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文武双全能力出众,朱元璋为什么不让他做太子?

提到的作品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最新跟帖
xvxiran

xvxiran

因为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

你问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朱棣做太子,还不如问李渊为什么不立李世民做太子。

嫡长子继位是由来已久,且好操作。立贤虽说好,但立贤的可操作性比较大,容易引起争端,兄弟反目,所以立嫡是较好的选择。

小盆

小盆

最根本的原因是朱棣不是嫡出,虽然后期上位了也竭力洗白,但究其根本还是嫡庶之争,否则以建文帝的庶子身份不见得能占多大便宜。

cflion

cflion

主要是朱标太出色了啊。朱标在,连朱棣都不得不恭敬。

懒猴猴S2

懒猴猴S2

文武全才能力出众就一定要被封为太子储君吗?

第一朱棣不是嫡长子,他生母是或者不是马皇后还不确定呢。

第二太子朱标是朱元璋一直都带在身边的,朱棣没有这个缘分。

第三朱元璋开始创业的时候朱棣年龄太小了,没有资本,没有资历。

第四朱棣和朱标相比胜率不大,或者说根本没有取胜希望,当时朱标的威望,地位,资历等等都不是朱棣可以相其并论。

明天之旅

明天之旅

朱棣从他后面的经历来看,确实文武双全,并且能力相当的出众,是继承人的一个非常好的人选。不过朱元璋并不会从这一方面来考虑,因为朱元璋心目中始终还是认为他的长子朱标是最适合的继承人。

因为做皇帝并不是光从某一方面去考虑的,还要从其他方面去综合考虑才行,从这一方面来讲,朱标是相当适合的继承人,朱标如果不病死的话,那么他肯定将会继承朱元璋的皇位,把大明王朝开创下去。朱标还在世的话,朱棣再有能耐,事实上也不敢轻易的造反。

有一点就是朱棣的排行比较靠后,朱标是嫡长子,后面还有周王和秦王,燕王朱棣是第4个,在封建礼法 排序上,朱棣是比较靠后的,而且从能力上来讲,周王秦王的能力也未必比燕王差多少。

因为朱棣后来做了皇帝,所以大家都觉得他雄才大略,能立在众多兄弟中首屈一指,但他没有做皇帝的时候,他和其他那些王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例如和他一起造反的宁王在各方面的能力就非常的出众,当时洪武群臣对诸王的评价,就有燕王善战,宁王善谋一说,至少宁王就不在燕王之下。

不过后来朱棣当了皇帝,所以史书就把他的能力无限放大,似乎他的能力比其他的兄弟要强出很多,至少从朱元璋的角度来讲,燕王并不比其他的兄弟强出太多。在朱元璋当时看来,那么多儿子能力都非常的出众,谁当皇帝似乎都合适,如果他不确立好皇位继承人的话,众兄弟之间互相厮杀,有可能让他好不容易得来的天下崩盘。

所以最后朱元璋采用了封建礼法嫡长子继承制,在朱标死后就立了他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他以为用这一方法就能够很好的让其他的儿子闭嘴,但最终还是引发了大乱。

Yvette.-Liu

Yvette.-Liu

长幼有序!再有能力,没那个命!出身注定地位,封建社会秩序很重要,帝王将相之所以凌驾于众民之上,就是一直贯输的社会秩序理念。所以才有那句,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那么作为帝王,更不敢随意打破这种秩序,乱了,可能会涉及到江山安危。即使有这个可能性,帝王也不会轻易尝试的。

leo1111

leo1111

只能说朱标的太子地位实在太稳固。

先来看看朱标的优势:

1.嫡长子继承的传统。朱标是马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朱标就被立为世子。明朝刚开国,朱元璋刚称帝,朱标就立马被册封为太子。朱标这个皇储,对比他的其他兄弟,可以说是名分早定,地位稳固。

2.豪华的东宫班底。洪武三巨头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分别兼任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另外一众良臣名将兼任东宫大大小小各类职务,这俨然就是个小朝廷,也是朱元璋明摆着为朱标接班铺路。

3.一人之下的权势。自洪武十年起,朱元璋便下令朝廷政事需先呈报太子再上奏,朱标也提前进入皇帝的实习期,这种太子全面主政的现象在古代皇朝历史中相当罕见,同时朱标还掌握一定军权,这些都体现了朱标可怕的权力地位。

