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在文坛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如何评价他对文学的贡献?
筱刺猬
汪曾祺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真正的文学大家。
115959854
汪曾祺先生是个很特殊的作家,他的文章很浅显,初看他的意思会容易明白,但是他文章深层次的意境需要读者一品再品。先生的小说就像一杯淡淡的茶,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的品味。在质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自己的独特乐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干扰,精心构筑自己的艺术世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先生的散文好在哪里呢?掩卷想来,也不知道好在哪里,反正感觉就像是在一个静静的夏季,一盏橘灯,一杯红酒,眉头不再紧锁,心里不再幽怨……,原来质朴如是的文字可以描绘出如此绚烂的画面,原来用我们的双眼可以发现如此光彩的美景。有人会说,家常文章,不知玩味,但我想,家常菜,家常味道,家常文章,家常情调,家常人生,更以平淡致远见长,这就是我喜欢汪老先生“家常文章”的原因吧……
编辑
Eling
要知其味,必亲尝之。欲知汪曾祺先生的文坛地位,请读他的作品。
旷野小猫咪
他只能是第二或第三梯队。当今文坛第一方阵肯定是莫言 ,陈忠实,王小波,王蒙,叶永烈,王朔,余华,余秋雨,魏明伦。第二梯队,汪曾祺,张贤亮,方方,张抗抗,阿来 ,铁凝等。
wajunlin_
人一走茶就凉[灵光一闪][赞]
seaone
论文才作品广成就不及沈从文,论遭遇论当官不如王蒙。
宛如清扬
真正的大家,是要写进文学史的一个大家。其影响比那个得过什么奖的要大。
晨晨
汪曾祺先生论年龄已过百岁寿诞,但真正让读者熟悉他,是文革结束后。那时“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大行其道,而他并没有随大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和阅历另辟蹊径,在小说、散文、美食领域以自己散淡、自由、随意的风格,给文学界注入了一股清流,而且随着时间流逝,证明它的作品恰恰是富有魅力和生命力的。说到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只能说他是一个另类,一个一般人很难企及的另类,他的创作风格,如果需要类比的话,好比花坛鬼才黄永玉,诙谐、调侃、智慧而且引人深思。
Koowen
想要理解和欣赏汪曾祺,你得有一点古典文学的底子,唐诗、宋词、宋人笔记,元明杂剧、明清小说、历代散文……
外国文学你要看点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斯丹达尔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鲁斯特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卜伽丘萨克雷狄更斯契诃夫福楼拜莫泊桑卡夫卡乔伊斯福克纳海明威……
最重要的是你要经过人文主义的教育,这个是你在高中、大学等正统的学校里学不到的……
被桃子召唤来的77
当代文学,小说界著名作家。与刘绍棠,蒋子龙,刘心武,高晓声,邓友梅,张贤亮,莫言等等齐名的作家。
Ψ宏Ψ
学者季红真这样说:中国古代的文论思想体系完备的就是一部《文心雕龙》,绝大多数的文论是以鉴赏为基础的选集来体现的。这是个文脉起承转合的文体,新文化运动首先要反的是雄霸学术界的两大选家流派“选学妖孽、桐城谬种”,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号召青年起来,明目张胆反抗“十八妖孽”,也包括文选派和桐城派的祖师爷,以及流风所及主张复古的明代前后七子。汪曾祺适逢汉语转制的文化史节点,又身处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轴心地带,这就是得天独厚,这个不服不行。而且他的写作有高度的学术自觉,是以汉语为本位坚守人文立场,和自己所处的时代主流文化博弈,经常能够以退为进、夹带“私货”,使古汉语和现代汉语自然过渡,白话传统和诗文传统水乳交融,因为没有断裂,所以能够兼收并蓄,逐渐走出自己的路子。
王劭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
妞妞姐
问题:汪曾祺在文坛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如何评价他对文学的贡献?
