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明知道朱棣远胜于朱允炆,为什么还要传位给朱允炆?

提到的作品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最新跟帖
可樂依然妖怪

可樂依然妖怪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按照皇帝祖上的规矩,需要设立自己的接班人,这个接班人选择的是朱标。然而朱标的去世,让谁来当太子,继承皇位,朱元璋的选择,决定了大明以后的命运。

在明初,太子朱标死后,其实朱元璋还有很多优秀的儿子,如朱棣等可以做太子。而朱元璋为何独独选择了年幼而懦弱的朱允炆继位呢?朱元璋到底怎么考虑的?

“传承有序”

朱元璋在世时,为后世子孙做了很多安排,一方面是为了防微杜渐避免皇权不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江山有序传承。因此,他接受历史教训,企图建立有序的传承制度,因为古代王朝很多都是传承出了问题,造成国家动荡!

而传承只有两个,立长和立贤。朱元璋认为立贤主观因素太大,极容易成为争权夺利,国家动荡的主要因素!而立长就简单粗暴了,谁是长一目了然,大臣也可以监督!

所以,朱元璋也坚持立长。但是,朱标死了,儿子里面长不存在了,那么孙子里面也有长,那就是朱允炆。

首先我们来看朱元璋和朱标的感情。朱元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冷血君王,但是对朱标这个大儿子却充满了温情。

他之所以要把功臣斩尽杀绝,就是为比较温和仁厚的朱标拔掉棘杖上的刺。

而朱标之所以英年早逝,也是朱元璋施加的压力过大,对此朱元璋是心怀愧疚的,所以朱标向老父亲托孤,朱元璋能够做的,就是把自己最大的家业,也就是皇位传给儿子的儿子

实儿

实儿

朱标,朱元璋的长子,也是朱元璋最寄予厚望的皇子。此人宅心仁厚,跟随朱元璋打天下,被朱元璋认为是自己最杰出的作品。然而天不假年,朱标却在西安考察的途中不幸去世。听闻长子去世,一贯心如铁石的朱元璋竟在朝堂上痛哭流涕,由此可见,朱元璋对儿子的逝去有多么痛苦。朱标死后,朱元璋将其儿子朱允炆封为皇太孙,准备让他继承自己的皇位。

对于朱允炆的继位,许多学者都感到非常奇怪。按照朱元璋的性格,将天下交给一个孩童,他真能放心吗?朱标死后,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正值壮年的其他儿子,比如文武双全的燕王朱棣。

按照《明史》记载,除了朱标以外,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均为慈孝高皇后的儿子。也就是说,这几个儿子都是朱元璋的嫡子。按照立嫡以长的传统惯例,太子应该在这个几个人中选择。那么,朱元璋为何不这么做呢?

一方面,秦王和晋王都死在了朱元璋前面,可谓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朱元璋自然不可能将他们立为太子。另一方,秦王和晋王均是专横暴虐之主,他们在自己的辖地胡作非为,干出了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

首先是朱樉,此人22岁便就藩于陕西,总领当地的军政。到了当地,他不思治国理民,却专门祸国殃民。此人喜好美女,将大量良家女子掠至家中,日夜纵酒淫乐。朱樉的丑事传到京城后,愤怒的朱元璋将他招入皇宫,让他做出解释。好在哥哥朱标不断在旁边劝解,才保住了朱樉的性命和皇位。

回到封地后,朱樉仍然改不了好色好酒的习性,最终在40岁时暴死。朱樉虽然死了,但朱元璋却不依不饶,他诏书里写道:“尔以年长者首封于秦,在于永保禄位,藩屏帝室,夫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有多么失望,因此他给了朱樉“愍”的恶谥,以示对他的惩戒。以朱樉的荒唐与穷凶极恶,恐怕朱元璋是不会让他当太子的。

其次是晋王朱棡,此人也是个不修德行,肆意妄为的主。史书中说,朱棡奸诈,“性骄,在国多不法”,当年一度有传言说他要造反。如果不是朱标力保,朱棡恐怕就要被拿下了。朱棡死后,还专门让十个美女为他送葬,由此可见此人的残酷。因此,朱棡也没有可能当上太子。