其实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朱元璋同志的偏爱。

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朱标和他的弟弟们。可以说朱标在其老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始终凌驾于他的诸多弟弟的。

都说明朝是开局一个碗,开国皇帝朱元璋同志贫农出身,当过和尚要过饭,后来遇到贵人郭子兴,从此开启逆天改命的开挂人生。郭老板也是厚道,不仅帮老朱搞事业,还给包办婚姻,把自己的义女马秀英嫁给他,这位马女士就是日后的马皇后了。即便老朱同志在后面的事业发展中遭遇诸多磨难,马皇后也始终做到不离不弃。也许就是这份患难与共的温情,彻底感动了冷酷的老朱同志,这份感情也自然投射到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朱标身上。也许在老朱同志心里,在那段艰苦奋斗岁月里,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的马皇后跟小朱同志,才是他真正的家人。

正是心中的这一份偏爱,从一开始皇位的继承就不存在竞争,因为连候选人都没有。在所有人的认知里,朱标是接班大明皇朝最适合的人选,他的继位根本毫无悬念,应该说在人们心中这就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事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恐怕朱棣同志再能打,也只能成为朱标同志用来震慑北疆的一柄利剑。

曹大毛爱马户

曹大毛爱马户

简单分析,以私说朱标是嫡长子还是马皇后亲生儿。以公说朱标治国文治绝对比朱棣强,当然武略朱棣强,但是朱标在的时候。洪武朝还怕没军事悍将?缺的反而是类似(汉文帝,宋仁宗)这种文政老大!再者朱标品德智三特优,声望hold得住。简直就是完美天设的未来皇帝!这也是爱屋及乌,朱标翘辫子,老朱残暴扫清,强立朱允炆为帝的根由。至于朱棣在老朱心里估计永远就是一个需要干架就拉出去,防止再现赵匡胤事件的自家看门人。一个冲锋陷阵,替代朱标巡查,树立军功名望的影子[灵光一闪]

queenkaka

queenkaka

朱棣确实是朱元璋比较优秀的儿子,他能武能武,朱元璋为什么立他做太子呢?


第一、朱棣既不是嫡子,更不是长子


为什么中国古代君王都奉行“嫡长子制度”呢?因为上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皇位继承人对一国家是非常重要的,而选择下一任皇位继承人也同样重要。如果没有选好帝国的继承人,那么将会导致帝国发生巨变的可能。但是,如何选择继承人,这是现任皇帝非常困难的问题,如果是独生子或者皇子都比较和睦相处,那还好。像康熙那样,有很多个儿子,太子又不争气,这才导致“九子夺嫡”的悲剧。因此,很多帝王都奉行“嫡长子”制度,比如刘邦、朱元璋等人,他们都实行这个选择继承人的这个制度。


然而,朱棣虽然很有能力,但是他非嫡非长,朱元璋没有理由选择朱棣。如果选择朱棣做太子将会引来不必要的争纷,即使朱标死后,朱元璋也没有选择朱棣作为大明的继承人。


第二、朱标也很优秀


朱棣确实是朱元璋比较优秀的儿子之一,作为继承人的朱标能力也很出众。这都归功于朱元璋的精心培养,当然也离不开朱标的天赋。因此,朱元璋非常喜欢这个场子,并且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嫡长子的身上。此时,朱棣根本不入朱元璋的法眼,朱元璋心里只有朱标。


这也是朱棣没有被选为太子的重要原因,更何况朱棣上头还哥哥,而且能力也不俗。这就好比肉少狼多,朱元璋只能按照传统方式选择太子,朱棣自然没能入选的名单里。即使后来朱标去世,也没轮到朱棣,因为他还有哥哥在呢。为了避免骨肉相残,朱元璋跳出正常思维,他直接选择了自己的皇太孙,这么做的意思是断绝儿子上位的野心。


