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分封天下如此公平,为何天下诸侯还要群起反对?

提到的作品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dancaixuanran

dancaixuanran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

首先,项羽的分封制并不公平;而且,反对项羽的人当中,只有刘邦1人是项羽分封的诸侯。

公元前206年,项羽带领他的大军来到了咸阳。自从巨鹿之战战胜利后,项羽几乎每天醒来都有好事情。

就在他一路向西的这几个月,许多诸侯纷纷表示归附并派遣军队随他一路入关。先进入关中的刘邦,也表示了对他的极大尊敬和爱戴。

虽然楚怀王熊心对他不爽,但这已经阻止不了他成为这个天下的主宰。

杀子婴、烧秦宫、尊义帝之后,原来的“旧秩序”已经完全不存在了,那么,项羽准备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秩序呢?


18路诸侯的内涵

作为楚国贵族的后羿,他与许多六国贵族的立场是一样的-仇秦。

因此,只要是秦采用的,他一律不用;只要是秦看重的,他一律毁掉。他要的是回忆中那种令人羡慕的战国秩序。

这是项羽为什么分封诸侯的初衷。

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羽要帮助复辟六国后人,而是以他个人的喜好远近,建立一个他自己喜欢的分封世界。

这意味着,他的分封注定不会公平。

从项羽的这份分封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率军随他入关将军,对他表示臣服的地方实力派,以及自己的部下,占到了18路诸侯中的一多半,10个名额。

为什么会这样,有两个原因,其一,他们的目标是灭秦,而这些人在灭秦之战中“有功”;其二,相比于其他人,这些人应该会更听话。

而其余的8个名额,3个给了秦降将,分统秦的故地,以分化秦人势力。同时这3人因为投降过,得不到秦人的拥护,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他们会比较听话,而且不会对项羽造成威胁。

有人说了,原来的六国贵族,除了被灭掉的秦,其余五国都被留下了。

的确,但仔细看看他们的封地,就明白了。

原齐王田市,被挤到了齐国东部,任胶东王,而将齐国大部交给了田都和田安;

原赵王赵歇,被挤到了赵国北部贫寒的代地,任代王,赵地被封给了常山王张耳;

燕王韩广,本不是燕国贵族,而是陈胜手下的起义军官,也被挤到了辽东荒蛮之地。

而剩下的2人,虽然没有挪地,但更惨。魏王魏豹只剩下了河东一郡之地,而韩王韩成本来就被河南王申阳挤掉了大部分的封地,却仍旧不被允许归国,随后被项羽杀死,改任自己的亲信郑昌为韩王。

也就是说,这5个封国,是项羽重点打击和分化的对象。

大部分地区分给了自己的小弟和跟随者,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都封到了偏远地区,被中原诸侯所屏蔽,看起来很难出头。

这个分封方案虽然不是绝对公平,但似乎也算是得到了周王朝分封制的精髓。

然而,为何周的分封维持了800年,而项羽的分封则在当年就被群起而攻之,仅仅维持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彻底崩溃了呢?

原因一:不要考验人性

事实上,项羽最大的失算在于,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而低估了人们的野心。

陈余在给田荣的信中说,“尽王故王于丑地,而王其群臣诸将善地”,这是他不公平的最大地方,所以陈余要反对他。

但事实上,有两件事,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个人都难以接受:

第一,不患贫而患不均。一个乞丐不会羡慕马云比他有钱,但会嫉妒旁边的乞丐比他多讨了10块钱;同样,你也不会因为你老板比你有钱,却会因为你的闺蜜、兄弟都比你过得好而抬不起头。

第二,给你的待遇和地位,与你的实力并不匹配。当你的实力足够挣10000月薪的时候,给你12000月薪你一定会干的很起劲,但如果给你9000的时候你会有些失落,但依然会勉强接受,但如果给你5000呢?

而对于曾经的诸侯以及地方实力派,陈余、田荣、彭越、刘邦等人来说,项羽的分封让这两件事都发生在了他们的身上。

我们先介绍下这几个人:陈余辅佐的是原赵王,现在的代王赵歇,历来富有智谋和野心,章邯几乎就是陈余劝降的;

田荣,是齐相,但相对于齐王田市来说,田荣才是齐地真正的主宰;

而彭越是梁地豪杰,手上有着自己带出来的近万人的部队,但没有归附项羽。

从他们的实力和野心来看,他们几乎不会满足于代王相、胶东王相,以及非正规部队,这样的待遇。

当然,项羽对此也并不是一无所知,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因为他有常山王张耳、齐王田都和济北王田安、河南王申阳等人,以及他的楚地子弟兵。

换句话说,他以为靠这些人就镇得住陈余彭越,而田荣,则交给自己的楚军。

然而,他对自己实力的高估在于,说到底,他也不过是巨鹿一战之威而已,让诸侯表示表面的臣服也就算了,至于要动他们的奶酪,没打服我以前,你以为你谁啊?

所以,他的实力决定了,这些反对的人,不会将意见埋在心里,而是会果断的跳出来。而偏偏,他所分封的那些王,实力简直不堪一击。

原因二:筹码有限,对手太多

对于人精刘邦来说,虽然他也很不满项羽给他的待遇,他并不想做那个唯一反对项羽的诸侯。

但如果有机会,他也是绝对不会放过给项羽致命一击的机会的。

所以,当诸侯们都不敢说话的时候,刘邦也没有行动。但当田荣、陈余、彭越已经拉起了反旗,并且拖住项羽的时候,刘邦按捺不住他激动的心情了。

比起其他人,刘邦的行动,可以用快准狠来形容。

刘邦几乎是以势如破竹之势就安定了三秦之地,只留下章邯凭险驻守;然后刘邦率诸侯联军,直捣项羽老巢-彭城。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真正咬人的狗是不叫的。

而刘邦,就是那条咬人的狗;陈余、彭越、田荣等人,不过是狂犬吠日。

所以,刘邦反对项羽的理由,除了上面那两个感受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项羽的分封树立了太多的对手,而他自己的筹码,只有他手上那支铁军。

项羽其余的筹码,比如分封的那些王们,在反对者们的实力和野心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分蛋糕的艺术

那么,如果我们要探讨一下,项羽要怎么做才不会遭到大规模的反对呢?

这就是分蛋糕的艺术了,而对于这一点,有两种模式可供参考,

其一,三姬分金模型,让自己占据99%的金币,而只给对手1%的实惠。

那么,这种模型对手为何不会反对呢?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实力。

而这种模型实现的必要成本是,自己有足够的先手优势。换句话说,己方有足够的实力,能够碾压所有对手的实力。

这样就算自己分到100%的蛋糕,对手也不敢反对,而现在分给他1%的蛋糕,他当然会满足。

其二,蚕食模型。先给对手足够的地位,满足他们对地位的需求,然后各个击破。

这种模型一般在实力不足以碾压对手的时候使用,他的关键在于,一定要先稳住大部分的对手,先蚕食较弱的对手,逐渐积累优势,各个击破。

对于项羽来说,他的实力本应采取第二种模式,但他几乎算是采取了第一种模式,自然会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了。

文/子彧

NO EXCUSE!

NO EXCUSE!

这里肯定会有人说项羽的分封其实并不公平。因为项羽在分封的时候给自己分了西楚九郡,是所有诸侯王当中地盘最大的,他的地盘全都是战国后期楚国最精华的一部分,其中楚国江陵、吴、彭城这三个最大的城市,项羽就独得其二,即吴、彭城。



所以综上所述,项羽的分封其实并不公平,也就是如此诸侯王才会群起而攻之。

但事实上真是如上所言吗?个人觉得实则不然,项羽的分封其实也是当时最公平的存在。



第一、项羽在分封的过程中并没有采用周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做法。也就是项羽并没有分封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同族为王,在他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当中没有一个是项氏一族。

第二、项羽的分封是以军功为依据。我们仔细看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就会发现,诸侯王中除了九江王英布是项羽的嫡系将领外,其余十七路诸侯王全为起义军首领,这些诸侯王在灭秦一战都有相应功劳。



第三、项羽的分封主要是按战国时期的格局来划分地盘的。当时项羽手中唯一被封王的楚将英布他被封在淮南,这是楚国旧地;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原属秦将,所以他们都被分封在三秦故地;魏王豹魏景湣王之子,所以被封在魏国旧地河东。

所以综上所述,其实项羽的分封在当时而言已是十分公平,以军功为依据,“按功分封”这完全合乎情理。项羽在灭秦一战居首功,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他在分封过程占据大头,这无可厚非。


