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hujing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项羽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更是一个悲情人物,千百年来,“至今思项羽”。
司马迁为了表达自己对项羽的崇拜,将项羽写入本纪。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为项羽惋惜!
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这一悟空问答实际上也是对项羽悲催命运表达惋惜之情!
对于这个问答,山野老人以为一切都是分封制惹的祸!
为什么这样说呢?
列举三点理由!
一,分封挑起了纷争。
题主说,“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从历史资料看,并非如此!
项羽分封天下,都是以项羽自己的好恶行事,由此让很多人以为不公。
齐国的田荣,就认为项羽分封天下怀有私心,当项羽还没有回到彭城,田荣就反了。
田荣利用自己实力,将项羽分封的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先后剿灭,自立为齐王。
当时的英雄人物陈余因为丢失将印,也没有封王,由此也极其不满。
陈余带兵打败了项羽封为常山王的张耳,将原赵王赵歇从代县迎接到赵地,拥立赵歇为赵王。
田荣与陈余的反叛,让项羽震惊,项羽只好带兵围剿齐国。
之后,刘邦趁机东出关中,与项羽争天下。五年之后,项羽战败,刘邦做了皇帝。
二,分封表现了短板。
项羽分封天下,表现了项羽的短板。
伟人说:“宜将剩勇追穷寇普,不可沽名学霸王”。
伟人的诗词揭露了项羽的短板。
项羽的短板就是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
项羽推翻秦朝后,就以为万事大吉,衣锦还乡,去做他的霸王!
项羽没有想到秦朝虽然被推翻了,但是他亲自分封的那些诸侯王,一旦坐大,就会举兵造反。
项羽相比刘邦,就是缺乏刘邦那种彻底的革命精神。
刘邦称帝后,如项羽一样,也有诸侯王坐大起兵造反的潜在危机。
刘邦有这种危机感!
刘邦登基做皇帝不久,利用各种手段,先后剿灭了八个异姓王中的七个,清除了潜在的隐患。
由此,刘邦建立的汉朝,才能历经两百余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兴旺王朝。
三,分封逆历史潮流。
项羽推翻秦朝后,有两种社会制度选择。
一种是西周的分封制;一种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
西周的分封制相对于秦朝的中央集权制是一种倒退!
项羽选择了西周的分封制,这是倒退,是逆历史潮流!
历史经验证明,逆历史潮流是无法生存的!
司马炎的西晋,选择的是分封制,结果由于“八王之乱”而葬送了西晋!
综上所述:项羽分封天下后,天下诸侯纷纷反叛,不是分封是否公平的问题,而是分封制本身就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项羽实行分封制,必然会引起天下反叛!
liutf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以后,一个诸侯王都不封,只让自己当高高在上的皇帝。刘邦扫平诸侯建国以后,也是极力剪灭异姓诸侯王,只封他刘家人为王。这两个人干的,明显是不公平的事,可当时却并没有什么人表示不服。
而项羽攻占了咸阳,灭掉秦朝后,立刻就封了十大路诸侯王。能封的王,也都封了。他自己也没有像秦始皇那样当皇帝,甚至也没有像周天子那样当“天子”,他只给自己封了个“西楚霸王”。
(项羽剧照)
相对来说,项羽的作为,比嬴政和刘邦公平多了。可是,为什么这样公平的做法,诸侯王们还不满足,又纷纷起来造反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一、名不正则言不顺。项羽之所以做出分封诸侯的举动,是因为他认为他已经把江山打下来了,江山是他的,他有资格站出来分封。
项羽的理由有这么几点:一是秦朝军队是他在巨鹿之战中打败的,二是秦朝是他给推翻的,三是他奉了楚怀王的名义打天下,他当然是老大。
不过,应该说,这只是他的看法,诸侯们不这样看。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巨鹿之战中,项羽确实打败了秦朝军队。但项羽只是打败了秦朝军队,并没有夺得秦朝江山。其二,关于推翻秦朝的事。实际上,最先打到咸阳的是刘邦,并不是项羽。是项羽不顾道义,用武力强迫,把功劳夺了过来。这一点,明眼人都看得很清楚。其三,项羽确实是奉楚怀王的名义打天下。但是,一者,项羽把楚怀王给害死了;二者,楚怀王不过就是楚国的后代,不是周天子的后代,更不是齐国、赵国等诸侯国的后代,他有什么资格发号司令呢?
总而言之,项羽的分封,名不正言不顺,给人感觉有一种自作多情的味道。
(刘邦剧照)
二、不患寡而患不均。项羽虽然进行了分封,但是在很多诸侯们的眼里,项羽的分封明显不公平。
首先刘邦觉得不公平。刘邦本来和项羽是同事,都是楚怀王手下的干将。楚怀王说过,谁先打到咸阳,谁就当王。本来是刘邦先打到咸阳,不管刘邦是不是投机取巧,总之首先攻下咸阳是事实。但是项羽不承认这一点。而且后来,项羽还把刘邦分封到偏远的汉中。这就让刘邦非常不满意,因此才促成了刘邦的反叛。
其次是田荣觉得不公平。田荣是田儋的弟弟,田儋是在秦末之乱中最先复辟的。田儋被章邯杀死后,按照道理,应该是田儋的弟弟田荣站起来继承王位。但是,项羽并没有封他,他封的齐王是田都。这个田都只是田荣的副将。副将封了,主将却不封,田荣心里不平。
像田荣这样的情况非常多,他们认为,他们才是原先战国诸侯王的后裔,他们没有得到分封,另一个平民被封了,心里都很不满意。
再次是陈馀觉得不公平。当初赵歇被张耳和陈馀扶起来。赵歇称王,张耳为相,陈馀为将。但是后来分封的时候,赵歇被封为代王,张耳被封为常山王,陈馀则什么也没得到,因此他心里不服。举兵打败张耳,把赵歇封为赵王,自封为代王。
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们也不再一一列举。
其实,问题并不是项羽封得公不公皮,天下就从来没有公平的事情。而是项羽一分封就错了。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大家都不封王,谁也不会说啥,一封王,问题就出现了。
(田荣剧照)
三,以力服人人不服。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周朝初年也是采用分封,所分封的诸侯,也并不完全是周王的人,为什么就没人造周王的反呢?
根本的原因,是周王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是“以德服人”。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颂扬周王替天行道的德行。这一点,说是周王自我宣扬也好,真实存在也好,总之大家都服这个。同时分封以后,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周礼。按照周礼来“以德化民”,大家都比较服气。
但是项羽在分封的过程中,明显地是采用“以力服人”。既然你可以采用“以力服人”,当我的力量强大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以力服人”。再加上项羽又没有一整套制度来约束大家,怎么能阻止大家造反呢?