第三、朱元璋太喜欢朱标


古代王朝中,太子和皇帝时常存在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权力冲突。比如:康熙与太子的矛盾,导致了“九子夺嫡”的悲剧。然而,朱元璋和太子朱标却没有这样的激烈的矛盾,反而朱元璋鼓励朱标多多接触国事,这样以后当上皇帝的时候就更加得心应手。遗憾的是,这样被朱元璋精心培养的太子意外去世,让朱元璋多年的布局化为灰烬,这也加速了朱元璋黑化的节奏。从此,大明的开国元勋大部分都被除掉,这与朱标的去世是分不开的。


因为朱元璋太喜欢朱标了,因此就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下一任皇帝。此时,为了让皇太孙能顺利上位,朱元璋不得不帮他清除上位时遇到的障碍。一场凶猛的屠杀再次拉开,这似乎朱允炆的皇位越来越稳,然而就是成为了朱棣的嫁妆。这或许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吧!但是,朱元璋确实很喜欢太子朱标,否则他也不会转位给朱标的儿子。从这点上,朱棣还是没入朱元璋的法眼,要不然以朱棣的能力,完全担任继承人的岗位。后来事实证明,朱棣确实有这个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pei_cao

pei_cao

朱元璋是一个有“节操”的人,在约定俗成的“普世价值观”面前,他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某个人所谓的“能力出众”,是可以装扮出来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子建(就是《洛神赋》的作者,七步吟诗的家伙),一开始,曹操也认为子健文采飞扬,聪明过人,屡经考核,成绩优秀,简直就是奇才,最后调查发现,他的背后有一个杨修,曹子建的所有军事、政治才华,都是杨修作弊的结果。


精明如曹操这样的人物,都有被欺骗的糗事,您觉得,草根出身、史上最牛叉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同学,会看不懂自己的几个儿子?


古代的士大夫家庭也好,贩夫走卒也罢,基本都遵循一个朴素的原则,那就是长子继承制,因为家天下的理念是建筑在血缘关系、嫡庶关系、长幼关系之上的。人的才华可以隐藏,可以浮夸,但是上面的三个关系,无法更改,为了让何种关系不至于搞乱,皇帝的实录、起居录等,都会仔细记载,皇帝毕竟妃嫔众多,子嗣一大堆,他自己也要搞清楚啊。

[朱标]


在朱元璋刚刚称帝的时候,就立13岁的朱标为太子,这是国本,周围的开国功臣都认准了这个少主人,过了几年,看到朱棣风头不错,就要把他换掉,底下的人不造反才怪呢。如此违背社会良俗、朝令夕改,是皇帝的大忌。


没法子,家天下就得这么办,否则,几十个儿子还不在老朱死后闹翻天?这种事情,历史上早就发生过了,比如齐桓公小白,死后诸公子争夺继承权,大打出手,老爹死了几个月,尸首腐烂,无法下葬。这种事情,手下的文臣、策士都会讲给朱元璋听的,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个勤勉好学的皇帝。


农村家庭里面的一亩三分地,都要讲究长子继承,何况诺大的一片江山?因此,就算朱标能力不如朱棣,也不能乱了规矩,尤其是皇家,他们是全国万千家庭的代表。皇帝家里都可以不遵守约定俗成的规矩,下面的大臣、乡绅、贩夫走卒,还要不要规矩啦?


别说老朱家了,如今2021年了,在广大农村地区,还有长子继承家产,其余分家,只有资产没有名分的现象呢,至于女儿,嫁出去之后,很多就自动失去家族财产的继承权。


朱标在世一日,朱棣都会安分守己,顶多多要点封赏,还要时时刻刻尊敬这个兄长。


谢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

周年想

周年想

一个马皇后生的嫡长子,一个不受宠的小老婆生的!没有可比性!

fishlet

fishlet

朱棣想当上太子,难,难,太难!有大哥朱标在,朱棣没有一点机会越位

朱元璋有26个儿子,看起来很多,但其实曾有一段时间,朱元璋甚至怀疑自己生不出儿子来,为此还收了很多个义子。所以,当1355年,他和马皇后的第一个儿子朱标出生时,朱元璋欣喜若狂。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参加起义军是在濠州,出来单干是在滁州,后来把滁州让给了岳父郭子兴,又占据了和州,之后过江占据了集庆,并改名为应天府(南京)。正是以南京为根据地,朱元璋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再北伐灭了元朝,同时发动南征,最终一统天下。