再者他本是楚国贵族之后,占据楚地,理所当然,没什么错的地方,且项羽也并没有趁自己作为天下共主的机会将原六国所有的富庶之地都分给自己的嫡系将领,唯一是王的英布地盘还是在原楚地。

同时项羽也并没有一人独占楚地,分封时项羽只是独占东楚、西楚之地,南楚却是分给了三个诸侯王,即九江王、衡山王、临江王。



而对于天下最富庶的关中之地,项羽也并没有让自己的嫡系或者同族去掌控,而是依照约定分封给了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所以从种种迹象可以表面,项羽分封以属公平。

当然项羽的分封也并不是完全的公平,项羽也是有私心在的。比如本来刘邦是应该封“关中王”的,可是项羽最终却只是封他“汉王”,且还将他的封地封在较为偏远的汉中地区,同时还让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包围着刘邦,让他不能出关。



但是说实在的这么做也实属正常,对自己有威胁的人自然就要加以防范,总不能让他壮大,然后来搬倒自己吧。而且项羽也并没有多亏待刘邦,他自然让他做王,也依然给他封地,汉中虽比关中穷了点,但是对于整个天下而言,也算是富庶之地,项羽也算是厚待刘邦了。

那么这里就很多人不明白,为何项羽分封天下时已是当时最为公平的存在,为何诸侯王还会相继反叛,并对项羽群起而攻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无非“利益”二字。

可以说无论项羽如何的分封,总有人会觉得不满意,总有人认为自己吃亏了,也总有人认为自己才应该得到最富庶的地盘。

首先最先反叛项羽的就是那些没有被分为王的将领,如田荣、陈余、彭越之流,他们自认为自己功劳卓著,理应封王,可是最后却发现项羽并没有封他为王,自然就会反叛。



如田荣,他本是齐王田氏宗族。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他就与其兄田儋在齐地响应起义,并恢复齐国藩,田儋为王,他为相国。之后田儋被章邯所杀,田荣在随后并拥立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他自立为丞相,当然实际上此时齐国已为田荣所掌控。

项羽分封诸侯王的时候,田荣自认为自己这般实力,项羽定会拉拢他,让他做齐王,可是没曾想最后确是曾经的手下田都坐了齐王,他自己什么都没得到,连王的封号都没有,这下就惹恼了他。于是在前206年,田荣就派兵攻打田都,将他赶出齐地后就自立为齐王,之后就反叛项羽。



其实田荣不能被封王,项羽是有充足的理由的。从反秦起义开始,田荣就一直在齐地割据自守,从来不出齐地与秦作战,如项梁曾让他向西一起夹击秦军,他就是不出兵,再如项羽也曾几次让他北上救赵,他依然还是不出兵,之后反秦联军入关作战时,田荣也依然没有跟随入关。可以说田荣在灭秦一战毫无功绩,他一直在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未参与过与秦的作战,你说就这样的田荣何德何能能够被封王?

其次反叛的就是那些被封王,但却不满意自己的封地的那些诸侯王,如燕王韩广、殷王司马卬等,其中最不满意自己封地的就是刘邦。



当时刘邦自认为自己的功劳是仅次于项羽的,他也是第一个率先入关的起义军首领,本来按照楚怀王的意思是“先入关中者为王”,可是项羽非当没有封他为关中王,还把他封到偏远的汉中去,让他做汉王,这就让刘邦受不了了。

凭什么你项羽能做西楚霸王,我刘邦却只能做汉王,真是“叔可忍婶不可忍”。于是乎,刘邦后来的反叛也就理所当然了,毕竟刘邦的雄心可不是做王,而是天下之主,他的反叛是迟早的事情。



就这样,项羽分封诸侯不到4年的时间,随着诸侯王相继反叛,前202年,项羽自刎于乌江。

其实项羽本可避免这样的结局,如果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他能够注意到以下的几点问题,也许就能避免乌江自刎这样的惨剧。

一、项羽在分封过程中最大的一个失误就是放弃了关中的控制权。虽然关中之富十倍于天下这种说法有些过于夸张,但是相对于其他地区的战乱不断,相对稳定的关中地区经过秦人数百年的经营,其实力显然是跃居于其他地方之上的。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关中地区,项羽居然主动放弃,当时哪怕他自己不愿意去,让自己的嫡系将领,如英布去,这样也可以,可是项羽却什么都没做,而是实实在在的将它放弃了,这就等于是给了他人可趁之机,一旦让对项羽有异心的人掌控住关中,他就完全可以凭借着关中之富去与项羽争斗,而事实上之后的刘邦正是借助着关中富饶资源,最终击溃了项羽。



二、项羽另外一个错误就是将彭城作为都城。首先彭城是一个四战之地,其交通虽然四通八达,十分利于四面出击,但却也是个难以防守之地,很容易成为交战的中心,可以说十分不利于项羽对于封国的统治。其次彭城距离关中地区真的是太远了,一旦关中这等天下最富庶的地区有变,项羽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而一旦关中被占领的时间过长,等项羽率军前来时,关中早已是他人的囊中之物。再是彭城非天下中心,它根本不利于项羽去管控天下,一旦诸侯王有变,项羽很容易鞭长莫及。



三、项羽分封时候过度依赖秦三降将去钳制刘邦。说实在的项羽虽把刘邦作为最大的敌人,但却有些小瞧了刘邦,他妄图依靠秦三降将在关中盯着刘邦,这完全就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

首先,关中地区的百姓本就仇恨这三位降将,更是仇恨坑杀了二十余万秦卒的项羽,而反观刘邦,关中秦人对这位入关奉行“约法三章”的刘邦可是十分的有好感,所以试想他们怎么可能会帮助项羽他们去对付刘邦呢?因此当时刘邦一反叛,秦三降将立刻就在短时间内就被击败,而这其中少不了那些秦人的帮助。



当然不管我们当代人如何总结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分封最终的结局就是,十八路诸侯王近乎一半诸侯反叛,剩下诸侯悉数被灭,最后项羽也自刎于乌江,随后汉王刘邦建立了国祚四百余年的大汉。

suky hu

suky hu

谢头条!公元前206年,项羽派人杀了楚怀王,自封为西楚霸王,把彭城作为都城,并把全国分成十八个王国封给了十八路诸侯。

具体情况是:以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魏豹为西魏王,都平阳;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韩成为韩王,都阳翟;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赵歇为代王,都代;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英布为九江王,都六;吴芮为衡山王,都邾;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韩广为辽东王,都无终;臧荼为燕王,都蓟;田巿为胶东王,都即墨;田都为齐王,都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项羽此次分封,应该说也算合理,大部分人对分封比较满意,但还有两个人对分封有看法。一个是刘邦,一个是田荣。

首先说项羽分封的目的,可以说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这个从项羽封自己为西楚霸王可以看得出来,其他都是这王那王,而自己却是霸王。

其次项羽此次分封,并不是完全按照功劳大小和大家意愿来分封,而是存在着很大的私心和不公。

按理刘邦首先攻入了咸阳,按照楚怀王当初的协议,“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不但没有被封为关中王,而且让项羽直接分到了地方偏僻的巴蜀之地,这还不算,为了防止刘邦进入关中,项羽把秦地一分为三,分别用三个秦国降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来把守,明眼人一看项羽在分封上耍小心眼,打击报复刘邦率先进入咸阳。

此次分封还直接惹恼了齐王田荣。他把齐地一分为三,分别封给了田市、田都和田安,而田荣齐王被项羽直接就地免职,什么也没有封上,原因是田荣救援项羽叔父不力,导致项梁被秦朝上将章邯杀死。




也正是项羽在分封方面不能秉承公正,而且还打小算盘,直接把刘邦和田荣逼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但碍于项羽兵强马壮,刘邦和田荣当时并没有立即发作。

田荣回到齐地后,立即树起了反项大旗,他把项羽分封的三齐王要么打走,要么杀掉,尔后自称齐王,项羽得到消息后,立马到齐地平乱,他杀了田荣,还大量坑杀了田荣的手下,从而激起了齐地军民不满和反抗,田横(田荣弟弟)拥立田广(田荣之子)为齐王,继续和项羽对抗作战,从此使项羽深陷齐地而不能自拔。

与此同时,刘邦借项羽被陷齐地之际,拜韩信为大将,并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骗过章邯,迅速消灭了章邯等人,占领了关中,从此拉开了楚汉争霸的序幕。