(参考资料:《史记》)
Miss Xue
项羽那么强,功劳那么大,很早就有“彼可取而代之”的理想,为什么灭秦后,不称帝反而当霸王呢?那是因为项王没有灭亡其他诸侯的实力,也就只好有钱大家赚,有地大家分了。人是自私而贪婪的,分得再公平也会有人有意见,更何况宰分项羽更是自私而贪婪的呢?项羽的分封天下的目的有三:让诸侯狗咬狗,弱化并制衡刘邦,控制消灭义帝。如此项羽就可以实现大楚王朝的太祖梦了,项羽真是心机男。在分封天下中,作为抗秦首功项羽按照的是功劳、亲疏、尊卑、制衡等综合因素来分的 。
1【小楚怀王→义帝】灭秦后,项羽想跟楚怀王要关中王,楚怀王的意思是按(分)当(给)时(沛)的(公)约(刘)定(邦)。项羽很生气,你不封我我封你!跟诸侯们商量说:灭秦都是大家的功劳,咱们应该论功行赏。楚怀王虽然没功,但他天下共主,理应升级为帝,拥地千里。大家愉快地同意了,项羽就将长沙郡和庐江郡分给了义帝,定首都为(湖南省)彬县。
2【鲁公→西楚霸王】占地九郡,地好人多还富庶,而且还在老家,可以实现衣锦还乡的畅快。为什么项羽的地盘在东部却叫西楚呢?那是其富庶之地在西部之故。首都彭城,今天的江苏徐州。徐州刘邦的发迹地,还能监视并控制刘邦老家的父老乡亲的动向。
遏制刘邦的大招5 将关中一分为三。
关中王赵高想要,刘邦想要,项羽也想要,结果都没要成。赵高被灭族了,刘邦被赶到关中南边的不毛之地了,项羽没完成楚怀王的约定,自然也不好意思要了。项羽就将关中以分为三,让三个秦将相互遏制而又能堵住刘邦的北大门。因为章邯投降后,被项羽坑杀,三秦民众对于三秦的三个秦奸王恨之入骨。一代名将章邯,最后竟然抵挡不住刘邦。
6 汉王刘邦的噩梦。
项羽对当年楚怀王对刘邦的偏心非常生气,而且刘邦也攻陷了咸阳。说起来刘邦应该为关中王,但项羽认为不公平,加上项羽强大,刘邦也只能乖乖拱手相让,就是这样还遭遇了鸿门宴。项羽分封天下时,就将刘邦分到了巴蜀汉中之地,这里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刘邦等人水土不服,思乡心切,导致将士大量逃亡。而这也是项羽,想要的结果。
狗咬狗的大招8 将赵国一分为二。
代国国王是原来六国赵王的后裔,秦末楚王陈胜的部将赵王武臣被杀后,赵歇被张耳陈余拥立为赵王。项羽将赵国一分为二,赵王变成代王,赵国丞相张耳成为常山王,大将军陈余只封了个侯。项羽你这是制造矛盾啊。
10 将魏国一分为二。
魏王魏豹的地盘小了,而赵国将军司马卬被封为殷王。如果西魏王魏豹对司马卬有想法,张耳也不会不问的,但(南)魏也就是殷国民众对“外国人”当他们的王是有意见的。
12 将韩国一分为二。
韩王成也是原六国韩王的后裔,他的地盘不仅变小了,而且人也被项羽扣押。河南王申阳原为张耳部将,韩国民众也是不喜欢申阳的。
14 将燕国一分为二。
燕王韩广是赵王武臣的部将,他本是赵国人到燕国后被拥立为燕王。项羽把他赶到辽东是为辽东王,而南部的燕国则封韩广的部将臧荼为王。他的孙女是汉武帝的姥姥。
17 将齐国一分为三。
原六国齐国宗室田荣在秦末复辟为国王,项羽分封诸侯时将齐国分为齐国、胶东王、济北王。最让田荣郁闷的是,他这个王也下岗了,原因就是当初他没救项梁。
20 项羽的三个哥们王分封天下后,项羽令临江王共敖、九江王英布 、衡山王吴芮在彬县杀害义帝。陈吴起义时,作为县令吴芮起义,很多人都支持他,包括百越诸王、梅鋗、英布都主动要求归他领导。后来吴芮将女儿嫁给了英布,他们跟着项羽屡立战功。共敖跟项羽是同事,任上柱国,曾攻破秦南郡地。后来他们三人都被封王,梅鋗被封侯,他是史上最牛的侯,十万户!项羽、共敖堵住了刘邦的东大门。
册封后酿成的后果。前齐王田荣和原赵将陈余不服,两人一通气。田荣在齐国起兵,三下五去二统一了三齐。陈余在常山国起事,打得忘年之交张耳投靠老弟刘邦。代王歇合并了常山国,重建赵国,为了感谢陈余,又将代郡封给了陈余,这样陈余就做了代王。项羽则赴齐地平叛,刘邦、韩信趁机出关。项羽陷入了齐国战争的泥潭中,而刘邦则一路破关斩将。当他听闻义帝被杀,打着跟义帝报仇的名义,联合中立的诸侯王56万人攻打项羽的“空巢”彭城。项羽3万精兵,将这56万大军打的落荒而逃,刘邦都险些被俘虏。刘邦不断地拉拢诸侯王,孤立项羽。就连铁哥们英布、吴芮都叛楚了,而共敖中立。最终项羽因为自己分封称帝的大棋而变成了国破家亡身死的死棋。
dissipator
公平是怎么判定?
如果公平就能解决矛盾,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战争。分封其实就是分蛋糕,有人吃的多有人吃得少,怎么吃吃多少,这是政治学问,不是靠公平而是靠实力与制衡。
项羽分封既没有顾及实力派,又没有做好平衡,6处重大错误让项羽的分封刚结束就崩塌,还因为用人不对,识人不明疲于应对,最终失去天下。
第一个错误忽略齐国实力派人物田荣,反倒派了两个毫无根基的人去抢田荣地盘田荣不仅是齐地老牌诸侯,还是真正的实力派人物。然而项羽分封时记恨田荣第一没有救援叔父项梁,第二没有随自己入关,就没有封田荣,还把田荣拥立的齐王改为胶东王,赶到未开发的地盘去了。
田都被封为齐王,建都临淄;田安被封为济北王。
项羽想的挺好,但是田都本是田儋与田荣的副将,田安更是没有根基的一位,让这两个人跟田荣抢夺肥肉,如何能取胜。
所以项羽分封完,田荣立刻举起反抗旗帜,将田都跟田安赶走,而且还策动了另外两位重量级人物一起造反。
齐地反。
第二个错误分封张耳忽略陈馀,导致赵国叛乱陈馀张耳,两人原本是刎颈之交,又都有贤名。在反抗秦朝的义军中,张耳与陈馀辅佐武臣平定赵地,张耳为左丞相,陈馀为大将军。
这样一位重量级的大佬,项羽在分封的时候就因为陈馀没有追随自己入关,在别人的劝说下才封了一个侯,封地三个县;追随项羽入关的张耳被封为常山王。
这个封赏还不如没有,对于陈馀来说简直就是羞辱,所以陈馀一怒之下与田荣结盟,借兵攻打张耳,将张耳赶走后,陈馀自立为代王。
赵地反。
第三个错误轻视实力派人物彭越彭越出身不高但有才能,在反秦义军中也算是一路诸侯,当过魏相,项羽分封完后,彭越一万人窝在大野泽没有归属。
田荣一眼就看中了彭越的势力以及所处的位置,一颗大将军印,就让彭越反了项羽。从此这位汉初三大名将之一,就开始了对项羽无休无止的骚扰战,尤其是在楚汉荥阳成皋之战中,彭越挠楚,不仅不停的切断楚军补给线还屡屡帮助刘邦脱险。
彭越就是插在项羽腹部的一把刀。梁地反
第四个错误洛阳这么重要的战略位置,随意封了一个申阳、郑昌洛阳什么地方?天下之中心,而且洛阳跟前还有一个大粮仓敖仓。但是这么重要的地方被项羽封给了申阳。
申阳是什么人物?张耳的一个宠臣罢了,就因为在黄河岸边迎接了项羽南下,得到项羽的赏识。
后来项羽杀了韩王成,把跟自己关系好的郑昌(原秦朝吴县县令)封为韩王抵抗刘邦。
可见项羽分封不仅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还根本就没有做制衡,也没有考虑到这些人的实力是否足够。
刘邦东进后,申阳投降,洛阳落入刘邦手中,取了大粮仓,韩王信平韩地,郑昌投降。从此项羽就再也没有突破荥阳成皋一线。
项羽囚禁并杀了韩王成还流失了一位惊天动地的大才——张良
第五个错误选错了遏制刘邦的人对待刘邦,项羽可以说还算谨慎,可是他选择遏制刘邦的是谁呢?