朱标出生时,正是朱元璋从和州出发,攻打集庆的时候,得报后,朱元璋兴奋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无嗣。”从此之后,朱元璋不再寄人篱下,一飞冲天。

所以,朱元璋觉得,是这个儿子为他带来了好运。所以,当1364年,朱元璋在集庆自称吴王的时候,就把朱标立为了王世子。此时,朱元璋已有五个儿子出生了,朱棣不到四岁,朱标已经九岁了。

朱棣以及其他弟弟们,从小就知道,他们的大哥朱标是父亲的继承人,这种从小形成的烙印很难消除,25个弟弟从心底里认可朱标。而朱标也很有当大哥的样子,经常维护弟弟们,多次向朱元璋求情,免除弟弟们的责罚,因此在众多弟弟眼中,朱标是一个值得敬重的大哥。

朱标同时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从小就跟着宋濂等人学习,接受正规儒家教育,无论学问还是见识,都在诸位弟弟之上。

因此当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立朱标为皇太子,没有任何人觉得不满,弟弟们也都认为是理所当然。

朱元璋对朱标极其爱护,开国文官第一功臣、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开国武将第一功臣、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开国第三功臣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其他如冯胜、廖永忠、邓愈、汤和、刘伯温等,也都在太子府中任职,说白了,皇帝和太子几乎共用一套班子。

并且,当朱标22岁后,朱元璋就下令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这相当于国家大事先由朱标处理,只要时候向朱元璋汇报就可以了。对朱标来说,这既是一个锻炼,也是一种信任,在封建王朝,这是很难得的。清朝康熙皇帝,如果像朱元璋这么信任太子,也不会出现九子夺嫡的惨剧了。

总之,在朱标活着的时期,别说朱棣这个“老四”了,就是老二、老三也完全没有这个想法,因为他们和朱标之间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天堑,朱标是嫡长子,他们顶多是嫡子,而且朱棣是不是马皇后生的,现在还没有定论。所以,朱棣是完全没有机会去争太子位的。

朱标死后,朱棣和三个争太子位,但最终被朱元璋否决了

朱元璋的如意算盘是:太子朱标坐镇京师,九大塞王镇守边疆,其他藩王镇守国内要地,如此一来大明王朝固若金汤。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朱元璋的计划很快就被打破了。

1391年,朱标奉命巡视陕西,为迁都西安做准备。不料,朱标自秦中视察返京后不久就生了病,第二年就病死了。朱元璋痛哭不已,将他葬在自己的孝陵东侧,谥“懿文太子”。

朱标一死,太子之位空缺,动了心思的人可就多了。闹得最欢腾的就是朱元璋的第三子晋王朱棡和第四子燕王朱棣。而次子秦王朱樉因为在封地作恶多端,被朱元璋召回京师,要不是朱标临死前为他求情,恐怕连王爵也被削了,当然没有可能参与到争储的行列中来。而且,不久之后,在1395年,朱樉就被三名老妇人下毒毒死了。

事实上,朱元璋在朱标死的当年,就将朱允炆立为了皇太孙。皇太孙的意思就是,无论是谁继承了皇位,将来还是要把皇位传给朱允炆,因为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嫡长孙。

然而,朱允炆毕竟小了一辈,无法像父亲一样压制各位叔叔,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都对储位虎视眈眈,为此明争暗斗,手段尽出。对此,朱元璋心知肚明。

从内心来说,朱元璋或许更喜欢朱棡,《明史》记载,“㭎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而且,在朱标死后,原本性格暴躁的朱棡,突然“自是折节,待官属皆有礼,更以恭慎闻。”这种改变,明显是为了在朱元璋面前塑造自己的 良好形象,为争储做准备。

而朱棣镇守北平,多次带兵出征,立下无数军功,在朱元璋的心里也份量颇重。

朱棡曾多次向朱元璋说朱棣的坏话,并且在朱棣入朝时,言语冒犯棣,还派人在燕王府内监视,搜求朱棣的“国中细故”。当然,朱棣肯定也有反击,只不过朱棣当了皇帝之后,肯定将这些痕迹都抹去了,史料中不见记载而已。