分封不公,让项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前后夹击的尴尬境地,也最终使韩信在楚汉争霸中完成了对楚军的四面包围和十面埋伏,为彻底打败项羽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可能。

beeka_秋

beeka_秋

导语:

首先,先确认分封是不是公平?项羽分封十八路反秦功勋之人为王,他的分封标准是: 以是否随他入关中灭秦为准的。也符合先入关中者为王这个原则。以是那帮没有出兵入关中的人落选了。比如也是反秦起义发迹的齐相田荣,赵国大将陈余。他们还拥有军队反抗,这成为后来反对项羽重要的力量。

项羽的分封是以武力称霸强行下令执行的。并没有咨询各地诸侯,这就让天下拥兵自立的诸侯不服而心怀不满。同时反秦功臣分两大类:一,有地无功诸侯。二,有功无地将领大臣。原六国旧贵族与新兴平民革命元勋的矛盾,项羽没有处理好。这就成为反楚反项羽的导火线。

一,强拆迁,乱封地,旧有势力和新兴势力的不平衡,成为火药桶。

土地就这样多,反秦革命功勋多如牛毛。项羽为了承诺,凭自己的武力威望,楚军强大军威,硬逼着诸侯排队分果果。以是把田市,田都田安三个人硬生生分封在齐相田荣地盘内,把田荣的地盘分封给了他人。田市为胶东王占据即墨,田都为齐王占领临淄。田安为济北王占领博阳。而势力很大的田荣反没有封王,这样的权力矛盾真的无法调和。

韩成虽然被封为韩王,名义上据有山西河南。但是项羽扣押他不让他回自己封地。结果是韩成地盘让项羽打包封了五个新兴势力诸侯王: 赵歇封赵王,张耳封常山王,申阳曾为河南王。司马昂为殷王。真的是慷人之慨好不大方。如此蛮横作法,谁又心服口服呢?

二,以个人为中心,自己区别对待天下反秦义士,功劳随心所欲认定。

反秦革命,是全国起义之士共襄盛举的大事,功劳是不能以个人为中心,随心所欲指定谁有功,谁无功的。最少要开一个天下英雄分封大会,公推反秦功勋嘛。项羽是搞一刀切,搞霸权主义,执一言堂而封天下。

比如彭越就很委屈了。彭越可是反秦首义革命元勋,响应陈胜,项梁起事共同反秦。协助刘邦攻陷昌邑城。只是因为犹豫了一下,没有随项羽入关中作战,结果是所有功劳都归了零。搞得最后彭越虽然拥有一万兵马,连一块驻军的地盘都没有,真的是连项羽原来的忠诚干部,九江王英布都看不下去了。后来彭越只能委屈的投靠了刘邦,才生存了下来,结果是彭越当然是反项急先锋!

最后总结:

除了以上因素,项羽还把天下共主楚王熊心给杀了。这个才是真正把刀把递给了敌人,失去了道德制高点和天下大义。最终一代枭雄刘邦果断组织反楚联盟,联系了一帮对项羽不满的诸侯,公开反对项羽。项羽自以为是的分封,三个月后就瓦解,成了天下笑柄!



西槿

西槿

主要项羽单纯的只充分相信其武力,确实他十分能善战,有压倒一切的勇气,但项羽确实缺乏政治头脑,立国无术,其对诸候的分封土地也不可能个个满意,谁不想划好地,多划地?说到公平谁都做不到。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对其封国的统治也有点名不正、言不顺,造反初期采纳范增立了个楚怀王也属下策,灭秦后又杀了楚怀王,把自已推上不义的对立面,当然以刘邦为首的诸候王就更有借口造反。项羽在和刘邦等诸候的战争中,仅凭他一己之力和一人智慧,咋能和刘邦集团数名高智慧人士斗智和斗力,在加上其它诸候,咋能斗赢?

hello_敏双

hello_敏双

项羽分封了十八路诸侯,对于他的分封大家都觉得不公平,刘邦更是把自己塑造成最憋屈的诸侯。以公平公正称著的太史公司马迁都批评项羽分封不公,认为他有功不赏,有过不罚,分封诸侯仅仅凭他的个人喜好而分封,没有根据诸侯的实力与功劳去分封。最明显的两个例子就是刘邦被封为汉中王,地盘在汉中与巴蜀,按理来说刘邦应该是关中王,封地应该是秦国最核心的关中大地;但是项羽把刘邦封到巴蜀等边缘地区,把关中一分为三给了三个秦国降将。这导致刘邦有充分的理由与借口反叛项羽。

齐国的实际掌权者是田儋与田荣兄弟,田儋战死后由田荣实际执掌齐国。项梁跟章邯大战时,齐军不出兵救援,导致楚军战败项梁身死;项羽巨鹿之战时田荣作壁上观,没有出兵协助楚军攻击秦军;项羽进入关中时田都、田市、田安三人都追随项羽,因此齐国被一分为三,上述三人被封王,田荣没有被封王。田荣大怒之下率兵击灭了项羽分封的三个齐王,自己立田儋的儿子为齐王。由此导致楚国多次跟齐国交战,项羽多次领兵平定齐国叛乱,项羽一来齐国就降了,项羽一走齐国又叛了,项羽大怒之下屠杀了不少齐国民众,导致齐人十分怨恨项羽。

赵国复国后,实际权力掌握在张耳、陈余的手中,赵王只是一个傀儡而已。巨鹿之战时,秦军重重围困赵军,当时张耳在巨鹿城中,陈余领数万军队在外围,张耳要求陈余领兵击秦军,陈余兵少不敢出击,因此两人关系开始恶化。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击溃秦军后,赵国得救,张耳收了陈余的兵权,陈余领数百人逃亡他地,项羽后来分封张耳为常山王,陈余因没有领兵与项羽进入关中,因此仅给陈余三县之地。后来陈余跟田荣联合,击败张耳,再次恢复赵国,张耳逃亡到刘邦处,从此项羽跟陈余有了仇恨,楚汉战争时陈余多次协助刘邦攻击项羽。

刘邦、田荣、陈余、彭越、魏豹等人都是反项的急先锋。项羽主力部队总是跟刘邦死磕,其他人则不断偷袭骚扰项羽,最终把项羽拖疲拖跨。项羽分封不公,所以诸侯们都反对项羽;刘邦深知诸侯们时时都有反叛谋逆之心,因此他先下手为强,先后一一击灭了异姓诸侯国。对于同姓诸侯国,刘邦大大的限制他们的权利,最终诸侯们的权利远远不能跟先秦时代的诸侯权力相比。

szniujun

szniujun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叫做有因必有果。诸侯们之所以反对项羽,就是因为他的分封并不公平。

项羽分封的标准被很多人诟病。

一、项羽在分封诸侯的时候,看的并不是谁的功劳最大,而是谁跟随他的时间最长。

那些一直跟随他作战的将领,封地非常优渥。

而那些派兵支援但是没有亲自参与战争的诸侯,封地普遍很差劲。

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选择派兵支援的并未亲临战场的基本都是老牌诸侯。

因为分封的关系,项羽得罪了整个阶层。

他们对于项羽是非常愤恨的,因为他们出的力不比其他人小,封地却要比从前还差。

比如刘邦在讨伐暴秦的时候贡献了很多力量,但是项羽和他有私人恩怨,所以把他分封到了贫穷的巴蜀。

这也为日后刘邦的复仇埋下了伏笔。

诸侯无论是影响力还是自身的实力,都是顶尖,当他们决心推翻项羽的时候,没人可以阻拦。

项羽在分封的时候掺杂了个人情感,为其灭亡埋下了隐患。

二、项羽实行分封制,是希望效仿周王。可是他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他的身份问题。

项羽是诸侯推举出来的盟主,而不是诸侯的领导者,两方的关系更像是合作,所以诸侯们觉得项羽没有资格主持分封。

那些诸侯基本都是贵族出身,尽管项羽实力强劲,但是因为阶级的落差,所以他们内心还是鄙视项羽的。

在暴秦没有被推翻的时候,众人还愿意听他的指挥。可是到了瓜分利益的时候,诸侯就显露出了真实的嘴脸。

如果身份没有办法做到名正言顺,那么绝强的实力也可以维持局面的稳定。

可惜的是,这点项羽同样做不到。项羽的嫡系部队战斗力不弱,但是对抗诸侯组成的联军,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尽管项羽自身的战斗力强大,但他依然没有能力左右战争的结局。