导读当代著名著名女作家、小说家王安忆在她的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她曾经请教一位老人:“短篇小说是什么?”他回答:“短篇小说就是把要说的话说出来”,她又问到:“长篇小说是什么?”,他答道:“那是把不必要的话说出来。”王安忆如是说:“这位老人年轻朋友特别多,他不会教诲你,但却会时不时谈到他对文学的看法。他很天真,也很可爱。”
他就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
他生前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
汪曾祺何许人也?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一个元宵节(1920年3月5日),汪曾祺出生于江苏高邮的一个旧地主家庭。
他的祖父是清末一名文职官员,父亲多才多艺,而且很有生活情趣,擅长绘画、弹奏、爱打拳、会烧菜、而且能治病……
汪曾祺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慢慢成长,他耳濡目染,在童年时代便学习古文,能诗能画,小学时每次作文几乎每次都是“甲上”。
据他的散文中记述:汪曾祺十岁左右就学会了抽烟、喝酒,每次父亲喝酒时也给他满上一杯,抽烟时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儿子一根。更为奇葩的是汪曾祺十七岁初恋,暑假时在家写情书,父亲就在一旁边看边瞎出主意。
所以他自己也承认:由于深受父辈影响,汪曾祺从小养成了随性、自由、乐观、淡泊、豁达的性格。这种独有的性格,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无处不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观汪曾祺的文学成就,他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以及书法字画,美食烹饪等也有深入钻研。他的作品涉及广泛,丰富多彩,其主要有以下方面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艺术小品集:汪曾祺:文与画;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剧本京剧: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京剧:范进中举;文集:《汪曾祺自选集》汪曾祺文集汪曾祺全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到处洋溢着“伤痕文学”反思风潮,似乎有一种不反思不成文的社会现象。
然而汪曾祺的文学作品,犹如一股清流,他的文章无疑开拓了“主流文化”之外的“中国小说风格”,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推动了之后的“复兴文学”创作历程。
我认为他最有特色的地方在于“将文学还给文学,将生活还给日常生活”。原因是他的作品清新而自然,风格颇似名士派。
人所共知,他师从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他的小说和散文有沈先生的影子,但与老师相比其“世俗性还要更强一些”,其“回归生活的气息”更加扑面而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真正要说熟高熟低,还真是不好比较,因为好的作家不是唯一的。
@兵法天下 如是说古人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于曾经的文化大家,我们没有“梁山好汉排列座次”的必要,但是汪曾祺的文学作品是非常特殊的,有着及其浓郁的个人风格,闭着眼睛你都能辨认出他的味道,都能听出其独有的旋律。在80年代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宏大叙事为主流的时期,汪曾祺的作品,例如《受戒》中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文学内含确实与众不同。他的作品特别是短篇小说的横空问世,从文化角度分析是带有革命性的,虽然不是正面开拓,带有一定的边缘性。那个时期我觉得只有他的作品,让文学回归到了文学的高度。汪曾祺的文学贡献倘若我们用传统的文学理念去理解汪曾祺的话,显然有点狭隘和文人的“小家子气”。因为小说绝非唐诗宋词元曲杂剧,就是传统的“明清小说”和现代小说,有着本质的区别。明清小说大多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要描写对象。现代小说是从“五四”而来,作者更多着眼于民间,拉近了与寻常百姓的距离,更加生活平民话。汪曾祺的作品平易近人,绝非“之乎者也”的士大夫语言。他的语言大多通俗易懂,非常重视民间的口语。这一点与“人民文学家”老舍有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来自一个文人远大的信仰和精神追求。在他们的作品中,还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从民间最朴素的人的身上,在道统最疏离的地方,体现出最宝贵,最有意思和最美丽的灵魂。【温馨提示】
兵法天下诗词,尊崇原创,不忘初心。头条有缘,文笔相见。如果认可,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诚谢题主邀答,与大家分享这一话题。此文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Youren2010
