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凤雏庞统和卧龙孔明一样厉害,为什么刘备还是输了?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最新跟帖
小白的围脖的围脖

小白的围脖的围脖

刘备没有统一全国,可能在某些人看来,是历史深深的遗憾。其实则不然,细分之下,刘备不能统一天下是注定的!

1.首先从根本上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南北方的实力对比来看和三方的实力来看,恐怕统一只是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北方经济恢复较快,实力雄厚。再加上,当时的曹操和孙权都是当世之豪杰。偏安于西南一隅的刘备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2.刘备虽然有五虎顾上将和卧龙凤雏,但他们大多不能尽情发挥,要么性格上的缺陷,要么年事已高在最关键时刻没有得到尽情发挥!形不成真正的合力。

3.刘备自身问题。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入蜀时,夷陵战败前,蜀国的实力很上升过很快,缺乏全局观。比如派关羽防守荆州。被袭之后,刘备又犯了战略性错误。破坏吴蜀联盟。当时应该全力北伐,从关中找回点好处,而刘备却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去伐吴,并在夷陵战败,蜀国主力损失殆尽,从此蜀国就再也没有回天之力了。

feiicy

feiicy

一山容不下二虎!刘备不具备驾驭能力


诸葛亮和庞统都是荆州人氏,很难被蜀地豪强集团接受。

cczhu423

cczhu423

答应我,学习别只学一半好嘛!

我们在求学过程中,任何知识点,都要学全面了再来讨论,别学个半吊子就来说三道四,不服?举个例子让你服气!

大家都听过有一句话叫做:“父母在,不远游。”从这句话来理解就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作为子女是应该尽孝心,不应该离开他们去游历四方。这么解释看似没什么毛病,但是真的是这样子吗?并不是!

多读书勤思考

这就是典型的半吊子,学习只学一点皮毛就开始高谈阔论了,论语里仁中整句话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通俗理解就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但是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告知父母自己要去什么地方!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孔子既强调子女要孝顺父母的,同时又表明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时,也要为之而奋斗!

是不是看到这里就会发现,看东西只看前半句话和一整句话,理解到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卧龙凤雏得一者可安天下,还有最关键的下半句!!!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说过“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水镜先生对于诸葛亮和庞统能力的肯定。但是,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如果只看前半句,就会出现像题目说的一样,水镜先生都说了,二人得一者就可以安天下,为什么刘备两个人都得到了,最终还是输了呢?

所以,我们还得看看下半句到底是什么,这下半句才是最关键的!!!(划重点了哈,期末考试到时要考到的)

整句话其实是:“卧龙凤雏,二人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

水镜先生剧照

这句话里面,涉及到了四个人,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子初(刘巴),孝直(法正),整句话的意思就是:“拥有诸葛亮和庞统,只要得到其中一人,便可以安定天下,但是子初和孝直,如果失去其中一人,则汉室难以复兴。”

看到这里,知道谁才是关键人物了吧!

有朋友可能会说,得到诸葛亮或庞统,就可以安定天下,既然天下都安定了,又怎么会汉室难兴,认为这是歪理!我还是那句话,不要读死书,要理解背后的意思。

我们先来看下,这四人分别是在什么时候跟随了刘备及什么时候去世。

刘备剧照

科普:汉献帝年号(建安)从公元196年1月(建安元年)至公元220年3月(建安二十五年),

蜀国年号:

刘备即位,年号章武,公元221年(章武元年)至公元223年(章武三年)

刘禅即位,年号建兴,公元223年(建兴元年)至公元237年(建兴十五年)

诸葛亮,建安十二年(公元207)跟随,建兴二年(公元234)去世,跟随刘备27年;

庞统,建安十四年(公元209)跟随,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去世,跟随刘备5年;

法正,建安十六年(公元211)跟随,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去世,跟随刘备9年;

刘巴,建安十九年(公元214)跟随,章武二年(公元222)去世,跟随刘备8年。

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就相当于是“流窜的土匪”,连个根据地都没有,后来刘备借荆州不还,才算有了自己的领地,诸葛亮最先加入,帮助刘备有了立足之地,后来入驻川蜀,庞统尽心尽力,让刘备势力得到巩固,可惜庞统在攻打雒城的时候,死在了战场上,仅仅跟随刘备5年的时间。