项羽在亲自分封诸侯的那刻起,就注定了他悲剧的结局。

即使项羽在分封的时候做到了公平,也会有人不满,因为人的野心永远都是无法填满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应该获得更多。

当时项羽也的确没有看清局势,以为自己胜券在握,所以他根本没有考虑过分封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影响,这是他失败最核心的原因。

当然,这个锅不止需要项羽背。

分封制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问题。历代的统治者在实行分封制的时候,只能尽力减小问题带来的影响,而无法彻底消除分封制存在的问题。

相比于项羽,他的老对手刘邦在这方面做得就非常好。

刘邦在分封的时候不但注重公平,而且还根据时代对分封制进行了改进。

他独创郡国并行,让功臣得到了赏赐,同时又不会拥有太大的权力,让他们不至于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郡国并行当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但相比于普通的分封制还是要好上太多。

笑红尘的企鹅

笑红尘的企鹅

正如论语·季氏中所言:“不患寡而患不均”!项羽在推翻秦朝后所进行的分封,谈不上公平可言,而且还埋下了许多雷。

巨鹿一战,项羽以几万楚军的弱势兵力,一战报销秦末名将章邯统帅的三十万秦军,敲响了秦朝的丧钟。经此一战,项羽威震华夏,声势一时无两。

秦朝彻底覆灭后,项羽一方面阳尊怀王为义帝,将他打发到郴县,然后又暗中让九江王英布将其杀死于南迁途中;另一方面,自己则自称西楚霸王,建都彭城,并以霸主身份分封天下诸侯,将天下分成十八个诸侯王国。

这十八个王分别是:汉王刘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韩成、殷王司马邛、代王赵歇、常山王张耳、九江王黥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辽东王韩广、燕王臧荼、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和济北王田安。

项羽这样的分封,实际上就是按自己的个人喜好来进行的,因此压根就谈不上公平。并且项羽也没有权衡好其中的利弊关系,所以后来诸侯之间纷争再起,自然也就无法避免了。

比如汉王刘邦,昔日刘邦与项羽各率一路军队伐秦,临行前楚怀王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不管过程怎样,但结果就是刘邦先入关中。然而,项羽却因此记恨刘邦,还摆下鸿门宴,想在宴上将其干掉。后来在分封诸王时,项羽便故意将汉王分封到偏僻的巴蜀之地,这在当时人看来跟流放没什么两样。

又如富庶的齐地,项羽将之分成三块,封了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和济北王田安三个王,却唯独没封田荣为王。要知道,田荣可是很早就在齐地起兵反秦,当时也是颇具实力的一方诸侯。所以,田荣对项羽的分封很不满,没过多久就反了。他先驱逐了齐王田都,继而又击杀胶东王田市和济北王田安,自立为齐王,尽占三齐之地。激得项羽引大军讨伐齐地,致使楚军主力长时间深陷齐地。

又如张耳陈馀这对老冤家,项羽居然封了张耳为常山王,却没封陈馀为王。于是,心怀不忿的陈馀也反了,他联合自立为齐王的田荣,先是赶走了张耳,再而复立赵歇为赵王,而自己则自立为代王。

再如秦地,项羽居然也将其一分为三,把秦朝的三位降将分封于此,以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项羽的初衷是想让这三秦来防范汉王刘邦。但他却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三位故秦降将,早已沦为“丧家犬”,他们在秦地根本不得人心,因此无法阻挡汉军还定三秦。

综上所述,项羽分封实际上恰恰反映出他的短视和愚蠢,很大程度上也为项羽日后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作者:过客

vpyang

vpyang

秦末大起义浪潮席卷全国,从前209年到前207年,各路义军与秦军奋力作战,以项羽为主力的楚军浴血前线,刘邦取得空档,攻入关中迫降秦王子婴,秦朝灭亡。随后发生项羽刘邦险些翻脸的鸿门宴等事,在项羽向楚怀王申请当王被拒绝后,项羽便架空“怀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专主约”,得到诸路义军的同意,进行分封天下,根据各人在反秦中出力的多少,结合原七国出身,分封了十八路诸侯。


项羽的分封并不公平,时人以为他是分封制的坚信和践行者,其实是错的,从项羽的做法看,他想当皇帝,如秦始皇般。(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为什么分封?大势使然和实力不足所迫,六国后人举起义旗,为的是复国,第二才是救民于水火的口号,赵歇赵国之后,田荣田广等齐国之后,董翳章邯等降将秦国之后,魏豹魏国之后,对待这些人,不分封凭什么?大家还不一块反了你?


而秦朝灭亡,项羽领导的诸侯几十万大军,也不能天天带身边晃悠,大家各自回家,项羽只剩江东出来的八百子弟兵为基础的几万兵,哪能接得住天下诸侯夹击?后来楚汉之争的形势可为明鉴。(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分封延慢了诸侯合力的时间,由于失算,出现了几个意外,迟到的合围项羽还是发生了,至于垓下之境,项羽说非战之罪是对的,但他把结果归结于天意,则半对半不对:大乱初起,势如积压很久的柴薪骤然大火,不烧一阵子很难扑灭,项羽败在扑火的时间不对,人心思乱不思治,乱势未消。


项羽的分封插入了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可见他想将局势半稳定后利用各国内乱再徐图进取。秦国方面,三降将得关中地封三个秦地王兼部份魏地,基本满意,但章邯等人葬送秦朝二十万子弟兵,民众恨之入骨,在关中没有民心基础;齐国后人田荣威望实力最大,却没有分封,而把齐地一分为三分给田市田都田安,这是故意制造不和;燕地一分为二,把韩广北迁封为辽东王,其手下将领臧荼取代他为燕王,都是不安好心。(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诸如此类,对分封最不满的其实不是刘邦,他好歹得了个蜀地汉中地,不算太差。田荣彭越陈余才是最不满的一派,其中二人啥都没有,陈余与张耳齐名功劳也不小,只封侯。田荣是义军的老领袖,与项梁同时起兵,只由于和项梁不和及巨鹿之战没有听从项羽,便被架空,彭越打了三年游击战小有斩获,也一无所得,这三人中,田荣最先发难,应该符合项羽预期,毕竟齐地近楚地,吞并了能壮大实力。却没想到刘邦的势力发展如此快,在他未平定齐地时已兵至彭城,一时手忙脚乱。空手接飞刀接漏了,最终自取灭亡。

陳尛哲suki

陳尛哲suki

导语:项羽若是分封天下的时候,能够做到公平的话,说实话天底下的人,只会拥护他,根本就没有人会反抗他。恰恰相反,正是因为项羽分封的天下,不公平,所以,天下诸侯才开始反抗他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对他不满的诸侯王,让他在得到了天下之后,又迅速的失去了天下。

首先我们来看项羽给我怎么分?

公元前206年一月,项羽佯尊怀王为义帝,又言:

“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将其迁徙到南楚地区的郴县(今湖南郴州)。秦汉时候的湖南,还是一片蛮荒之地。项羽这么做,与其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不如说是把“天子”给变相的发配边疆了。

项羽与范增商量,西周之尊莫若王,东周之尊莫若霸,合称霸王,则可用其名虚尊天子而下制诸侯也。于是在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专制主约而宰割天下,先自立为西楚霸王,管辖梁(泛指战国时的魏境)、楚之地最富庶的九个郡,建都彭城。

彭城地近中原,为天下南北之脊,处关外之形胜必争之地,更兼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饶,“稻麦一熟可资数岁”,足可供战守之资。项羽放弃关中,而选这里做都城,其实是很有深意的。欲成帝业,必据关中天府以扼天下之亢,而欲成霸业,则必须占住彭城这个南北通衢之地,以就近控制山东诸侯。

至于西楚所辖之九郡是什么地方?