章邯、司马欣、董翳,章邯虽然是名将,另外两人也颇知兵,但是三人才坑死几十万秦人子弟,结果把他们放到三秦来遏制刘邦,韩信曾经点评:……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况且司马欣又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刘邦为了争取关中人心,司马欣死后,依然把头看下来挂在栎阳,可见三人在关中多么不得人心。
第六个错误将汉中给了刘邦秦亡之后,唯一能抵抗项羽势力的就只有刘邦,所以项羽最初将刘邦封在巴蜀,目的就是让刘邦受于地形的限制,很容易被其他人堵住出口。
幸好张良深谋远虑,通过贿赂项伯说服项羽将汉中也封给了刘邦,刘邦才得以居汉中而领巴蜀。刘邦就是从汉中出发先定三秦,然后东进打下了整个天下。
感谢项伯,我们才被称为汉族而不是巴族或蜀族。鸿门宴一次,分封一次,项伯还真是坑侄。
在分封这么讲究政治学问的事情上,项羽就犯下这么6处重大的错误,天下不乱才怪。
geri
小孩子才在谈公平,大人都在努力制造不公平。
天下诸侯反对项羽的分封,不是因为项羽“不公平”,而是因为“不够不公平”。
项羽分封秩序:霸业秦亡后,各路义军将领都看向项羽,等着他来分享胜利果实。
一开始,项羽想走正常流程。他“请示”楚怀王:先入关的是刘邦,但灭秦我功劳最大,“先入关者为王”的约定要不就取消吧?
楚怀王答:如约。说好的事情怎么能改?
项羽大怒,自己对各路义军将领说:楚怀王本来就是我家立的。他也没什么功劳,凭什么他说了算?灭秦,是我与各位英雄们的功劳!要不,哥几个商量商量,看着分了?
诸将本来就怕项羽,现在又能分利益,自然无不赞成。
于是,项羽与诸将一起确立了新的天下秩序。(否则分封不合法呀)
在正式分封前,大家一起尊楚怀王为义帝。按照“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的古训,把义帝赶到郴,一边呆着去。
随后,楚怀王为西楚霸王,从名分上就与其他诸侯不同,成为诸侯之长,以霸主的地位和名分号令诸侯,实行分封。
因此,与历史上的任何分封不同。
项羽是以霸主,而非共主的身份进行分封的!
因此,项羽分封要建立的,是类似于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霸业秩序。
在霸业秩序中,诸侯与霸主之间是竞争关系,维系霸业的关键是保持竞争优势。
对于手里有枪的诸侯们来说,公平不公平不重要,你压不压得住他才是关键。
项羽分封原则:依军功与亲疏,以本国人治本国人接下来,项羽开始了分封。
项羽分封,基本遵循了依功原则。
依照这个原则,除了刻意压制刘邦外,项羽的封国也还算基本公平。
当然,齐的田荣、赵的陈余、梁的彭越等人,也都有反秦之功,但因与项羽配合不够,未得封国,也确实不算“太公平”。
不过,要严格说起来,他们多活跃在自己的地盘上,没有与义军一起入关。项羽优先赏赐参与盟军者,也是自然之理。
毕竟:当年的齐桓公、晋文公,不也是优先赏参与会盟的诸侯吗?
后来的刘邦,不也让功绩一般的发小卢绾作了燕王吗?
当然,其实,这些并不重要。
既然项羽建立的是霸业秩序,根据诸侯对霸主的顺从关系进行封赏,有什么大问题吗?
在霸业秩序中,“有功不赏”、“无功受赏”,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新秩序,能不能拉拢小弟,一起压制住潜在的挑战者,维系霸主秩序!
霸王的企图项羽分封时,主要面临两个较大的潜在对手:刘邦、田荣。
刘邦自不必说,实力仅次于项羽,是主要防范对象。
除此之外,齐的实力派人物田荣,也必须压制!
田荣,是齐地最后实力的人物。
可是,他与项梁、项羽关系一直一般,多次拒绝与项家联合作战,相反,他当年倒是与宋义眉来眼去!
对此,项羽将秦的三位降将分封在三秦,企图把刘邦堵于汉中巴蜀。
项羽又将齐一分为三,通过分化田氏,来削弱、压制田荣。
除此之外,对于旧七国中的燕、赵、魏等国,项羽也分裂为2个以上,以确保西楚对其的绝对实力优势。
项羽通过分化、相互制衡,试图建立一个新秩序,以维系自己的霸王之业。
迅速崩溃的秩序可是,项羽拉拢的这帮小弟···不太顶用。
他分封的18诸侯,有7个连脚跟都没站稳就被干掉了。
尤其是齐地的三王。
就在项羽分封后的第二个月,未得到封国的实力派田荣就起事,仅2个月,兼并了三秦之地。
而就在项羽忙着去扑火时,西面的刘邦又暗度陈仓,还定三秦。
而三位原秦国将军根本无力地方,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还定三秦的主要战事即已结束!
项羽分封诸侯,原本是想拉拢一帮小弟来压制竞争对手。
结果,这些小弟完全不顶用,项羽谁也指望不上,只有靠自己了!
霸业秩序,崩溃了!
旧观念西楚霸王既要建立霸业秩序,自然要确立自己的绝对实力优势。
他选择的西楚九郡,在当时确实富庶、便利。
不过,地于四战之地,尤其在秦、齐之间,绝非确保霸业的理想位置。
战国的魏、齐,先后称霸,但都没有捞到好处,只有凭借关中金城之固的秦才能独抗合纵,立于不败之地。
项羽作为秩序顶端的人物,原本是有有限选择权的。
可是,“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项羽还是选择回到了楚地。
其实,项羽思想里还是保持了战国时期的旧有传统。
秦人治秦,齐人治齐,楚人治楚,大家在各自的地盘上凭本事称雄。
这种对传统的尊重颇具贵族气质,只是···已过时了,已是“沐猴而冠”!
有一些残酷的事实是:竞争中,公平与否,往往是最不重要的事情。
所以,项羽分封诸侯,公平与否,并不重要。
项羽分封诸侯,企图建立的是霸业秩序。
而这个梦想,早在战国中期就已经过时了!
你项羽自己心里没有义帝这样的共主,那人家凭什么认你是霸主呢?
从一开始,项羽的追求就必然要失败的。
而他在布局中的失误,使他原本想要打造的制衡体系失衡,霸业秩序迅速崩溃,霸王很快陷入夹击(前期是汉齐夹击,后期是刘邦、英布、彭越夹击),疲于奔命!
wit123
前言: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刘邦进入咸阳,不久之后,项羽也进入了咸阳,开始了分封十八路诸侯。 对于各路将领,项羽是非常大方,能封王的全部封了王,而自己也封了一个西楚霸王。 可以说,项羽这种封王比刘邦要公平很多,当年,刘邦称王后,只封了同性诸王。
那为何项羽比较公平的做法,却引起了很大不满呢? 原因如下:
一:师出无名 项羽虽然在当时是势力最大的,但是却不服众。 项羽巨鹿一战,打败秦军主力,虽然功不可末,但是却被刘邦抢先进入了咸阳。按照楚怀王的意思“谁先进入咸阳,谁就得天下”。虽然,后来,项羽逼迫刘邦把咸阳让给了他,但是也是名不正言不顺的。 在诸侯眼里,你项羽就是一个力量大点的土包子,哪来的资格分封诸侯呢?