而诸葛亮也确实做到了帮助刘备夺得蜀地,建立蜀国,体现了得一者可以安天下的作用。只是这时候的天下,仅仅只是蜀国这一小片天下而已。要想真正一统天下,其实得靠法正和刘巴。

正史中,法正和刘巴到底有多强

说得我好像啥也不会

在这里先插一嘴,别拿《三国演义》的诸葛亮来说事,小说的诸葛亮呼风唤雨近乎妖,很多我们熟知的典故都不是真的(或跟诸葛亮没啥关系),比如火烧赤壁(跟诸葛亮没关系),借东风(瞎扯的),火烧新野(刘备所为),舌战群儒(假的),空城计(假的),火烧上方谷(假的)等等。

法正剧照

法正跟随了刘备,为刘备献了九条计策,对蜀汉有着莫大的贡献!

第一条,与张松密谋奉刘备为主,促使刘备入川;

第二条,献上里应外合之计,说服刘备入川谋取益州;

第三条,预料到刘璋不会采纳郑度的建议,稳定军心;

第四条,写信劝降刘璋,动摇刘璋抵抗之心;

第五条,说服刘备重用许靖,以显示其重贤之心;

第六条,说服刘备纳吴懿之妹,以取得益州豪强支持;

第七条,与诸葛亮等联合制定蜀科,整顿法纪;

第八条,指出汉中的战略意义,说服刘备发动汉中之战;

第九条,计斩夏侯渊。

陈寿对于法正的评价是:“深具洞察事之成败的能力,有奇谋妙算,如果把他与曹魏谋士相比较的话,他大抵相当于程昱、郭嘉,并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提道:“诸葛亮为肱骨,法正为谋主。”由此可见,法正虽然跟随刘备的时间不长,但是却为蜀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巴剧照

刘备登基时,所有文诰策命都出自刘巴之笔。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所制。而刘巴最大的作用,则是在刘备攻取益州之后,国库空空,刘备十分忧心。刘巴说:“小事一桩,三个动作搞定:一、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二、统一全国物价;三、实行公卖制度。”刘备听了刘巴的建议,几个月之后,府库充实。可见刘巴是个财政天才,能耐确实很大,这点连诸葛亮都自愧不如。

对于这四位,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刘备集团里面,诸葛亮是行政部门,刘巴是财务部门,法正和庞统是销售部门,你想一下,作为老板,你会重视哪些部门?

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水镜先生会说:"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一个集团,如果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都出问题,这个集团还能经营得下去?这两个部门可是一家集团的命脉所在啊!

您的支持是我莫大的动力

纯朴的大老鼠

纯朴的大老鼠

谢谢邀请。

刘备没有输,甚至可以说是他在凤雏和卧龙的协助下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早期的刘备是啥样子的,一个卖草席的小贩,靠着忽悠,骗得张屠夫散尽家财,骗得关二爷忠贞不二,但又如何呢?

在诸侯面前,在天下群雄眼里,依然是不成气候的势力,最明显的就是平定黄巾之乱后的论功行赏,只得了个县令,还得接受督邮的核查,稍不如意就得被撤职。

而且更有趣的是,那个时候的所谓刘皇叔是没敢讲出来,与大汉天子会亲戚。

特别是在与群雄割据的斗争中,刘备时常是战斗到只剩下兄弟三人,换句话说就是现代版本的皮包公司那一种类型。

没办法啊,能够参与东汉末年,群雄争霸的游戏里头,刘备是小到不能再小的小虾米。

这样的人,别说是天下了,连一个平原县都保不住。

而那个时候,无论是平原、徐州还是新野,都是刘备所谓的天下,可这几个天下,刘备根本就保不住,更谈不上什么可持续发展。

正是因为卧龙凤雏的出现,刘备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再也不用担心别人的大军压境,自己就得主动自觉地打包跑路,而是开始转向积极主动的进攻。

所以说,卧龙凤雏让刘备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天下,然后可以和在世的列强进行真正的较量。

天下是相对的,真正拥有的才叫天下,不属于自己的,或者无法掌控的,那就不叫天下。

刘备由此敢和当世第一强的曹操对抗,甚至扭转攻守局面,还能压迫东吴,虽然败得很惨,可也使得东吴露出了不少丑态。

更是荣列了汉昭烈帝的庙堂。

一个卖草席的小贩,人生逆袭到这般境地,这还叫做输吗?

