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最新跟帖
落沙le~

落沙le~

1、汉王刘邦,统领巴、蜀、汉中三郡;

按照楚怀王与众将军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即以关中之地作为封地。项羽听了谋士范增的话,害怕刘邦造反,于是将刘邦封在了关中南面的巴蜀之地。

2、雍王章邯,统领咸阳以西;

3、塞王司马欣,统领咸阳以东至黄河;

4、翟王董翳,统领上郡;

以上三王是原秦朝降将,在秦朝末年农民大起义作为秦军主将率军与诸侯军作战,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统领下的秦军将士也大都是关中子弟,大部分被项羽坑杀掉。因此,关中民众对于这三个人可以说是恨之入骨,相反对于“约法三章”的刘邦却是格外爱戴。项羽这样做大失民心,因此,后来刘邦暗度陈仓进攻关中时,大部分关中人民都不愿意抵抗,使得刘邦顺利进占关中。

5、常山王张耳,统领原赵国领土。

6、河南王申阳,统领河南地。

7、殷王司马卬,统领河内之地。

以上三王原来都是赵国将相,张耳还是赵国相国,在巨鹿之战中配合项羽作战有功,因此被封为常山王。司马卬原是赵军将领,章邯进军赵国前,司马卬拥兵自保,不敢救援,等到巨鹿之战后因为巴结项羽到位,因此被封为王。申阳原是张耳的下属,被封为王完全是沾了主子的光。

但此时作为赵国实际的国君——赵王赵歇还在,被封为代王。项羽这么做等于是彻底剥夺了赵歇的权力,当然招致了其他赵国人的一致不满。后来,原赵国大将军陈余便在赵歇的支持下起兵反对张耳,将其赶出了赵地。

8、燕王臧荼,统领原燕国之地。

臧荼在之前原是燕王韩广的部将,巨鹿之战时韩广相应项羽的号召,派臧荼率军前来助战。就因为跟随项羽入关有功被封为燕王,同样是等于剥夺了韩广的实权,封为辽东王。于是,臧荼回到燕地后马上与韩广开战并将其杀死。

9、齐王田都,统领原齐国之地。

10、济北王田安,统领济北之地。

齐国这里稍微有点复杂。早先诸侯反秦时,在齐国起事的是田儋、田荣兄弟,田儋为齐王。田荣为相国。后来兄弟俩人与秦军作战,田儋阵亡,齐国人于是立战国时期齐国末代国君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而田荣不肯罢休,带兵赶来把田假赶下台,立田儋的儿子田巿为齐王。巨鹿之战时,项羽要求田荣出兵,但是田荣以楚国收留田假为由拒绝出兵。但是他的部将田都和齐王建的孙子田安却响应项羽的号召,率军攻克济北等地,并且随项羽率军西进入关。

之后,项羽于是按照赵、燕两地的模式,将齐地一分为三,原齐王田巿被降为胶东王。这样,原本是齐国开国之臣的田荣没被封王,当然不肯罢休。于是成为第一个起兵反对项羽的诸侯,先是赶走田都,杀了田安,最后干脆连侄子田巿也给做掉,吞并了整个齐国,自己当了齐王。

11、韩王韩成,统领韩国之地。

这个本来还算公平,但是当项羽率军离开关中返回楚国路过韩国时,突然想起韩成在巨鹿之战时单独带兵撤走,并且没有跟随项羽入关,于是就把韩成的王爵给撸了,并且带回楚地。

12、魏王魏豹,统领河东之地。

此人原是秦末诸侯王魏王魏咎的弟弟,实力一般,也是因为依附项羽,跟随项羽入关,因此被封为魏王。但是其国土较之前相比也少了一多半。

13、九江王英布,统领淮南。

14、临江王共敖,统领南郡。

此二人原是楚国将相,英布是项羽部下大将,在巨鹿之战中出力最多,因此被封为王。但是反观楚军诸将如季布、蒲将军、钟离昧等人,哪一个不是出生入死战功赫赫?单单封英布为王,众将哪个会觉得公平?更何况英布一向还看不起项羽。于是,当英布被封王后,楚军诸将敢怒不敢言,蒲将军第一个辞职,从此也就埋下了后来项羽众叛亲离的祸根。

英布偏偏也不大领情,属于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主儿,后来被刘邦策反。

15、衡山王吴芮,统领吴越之地。

此人是少数民族领袖,也是英布的老丈人,在反秦战争中曾经领导南方百越民族协助楚国,因此被封为王爵。后来英布起兵反楚,吴芮也就跟着反了。

由此可见,秦朝虽然灭亡,但是战国时期留下的分疆裂土、割据一方的基因并没有被根除。众人虽然被封王但是大多数人心怀不满,加上由于地缘因素,给了他们以可乘之机,造反夺权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佤佬民

佤佬民

此题很好,笔者也认为项羽分封天下是公平的,可是为什么天下诸侯还要群起而反对呢?咱们换一个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的本质和答案,纯属个人看法,还望多多指教。

“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刘邦给项羽列了十条大罪,其中除了第六条和第七条之外,其余的罪过都是和楚怀王或多或少的相关,所表达的意思无非就是项羽背信弃义,不听指挥,谋害义帝之类的罪状。这七条罪状说的就是项羽分封诸王的部将,而把诸王迁徙他处,导致部将叛乱。

项羽在灭秦后一共分封了十八个王,分别是汉王刘邦、塞王司马欣、雍王章邯、河南王申阳、翟王董翳(yi)、西魏王魏豹、殷王司马卬(ang,三国时期司马懿的祖先)、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临江王共敖、胶东王田市、燕王臧荼、常山王张耳、代王赵歇、辽东王韩广、韩王韩成。

有观点认为项羽的分封是肆意为之,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秦末天下大乱是因为秦统治阶级实施暴政,这一点毋庸置疑。陈胜吴广率先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举起义旗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而此时的天下早已经不是战国末期的天下了,虽然存在旧贵族势力,但是他们的实力无法和他们的先祖相提并论。

参加义军的人员成分也是相当的复杂,这其中有被暴政压迫许久的农民和奴隶,一些正义的豪杰和游侠,这部分人是真心革命的。而在义军中大多数六国旧贵族和秦朝的故吏他们是真心的革命吗?恐怕更多的是为了投机和躲避义军保全自己,所以这部分人是假革命。

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这些旧贵族,比如陈胜的部下周市他就是为了公义而战,他在收复了魏地之后,有人提议他自己做魏王,可是他却有不同的看法:

“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司马迁.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他的希望就是在胜利后能够履行道义恢复旧制,所以他推辞了做魏王,而选择了魏国宗室后裔做魏王。