二:分封不均 项羽分封诸侯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其中田荣,彭越,陈余三人最不满意。 田荣本来是起义军的老领导,和项梁是一起的,结果,分封诸侯时,田都被封为了齐王,天荣则是什么都没有封。 还有就是彭越,当时,彭越,赵揭,张耳一同起义,结果,最后封候时,赵歇封了代王,张耳封了常山王,彭越什么都没有。
正是,这样的矛盾,以及分封不均,使得很多人反对项羽。 项羽分封诸侯,是比较公平的,而为何有人反对,则是因为项羽名不正以及言不顺。如果,项羽名正言顺,反对的人,肯定会减少很多的。
hello_敏双
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对于他的分封大家都觉得不公平,刘邦更是把自己塑造成最憋屈的诸侯。以公平公正称著的太史公司马迁都批评项羽分封不公,认为他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分封诸侯仅仅凭他的个人喜好而分封,没有根据诸侯的实力与功劳去分封。最明显的两个例子就是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地盘在汉中与巴蜀,按理来说刘邦应该是关中王,封地应该是秦国最核心的关中大地;但是项羽把刘邦封到巴蜀等边缘地区,把关中一分为三给了三个秦国降将。这导致刘邦有充分的理由与借口反叛项羽。
齐国的实际掌权者是田儋与田荣兄弟,田儋战死后由田荣实际执掌齐国。项梁跟章邯大战时,齐军不出兵救援,导致楚军战败项梁身死;项羽巨鹿之战时田荣作壁上观,没有出兵协助楚军攻击秦军;项羽进入关中时田都、田市、田安三人都追随项羽,因此齐国被一分为三,上述三人被封王,田荣没有被封王。田荣大怒之下率兵击灭了项羽分封的三个齐王,自己立田儋的儿子为齐王。由此导致楚国多次跟齐国交战,项羽多次领兵平定齐国叛乱,项羽一来齐国就降了,项羽一走齐国又叛了,项羽大怒之下屠杀了不少齐国民众,导致齐人十分怨恨项羽。
赵国复国后,实际权力掌握在张耳、陈余的手中,赵王只是一个傀儡而已。巨鹿之战时,秦军重重围困赵军,当时张耳在巨鹿城中,陈余领数万军队在外围,张耳要求陈余领兵击秦军,陈余兵少不敢出击,因此两人关系开始恶化。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击溃秦军后,赵国得救,张耳收了陈余的兵权,陈余领数百人逃亡他地,项羽后来分封张耳为常山王,陈余因没有领兵与项羽进入关中,因此仅给陈余三县之地。后来陈余跟田荣联合,击败张耳,再次恢复赵国,张耳逃亡到刘邦处,从此项羽跟陈余有了仇恨,楚汉战争时陈余多次协助刘邦攻击项羽。
刘邦、田荣、陈余、彭越、魏豹等人都是反项的急先锋。项羽主力部队总是跟刘邦死磕,其他人则不断偷袭骚扰项羽,最终把项羽拖疲拖跨。项羽分封不公,所以诸侯们都反对项羽;刘邦深知诸侯们时时都有反叛谋逆之心,因此他先下手为强,先后一一击灭了异姓诸侯国。对于同姓诸侯国,刘邦大大的限制他们的权利,最终诸侯们的权利远远不能跟先秦时代的诸侯权力相比。
西槿
主要项羽单纯的只充分相信其武力,确实他十分能善战,有压倒一切的勇气,但项羽确实缺乏政治头脑,立国无术,其对诸候的分封土地也不可能个个满意,谁不想划好地,多划地?说到公平谁都做不到。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对其封国的统治也有点名不正、言不顺,造反初期采纳范增立了个楚怀王也属下策,灭秦后又杀了楚怀王,把自已推上不义的对立面,当然以刘邦为首的诸候王就更有借口造反。项羽在和刘邦等诸候的战争中,仅凭他一己之力和一人智慧,咋能和刘邦集团数名高智慧人士斗智和斗力,在加上其它诸候,咋能斗赢?
beeka_秋
导语:
首先,先确认分封是不是公平?项羽分封十八路反秦功勋之人为王,他的分封标准是: 以是否随他入关中灭秦为准的。也符合先入关中者为王这个原则。以是那帮没有出兵入关中的人落选了。比如也是反秦起义发迹的齐相田荣,赵国大将陈余。他们还拥有军队反抗,这成为后来反对项羽重要的力量。
项羽的分封是以武力称霸强行下令执行的。并没有咨询各地诸侯,这就让天下拥兵自立的诸侯不服而心怀不满。同时反秦功臣分两大类:一,有地无功诸侯。二,有功无地将领大臣。原六国旧贵族与新兴平民革命元勋的矛盾,项羽没有处理好。这就成为反楚反项羽的导火线。
一,强拆迁,乱封地,旧有势力和新兴势力的不平衡,成为火药桶。
土地就这样多,反秦革命功勋多如牛毛。项羽为了承诺,凭自己的武力威望,楚军强大军威,硬逼着诸侯排队分果果。以是把田市,田都田安三个人硬生生分封在齐相田荣地盘内,把田荣的地盘分封给了他人。田市为胶东王占据即墨,田都为齐王占领临淄。田安为济北王占领博阳。而势力很大的田荣反没有封王,这样的权力矛盾真的无法调和。
韩成虽然被封为韩王,名义上据有山西河南。但是项羽扣押他不让他回自己封地。结果是韩成地盘让项羽打包封了五个新兴势力诸侯王: 赵歇封赵王,张耳封常山王,申阳曾为河南王。司马昂为殷王。真的是慷人之慨好不大方。如此蛮横作法,谁又心服口服呢?
二,以个人为中心,自己区别对待天下反秦义士,功劳随心所欲认定。
反秦革命,是全国起义之士共襄盛举的大事,功劳是不能以个人为中心,随心所欲指定谁有功,谁无功的。最少要开一个天下英雄分封大会,公推反秦功勋嘛。项羽是搞一刀切,搞霸权主义,执一言堂而封天下。
比如彭越就很委屈了。彭越可是反秦首义革命元勋,响应陈胜,项梁起事共同反秦。协助刘邦攻陷昌邑城。只是因为犹豫了一下,没有随项羽入关中作战,结果是所有功劳都归了零。搞得最后彭越虽然拥有一万兵马,连一块驻军的地盘都没有,真的是连项羽原来的忠诚干部,九江王英布都看不下去了。后来彭越只能委屈的投靠了刘邦,才生存了下来,结果是彭越当然是反项急先锋!
最后总结:
除了以上因素,项羽还把天下共主楚王熊心给杀了。这个才是真正把刀把递给了敌人,失去了道德制高点和天下大义。最终一代枭雄刘邦果断组织反楚联盟,联系了一帮对项羽不满的诸侯,公开反对项羽。项羽自以为是的分封,三个月后就瓦解,成了天下笑柄!
suky hu
谢头条!公元前206年,项羽派人杀了楚怀王,自封为西楚霸王,把彭城作为都城,并把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封给了十八路诸侯。
具体情况是:以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魏豹为西魏王,都平阳;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韩成为韩王,都阳翟;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赵歇为代王,都代;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吴芮为衡山王,都邾;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韩广为辽东王,都无终;臧荼为燕王,都蓟;田巿为胶东王,都即墨;田都为齐王,都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项羽此次分封,应该说也算合理,大部分人对分封比较满意,但还有两个人对分封有看法。一个是刘邦,一个是田荣。
首先说项羽分封的目的,可以说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这个从项羽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可以看得出来,其他都是这王那王,而自己却是霸王。
其次项羽此次分封,并不是完全按照功劳大小和大家意愿来分封,而是存在着很大的私心和不公。
按理刘邦首先攻入了咸阳,按照楚怀王当初的协议,“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不但没有被封为关中王,而且让项羽直接分到了地方偏僻的巴蜀之地,这还不算,为了防止刘邦进入关中,项羽把秦地一分为三,分别用三个秦国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来把守,明眼人一看项羽在分封上耍小心眼,打击报复刘邦率先进入咸阳。
此次分封还直接惹恼了齐王田荣。他把齐地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了田市、田都和田安,而田荣齐王被项羽直接就地免职,什么也没有封上,原因是田荣救援项羽叔父不力,导致项梁被秦朝上将章邯杀死。
也正是项羽在分封方面不能秉承公正,而且还打小算盘,直接把刘邦和田荣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但碍于项羽兵强马壮,刘邦和田荣当时并没有立即发作。
田荣回到齐地后,立即树起了反项大旗,他把项羽分封的三齐王要么打走,要么杀掉,尔后自称齐王,项羽得到消息后,立马到齐地平乱,他杀了田荣,还大量坑杀了田荣的手下,从而激起了齐地军民不满和反抗,田横(田荣弟弟)拥立田广(田荣之子)为齐王,继续和项羽对抗作战,从此使项羽深陷齐地而不能自拔。
与此同时,刘邦借项羽被陷齐地之际,拜韩信为大将,并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骗过章邯,迅速消灭了章邯等人,占领了关中,从此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
分封不公,让项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前后夹击的尴尬境地,也最终使韩信在楚汉争霸中完成了对楚军的四面包围和十面埋伏,为彻底打败项羽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能。
NO EXCUSE!