朱元璋曾对朱允炆说过自己当年的构思,“虏不靖,诸王御之!”朱允炆反问,“诸王不靖,孰御之?”朱元璋听到后,当即沉默了,没有回答,但其实朱元璋的内心深处,是对此有安排的,只不过没法对朱允炆言明而已。

朱元璋的计划是:朱允炆将来继承皇位,晋王、燕王等藩王如果有异心,那么必然会相互牵制,彼此都不敢妄动,可保皇位无忧。

然而,在1398年,晋王朱棡病死,再一次打破了朱元璋的计划。但此时,他已经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了,身体大不如从前,生命已然走到了尽头,没有能力再做更详细、更妥当地安排了。三个月之后,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临死前留下遗诏,“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这是朱元璋所能做的最后的安排了,遗诏朱允炆继位,并且不让诸王回京,保证了朱允炆顺利登基,至于以后的事……儿孙自有儿孙福,况且无论怎么争,皇位不还是在老朱家吗?至于外人……有这个能力的老朱已经差不多都杀了。

朱元璋为什么不同意立朱棣为太子呢?

朱棣文武双全,为什么朱元璋没有在朱标死后,选择立朱棣为太子呢?

从感情上来说,朱元璋最为疼爱的儿子是朱标,从1364年将9岁的朱标立为王世子来,朱元璋一直将其作为接班人来培养,请最渊博的老师教导他,让最优秀的大臣辅佐他,而朱标的表现也很优秀,做到了让朱元璋各个方面都比较满意。

然而,当朱标逐渐成长起来,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却突然病逝,抛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不说,仅仅是三十多年的心血培养,就足以让朱元璋肝肠寸断。所以,朱元璋将对朱标的这份爱,转移到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身上。

从喜好上来说,朱元璋儿子众多,24个儿子都封为藩王,其中9人镇守边塞,虽说良莠不齐,但至少这九大塞王都可以说得上“文武双全,能力出众”,并不比朱棣差什么。

尤其是晋王朱棡,不仅是朱棣的哥哥,而且能力上更加出众,朱棣多次出征大漠,事实上还要受到朱棡的节制。从地位上来说,朱棡比朱棣要略高一些。并且,朱棡“党比太子,其节制沿边军马,或迳对燕有监视意”,如果不是朱棡死在了朱元璋之前,恐怕朱棣的“靖难之役”能否成功,还很难说。

从礼法上来说,朱允炆比朱棣更有资格成为皇位接班人。所谓“嫡传正宗”,其实单指嫡长子一脉,其他嫡子算不得正宗。朱标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子,只有他这一脉才有资格继承皇位。

朱允炆原本是朱标的次子,而且是庶子,但他的哥哥朱雄英早夭,朱标的原配常氏死后,朱允炆生母吕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朱允炆一跃成为了朱标的嫡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嫡长孙了。

在一个家族,即使是皇家之中,嫡长孙的地位,也是要高于其他嫡子的。现在农村在红白事上还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仪式,如果长子不在,就必须由长孙进行,其他儿子反而不行。

从理智上来说,朱允炆是最好的选择。其实朱元璋也曾想过立朱棣为太子,但当他提出这个构思的时候,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翰林学士刘三吾说:“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要是燕王继承了皇位,那秦王、晋王该怎么办呢?

接着,刘三吾又说:“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于是,朱棣就这样被否决了。

刘三吾所说,正是朱元璋最担心的事,如果真的立朱棣为太子,那么秦王、晋王两个哥哥肯定不服,下面二十多个弟弟也未必都服气,自己活着的时候或许没人敢乱动,可自己死后,免不了兄弟阋墙,秦、魏、隋、唐曾发生的惨剧必然重演。

所以,朱元璋没有选择任何一个儿子,而是选择了嫡长孙朱允炆,他的如意算盘是让诸王相互牵制,彼此都不敢妄动,可是他没想到,在他之前,秦王、晋王相继离世,燕王朱棣镇守北平,不但有久征惯战的护卫军,权限上也早已超出了“列爵不临民”的规定。

朱元璋也意识到,诸王之间失去了平衡,无人能够节制朱棣了,于是在晋王去世后一个月,他驾崩前两个月,特意给朱棣下了一道敕谕:“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可见,这个时候,朱元璋已经无可奈何,只好尽可能地拉拢朱棣,希望以亲情约束他。这不禁让我想起南北朝时,大赵天王石勒在临死前,只能以近乎哀求的口吻写下遗诏,“中山王(石虎)宜深思周、霍,勿为将来口实。”石虎只能希望以将来的名声约束石虎不要篡位了。