如果这样叫输的话,请给我来一打。

冬瓜籽

冬瓜籽

卧龙凤雏名满天下,外加五虎上将,为何不能帮助刘备一统天下,难道是浪得虚名,且听我慢慢道来。

一、三连击小于一

诸葛亮同学在三国中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那叫一个神机妙算,用兵如神。诸葛亮能取得这些成就和自己聪明才智有很大的关系,但刘备能力的相对匮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正因为刘备能力不够强干预少,从而让诸葛亮才能有充足的施展空间,才能上下一心。多了凤雏情况就不一样了,以前手下人就诸葛同学最厉害,遇到问题只要说军师怎么看就可以啦。现在情况不同啦,诸葛同学不能单独发言了,刘备就会犹犹豫豫了,节奏被打乱了,就不能演义了。因此,只好牺牲凤雏了,死在了落凤坡,所有凤凰到这里都要死哦,这样就不会显得凤雏太没有才华了。

二、七百里火烧连营转头空

诸葛同学挑灯夜读,日夜操劳,好不容易为刘备打下来了一点家底,有兵有粮了可以扩大生产了。可惜,这个时候刘备看到家底丰厚了,想体验一下地主感受,刷把存在感。所以不顾诸葛同学的劝阻,带着所有家底去送了,一把大火把家底烧了个光。这把大火,烧掉的可是蜀国几十年的精锐,造人速度再快也要18年。东山再起为什么难?因为白手起家时大家条件都差不多,现在你下他上,此消彼长机会难再来,诸葛虽厉害却也不会撒豆成兵啊。

三、何止三个臭皮匠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天下只有一个诸葛亮,臭皮匠可就数量太多了。曹操手下谋士众多,这些谋士还比臭皮匠稍微厉害点,集思广益想的坏主意,诸葛亮也吃不消啊。诸葛亮要面对所有事,曹操手下人多,各司其职,压力小事情少越做越好。

四、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五虎上将勇猛过人,但却不是合格的将领。真正的将领应该是司马懿、司马昭、曹操等人一样能文能武的全能高手。诸葛亮锦囊妙计虽然好,但也不可能完全适应战场的变化啊,所以离开诸葛亮的五虎上将难独当一面。

最后,总的来说刘备之所以拥有卧龙凤雏和五虎上将不能一统天下,是因为谋士终究不能代替君主,君主要作死,拦也拦不住。

cv小羽堇

cv小羽堇

魏国不是还有一个叫司马懿的人吗?他不历害吗?魏国的实力本身就特别强大,人才同样多,孔明再历害,难道没有他不知道的事了吗?一切都是宇宙的主宰在掌握着,天注定刘备最终会输,孙家已会输,曹家已会输。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自然规律。

lffhyde

lffhyde

蜀汉的成功与否是根据整体实力,和格局决定的,而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改变的,再说了卧龙凤雏本来就是演绎夸大了人物。

Winni_C嘘长叹短

Winni_C嘘长叹短

刘备成也关张,败也关张。与卧龙凤雏没关。关羽荆州一败,直接失去了争霸中原的道路。被陆逊火烧连营,可谓一战回到解放前。实力大减。。为此至少十年无拓展实力。。自己也因此郁郁而终。。为什么成也关张,败也关张。。刘备辗转各大势力之间,三国头号武将结拜好兄弟不离不弃,这在三国无人出其右。。。关羽若不放走曹操,曹氏集团将面临袁氏集团一样的局面,甚至有过之。只需用离间拉拢之策,可瓦解。剩下就只有东吴这个梗。这是好兄弟一大败笔。。这也没什么,毕竟那时候现在实力不济,,,,关羽失荆州,可谓直接断了,刘备争霸中原的路。并且直接导致刘备乱了分寸。数年积蓄一次赔光。。(三国演义,实际上就突出在这个‘’义"字上)成也义,败也义。。古人重承诺誓言,同年同月同日死,刘备才会乱了分寸。。这不是谋主能左右的。。非战之罪。。。后面诸葛亮,鞠躬尽瘁,也是义的延续,三国演义,实际上就是在讲义字气概。。。刘备成也义,败也义。。

娑婆世界舞婆娑

娑婆世界舞婆娑

刘备本身就是个伪君子,取西川时庞统为他出谋划策了三种解决方案,他偏偏死要面子活受罪,非要让庞统以身殉国才不丢他的老脸,夷陵之战更是飘上天了,根本都不听诸葛亮的,以为自己当这个皇帝就是自己牛逼,想想干啥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诸葛亮算个求啊!刘备曰:马良啊,咱直接撸!咱说了算,结果呢!陆逊挖了一个大坑等着他。最后留着烂摊摊给诸葛亮收着头都大了,害得孔明没能活过60大寿!