这里肯定会有人说项羽的分封其实并不公平。因为项羽在分封的时候给自己分了西楚九郡,是所有诸侯王当中地盘最大的,他的地盘全都是战国后期楚国最精华的一部分,其中楚国江陵、吴、彭城这三个最大的城市,项羽就独得其二,即吴、彭城。
所以综上所述,项羽的分封其实并不公平,也就是如此诸侯王才会群起而攻之。
但事实上真是如上所言吗?个人觉得实则不然,项羽的分封其实也是当时最公平的存在。
第一、项羽在分封的过程中并没有采用周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做法。也就是项羽并没有分封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同族为王,在他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当中没有一个是项氏一族。
第二、项羽的分封是以军功为依据。我们仔细看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就会发现,诸侯王中除了九江王英布是项羽的嫡系将领外,其余十七路诸侯王全为起义军首领,这些诸侯王在灭秦一战都有相应功劳。
第三、项羽的分封主要是按战国时期的格局来划分地盘的。当时项羽手中唯一被封王的楚将英布他被封在淮南,这是楚国旧地;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原属秦将,所以他们都被分封在三秦故地;魏王豹魏景湣王之子,所以被封在魏国旧地河东。
所以综上所述,其实项羽的分封在当时而言已是十分公平,以军功为依据,“按功分封”这完全合乎情理。项羽在灭秦一战居首功,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他在分封过程占据大头,这无可厚非。
再者他本是楚国贵族之后,占据楚地,理所当然,没什么错的地方,且项羽也并没有趁自己作为天下共主的机会将原六国所有的富庶之地都分给自己的嫡系将领,唯一是王的英布地盘还是在原楚地。
同时项羽也并没有一人独占楚地,分封时项羽只是独占东楚、西楚之地,南楚却是分给了三个诸侯王,即九江王、衡山王、临江王。
而对于天下最富庶的关中之地,项羽也并没有让自己的嫡系或者同族去掌控,而是依照约定分封给了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所以从种种迹象可以表面,项羽分封以属公平。
当然项羽的分封也并不是完全的公平,项羽也是有私心在的。比如本来刘邦是应该封“关中王”的,可是项羽最终却只是封他“汉王”,且还将他的封地封在较为偏远的汉中地区,同时还让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包围着刘邦,让他不能出关。
但是说实在的这么做也实属正常,对自己有威胁的人自然就要加以防范,总不能让他壮大,然后来搬倒自己吧。而且项羽也并没有多亏待刘邦,他自然让他做王,也依然给他封地,汉中虽比关中穷了点,但是对于整个天下而言,也算是富庶之地,项羽也算是厚待刘邦了。
那么这里就很多人不明白,为何项羽分封天下时已是当时最为公平的存在,为何诸侯王还会相继反叛,并对项羽群起而攻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无非“利益”二字。
可以说无论项羽如何的分封,总有人会觉得不满意,总有人认为自己吃亏了,也总有人认为自己才应该得到最富庶的地盘。
首先最先反叛项羽的就是那些没有被分为王的将领,如田荣、陈余、彭越之流,他们自认为自己功劳卓著,理应封王,可是最后却发现项羽并没有封他为王,自然就会反叛。
如田荣,他本是齐王田氏宗族。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他就与其兄田儋在齐地响应起义,并恢复齐国藩,田儋为王,他为相国。之后田儋被章邯所杀,田荣在随后并拥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他自立为丞相,当然实际上此时齐国已为田荣所掌控。
项羽分封诸侯王的时候,田荣自认为自己这般实力,项羽定会拉拢他,让他做齐王,可是没曾想最后确是曾经的手下田都坐了齐王,他自己什么都没得到,连王的封号都没有,这下就惹恼了他。于是在前206年,田荣就派兵攻打田都,将他赶出齐地后就自立为齐王,之后就反叛项羽。
其实田荣不能被封王,项羽是有充足的理由的。从反秦起义开始,田荣就一直在齐地割据自守,从来不出齐地与秦作战,如项梁曾让他向西一起夹击秦军,他就是不出兵,再如项羽也曾几次让他北上救赵,他依然还是不出兵,之后反秦联军入关作战时,田荣也依然没有跟随入关。可以说田荣在灭秦一战毫无功绩,他一直在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未参与过与秦的作战,你说就这样的田荣何德何能能够被封王?
其次反叛的就是那些被封王,但却不满意自己的封地的那些诸侯王,如燕王韩广、殷王司马卬等,其中最不满意自己封地的就是刘邦。
当时刘邦自认为自己的功劳是仅次于项羽的,他也是第一个率先入关的起义军首领,本来按照楚怀王的意思是“先入关中者为王”,可是项羽非当没有封他为关中王,还把他封到偏远的汉中去,让他做汉王,这就让刘邦受不了了。
凭什么你项羽能做西楚霸王,我刘邦却只能做汉王,真是“叔可忍婶不可忍”。于是乎,刘邦后来的反叛也就理所当然了,毕竟刘邦的雄心可不是做王,而是天下之主,他的反叛是迟早的事情。
就这样,项羽分封诸侯不到4年的时间,随着诸侯王相继反叛,前202年,项羽自刎于乌江。
其实项羽本可避免这样的结局,如果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他能够注意到以下的几点问题,也许就能避免乌江自刎这样的惨剧。
一、项羽在分封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失误就是放弃了关中的控制权。虽然关中之富十倍于天下这种说法有些过于夸张,但是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战乱不断,相对稳定的关中地区经过秦人数百年的经营,其实力显然是跃居于其他地方之上的。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关中地区,项羽居然主动放弃,当时哪怕他自己不愿意去,让自己的嫡系将领,如英布去,这样也可以,可是项羽却什么都没做,而是实实在在的将它放弃了,这就等于是给了他人可趁之机,一旦让对项羽有异心的人掌控住关中,他就完全可以凭借着关中之富去与项羽争斗,而事实上之后的刘邦正是借助着关中富饶资源,最终击溃了项羽。
二、项羽另外一个错误就是将彭城作为都城。首先彭城是一个四战之地,其交通虽然四通八达,十分利于四面出击,但却也是个难以防守之地,很容易成为交战的中心,可以说十分不利于项羽对于封国的统治。其次彭城距离关中地区真的是太远了,一旦关中这等天下最富庶的地区有变,项羽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而一旦关中被占领的时间过长,等项羽率军前来时,关中早已是他人的囊中之物。再是彭城非天下中心,它根本不利于项羽去管控天下,一旦诸侯王有变,项羽很容易鞭长莫及。
三、项羽分封时候过度依赖秦三降将去钳制刘邦。说实在的项羽虽把刘邦作为最大的敌人,但却有些小瞧了刘邦,他妄图依靠秦三降将在关中盯着刘邦,这完全就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首先,关中地区的百姓本就仇恨这三位降将,更是仇恨坑杀了二十余万秦卒的项羽,而反观刘邦,关中秦人对这位入关奉行“约法三章”的刘邦可是十分的有好感,所以试想他们怎么可能会帮助项羽他们去对付刘邦呢?因此当时刘邦一反叛,秦三降将立刻就在短时间内就被击败,而这其中少不了那些秦人的帮助。
当然不管我们当代人如何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分封最终的结局就是,十八路诸侯王近乎一半诸侯反叛,剩下诸侯悉数被灭,最后项羽也自刎于乌江,随后汉王刘邦建立了国祚四百余年的大汉。
dancaixuanran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
首先,项羽的分封制并不公平;而且,反对项羽的人当中,只有刘邦1人是项羽分封的诸侯。
公元前206年,项羽带领他的大军来到了咸阳。自从巨鹿之战战胜利后,项羽几乎每天醒来都有好事情。
就在他一路向西的这几个月,许多诸侯纷纷表示归附并派遣军队随他一路入关。先进入关中的刘邦,也表示了对他的极大尊敬和爱戴。
虽然楚怀王熊心对他不爽,但这已经阻止不了他成为这个天下的主宰。
杀子婴、烧秦宫、尊义帝之后,原来的“旧秩序”已经完全不存在了,那么,项羽准备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秩序呢?