是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扬州一带)、泗水(今江苏徐州及安徽宿州一带)、薛郡(今山东济宁一带)、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陈郡(今河南周口、上蔡一带)、鄣郡(今安徽芜湖一带)、砀郡、南阳、会稽等九郡,基本上囊括了整个黄淮平原,国土大致占天下四分之一。(秦共三十六郡。)

如此之军事经济实力,足够制约天下诸侯了。

其他有功的分封如下:

1、楚怀王熊心封为义帝,分封理由:天下共主。以“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为理由将义帝迁到郴县(今湖南郴县),不久派人杀害义帝;

2、刘邦被封为汉王,分封理由:首进关中灭秦,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

3、秦国上将军章邯被封为雍王,分封理由:率秦主力投降项羽,都城废丘(今陕西兴平南);

4、秦国长史司马欣被封为塞王,分封理由:投降项羽,都城栎阳(今陕西富平东南);

5、秦国都尉董翳被封为翟王,分封理由:投降项羽,都城高奴(今陕西延安北);

6、西魏王魏豹被封为魏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西),被项羽迁封;

7、赵国国相张耳部将申阳被封为河南王,分封理由:抗秦中攻取河南地,都城雒阳(今河南洛阳东);

8、韩王韩成被封为韩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阳翟(今河南禹县),被项羽扣押不能回封国;

9、赵国大将司马昂被封为殷王,分封理由,抗秦中攻取河内,数有战功,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

10、赵王赵歇被封为代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被项羽迁封;

11、赵国国相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分封理由:参与抗秦,有贤名,随项羽入关,都城襄国(今河北邢台);

12、项羽部将英布被封为九江王,分封理由:抗秦有功,都城六县(今安徽六安北);

13、吴芮被封为衡山王,分封理由:参与抗秦,随项羽入关,都城邾县(今湖北黄岗北);

14、楚国上柱国共敖被封为临江王,分封理由:抗秦有功,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

15、燕王韩广被封为辽东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无终(今河北蓟县);

16、燕将臧荼被封为燕王,分封理由:参与抗秦,救赵,随项羽入关,都城蓟县(今北京西南);

17、齐将田市被封为胶东王,分封理由:抗秦诸侯之一,都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19、齐将田都被封为齐王,分封理由: 救赵,随项羽入关,都城临淄(今山东临淄东);

20、原齐王建之孙田安被封为济北王,分封理由:投降项羽, 都城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除以上分封者,还有以下有功者,项羽没有分封到:

1、陈馀,原是赵国大将军,巨鹿之战后与张耳闹翻,救赵有功。

2、彭越,反秦的一支独立武装,参与反秦有功。

3、田荣,反秦诸侯之一,当初田荣被章邯攻击危急时,项梁救了田荣,后来项梁危急时,田荣去不救项梁,项羽因此而怨恨田荣。

项羽分封天下后那些人不满?

1.第一个是刘邦

因为刘邦本应该当关中王的,项羽却把人家给分到了偏远荒僻的汉中,管理蜀地去了。那时候的蜀国不比现在,荒凉的很,水患还十分的频繁。是典型的流放犯人的地方。

所以,刘邦不想去,但是,惧于项羽的淫威,又不得不去。

为什么说刘邦本应该当关中王呢?

因为在刘邦和项羽一起灭秦的时候,楚怀王给刘邦和项羽做了一个约定,也就是淮王之约,他们两个若是谁先到了关中,推翻了秦王朝。谁就是关中王。

结果项羽路上打了巨鹿之战,耽搁了时间。刘邦捷足先登,先到了汉中,子婴就是投降给刘邦的,按照约定刘邦就是关中王。

可是,到了后来,项羽来到了关中,他不但不尊重刘邦,还要灭了刘邦,要不是因为张良,要不是因为鸿门宴上刘邦的狼狈逃窜,说不定刘邦就死掉了。

最后,项羽把刘邦封为了汉王,然后让他去了蜀地。

而本来刘邦想要的关中,被项羽划分成了三块,分给了投降给他的秦军,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

所以,刘邦对项羽不满。

2.第二个对项羽不满的就是齐地的田荣。

齐地有三兄弟比较厉害,他们分别是田广,田荣和田横。这三个人都很牛,田广在反秦的时候,战死了。正好田荣带着齐地的人,起义的时候,秦军名将章邯杀了出来,锐不可当。起义军一时间陷入了低潮时期。就在项梁带领的项家军要和章邯一比高低的时候,为了彻底的打败章邯,项梁想要让田荣来和他一起打章邯。结果田荣没有来,导致了项梁被干掉了。

对于田荣,明显是因为田荣不救其叔父项梁而没有封的,项羽封在齐地的三个王都不如田荣的功劳大,能力也不如田荣,田荣当然要造反了。并且项羽很顾忌齐地,因为齐地离项羽的都城彭城太近,项羽将齐地一分为三,互相制衡,防止一家独大。

但是,那时候整个齐地,都是在田荣的统治之下。

项羽不但没有分给田荣一官半职,还把他占领的齐地给瓜分了。这一下彻底的激怒了田荣,当项羽任命的官员来齐地上任的时候,结果都被田荣给杀了。

项羽带兵去讨伐田荣,陷入了齐地不能自拔,正好在这个空档,韩信带着刘邦杀了出来,占领了关中,杀到了中原。

3.第三个对项羽不满的就是陈馀。

陈馀的功劳本来是和张耳的一样大,但是,在项羽打了巨鹿之战后,陈馀和张耳闹掰了。陈馀就没有跟着项羽去关中,张耳去了。

结果分封的时候,项羽把张耳分为了赵王,然后仅仅分给了陈馀三个县。这下陈馀彻底的恼火了,凭什么我们一样的功劳,给他一个国,给我三个县呢。

所以陈馀对项羽极其的不满,他要讨伐项羽,可是,他手里没有兵。当齐地的田荣,知道陈馀对项羽不满的时候,他就借给了陈馀几万士兵。壮大自己的力量,让陈馀和自己一起来对抗项羽。

4.第四个对项羽不满的就是彭岳。

彭岳是强盗起家和项羽没有任何交集,也没有交情,但是,灭秦的过程中,彭岳是立有功劳的,但是,项羽对彭岳是什么都没有分封。这下彭岳也不干了,他也找到了田荣一起合伙,他们组成了强大的联盟,一起讨伐项羽。

结果各地反项羽的人,渐渐的多了起来,项羽是一个头两个大。最后败在了刘邦的手下。所以说项羽分封的天下,并不是公平的。正是因为这种不公平,导致了他失去了天下。

那么项羽分封天下不公之外还有什么败笔吗?

其一就是给了人家楚怀王之后的义帝身份,却又偷偷把人家干掉

在政治上已经完全丧失了信用,大家都会觉得,这种分封难道不是把自己当成木偶式的傀儡?后来刘邦统一天下后,屠戮功臣,其实杀的也是那些无奈而分封为王的功臣而已,走的也是项羽的路子。

而第二就是项羽真的缺乏历史、地理知识,其最严重的分封错误安排

就是把刘邦封在了巴蜀汉中,三秦的降将置于关中这个方案。项羽的目的是要将刘邦封闭在西南一隅,以三秦降将作为前置,而自己可以争取时间,平定东部半边江山,然后会师西部,完成统一大业。可问题是,关中这么重要的地方,居然不在自己掌握之中,简直是最大的败笔。

总结:由此可见,项羽虽然实施的是西周的封建制,但他所面对的问题明显比八百年前的周公旦要复杂的多,周公旦可以依照严密的宗法制度和血浓于水的宗族情谊来分封天下,项羽却只能靠自己的武力来慑服封在各地的骄王悍将,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mani_ho

mani_ho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严谨,如果项羽的分封真的公平的话,天下诸侯不可能那么快反对项羽。

秦朝末年诸侯并起,大家纷纷拿起锄头反抗秦朝的统治。现在暴秦已经没有了,是该到了分赃的时候。实力最强大的项羽是这次分赃大会的主持人,大家都眼巴巴的看着项羽,希望项羽能给自己封一块土地以后可以好好过日子。项羽也满足他们的意愿,开始大肆分封天下。

如果想顺利分封天下,项羽必须要解决楚怀王的问题和关中王的问题。项羽现在有信心让所有人都听自己的,包括自己的老大楚怀王。出于对老大的尊重,项羽还是很礼貌的派人禀报关于关中王的人选问题。楚怀王不知道是看不清形势还是故意和项羽过不去直接回了两个字:如约。这下可把项羽给惹怒了,新仇旧怨决定一起算。其实楚怀王之所以坚持怀王之约,有他自己的打算。他自己万万不能否定怀王之约,否定怀王之约就等于否定自己的权威。为了保持自己仅存的尊严,他就一定要坚持怀王之约。

项羽对楚怀王的反应非常不满意,项羽心中已经对楚怀王有了杀心。不过事情还不能做太绝,项羽还不想当着天下英雄的面公然杀掉楚怀王。他还是要顾及天下人的看法,还得妥善处理好楚怀王问题。

项羽决定给这个楚怀王一个台阶,名义上依然尊楚怀王为天下共主,并且给了楚怀王一个高大上的名字:义帝。“义”就是名义上的,可以有也可以无,但绝对不是真的。项羽此时就是要好好恶心恶心熊心。