我们接着来看项羽,项羽是楚国旧贵族,其实他并没有享受过多少年贵族的生活,在他很小的时候因秦灭楚父母双亡,从此他便跟随叔叔项梁、项伯浪迹天涯,在一次秦始皇出游的过程中,项羽发声了“彼可取而代之也!”我们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虽然那时项羽很小,但是项羽的本意并非是要恢复旧制,而是他要做秦始皇,要做天下的共主,并非是后来的霸王。

还有刘邦,他在起兵之时就是迫于无奈,但是随着自身势力和天下局势的发展,刘邦也逐渐地有了新的思想认识和宏大的人生观、价值观。

所以,上面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一下抗秦的各路人马,他们举兵的目的和需求都是不同的,有的人想“取而代之”,有的人想“裂土割据”,而有的人就是要获得自由和天下太平。

既然每个人的理想不同,那么就会导致在灭秦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虽然唐代杰出的诗人杜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秦是被自己实施暴政所灭,但是说句良心话,灭秦,项羽当属首功。

而秦灭后,实力最强的就是项羽,但是他所谓的强大并不是能主宰天下,否则他早就称帝了,更不用搞什么分封,当时的局面是在所有义军中,项羽的实力最强,可是其他义军并非是听他指挥,归他管辖,项羽只是名义上的义军首领罢了,他要想真正的做上天下共主的位置,还需要做一些事情,所以,为了给自己铺路,他要分封各路人马,这是分封的本质所在。

为了证明项羽实则是想做天下共主的本意,我们有两件事进行佐证,第一就是项羽击杀义帝,倘若项羽真的是为了复楚而灭秦,是绝对不可能派英布弑杀楚军的灵魂义帝熊心的,他这么做就说明一点,项羽要自立门户。第二,众所周知的“鸿门宴”其实就是项羽要扫平各路诸侯的第一次演习,只因为樊哙的一席话令其顿失杀高祖刘邦的打算。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樊哙的一席话令项羽错失了杀刘邦的机会,最终酿成大患,其实并非如此,鸿门宴发生的时候是秦刚被灭没有多久,天下局势还未定,如果项羽在此时杀了刘邦,那么他会遭到各路人马的指责和诟病,最坏的情况就是各路人马会集中起来对付他,他会因杀刘邦而成为众矢之的,这是项羽不杀刘邦的根本原因,而直接原因就是项羽个人的性格问题。

既然项羽实力还没有达到一统天下的水平,就只能曲线救国,方式就是分封,而分封也是有目的性的,为了满足旧势力的心愿,他必须要分封六国的遗老遗少,为了满足盟军和秦朝故吏,他必须要分封这些人,如果不给点甜头,谁跟他合作呢?可是分封也不能完全按照受封者的意愿进行,所以便有了刘邦给项羽列的罪证之七。

所谓公平公正,那是相对性的,没有任何一件事能够做到绝对公平,对于项羽而言,分封天下,在他的角度上来看,是很公平的,可对于受封者而言,站在这个角度看分封,那就不是公平的了。

总结:

项羽大搞分封其实是为了养精蓄锐,而后再图霸之,继而称帝得天下。而受封者哪个不是“心怀鬼胎”呢?所以这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有的行为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果,这是根本原因,但是事情在发展中是不断变化的,而刘邦牢牢地抓住了这一点变化,最后取得了胜利,而项羽却失之交臂,不得不说是非常可惜的。

我们从《史记》里面来看项羽的地位就可以看出来,在太史公眼里,项羽已然是天下共主,这里面太史公有对英雄的惋惜和钦佩之情,项羽没做过皇帝,可司马迁却单独为项羽做了只有皇帝才能记述的“本纪”,这就说明一点,项羽在一定的时期内,也得到了当时天下人的认可,或者说他虽然没有皇帝之名号,但也是有着皇帝般一样的存在感。

“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是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项羽以大英雄的形象登场,又以大英雄的方式落幕,从始至终都饱含着激情和热血,他的一生本身就是充满着矛盾的,但是人们对于他更多的是一种“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惋惜之情,以及对他“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之气的崇拜之意。

本回答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szsusanna

szsusanna

首先要提出的是,项羽分封天下并不能算公平!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心都是自私的,特别是在利益面前,很多不过是表面公平罢了,朋友和敌人的角色都是随着情势的转变而转变。



项羽巨鹿一战名震天下,自然成为了盟军的统帅,而他自己也自称西楚霸王,携四十万大军进驻咸阳,刘邦纵然先入关中也只能唯唯诺诺的让出关中之地。

项羽分封了十八诸侯,这十八诸侯的分封项羽是分几步来考量的。

首先是否和项羽关系比较亲近;其次是否在巨鹿之战中出力;再次看实力如何是否有旧怨。以此来划分诸侯势力范围,总之一切都是为了他居中操控统领。



分封之后有人欢喜自然有人愁,刘邦先入关中,实力强大却最终被分封到了艰苦的巴蜀之地,而秦关中被一分为三给了秦降臣章邯、董翳、司马欣,用以钳制刘邦;齐国被项羽一分为三,虽然都是田氏后裔,可是却没有分封实力最为强大的田荣,还是因为其能力过强,野心太大以及坐看项梁被杀而没出手;分封张耳为常山王,而陈馀却不过区区一侯,两人昔日同甘共苦,却因为巨鹿之战而反目,这一下陈馀不干了;被分封为西魏王的魏豹也是一个野心勃勃之辈,经常蛇鼠两端,就目前这些人而言,哪一个也不是好打发的。

所以项羽分封谈不上公平,当然也无法做到真正的公平。往后的战乱都是因为私心利益贪婪作祟的结果。

举个例子,英布一直都算是项羽的好跟班,好助手,在灭秦的战争中没少帮助项羽,坑杀20万秦军降卒、刺杀义帝等一系列项羽不方便出手的事都是英布帮忙干的,由此可见两人的关系不一般,而英布能被分封为九江王也是项羽运作的结果,可偏偏就这么铁的关系,在项羽深陷齐地平叛,天下欲叛之势愈演愈烈之初,而请求其出兵相助,英布却多方推脱,甚至于最终被刘邦派的一说客一说就叛了,可见在诸侯王之间没有所谓的友情,只有利益只有地盘。



六国虽然覆灭,可是旧贵族后裔仍在,他们起兵不过是为了复故国,得利益罢了,而今秦灭,得到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谁又会甘心呢?换句话说,无论项羽怎么分封,有功的和自认为有功的人太多,能在战乱年代拉起一支队伍,扛起大旗的哪一个不是一方豪杰,他们又怎么会任人驱使呢?