作为楚国贵族的后羿,他与许多六国贵族的立场是一样的-仇秦。
因此,只要是秦采用的,他一律不用;只要是秦看重的,他一律毁掉。他要的是回忆中那种令人羡慕的战国秩序。
这是项羽为什么分封诸侯的初衷。
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羽要帮助复辟六国后人,而是以他个人的喜好远近,建立一个他自己喜欢的分封世界。
这意味着,他的分封注定不会公平。
从项羽的这份分封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率军随他入关将军,对他表示臣服的地方实力派,以及自己的部下,占到了18路诸侯中的一多半,10个名额。
为什么会这样,有两个原因,其一,他们的目标是灭秦,而这些人在灭秦之战中“有功”;其二,相比于其他人,这些人应该会更听话。
而其余的8个名额,3个给了秦降将,分统秦的故地,以分化秦人势力。同时这3人因为投降过,得不到秦人的拥护,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他们会比较听话,而且不会对项羽造成威胁。
有人说了,原来的六国贵族,除了被灭掉的秦,其余五国都被留下了。
的确,但仔细看看他们的封地,就明白了。
原齐王田市,被挤到了齐国东部,任胶东王,而将齐国大部交给了田都和田安;
原赵王赵歇,被挤到了赵国北部贫寒的代地,任代王,赵地被封给了常山王张耳;
燕王韩广,本不是燕国贵族,而是陈胜手下的起义军官,也被挤到了辽东荒蛮之地。
而剩下的2人,虽然没有挪地,但更惨。魏王魏豹只剩下了河东一郡之地,而韩王韩成本来就被河南王申阳挤掉了大部分的封地,却仍旧不被允许归国,随后被项羽杀死,改任自己的亲信郑昌为韩王。
也就是说,这5个封国,是项羽重点打击和分化的对象。
大部分地区分给了自己的小弟和跟随者,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都封到了偏远地区,被中原诸侯所屏蔽,看起来很难出头。
这个分封方案虽然不是绝对公平,但似乎也算是得到了周王朝分封制的精髓。
然而,为何周的分封维持了800年,而项羽的分封则在当年就被群起而攻之,仅仅维持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彻底崩溃了呢?
原因一:不要考验人性事实上,项羽最大的失算在于,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而低估了人们的野心。
陈余在给田荣的信中说,“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这是他不公平的最大地方,所以陈余要反对他。
但事实上,有两件事,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个人都难以接受:
第一,不患贫而患不均。一个乞丐不会羡慕马云比他有钱,但会嫉妒旁边的乞丐比他多讨了10块钱;同样,你也不会因为你老板比你有钱,却会因为你的闺蜜、兄弟都比你过得好而抬不起头。
第二,给你的待遇和地位,与你的实力并不匹配。当你的实力足够挣10000月薪的时候,给你12000月薪你一定会干的很起劲,但如果给你9000的时候你会有些失落,但依然会勉强接受,但如果给你5000呢?
而对于曾经的诸侯以及地方实力派,陈余、田荣、彭越、刘邦等人来说,项羽的分封让这两件事都发生在了他们的身上。
我们先介绍下这几个人:陈余辅佐的是原赵王,现在的代王赵歇,历来富有智谋和野心,章邯几乎就是陈余劝降的;
田荣,是齐相,但相对于齐王田市来说,田荣才是齐地真正的主宰;
而彭越是梁地豪杰,手上有着自己带出来的近万人的部队,但没有归附项羽。
从他们的实力和野心来看,他们几乎不会满足于代王相、胶东王相,以及非正规部队,这样的待遇。
当然,项羽对此也并不是一无所知,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因为他有常山王张耳、齐王田都和济北王田安、河南王申阳等人,以及他的楚地子弟兵。
换句话说,他以为靠这些人就镇得住陈余彭越,而田荣,则交给自己的楚军。
然而,他对自己实力的高估在于,说到底,他也不过是巨鹿一战之威而已,让诸侯表示表面的臣服也就算了,至于要动他们的奶酪,没打服我以前,你以为你谁啊?
所以,他的实力决定了,这些反对的人,不会将意见埋在心里,而是会果断的跳出来。而偏偏,他所分封的那些王,实力简直不堪一击。
原因二:筹码有限,对手太多对于人精刘邦来说,虽然他也很不满项羽给他的待遇,他并不想做那个唯一反对项羽的诸侯。
但如果有机会,他也是绝对不会放过给项羽致命一击的机会的。
所以,当诸侯们都不敢说话的时候,刘邦也没有行动。但当田荣、陈余、彭越已经拉起了反旗,并且拖住项羽的时候,刘邦按捺不住他激动的心情了。
比起其他人,刘邦的行动,可以用快准狠来形容。
刘邦几乎是以势如破竹之势就安定了三秦之地,只留下章邯凭险驻守;然后刘邦率诸侯联军,直捣项羽老巢-彭城。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真正咬人的狗是不叫的。
而刘邦,就是那条咬人的狗;陈余、彭越、田荣等人,不过是狂犬吠日。
所以,刘邦反对项羽的理由,除了上面那两个感受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项羽的分封树立了太多的对手,而他自己的筹码,只有他手上那支铁军。
项羽其余的筹码,比如分封的那些王们,在反对者们的实力和野心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分蛋糕的艺术那么,如果我们要探讨一下,项羽要怎么做才不会遭到大规模的反对呢?
这就是分蛋糕的艺术了,而对于这一点,有两种模式可供参考,
其一,三姬分金模型,让自己占据99%的金币,而只给对手1%的实惠。
那么,这种模型对手为何不会反对呢?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实力。
而这种模型实现的必要成本是,自己有足够的先手优势。换句话说,己方有足够的实力,能够碾压所有对手的实力。
这样就算自己分到100%的蛋糕,对手也不敢反对,而现在分给他1%的蛋糕,他当然会满足。
其二,蚕食模型。先给对手足够的地位,满足他们对地位的需求,然后各个击破。
这种模型一般在实力不足以碾压对手的时候使用,他的关键在于,一定要先稳住大部分的对手,先蚕食较弱的对手,逐渐积累优势,各个击破。
对于项羽来说,他的实力本应采取第二种模式,但他几乎算是采取了第一种模式,自然会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了。
文/子彧
最好每天都放假
项羽分封天下,指的是秦朝灭亡之后,由项羽主持的分封十八路诸侯。在巨鹿之战消灭秦军主力威震天下的项羽在进入关中之后,就自封西楚霸王,然后就按自己的标准将天下分封给了十八路诸侯。自己则回到故乡,建都彭城。作为一个近乎于统一天下的人能够如此“慷慨”的与人分享天下,但却依旧惹的群雄并起,反抗不断,其原因究竟为何呢?