不光是项羽不把楚怀王看在眼里,所有的诸侯(刘邦除外)也都不把楚怀王看在眼里,更不会把怀王之约看在眼里。现在他们眼中只有土地,心里只想着项羽能不能封自己一个王当当。至于义帝的死活,只要项羽开心,随他便吧。

处理了义帝以后,项羽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分封天下诸侯。

项羽分封的原则也很简单。首先你要有足够的功绩,其次要参加了巨鹿之战,第三要是项羽信任之人。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你要随着项羽一起入关或者自己打入关中。这四条如果满足其中一条就有机会被封为王,如果四条都满足的话绝对是王。当然项羽不能烦你,他要是烦你的话你也不能被封。

项羽第一个要封的人是自己。项羽把自己老家及其周边九个郡的地方分给了自己。九个郡是什么概念呢?秦始皇统一中国之时,中国被划分为36个郡,后来逐渐增加到41个。可以说项羽的封国占了中国快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当然项羽自己给自己封这么大的地盘也在情理之中,其他人也不敢反对。项羽把自己的国名命名为西楚。为了体现自己的武力和功绩,项羽自称为西楚霸王。只有霸王才能配得上项羽的赫赫战功,只有霸王才能配得上项羽的霸气。

刘邦吗,想当关中王是不可能了。等待他的只是任由项羽分配。项羽和范增合计好之后,决定把刘邦流放到遥远的蜀中。为了“应付”怀王之约,项羽辩称说巴蜀也算是关中之地,这也算是对天下有了一个交代。所谓的巴蜀之地也就是现在四川和重庆一带。现在被称为天府之国,那时候可是个不毛之地,也只有鬼怪和野人也刘邦为伍。

关中这个地方太重要了,项羽也知道这里是万万不能分给一个人的。至于如何处理关中,项羽心里早就有了打算。当时章邯投降的时候,他就封了章邯雍王,统治咸阳以西。现在只不过是进一步落实这一政策而已。除了章邯以外,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的地方。司马欣的功劳主要是劝服章邯投降。这点功劳肯定不能被封王,不过人家命好,人家曾经对项家有恩。董翳封翟王,统治咸阳以北的地方。项羽把这三个人分封到关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防止刘邦东出,准备把刘邦彻底锁死在巴蜀之地。由于这三个人都是秦朝的降将,而且又都封在原秦地,所以习惯上我们成之为三秦。项羽这个决策显然是不高明的。这三个人本来是秦国降将,正是由于他们的投降行为导致二十万秦军被坑杀。现在又把他们三个放在秦地,秦人恨不得活吞了他们三个,又岂会为他们效命。更主要的是,三秦中除了章邯之外,其余两个都是草包。刘邦打过来的时候也只有章邯进行了有力抵抗,其余两个望风而降。

魏豹立为西魏王都平阳(今山西临汾西)

申阳原来是赵相张耳部将灭秦之战中攻下河南地。封为河南王都雒阳(今河南洛阳东)

韩成封为韩王都阳翟(今河南禹县)

司马昂平定河内,多次立下军功封为殷王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赵歇封为代王都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赵歇虽然被封为王其实是被降了一级。

张耳本来就有美名远播,参加了巨鹿之战并且随同项羽一起入关。被封为常山王都襄国(今河北邢台)

英布是项羽帐下第一猛将,参加项羽的所有军事行动。为项羽立下汗马功劳,项羽自然不会亏待这位勇猛的部将。英布被封为九江王都六县(今安徽六安北)

吴芮是英布的老丈人曾经率领一部分士兵和项羽一起入关。被封为衡山王都邾县(今湖北黄岗北)

共敖原来是楚国的上柱国灭秦之战中平定南郡,立功颇多。封为临江王都江陵(今湖北江陵)

韩广的命运和赵歇一样,实际上是降了一个级别而且被自己的部将超越。他比赵歇还惨,直接被封到了东北荒凉之地。韩广封为辽东王都无终(今河北蓟县)

臧荼参加了巨鹿之战,且随同项羽入关。封为燕王都蓟县(今北京西南)

田市等于降了一级封为胶东王都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田都参加了巨鹿之战而且和项羽一起入关。封为齐王都临淄(今山东临淄东)

田安封为济北王都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项羽的分封。我觉得项羽的分封可以用“不平”两个字概括。项羽一口气封了十八个诸侯,这些诸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被封为王,未免有封王过滥的感觉。司马欣、董翳、共敖等很多人的功劳完全没有资格被封为王。他由于某些原因被封了王,自然会引起许多人不服气。有些人有功劳却没有封王,比如陈余和田荣。人不怕穷就怕不平。张耳和陈余从任何一个方面来看都是一样的,他们的区别在于张耳随项羽入关中,而陈馀负气出走。张耳被封王,陈余只得到三个县他自然不乐意。田荣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他势力强大而且在齐地影响力很大。按照当时田荣的实力绝对应该封王,结果项羽封了三个实力和能力远远不如田荣的田氏王。项羽不封田荣,除了有没有随同项羽入关中以外,还因为田荣间接害死了项梁。项羽分封的三个齐王都是不是田荣的对手,田荣也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项羽分封。

再次项羽分封的各个王同样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刘邦的功劳非常巨大,刘邦是秦朝的直接掘墓人,是刘邦给了秦朝最后一击。在整个灭秦战争中,除了项羽没有人可以和刘邦的功劳媲美,刘邦可以堪称灭秦的第二功臣。按道理说,刘邦因为功劳应该被封为关中王。结果因为刘邦得罪了项羽,却被封得最远,被赶到了最荒凉的巴蜀之地。刘邦对项羽的分封非常不满,但是迫于项羽的压力却又无可奈何。刘邦从进入汉中那一刻起就时刻想着如何打回关中。司马欣要能力没有能力,要功劳也没有功劳,只是当年救了项梁一命就被封为塞王,相当于是三分之一关中王。许多劳苦功高的人没有捞到王位,司马欣的王位自然会被人嫉妒。项羽依靠暴力和军队暂时稳定住了局势。虽然有人对项羽分封不满,但是迫于项羽的军事实力也是敢怒不敢言。

项羽的这次分封,就像是两千年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样都是火山口上的体系,只能稳定一时。火山里面积攒了太多的不满与仇恨。对项羽分封不满的人,一旦有机会就会立即挑战项羽。几个月之后,先是田荣跳出来反对项羽,接着刘邦又打回关中,项羽建立起来的体系维持不到一年即瓦解。

crikee

crikee

人总是贪心的,诸侯贵族也是如此。虽然项羽已经根据秦灭六国前的状态以及各诸侯在反秦过程中的贡献重新分封了天下,已经足够公平。但是人心犹如无底洞,难以满足。那么接下来让我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诸侯还要反对项羽的原因吧:

【背景】



项羽率领起义军攻破了秦朝的都城,进入关中地区之后,假借楚怀王的命令,将那些在反秦过程中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功臣将领分封土地。全天下在项羽的计划被分为了18份,一共设立了18位诸侯王。



但是在分封天下不久后,那些诸侯王对项羽专权表示不满,并且不断起兵反对项羽。整个天下在被分为18份之后,天下乱成了一锅粥,叛乱活动此起彼伏。项羽和他的军队疲于奔命,不断对叛乱的诸侯王进行镇压。

【诸侯王为何非得反项羽不可?】原因一:单纯的对项羽不满



在秦朝末年的战争中,项羽作为联军的先锋带领着他的部队打下了不少硬仗。如果不是项羽和他的军队,秦朝是否会灭亡还未可知。但是在这个漫长艰苦的过程中,那些诸侯王也发挥了不少作用,加速了秦王朝灭亡的速度。

于是在那些诸侯王的心中,他们未免对项羽的颐气指使表示抗拒。并且项羽之前只是楚军中的先锋,地位并不是很高。而且项羽还逼迫楚王下台,令各路诸侯感到不满。

原因二:诸侯对权力、地位的贪欲



秦朝结束了六国纷争的局面,统一了整个天下,原来秦国的国君成为了天下的共主。秦王嬴政更是直接称自己为始皇帝,受到全天下的供奉,享受着天下最大的权力,拥有整个天下的土地。秦始皇是当时以及之前所有时代内权力最大的一位君王。



而秦朝对天下的统一就像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每一个人嘴上虽然说着要光复六国,但是实际上自己又想成为下一个皇帝,享受着无上的荣光。项羽分封的那18位诸侯王大部分心中都有着这样的想法,有着对权力的欲望。而这些诸侯王手中又聚集着大量的军队,真好可以用来反对项羽,建立自己的王朝。



【结尾语】

那些诸侯王享受着来自项羽的馈赠,却做着自己夺取天下的美梦。再加上项羽那种孤傲的性格,对权力非常的敏感,无法满足那些诸侯的要求。于是18路诸侯不断起兵造反,而项羽也在一次次镇压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对天下的掌握。汉王刘邦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lizhidewo

lizhidewo

项羽的分封公平肯定是谈不上的,不过倒是有一个大的原则,即打击现有成型的诸侯势力,扶植新的诸侯势力,并趁机取得最大的利益。

一、项羽分封前的诸侯势力

灭秦之后,项羽分封前,最主要的势力恰恰就是当初被灭掉的关东六国,即齐王田市(田荣势力)、楚怀王熊心、燕王韩广、赵王歇、魏王豹、韩王成。这里面除了燕王韩广以外,都是以各国宗室后裔的身份复国存在的。

二、如果项羽不分封,会如何发展?

