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文武双全能力出众,朱元璋为什么不让他做太子?

最新跟帖
赵乃轩

赵乃轩

古代是秉承长子长孙继承制,没什么好研究的。大到国家,小到家族。好比一个单位,领导看你顺眼,做什么都是对的,领导看你不顺眼,做出再大的成绩也是应该做的。

lynn灵玲

lynn灵玲

立长不立幼,再说,朱标能压得住那些淮西悍将

朱元璋偏心而且不喜欢朱棣

also

also

不知道!朱元璋不用他当太子,自然有他的理由!

幺言幺语

幺言幺语

朱元璋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朱棣,而是因为这3个原因,导致朱棣本事再大,他也没有机会做储君。


一、朱棣没有代言人

从古至今,朝臣和藩王联系过密,都可能会引发皇帝的猜忌,不利于自身的安全,所以朝臣不敢和藩王有过多联系。


朱棣是藩王,他替大明镇守边疆,离南京很远,所以朝中大臣和他联系很少,由于朱棣和朝臣联系少,所以朝中为他说话的人也不多。支持朱棣做皇帝的大多是他的兄弟,这些人都和朱棣一样是藩王,镇守在各地,所以关键时刻说不上话,而朝中大臣大多数和太子朱标关系好,所以愿意为朱允炆说话。


朱标死后,朱元璋想过在儿子中找个接班人,他提到了朱棣,但朝臣反对立朱棣,而是提议立朱允炆为太子。朱允炆性格仁慈善良,朱元璋也喜欢,所以在朝臣的提议下最终立了朱允炆。若朱元璋选储君的时候,有朝臣为朱棣说话,很可能会为朱棣争个机会,可惜没人替朱棣说话。

二、朱棣的身份问题

官方史料记载,朱棣是马皇后所生之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嫡四子,但不少人质疑这点,很多人觉得朱棣不是朱元璋的嫡子,他夺取皇位后,为了让自己当皇帝显得名正言顺,所以将生母改成了马皇后,这样他就成了朱元璋的嫡子,有资格继承皇位了,但其实他的生母是朱元璋的碽妃。


明朝时期记载皇家册立、冠婚、祭祀、礼乐等事件的南京太常寺志记载:“懿文皇太子及秦、晋二王皆李氏所生,成祖则碽妃生”。同时,近代文史学家、考古学家也通过大量的研究,比较认同朱棣为碽妃所生。这就说明朱棣很可能不是朱元璋的嫡子,所以他没有资格继承皇位。

还有,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即使他是嫡子,他前面还有两个长兄,秦愍王朱樉和晋恭王朱棡,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原则,朱标不在了,秦愍王朱樉就是嫡长子,所以朱元璋应该传朱樉,而不是朱棣。

三、治理天下的需要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有个明晰思路,就是皇帝找个仁德的人做,而让自己其他儿子镇守边疆,这样朱家王朝才能稳固。朱元璋打算让朱标做皇帝,让朱棣、朱权等人做藩王,替他们镇守边疆,朱棣、朱权等主要防守北方的蒙古和女真,所以责任很大,朱元璋不会轻易将他们调离北方封地。


还有,中原王朝刚经历过战乱,需要休养生息,让百姓有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从事生产和发展经济。朱棣虽然能力出众,但主要是打仗能力出众,他当上皇帝后,可能会继续穷兵黩武,对北方民族用武,这不利于大明的稳定和经济恢复。朱元璋坐稳皇位后,开始屠杀功臣,就是希望内部稳定,国家不再打仗了,所以好战的朱棣不是他心仪的储君,仁德善良的朱允炆才是他想要的继承人。

这3个原因让能力更出众的朱棣与储君无缘,但之后的事,也没有按照朱元璋所设想的方向发展。朱元璋死后,朱允炆开始削藩,引发了内乱,随后朱棣攻破南京,夺去了朱允炆的江山。好战的朱棣,在夺得皇位后也没有穷兵黩武,对北方民族动武,而是认真治理江山,让大明进入了一个盛世。

塔普圆扑扑

塔普圆扑扑

皇帝在挑选自己的继位人选时,常常会选择与自己特质相同的作为储君,历史上我们知道的朱元璋气质应该是非常明显,一统天下颇具霸气又深谙君臣之术的君主,绝对不优柔寡断唯唯诺诺,与后来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相比之下他的儿子朱棣(燕王)可以说跟朱元璋就有几分相似,武力几乎已经点满,智力也是一绝,论才能和胸襟朱棣都胜过建文帝,一次大家在宫里看赛马朱元璋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允炆没有打仗经验所见不过平凡琐事,憋足劲想出“雨打羊毛一片毡”,软绵绵的,没什么味道。

而朱棣见过世面巧对“日照龙鳞万点金”,气魄宏大,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

怎么看朱棣都吊打朱允炆,很多朋友也都依此发出了疑问:“朱棣文武双全能力出众,朱元璋为什么不让他做太子,反而选择了平庸软弱的朱允炆呢?”