项羽的分封项羽分封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06年,当时他率领诸侯联军数十万进入咸阳,杀死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火烧秦王宫。随后开始与诸侯、部将和降将们分享胜利果实。他的分封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
楚王熊心:这个项羽名义上的老大,作为灭秦主力楚国的君王,也是项羽叔侄名义上的主公。本来分封应该由他来安排,但是他根本无力控制已经威震天下的项羽。项羽遥尊他为“义帝”,然后将他安排到了当时还可以算蛮荒之地的湖南郴县。
西楚霸王项羽:搞定了自己头上的熊心之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将自己的家乡徐州一带分封给了自己。
汉王刘邦:作为楚国派出攻秦的另一支主力部队的领袖,也是与项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对手,项羽没有遵守楚王熊心当初的安排。也即先入关中者王之的命令。转而让刘邦到汉中一带受封汉王,让自己的对手到了另一个偏僻之地。
旧六国诸侯:这些旧六国诸侯中多数在反秦起义中就复国称王,也有的是追随项羽和刘邦参与灭秦立功受封复国。如项羽分封前的赵王赵歇,燕王韩广,齐王田市,魏王魏豹等等。
项羽的部将兼盟友:这些人是与项羽在反秦起义尤其是巨鹿之战中并肩作战的部将,如项羽麾下的名将英布,如受诸侯国国君派遣到巨鹿救援随后跟随项羽入关的燕将臧荼等。
秦朝降将:这些就是巨鹿之战后率领剩余秦军主力投降项羽的章邯、司马欣等人。
从上述分类来看,项羽的确做到了“公平”,几乎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既有原来身居高位的旧诸侯,也有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部将和盟友,甚至连自己的对手刘邦也有一份。看起来似乎大家都应该满意了吧。但是事实上项羽的分封从一开始就激起了强烈的反抗。
项羽分封中的“原则错误”项羽的分封看似公平,实则有许多原则性的错误,因此从一开始就激起了强烈的反抗,甚至项羽自己就带头破坏了自己分封。可以说项羽的分封几乎没有完整的实行过一天。
把政治分封当成了战场论功:仔细分析项羽的分封,可以看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跟随他参加巨鹿之战和之后的灭秦之战的人大都获得了较好的封赏或者封地。而那些派兵支持,但没有亲临战场的六国旧诸侯均没有得到什么好处,有的还吃了亏。例如:巨鹿之战时,燕国将领臧荼受当时的燕王韩广的命令率军支援被困巨鹿的赵国君臣。在战后的分封中,臧荼因为巨鹿之战和随同项羽入关的功劳,被项羽封为燕王,而原来臧荼的国君燕王韩广却被赶到辽东去做辽东王。这种打破政治常规的分封方式是显然不可取的,同时也为后来韩广与臧荼的兵戎相见埋下了祸根。
不顾实际的分封: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虽然威震天下,可以说他的霸王之名是实至名归的,但是他的“霸”仅仅是类似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霸主或者盟主,并非后世帝王具备真正统一天下的实力。当时各地存在的势力并没有经过战争的整合,这些地方势力的根本利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必然会拼死一博以表达自己的不满。例如项羽对赵国和齐国的分封,齐国因为与项羽叔侄有个人恩怨,项羽带有个人偏见姑且不论。赵国作为巨鹿之战的主角之一,赵国君臣都可以算反秦有功。项羽却在战后分封的时候,将原来的赵王改封为代王,而赵国丞相张耳摇身一变成为了常山王,而另一个在赵国有较大影响力的陈余却没有被封王。这种不顾实际甚至是人为制造矛盾的分封又导致赵国在战后乱成一团。本来因为巨鹿之战将坚定的支持项羽的赵国被他自己弄得成了对手。
项羽的分封并没有从政治大局的角度去考量,他的分封最大原则是谁跟着自己在战场上立过战功就把谁封到好地方。正如陈余派人游说齐王田荣的时候说的:“项羽做为天下的主宰,却不公平,把好地方都分封给将军们去称王,把原来称王的都迁到坏地方。”这种仅凭个人好恶决定的分封必然会引发不满,也导致项羽分封之后天下并没有得到稳定,反而转瞬间就引发反抗,北方的诸侯几乎都陷入了战争,项羽也在为了平定这些反抗和维护自己的分封决策中疲于奔命。
瞬间瓦解的分封因为项羽的分封没有从政治大局去考量,结果导致他的分封方案迅速瓦解,各地方势力陷入新一轮的斗争。
首先破坏分封的是项羽自己:在分封之后不久,项羽就做了两件破坏自己分封的事情,一是不让韩王韩成回国,在项羽的分封方案中把韩成继续封为韩王,但是却因为韩成与刘邦的关系,始终不让韩成回国,而是把他带到自己的都城彭城软禁,随后降封为候,后来干脆一杀了之。这就使得项羽失去韩国的民心,尤其是使张良彻底投入刘邦阵营。二是被他尊为义帝的熊心,本就被他迁往偏僻的郴县,可项羽仍不满意,命人在路途中暗杀了熊心,使项羽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此事后来也成为刘邦号召群雄反击项羽的一个借口。
齐国之乱导致项羽分身乏术:因为齐国的实际领袖田荣当年不肯救援项羽的叔父项梁,因此项羽与田荣之间结下了仇怨,在战后分封的时候,项羽不顾田荣在齐国的势力,直接将原来的齐王也就是田荣的侄子田市改封为胶东王,将跟随自己作战有功的齐国将领田都和田安分别封为齐王和济北王。田荣一看不仅自己和哥哥田儋打下的地盘被项羽一分为三,他田荣本人还没有被封王,因此田荣首先在齐国反抗项羽的分封,并且很快击败了项羽分封的田都和田安。项羽一看自己的分封决策被人挑战,于是开始与齐国作战,这一打就让项羽陷入了泥潭难以分身,最终让刘邦占了便宜。
赵国与燕国的战乱让北方局势更加混乱:因为项羽的分封不公,导致各地方势力内部矛盾激化,赵国的大将陈余因为自己没有被封王非常不满,于是联系同样不满项羽分封的田荣,向其借兵之后攻击被封为常山王的张耳,于是赵国陷入内战。同样旧燕王韩广不满自己的燕王之位和好地盘被封给了自己原来的臣子臧荼,双方矛盾激化最终爆发战争。
刘邦的渔翁得利:眼看项羽被困齐国无暇分身,躲在汉中的刘邦终于出手,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奇袭关中,瞬间将项羽分封在关中的三名秦国降将击败,刘邦重新占据战略要地关中。随后刘邦一路东进,将西魏王魏豹、殷王司马昂和河南王申阳逼降。甚至大军一路攻入项羽的首都彭城时,项羽仍被困在齐国无法脱身。
从项羽分封,到刘邦攻陷彭城,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就被消灭的七七八八。其中关中三王除了章邯困守孤城,另外两个已经投降,山西河南一带的三个王全部投降刘邦。赵国的常山王张耳被陈余赶跑,陈余拥立赵歇重新成为赵王使得赵国成为了项羽的敌人,齐国本就与项羽作战,一时间北方除了鞭长莫及的臧荼全部成为了项羽的敌人。而南方诸侯始终保持中立,连英布都转而开始背叛项羽。由此可见项羽的这种看似公平的分封其实恰恰因为不公导致完全失败。
mangbaobao
首先,项羽的分封并不算公平。他是怎么排挤刘邦的,就不用多说了。就拿后来推倒楚汉战争“多米诺骨牌”的齐国来说。当时的齐国有两派势力。一派是以田假、田安为代表的近支宗室势力,一派是以田儋、田荣兄弟为代表的齐国远支宗室势力。
在推翻秦朝的过程中,田假、田安都只是打酱油的角色,无尺寸之功。田儋、田荣才是齐国反秦的真正主力。立了大功。
结果,项羽分封时,为了削弱齐国实力,使齐国对自己不造成威胁,他就把齐国直接一分为三,分成了三个国家。
其中的两个王号给了功劳不大,但拍他马屁的田都和田安。另一个给了田儋的儿子,也就是性格懦弱的田市。而反秦功劳最大,同时也是齐国最有实力的田荣,则什么封号都没得到。
项羽排挤田荣,而田荣本身又有实力,后来田荣和项羽开打,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项羽对赵、魏、燕、韩等诸侯王以及实力派人物也进行了打压。
当时的赵国被项羽一分为二,原赵国大将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原赵王赵歇封为代王,至于赵国的实力派陈余,则不予封王;
燕国也被项羽一分为二,原燕将臧荼被封为燕王,原燕王韩广被封为辽东王;
韩国也被一分为二,原赵国大将申阳被封为河南王,韩王韩成不变。不过项羽认为韩王成跟刘邦关系太好,就把他弄死了,又封了自己的部将郑昌为韩王;
魏地跟齐国一样,被一分为三,依附于楚国的魏王魏豹封为西魏王,原赵国大将司马昂封为殷王。至于魏国的实力派彭越则不予封王。并且项羽还把应该封给彭越的地盘直接划入了他自己的西楚国版图。
所以说,项羽的分封确实谈不上公平,他该封的不封,不该封的乱封。结果就是:分封不久后,田荣就在齐地起兵,先杀田巿,再诛杀田安,接着拉拢陈余、彭越二人,助他们一个击楚,一个乱赵,搅得项羽周围一圈诸侯王全乱了。
至于韩国,韩王成死后,张良投奔刘邦,为刘邦出谋划策。刘邦派韩国太尉韩信(与大将军韩信同名同姓)反攻韩国,项羽封的韩王郑昌根本就不敢抵抗,直接投降了刘邦。
截止到公元前205年时,当时凡是是项羽封的王,都站不住脚。能站住脚的,全都变成了不是项羽封的王。
第二,项羽“分封诸侯”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准确的说,应该是:项羽承认了各地诸侯的政治地位。
项羽灭秦后,分封了: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为十八路诸侯王。
在这十八路诸侯王中,除了田都、田安、司马欣、章邯、董翳等人的地盘是项羽分封给他们的外,其余诸侯的地盘,都是诸侯们自己打下来的。(刘邦也是被项羽分封的,但他是特殊情况,他被项羽排挤了)
比如,项羽为什么要发动巨鹿之战?