dollparts

dollparts

项羽分封天下就是因为不公,才群起反又对。再者无论怎么封都会有人不满。公元前207年封刘邦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魏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韩成为韩王、司马卬为殷王、赵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田巿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田安为济北王。秦国是三十六个郡,南越闽越瓯越自立外剩下有三十二个郡。项羽的西楚占了九个郡,按地盘来说占了天下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二由十八诸候分,但在分的过程中项羽分的并不公平。就算是再公平也总会有人不满。

第一今尽王故王於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

原来五国的王都改封到偏远条件差的地方,而把好的经济发达的地方封给故王他部下。就是说项羽把魏、赵、齐、燕、韩等王都改封到比较差的地盘上,好地盘却让他们的部下了。史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所以诸王也是不满。1张耳本是赵王歇的手下。但因随项羽入关,封为常山王。2赵歇原为赵王,但项羽把他迁到代地为代王。把原赵国好的地盘给了张耳。3河南王申阳原来是赵国的将军,属于张耳的人。率军攻下河南,迎项羽南下。把原来战国韩国西部分给他。韩成的韩国只有原来战国的一半。史记:瑕丘申阳者,耳(张耳)嬖臣也,先下河南,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4殷王司马卬原是赵国的将军(即赵王歇的部下),曾随项羽入关。项羽把战国魏国一分为二,南为殷北为西魏。史记:赵将司马卬定河内,数有功,故立卬为殷王,王河内,都朝歌。5韩广原本是燕王,但项羽改封他为辽东王。地盘缩了一半不说,还是偏远地带。项羽还把他的部下臧荼封为燕王,好地方都归原来的部下了。史记: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立荼为燕王。5田荣赶走齐王田假,田假跑到楚国去了。(因为最早是他兄弟俩起兵的,齐王儋死了就该到他了)田荣拥立田巿为齐王,田荣没有随项羽入关。但其部下田安、田都随项羽入关,封为齐王和济北王。而田巿为胶东王。(史永:乃徙齐王田市更王胶东)

五国旧人起事攻秦,本来就是想恢复原五国领土。现在项羽把他们一分为二为三。好地盘都给他们的部下,他们肯定不满。

第二谁跟他关系好就封王

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原本就是项羽的手下。而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本为秦朝降将,有何功劳为王?

陈馀和张耳一体有功于赵,现在张耳封王了。就连张耳的手下都封王。陈馀只封了一个侯。陈馀没有封王,原因是没有跟项羽入关。史记:项羽以陈馀不从入关,闻其在南皮,即以南皮旁三县以封之。

最早在齐国起事的田荣也没有封王,也是因为没有随项羽入关中。史记:田荣以负项梁不肯出兵助楚、赵攻秦,故不得王。田荣的部下田都、田安都封王了。所以陈馀和田荣都怨项羽。史记:二人俱怨项王。

下面倒举一下一些人封王的原因:

齐王田都:齐将田都从共救赵,因入关,故立都为齐王,治临淄。

济北王田安:田安下济北数城,引兵降项羽,项羽立田安为济北王,治博阳。

燕王臧荼: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立荼为燕王。

常山王张耳:张耳从项羽诸侯入关。

河南王申阳:迎楚河上,故立申阳为河南王,都雒阳。(耳嬖臣也,就是张耳的手下)

这些人要不就是随项羽入关要不就是投降项羽。所以陈馀和代王攻打张耳,田荣在齐国起事。双方联合起来对抗项羽。

第三项羽违约,杀害义帝(刘邦师出有名)

当时天下诸候尊楚怀王为熊心为共主,楚怀王跟诸候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但是项羽却只把汉中、巴、蜀这样的偏远地方封给刘邦,而把关中给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史记: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业已讲解,又恶负约,恐诸侯叛之,乃阴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人皆居蜀。”乃曰:“巴、蜀亦关中地也。

然后刘邦韩信东出三秦定关中,打着尊义帝约的名义。(项羽分封后尊楚怀王为义帝)刘邦派使者见项羽: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

公元前206年项羽杀害义帝熊心。史记: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虽然大家都知道义帝是傀儡,但名义上义帝是天下共主。就好像汉献帝一样,大家都知道是傀儡。但偏偏大家都不会说出来。做一些事时还是要装模作样的上道奏表。所以项羽杀了义帝,天下人如何看待他?楚国旧人如何看待他?楚国必竟存在八百年,而你项家世为楚臣世食楚禄。按诸葛亮来说:今项羽祖宗叨食楚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项羽既为项燕之后,则世为楚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楚室之乱臣,亦项氏之贼子也。

史记: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於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原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刘邦以项羽十大罪讨伐西楚:项羽负约,王我於蜀汉,罪一。秦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兵变杀掉统帅宋义)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彊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阬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然后刘邦纠结一帮诸侯讨伐项羽,占领西楚首都彭城。

第四项羽以武力治理天下

项羽统治天下都是谁不服就打谁。司马迁认为项羽失败后原因: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司马迁讲五年而亡原因:1弃关中而都彭城2逐义帝而自立为王。3埋怨诸候背叛,想成事就难。4自夸战功认为自己最聪明,而没有效法古人。5认为霸业是靠武力就行6到死都认为自己没错。把责任推给上天,而不是用兵的过错。自我解脱)

项羽在征战天下时还中很残暴

1史记: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这些皆是秦人的父叔兄弟,秦人也因此怀恨于项羽。(以后谁敢降,就要想下之前投降人的下场)

2史记: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3这时有人向项羽进言: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讲:富贵了不回家乡,就好像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晚上行走。(锦衣夜行,衣锦还乡)那人对别人讲: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羽知道了就把那人烹杀。(就是煮了)

4这时刘邦攻关中,赵齐叛。项羽率军攻打齐国。史记: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因为项羽这样做,本来田荣已经败了。田横又能迅速拉起一支队伍。使得项羽支援不了西线,坐视刘邦定三秦攻韩、魏、河南等地。史记:齐人相聚而叛之。於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所以项羽陷入两线作战)

5刘邦从荥阳逃离后留御史大夫周苛守荥阳。项羽劝周苛投降,许以上将军三万户。周苛:你要是知趣早降汉,不然迟早会有让汉俘虏。于是项羽把他烹了。

6项羽率军攻打陈留,外黄。史记: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阬之。不过这次让人劝阻了。

项羽曾经还想把刘太公煮了,给项伯劝住了。

忘歌

忘歌

公平吗?

我觉得项羽就像现在的“川建国”一样,不顾天下公义,凭着自己的拳头硬乱来,结果大失天下人心,刚分封完诸侯就纷纷反叛了。

先来说一个最不公平的事情。当初大家一起反秦的时候,楚怀王给大家约好了“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结果是刘邦第一个攻入了咸阳,灭了秦朝。但在这个时候,项羽一战成名,实力强大,成了大哥,他就不承认楚怀王的约定了,把刘邦分封到了偏远的汉中地区,做了汉王。并且又分封了三个秦朝的降将在刘邦的周边看着刘邦,你说刘邦心里边能服气吗?