可惜,无论是当年的石虎,还是现在的朱元璋,都深深地知道,亲情、名声约束不了篡位称帝的野心,最终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历时四年,打进南京,朱允炆纵火自焚,朱棣登基称帝。

综上所述,朱标活着时,朱棣没有任何机会,朱标死后,朱棣虽有机会,但为了实现诸王之间的平衡,朱元璋选择了嫡长孙朱允炆。何况,朱棣虽然表现出众,但实际上也未必强得过其他兄弟,也不是朱元璋最喜爱的儿子,最终被否决也是必然结果。很多人为朱棣叫屈,但实际上,如果真的让朱棣当了太子,结果真的未必有事实上好。

lilyykl

lilyykl

古代一个朝代传位是国家大事,乃立国之本,废长立幼乃取祸之道也,除非长子无能幼子有济世之才,就好比晋武帝传位给一个傻子导致八王之乱,也好比朱元璋传给孙子,给他把开国元老都杀了就是为他铺平道路,朝政不稳就着急削藩,兄弟相攻尔比比皆是

插个翅膀就能飞

插个翅膀就能飞

我是野史春秋,我来回答。

朱棣文武双全能力出众,朱元璋为什么不让他做太子?野史君想告诉你,朱元璋压根就没考虑要朱棣做太子,朱棣在当皇帝的之前,文武能力在朱元璋众多的儿子中,也没有太过耀眼。

朱元璋没有考虑朱棣做太子

朱元璋推翻大元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朱元璋在推翻大元统治之后,再造中华,包括恢复华夏衣冠、语言风俗、宗法礼教等,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恢复宗法制。鉴于元朝皇帝走马观花的一样更换,国家高层不稳,政策不一,致使民不聊生,最终导致黄巾军起义,元朝灭亡。

朱元璋即皇帝位之后,立马确定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并由大儒宋濂为太子太傅。朱标去世后,由朱标儿子——皇长孙为皇太孙,目的就是为大明王朝确立君主继承制度,避免走元朝帝位承袭混乱,导致政局不稳的老路,所以朱棣排行老四,不管他能力咋样(一开始朱元璋就没有培养他执政,只是培养他打仗)压根就轮不到他。

朱棣在当皇帝前的文武能力

本文就不论述朱棣与朱标的比较,因为压根就没有可比性,有朱标在,朱棣夺嫡的念头都不敢起,因此,就藩北平后朱棣和其他塞王一样,兢兢业业,做国家的藩屏。朱元璋在分封儿子的时候就曾说过,嫡长子“必正储位”,而其余皇子“封以王爵,分茅胙土,以藩屏国家”。

因此朱棣在当皇帝前的文武能力只是表现在做一位藩王的本分上,安安心心做一位富贵王爷,而且其他诸王如:朱权坐拥8万骑兵,而且还在塞外,军功不比朱棣差。

所以,朱棣在当皇帝前的文武能力表现突出,也只是在众多王爷中的一位,并没有太过耀眼。真正耀眼的是他即皇帝位后的五征蒙古、郑和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营造北京城等文治武功,所以今人才产生朱棣文治武功朱元璋不选,而选择皇太孙朱允炆的错觉。

基于上述两点,如果你是老朱,作为大明的创立者和总设计师,为了大明的千秋大业,你会怎么选?

chenyue

chenyue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就算文武全才,能力超过朱标,朱元璋也不会将他立为皇储。这是中国几千年传统之下,皇家大格局以及基本的制度所决定的。朱标才是朱元璋的嫡长子,只要他还健在就足以抹杀朱棣成为太子的任何念想。


太子朱标深得人心,而且确实优秀


开局一个碗,结局当皇帝的朱元璋,是一个极为传统之人。他终其一生灭亡元朝,尽力恢复汉家衣冠,华夏礼制。立长不立贤是其他王朝奉若珍宝的古训,但在朱元璋这里,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太子朱标的优秀,足以让朱元璋满足立长又立闲的想法。



