棣的才能,兄弟骨肉相残不可避免,没有哪个君王愿意看到。但传位朱允炆其他王爷就没话说。因为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儿子,自古立嫡立长。

二.朱元璋在朱标身边投入了太多感情,投入了大量心血把朱标打造成一代守成明君,朱标的势力遍布天下,朱标虽然死了,但是太子留下的势力还存在,为了稳定朝堂,也得传位朱允炆。

三.朱元璋对嫡长子继承制有很大的执念,朱标死后,他就将继承人转到嫡长孙朱允炆身上,同时也是将对朱标的爱转到了他儿子身上。同时朱允炆就像其父朱标一样,温润、有修养,还聪明好学。最关键是,朱允炆非常孝顺。朱元璋投入了最多的心力和爱在长子朱标身上,这份爱还没有回报,朱标就死了,在朱允炆身上,他看到了朱标的影子。皇帝挑选继承人,喜好也占很重要的成分。



叶叶梧桐

叶叶梧桐

长子长孙啊!传别的容易引起矛盾,传这支别的没话说!

cavadina

cavadina

"上古不法先王之法,时景异也"。但是朝中有些法令制度还是不能更改的。比如皇帝的继承权问题,就是铁的礼法。必须有皇帝的嫡长子继承,如嫡长子死了,就由二子继承。但如果嫡长子有儿子,那儿子就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而来允炆就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的儿子,朱标死后,朱允炆继承皇位就是毫无疑问的。况且朱元璋对朱允炆又倍加喜爱,这就更垫定了朱允炆继承皇位基础。

Sarah小晨

Sarah小晨

朱标去世得早,朱元璋很喜欢朱标,动了恻隐之心……其实但凡朱元璋留给他孙子几个能打的武将,别全都杀了,也不至于让朱棣夺了皇位……

eracho

eracho

古代是嫡长子继承制,加上朱元璋对大儿子的喜爱,爱屋及乌,朱标死后,思念之情寄托到朱允文身上,

飞儿

飞儿

众望所归

忻宇

忻宇

个人感觉,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下治天下!朱元璋费尽心思传位给朱允文,就是认为允文饱读诗书,文质彬彬,知书达理,明朝开国没有多长时间,百业凋零,老百姓还很穷困,允文熟读儒家经典,也能身体力行,能给天下带来一个太平盛世!朱元璋的其他几个儿子,虽然武功赫赫,但是,不怎么喜好文章,不能文治,所以不会将皇位传给朱棣

brunetta

brunetta

当时太子身体很差。所以就传给了孙子

花脸猫猫

花脸猫猫

朱棣比朱允炆更适合当皇帝,朱元璋为什么仍传位朱允炆



zc1205

zc1205

明朝的千古之谜就是建文帝的下落之谜,建文帝就是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允炆。也就是后来郑和几下西洋寻找的那位明朝根红苗正的接班人。

从建文帝的下落不明或者说被烧死了,首都也从南京迁到了北京的意义上来说,朱元璋在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是犯了错误的,虽然造反成功的是他四儿子朱棣,但从形式上里看,几乎是一个致命的错误,那么当初朱元璋为何把皇位传给了皇长孙朱允炆呢?

朱元璋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取得了江山,作为一个平民出生的皇帝来说,首先应该想到的怎么才把到手的江山继续传承下去。朱元璋也是这么想的,心里也早就有了一个理想的接班人——主标。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也就是和结发妻子马皇后所生,虽然朱元璋有26个儿子,但最喜欢也最满意的也就是朱标,况且底下的文武大臣也没有任何异议,眼看着一切在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可朱标命中注定没有做皇帝的福气,在朱元璋还算健壮的时候,先是生病然后直接跨鹤西游去了。这个结果对于朱元璋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打击,因为在朱元璋心里没有其他的候选人,在那么多儿子中大多数都是不堪大用的人,就剩下四儿子朱棣和皇长孙朱允炆有继承帝位的潜质。

在自己拿不定主意以后,朱元璋私下以各种方式咨询或询问了一下大臣,最终的意见几乎是众口一词:那就是皇长孙朱允炆,表面上得理由也说得过去:皇长孙朱允炆一向仁德,在他父亲生病期间,衣不解带地伺候,并且还照顾几个年幼的弟弟,是“忠义孝悌”楷模。而四皇子朱棣远在北平,镇守边疆,岗位很重要,何况朱棣的生母出身卑微。理由很充分,但实际上大臣们主要是想早点换一个柔嫩的皇帝,让大家喘一口气,因为朱元璋太严苛了,严苛得近乎无情,朱元璋自己是个工作狂,也让大臣们陪着,一年没有假期,就在过年放二天假,贪污四十两银子的官员就得扒皮,然后皮里揣上草放在衙门的醒目处,让后来者戒。所以,征询意见的结果就是这么个结果,再加上朱元璋本人喜欢朱标,爱屋及乌,所以朱允炆当上接班人是顺理成章的事!

AMOR1985

AMOR1985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母高皇后马氏。生于太平陈迪家。自幼受到悉心教导,朱元璋对他寄予厚望,多方培养。洪武元年 正月就立为皇太子,另设东宫府僚,令朝中重臣兼领。修建大本堂,内藏古今各种书籍,征四方名儒教太子,选才俊之士充任伴读。太祖时常与朱标一起饮宴赋诗,商榷古今。洪武十年,下令朝中政事先启请太子处分,然后奏闻。朱标天性仁慈,对兄弟十分友爱,朱樉、朱橚及朱棡曾多次有过,朱标从中调护求情,使他们免受责罚。但洪武二十四年八月,朱标从陕西回朝后献上陕西地图,在家患病不起,次年四月死。年仅三十七岁。

朱标去世时朱元璋对于接班人的选择十分为难,明朝因对于元朝经验教训以立长子为太子制度。但朱标早亡应立谁为太子才为合适主要按史书记载,朱元璋有四个嫡子,即:朱标、朱樉、朱棡、朱棣。但朱樉、朱棡先后被朱元璋责罚在地方为非作歹不合适为君,朱棣不是嫡子。他变身嫡子的说法,有可能是他登基后篡改历史,混淆视听的结果。

所以朱元璋准备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主要是他自己的仁与德,获得了爷爷朱元璋的认可,另一方面他要感谢父亲朱标,给他留下的良好基础。他为人宽厚文雅,仁孝谦恭。朱标去世时,朱允炆因为伤心过度,变得消瘦不堪,朱元璋心疼地说:“尔诚纯孝,顾不念我乎。”这话说得催人泪下。由此可见,朱元璋是喜欢朱允炆的。朱元璋对朱标的爱,超过任何一个帝王对太子的爱,太子早亡,他将丧子之痛,转化为对孙子的爱,那是人之常情,况且朱元璋在孙子身上,看到的是儿子的身影。

这就是朱元璋选择朱允炆的感情基础,和朱允炆为人被认可的硬实力。

九月沉

九月沉

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

chen4059

chen4059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