项羽一共分封了18个王。这18个王里面有5个是原来五国的王室,其他的王有10个是跟着项羽灭秦的各国将领,有3个是秦朝的降将,加上项羽自封西楚霸王,项羽可以说一共封了19个诸侯王。

那这19个诸侯王对分封的结果满意吗?

不满意,首先项羽自己就觉得不公平,不满意。

当初项梁反秦的时候,为了笼络人心,采用范增的建议,拥立了楚怀王。这楚怀王毕竟是贵族后裔,血性还是有的,不甘心当傀儡,屡次不顺项羽的心意。项羽想和刘邦一起入秦,他不让,还封了宋义当上将军,压在项羽头上,项羽不想封刘邦为关中王,他说:如约。

项羽当上西楚霸王后,越看楚怀王越不顺眼,心想,你本来就是一个放牛娃,是我们老项家把你抬举了起来,你还真拿自己当根葱了,越看越不爽,就把他杀了。

还有韩王成。他也没有什么本事,只因为是旧韩国王室的子孙,项羽碍于传统封他当了韩王。

封了之后项羽就后悔了,不让他回到韩国故地,而是把他带到了彭城,先是降为侯,不久干脆就杀掉了。

项羽的这一系列操作,把当时人们的共识和天下道义都给打破了。这无疑是告诉大家,哪有什么规矩,哪有什么传统,只要你拳头够硬就行。

既然项羽给做了示范,那其他诸侯就有样学样呗。

项羽分封诸侯时,完全是按个人喜好乱分,不管什公传统影响和势力范围。

那些六国旧国的王室,项羽并没有把原先的六国分给他们,而是把他们分封到了比较偏远的地区,然后把六国旧地分封给了跟着项羽灭秦有功的各国将领。

这就造成了旧国诸王和各国将领之间的矛盾。

首先,发难的是燕国。项羽把燕王韩成分封到了偏远的辽东为王,而把燕国分封给了燕国的将领臧荼。

燕王韩成心里面不服气,不去当辽东王,臧荼就把燕王给杀了。

齐国被项羽一分为三。原来的齐王田市被封为胶东王, 齐将田都因为跟着项羽入秦,被立为齐王,另一个叫田安的原齐国王室子孙因为带兵投靠项羽被封为济北王。

这一分封结果令齐国的田荣非常的气愤。田荣也是齐国王室,因为没有跟着项羽灭秦,所以没有得到项羽的分封,但田荣在齐国的势力很大。

项羽分封齐国的地盘,不和田荣商量,岂不是欺人太甚。

田荣说,齐地就该是齐王的,让齐王田市不要去当胶东王,就当齐王。结果齐王田市是个怂蛋,他有块儿地占着就很高兴了,非要去当胶东王。

田荣就把齐王田市给杀了,又把项羽分封的其他两个王也给灭了,自封为齐王,反抗项羽。

项羽把旧赵王封为代王,而把原来的赵国旧地分封给了张耳,这让陈余非常的不满意。

于是陈余就向齐王田荣借兵,赶跑了张耳,把赵王迎回赵地当了赵王。

这时,刘邦也平定三秦,夺回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封地。

项羽分封的天下,不到一年,就分崩离析了。

项羽是一个一流的将领,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他一不能笼络人心,二不能平衡各方利益,仅凭武力,纵能一时称霸天下,也难以长久。

blackjack_

blackjack_

利益分配,重要的永远不是从结果上看是否公平,而是各方自己觉得公不公平。而如果感到了不公平,他们又敢不敢站出来,奋力争取自己的利益,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项羽是公元前207年杀掉的宋义,这时他开始独挑大梁,通过巨鹿之战威震天下,不多久秦军主力投降,偌大的秦帝国随之消散。然后,项羽大摇大摆进入咸阳,杀掉秦国最后一任皇帝子婴,开始分封诸侯。这是在公元前206年。

也就是说,仅仅一年时间内,项羽就抵达了人生高峰,而且还基本是一战定英雄。更重要的是,项羽此时仅仅27岁。问题随之而来——成名太早太快了!

成名太早太快有什么问题呢?容易让人不服气。老实说,战争本来就充满偶然与不确定性,这么年轻的项羽一下子打了这么一场大胜仗,其他的人当然免不了心里嘀咕:这小子怕是走狗屎运了吧。哪有多少人会真正服气呢?

因此,一旦出现利益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就有人趁机闹事,毕竟以项羽的威望,根本镇不了场子。而这种情况百分百会发生,因为只要有两个人以上参与分配,就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这种情况就好像我们看香港黑帮片,一个年轻的新大佬上台,总会有人要借机闹事。

类似的情况,秦的暴政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但当秦始皇在位时,没人敢吭声。只有当他死掉,后,造反活动才终于此起彼伏。

所以,如果项羽不是一战亡秦,而是通过多次战争一步步崛起的,或许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

【我是江河散人,赶快点击关注,了解更多历史体悟吧】

欢迎留言讨论。

仰望星空gc

仰望星空gc

尽管项羽至死都觉得是天要亡他,但楚霸王自刎于乌江的结局,却是他自己接连失误所造成的。项羽的失败,早在鸿门宴时便已埋下了祸根,秦亡后,看似为“天下共主”的项羽,自然也难以长久下去。

项梁死后,项羽更加刚愎自用,甚至连亚父范增的话当做耳旁风。虽然楚怀王允诺,先入关中者王之,可毕竟刘邦势弱,根本不是项羽对手。正因如此,项羽和范增决定在鸿门设宴,诛杀刘邦。

在此期间,项伯先行通风报信,范增安排项庄舞剑,准备在宴会上行刺沛公刘邦。须知,当时尽管有项伯的阻拦和樊哙的救驾,如果项羽听从范增的建议,当机立断,也不会放虎归山,给自己留下祸患。

鸿门宴后,范增激愤难当,弃项羽而去。如此一来,项羽既没有除去刘邦,又痛失谋士,已经是输了一半。只是,此时的项羽兵力强盛,势头正猛,故而还能震慑住各路诸侯。

项羽第二个致命错误,就是未曾顺应历史潮流,反而向往周代的分封制,大肆封赏诸侯。分封势必造成割据,这是早已被历史证实的。可项羽却自信满满,自恃可以震慑各路诸侯,成为天下共主。

结果,在各路诸侯前往封地的同时,便已经开始谋划着再行兼并战争,以扩张势力。其中,汉王刘邦更是心怀野心,他表面上烧毁了沿途栈道,借以麻痹项羽,可暗中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准备与项羽夺取天下。