很明显,如果项羽不分封,正常发展就是按照楚怀王的当初的约定,刘邦被封为汉中王,项羽必然是受打压的势力。六国按照现有的局势发展,很有可能再次形成战国七雄混战的局面。

很显然,这是对项羽最不利的。所以,很多人认为项羽分封是为了恢复周朝,实际上是对项羽的一个最大的误解,项羽不分封才更容易造成倒退。

三、项羽分封的具体情况

项羽当时的身份是楚国的上将军,原本是没有权力分封的。但是,他利用了自己当时的威望,第一步先联合一同来的诸侯或诸侯代表,将楚怀王熊心推举为义帝,进而再自封为西楚霸王,最后再借义帝的名义分封诸侯。

分封的结果是:

1、拆分关中:三秦(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和汉王刘邦

2、削弱关东五国:魏王豹—>西魏王、赵王歇—>代王、燕王韩广—>辽东王、齐国—>三王(胶东王田市、齐王田都、济北王田安),韩王成在分封后被项羽带回彭城。

3、分封六国旧将:赵将(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常山王张耳)、燕将(燕王臧荼)、楚将(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临江王共敖)

四、项羽分封的结果

很明显,项羽的分封得利者是新封的十个王(三秦和六国旧将),受打压者是原六国势力(其中也包括楚怀王,他虽然名义上升为义帝,实际上却是被架空了),反而,刘邦在这里面比较例外,虽然也是得利者,但是由于期望者过高,反而分封他是不满意的。

这其中造成直接矛盾的就是六国内部矛盾,

1、齐国分封的三王与原有田荣势力之间的矛盾

2、改封代王的赵王歇与新封常山王张耳之间的矛盾

3、改封辽东王的韩广与新封燕王臧荼之间的矛盾

4、汉王刘邦与三秦和项羽之间的矛盾

这种既得利益者与新来的分蛋糕者之间的矛盾是一种必然的存在,也是项羽意料之中的事,当这种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爆发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可见,这种不公平恰恰是项羽的本意,项羽想要看到的也是这种诸侯混战的局面,这样才更有利于他各个击破,实现统一。只不过,项羽还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对手,反而让刘邦吃了最后的大蛋糕。

黄大皇

黄大皇

项羽分封天下,是非常形势下的非常之法。我们大都以为项羽开了历史的倒车,恢复了分封旧制,逆历史潮流而动,其身死国灭可谓咎由自取。可是以当时的局势,不管是谁,也不管他如何去分封,都几乎无法避免诸侯的群起反对。六国的复辟势力一直蛰伏在民间,这是秦始皇、项羽都无法解的死局。唯一的破解之法是传统的贵族的经济基础乃至肉身被彻底摧毁,在此基础上再重新建立一个新秩序。

这个新秩序的最终建立,是在楚汉之争以及接下来的刘邦剪除异姓诸侯王的过程中得到强化,并在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盐铁专营”等方式得到巩固。这中间,有大量的政治斗争、权谋策略,以及新旧秩序交替过程中大量的流血牺牲。此后中国的封建帝制的发展和完善,还要经过漫长的世家政治与皇权政治的博弈,最后发展到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皇权独尊,这才才达到顶峰。

初。宋义与项羽将五万,距秦三将。当王离与羽大战时,精兵四十万众,并章邯军故也。

被称为项羽封神之战的巨鹿之战,也是秦楚之间的最后决战(“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先秦时代的谶语果真应验)。且说这秦军主帅章邯率军纵横中原,一路破军杀将,先灭陈胜,再破齐、楚、魏三国联军,斩杀齐王田儋、魏王魏疚,随后又在定陶之战袭杀项羽的叔父、楚国复国军主帅项梁,兵锋所向,诸侯联军望风披靡。

在此期间,章邯多次得到了秦朝中枢补充兵力(“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其经过连续作战的战损,主力早已不再是骊山囚徒戍卒,而变为秦国关中子弟为主,战斗力更与骊山刚成军时不可同日而语。

魏国基本覆亡,齐、楚皆遭重创,章邯军渡河北上,会同王离的长城军团(又称九原边军),夹攻下一个敌手赵国。

这个王离是名将之后,在20年前,正是王离的祖父王翦、父亲王贲,帅兵攻灭了赵、魏、燕、楚、齐五国。8年前,王离又作为蒙恬的副将,率领长城军团指挥了驱逐匈奴、开拓河套数千里土地的战争。因此,在当时所有人眼中,这是一支纵横南北、所向无敌的秦军精锐,所谓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秦朝将这支常年戍边的边军调动南下,压上了最后的底牌,务求毕功于一役,彻底歼灭六国复国军,完成再征服的伟业。秦朝当时的局势占优,不管从国力、兵力、战斗力、士气都远远超过诸侯军。秦军主力陆续增兵,已经达到40万人,而项羽方面只有5万人。破釜沉舟后,得精兵3万多人。

此时诸侯联军虽然人多,可是早已被秦军凌厉的攻势吓破了胆,不敢出战。赵相张耳为激励联军士气,不得已派张餍、陈泽率5000军试探攻击,被秦军一战尽歼灭。此后,诸侯军更是作壁上观,再不言战。如果此种情况再持续三两个月,秦军就能彻底扫荡关东,秦朝基业不废。

此时身负国仇家恨的项羽,带领楚军九战九捷,以一当十,杀声震天。观战的齐楚军队和赵国守军,惊恐于项羽军的惊人战力,纷纷打开壁垒,加入战阵,协力痛打落水狗,把败逃中的王离军团一举围歼。王离被擒杀,副将涉间自焚而死。这支曾经横扫六国、驱逐匈奴的秦军精锐部队,就此覆灭。

“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又羽呼声动天地。诸侯军人人莫不怖惧,于是既破秦军。羽见诸侯上将。入辕门,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羽者,由是为诸侯上将军,兵皆属羽焉,于是羽威权遂振四海。”

战后,项羽召见各路诸侯将领,各国将领们个个胆战心惊。进入楚军大营辕门后,人人面对项羽俯身拜倒,膝行而前,无人敢抬头仰视,以示臣服。项羽便在众望所归下,成为反秦联军主帅“诸侯上将军”,声威遂振四海。

项羽此后带领诸侯军追击章邯残军,在棘水南岸受降20多万秦军降卒,秦朝毁灭已成定局。可是,此时诸侯联军虽然盛势浩大,有众40万,可是项羽直属军队只有5万人,算上数月间扩军所得,不超过8万。如何对待秦军降卒就成了项羽的难题。楚军人少,不可能全部消化。如果分散编组到其他诸侯军,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所以,项羽恶向胆边生,在新安坑杀了20万秦卒。当年赵国长平降卒被坑杀之仇,竟由这种方式做了了结。可谓是杀降不降,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项羽带兵扣关,设宴鸿门,没杀刘邦的原因之一即是项羽还没有取得对诸侯军的绝对优势。在兵力对比上,刘邦与项羽并不相差太多。其他诸侯军队虽然归项羽指挥,但是并不属于项羽。如果项羽杀了刘邦,一者同是反秦义军,没有理由,二者并其众项羽军势益壮,必然引起其他诸侯猜忌。所以,刘邦敢于铤而走险,也并非算准了项羽的优柔寡断,而是仔细分析了项羽的实力及处境之后才决定兵行险招。

项羽大掠关中,返回关东后,开始以上将军名义分封天下。如果项羽没有称王称霸的打算,他是不会把楚怀王赶到郴州这样的不毛之地,随后又派人把他杀了的。

项羽分封,他不得不照顾有两个阵营:六国诸侯、新兴战将。

项羽是旧贵族,但并不是王族,他的宰割天下的地位是靠着军功搏杀来的。所以,项羽的同盟绝不会是六国旧贵族,而是与他一样的有着军功的将领。可是诸侯王有军队,有地盘,有势力,项羽不得不承认既有现实,把诸侯先行分封。为了扩大自己的同盟军,项羽把六国属地的一部分土地民众划出来,分封给在灭秦战役中的有功将领。

战国七雄,到了项羽这儿,就变成了20个封王了。那些新封王的将领,自然对项羽感恩戴德,追随项羽,可是原有的六国贵族心里可不服气了。原本王位就那么几个,项羽你功劳大,自己弄了个西楚霸王他们也就忍了,如今这些将领们还要分封他们的原有的土地来做王。什么时候王位变得这么不值钱了?