在开讲汪曾祺之前,我先讲几句闲话。
我自小有一个习惯,爱读书,尤爱读小说。二十年的读书生涯,令我将心爱的小说们也分出了“三六九等”。
第一类为“解乏书”,缓解疲劳所用,一边吃东西一边读,此类小说以越接地气、越贴近市井生活越好,通常是作家池莉、方方等人的作品。那浓郁的生活气息,热烈的烟火人家味道,与美食相伴在一起,常令我疲劳一扫而光,回味悠长。
第二类为“休闲书”,一般在旅途、出差或参加会议时所读,以王安忆、严歌苓等人的小说为主。王安忆的文笔细腻圆转,酣畅绵密,那别具风韵情致的海派风情,令人沉迷其中。严歌苓更不消说,故事叙述能力一流,且精彩无比,擅于在人的不同境遇下,对人性进行触目惊心的展示与揭露。引用王安忆在《心灵世界》中的讲述,“小说不是现实,它是个人的心灵世界。”而读者正被她们费心营造的那个绮丽传奇的世界囊括其中,因为太入迷,以至于在喧嚣中,我常有一抬头不知道身处何处的恍惚之感。
第三类为“怡情书”,顾名思义,怡情养性,陶冶情操,以汪曾祺、周作人等人的作品为主。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曾笑称汪老的小说属于“氛围小说”,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要讲究情境。最好在夜深人静之时,一间斗室,一壶香茗,若再有窗外雨滴梧桐,或者月上蕉窗,那就更好不过了。
因为篇幅所限,我们仅以汪老最负盛名的小说《受戒》举例说明,从中可以尽窥一二。
《受戒》这篇作品,正如汪老在小说结尾处所写的,是“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所以汪老在小说中呈现出了一个宛若梦境的“桃源之地”。在他的家乡江苏高邮附近一带,有座庵赵庄,庄里有个“荸荠庵”,庵里有个小和尚叫明海,庄里有个小姑娘叫小英子,一场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就在这对小儿女身上悄悄地发生了。
本来,“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的佛门净地与尘世生活是毫不沾染的,但在《受戒》里,不仅小和尚明海与小英子之间产生了纯真的爱恋,就连庵内的和尚们的生活,也与世俗有紧密的联系,有娶老婆的,有斗纸牌的,搓麻将的,吃水烟的,还有过年杀猪的。在这个旧社会的江南水乡,和尚就跟弹棉花的、种地的一样,是一项平等自由的谋生职业。
这就使得这片温情脉脉的桃源之地,既理想化又世俗化,既纯净清澈,又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像一幅江南民俗风情画,体现着自然之美与人情之美。
汪曾祺的小说向来不注重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在《受戒》里,读者几乎感受不到情节有太多波澜,人物之间也不存在激烈的冲突。这也是因为汪曾祺的小说一向不以情节取胜,而是凭借意境先声夺人,他营造了一股江南如水般温柔清澈又灵动的气息。在《受戒》里,他对这种氛围的苦心营造,甚至盖过了故事本身,这也是为何他的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的原因所在。
汪曾祺出自于文学大师、京派作家沈从文的门下,《受戒》受《边城》的影响显而易见。他自己也曾说过,这篇小说有点像《边城》。同样是写一个理想美好的桃源之地,同样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同样温情脉脉,古朴自然,同样展现了少年人懵懂、纯真的爱情,也同样揭示了人性之美。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汪曾祺创作《受戒》的时间点,它写于1980年,这是他停笔四十年后重新执笔创作,在当时文学界还处于要求政治正确、文学作品受阶级局限性的束缚之下,这篇小说造成了当时文坛评论界的沉默,却在读者界里大受欢迎的情况。他摆脱了“宏大叙事”的藩篱,继承了京派文学的传统,将视线转移到民间底层的小人物身上,肯定了人的价值,讴歌了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美。汪老以他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的自由本真、率性自然的热爱,在当时的文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独特价值。
汪曾祺属于大器晚成的作家,六十岁之后才在文坛上打开局面。他融汇了大半生的复杂阅历,带着江南文人的诗情画意,创造出积极乐观、如诗如画的文学人生。他臻于圆熟的文学语言,笔墨极俭,却内蕴丰厚,颇有从绚烂至极中归于平淡的味道,仿佛行云流水,又若清风徐来,尽显中国古典主义名士的风采与魅力。
这位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老作家,曾经写诗自况:
我有一好处,
平生不整人。
写作颇勤快,
人间送小温。
他是温情的乐观主义者,他是一个性情中人,他一辈子流连于民俗、民情、民风,他把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间得到的丰富滋养,在他的晚年以精湛的文学作品一股脑地呈现给读者。他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浪漫有诗意,潇洒有情致,人需要过一份“审美化”的生活。
这就是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