如果说项羽在鸿门宴上的优柔寡断是放虎归山,那么此后再次分封诸侯,则无异于是给自己埋下了定时炸弹。在分封制下,各路诸侯享有自己的武装,无异于就是国中之国,那些实力强劲的诸侯,势必不会甘心屈居人下。

所以,项羽“天下共主”的局面根本就不可能维持太久,各路诸侯起兵反抗,天下格局再次重新调整,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罢了。只可惜,直到项羽自刎于乌江时,他还在怨天尤人,根本没有意识到眼前的穷途末路,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布衣寻欢

布衣寻欢

西楚霸王项羽能够成为分封诸侯的人,是因为他在灭秦的过程中功劳最大,在巨鹿之战中击破章邯、王离的秦军主力,大破秦军后,其霸王的威势让诸侯将领们都不敢仰视项羽,成为了诸侯的领军人物,后来章邯带兵投降,项羽怕秦兵作乱,将20多万秦兵坑杀,攻入咸阳后又杀死了投降的秦王子婴,屠城纵火,种种迹象可以看出项羽强则强矣,政治手段却比刘邦差多了。

秦国灭亡后,项羽吸取秦帝国覆灭的教训,实行分封制,而项羽本身只是个诸侯,而楚怀王熊心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然而这个天下共主还要受项羽这个诸侯分封,当初项梁听从范增建议立楚怀王熊心的目的就是以从民望,项羽在灭亡秦国后,分封楚怀王熊心为义帝,借口“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逼迫义帝迁到长沙郡郴县,在当时还是属于蛮荒之地。

而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将义帝都城彭城占为己有,这还没算完,义帝被迫迁往郴县,项羽还要派手下将义帝杀死。

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主要是三个部分,项羽叔侄的部将和盟友、六国王室的后人、秦朝降将,而本来按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应该封为关中王,楚怀王没有爽约的意思,项羽因为比刘邦后入关,心里很不爽,现在分封诸侯,刘邦自然要封王,只不过项羽把刘邦封为汉王,将刘邦安排到比较偏远的巴蜀之地,那里以前是秦流放犯人的地方。

然后将秦朝的三个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封为雍王、塞王、翟王,将关中之地分给他们三人,目的是想靠这三人看住刘邦,这里就能看出项羽的分封并没有所谓的公平。

剩下的十四王分别是代王赵歇、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韩王韩成、常山王张耳、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

而其中代王赵歇原来是赵王,胶东王田市本来是齐王、辽东王韩广原是燕王。因为齐地与项羽的封地彭城很近,所以项羽将齐地一分为三,防止齐地一家独大。

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然而还有几路在灭秦过程中有功的却没封王,陈馀和常山王张耳是刎颈之交,陈胜起义时,他们就一同投奔了陈胜,是重建赵国的功臣,后来张耳和赵歇被秦军围困的时候,陈馀派了五千兵马去救却全军覆没,项羽领兵打败了章邯,张耳得救后指责陈馀不肯救赵,陈馀解释也不相信,一气之下解下将印给了张耳,两人从此反目。

陈馀也因此没有随项羽入关中,只封了个南皮侯,和张耳同样功劳的陈馀自然不乐意。

田荣是齐国的丞相,齐王田儋被章邯杀死后,田荣带兵平定了齐地,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王,章邯攻打田荣的时候,项梁曾救援过田荣,后来项梁被章邯攻打危急时,田荣却采取了壁上观,导致项梁被杀,项羽由此非常怨恨田荣,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田荣因此没有封王。

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表面上是论功行赏,但是将原来封王的诸侯迁到坏的地方,把好地方分给将军们,并没有照顾原诸侯在本国的实力和影响力,而齐地三个封王的能力和功劳都不如田荣,田荣看到齐地又被一分为三,田荣对项羽的分封自然也不乐意。

在项羽分封诸侯后,诸侯各前往封国,没多久田荣就起兵反抗,将齐地三王赶走一个杀了两个,自立为齐王,并派兵帮助陈馀,陈馀打败张耳,全部把赵国的土地收复,把赵歇从代国接回做了赵王,齐、赵造反,项羽赶着去灭,刘邦也趁机起来造反,联系彭越攻打楚军,而燕王臧荼和辽东王韩广这对昔日的燕王和部将也掐起来。

这火一点起来,那些诸侯们到最后也就跟着起来了,主动或被动的拥汉或拥楚,项羽虽然勇猛,可惜格局太小,刘邦虽是无赖出身,手段和格局却比项羽高,在之后的历史发展,汉五年的时候,刘邦有机会主宰天下时,干脆彻底放开,地方诸侯们在攫取到巨大的利益后,便纷纷拥护汉军,从而一举在垓下击灭西楚主力,最后是霸王项羽在乌江边自刎,汉王刘邦胜出。

项羽杀楚怀王是为不义,把刘邦安排在巴蜀,自己又不当关中王,一直想着衣锦还乡,是为不智,对于陈馀、田荣、彭越认识不足,自己又太过自负,有奇士不能用,虽有霸王之威,也只落得失败为结局。

小丑鱼cylia

小丑鱼cylia

如果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足够公平,诸侯们也不会群起反对了。项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对诸侯进行的分封,只要是跟项羽关系好的将领,基本上都获得了不错的分封。而那些跟项羽关系不好的将领,都遭到了项羽的恶意打压。其中被项羽打压最惨的人要数刘邦,按照楚怀王和将领的约定,刘邦应该被封为关中王,结果项羽把蜀地封给了刘邦,将关中封给了秦国的三个降将。


项羽分封齐地引发的矛盾

田荣是齐国的实际控制者,本来应该被封为齐王。然而在项梁战死的时候,田荣不肯率领齐军救援项梁,从此跟项羽结下了梁子。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将齐国一分为三,原来的齐王田市被封为胶东王,齐国的将领田都被封为齐王,齐国的贵族田安被封为济北王。唯独田荣没有被封王。

田荣对项羽的分封十分不满,起兵击败了田都,田都被迫投奔了项羽。之后田荣又杀死了田市和田安,将齐国重新统一起来,自立为新的齐王。齐国发生叛乱后,项羽被迫率军到齐国平叛,刘邦趁机攻占了三秦,从此有了跟项羽分庭抗礼的实力。


项羽分封赵地引发的矛盾

张耳和陈馀一起攻占了赵地,在巨鹿之战时期,陈馀派遣军队挑战秦军,结果陈馀的军队全军覆没。张耳误会陈馀没有帮助自己,拿着陈馀的印信吞并了陈馀的部属,陈馀被迫带着亲信数百人隐居起来,没有跟着项羽一起进入关中