最后就要看燕王朱棣了。相比于两个哥哥,朱棣文武双全,他多次带兵出塞打仗,屡次立下战功。在封地内,朱棣也安分守法,从不扰民。朱标、朱樉、朱棡死后,朱棣就成了实际的长子,无论从哪方面看,朱棣都足以成为太子。那么,朱元璋为何不怎么做呢?对此,学者们一直众说纷纭。

最终,随着一份朝鲜史料的引进,最终解开了朱棣没有被立为太子的之谜。洪武二十二年,朝鲜使臣权近曾在北平拜见燕王朱棣,但是碰巧当天是朱棣母亲的忌日,所以没有立即得到接见,后来权氏著有奉使录记载了这件事,其中写到了成祖生母的忌日是七月十五日,而马皇后的忌日却是八月初十。史料记载,朱棣的母亲是马皇后,但从这段记载来看,朱棣的母亲另有其人。

很显然,朱棣得了天下后,篡改了史料,将自己描述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嫡子,以此来证明自己夺取天下的合法性。但实际上,朱棣是个庶子,甚至还有人说朱棣的母亲可以来自异族,比如蒙古、高丽。

从朱元璋的一贯性格来看,他是极端重视血缘宗法之人。在他看来,宗法是立国之本,是治理天下的万能良药。因此,他不断用法律强调宗法的重要性,并让天下周知。如果朱元璋立庶子朱棣为太子,无疑是打了自己的脸。因此,朱元璋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并认为只有他才能让天下更稳固。但是朱元璋这次却看走眼了,朱允炆一继位,就不管不顾地乱削藩,最终导致燕王朱棣造反,自己被赶下了皇位,从此下落不明。

最后派对。

最后派对。

主要还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所以不会传位给燕王。

嫡长子继承制一般都是中原王朝普遍认可的继承制度,可以有效减少立储时的政治争端,增加皇帝的权威。


跳舞的土拨鼠

跳舞的土拨鼠

嫡长制,相当于皇家传承的宪法。朱标是嫡长子,朱允文是嫡长孙。这样传位谁都没有话说。否则,不管传给二,三,四,五,哪个儿子,都会造成歧意纠纷,为后世留下祸根。有句名言就是“废长立幼,祸乱之源”。老朱肯定知道朱允文之柔弱,知道朱棣之强大,但是,为了后世着想,不得不选择朱允文,老朱也没办法,他也不能破坏规矩。

angelinda_gao

angelinda_gao

作为现代人,我们是站在上帝视角看历史,其实朱允炆的能力并不比朱棣差。朱元璋之所以把皇位传给朱允炆,要从明朝皇位继承制度说起。

一、明朝皇位继续制度上的漏洞bug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为了巩固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千秋万载,他苦思冥想,在经过查阅史料、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他制定了一套皇位继承制度,那就是“立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嫡子就是皇后生的儿子,庶子就是除皇后外,其他贵妃、妃子、宾、才子、淑人等皇帝老婆生的儿子,朱元璋考虑的很详细,如果皇后没有生儿子,那么就立庶,立庶子的规矩就是按年龄从大到小,最年长的庶子当皇帝,因此生在皇家,早出生占便宜。

朱元璋原来立的太子是朱标,也就是朱允炆他爹。朱标是马皇后的长子,可惜身体不太好,感染了一场风寒就死了。理论上,朱标死后,由马皇后的二儿子秦王朱樉继承太子之位,但是朱元璋没这么干,而是把朱标的嫡长子朱允炆立为皇孙子,历史上史学家对此争议也很大,实际上,朱元璋就是这么操作的,总之,朱允炆继承了皇位,年号建文,是建文帝。

二、性格决定皇位的继承

说起性格,朱棣的性格和朱元璋太像了。朱元璋草根出生,从社会底层逆袭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他经历了无数的战争,从尸山血海中闯出来。他嫉恶如仇、杀伐果断,眼里揉不得沙子,采取严刑峻法管理朝政,赫赫有名的“洪武四大案”牵连甚广。朱元璋明白,建国初期可以采取刚硬的管理政策,同时他也明白,一个朝代的发展、兴盛,也需要任君,实行兼容、仁德的政策,去刺激经济发展,去开创盛世。