空心

空心

刘备哪里失败了?这个问题就是伪命题。刘备,河北涿郡织席贩履者耳。虽然是汉室宗亲,祖上是中山靖王(就是考古发掘出来穿着金缕玉衣的那位),但中山靖王妻妾成群,儿女何其多,刘备的祖上不知道是什么旁系庶出呢,到他的时候已经是穷困潦倒。起点如此,那终点呢?三分天下,雄霸一方。还要怎么样才算成功?

franky8838

franky8838

您好,万事都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优秀的人也得看你如何去激发使用哦

安*婧

安*婧

说到底,还是实力不行!

从主观上讲,两汉四百年,气场已不在,刘备却不识时务,抱着“天不变,道也不变”的思想,企图开历史倒车,本身就不科学;特别是”自命为鸳鸯”,俨然以“皇叔”的面目出现,倚老卖老,却不晓根本无人尿他,自寻不爽。再还有动辙便放声大哭,假眉三道,让旁人从中看到了一个十足的伪君子作派,人心背向,久而久之,应了那句“饲养员日驴-----把影响彻底搞糟了”的话!

从客观上讲,天时地利他都不占,他成气候最晚,力量不大,疆域狹小,内部并不和谐,取成都后荆州集团和益州集团始终无法卯合。全蜀百万人上下,兵力有限,五虎上将纯属凑合而成,且五人中赵是“内卫”,黄人老年迈,马不受待见,关盲目自大,张有勇无谋……而曹、孙两方战将如云,顶级的都不亚于“五虎”,随便拉出十虎、八虎不成问题。至于谋士,则魏、吴也都有高手,如二荀之流、若张昭之辈,并不在所谓“龙、凤”之下,更别提文武双全的司马懿两代和陆逊父子等……

总之,刘备最囊,他想一统天下只能是“秃子留分头----木条件”嘛!

右语成

右语成

因为历史上并没有这个说法。如果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那么司马徽在推荐诸葛亮和庞统时的说法是:

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这就引起了刘备的兴趣。




而他后来亲自介绍诸葛亮时,又是这么说的:

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然。

但是最后,尽管司马徽说得这么好听,汉室还是未能复兴。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诸葛亮当时给刘备规划的战略是先取得荆州和益州,然后再等待天下有变,然后图天下。 这一点在公元219年的七月基本做到了,也就是刘备攻下汉中随后还让刘封孟达攻下东三郡的 时候而后称汉中王的时候,但也只是做到了一大半而已。 当时存在这么几个问题: 首先,荆州当时并不完全是刘备的,荆州当时被分成了三部分,北荆州也就是襄樊以北是曹操 的,东荆州也就是湘水以东是孙权的,只有西荆州也就是湘水以西才是刘备的; 其次,地处汉中东方的东三郡虽然已经被刘封孟达攻下,但长年据守在东三郡的当地豪强申耽申仪兄弟并不安稳,他们之前和曹操联系紧密,可能随时倒戈,所以东三郡地方不能随便出兵; 第三,只得到东荆州的孙权长年攻合肥不下,对荆州全境特别是西荆州的渴望是越来越大,作为一方霸主的孙权不允许长江上游沿线有其他势力的存在,这随时是一个大威胁; 第四,刘备倾益州之力打下了汉中地区,虽然斩杀名将夏侯渊,但得到的也只是汉中一座孤城,人口早已被曹操调走,而之前的汉中之战导致益州地区全民皆兵,故而两年之内益州地区很难再发动大规模的战争; 第五,庞统很意外地死在了攻打雒城的路上,而作为蜀汉第三策士的马良在出使东吴之后并没有回荆州而是直接回到了益州,这导致当时与曹仁在荆州相持的关羽身边既无得力大将相助,又无智囊为谋,且兵力也不多。 由此,我们知道,其实在刘备得到汉中以后,关羽镇守的西荆州就势必会面临一场战争,山雨欲来: 首先,诸葛当年在隆中定下的三分决策虽然整体没太大问题,但他忽略了孙权的考量,孙权是绝对不会允许刘备在攻占益州的同时还占领荆州的——故而才有了吕蒙的争三郡事件,即使三郡事件以【湘水为盟】而告终,西边归刘备,东边归孙权,但孙权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故而,在刘备又攻下东川,彻底占领益州并自称汉中王的时候,孙权对关羽所镇守的西荆州的渴望达到了极点,而219年7月的他又在攻打合肥,而且又没攻下。 关羽当时的行动是:早在218年的十月之前曹仁便已和关羽交手,关羽是为了配合西线的汉中之战,故而关羽当时与曹仁本部宛城的侯音联合起事,曹仁不得已回军平乱,于219的正月才平定侯音之乱,并继续和关羽僵持,同时曹操还派了徐晃驻扎在宛城准备随时救援——接下来的我们都知道了,1、七月,关羽打爆了曹仁,将其逼入樊城;2、八月,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因为关羽之前留糜芳士仁守江陵公安,故而关羽此次攻伐襄樊并不算冒失,因为一旦前线失利,关羽完全可以退守江陵——即使在江陵被曹军围困,但江陵城撑几个月还是不成问题。这也就是刘封孟达不支援关羽北伐的原因之一,因为刘封孟达不大相信关羽能攻下襄樊,反正后方有保证,不去和他一起北伐也没有什么;另一个原因是刘封孟达也不敢轻动,毕竟如果将兵马调离东三郡,申耽申仪难保不在后方放火。事实也是,没过几个月,也就是在公元220年,刘封孟达不合,申耽申仪就立马投降曹魏了。曹操在得知关羽把于禁的七军解决之后,一面让徐晃援救曹仁,一面秘密让当时正在攻打的孙权偷袭关羽。接下来的我们都知道了:对西荆州有着无限渴望的孙权丝毫不顾之前的【湘水之盟】,让吕蒙偷袭荆州,而荆州守将糜芳士仁因为和关羽有矛盾就直接没有节操的投降了。(要知道糜芳的南郡太守是刘备钦定的,自己又是刘备的二舅子,关羽要真能搞掉他北伐前就直接把他撤了,还等回来再搞?)闰十月,关羽在与徐晃作战失利之后撤退,却发现江陵已落入东吴之手,败走麦城。十二月,关羽被擒,东荆州与西荆州彻底落入东吴之手。连最后一部分的荆州都守不住,更何况去安天下呢?当时擅长策谋的庞统已死,跟他没关系;当时的诸葛是负责后勤与内政,只是之前攻四川打了几仗,也跟他没关系。

减肥的包子

减肥的包子

金林:你提的这个问题就是标准的用什么样的历史观去评抨历史的问题,历史到底是人民创造的还是英雄创造的,是人民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还是英雄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毛主席分析的讲的很透彻,楚汉相争,号称西楚霸王项羽,〝力拨山兮,气盖世,最后下场很惨,魏,蜀,吴三国争雄〝曹阿瞒〞,挾天子令诸候无果而终,只落得东临碣石有遗篇,历史是人民创造和推动的,这就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用这种观点评价历史应是合适的。

elle

elle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其实从正史三国志·诸葛亮传中陈寿对于诸葛亮的评价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治世能臣,却不是一个乱世平定天下的大贤,缺乏高超的军事才能。庞统因为三国尚未鼎立之时已丧命,所以很难说明他的军事能力。三国乱世、诸侯纷争,既要有治内的干吏、也要有御外的将帅,卧龙凤雏治内有余、御外不足。

标题说刘备失败,其实也可以说是成功,一个出身尚不明确的织席贩履之徒,能霸有一隅,开国称帝,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可以说是草根创业,非曹操、孙策孙权等官宦子弟可比。要说失败的原因嘛,其一东汉气数已尽,其二地盘小人口少,其三人才不足,尤其是将帅之才,第四定数,自古从四川起家得天下者唯汉高祖耳,其余蜀中割据政权皆不得善终。

个人愚见,欢迎交流,不喜勿喷!

凝静猗涟

凝静猗涟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