项羽认为陈馀不跟着自己进入关中,是故意轻视自己。于是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封张耳做了常山王,只封给了陈馀三个县的土地。陈馀对项羽的分封十分不满,在项羽分封结束后,陈馀起兵击败了张耳,夺取了赵国的土地。


项羽对刘邦最不公平

楚怀王派遣将领讨伐秦国的时候,跟将领们约定说:“谁先攻入秦国,谁就是关中王!”刘邦率先攻入了秦国,应该被封为关中王。然而关中的土地肥沃人口众多,项羽担心刘邦在关中威胁到自己,便借口蜀地也是秦国的故地,将刘邦分封到了偏僻的蜀地。

刘邦得知自己要被封到蜀地的时候,气的想要起兵跟项羽拼命。最后在张良等人的劝说下,刘邦才勉强接受了汉王的封号。刘邦进入蜀地后,田荣和陈馀先后起兵反对项羽,刘邦抓住机会夺取关中,开始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总结

从田荣、陈馀、刘邦的遭遇来看,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并不公平。项羽把跟自己亲近的人都封到了好的地方,把那些得罪过自己的人,要么封到偏远地区,要么就干脆不封。项羽的这种做法,引起了众多诸侯的不满,也为项羽后来的败亡埋下了隐患。

叶落风尘

叶落风尘

真的公平吗?公平是站在项羽的角度,而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恐怕就未必了,况且天下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即便是真的很公平,也总会有人觉得不公,而之所以会有人起兵反对项羽,就是因为他感受到了不公。

而除了有人感受到了不公外,我认为天下诸侯起兵反对项羽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项羽仅是临时的大哥

诸侯反秦还需要小心翼翼,一个恰当的理由,其即便是为了灭秦复国,但毕竟属于是造反,失败了便会被随便安个谋反罪,灭了九族,即便是战死,光荣的死去,名字不好听,因为他是反贼。

但是如果是反项羽,那就在简单不过了,可以直接的说,项羽此人霸道,可共患难不可共享福,随便找个理由便可以反,而反了也没有什么,充其量就是两兄弟闹掰了。

以上归根结底就是项羽只是其他诸侯临时的大哥,甚至连大哥都说不上,只是互相为了利益所需,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暴秦,对抗完了就各自回家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

虽然项羽自称霸王,但是从根本讲却也都只是王,属于平级关系。

二、天高皇帝远,自己过自己日子,谁都别管谁

其实有些诸侯造反并不是造项羽的反,只不过是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而已。

比如齐国,在齐国项羽的分封就出现了点问题,项羽在齐国封了三个王,这完全是为了给齐国搞内乱。除了这些还不够,还给齐国功劳最大的田荣没有封王,这样一来,齐国内斗不断,又有人不干,属于暴乱就爆发了。

齐国人想,既然你项羽没给我们分好,那我们就自己分,撸起袖子自己干,就这样所谓的反对项羽就发生了。其实他们无外乎就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已。

说白了,各诸侯反对项羽无外乎是分封制的结果,天下群雄割据,自有争斗,何况天下连一个共主都没有,没有争斗才是奇怪的事情。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黑「気質

-黑「気質

项羽真的有分封诸侯的“名义”吗?

项羽号称西楚霸王,都是在天下共主楚怀王熊心的名义下自封的,然后才能越过楚怀王熊心分封了18路诸侯王。

最关键的是,项羽竟然分封完诸侯以后,就将楚怀王熊心杀害了,还是明目张胆的派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一起杀害的。

好嘛,前脚刚用天下共主的名义分封诸侯王,后脚就打自己的脸,推翻自己的根基,简直是作死呀。

项羽真的有分封天下诸侯的权力吗?

秦末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拥护楚怀王熊心为共主反秦,有过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结果大家都知道,是刘邦先攻进了咸阳,这才有了后来的“鸿门宴”、楚汉争霸。

如果真的要按照约定的话,此时分封天下的人应该是汉高祖刘邦,而不是西楚霸王项羽。

所以项羽分封天下诸侯,“名不正、言不顺”,全靠拳头大,就更谈不上什么公平了。

项羽分封天下诸侯真的公平吗?

“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虽然被破坏的七零八落,但是“入关”成为了项羽的一个封王的标准。

所以很多秦末起义军首领,如齐相田荣、赵将陈馀等人。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手里面有强大的军队,但是并没有获得相应的封地,引起了这些人的不满,成为反对项羽的急先锋。

于是天下大乱,从而使刘邦有了暗度陈仓的机会。

项羽首先是霸占了楚怀王熊心的名义,分封诸侯;其次,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意志划分诸侯国,分赃不均;最后,项羽还派人杀害了楚怀王熊心,推翻了自己的“根基”。

所以,项羽得到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早已注定。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好妮妮1971

好妮妮1971

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诸侯还反叛?


说实话来看,项羽的分封,那是相当的不公平的,不公平,各路诸侯自然是不买账,那么我们来看看,项羽的分封,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都分封了谁呢?一共十八位诸侯王,是为汉王 刘邦。封地,巴郡、蜀郡、汉中。

雍王 章邯,封地,咸阳以西,即原秦内史辖区西部以及陇西、北地二郡。

塞王 司马欣,封地,咸阳以东到黄河,即原秦内史辖区东部。

翟王 董毅,封地,上郡。

西魏王 魏豹,封地,河东郡。

河南王 申阳,封地,河南郡。

韩王 韩成,封地,无。

殷王 司马印,封地,河内郡。

代王 赵歇,封地,代地。

常山王 张耳,封地,常山郡。

九江王 英布,封地,九江郡。

衡山王 吴芮,封地,衡山郡。

临江王 共敖,封地,南郡。

辽东王 韩广,封地,辽东郡。

燕王 臧荼,封地,燕地。

胶东王 田巿,封地,胶东郡。

齐王 田都,封地,原齐国中部临淄、琅琊二郡。

济北王 田安,封地,济北郡。

西楚霸王 项羽,封地,楚梁之地九郡。


以上就是项羽分封的诸侯,共十八路,简直是不公平到了极点,刘邦与项羽的恩怨我们暂且不论,就看其他人,剩余的十六个诸侯王,分为两类,一类是原来的六国之后,一类是项羽的手下或盟友。

先来看,项羽是怎么对待手下或盟友的,其中包括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者,田氏齐国的贵族田都、田安,以及在巨鹿大战里历下大功的臧荼,还有楚国的柱国与项羽私交甚密的共敖,以及九江王英布、三秦降将章邯三人等。

这些人,都是项羽阵营的,他们的封地,也是尽皆占据着膏腴之地或者说险要之地,地盘也都很大,项羽可谓是毫不吝啬,可是,至于其他的有功之人或者说六国之后呢?