朱棣由于从小生长于军旅之中,身边的伙伴和师长都是徐达、常遇春这种明朝初年的超级将领。这种言传身教,让朱棣从小就接受了非常优秀的军事教育。虽然朱元璋也给他找了文化课老师,但从朱棣后来病死在军中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相对于学文化而言,打仗才是朱棣的真爱。


而太子朱标和朱棣就完全不同,他是朱元璋和马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从小就享受了最为优质的教育,当时朱元璋阵营当中数得上号顶级文人宋濂给太子朱标授课,让朱标从小明白了,尊师重道和基本的理政策略。



而且,朱标对于兄弟们也颇为关爱,朱元璋的其他儿子们对于大哥朱标也都心悦诚服。在朱元璋称帝以后,他也经常深入民间考察民情,文官们对于朱标是极为推崇的。而武将们对于朱标也相当敬重,可以说他是当时朱元璋继承人的唯一选择。朱元璋其他的儿子们虽然也有一些相当优秀,但是和朱标比起来又显得黯淡无光。


可以说,如果朱标没有意外早亡,那么朱标成为大明皇帝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算是朱棣也不可能生出一丝别样的想法。


朱元璋需要朱棣作为大明朱氏王朝最后屏障


在朱元璋所有的儿子当中,论文学修养,朱棣肯定排不上号。但要是论行军打仗,朱元璋的所有儿子当中,可能就朱棣最能能打。从朱棣几次北征蒙古的战绩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朱棣的作战手法充分继承了常遇春的风格,统兵作战如行云流水,能够在运动当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如此军事才能,而且还是朱氏子孙,这自然让遭遇过创业期间养子背叛的朱元璋心中宽慰。太子朱标在各方面都相当优秀,只有军事才能存在短板。如果朱棣成为保护大明王朝的柱国之臣,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在朱棣的保护下,朱标完全可以带领大明王朝走向更高的巅峰。


不省心的儿子还是不如乖巧听话的孙子


哪里知道后来天不遂人愿,朱元璋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太子朱标因病去世,他的其他兄弟们虽然也很悲痛,但是在悲痛之余,他们也感觉到了庆幸和喜悦。大哥走了,咱们的父亲肯定要从我们当中选一个当皇帝,这一切皆有可能呀!



然而在老来丧子的朱元璋眼中,朱标死了,他真的很伤心。当时他那些成年的儿子当中,有威望,有实力继承皇位的也就秦王、晋王和燕王。但是老二秦王就是一个奇葩,不是很聪明的样子。老三晋王暴虐成性,如果让他上位,大明会早亡,所以朱元璋曾经要将他收拾掉,还是亏了老大朱标求情才得以活下来。


老四燕王军事才能倒是不错,也没有什么劣迹。但也由于朱棣在军事上太过优秀,朱元璋给他的定位就是国之柱臣,这一点是不会改变的。但朱元璋除了儿子以外,还有另外的选择,比如当时才十几岁的朱标长子朱允炆。



朱允炆的这些叔叔们,要不就是根本没办法继承皇位,要不就是因为成长的经历,有了自己的小想法。朱元璋毕竟老了,他不可能一直看着大明朝威震四方。而从小素有聪慧之名的朱允炆,不仅乐于在朱元璋身边耐心听他的创业经历,而且也愿意为他这个老头子考虑。


不太省事的儿子和乖巧听话的孙子,对于步入暮年的朱元璋而言是很好选择的。更何况,朱允炆是他最喜欢的儿子朱标所生,就算有一些小毛病也无关紧要。至于朱棣,还是好好当你的护国王爷吧!这是你爹朱元璋给你最好的安排。


结语:只是谁没有想到被朱元璋倚为国之柱石的朱棣,最后居然可以翻盘当上了大明皇帝。而自己比较看好的皇孙朱允炆,对几位叔叔太过刻薄,削籓的手段过于残忍。不仅明目张胆的要权要兵,甚至还要了叔叔的命。这也导致朱棣起兵以后,各地藩王没有过度干预此事。



而最后水到渠成之时,朱棣成为了永乐大帝,朱允炆失踪。如此场景,不知朱元璋在天之灵,会作何感想?

Yomiko祉在丶

Yomiko祉在丶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