因为要救赵国。
赵国不是被秦国灭了吗?项羽要救的这个赵国是哪来的?
秦末大乱时,赵国遗民趁陈胜吴广起义,复国了呗。
除了赵国,齐国、燕国、韩国也都复国。韩国是刘邦帮忙复国的。
这些复国诸侯,当时有自己的国王,有自己的军队,不管项羽封不封他们为王,他们自己都会自立为王。而且,这些诸侯当时本来就已经自立为王了。
所以说,所谓项羽“公平”的分封诸侯,实际上只是项羽认清形势后,做的顺水人情而已。
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了。项羽当时干嘛要分封诸侯,分封前直接把诸侯灭了不行吗?
灭,是灭不掉。项羽没能力灭这些诸侯。
项羽的兵权是在巨鹿之战中杀了宋义之后才取得的,一共五万人。而巨鹿之战和鸿门宴两起事件之间又只间隔了几个月。如果不算战争损耗,项羽给刘邦摆鸿门宴时,他手上最多不会超过十万兵。现实点说,项羽当时手上可能也就5~7万兵。
而在《史记》中又说了,刘邦十万,项羽四十万,刘邦迫于压力,只得赴鸿门宴。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史记·项羽本纪
所以这很显然了:项羽分封时,汇聚在关中的五十万大军中(包括刘邦),真正直属于项羽的嫡系兵力,只是少部分。绝大部分军队都是诸侯王的。这些人只是听说刘邦进了咸阳,要独吞关中,觉得气愤,才跟着项羽一起杀入关中,收拾刘邦而已。
他们跟着项羽,只能说明项羽有威望,并不能表明项羽是诸侯们的“主公”。他当时与诸侯们的关系应该是“盟主”和“盟友”的关系。
千万不要把项羽摆鸿门宴时的兵力,全部都当成是项羽的了。
总的来说,项羽的分封并不公平。田荣、彭越等人反抗项羽,就是不公平最好的证明。
至于项羽分封的性质,并不是项羽大方得给诸侯们赐爵、赏地,而是诸侯们本来就有兵有权,项羽的分封只是承认了他们的合法地位而已。
既然项羽没有那么“伟大”,那么诸侯反他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对于楚汉战争,其实只要把它看作是一场诸侯混战就可以了。项羽对部分诸侯有恩,但并不是对所有诸侯都有恩,这些诸侯并不亏欠项羽什么。
水晶之恋
如果当时的整个天下是一张大饼的话,这张饼谁来分,恐怕都不会公平,何况是项羽。
天下之所以是项羽来分封,凭借的是项羽灭亡秦朝的巨大功劳,项羽因此功劳而成为天下诸候之长。项羽分封的原则是什么呢?当然是功劳。
项羽不仅分封了18路诸候,甚至连楚怀王也封了,楚怀王可是当时天下名义上的共主,让一个名义下的诸侯,去封一个名义上的王,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一幕。
项羽的分封如下:
1、楚怀王熊心封为义帝,分封理由:天下共主。以“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为理由将义帝迁到郴县(今湖南郴县),不久派人杀害义帝;
2、项羽封自已为西楚霸王,分封理由:灭秦首功,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
3、刘邦被封为汉王,分封理由:首进关中灭秦,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
4、秦国上将军章邯被封为雍王,分封理由:率秦主力投降项羽,都城废丘(今陕西兴平南);
5、秦国长史司马欣被封为塞王,分封理由:投降项羽,都城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
6、秦国都尉董翳被封为翟王,分封理由:投降项羽,都城高奴(今陕西延安北);
7、西魏王魏豹被封为魏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被项羽迁封;
8、赵国国相张耳部将申阳被封为河南王,分封理由:抗秦中攻取河南地,都城雒阳(今河南洛阳东);
9、韩王韩成被封为韩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县),被项羽扣押不能回封国;
10、赵国大将司马昂被封为殷王,分封理由,抗秦中攻取河内,数有战功,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
11、赵王赵歇被封为代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被项羽迁封;
12、赵国国相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分封理由:参与抗秦,有贤名,随项羽入关,都城襄国(今河北邢台);
13、项羽部将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分封理由:抗秦有功,都城六县(今安徽六安北);
14、吴芮被封为衡山王,分封理由:参与抗秦,随项羽入关,都城邾县(今湖北黄岗北);
15、楚国上柱国共敖被封为临江王,分封理由:抗秦有功,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
16、燕王韩广被封为辽东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无终(今河北蓟县);
17、燕将臧荼被封为燕王,分封理由:参与抗秦,救赵,随项羽入关,都城蓟县(今北京西南);
18、齐将田市被封为胶东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19、齐将田都被封为齐王,分封理由: 救赵,随项羽入关,都城临淄(今山东临淄东);
20、原齐王建之孙田安被封为济北王,分封理由:投降项羽, 都城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除以上分封者,还有以下有功者,项羽没有分封到:
1、陈馀,原是赵国大将军,巨鹿之战后与张耳闹翻,救赵有功。
2、彭越,反秦的一支独立武装,参与反秦有功。
3、田荣,反秦诸侯之一,当初田荣被章邯攻击危急时,项梁救了田荣,后来项梁危急时,田荣去不救项梁,项羽因此而怨恨田荣。
而对项羽的分封明显不满意的,除了有陈余、彭越、田荣外,还有刘邦。刘邦是依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本来刘邦是希望分个关中王,毕竟在所有反秦诸侯中,除了项羽功劳最大外,就数刘邦功劳较大。
项羽分封结束后,各诸侯陆续回到封国,仅仅过去一个月,田荣因为不满意项羽的分封,率先在齐地造反,田荣还联络在分封中不满的陈馀与彭起一起造反,又没过多久,刘邦开始在关中造反,一东一西,项羽前往齐地平反,陷入齐地深陷,无法脱身。
项羽在分封中也并不是绝对的公平公正,项羽的分封是有异心的,对于田荣,明显是因为田荣不救其叔父项梁而没有封的,项羽封在齐地的三个王都不如田荣的功劳大,能力也不如田荣,田荣当然要造反了。并且项羽很顾忌齐地,因为齐地离项羽的都城彭城太近,项羽将齐地一分为三,互相制衡,防止一家独大。
项羽分封对于刘邦来说,也是有私心的。对刘邦的分封呈现堵截状态,三个秦国降将封在关中,围堵刘邦,秦军中最能打仗的章邯正对着刘邦的出川必经之路,而项羽手下最能打的英布在东边围堵刘邦,刘邦是项羽最大的防范对手,而且项羽还不给封刘邦最希望的关中王,所以刘邦要造反了。
当然了,天下诸侯主要是田荣、刘邦、陈馀、彭越这几人造反,其它诸侯并没有造反,而是被动的卷入后面的楚汉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