太子朱标性格仁慈宽厚,熟读儒家经典。朱元璋想,以自己雷霆手段,把那些“异己”“害虫”清除掉,供朱标施行仁政,让王朝趋于稳定,朱元璋设计了一盘好棋。而朱棣,也是战功赫赫,长期征战沙场,和朱元璋性格太像,朱元璋猜到,如果让朱棣继位,可能和自己统治风格类似,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而朱允炆,继承了父亲的性格,聪明好学,及其孝顺,温文尔雅,深得朱元璋喜爱。因此,朱元璋觉得朱允炆当皇帝,更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可惜,朱允炆成了性格,输也性格。

其实朱允炆也是有战胜机会的,可惜他性格上软弱,频频对战朱棣丧失良机,朱允炆适合守成,如果他还是皇帝的话,也许也是一代明君,你觉得呢?欢迎吐槽!

topqiuxue

topqiuxue

据说是与他八字相克

叶叶梧桐

叶叶梧桐

长子长孙啊!传别的容易引起矛盾,传这支别的没话说!

Jack Lang

Jack Lang

朱元璋考虑过朱棣,但是最后又否定了。综合考虑,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最得力和最有才干的儿子非朱棣莫属,朱棣文韬武略,随师徐达,非常有军事才干,参与了很多战役,尤其清扫残元势力的时候非常出色。但是朱棣排行老四,他前面还有老二和老三两位兄长,如果按立嫡立长的制度,朱标死后,老二就是顺位继承人。是选才还是立长?一个不好,在朱元璋百年之后,如果老二没有容人之量,老四朱棣没有屈人之下的胸怀,凭着朱棣的才能,兄弟骨肉相残不可避免,没有哪个君王愿意看到。但传位朱允炆其他王爷就没话说。因为朱允炆是太子朱标的儿子,自古立嫡立长。

二.朱元璋在朱标身边投入了太多感情,投入了大量心血把朱标打造成一代守成明君,朱标的势力遍布天下,朱标虽然死了,但是太子留下的势力还存在,为了稳定朝堂,也得传位朱允炆。

三.朱元璋对嫡长子继承制有很大的执念,朱标死后,他就将继承人转到嫡长孙朱允炆身上,同时也是将对朱标的爱转到了他儿子身上。同时朱允炆就像其父朱标一样,温润、有修养,还聪明好学。最关键是,朱允炆非常孝顺。朱元璋投入了最多的心力和爱在长子朱标身上,这份爱还没有回报,朱标就死了,在朱允炆身上,他看到了朱标的影子。皇帝挑选继承人,喜好也占很重要的成分。



三只小猪

三只小猪

朱标是朱元璋与原配马皇后的嫡长子,朱元璋对马皇后的感情那是经年累月经历过血雨腥风的。

做了皇帝的朱元璋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妻子。而朱标则是最信任的儿子。而朱标的德才能孝都是无可挑剔,朱元璋最满意的儿子就是朱标。虽然朱棣也很优秀,但朱元璋更喜欢朱标。

朱标的死对朱元璋打击很大,但朱元璋骨子里还是希望自己和马皇后的后代能执掌天下。所以朱元璋宁可传位嫡孙,也不愿传朱棣,虽然朱棣很优秀,但他不在朱元璋继承大统人选的视野之中。

可以说,暮年的朱元璋虽然贵为天子,但依然偏执,固执。他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一切,但殊不知,当他离世之后,再多的威势,御令都如烟随影。

虎爷

虎爷

明惠帝朱允文是太子朱标的长子,朱标是皇后马秀英所生,是长子,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候就册立朱标为太子,明太祖当了30年皇帝,大儿子朱标当了25年的太子就病故了,朱标虽然死了,他的大儿子朱英也死了,次子朱允文便成了嫡长孙,朱允文聪明好学,很有才华便深得朱元璋的喜欢,所以朱标死后也是太子之位的热门人选。