所以,这场分封必然是矛盾重重的,在分封的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个分封秩序不会稳固,项羽对此也心知肚明。他没有带领军队回到楚国旧都,而是选择在平原之地的彭城。他分封的将领,都在西楚周边,可算作是屏藩。只有齐国等六国贵族,需要以兵威压服。所以,项羽立都彭城的用意有两个:天子守国门;方便镇压叛乱。

项羽兵不解甲,马不离鞍,他早已准备好了平叛战争。齐国先反,项羽立刻带兵入齐。可是项羽千算万算没有想到章邯竟然败在了韩信之手。项羽陷在齐地三月,刘邦竟然突破了项羽设置的重重阻碍,带着对分封心有不满的诸侯联军56万人攻破了彭城。

实力居于天下诸侯第二位的刘邦已经出山挑战,如蛟龙入海,而且还有关中作为大本营,这让对项羽分封心怀不满的诸侯有了发难的时机。同时,韩信的出现,也彻底断绝了这些诸侯国的坐山观虎斗的如意算盘。这完全打乱了项羽的分封—平叛—建立帝国的路线图。此时的项羽已经失去对局势的掌控,不得不多线作战。虽然屡次获胜,然而项羽却始终不能对刘邦本部势力形成毁灭性打击。最后,韩信以十面埋伏,重兵围困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彻底歼灭了这支楚军。

此时,刘邦变成了四年前的项羽,被诸侯王尊奉称帝。刘邦论功行赏,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也封了王。不过,六国贵族已经在刘邦与项羽的反复拉锯中被杀的差不多了,新兴的诸侯王都是新兴的将领,他们除了有兵有将,并没有民众心中很高的威望,也缺少相应的经济基础和家族势力背景,这与项羽分封时所面临的局势有很大不同。刘邦只需要调整部署,在战场上击败这些诸侯王就能彻底剿灭他们,而项羽剿灭诸侯王的战争却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泥潭。

处在当时项羽的地位和环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其实是有的,后世的曹操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即挟天子以令诸侯。楚怀王作为名义上的诸侯霸主,恢复楚国旧疆毫无争议。项羽完全可以做一个权臣,把楚国权柄据为己有,以大义的名义讨伐不臣,以驱虎吞狼之计,让诸侯王自相残杀。20年之后,天下疲弊,楚国兵强,再行禅让,完成一统。项羽亡年31岁,即使再有20年积累,也不过50岁。项羽杀了义帝,将自己置于诸侯的对立面,所有的战争都要亲冒矢石,这不是老大作风。陈浩南再风光,也比不上蒋天养。

可是项羽急功近利,或者自恃兵强,对天下诸侯不以为意。刘邦其实更像下山摘桃的,相比于项羽,他只是犯的错更少。当然,在项羽连续犯错的时候,刘邦做对了一件事:拜将韩信。楚汉之争,就在这种波诡云谲的状态中开打了四年。项羽并非不明智,刘邦并非不够英勇,他们的成败得失,只是历史机缘的巧合,也可以称之为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在历史老人面前,看似神迹的背后,都有着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起作用。

肥丁丁。

肥丁丁。

公平吗?你得问问当时的人是怎么想的。

灭秦是六国人一起努力的结果,分封公不公平问问他们就知道了。

刘邦我们就不问了,所有个人都知道项羽把关中给他弄没了。

首先赵王、燕王他们觉得公平吗?

项羽灭秦,赵王派丞相张耳,燕王派臧荼帅军加入到项羽的反秦联军。对项羽灭秦的帮助可谓既出人,又出钱,还出粮。

结果呢,我想他们当时是这么想的

你项羽不想居于楚怀王之下,想当王,就带着我们部下一起造反,都称王了,和我们平起平坐,有怎么坑人的吗?额忘了项羽你最是喜欢坑人的。

更可气的是,你们称王也就算了。

有功是该有赏,但你用打下的秦国土地建国也行啊,你干嘛打我们的主意。我们好端端的一个国家,一分为二给这两个我们派出的大将。

最可气的是燕王

怎么秦国灭了,我一个燕王变成辽东王,还要把家让给叛臣,让他当燕王,我到冰天雪地辽东去。我不去看你把我怎么办。

班固·汉书·卷三十一·陈胜项籍传第一:徙燕王韩广为辽东王。燕将臧荼从楚救赵,因从入关。立荼为燕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臧荼之国,因逐韩广之辽东,广弗听,荼击杀广无终,并王其地。

最欣慰的是赵王

幸亏没把人都派出去,还留了个陈馀,帮我把张耳这个叛臣打跑,我还能做我的赵王,谁要当你项羽封的什么代王啊。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陈馀乃使夏说说田荣曰:“项羽为天下宰不平,尽王诸将善地,徙故王王恶地,今赵王乃居代!愿王假臣兵,请以南皮为捍蔽。”再来问韩王、魏王他们觉得公平吗?

我们比上面两位还倒霉,他们是让自己的臣下分了国土称王,至少还是他们本国人。

我们呢,他赵国依附项羽的将军多,赵国土地不够分,居然将赵国大将申阳、司马卬分到我韩国和魏国土地上来了,申阳分走一半韩国建国当了河南王,司马卬分走一半魏国当了什么殷王。

韩王:我是有错,我千不该万不该让大将韩王信跟着刘邦去灭秦。

不然,也就不会被项羽以“灭秦无功”的理由被废,让项羽的好基友郑昌当了韩王。

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项籍之封诸王皆就国,韩王成以不从无功,不遣就国,更以为列侯。及闻汉遣韩信略韩地,乃令故项籍游吴时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


再来齐王他觉得公不公平

齐国是我们田儋、田荣、田横三兄弟打败秦军复的国。

田假乘我哥帅军救援魏国时战死,我们又在东阿被章邯围攻时候,发动政变夺权自立为齐王。

我好不容易缓过劲来才将田假赶下台,田假这才投了项羽。

当时说了只要项羽交出田假为我哥报了仇,我就派兵共同灭秦,结果田都、田安你们两个没良心的叛徒到好,带着兵就跑了。现在就可以因为追随项羽堂而皇之回来将齐国一分为三,你们都当王了,让我侄儿从齐王变成一个小王和你们平起平坐。

欺负人不是这么欺负的!

去你的,那个没出息的侄儿还被你们吓破了胆,齐国迟早亡在他手里,算了我来当齐王。

天下都怕你项羽,我不怕,有种来战,去你的霸王。

史记·田儋列传田荣怒,追击杀齐王市於即墨,还攻杀济北王安。於是田荣乃自立为齐王,尽并三齐之地。

最后问问楚怀王后来的义帝?

你霸王叔侄要利用我楚国先祖的旗号把我从一个放牛娃,弄出来当王。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我也没反对过。

资治通鉴》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得楚怀王孙心于民间,为人牧羊;夏,六月,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望也。

你实力最强,我说的先到关中为王给你搭台的时候,你高兴的跟个什么似的,现在在被刘邦抢了先,你们不认也就算了,当我什么也没说过。

你们都要当王行,你要怎么分我照做盖章就算了

要按功封,要分将楚国瓜分了封,我也听你们的。

但命总要给我留下吧。

结果命都不给我留下,我给你们当旗,收拢楚国人心帮你们灭秦还当初错来了。

资治通鉴》:冬,十月,项王密使九江、衡山、临江王击义帝,杀之江中。

一个个都是没良心的。刘邦一定要给我报仇啊!

资治通鉴》: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发使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图片来自网络)

静小静

静小静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