比如说陈余,项羽只给他三个县,让他做县长,再比如原来的齐王田荣,项羽连提都没提,还把齐国给一分为三,又比如原来的赵王赵歇,被赶到了代地做代王,原来的赵国,划出了一个常山国给张耳。


又比如韩王韩成,连封地都没有,不久后还被杀了,原来的燕王韩广,地盘也是被分割,魏王魏豹,大部分土地被项羽自己霸占,魏豹成了一个西魏王。

这样的分封,简直是漏洞百出,偏向到了极致,项羽自己作用膏腴之地,地盘广袤,可是这都是建立在剥夺已有利益者的基础上的,因此,这样的分封,各路诸侯,怎么可能不反对他呢?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汉元年八月,刘邦挥师三秦,紧接着出关东征项羽,会得到大量响应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这恐怕,才是真正的原因,希望这个回答能够帮到您,

小珊polaris

小珊polaris

天下诸侯在项羽平分天下后之所以还要群起反对,主要还是项羽决策的错误。其实项羽的分封天下等于是告诉天下诸侯,秦国不该灭国,应该恢复到以前的战国七雄时代。

也就是说,项羽的分封天下就是让诸侯们原来是哪里人,还是占哪里的地,这样的做法就是又回到了周武王分封诸侯那个战国七雄18国的时代。但项羽和周武王的分封却有核心上的严重差异。

周武王姬发分封的是姬姓子孙和功臣为列国诸侯,等级为:公、候、伯、子、男,另外等级不到五等的为附庸,一共71国。而其中姬姓子孙就封了53国。

周武王分封有别于项羽:

周王室占据了天下中心,关中和洛邑,占据这里的好处就是容易控制天下,当时的关中是天下政治和商业及文化中心。

周姓王室加起来一共有14个师军队,大概有10万人。而诸侯国的军队被控制到只能有一个师或最多两个师,这样的情况下周王室有绝对的武力权威性。

天下诸侯中姬姓诸侯国最多,而这些诸侯国在拱卫天子附近,天子监督全国,诸侯则互相监督。在这样的环境下,诸侯必须无条件服从周王室,并且一旦发生任何战事,诸侯们必须随王室作战,保卫王室。

项羽效仿周武王分封制,但却存在许多的问题:

项羽在分封天下后把楚地作为领地,但他没有意识到楚地面积虽大,可跟别的诸侯相比并没有优势。前面讲过,天下的政治、商业、文化中心在洛阳,而西楚是战乱之,并不适合作为修生养息发展文化的根据地。

项羽其实对刘邦一直存在疑心,而古人对于礼制却非常的看中,而因为义帝有约在先,先入关者为王,他只能遵守礼制分封刘邦一块土地。但恰恰这块土地给了刘邦壮大自己,对抗项羽的能力。

项羽一个很大的决策错误就是对巴蜀之地的了解不够,当他把偏远的巴蜀分给刘邦,以为那是一块贫瘠之地,却不知巴蜀土地肥沃、气候宜人,更有后来“天府之国”的美称。之后刘邦贿赂项伯,希望让他在项羽面前美言,分一部分关中土地,而项羽也竟然答应了。在得到巴蜀和一部分关中土地后,刘邦彻底就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秦始皇是一代雄主,在他统一六国后意识到武王的分封制是因为生产力不发达,天子无法直接的管控太多领土,因此把土地分给诸侯让他们自己去发展和生产,为天子的权力中心效力。而到了秦始皇时代,已经统一了国家,权力中心可以有效的管理全国领土,所以出现了郡县制。

所以,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是项羽应该学习秦始皇的郡县制,而不是重新复原分封制而出现战国七雄的局面,与自己争夺天下。

事实也证明了项羽决策的错误。

在他分封不到一年,原来的齐国、赵国就发生了冲突,每个诸侯因为都在自己的领土发展,拥有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本,于是所有人开始蠢蠢欲动,而刘邦也暗中起兵。

分封的缺陷在短时间内就立刻提现了出来,刘邦起兵后,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的领地合起来也抵不上刘邦那片领地。于是刘邦在没有花多少精力下就成功偷袭了汉中,占领关中,而函谷关、虎牢关这些极为重要的军事要地也是不战而降。

在两者对比中,拥有土地肥沃的巴蜀之地在萧何的努力下,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粮草、兵力及装备。相反,西楚作为战乱之地的存在,百姓生存本就困难,经济上一直低迷,在两军对峙时,项羽军队的物资供应不及,还一直被彭越、英布的骚扰,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样的绝境下,垓下之战中刘邦赢了项羽,获得了天下。虽然在两方对峙中都受到阴谋、战术、物资的影响,但其主要的原因还是项羽的分封制出现的问题。

如果项羽不采用分封制而是学习秦始皇的郡县制,让天下都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刘邦从开始就不敢有任何反抗的念头。从一开始,项羽就应该把天下诸侯的野心扼制在襁褓中,或许这样历史就会改写。

茉莉实姑

茉莉实姑

这里是芒果论史!

历史上有个故事叫做“陈平分肉”,说的是陈平把肉分配得人人心服口服,所以得到了大家的称赞,项羽分封天下和陈平分肉是一样的道理,要想分得公平公正,还要分得人人心服口服,是非常难的,项羽并不具备这个“分肉”的智慧。

项羽分封天下非常公平,我个人是不赞同这一观点的,结合项羽分封的具体情况来看,他分封诸侯主要侧重于两个点,第一,诸侯需要在巨鹿之战中参战并出力,第二,诸侯需要跟随项羽一同入关,进入关中者,方具备此资格。

以上两点需要同时具备,刘邦由于有“怀王之约”,所以并未参与巨鹿之战,但仍然得封“汉王”,虽然说相较于楚怀王许诺于他的“关中王”相去甚远,但好歹也是一个名正言顺的王。其余在灭秦战争中出了大力气,却又没有满足项羽分封要求的人自然对项羽就非常不满了。

这其中以三人为最,分别是田荣、陈馀、彭越。

田荣所率领的齐军是灭秦战争中一支队伍规模较大的起义军,齐军本身在灭秦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田荣和项羽有旧怨,这场分封天下的饕餮盛宴首先就将田荣排斥在外。原来啊,复辟齐国的领头人是田儋,当时田儋败于章邯之手,田儋之地田荣也危在旦夕,幸得项梁相助,田荣才逃出生天。

从这个角度来说,项梁对田荣有恩,后来项梁一路孤军深入,章邯得到秦军增援成功反包围项梁,楚国希望田荣派兵支援,但田荣坐视不理,间接导致了项梁兵败身死,项羽对此怀恨在心,对田荣简直是恨得牙痒痒,因此尽管田荣有功,但仍然未被封王。