小岩今天就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其实开国君主挑选储君的时候,反而往往会选上跟自己特质不同的人作为储君。

而且,在清朝秘密立储制度出现之前,皇帝们第一个要维护的要素是立嫡立长的概念。

为什么皇帝们都要立嫡立长呢?如果嫡长子不是诸皇子里面最有才干的,那对国家不是非最佳解吗?

政治其实不是那么简单。我们提到能力与才干,但问题是,能力、才干评量的标准是什么?

这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例如说,假想今天皇帝召开一场议政会议,要大臣们评议各个皇子的才干高低。

到时候岂不是各皇子皆有拥趸,最后各自回府纠众打内战?最后“择贤而立”绝对会变成“强者胜出”,而好不容易搞起的国家体制经过一代人的内战,肯定会搞得破破烂烂的。

所以为了避免这个兄弟阋墙、大动干戈的情况出现,皇帝们在挑选储君的时候往往必须纳入那种“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选拔标准。而立嫡立长自然是最符合这个逻辑的。只要皇帝早立正室,而正室早生子嗣;正室无子嗣时,生出最长皇子的皇妃便会被提拔上来当皇贵妃。

这样继承序列早定,除非有人违逆这条“成宪/祖宗之法”,不然皇子、群臣根本没有什么话可以多讲。

皇帝们其次考虑的,便是国家体制的稳定与平衡的概念。

在一个越成熟的政治体制里面,皇权的成分愈低,而文官集团的发言权愈高。甚至以明朝为例,皇权毫无发挥的时候,反而是史家评为“清平之治”的时候。例如明孝宗,后世史家都称他是个好皇帝,但是仔细把实录摊开来看,他大多数时候也只是内阁说啥他就办啥,橡皮图章而已。而若有那种想找找存在感,想干点什么的皇帝,像明武宗,反而被评为桀骜不驯的昏君。

一个开国君主建立的国家体制越完整,越不希望后人改动它。所以英明神武的开国君主,反而会挑上谨小慎微的第二代来继承。甚至,有时候连“皇孙”都被纳入考量之内,希望这个稳定的状态可以跨代遗传下去。

又,开国君主也往往很清楚自己施政的弱点是什么。例如康熙皇帝的晚年,国内贪腐横行。康熙自己很清楚,如果再给一个像自己这么“仁”的皇帝,说穿了就是雄才大略但是不注意吏治小节的皇帝,那清朝的文治根基势必要动摇。是以会有寄望无背景、无包袱的皇四子(雍正)接班的可能性。

综合上面两个因素,最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的德川家康。日本深受中国封建制度的影响,德川家康在日本战国三雄里面,算是后嗣最发达的。如不计入罪死的松平信康,结城秀康、松平忠吉,也都被认为是气量不逊于天下大名的佼佼者。但是为什么德川家康会挑上一个没有战争才能的德川秀忠当二代将军呢?

首先德川秀忠是嫡长子。自从德川家康的正室筑山殿因罪被幽禁后,另一个侧室西乡局被视为后宫里的领导。所以她生出来的长子德川秀忠也被立为嫡长子,甚至一出生就被赋予“竹千代”的乳名,等于是被确立为嗣君的地位。相对来说,出身不如德川秀忠的德川秀康,则是早早就被放出丰臣家当人质养子,等于排除了他与德川秀忠竞争地位的可能性。

相对于德川秀康与松平忠吉的勇武,德川秀忠并无打仗的能力,但是德川家康看中德川秀忠与三河家臣团普遍拥有良好的关系,而且在小事情上一丝不苟。

事实上,德川秀忠作为战国大名,战斗力是不怎么样的,但是在政治与法制上面的能力,甚至是超过了德川家康。后来成为武家社会基石的武家诸法度、公家诸法度也都是德川秀忠亲自参与起草的。

所以,朱元璋立朱允炆这个平庸、文弱的皇孙为帝,就容易理解了。深谙君臣之术的朱元璋选择的是维护立嫡立长的成宪制度,他考虑的是国家体制的长久与稳定,能力自然不是他优先考虑的,这里除了他想要江山永传的私心之外,他还深刻地知道,好的制度下的君主的能力其实不是那么重要,制度的稳定与平衡才对国家最有帮助,不是每个后代都能有朱棣这样的资质的。

(完)

Icy_waters

Icy_waters

需要分成两个问题,而且是两个不同的答案:一,为什么朱元璋不立朱棣为太子,而立朱标;二,为什么朱标死后,朱元璋宁可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也不立朱棣为太子。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而第二个问题就要考虑朱元璋的心思。

为什么朱元璋不立朱棣为太子,而立朱标?

为什么朱元璋不立朱棣为太子,而立朱标?