不过太祖的子孙众多,其中第四个儿子朱棣有勇有谋,战功赫赫,而且当时燕王朱棣镇守北方的燕京,就是现在的北京,对于北抵蒙古余部那可是功不可没,燕王朱棣得到太祖的赏识,也是太子的热门人选。对于四子朱棣和嫡长孙朱允文,朱元璋其实还是慎重做了权衡考量,他认为朱棣既有才能,又有魄力,比朱允文更适合为太子,所以决定立朱棣为太子,但是这个时候大臣们就出来说话了,称朱棣不是马皇后亲生的,而且也不是长子为由,坚决反对立朱棣为太子,明太祖朱元璋无可奈何,毕竟是封建王朝,需要遵守礼治,于是在洪武25年立朱允文为太子,朱棣争储失败后便愤愤不平,朱元璋在位时候也不敢表现的太过火,毕竟朱元璋杀人的程度那可一点都不会手软的,对开国功臣如李善长,胡惟庸毫不手软,朱元璋在位时朱棣是没有任何动作的。

后来朱元璋死后,朱允文即位,当了皇帝后就在大臣齐泰和黄子澄建议下削藩,这直接导致了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从北方一路杀回南京,京师失陷,惠帝下落不明。于是朱棣称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庙号成祖并迁都北京。

zhang_xuna

zhang_xuna

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立朱允炆为皇太孙,而没有选择同样雄才大略的燕王朱棣,这才导致了“靖难之役”骨肉相残,而在这场叔侄皇位之争中,满朝文武都被卷进了旋涡,数不清的大明精锐战士死于内战,那个方孝孺据说还被诛了十族。数十年积累的人才和物资毁于战火。虽然朱棣看起来比朱允炆更有作为,但是朱允炆继承皇位在当时是合理合法的,这一点朱棣也不得不承认,所以“靖难之役”的口号是“清君侧”。这时候就有人要发出疑问:既然在四个嫡子之中,太子朱标忠厚柔弱,而朱棣雄姿英发,为什么朱元璋偏偏不按照“立子以嫡以长”的规矩,在朱标去世后立朱棣为太子呢?

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给朱棣而传给朱允炆,这一点在历史上有很大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朱元璋是按照“规定”传给了“嫡长孙”;另一种观点认为朱元璋本来是想传给朱棣的,只是被一些人破坏了。但是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因为细看一看朱元璋的家谱就知道,朱允炆不是嫡长孙,封建社会也没有一定要立嫡长孙的规定。至于说朱元璋曾经打算把皇位传给朱棣,那是胜利者朱棣的一家之言,也做不得准。

首先我们来看朱允炆为什么不是嫡长孙:朱元璋有名分的老婆有二十一个,生了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没有明确记载哪一个子女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生的,但是老大懿文太子朱标、老二秦愍王朱樉、老三晋恭王朱棡、老四燕王朱棣却都是马皇后抚养成人的,这一点做不了假,所以可以说朱元璋有四个嫡子,按照封建社会“立子以嫡以长”的规定,皇位继承人只能从这四个人中产生,而老大朱标实至名归,连朱棣也不能表示异议。

但是朱允炆却不是嫡长孙,因为他还有个哥哥朱雄英,而且朱雄英是朱元璋钦定的隔代接班人。据洪武二年编撰、洪武六年书成的皇明祖训记载:“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但是朱雄英在洪武十五年就去世了,没活过他老爹朱标。

而朱允炆是朱标的妾侍吕氏生的,跟朱雄英不是一个妈,自然也算不上嫡长孙,至于吕氏被没被封为太子妃、什么时候封的,历史上没有记载。即使吕氏上位,朱允炆子以母贵,晋升为嫡长孙,但也不能证明他继位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因为所谓的“立子以嫡以长”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这个继承人必须先是“子”,然后才论“嫡”论“长”,也就是说,有二十五个叔叔的朱允炆,在太子而不是皇帝的父亲去世后,他是皇位的第二十六顺位继承人,即使仅看上一辈的嫡子,他也只能是第四顺位继承人。

到朱元璋选接班人的时候,“立子以嫡以长”这个传统,在封建社会已经流传了几千年,而且大家一直都是这么做的,都是老大死了轮到老二,然后是老三老四,以此类推,读者诸君有兴趣可以去翻一番历代帝王年表,就会发现有个有趣的现象:老大似乎都不大长命,皇帝一般都只好选择其他的儿子来接班,即使没有儿孙,也要从下一代子侄中选择,这样自己死后才能是名正言顺的“太上皇”。