其后一人是陈馀,陈馀和张耳是至交,两人都参与了巨鹿之战,但最终张耳受封为常山王,而陈馀却只做了个县太爷。原来啊,是因为陈馀没有跟随项羽入关,巨鹿之战结束后他便负气出走了,因此没有满足项羽分封的条件。

但陈馀的功劳并不能被抹杀,客观的说,巨鹿之战最终能够以章邯的投降而结束,很大程度上是靠了陈馀所写的一封劝降信,他的功劳即便不及项羽,但也绝对要远胜张耳。毕竟张耳就是一直被秦军围困,等到项羽把他就出来,他跟随项羽入关就捞了个“常山王”,而陈馀立有大功,仅仅因为与张耳吵架没有入关,就只被封为县太爷,陈馀自然不能对项羽服气。

第三人是彭越,也是抗秦有功,但不满足项羽的分封条件而未得封赏,因此对项羽十分痛恨。此外,还有刘邦,按盟约本应该得到富饶的关中之地,但最终却被封到又苦又穷的巴蜀之地,其内心自然也是怨念慢慢,对项羽恨得咬牙切齿。

这四个人是对项羽的分封极度不满的,而从其余诸侯在楚汉战争期间的表现来看,他们并没有对项羽的分封心怀感恩,在他们看来,封王本来就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奖励。也就是说,没有被封赏的人痛恨项羽,得到封赏的人对项羽并无感恩之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来啊,项羽根本就不具备分封的资格,他的身份是楚怀王手下的将领,如赵歇、魏豹等人在政治身份上是要压过项羽一头的,即便楚军在灭秦战争中出力最大,但要分封也轮不到项羽,而应该由楚怀王主持分封,项羽分封天下其实是一种逾矩的行为。

所以啊,大家当然不会对项羽怀有感激,但大多数人也不会怨恨,只有前文所说那四人,本来功劳巨大,但封赏不足,甚至于没有封赏才会对项羽心怀不满啦。

喜欢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liumengwinds

liumengwinds

公平是相对的,欲望是膨胀的,有机会做皇帝,谁愿意当个诸侯?

秦朝覆灭之后,项羽成为诸侯王中势力最大的存在,并且行使天子权力,对一起抗秦的诸侯王进行分封(或者说给个公认的身份)。

但是

项羽的分封,表面来看都是有功之人,比如刘邦封为汉王,张耳封为常山王,章邯为雍王,魏王豹为西豹王等等,加上项羽自己的西楚霸王,一共是十八位诸侯王。

然而

项羽的的分封,并不是所有人都满意。

一、刘邦的不满

反秦时楚怀王曾与诸侯王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最先进入关中,按理说刘邦的封地应该是以咸阳建都的关中王。

然而项羽担心刘邦会再次起兵,不想把富饶的关中封给刘邦,而是以巴蜀也是关中之地为由,把刘邦的封地改为巴蜀地区。

巴蜀地区在当时就是荒远偏僻的代名词,犯人的流放地,这就是心存打压了。不仅如此,项羽还把关中一分为三,封给了章邯、司马欣、董翳这三位秦朝降将(合成三秦),意图让他们看住刘邦。

这个分封刘邦能认为公平?刘邦心中不平,所以刘邦在巴蜀之地再次起兵,并且在短短时间之内平定三秦,夺取关中。

二、不给就反的齐国田荣

齐国这个地方比较特别,分为两部分,一是齐国宗亲直系的田安和田都,再就是旁系的田儋和田荣。

田安和田都在抗秦战斗中并没有特别大的功劳,依仗的是和项羽关系近,但势力不大。而田荣和田儋实力强,且在抗秦中功劳很大,尤其是田荣。

最后田儋的儿子田市投靠了项羽,而田荣则是独自战斗。然而项羽分封时,并没有封田荣为王,理由是多次有负项梁,不愿跟随楚军抗秦。

这个理由中排挤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愿意跟着我的功劳最大,不愿意跟着我的,功劳不算,哪怕是你一直在单独抗秦。说白了,就是咱俩没交情。

并且项羽为了打压田荣,把齐国一分为三,田安为济北王,田都为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瓜分田荣的实力。但是整个齐地都是田荣打下来的,现在要把自己的地方让给别人,田荣会愿意?

所以田荣在项羽分封后,接连诛杀田市和田安,率先进入反楚之战中,并自立为齐王。

田荣反叛之后,同时拉拢当时实际强大且没有受封的陈余、彭越二人一起反抗,导致赵国、楚国跟着一起乱了起来。

三、各国矛盾的爆发

韩国更可怜,韩国两个诸侯王,一位是原赵国大将申阳,一位是张良效忠的韩王成。

因为张良和刘邦关系好,项羽认为韩王成更亲近刘邦,就把韩王成带到了楚都彭城,根本没回封地就被项羽杀死了。

张良无奈逃到刘邦手下,正式投靠刘邦,刘邦让韩信带人收了原韩王成的封地。

同样的还有燕国,项羽在燕国也封了两位诸侯王,一位是燕王臧荼,一位是原燕王韩广。

燕国当时已经复国了,当臧荼去收取地盘的时候,韩广不愿意了。自己好好的地盘没分开不说,自己还要去偏远地区,臧荼把韩广赶走了,但是这个屈辱韩广是忘不了的。

项羽的分封说白了更多的是他自己的亲近之人,而对于有实力和他关系不好的并没有分封。但是在反秦过程中,田荣、陈余、彭越等人,实际上已经给自己打下了一块大大的地盘。

项羽在分封的时候,已经触动了这些人的蛋糕,就是一句话:凭啥我自己打下来的地方要给别人?换谁都受不了。

再加上田荣带头反楚,一下子所有不满意的人把矛头都指向了项羽。

原本受益的人,也要考虑重新站队的问题,看看是否有利可图,能不能乱中称皇。

这整个下来,全乱套了。

结果就是在项羽分封之后不久,田荣率先反楚,项羽平叛途中,让刘邦看到了机会。刘邦出关中,联合各位诸侯王,集结56万大军,攻占楚国都城彭城。

项羽的确强大,举世皆敌的情况下,仍然打的诸侯联军大败而归,56万人更是死亡人数将近40万左右,

虽然如此,但是经此一事硝烟再起已不可避免,而项羽最终却落得乌江自刎,徒呼上天不公。

其实本就充斥着不公的分封,也怪不得别人群起而攻之,况且人心也不会满足,秦始皇在时大都甘愿种地务农,如今有了机会谁不想争取更多?

静小静

静小静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