一,嫡长子继承制。这是有政治哲学的继承制度,能够很大程度上保证政权的稳定。古代兄弟阋墙的例子不胜枚举,处理不好,会造成长时间的混乱局面,甚至导致国家灭亡。曹操吸取了袁绍和刘表的教训,传位给曹丕而非自己更喜爱的儿子曹植,而秦朝和隋朝,都是因为没有传位给嫡长子,导致二世而亡。嫡长子只要不是昏庸无能,或者公然造反,其他皇子根本没有篡位的可能,汉武帝刘彻嫡长子刘据,和康熙的太子胤礽,都是因为造反而被废黜,当然,皇帝自身的因素也非常大。

二,朱棣虽然文武双全,如果仅考虑即位之前,其能力未必比朱标强。事实是,朱标治国理政的能力还是不错的,毕竟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同时也是被称为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太子,而且朱标病亡的原因也很可能是劳累过度。

三,朱元璋对儿子的培养目的很明确,朱棣的长项是武略,朱元璋封其为燕王,很大程度上就是为抵御游牧民族骚扰而设置的。历史上大多数王朝的建立都是靠武功,为了巩固政权和百姓休养生息,二代很多情况下更需要文治,文治做好了再考虑开疆拓土,孙策传位孙权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然,朱棣的生母有争议,如果朱棣非马皇后所生,那他根本不可能成为太子。个人观点,如果朱棣不是嫡子,考虑到朱元璋的手腕和对功臣的不信任,朱元璋应该不会冒风险,在临死之前不把燕王的权力削弱到最低。

为什么朱标死后,朱元璋宁可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也不立朱棣为太子?

一,还是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严格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为保证长子长孙朱允炆能够顺利即位,在朱标死后便制造了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的“蓝玉案”,因为朱标的三子朱允熥是蓝玉的甥孙。如果蓝玉健在,以他的能力,朱棣造反是很难成功的,当然,朱允炆的皇位也很难保得住。

二,朱元璋和朱标、朱允炆的感情。朱标死后,朱元璋的其他嫡子都还健在,但是朱元璋直接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一定程度上说明朱元璋对朱标感情至深,甚至朱元璋隐约会觉得对朱标有所亏欠。而且,朱允炆一直在朱元璋身边,两人的感情应该不亚于朱元璋对其他儿子。

三,朱元璋与其召回其他嫡子,不如培养下一代。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强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同时改变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创造了“建文新政”,这说明朱允炆的政治能力还是不错的。

朱元璋临死时考虑到众藩王会造反,所以才会下“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的遗诏。如果不是朱允炆削藩举措太过激烈,朱棣未必会孤注一掷地起兵谋反,成为历史上王爷造反成功的唯一案例,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朱允炆的配合。

同李世民一样,毕竟皇位得来不正,朱棣才能够励精图治,创造了万国来朝的“永乐盛世”。历史就是这样,既定的事实不能改变,所以交与后人评说,人们不会过多诟病朱棣,但是造反的黑锅就让姚广孝背着了。

不寄的透明

不寄的透明

朱棣是文武双全,但是对比起朱标那就差太多了!又是嫡又是长!能力,威望,人际全面压制朱棣!不是一个段位的!

pwifs

pwifs

一是朱标是马皇后的儿子,朱棣生母不知是谁。二是朱标为人谦和深得朱元璋心意

林又又

林又又

看和谁比。和太子朱标比,那就没有什么文武双全能力出众,只有寿命这一项比得过朱标。

crissy熊熊

crissy熊熊

立缔立长 这是封建社会千百年不变的啊 太子除非有重大过错 或政变才可以废黜 这是规则 皇帝也不能打破

阿琥

阿琥

提这个问题的人基本,没学过历史!!国本永远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棣是老四怎么也轮不到他当太子,何况,朱棣文武全才,朱标可不比朱棣差,要不是早死,而且朱允炆自己浑脑袋,天下哪里轮到朱老四!

1390220764

1390220764

因为朱标能驾驭所有皇子和大臣,朱标活着,如果他要削藩,朱棣不敢说个不字。

水中红叶

水中红叶

因为朱标朱元璋和马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是当之无愧的合法继承人,另外朱标也很优秀,辅助朱元璋处理政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朱元璋心里,他死后,就是朱标继承他的皇位,可惜。天不假年,朱标英年早逝,但朱元璋认为,虽然朱标死了,但是本应该属于朱标的皇位,自然应该留给朱标的儿子,所以,他独断专行,将朱允炆册封为皇太孙,将来好继承他的皇位,在他心中,朱棣骁勇善战,可以为大明王朝戍边,对于保证大明的江山永固,和朱家的天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想,朱元璋对于朱棣,只是觉得让他戍边还行,从来没想过让他继位。

zzz52zhunzi

zzz52zhunzi

首先是朱棣的上面还有朱标这个嫡子,朱元璋只要不傻他就不会违反几千年来的宗法制度,而且当时朱标也是一位完美的储君,深得人心,可以说是唯一一位能够驾驭各派开国元勋的继承人,当然朱标也是唯一一位能被各派开国将领接受的继承人。朱标在世时,朱棣根本不在朱元璋的考虑之内。

朱标去世后,储位悬空,但朱标的孩子还在,大宗后继有人。如果立朱棣,那大宗怎么办,还有朱棣前面还有几个哥哥,这怎么办。开国功臣们也不答应啊,他们已经与朱标捆绑在一起,为了荣华富贵,肯定要支持朱标的孩子。

Yomiko祉在丶

Yomiko祉在丶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