所以按照封建礼法来说,朱棣和朱允炆都是朱元璋的合法继承人。但是为什么朱允炆成功上位了呢?这可能要归功于三点:第一、朱标临终前的请求;第二、朱元璋隔代亲的人性;第三、朝中大臣的支持。

首先我们来看朱元璋和朱标的感情。朱元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冷血君王,但是对朱标这个大儿子却充满了温情。他之所以要把功臣斩尽杀绝,就是为比较温和仁厚的朱标拔掉棘杖上的刺。而朱标之所以英年早逝,也是朱元璋施加的压力过大,对此朱元璋是心怀愧疚的,所以朱标向老父亲托孤,朱元璋能够做的,就是把自己最大的家业,也就是皇位传给儿子的儿子。

其次我们再来看朱元璋跟朱允炆的关系。其实这一点不用分析,读者诸君中有人已经当了爷爷,自然知道什么叫“隔代亲”——对孙子要比对儿子好得多。居家生活中经常会有儿子追着孙子打,老爷子追着儿子打的趣事发生。朱元璋虽然雄才大略或者说冷血无情,但他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老爷子疼孙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已经成年且已经在边关吹了好几年北风的四儿子朱棣,看着自然不如在江南长大细皮嫩肉的孙子朱允炆顺眼。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满朝文武的支持。朱棣这人太像朱元璋了,甚至可能比朱元璋还冷血嗜杀——他每天拎着刀子砍鞑靼,比经常坐镇指挥的朱元璋见过更多的鲜血。而当时的满朝文武,在朱元璋的高压下活得战战兢兢,早起上朝都不知道晚上能不能安全下班回家,如果这个大臣没有回家而锦衣卫来敲门,那么这家的房子过几天就要换主人了。于是大臣们都日盼夜盼朱元璋老爷子赶紧挂掉,换上仁厚的朱标来当领导。可是没想到朱标愣是没熬过朱元璋,眼看着战场上冲杀出来的朱棣要回来接班当太子,肯定满朝文武一片哀嚎:这苦日子还有头儿没头儿了?

于是大臣们自然要力捧锦衣玉食甚至有点弱不禁风的“嫡长孙”朱允炆了。而事实证明,大臣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当年的选择也是正确的:朱允炆上台,偃武修文,官员们睡觉的时候,脊梁骨也敢挨着炕席了;但是好景不长,朱棣杀了回来,赶跑(或者烧死)了朱允炆,又开始了大开杀戒。所以说,朱棣是个雄才大略的好皇帝,但可能在大臣眼里,他绝不是一个好上级,给朱棣打工,实在是太难了……

李晓毅雨乐

李晓毅雨乐

朱元璋晚年之所以选择自己的孙子,而不是朱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皇帝去世后,他的位置就由他的嫡长子继承,如果嫡长子不在,由他的嫡长孙即位,这个做法是合情合理的,而且他也没犯过错误,所以让朱允炆即位,即使其他的藩王也没有什么争议。

其次,明朝的诸王实行的是分封制,当时朱元璋封了皇室二十六个藩王,意思是让这些藩王拱卫京师,自然是希望使诸王能够受到善待,作为祖父和父亲的朱元璋,自然对朱允炆和朱棣非常了解,朱允炆懦弱平庸,朱棣有能力但心狠手辣,在当时朱元璋已经将功臣杀得差不多了,对他子孙的威胁也就不存在了,综合考虑,至于要守成之君就可以,选择朱允炆,对他将来能善待自己的叔叔们还是感到挺放心的。

其三,朱元璋在位期间,滥杀无辜,手段残忍,经常受到朱标的反对,结果朱元璋不听,反而教训他,让他受到很大的心理负担,朱标的早逝可能是他一手造成的,他想把对儿子的亏欠,在他的孙辈身上弥补。

最后,朱元璋虽然意识到朱允炆上位会有风险,采取了预防措施,为自己的孙子降低风险。朱允炆虽然平庸,但不是扶不起的阿斗,自己给他找的名师,黄子澄、齐泰、方孝孺都是大儒,给他留下了擅长防守的开国将领耿秉文,又留下遗诏,不让藩王回京城守孝,皇帝又掌握着全国大部分的兵权,只要朱允炆不与他的叔叔们为难,他的地位无人挑战,朱元璋的这一番布置让朱棣篡位成功率降到几乎不可能的地步,只可惜朱允炆太心急了。

小草

小草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朱棣不是马皇后生的。

因为那个年代是一个讲究“母以子贵”的年代。朱标传说为马皇后亲生,是朱元璋的大儿子。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给马皇后吃了颗“定心丸”,册立13岁的朱标为皇太子。后来朱标死了,又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


江山当然只能交给亲生骨肉坐,必须是纯种的龙种,就是说是马皇后所生。嫡长子继承制在中国延续几千年,朱元璋跳不出这个框框。

朱棣可能是一个妃子生的,或许这个妃子还是少数民族。有可能是高丽人,究竟是北方高丽民族,还是来自朝鲜半岛,很多人都弄不清楚。也有人称朱棣的妈妈是元顺帝的妃子,甚至可能是蒙古人。


根据管理宗庙祭祀、礼乐的官方机构太常寺的记载(现已丢失),淑妃李某生了朱标、秦王和晋王,跟马皇后没什么事儿。而另外一个妃子生了朱棣,这个妃子就是石页妃。

朱棣称帝后纂改太祖实录,把能得到的资料全部纂改,拼命证明自己就是马皇后生的,还拿出很多证据证明他当皇帝是合法的,证明朱元璋有意传皇位给他。这其实还是出身的问题。

这也就是朱元璋明知道朱棣远胜于朱允炆,为什么还要传位给朱允炆的原因。

sophie_into

sophie_into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朱棣适合当皇帝是我们后世看到他的功绩后,才觉得适合做皇帝。

在当时(太子朱标死后)明太祖朱元璋压根就没想让朱棣或者他的其他兄弟来做皇帝,主要是朱元璋对之前的太子朱标有深厚的感情。

朱标在很早的时候就确立了太子的地位,在朱老先生打天下的时期,对朱标的教育始终是最好的。在洪武十年时,就让太子参与政事的处理,教导他如何有效的管理帝国。一个封建王朝在建立后,需要的是一个守成的君王,这个君王首要的一点就是仁厚,而朱标恰恰符合这个特点。

此外,朱标经历过朱元璋创业期,在参与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中有一定的威信,可以驾驭群臣。朱元璋对他也十分的满意,其子朱允炆也让朱元璋十分的喜爱。

做为对比,朱棣则完全相反,他出生的时候正值朱元璋打天下的时期,除了朱标外其他子女的教育根本得不到保障,像后世有对朱棣的评价:半文盲,说的十分的贴切。之后,被封为燕王但是考虑到朱老先生前后分封了多达二十六个儿子为王,也没有体现出对朱棣特别偏爱。

尽管,在以后的岁月中(尤其是同蒙古的战争中)朱棣表现出了非常强的军事才能,但是在朱元璋眼里,只是把他做为了帝国防线的保护者。可以为他哥哥(时任太子朱标)保障帝国北方边境防线的稳定。当朱标早逝后,朱棣对皇位肯定有过觊觎,纵观朱元璋的儿子们,没有人比他更为适合的人了!

朱棣对皇位曾经有无限期待,然而他老子朱老先生没有这个想法,出于对朱标的深厚感情立了他儿子朱允炆为太子。

黄梁鹏

黄梁鹏

朱元璋本来计划是传位于太子朱标的。之所以选择朱标,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是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马皇后与朱元璋是患难夫妻,感情深厚、举案齐眉,更主要的马皇后还深明大义,是朱元璋的良师益友。再加上朱标在朱元璋打天下期间履历战功,而且性格敦厚、爱护百姓,是最理想的接班人。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朱标英年早逝,这令朱元璋深感痛惜。也许是爱屋及乌的原因吧,朱元璋顽固的决定把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他的孙子朱允炆。

chen4059

chen4059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